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终_第1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终_第2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终_第3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终_第4页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土木0907班朱际休09231222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姓名:朱际休学号:09231222班级:土木0907指导教师:白明洲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实习时间:2011年4月10号

目录前言 2第一篇相关知识介绍 3(一)、岩石 3(二)、地质年代 3(三)、地质构造与隧道(地下洞室)轴线选择的关系 4第二篇专论 5一、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 5二、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 11(一)青龙桥铁路 12(二)臭泥坑路线 13三、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 14(一)妙峰山站 15(二)沿途铁路与隧道 17第三篇结论及建议 18(一)基本工具的使用 18(二)了解地区大环境 20(三)观察各种地质作用及结果 21(四)分析地质构造产生的原因 22(五)工程中的地质问题 22(六)建议 23结束语 23

前言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利用八周的时间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相关知识。对我们的专业来说,地质是基本课程之一,而地质对工程的影响,更是我们的学习重点。在书本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地质的基本问题,如岩石、矿物、地质作用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工程地质问题,比如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等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本学期临近期末时,我们大家终于迎来了这次期盼已久的地质实习。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发之前,不仅是老师,我们自己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可以好好的利用这短暂的两天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有关地质的实际情况,并能基本掌握野外地质实习的相关操作。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实习,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亲临大自然,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地质构造、岩层性质及产状等,具体分析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这次地质实习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第二部分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以及第三部分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其中实验内容包括:(1)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2)地层岩性判别;(3)地质构造的判别;(4)节理的测量、统计及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5)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河谷断面图);(6)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分析;(7)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等。在这次实习的两天中,我们在野外四处奔走,第一次与大自然如此亲近。老师的讲解给了我们理论上的认识,而我们自己的所见所闻又恰恰及时而合理地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去。通过我们切实的观察和感受,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而非纸上死板枯燥的文字。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判别地层岩性;判别地质构造的;测量节理并统计,绘制褶皱的素描图;分析地基、边坡、围岩稳定性;掌握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方法等。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共利用两天时间通过对三个地点的考察让我们对于工程地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具体安排如下:4月9日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4月10日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第一篇相关知识介绍(一)、岩石岩石为矿物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所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所组成。