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摘要: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也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经过理性加工过的理论知识。而对于意识形态,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理解。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哲学、、道德等一系列形式。本文着力于分析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当指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作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区别联系启示1弓I言从特拉西于18世纪末提出意识形态概念,并把它理解为“观念的科学”,到拿破仑、黑格尔、马克思、阿尔都塞等人排除它的科学性,并把它与科学尖锐地对立起来,再到哈贝马斯把当代技术与科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圆圈”,即从肯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发展到对它的科学性的否定,再发展到把科学性本身也理解为意识形态。当然,在特拉西那里,科学性是以肯定的方式出现的,但在哈贝马斯那里,科学性却是以否定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来说,还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2概念及比较(1)科学技术的概念英语中,同时提及科学、技术(scienceandtechnology)时,“科学”、“技术”二次一般是分开的,二者各有所指。所谓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事物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⑴。所谓技术,是指为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是作为“形而上”之“道”,而技术是作为“形而下”之“器”。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通常是在科学“以技术为中介,经过复杂的转化链条,变为生产力”⑵的意义上来说的。也即,在科学技术这个整体中,科学是可以形成技术的科学,技术是科学指导下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随着近代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在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S这种力量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上。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新变化,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情况,以及现代科技的社会作用极大增强的新趋势,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2)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一次最早源于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希的著作,被其看作是“考察观点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4],然而伴随着哲学基本框架的变迁,意识形态的容和社会功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畴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意识形态是指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对特定社会关系反映后建立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等社会学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本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是该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根据。意识形态属观念上层建筑,它与政治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了上层建筑的整体。(3)二者概念之比较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作为观念形态或现实形态的生产力,只涉及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实践问题,属于经济基础畴;而意识形态关注的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根本利益,反映了对人的存在状态的关怀,属于上层建筑畴。因此,二者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存在,是分属于不同界位的概念,不能等同视之。3各流派观点描述及理论分析(1)特拉西:意识形态是“观念的科学”正如麦克齐(I.MackEnzie)所指出的:“对于特拉西来说,意识形态的目的是‘给出我们理智能力一个完全的知识,再从这一知识中推演出其他所有知识分支的第一原则’。”区也就是说,特拉西试图通过其意识形态理论,以科学的方式重建整个知识体系。在法国启蒙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拉西创制出“意识形态”这一新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观念的科学”与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立起来。他这样做,至少从主观意图上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他试图加以反对的正是以繁琐论证为特征的经院哲学和神学的残余思想观念。在他之前,已有不少思想家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普遍怀疑”的口号和“我思故我在”的第一真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启发下提出了著名的“四偶像”(洞穴偶像、种族偶像、市场偶像和剧场偶像)学说,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学者对“偏见”的声讨和对“理性法庭”的吁求,其宗旨都是批判经院哲学和中世纪神学,倡导新的科学和科学方法。显而易见,特拉西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为“观念的科学”也是顺应这一伟大的启蒙运动的潮流的。他也和同时代的其他启蒙学者一样,主在可靠的感觉经验和理性知识的基础上,重建各种知识,把它们整合成“观念的科学”。这就启示我们,特拉西在创制“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的时候,肯定并坚持的正是这一新概念的“科学性”,而在他看来,科学性也就是思想观念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勿庸讳言,在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或“观念的科学”中,也包含着相应的政治见解,即以自由、的政治理想为核心的主义,而这种政治见解与拿破仑的政治理念、特别是他恢复帝制的梦想构成了尖锐的对立。正是从这种对立的政治见解出发,拿破仑批评特拉西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耽于幻想的、空洞的理论,并把对特拉西的“观念的科学”认同的那些人称之为“意识形态家”或“空想家”(ideologue)。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拿破仑对特拉西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在欧洲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特拉西和他的追随者们竭力把意识形态阐释为“观念的科学”,但拿破仑对特拉西的批评却使下面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一种虚假的观念、意识形态家是一些空想家:成了欧洲人家喻户晓的常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给特拉西开了一个颠覆性的玩笑,即特拉西作为“科学的观念”确立起来的意识形态,从一开始就被人们理解为相反的东西一非科学的、虚假的观念。事实上,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站在与拿破仑相近的立场上来理解并阐释“意识形态”理论的,即把它作为一种非科学的、应予否定的理论加以批判,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一书中得到了经典性的表现。