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与地位:《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课出自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1课,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本单元分为四课,即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其中第9、10两课讲政治,附带军事,第11课讲经济与社会,第12课讲文化。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新变化,分别体现在第9、11、12课,其中大部分属于两宋,对元朝也有一定的涉及,辽、夏、金很少。学情分析本课受众是高一年级学生。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中考,对于初中所学知识还比较熟悉,且新教材使用后,初高中衔接更紧密,许多高中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多有涉及。另一方面,高一年级学生才刚进入高中,历史思维及素养还有待培养,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时难度不应过大,且应兼具趣味性。教学目标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辽、西夏、金及两宋政权的地理位置与存续时间。2.通过史料实证,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新变化。3.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城市的新发展,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借助任务驱动及比较分析,使学生感受13世纪中国社会走向合一的内在要求,理解各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2.教学难点: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的变化;各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投影辽宋夏金元不同时期的葫芦形注壶)【师】葫芦形注壶,是葫芦形饮具中常见的一种器形,是对自然物模仿的结果。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的样式,大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吗?【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差不多【师】一言一概之,既具相似性,又有区别性。浓缩成两个词,即为多元、一体。而这同样也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与社会状况的写照。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样式,从中概括出其特点——既具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进而引出本课主线——多元,一体。【讲授新课】第一篇章

一幅缤纷多彩的历史画卷(投影北宋、辽、西夏政权并立示意图和南宋、金、西夏政权并立示意图。注意标出政权的具体位置,及各政权存在的时间。)【师】公元10-13世纪,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三大板块并立的局面,分别是北宋、辽、西夏及南宋、金、西夏。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将目光聚焦经济与社会,那将会是一幅缤纷多彩的历史画卷。一、延续与变动——两宋篇(投影一组关于两宋人口的数据)材料一

两宋户口增长示意图

——整理摘自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备注:1.每户以5口计算

2.两汉人口最高约6000万;唐朝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或估计为7000万。【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宋代自宋仁宗时起,户数就超过了1200万(注:每户以5口计算),已经超过了汉代,与唐朝相当,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2000万,比西汉多70%多,人口已超过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即使到了南宋末年,人口依然超过汉唐。支撑起这庞大人口的,是发达的经济,而这庞大人口所带来的,则是多彩的社会。那么,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两宋人口的大致概况,通过与汉唐进行比较,从侧面感受两宋经济的发达与社会的多彩。小组合作探究(一):阅读资料卡,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探究如下问题:1.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2.试分析这些变化之间有何联系?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角度分析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一)农业新变化:1.粮食亩产高2.良种的引进和推广3.耕种技术——稻麦复种制的普及;植棉区域从闽广地区向北突破4.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二)手工业新变化:1.制瓷业的兴盛2.矿冶业的飞跃发展及煤的普遍使用3.印刷业的发展与变革——雕版印书的兴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三)商业新变化:1.商业繁荣,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主流2.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榷场贸易也较为活跃。3.城市的兴盛4.货币发行量大增,纸币出现5.对外贸易非常繁荣【师】在上述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以北宋为例,工商税已然占到赋税总额的70%,这在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当中是非常罕见的。宋代商业的繁荣程度可想而知。

通过文字的描述和数据、地图的佐证,我们一同感受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大家能谈谈它们之间的联系吗?【生】两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师】我们说,商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货币、市场、海外贸易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或都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推动宋代成为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过渡】(投影两宋政权并立示意图)现在,我们再来看到两宋政权并立示意图。我们来看看北宋和南宋的地理位置。相较于隋唐,我们发现,他们的地理位置都更偏南。接下来,请大家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分析。两宋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会给中国的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材料二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示意图

材料三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东南地区的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福建路人口达6766360户,同期面积大于这东南六路的北方地区人口为5675945户。”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教师设问:阅读材料,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至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四)经济格局:经济重心南移(继续补充前面的示意图,之后投影材料)材料四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师】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瞧,两宋时期就有全国一二三卷了呢。【师】现在,我们来对刚才大家的分析进行一个小结。两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而这一经济格局的变动又带动了南方文化的进步。那么,上述经济、文化层面的变化又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继续有请学习小组来发表你们的观点。(五)社会变化

【师】在延续中变动,这就是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转向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图景呢?二、借鉴与创新——辽金西夏篇

现在,请大家移步资料阅读卡,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学习,请大家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试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概括辽、金、西夏的发展概况。(移步资料阅读卡,进行第二部分的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二):两宋时期,辽、金、西夏政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发展概况。教师: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会发现,在两宋快速发展的同时,辽、西夏、金政权内部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又各具特色2.政权内部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3.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的部落贵族制走向瓦解,等级观念逐渐淡化。【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卡→独立自主概括分析→小组交流、探讨、展示等环节,提升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师】10-13世纪,辽、金、西夏同两宋政权一起,共同勾勒了一幅缤纷多彩的历史画卷。现在,当我们将这些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汇聚到一起时,一股不可低估的内在合力产生了。第二篇章

一股不可低估的内在合力教师:这股合力是什么呢?(投影两宋经济与社会新变化与辽、西夏、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教师: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股合力具备三大要素: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2.货币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3.世袭特权的取消【过渡】农业、手工业的稳步发展及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经济的深度一体化,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则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深度一体化。而这种推动经济与社会深度一体化的内在合力与其他因素一起,也促使各政权在呈现多元发展的同时最终走向合一。这也是中国历史进入13世纪的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股内在合力包含的三大要素。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让学生理解这股内在合力推动了这一时期各政权经济与社会的深度一体化,而这股合力与其他因素一起,也促使各政权在呈现多元发展的同时最终走向合一。这也是中国历史进入13世纪的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第三篇章

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教师:元朝统一中国,除了蒙古帝国铁骑的强大实力外,更是武力统一适应了13世纪中国社会走向合一的内在要求。三、继承与发展——元朝篇元朝建立后:1.推广棉花种植,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用货币整合国内经济,推动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重新开通大运河,从地域上便利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此外,早在忽必烈1260年继承汗位之时,便取消官员的世袭制而代之以迁转之法。这种经济社会深度一体化的延续与其他诸因素一起,也造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元之后,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充满凝聚力的整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和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感受元朝这种经济与社会深度一体化的继承与发展。【结语】

时至今日,华夏大地所蕴藏的这种内在合力一直持续推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