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020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第=page1919页,共=sectionpages2020页2021-2022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云南省为首个启动体育中考改革的省份,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云南中考体育分值从50分提升至100分,这意味着体育在云南中考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小明1分钟跳绳的成绩为400个 B.小华立定跳远的成绩为5.6m
C.一个实心球的质量为20kg D.小红跑1000米所用的时间为250s2021年10月11日,定西临洮迎来了今秋第一场雪(如图所示),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雪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A.熔化 B.凝华 C.凝固 D.液化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树荫下的光斑
B.平面镜中的像
C.日食现象
D.激光准直如图所示,这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
B.质量为50g的乙物质的体积为55cm3
C.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小
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较大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5min,小船前进了______m.如图所示的实验,当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小球也会被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通过______传播.如果把该实验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小球______被弹起.(选填“也会”或“不会”)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这一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金属板下表面出现水滴,是水蒸气通过______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升高”)。
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______透镜进行矫正.镜片分为玻璃镜片和树脂镜片两种,为了眼镜更加轻便,应选用______材质的镜片.(ρ玻璃=2.5×103kg/m3,ρ树脂=1.3×103kg/m3)防盗门上一般都装有监视用的猫眼,实际上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通过猫眼向外看,看到的是人______的虚像.如图所示,碗底有一枚硬币,小华向后退至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然后请小明向碗内注水(硬币位置和小华位置保持不变),小华又能再次看到硬币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ON.(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______;
(3)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甲中的反射角∠______(填写字母)和入射角大小,如这二个角相等,则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你认为这样做需改进的地方有:______.
将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图1木板长度为______;
(2)图2铜丝直径为______;
(3)图3秒表的读数是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规律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约为______℃。三、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小滨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A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且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其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从家中带来一瓶香醋,想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出该香醋密度,思考后设计了以下方案: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香醋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香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香醋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香醋的体积V
D.计算出香醋的密度ρ
(1)如图所示,量筒读数方式正确的是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香醋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
(2)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测量值偏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根据分析,为了能较精确地测量,可将顺序调整为______(只填写序号)
(4)开始实验时,老师为了考验小明,抢先向量筒中倒入一些香醋,打乱了原定的步骤。小明思考后再次调整方案,仍然较准确地完成了实验,请将他的方案补充完整:
①读出量筒中香醋的体积V1;
②用天平测出______的质量m1;
③将______,测出______的体积V2;
④用天平测出______质量m2;
③计算出香醋的密度ρ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今年我县遇到了罕见的干旱灾害,有关部门准备进行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试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人工降雨的原理。
如图所示2012年9月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300米,舰宽70.5米,航母吃水深度10.5米,标准排水量57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根据以上数据,求:
(1)满载时该舰所受浮力为多少牛?
(2)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多大?
(3)若飞机领航员2分钟之内飞行甲板从舰头走到舰尾,速度至少为多大?
(取ρ海水=1.0×103kg/m3,g=10N/kg)
一个实心球重10N,体积为1.25dm3,若把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木桶里。
求:(1)该实心球的密度多大?
(2)球受到的浮力多大?
(3)从木桶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A、中学生1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在200个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一般是3kg。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240s左右,250s接近此数值。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答案】B
【解析】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变为小冰晶。
故选: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了解,本题重点是了解雪的形成过程。
3.【答案】C
【解析】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听到声音不仅声源要发声,还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能听到声音,故B错误;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如果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就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超声波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从物理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也属于噪声。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噪声及其来源等几个方面去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是一道基础题,要会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光的反射:镜子、倒影、潜望镜;光的折射:看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解答】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符合题意;C.日食现象是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D.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当乙的质量为40g时,对应的体积为50cm3,则乙的密度为:ρ乙===0.8g/cm3,
则当乙的质量为m乙′=50g时,由可知乙物质的体积为:V乙′===62.5cm3,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较大,故D正确。
故选:D。
(1)由图可直接读出当甲质量为25g时的体积;
(2)从图中读取乙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利用可求出乙的密度,再利用V=求出当乙的质量为50g时的体积;
(3)甲、乙质量相同时,在图上画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即可对应出甲、乙的体积大小;
(4)甲、乙体积相同时,在图上画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即可对应出甲、乙的质量大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像中读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如题图所示,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需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当凸透镜不动时,蜡烛应远离凸透镜移动,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
故选:A。
(1)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2)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等于像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本题需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同时需掌握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会靠近透镜,像会变小。
7.【答案】静止;1800
【解析】解: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以人为参照物),小船相对于人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所以小船是静止的.
若小船的速度是2m/s,经过15min(900s),则小船前进了:s=vt=2m/s×900s=1800m.
故答案为:静止;1800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知识点:(1)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2)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8.【答案】空气;不会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1)左边的音叉接触的泡沫球被弹开,说明这个音叉也在振动,是右面的音叉把振动通过空气传给了它;
(2)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不会弹起.
故答案为:空气;不会.