(2)阿尔都塞:科学与意识形态是完全对立的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1918-1990)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理论家”,他在1965年出版的《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阐述了意识形态,特别是意识形态(ideology)和科学(science)的关系问题。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是真理,它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过程,它是在抛弃意识形态问题框架中形成,并在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而意识形态则属于“虚假意识”,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它歪曲现实,掩盖社会历史过程的真实本性。第二,科学主要是一种认识,它的最基本功能是理论功能;而意识形态主要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的最基本功能则是实践功能。第三,科学作为客观知识,与利益无关,没有阶级性;而意识形态则完全受利益支配,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具有头等重要性。第四,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意识形态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显然,阿尔都塞看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例如,他认为科学是正确反映外界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正确的认识工具;而意识形态则是渗透着阶级利益、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情感的价值观念体系,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总问题,不应加以混淆。但是,必须看到,阿尔都塞关于科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是有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夸大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科学与意识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意识形态虽然是经济关系的反映,其中也包括科学的成分;科学虽然并不直接反映经济关系,其中也包括意识形态的成分。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理论,科学和意识形态几乎没有多少差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科学,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第二,他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既具有理论职能,义具有实践职能。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阿尔都塞则否认科学的实践职能,只承认科学的理论职能,这样他就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联系。因为在阿尔都塞看来,科学的职能是理论的,意识形态的职能是实践的。(3)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1929-)在1986年发表的、为纪念马尔库塞七十诞辰所写的长篇论文《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也论述了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即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了意识形态。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成为意识形态,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使得科学技术已成为剩余价值的独立要素,因此,“同这种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相比较,马克思本人在考察中所得出的剩余价值来源,即直接的生产者的劳动力,就愈来愈不重要了。”这必然导致人们的阶级意识淡化,民众渐渐倾向于非政治化。第二,由于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行政机构都取得了合理化的形式,政治让位于科学技术,“政治不是以实现实践的目的为导向,而是以解决技术问题为导向”,从而使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具有了统治的合法性功能。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起到了使公众舆论非政治化的目的,“它不管实践问题,因而也不管关于接受似乎只涉及的意识形态的标准的讨论”,“随着实践问题的排除,政治舆论也就失去了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便人们只关注技术问题,而不关心政治实践问题、人的解放问题,公众舆论只起着投票选举领导人的作用,而不开展对大政方针的公开讨论。概言之,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提供了意识形态论证,达到了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统治辩护的目的,因此,科学技术成了意识形态,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理论,作为当代科技革命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论反映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科学技术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的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科技进步导致人们将其变成了包括人文科学在的精神领域的终极标准,造成工具理性横行,科学技术成为统治者对人进行统治的有效手段。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消极影响,并提醒人们对此要有所警惕,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则是错误的。第一,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混淆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作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混淆起来,把科学技术本身同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混淆起来。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被用来为维护统治服务,成为社会对人进行压抑、操纵的有效工具,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一局面不是由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决定的,而是由其现实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和压抑,表面上看似乎来源于科学技术,而实际上它恰恰来源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第二,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存在,用价值因素取代科学的真理性和客观性。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关系。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背景,会渗透到科学中,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起着世界观、舆论等导弓|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本身也向意识形态渗透,从而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但我们不能由此推断出,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不能用科学技术中的价值成分否认科学技术中的真理性和客观性。“真”是科学技术得以成立的首要条件。第三,哈贝马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意识形态,混淆了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有交叉的地方,但不能完全等同。