组成岩石的物质大部分都是无机物质。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因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占地表的66%,为地表的主要岩类。由原来已形成的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后变为碎屑,或由生物的遗迹等,再经过侵蚀、沉积、及石化等作用而造成的岩石。这类岩石都成层状,最先沉积者在下部,时代较老;层次愈上者,则时代愈新;火成岩——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所有组成物质〔指矿物质〕都呈现熔融状态的流体,名为岩浆。火成岩即由於岩浆侵入地壳内部,或流出地表面造成熔岩,在经冷却凝固而造成,如玄武岩及花岗岩等都是;变质岩——原来的火成岩或沉积岩,再经过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作用所发生的高温和高压与热液的影响,可以改变其原来岩石的结构或组织,或使部分矿物消失,而产生他种新的矿物。(二)、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三)、地质构造与隧道(地下洞室)轴线选择的关系(1)当洞室轴线平行于岩层走向时,根据岩层产状要素和厚度不同大体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在水平岩层中(岩层倾角<5°~10°),在选择洞室位置时,最好选在层间联结紧密、厚度大(即大于洞室高度二倍以上者)不透水、裂隙不发育,又无断裂破碎带的水平岩体部位,这样对于修建洞室是有利的。②在倾斜岩层中,一般说来是不利的,因为此时岩层完全被洞室切割,若岩层间缺乏紧密联结,又有几组裂隙切割,则在洞室两侧边墙所受的侧压力不一致,容易造成洞室边墙的变形。③在近似直立的岩层中,与上述倾斜岩层出现类似的动力地质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限制洞室开挖的长度,而应采取分段开挖。若整个洞室位置处在厚层、坚硬、致密、裂隙又不发育的完整岩体内,其岩层厚度大于洞室跨度一倍或更大者,情况则例外。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洞室选在软硬岩层的分界线上。特别要注意不能将洞室置于直立岩层厚度与洞室跨度相等与小于跨度的地层内。因为地层岩性不一样,在地下水作用下更易促使洞顶岩层向下滑动,破坏洞室,并给施工造成困难。(2)当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垂直正交时,为较好的洞室布置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当开挖导洞时,出于导洞顶部岩石应力再分布的结果,断面形成一抛物线形的自然拱,因而由于岩层被开挖对岩体稳定性的削弱要小得多,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岩层倾角大小和岩性的均一性。第二篇专论一、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早上六点半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天津蓟县。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北起九山顶、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其科研价值、环境价值、旅游价值很高。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曾评价蓟县地质剖面:“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目前,现已形成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九山顶石英砂岩林景区、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九龙山碳酸岩峰林丛景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7个景区,总计87个景点。蓟县有着深厚悠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它拥有世界著名的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和大量的有观赏价值、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因此在蓟县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以中上元古界标准层型地质剖面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将为地学领域的研究、地质遗迹的保护、自然遗产的永续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典型、完整、系统、稀有、科学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记录了地球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产。蓟县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纷呈,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地质遗产。