9.【答案】汽化
吸热
降低温度
【解析】解: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造成的,汽化吸热;
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温度低,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是水蒸气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汽化;吸热;降低温度。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0.【答案】晶体
保持不变
【解析】解:由图可知,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为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保持不变。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的实验,难度适中。
11.【答案】前方;凹;树脂
【解析】解:(1)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为了眼镜更加轻便,在体积相同时,我们应该选择密度更小的材料,因此,应选用树脂材料的镜片.
故答案为:前面;凹;树脂.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在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的物质,其质量越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同时还考查了密度的应用,要理解掌握.
12.【答案】凹;正立、缩小
【解析】解:
“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人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的“猫眼”相当于凹透镜.
故答案为:凹;正立、缩小.
“猫眼”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极短,它将室外的人或物成一缩得很小的正立虚像,此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之内,目镜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最后得到一个比实际人缩小的正立虚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本质区别的认识,理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当碗内注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解析】解:当碗内注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故答案为:当碗内注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会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去解释。
14.【答案】靠近;不能;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ON;测一次不能得出结论,应改变角度的大小,测量多次,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1)若将AO向ON靠近,即入射角减小,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OB也向ON靠近;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要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需测出图甲中的反射角∠BON和入射角∠AON之间的关系,如这二个角相等,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具有偶然性,应改变角度的大小,测量多次,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靠近;
(2)不能;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BON;测一次不能得出结论,应改变角度的大小,测量多次,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了保证结论的普遍性,需要多次实验.
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5.【答案】3.80cm
0.20cm
1min39.8s
【解析】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木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木板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9.80cm,木板长度为9.80cm-6.00cm=3.80cm;
(2)由图知,铜线圈的宽度为L=9.800cm-8.00cm=1.80cm,铜丝的匝数为n=9;
细铜丝的直径为d===0.2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9.8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9.8s,即秒表的读数为1min39.8s。
故答案为:(1)3.80cm;(2)0.20cm;(3)1min39.8s。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出铜线圈的宽度,数出匝数,可以得到铜丝的直径d,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刻度尺和停表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6.【答案】热胀冷缩
37
【解析】解: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
(1)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刻度方法、正确使用。记住人体的正常体温。
17.【答案】解: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90°-30°=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先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要正确理解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牢固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是关键。
18.【答案】像
未点燃
相等
虚
不变
【解析】解:(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观察像并确定像的位置;
(2)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多次移动蜡烛A,改变物体位置,移动B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并记录下来。由乙图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现蜡烛的像;
(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像;(2)未点燃;(3)相等;(4)虚;(5)不变。
(1)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的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实验中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物与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等知识,是初中光学重点内容,也是中考常考题型。
19.【答案】乙
大
烧杯中有剩余的香醋,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BCAD
空烧杯
量筒中适量的香醋倒入空烧杯
量筒剩余香醋
烧杯和香醋
【解析】解:(1)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柱最凹处相平,所以正确的是乙;
香醋质量m=m2-m1,香醋的体积V
密度的表达式ρ==;
(2)当将烧杯中的香醋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香醋的体积V时,由于烧杯壁上有残留,导致体积偏小,由ρ=可知,该方案测量密度偏大;
(3)为了能较精确地测量,可将顺序调整
B.将适量的香醋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香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香醋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香醋的体积V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D.计算出香醋的密度ρ。
(4)小明的方法是通过倒入烧杯中的质量和体积得知香醋的密度。
①先在量筒中倒入香醋并读出香醋的体积V1,
②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量筒中适量的香醋倒入空烧杯,测出量筒剩余香醋的体积V2;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香醋质量m2。
从而可以计算出倒出香醋的质量:m′=m2-m01。
倒出香醋的体积:V′=V1-V2
香醋的密度ρ==。
故答案为:(1)乙;;(2)大;烧杯中有剩余的香醋,使测得的体积偏小;(3)BCAD;(4)②空烧杯;③量筒中适量的香醋倒入空烧杯;量筒剩余香醋;④烧杯和香醋;⑤。
(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烧杯和香醋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香醋的质量,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解密度。
(2)将烧杯中的香醋全部倒入量筒时,量筒壁上有残留,导致体积偏小,由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变化。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香醋的总质量,再测量香醋的体积,然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最后计算密度。
(4)实验时玻璃容器壁易粘液体,向外倒出时,不能全部倒出,会带来实验误差;因此需要测量空烧杯质量,量筒剩余香醋体积,烧杯和香醋质量等,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
此题是测香醋密度的实验,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密度公式的应用。有关小明的方法也是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像小明一样善于动脑。
20.【答案】解:对于凸透镜,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入射光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670-24:2024 EXV EN Boxes and enclosures for electrical accessori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fixe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ncl
- 2025-2030年中国镁锰电池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辣椒制品行业运行动态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蒿甲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前景规模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育发水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预测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粉针类头孢制剂行业需求分析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移动电源车产业运行动态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
- DL-T-255-2012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家庭教育家长会教案及反思(3篇模板)
- 职业培训师三级操作技能鉴定卷库及答案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 新能源客车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
- 地连墙施工MJS工法桩施工方案
-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190.2
- 教案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