意识形态ideology,是从希腊文idea和logos演变而来的,而社会意识形式则是formsofsocialconsciousness。意识形态这个词在马克思以前就已经使用了,而社会意识形式是马克思以后才开始用的。它们的容也不完全一样,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它不包括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式当中排除了科学技术的一种思想体系,所以它具有观念上层建筑的性质。科学研究毕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活动,它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它没有阶级性。社会意识形式则是人们对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在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意识形式除了包括政治法律观点、文学艺术、道德、、哲学以外,也包括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精神产品,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息之,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畴,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4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与联系及启示从特拉西于18世纪末提出意识形态概念,并把它理解为“观念的科学”,到拿破仑、黑格尔、马克思、阿尔都塞等人排除它的科学性,并把它与科学尖锐地对立起来,再到哈贝马斯把当代技术与科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圆圈”,即从肯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发展到对它的科学性的否定,再发展到把科学性本身也理解为意识形态。当然,在特拉西那里,科学性是以肯定的方式出现的,但在哈贝马斯那里,科学性却是以否定的方式出现的。[6]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呢?应当指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作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而对于意识形态概念,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理解。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哲学、、道德等一系列形式。换言之,意识形态是由哲学、法律、道德、美学等观点组合而成的,这些观点反映出一定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系统性和知识性的特征,但是它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里,这种性质表现为阶级性,它只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科学是一种知识的体系,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也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经过理性加工过的理论知识。科学虽然是一种社会意识,然而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它从属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力,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科学以它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如知识性、系统性、非阶级性等)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这种特殊性质表现为,它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总是处在向物质形态的不断转化过程中,它的生命力、它的存在价值和它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式,而且在于它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能够转化为生产力而使整个社会产生革命性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既属于社会意识形式围,又属于生产力畴,它对社会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自然科学f技术f生产力f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公式。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没有把科学归入意识形态的畴,而是将它归入生产力的畴。在他们看来,科学不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而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并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意识形态,它所反映的是客观规律或自然界的本质关系,不受阶级利益的支配,没有阶级性。然而,这并不等于说,科学与意识形态没有关联。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与意识形态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又是不断地处于成明成暗的相互冲突之中,意识形态是为维护、加强或改变某一社会制度服务的。科学的领域,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也是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舞台。科学的发展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意识形态也影响科学。科学史的研究已经证明,科学理论的发现、检验、修改、发展、应用,无不受意识形态(世界观、、道德等)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伟大的科学发现则往往影响意识形态的容及形式,特别是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信仰。同时,科学成就也常常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利用,被用于论证和维护特定的政治制度。不用说,科学性含义的重大变化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理论启示:首先,它启示我们,在海德格尔的《技术之追问》(1950)、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1964)和哈贝马斯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68)问世以来,人们必须对技术与科学的历史作用重新做出反省了。也就是说,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满足于对技术的所谓“双刃剑作用”的谈论了,从根本上看,现代技术与科学是一种否定性的力量,作为意识形态,它已经蜕变为一种统治的合法性。必须通过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来遏制现代技术的意识形态作用的蔓延。其次,它启示我们,以技术与科学作为自己的灵魂和核心原则的现代意识形态从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8第19课时合理利用机械能小粒子与大宇宙课件
- 主播 课件教学课件
-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0以内口算练习题大全
- 《两只小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 智能家居电气设施安装合同
- 幼儿园智能照明系统招投标攻略
- 展会设备租赁合同
- 幼儿园园长聘用合同范本
- 建筑公司员工意见箱管理准则
- 石油提炼班组安全作业规范
-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6 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沪教版 (共15张PPT)
- 《饲料标签》国标
- DB11-415-2016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 草莓创意主题实用框架模板ppt
- 山大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5章 口腔种植外科-1概论、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 员工人事档案目录
- 木材力学基本性质和概述
- 各种各样的叶子 ()通用PPT课件
- 《电工复审》培训课件
- 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