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1页
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2页
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3页
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4页
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Summary]目的通过分析严重精神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感染HIV的可能性危险因素。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未婚和离婚患者占比58.33%,弱监护和流浪暴露患者占比高,91.67%的患者和75%的监护人在患者确诊感染HIV前,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结论婚姻问题、家庭监护缺失/减弱、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流浪行为可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Keys]严重精神障碍;HIV;调查与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备受全社会关注;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患者感染HIV所致,已连续多年位居我国传染病死亡人数的首位[1]。在实际工作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感染HIV发生并不少见,但国内有关于此的报道较少。本文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感染HIV的可能性危险因素,以期为早期防控、早期干预提供可行性依据。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辖区在管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为本次调查、研究、分析对象。统计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2结果2.1人口学分布2.1.1性别、年龄分布、婚姻状况男性8例(66.67%),女性4例(33.33%);30~40岁5例(41.67%),41~50岁2例(16.67%),51~60岁2例(16.67%),61岁以上3例(25.00%);未婚5例(41.67%),离婚2(16.67%),已婚5例(41.67%)。2.1.2患者监护情况分布监护人分别包括配偶4例(33.33%),父母3例(25.00%),兄弟姐妹3例(25.00%),其他2例(16.67%);监护能力较强2例(16.67%),监护能力较弱10例(83.33%)。2.1.3外出流浪情况有9例(75.00%)曾出现过不同程度、不同频次的无故外走等流浪情况,有3例(25.00%)未曾有流浪情况。12例严重精神障碍合并感染HIV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布情况统计表条目分布例数构成比(%)条目分布例数构成比(%)性别男866.67监护能力较弱1083.33女433.33较强216.67年龄30~40岁541.67感染途径商业接触866.6741~50岁216.67非商业接触433.3351~60岁216.67流浪史有975.0061岁以上325.00无325.00婚姻状况未婚541.67精神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1083.33已婚541.67老年性精神障碍18.33离婚216.67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8.33监护人配偶433.33确诊感染HIV前监护人是否知晓艾滋病知识是325.00父母325.00否975.00兄弟姐妹325.00确诊感染HIV前患者是否知晓艾滋病知识是18.33其他216.67否1191.67合计—12100.00合计—12100.002.2疾病相关分布2.2.1精神疾病种类精神分裂症10例(83.33%),老年性精神障碍1例(8.33%),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例(8.33%)。2.2.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确诊感染HIV前有3例(25.00%)患者监护人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9例(75.00%)患者监护人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确诊感染HIV前有1例(8.33%)患者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有11例(91.67%)患者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3讨论调查对象中未婚和离婚患者占比58.33%,提示婚姻问题可能是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恋爱和婚姻上很难成功,例如张宝霞[2]等报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未婚率高。未婚或离婚患者性行为对象不固定,尤其是男性患者容易获得商业性行为,从而感染HIV。调查对象中弱监护和流浪暴露患者占比高,提示家庭监护的缺失或减弱以及流浪暴露可能是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一是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常给监护人带来心理、经济双重压力[3],在长期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容易懈怠;二是一些患者没有监护人或监护人因年龄等原因监护能力较弱;三是患者流浪时,精神疾病复发,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容易受到侵害。本次调查91.67%的患者和75%的监护人在患者确诊感染HIV前,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提示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可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目前专门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宣较少[4],大部分患者及其监护人极度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综上所述,婚姻问题、家庭监护缺失或减弱、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流浪行为可能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感染HIV的危险因素。Reference[1]向于,周义芬,曾斌,等.2010-2017年重庆市涪陵片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9,35(7):657-661.[2]张宝霞,张佩佩.2016年天津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状及社区管理情况分析[J].天津药学,2019,31(4):62-66.[3]曾繁丽,刘鹏程,蒋鹏,等.1218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照顾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95-99.[4]佘勇,陈宏.2013-2015年大英县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12):1234-1238.第一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