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宁河县芦台第四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根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

①最高权力机关②民主监督职能

③参政议政职能

④统一战线组织

A.①④B.①②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A2.“美国领导‘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一举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这说明A.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B.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C.现代社会决定战争结果的不是人而是先进的武器装备D.现代战争不再是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参考答案:B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道:“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一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天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参考答案:B【详解】“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借助拜上帝教发动起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但是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最终以失败告终。因此选B。A项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C项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D是代表进步力量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排除。4.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参考答案:A5.“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参考答案:B6.“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①完成国家工业化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③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名师点睛】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1949-1956)。⑴1949---1952年,经济调整,经济形势好转⑵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即实现工业化,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⑶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7.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C.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D.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从图片中可知有八个国家惩罚清政府,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故B项正确;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内地游历经商居住内容的影响,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不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的后果,故D项错误。8.《十二铜表法》规定: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第四条规定“若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相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第九条规定“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这种规定A.主要限制了平民的权利B.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C.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D.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可知,《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保证审判顺利地进行,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限制了平民的权利”,排除A;材料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被告人、诉讼当事人能够按时到法庭,无法体现“保护平民利益”,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具体案件的具体审判过程和结果,无法体现“程序公正但结果不合理”,排除C。【点睛】紧扣关键信息“为了防止被告人找托词故意不到法庭或暗中逃避”“保证人应担保诉讼当事人于受审时按时到庭”分析解答即可。9.明清时期的松江地区出现了“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了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棉纺织行业出现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十分兴盛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域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C10.明代江南文人热衷于著书,其内容往往都迎合图书市场的需要。此时的热销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科场考试服务的,二是供市民休闲消遣的,三是反映社会各领域生活热点的。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A.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 B.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C.文人思想活跃,舆论环境宽松 D.出版印刷行业利润丰厚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根据题意,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适应科考、市民、普通人各个阶层的书目,从书目的热销阶层看出,几乎覆盖大部分阶层,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科教考试之书目上,根据分析,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江南地区的文化活跃并为代表整个舆论环境宽松,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11.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B.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C.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该企业在此阶段的发展,它出现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这与当时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相关,故选A。BD出现于一战期间。C与中国关系不大。12.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参考答案:D【详解】材料中“充数之物”“许多”“不卖华茶”表明,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受到排斥,说明中国茶叶在英国面临着竞争压力。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下降,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看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茶叶在英国滞销,并不能看出中国茶叶整体出口状况,排除。13.2002年诞生的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成果,截至2012年德国等24个国家仍允许本土货币与欧元共同流通,包括法国在内共有9个国家取消本土货币而统一流通欧元。这体现出

A.欧洲--体化取得突出成就

B.西欧各国有相似文化传统

C.联合的欧洲实力大大加强

D.西欧联合从经济走向政治参考答案:欧元的诞生和使用,说明欧盟国家的货币一体化开始,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又一大进步,故A项正确;B项是欧共体成立的背景,排除;C项属于欧洲势力,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治一体化,故D项排除。A14.清朝明确规定:入值军机参与机密的军机大臣必须在三品以上。皇帝在选用军机大臣时,必须顾及社会舆论和臣工态度。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导致了政治体制僵化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限制了皇帝的用人权D.易于机要事务的保密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没有体现政治体制走向僵化,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的信息,军机人员的选用要有一定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皇帝在用人时不能随意,受到一定的限制,故选C;机要事务的保密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与军机人员的选用标准无关,排除D。15.(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四月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参考答案:C16.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C.与法国争霸使开支猛增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参考答案:D略17.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参考答案:B18.近代以前,一国政府为打击敌人,往往发给船主特许状,鼓励本国商船掠夺敌方船只,攻击敌方港口。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曾经同意英格兰海船掠夺加勒比海和中南美洲沿岸城市,引起敌方报复,发生激战。结果英国取得了(

)A.海上军事霸权

B.世界贸易霸权

C.世界殖民霸主

D.欧洲大陆霸主参考答案:A英国海上军事霸权是1588年打败西班牙后取得,世界殖民霸主是英法七年战争后获取,三次英荷战争英国获得了贸易霸权。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影响主要是靠“均势政策”。19.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根据这一说法,中国抗日战争应始于A.华北地区

B.华东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参考答案:D2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千八百里西南夷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B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C《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D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答案:C21.《乾隆御制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表明乾隆时期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实行朝贡贸易政策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由材料信息“全关不开”与时间“乾隆时期”可得出答案为A。22.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略2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级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参考答案:A史学研究·史观。从材料“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可以看出这是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方法,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故选A。B项指的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等;C项是从世界的联系的角度进行分析;D项主要体现了人类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动态发展的过程。24.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JohnPaulLederach)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参考答案:C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参考答案:B26.下图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从中可以反映出①总人口呈增长趋势

②区域人口比例呈现“南增北减”趋势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北方战乱,南方安定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古代农业。据图片可看出,总人口由约900万到5300万,再到9000万,①正确;黄河流域所占比例由75%到61%到58%,长江流域所占比例由23%到36%到58%,②正确;③④无法得出,错误。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27.某官员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C.“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参考答案:C考察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材料是对人们不敢称“夷务”而改称“洋务”的批评,故后半句应大力倡导夷务。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28.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参考答案:D【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故AB项排除;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故C项排除。29.“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参考答案: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4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30.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注:阻塞),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A.行中书省

