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_第1页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_第2页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_第3页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_第4页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一至三年级课后练习题,较过去语文教材的练习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后习题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能有效地沟通课堂内外,“语文味”也更浓了。每篇课文后面,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有三四个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其中,有理解课文的练习,也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要求,还有语言实践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用好课后习题,充分挖掘它的教学价值,是每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如何灵活运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什么叫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学习策略。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二、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张力中寻求一种平衡。三、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部编本教材在编排上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内容,一条是以内容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课的课文和课后习题中。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由易及难、显性地呈现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课后习题意图能帮助教师建立语文要素序列化概念,进而利用课后习题优化教学策略,围绕语文要素,展开阅读过程,从而在真实的、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仔细研读部编版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编者对于课后习题的编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善,这不仅能切实为文本及单元教学服务,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还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抓手,还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方向从平面化的字词句段篇学习转向立体化的阅读策略学习。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准"课后习题",吃透设计意图,理解教材编排的语文教学的"隐在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展开教学,分层落实语文要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上、下册教材全册由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上册14篇、下册21篇)课文组成10个阅读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三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二年上、下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三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三年上、下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阅读单元、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快乐读书吧、三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组成。四、部编版教材中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安排.一年上、下册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安排.二年上、下册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安排.三年上、下册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安排五、部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解读好、利用好课后习题,发挥课后练习的教学价值,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练习,让语文要素得以落实部编版教材里的单元语文要素都充分体现在相应课文的课后习题当中,课后习题已成为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还有采用文中泡泡的形式提示。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以各种方法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朗读背诵相关的语段,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思考题从多个角度带领学生体会了生活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描写声音的词语;《父亲、树林和鸟》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感受句子中的修饰词、叠词的使用,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带刺的朋友》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称呼变化中蕴含的情味。这样的课后习题落实了语文要素并贯穿了方法指导,再通过“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进行梳理总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课后练习,使教学目标有了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确定好正确的教学目标,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但是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往往让很多教师不知如何取舍。而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此为依托,确定目标方向,制定教学目标。部编版教材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由学段的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本课的个性化目标组成。而课后习题分解着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每个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紧密相联,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课标要求之一,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都指向此学段的课标要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制定好教学目标,并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课后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的关系,更要理清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的关联从而明确教学方向。.课后练习,使活动设计有了抓手课后习题都体现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体现“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所以课后习题自然成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抓手。利用好课后练习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简约,更加扎实。如《海滨小城》课后有三个思考练习题。教学这一课,可以大致依据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设计以下教学活动。活动一:借助第一题,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活动二:依据第二题,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活动三:借助第三题,指导学生摘抄写得好的句子。《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三道练习题也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活动一:通过第一题,体会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活动二:通过第二题,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活动三:通过第三题,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六、灵活运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现就课后习题中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语言的多向度建构等方面,来谈谈如何落实语文阅读力的培养。(一)抓住关键,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架20n年版课标关于第一学段目标中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根据这一要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课后练习题重点安排了借助图片、关键词语,句子、情节等讲故事的练习。用好这些课后练习题,能有效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下册重点落实“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中编排了多个复述课文的训练。《大禹治水》课后习题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根据关键句子提示的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复述课文;《千人糕》课后习题要求: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借助插图,抓住关键,呈现制作过程。