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燕山山脉南坡,北起古长城脚下常州村,南至蓟县城北关府君山,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350米,面积890公顷。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84年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地质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以地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楚、构造简单、变质轻微、叠层石和古生物化石丰富,地层总厚度近万米为特色。它好象一部巨厚的“石头记”,真实地记录了地球演化距今18亿年至8亿年的地质历史。被国内外地质学家推崇为世界上同一地质时期的“标准层型剖面”、“大地的史书”和世之罕见的“地质瑰宝”,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数量大、品位高。其中堪称世界之最的地质遗迹主要有10大奇观:①蓟县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历史最长。顶底界限长达10亿年,其连续之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②蓟县剖面底界年龄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罗斯里菲--文德剖面底界年龄还老3亿年。③蓟县剖面保存最完整。从老到新顺序排列在24公里长的一条线上,完整的地质剖面,世界首屈一指。④蓟县剖面构造最简单。从北到南,按地质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皱南翼的单斜山上,没有因构造变动造成错位或破坏。⑤蓟县剖面变质最轻微。从长城系常州沟组河流相的砂砾岩到青白口系井儿峪组滨海相含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的泥质微晶灰岩,剖面总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状态,变质极浅。⑥蓟县剖面宏观多细胞藻类植物出现的年代最早。从国际公认的9亿年前提早到17亿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⑦蓟县剖面中沉积海泡石矿床最早。蓟县海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12--13亿年前,且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积海泡石矿床。⑧蓟县剖面中喷气孔构造最古老。在蓟县剖面蓟县系铁岭组上部地层发现10亿年前形成的古喷气孔构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喷气孔构造。⑨蓟县剖面中古生物化石与叠层石最丰富。蓟县剖面的古生物化石从长城系常州沟组到青白口系井儿峪组均有,叠层石从长城系团山子组到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均有。古生物化石、叠层石层位之多、时限之长、类型之全、种类之多、保存之好为世界罕见。⑩蓟县剖面中沉积形象最丰富。在蓟县剖面上,不论是碎屑岩、泥质岩还是碳酸盐岩,都表露出十分丰富的沉积形象,如波痕、斜层理、双向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地震沉积,雨痕、干裂、水下冲痕、滑塌痕等遗迹,为世界各国同时期剖面所罕见。老师告诉我们在这里有中上元古界国家标准地质剖面,是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代表的地质历史时限长达10亿年(距今18-8亿年)。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顶底界限清楚、变质极浅。从常州村至府君山距离仅在24公里内,代表了18亿年至8亿年长达10亿年的地质历史中连续沉积的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古生物化石丰富,其中发现了宏观多细胞生物化石,使多细胞生物出现的年代从国际公认的9亿年提前到17亿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质现象,如形成于距今12-13亿年间的沉积海泡石矿床和铁岭组内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喷气孔构造。我们先到了串岭沟村,在那里看到了太古代(Arw)石榴石角闪片麻岩及浅色变粒岩,所呈现出的地质现象是片麻理、天石。片麻理是发育在中、高级变质片麻岩中的一种面状构造。在主要由粒状矿物(长英质)组成的岩石中,由于含有部分呈断续定向分布的暗色片状或柱状矿物,使岩石显示出明显的面状定向组构,即片麻状构造。如果片状、柱状矿物较多,并且集中而连续分布,则使岩石中呈现暗色条带或条痕。在片麻岩广泛发育地区,片麻理和条带构造常伴生或交替发育,构成片麻岩区具有特色的面理类型。接着我们又走到青山岭村南公路旁,在那里老师给我们讲述了长城系常州沟组(Chc)与串岭沟组(Chch),厚859m,岩性主要为暗色页岩、粉砂质(云)页岩为主。所呈现出的地质现象薄层页岩、中华裂梭藻化石。常州沟组原称长城石英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底部,广泛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1964年蓟县现场会议改为常州沟组,即在蓟县常州沟命名。为陆相—浅海相碎屑沉积;以浅灰、灰白厚层质纯的石英岩为主,底部多为具交错层理的石英砂岩及砾岩,显示其为河流沉积的特点。本组最大厚度在燕山地区为1389米,太行山地区为865米。与下伏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在太行山南段,该组下部白云岩夹层中产丰富的叠层石,主要有格鲁涅乐叠层石等。