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_第1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_第2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_第3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_第4页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 综合复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文莹《湘山野录》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哪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3)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什么?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哪一机构负责管理?(4)结合所学,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说一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统治者的重视引进新的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3)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4)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依据材料二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所以当时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化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或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这种变化最终发生于南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2.识读下列图片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他远行天竺,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2)材料二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3)图2是唐朝代的哪位历史人物?他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他当时不远万里去的是那个国家?【答案】(1)玄奘(2)印度《大唐西域记》(3)鉴真日本【解析】【分析】【详解】(1)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它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勇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2)根据材料二“他远行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天竺指今天的印度;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长安,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3)根据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鉴真,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材料二请回答: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其作者是谁?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书有什么地位?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①农业、手工业②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农政全书》徐光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观点正确,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详解】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明朝的《天工开物》;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可知,《天工开物》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依据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是明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开放性题目,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执着、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新浪网XXX博客(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2)①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②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③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5.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访问团。在会见中,连战表示,现阶段两岸关系来之不易,希望能在新的起点上加以深化。两岸各自的法律、体制都实施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固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中架构”下的两岸关系,而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央视网2013年2月25日请回答:(1)元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此外还设立过什么机构来管理西藏的?(2)材料一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4)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请说明我国什么时候设立什么机构正式管辖台湾?【答案】(1)行省制度;宣政院。(2)回族。(3)澶渊之盟。(4)元朝;澎湖巡检司。【解析】【分析】【详解】(1)元朝时为加强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此外还设立过宣政院来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3)据材料一“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4)据材料三“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可知,材料三中的“和议”指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军与宋军经过澶州之战后,双方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5)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6.材料一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贞观政要》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的“陛下”是指哪一位皇帝?依据材料指出君民关系应是怎样的?(2)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举出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

(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景象?【答案】(1)唐太宗李世民;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2)武则天;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3)唐玄宗【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出自《贞观政要》,可知“陛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意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就是百姓可以拥戴皇帝,同时水也能将船推翻吞没,也就是百姓可以推翻皇帝的统治,由此得出君民关系应是舟与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人民力量是伟大的。(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郭沫若称赞的是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时期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结果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武则天时期的措施有: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3)依据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意是说当年开元盛世时人口众多,农业丰收,仓库粮食储备充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写的是唐玄宗前期出现的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请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大运河的开通与隋朝哪位皇帝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他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写出上图中的A、B、C三处的地名。(3)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写出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4)依据所学知识说说大运河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1)隋炀帝;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余杭、涿郡、洛阳(3)黄河和淮河(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图中A是余杭,B是涿郡,C是洛阳。(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结合图片内容可知,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黄河和淮河。(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8.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趟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风,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史》(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三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而这一时期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趋势如何,是何因素导致的?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3)根据四则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有哪些?【答案】(1)南朝时,南方很富饶,农业、纺织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2)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是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量;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3)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信息,依据材料二“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信息可知,材料二中南方经济的变化是南朝时,南方很富饶,农业、纺织业都有了极大的发展。(2)依据材料三的数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是全国总人口大幅度增加;到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量远远高于北方人口量;第二小问:这是因为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3)根据四则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第二小问:发生上述变化的社会原因有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加上南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从而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9.读谚习史谚语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阅读下面三则谚语,并回答问题。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渭南文集》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明)李釜源《地图综要》(1)结合所学,归纳“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3)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到宋朝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苏州、湖州都在太湖流域。(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说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超过了北方。10.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__郭沫若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净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答案】(1)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2)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3)人物:鉴真;事迹: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4)人物:玄奘;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派遣到中国来学习的有留学生、学问僧、以及遣唐使。(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都受到唐朝的影响。(3)依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分析可知,材料二说的是唐代僧人鉴真。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4)依据材料三“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可以判断与唐朝的僧人玄奘有关。他的主要事迹是西游天竺学习佛法,第一个把天竺的地理、历史、佛教、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回国后,根据西行的见闻由弟子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铣”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策?(2)材料二中,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什么态度?(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4)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清朝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答案】(1)以农为本(或重农抑商)。(2)不重视科学技术。(3)闭关锁国政策。(4)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以农为本的政策。(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清朝统治者对科学技术持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态度,他们弃用新科技,打压发明者。(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结合三则材料,清朝的这些政策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澈《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内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材料三西夏先发制人,在1040、1041、1042年连续三年中,三次大败宋朝军队,并试图向关中进军。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指哪一少数民族?(2)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什么条约?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3)材料二中汉族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什么?(4)据材料三,概括宋夏议和的背景。【答案】(1)北宋契丹族(2)“澶渊之盟”宋朝给辽岁币(3)辽的社会稳定(4)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可知,“朝廷”是指北宋政权,“蕃”在这里指契丹族。(2)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的是“澶渊之盟”;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澶州之战的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给边境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双方开展边境贸易,加强了边境地区同内地的联系。(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汉族人“忘南顾之心”,说明了辽的社会稳定。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使得统治区域的人民负担减轻,所以使得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4)依据材料三“1043年前后,北宋内部农民起义渐成为燎原之势。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宋朝方面才急于求和。西夏方面也被战争的消耗和北宋的经济封锁拖得疲惫不堪,民怨沸腾:1044年宋夏议和”分析概括可知,宋夏议和的背景是北宋内忧外患,西夏阶级矛盾尖锐。13.明清时期君权得到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它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皇权空前加强,其中锦衣卫和东厂成为皇帝监视官民的工具,这两种机构合称为什么制度?(2)明朝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和地方相继采取措施加强皇权,请至少写出其中的2点。【答案】(1)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