能按照顺序说最好,如果能讲2-3个流程即可,不一定按顺序说;《小马过河》课后习题提示关键词语,要求: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三组关键词语讲述故事始末;《蜘蛛开店》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教材是运用思维导图呈现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来讲故事,脉络清晰,直观形象;《羿射九日》课后习题要求: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教材用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要把提示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复述课文。这样的课后习题设计:图片讲故事一一关键词、关键句讲故事一一情节讲故事,体现出训练程度的不断深化,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梯度,为中高年级学生简要地复述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基础。知识可以传递灌输,但能力不行,其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最终自主形成。对于这样的课后习题,老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激发学生对复述的兴趣,学会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只有在不断讲述中,才能切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提取信息,提升感知理解能力20n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设置的课后习题,重视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学习提取语文教学信息的能力。从提取单个信息到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信息到隐藏信息,在提取信息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这些课后习题都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会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把提取信息的训练分解成“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三步来完成。如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课后练习题要求是:朗读课文,想一想:露西在给爸爸的后一封信里都写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试着把这封信说出来。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第二封信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描写相关语句。当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提取后一封信的相关信息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样讲台灯坏了这件事,前后两封信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比较了前后两封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中感受到了书中所写的这一封信是阳光快乐的信。这样,便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这样的三步训练,既让学生在“提取信息”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三)整合信息,为思维发展建构体系部编版教材知识编排有体系、有层次。单就“提取信息”的能力来看,从一年级上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要求稳步推进,“提取明显信息一寻找关键信息一整合简单信息一整合复杂信息”,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年下册《大象的耳朵》课后题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将提取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解答此题,一要画出大象的话;二要读懂大象的话,并提取关键词(生来、不安、都、真的、还是、耷拉),体会大象的想法变化,由起初的不以为然变为信以为真,并决定改变自己。最后终于想通了,能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地改变自己。运用恰当的连接词说出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这样的能力训练目标,已从提取单一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信息到提取隐含信息。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可以初步形成思考问题和整合信息的意识,渐次提升和发展阅读能力。再如二年下册《小马过河》一课“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课后习题,不再是简单地说出对与错,而是需要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说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题除了有提取文本信息的要求,更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真正地动脑筋,去探究、讨论,而不是单方面接受文本最后呈现的道理。这种“反思评价”,是根据课文内容推测文章中隐含的意思,有利于发展学生有证据地表达和独立分析的思维能力。可以说,这种说理式的表达练习,是从单一转向多元的训练,从低层次理解转向高阶段思维的训练。(四)联系生活,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徐轶在《守正创新、特色鲜明》一文中指出“教材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避免单调枯燥,就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部编版教材的课后练习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三年上册习作单元《金色的草地》课后习题: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调动多种感官留心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分享观察心得。《玲玲的画》一课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父亲的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寒号鸟》一课中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喜鹊或寒号鸟这样的人,说说他的小故事。《风娃娃》习题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风还能做些什么……这些习题使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并进行相应的课外拓展,从而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课后习题就有意识地开展有序的言语实践训练。最常见的是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借助文本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仿照创编。这非常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也是习得规范性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语言迁移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性。如《枫树上的喜鹊》课后习题: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回答这一题,学生既需要模仿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也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前后文的关联,猜测两只喜鹊在说些什么。在执教过程中,有学生说喜鹊弟弟的意思是:“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联系前后文,喜鹊弟弟说这些话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角色的心境,但不符合文本语言的形式。回到课文中,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要根据喜鹊叫声的语气和长短来想象语言的表达。再次想象时,学生对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表达,如:“我饿了!我饿了!妈妈捉的小虫子好香啊!”“太棒了!太棒了!又有小虫子吃了!”只有将生活与文本联通,学生才能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老师在逐步更新学生内在言语形式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习得了阅读策略。(五)习得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独立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即三年级“预测”、四年级“提问”、五年级“有一定速度阅读”、六年级“有目的地阅读”。如三年上册第四单元就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表面看来本单元共有三个目标,但实际想来,本单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续编故事。要想具备续编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三项基本功:一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将会如何发展;三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的发展来推测合理的故事结局。然而这三种能力最终还是为续编故事服务的,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三种基本能力,他们才能按照教材要求续编好故事,即编好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从而形成续编故事的能力。纵观本单元三篇文本的呈现方式,非常特别。第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根据故事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前面的内容中找到后面内容发生的依据,所以可以用来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只呈现了故事的一半,还有一半没有呈现,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材这样的编排显然是为了让老师们利用这半个故事来教会学生有依据的预测故事将还会如何发展。而第三篇文本《不会叫的狗》的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