串岭沟组,1934年高振西等命名“串岭沟页岩”,1959年“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议”改称串岭沟组,并沿用至今。1964年“蓟县震旦系现场会议”决定串岭沟组的含义仅保留原串岭沟页岩的中、下部粉砂质页岩,其上部之碳酸盐岩新建团山子组。现剖面为1965年陈晋镳等重测,位置在蓟县串岭沟村东南的船仓峪西坡。又走了一会儿后,到了桑树庵村马营公路南侧大红峪沟口东,在那里有长城系串岭沟组(Chch)团山子组(Cht),厚度326m,上部为块状含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砂岩;下部黑色、灰色白云岩与含砂泥质白云岩及灰色叶片状白云岩组成韵律层。所呈现出的现象即为阶地、岩层层面、泥裂、产状、叠层石。其中叠层石是前寒武纪未变质的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机沉积结构。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对于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紧接着我们又到了大红峪沟,前行300m处有长城系团山子组(Cht)与大红峪组(Chd),厚度575m,主要为砂岩、砂质白云岩及白云岩,夹火山喷发岩。呈现出层间断层现象。接着前行至前行约1.4km处小沟口,老师给我们指出了长城系大红峪组(Chd)与高于庄组(Chg),厚度1530m,主要为含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及含锰页岩为主。高于庄组原称“高于庄灰岩”,属中元古代长城系顶部,分布于中国冀北一带,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蓟县高于庄,故名。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为灰色、黑色白云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底部燧石条带尤多,且呈网状。本组特点:下部含叠层石丰富,中部普遍含锰较高,上部含各种形状的结核,顶部多含钙质和沥青质。厚405—1963米。重要的叠层石分子有:锥叠层石及微古生物雾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带,下部常夹有含锰页岩(菱锰矿)。兴隆县高板河有沉积铅矿。铅矿的同位素年龄为13.66、14.67亿年。我们还看在九龙山村,观察到了元古代与太古代分界面,下为太古代八道河群王厂组(Arw),上为元古代长城系常州沟组(Chc),厚度859m,主要以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为主。所呈现的现象有角度不整合、砾岩、斜层理、交错层理。对于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底床上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纹层组成的斜层系。斜层系互相平行或彼切割构成不同形态的交错层理。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交错层理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其他流水型交错层理等。其他流水型交错层理可分为:爬升波纹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或风暴交错层理,风成交错层理等。砾岩则是粒径大于2毫米的圆状和次圆状的砾石占岩石总量30%以上的碎屑岩。砾岩中碎屑组分主要是岩屑,只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二、南口-青龙桥地质路线南口所在区域自西向东由延庆山前断陷盆地、京西隆起山地和北京地堑平原等组成。总体地形轮廓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区呈阶梯状倾斜下降,分别构成中山、丘陵、冲洪积扇、基岩残丘及平原。平原和山区的相对高差为400m~500m山区除了个别中山外多为小于1000米的低山及低山于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一般高程为几十至百余米不等。区内这种层状地形普遍发育,反映的是第三纪以来山区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从而显示出3个不同的层状地形。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冲洪积扇环绕山麓呈带状分布。在南口山前于平原交界出,字白羊城经南口村至虎峪一带是北东向的山前断裂带。南口山前断层为军都山隆起与京西丘陵平原的分界断层,在构造上处于北东向太行山构造带与东西向燕山冬枣带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环境较为复杂,断裂总体呈S形展布。南口台地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字第三纪以来一直处于上升受剥蚀的地位。在台地上,零星分布着基岩残丘。这些残丘有硅质灰岩组成,其上残存这暗红色的黏质古土壤。南口山前带及广大平原地区具有非常身后的河相冲洪积物,土壤中砂石的含量十分丰富。(一)青龙桥铁路 京张铁路旧址也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青龙桥铁路是我们南口实习的第一站。我们来到詹天佑墓的后方来观察此处的岩石。将表层浮土掸落,可以看见里边岩石呈现微肉红色,并带有一定斑点,为典型的花岗斑岩。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此处的花岗岩为深成,而斑则为浅成,且是等粒中粒,冷凝比较慢。同时,这里岩石的构造为均匀块状。(二)臭泥坑路线到达臭泥坑后的第一站就是臭泥坑的钢桥轨道。我们爬到钢桥轨道上俯视整个臭泥坑地区,可以看到该处地势低洼,遍布着草本植物,周围大部分均为荒地,有少部分农民。经过了解,这里位于臭泥沟村铁路边的河岸,从整体看,山脉的核部由侵入的花岗岩构成,核部两翼是震旦系的沉积岩层,岩石呈灰绿色。