B.三省制

C.中书省

D.内阁制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1911—1912年部分省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浙江省约法》《江西省临时约法》《广西临时约法》备注1911年10月颁布1911年12月颁布1912年1月颁布1912年2月颁布——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规定了约法的目的及期限第二章人民第二章人民第二章都督第二章人民规定了人民的义务和权利第三章都督第三章都督第三章人民第三章都督规定都督由人民公选并有任期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邦联制第四章政务委员会第四章政务司规定了政务委员的产生及职权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第五章议会规定了议会的组成及职权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第六章法司第六章法院规定了司法机构的组成与审判诉讼制度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第七章补则规定了约法修改程序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1:论题:上述约法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论述:辛亥革命初期,上述独立各省颁布了以“约法”命名的文件。这些文件从内容和体例来看,基本包含了近代宪法的几大要素:一是关于国家体制、政府组织和职权分配;二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宪法修正和解释的程序。因此它们属于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示例2:论题:上述约法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论述: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实行议会制,依据三权分立组织政府;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实行人民主权原则;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增强人民的法制观念,推动辛亥革命走向深入,为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示例3:论题:上述约法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论述:上述部分省的临时约法,揭示了鲜明的近代资产阶级追求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架构,如议会制、选举制、三权分立制等,这些均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中得以明显体现,如临时约法规定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上述各省临时约法对地区性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也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继承,如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就是对君权的否定,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故而从其内容和历史意义上讲,它们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示例4:论题:上述约法具有鲜明的相似性,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论述:上述部分省的约法第五章明确实行议会制,规定了议会的组成及职权。第二章和第三章、第四章明确了人民的义务和权利,规定了政务机构的产生实行选制和任期制,体现了行政权的独立。第六章的规定体现了司法独立,带有鲜明的分权与制衡原则。而议会制、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等原则,均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征,部分省约法的制定,推动了法律的近代化建设。示例5:论题:四省临时约法都体现了革命者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实践,但特点各异。论述:四省颁布的这些临时约法,从其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一次大规模实践。如规定实行议会制、三权分立等。但同时这些约法又各具特点:《浙江省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邦联制;《江西省临时约法》在体例上和其他约法有较大区别,将“都督”置于人民之前,相较其他约法是最缺乏民主色彩的一部约法。示例6:论题:四省约法对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论述:四省约法普遍规定了三权分立、民权和议会制,蕴含着鲜明的政治近代化取向。四省约法为新生革命政权建设提供了法理性基础,为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法律支撑。四省约法体现的议会制、任期制、主权在民推动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民主观念从理念向先是转变。四省约法也以地方性宪法的形式宣告了地方君主专制制度的死亡,同时宣告了这些地区民主共和制度的诞生。上述这些省份的地方性宪法,传播了近代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稳定了社会秩序,也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准备了条件。注意:以上仅为示例,提供参考,如考生能够有合理表述,可按“论题,2—”,论述9—评卷,但论述需要史论结合,恰当明确。如:论题:四省约法的颁布反映了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论述: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颁布《鄂州临时约法》。而后各省纷纷独立……等等。再如:论题:四省约法体现出革命者对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不懈探索。论述:从约法的内容反映出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角度论述等等。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在回答是主要围绕临时约法做文章即可,例如,从阶级属性上看均属于资产阶级的约法,从内容上来看均涉及到国家体制、政府组织、职权分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非常翔的内容,从作用上来看,均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的进程等。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王栻《严复集》第1册材料三

欲为立宪之国,必先有立宪之君,又必有立宪之民而后可。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眼光心机,动及千年,而不计一姓一人之私刑。——王栻《严复集》第2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是针对理学的什么观点提出来的?它主要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2分)(2)材料二中的“唯天生民,各具赋畀”是指什么思想?如何理解“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这句话?(2分)(3)依据材料一、二,对比黄宗羲与严复在思想来源和人的诉求两方面的不同点。(5分)(4)对比材料一、三,黄宗羲与严复在如何看待君主制度的问题上有何异同?(3分)参考答案:(1)观点:“存天理,灭人欲”;阶层:市民。(2分)(2)思想:天赋人权;理解:以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2分)(3)来源:黄宗羲:中国古代君主思想;严复:西方启蒙思想。(2分)诉求:黄宗羲:人是自私自利的;君主要为人谋利。(2分)严复:自由平等。(1分)(4)同:都反对君主专制。(1分)异:黄宗羲:保留君主制度;严复:实行君主立宪。(2分)试题分析:(1)材料一出自黄宗羲的著作,“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大意为人有生以来都存有私心,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扩大,黄宗羲的思想代表了市民的思想。(2)从“得自由者乃为全受”“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指自由等为天赋人权,不得侵犯,“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意为即使国君也不能侵犯别人的自由权力,并且要设立法律条文限制国君的权力。(3)黄宗羲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材料一主要源于中国古代君主思想,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君主应为人谋福利;严复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其思想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天赋人权,限制君主的权力。(4)从材料一“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反对君主以一己之害而危害更多人,主张君主应为人谋福利;材料二“立宪之君者,知其身为天下之公仆”,君主应为人民的公仆,君主的权利应受到宪法的制约,二者都反对君主专制;不同点是严复主张实行君主立宪。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参考答案:(1)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问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第(1)问第一小问“影响”要抓住关键信息“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来归纳;第二小问“问题”要抓住关键信息“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甲午之役”来归纳。“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可以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客观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与解答此问有关的关键信息是“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关联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相关的教材知识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背景及结果,解答第一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要联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3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