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富强一个目标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一、专题基础学问梳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激进派:抗拒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传播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器物制度思想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逐步深化考点1“顺乎世界潮流”考试说明: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的《海国图志》2、维新思想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斗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睁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走向共和顺乎世界之潮流(地主阶级抗拒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课结构一、地主阶级的探究——器物(一)、背景②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漫中不行自拔①清朝国力渐趋衰落,社会冲突日益尖锐③鸦片斗争战败的刺激下,先进的学问分子起先觉醒(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见:1、地主阶级抗拒派(1)林则徐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化。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1)林则徐②评价: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代表作:《四洲志》。。。《华事夷言》。。。一、地主阶级的探究——器物(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见:(1)地主阶级抗拒派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收集西方国家的信息;(2)编译西方的书籍和报纸;(3)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见。(1)林则徐②评价: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代表作:《四洲志》。。。《华事夷言》。。。一、地主阶级的探究——器物(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见:(1)地主阶级抗拒派⑵魏源:①代表作:《海国图志》a、性质: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启蒙书。代表作:《海国图志》⑵魏源:①性质: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启蒙书。②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含义:主见学习外国先进军事技术,以抵抗外侮。③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④意义: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一、地主阶级的探究——器物(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见:一、地主阶级的探究——器物(三)、影响:①主动:a.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b.促进“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②消极:a.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对西学相识不足;实践不足洋务运动时间:19C60N—90N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失败的根本缘由: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N):1、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开展;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③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3、主见:经济——主见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主见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学问。
政治——主见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4、影响:⑴反应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⑵为19c90年头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缺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1)、早期维新思想(19C六七十N):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2)维新思想的成熟——维新变法:1、背景:(1)政治:(2)经济:(3)思想: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气壮大,登上了历史舞台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3、理论武器: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4、核心主见: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见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2)维新思想的成熟——维新变法:5、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2)维新思想的成熟——维新变法:康有为①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②发动“公车上书”;③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思索: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再思索: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维新变法。1)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气弱小;2)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削减变法阻力。3)与康有为个人阅历、学问素养有关梁启超①发表了《变法通议》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③指责君主专制,要求“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谭嗣同①属于维新派中的激进派。②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严复①在维新理论宣扬上贡献巨大。②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共同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⒈政治:主见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3.文化:废八股倡西学托古改制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结合进化论,宣扬民权立宪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用进化论阐述变法——系统介绍西学第一人6、维新思想的评价①维新思想干脆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一)、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2)维新思想的成熟——维新变法: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抗拒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比较?相同点直接目的方法和步骤结果抵抗派维新派富国强兵
学习西方失败鸦片斗争失败戊戌政变不同抵抗派维新派阶级本质根本目的内容失败根源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清政府的腐败自身的局限性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1、背景:①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③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些学问分子逐步相识到,必需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2、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①1894提出“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②1905正式确立“驱除鞑虏,复原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1905—1907论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要不要变更封建土地制度。作用: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实质: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3、民主共和思想的演进:二、资产阶级的探究——政治制度4、初步实现: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点同:都主见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都主见变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不同:维新派: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014·北京卷]《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推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供应了理论基础[解析]本题以《海国图志》的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学问、理解“论从史出”等史学探讨方法的实力。该书出现了西方的一些政治词汇,如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据此可以断定该书对西方政治制度有所涉及,B项正确,但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为戊戌变法供应了理论基础,D项错误。故选B项。B[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缘由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变更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解析]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见易服,两人的根本主见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此举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服务,故答案为B项。(2013·福建高考)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记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最终在时代的现实面前醒悟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将来之路 D.主见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A张之洞的《劝学篇》对“中体西用”从理论上作了系统论述并使之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此并结合材料主题可知B、C、D三项不正确。“最终在时代的现实面前醒悟过来”是指中国顺应工业化的时代潮流,学习西方科技,故A项正确。(2013·重庆高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见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此题的关键词句一是“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其含义是知道抵抗外国的侵略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没有方法;二是“所提出的主见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据所学学问可知,《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四洲志》主要介绍了西方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天演论》的基本思想是优胜劣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农夫阶级的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B(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争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阅历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题时要留意材料中的转折词,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是解题关键。材料主旨是相识到国民的重要及唤起国民。说明梁启超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A(2012·海南高考)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苦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吸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裂开。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B本题考点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题干表述看这一新学派的特点是中西方思想的结合,而其中对西学的相识“支离裂开”,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B项。A项不能构成“新学派”,C、D两项比较系统地宣扬西学。(2013·大纲全国高考)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学问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回租合同疑问3篇
- 录像拍摄合作合同
- 医疗信息匹配合同3篇
- 工程招标代理服务比选案例3篇
- 保安服务合同终止原因3篇
- 工程用水泥购销合同2篇
- 学生课堂纪律自我保证书3篇
- 矿石处理工艺的管理与维护技术考核试卷
- 旅行期间的紧急情况处理流程优化建议考核试卷
- 空气净化器行业政策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服务营销双主动》课件
- 公司法公章管理制度
-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备考资料2025
-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二模)嘉兴市2025年高三教学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宜昌二中2025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山东省危废处理名录
- 班组安全安全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