铁路两边有导流堤,从此处向远方看,可以明显的看到阶地形状,此地为基座阶地,地壳剧烈抬升,河流切入基岩,形成基座阶地。阶地岩层向南倾斜,在最南部有一断层,即南口。同时在山体上部可以看到大量的沉积物,下部为灰绿岩。走下钢桥,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观测点——人工导流点。我们站在相对较高的高地上回头看可以看到一条导流堤。通过观察可知,我们脚下的石子均为磨圆度很好的乱石,可见此处原是河流经过的地方。则该导流堤的作用就是把水流分开,减轻水流压力,进而达到了保护桥基的目的来组织水流的侵蚀作用。在本处还存在一个断层构造,是地下在地质构造作用下被推到了地上形成的整体一块结构。我们继续沿着沟往前走,来到了下一个观测点。这次我们着重观察地面的石子。该沟里的砾石磨圆度好,而且分选也不错,进而可知是河流沉积物。表现为河流下去地面上升。河流的沉积过程都是先沉淀大石之后才是细小的颗粒。通过观察以及在课上的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我们所看见的岩石上的东西为河流沉积物。这些的形成过程为河流下切地表切穿基岩,同时地壳上升形成了阶地。因此此处为基座阶地。表现的特征是平整而有松散的沉积物。我们所处的观测点为二级阶地,下面的平地为一级阶地。在老师讲解之后,我们了解到,臭泥坑处的岩石属于震旦纪的硅质灰岩,粘结力很强。同时这里边含有隧石。由此引发我们对于野外识别相关知识的回忆。在此处,我们着重观察了隧断岩以及断层三角面。该处属于一处断层,下盘下落上盘滑起。而所谓的沟,则是由于水的溶蚀作用产生的上盘下落。这便是正断层。三、野溪斜河涧地质路线野溪-斜河涧位于西山地区,中午12点从南口出发,带着对于上午所见所闻的回味,车行一个小时,俨然看见山峰的侧面“妙峰山”三个大字,位于正西方向。妙峰山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这里不仅有易观察的褶皱,更是紧邻永定河,让我们可以在考察妙峰山的同时观察永定河的地质情况。野溪至斜河间段,沿大台线铁路出露的地层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通过直接观察则可看见妙峰山上的巨大箱形褶皱,还隐约可见断距仅1.2米的小断层。永定河斜河涧河谷地质结构图(一)妙峰山站下车后,我们抬头便可看见妙峰山侧面的巨大褶皱,是两个明显的向斜和一个背斜。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这一地区是在志留、泥盆两个时期出露海平面,受到侵蚀之后又沉降,所以,这一地区表现为志留、泥盆缺失,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及石炭系以后的岩石,而在妙峰山这里,则以奥陶系的灰岩为主。仔细观察褶皱,其中靠南西方向的向斜中岩层特别陡。说明地质构造过程中,在南西方向上有一个大的断层,所以此褶皱在形成过程中被挤压,故其岩层明显比其它的要陡。向上看中间的背斜的顶部已被风化剥蚀掉,形成箱形褶皱。紧接着,老师教给我们如何绘制产状素描图。绘图步骤如下:1.估计路线总长度,选择作图的比例尺。2.绘地形剖面,目估水平距离和地形转折点的高差,准确判断山坡坡度、山体大小。3.在地形剖面的相应点上按实测的层面和断层面产状画出各地层分界面及断层面的位置和倾向与倾角,在相应的部位画出岩体的位置和形态。相当层用线条联结以反映褶皱的存在和横剖面特征。4.标注地层、岩体的岩性花纹、断层的动向、地层和岩体的代号、化石产地、取样位置等。5.写出图名、比例尺、方向、地物名称、绘制图例符号及其说明,如为习惯用的图例可以省略。学习完毕,我们开始了产状的测量。利用原有知识,我们应用罗盘仪测出了倾角,应用丈量法测出这个大褶皱的距离,目测出了其高度。在确定了比例尺之后完成了素描图。具体数据如下:走向、倾向、倾角是产状的三要素,经测量得,山体走向北偏东五十度,倾向倾向一百二十度.倾角一个五十六度一个二十九度。褶皱中,背斜的两翼地层产状分别为35<50°,南西193°,倾角17°。以下为手绘产状素描图:妙峰山褶皱示意图在该褶皱的一段,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明显的断层。如图所示(二)沿途铁路与隧道看过妙峰山出的褶皱,我们爬上了山腰的铁路,开始沿途观察各种洞室与铁路。在妙峰山向斜的翼部,我们开始了观察隧道围岩特征。观察内容:向斜两翼部有大台线隧道穿过,隧道洞口形状为马蹄形。通过老师讲解我们了解到,此处围岩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厚层灰岩,隐晶结构,硬岩,风化不严重,结构体特征介于整体结构与层状结构之间,岩层倾向又与坡向相反,故工程性质良好。而有衬砌的一边,由于该处岩层破碎同时又有植被的存在,导致了该处洞口不稳定,因此必须采用衬砌来维护。综上所述,这就出现了同一条隧道,但是出入口的衬砌情况却明显不同。下图为无衬砌和有衬砌的隧道口:在沿途观察的过程中,这堵挡墙格外引人注目。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挡墙存在着明显的分层。从岩石的颜色上可以看出,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包括不同质地颜色的岩石。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该挡墙处于岩石断裂破碎带,岩石眼中破碎,进而导致对此挡墙进行了多次的加高与加宽,则岩石质地不同就变得浅显易懂了。在接下来的途中,我们还看到了铁路线旁人工开挖的山洞。通过老师的介绍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察,在山洞中,我们可以观察岩层的地部特征。洞的岩层很完整,由花岗岩构成,每条节理大约为5~6米,裂隙率为0.2。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多处护坡,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仔细用心地观察与留意野外的一些特殊结构,这其中的每项构造背后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第三篇结论TOC\o\h\z\u及建议两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后期的总结工作还在继续。整理笔记,有长达十几页,不单单包括实习中遇到的一个个观测点的地质情况,更有很多是老师根据眼前所看到的情况而拓展出来的。现总结以下几点:(一)基本工具的使用我们每个小组分到了三样基本工具:卷尺、罗盘、小锤。小锤是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敲击岩石取样,可以用来刮去岩石上的尘土以方便罗盘仪的测量,甚至可以用来刻画岩石,初步估计岩石的硬度。卷尺是测量工具,在此次实习中,卷尺被用于测量断层的断距。罗盘是主要的野外实习工具。简单的说,可以当成指南针,但是,地质上,罗盘是测量产状的工具。利用地质罗盘在岩层面上量取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上图所示。在一定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使用地质罗盘时,应首先根据该地区的磁偏角对罗盘进行磁偏角校正。各地区的磁偏角不同,如我国西部地区磁偏角偏东,校正时应加上磁偏角度数,而东、中部地区磁偏角偏西,校正时应减去磁偏角度数。经过磁偏角校正后,在本地区使用地质罗盘,所测得的方位角即为真方位角。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得出岩层的倾角。测量走向时需将罗盘仪打开垂直于所需测量的面放置保持水平,记下指针读数;侧倾向时,需将罗盘仪的上盖紧贴所需测量的面,另一面调整至水平,记下指针读数;侧倾角时,需将罗盘打开侧向垂直于所需测量的面,调整罗盘仪背面的黑色旋钮,使水准管转至水平位置,记下指针读数。在实习中,我们多次用到这三样工具,辅助测量,记录数据,基本掌握了它们的使用方法。(二)了解地区大环境阴山-燕山山脉是中国最大的一条纬向构造带,大约在北纬41°至43°的位置,此山脉的龙头位于山海关。天山南边有一南北走向的祁连山山脉,祁连山山脉的东边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山脉,而在燕山的南北,有一条北东方向的太行山-吕梁山山脉。这三条山脉相交于西安附近,而在此处,仍有昆仑秦岭一线纬向构造带。从地图山看,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形成“山”字形。这些,就是华北地区的大致地质环境。而北京,位于天山-燕山山脉之南,吕梁山-太行山山脉之东。天山山脉以前是谷底,多为沉积岩,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高山,而挤压除了造成动力变质外,还形成喷出岩、侵入岩,带来热液变质。而吕梁山山脉,早期(寒武系前)活动不明显,沉积厚度多大几千米,有大量震旦系变质岩。综上,北京地区处于山脉下的平原地带,多为沉积地层,周边山脉以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及之后的地质年代的地层居多。在志留系、泥盆系,地区上升出露海平面受到侵蚀后又下降沉积,因而,志留泥盆时期的地层缺失。认识各种岩石及矿物,是了解地质构造的基础。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多种不同的岩石并比较。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我们认识了喷出岩、深成岩中的花岗岩,包括突立的岩墙,大溶洞中的岩脉等等。在一条龙路线中,我们还认识了已经人工半加工的花岗闪长岩。沉积岩以辉绿岩为主,很多沉积岩都经过地质作用出现变质作用,以南口的辉绿岩为例,除了被花岗侵入岩侵入,还有一部分变质为片麻岩等等。还有一些页岩、砾岩、砂岩等等,在一条龙的路线中,老师一一为我们指出并解释。变质岩有从板岩到片麻岩变质程度不等的各类岩石。变质岩可以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种岩石变质而来,在南口一线,老师取下一块片麻岩的样本仔细的讲解了其片状结构。(三)观察各种地质作用及结果在本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察了两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在斜河涧一线,我们考察了妙峰山褶皱,了解箱形褶皱,识别向斜背斜,测量产装并绘制简图。在南口一线,我们沿着断层上盘向断层考察,沿途记录产状并绘制简图。学会了现场记录,格式如下:2011年5月10日星期六天气晴地点三家店路线一斜河涧-野溪任务:1.了解实习区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2.学习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3.观察沉积岩层和向斜构造。NO.1位置:桥头目的:褶皱构造识别观察内容该地点观察到的地形有………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了溶蚀现象形成的溶洞,各类节理,还学会了如何对观察点进行选择:选择野外观察点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选定的。每一观测点范围视节理的发育情况而定,一般要求几十条节理可供观测,而且最好将观测点布置在既有平面又有剖面的露头上,以利于全面研究节理。观测内容:在任何地段观测节理,首先要了解区域褶皱、断裂的分布点及观察点所在的构造部位,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任务、区分不同的岩性地层,观察和测量其中不同性质节理,区分节理的力学性质(是张节理、剪节理),并根据其性质作进一步的细分。节理若被脉体充填,调查时要尽量收集脉的产状、规模、形态、间隔、充填矿物的成分及生长方向等数据。在选定地点内,对所有节理产状进行系统测量。测定方法和岩层产状要素测定方法一样。侵入岩等其他地质作用及所形成的结果,原本平常的岩石,山隙,经过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