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培训课件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第三节行政体制及改革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对于行政组织,学界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或权威性的定义。
不同的理解:广义与狭义的理解静态与动态的理解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解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的涵义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基本概念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四)行政组织种类(三)行政组织的特性
狭义广义
法律制度健全
财务数量适中运行机制有效目标明确人事调派恰当权责分配合理政治性社会性法制性权威性系统性
首脑机关职能机关咨询机关幕僚机关静态动态
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运行方式优化价值观念整合派出机关一、行政组织(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四二、行政组织的特征阶级性决策性政治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性约束性强制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结构性有序性动态性适应性二、行政组织的特征阶级性决策性政治性服务性管理性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法律制度健全。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2)组织目标明确。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人事调派恰当。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使人事调派恰当,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公共人事政策,识才和用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招揽俊才为政府工作,进而通过不断更新,形成政府高效能所必需的合格人才群。
(4)权责分配合理。权责分配合理则是指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权责分配合理将使上级与下级、机关与机关、成员与成员之间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促进整体效能的内在机制。否则,就可能人心涣散、组织松弛,造成组织效能的退化。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二、行政组织的要素(5)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数量过大不仅会影响国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而且会培养机关崇尚豪华的习性;财物数量过小,则可能妨碍机关日常行政工作,抑制行政组织的发展。如何规定和使用财物,是立法和政府经常面临的问题。
(6)运行机制有效。国家行政组织的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既重法度又重灵活性的可调控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通过规范、目标、分工、程序、反馈、监督等因素的有机配合形成内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机制的有效作用保证组织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实现社会目的。
(7)行为方式优化。只有行为方式选择得当,才能产生最佳管理效应。
(8)价值观念整合。价值观念整合关系到组织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和进取精神,进而关系到组织的有效运转的能力和进步发展的活力。价值观念的整合更是决定政府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公共管理效能的一大要素。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5)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数量过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一)首脑机关:指中央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它是政府指挥、决策、和监督的核心,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它的职权活动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特征。是政府效能的关键。指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二)职能机关:是隶属于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掌握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统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职能机关在领导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执行领导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上受政府首长的指挥监督,对下在所管辖范围内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它的职权活动具有局部性、专业性特征。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一)首脑机关: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三)幕僚机关:也称辅助机关或办公机关,通常指协助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它没有特定的专业性,不能离开行政首长而独立存在,其活动直接听命于行政首长的指挥和要求。它对各专业行政职能部门没有直接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但在授权条件下可以代表行政首长行使权力。(四)咨询机关:也称为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现代政府一种常见的、必备的组织形态,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议案的行政机关。谋咨询机关具有业务独立的地位,其基本职能是研究咨询、参与决策、协调政策、培训人才。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三)幕僚机关: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五)派出机关:指某一级政府组织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委派的代表机关,并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序和范围为转移;也包括由政府职能部门派出的机构。(六)监督机关指对各种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关。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它属于职能机关的一种,由于其极端重要性而单独列出。它是建立健全行政组织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五)派出机关:四、与其他社会组织之异同行政组织政党组织
权力机关
司法机关
社会团体
四、与其他社会组织之异同行政组织政党组织权力机1、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的区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居于领导地位,各级行政组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在性质上和职能上是不同的。党组织是政治组织,行政组织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能直接行使行政组织的职权,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1、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的区别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都属我国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接受其监督。因此,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之间是一种从属的而不是平行的关系。这不同于“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审判活动;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检察活动。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承担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4、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在我国境内组织的社会团体,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社会团体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社会团体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团体成员具有约束力。
4、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三、目标管理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1)促进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合理化。以目标为导向设立机构和分配权责,有益于促进其合理化,减少和避免权责不清、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苦乐不均、互相推诱、互相扯皮等现象,从而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2)建立考核的公平和客观的标准。组织目标尤其是具体的工作目标,可以作为考核的客观和公平的对照标准,有助于克服考核方面的主观臆断、笼统含糊、抽象原则、亲疏相向的不良现象,为组织稳定和形成公正舆论创造条件。
(3)增强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明确和相互配合的目标系统有助于各个行政单位和人员工作定位,确定相对位置,使每个单位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和如何去干、何时去干、与谁一起干,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整体协调能力和发挥总体功能。
(4)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意识。目标是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并合作奋斗的聚合点,也是动力。合理的、适度的、健康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将成为组织成员自我引导、自我控制的准绳,因为完成工作目标意味着自我成就和得到工作肯定。因此,合理的目标有助于调动内在的工作欲望。
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1)促进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合理化。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合理的行政组织日标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1)目标明确。目标既然是组织成员的奋斗方向,就应当明确透彻,否则将使组织成员无所适从。所以目标明确是目标合理的首要的条件。目标明确有三重涵义:①表述上要清楚。②时间概念上要准确。③空间概念上要严格。
(2)目标一致。一致是指组织目标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左右联系、由高至低、由内而外、互为因果、共同服从于总目标,并在彼此作用、互为条件、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产生综合效应的特征。
(3)目标组合。目标组合是指政府内部各级行政组织目标的层次性、差异性和整合性。行政组织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链,其中每一个目标都是为实现上一层目标而设定的,每一个目标又是由若干个内层目标所组合成的。在这个目标链中,通过层层渐进式组合,达成总目标。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合理的行政组织日标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三、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1)思想基础-基本的支持态度
(2)管理层的控制力-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比下级具备更高的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以及订立目标的技能,并彼此进行交流,以使目标恰到好处、有机配合。
(3)激励制度-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4)领导示范-高层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出总体目标和考核评判工作成果的客观标准,而且要树立榜样和信心,以利仿效。
三、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1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一、行政组织结构的定义行政组织结构是机关组织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依据法定规则所建立的一种正式的各种相互关系的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功能;功能是结构的功能,是结构在其运动中的外在表现。因此,结构具有功能才有意义,功能离开结构就无法存在。结构产生组织静态的特性,功能产生组织动态的特性。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能使行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实现行政职能、推行行政计划的物质基础。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就不三、行政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参谋制是行政组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前者是对自上而下指挥命令链条延伸过程的解释;后者是对由职能分工所产生的部门间协调、协同关系的解释。三、行政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纵向层级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
层级制结构是行政组织内部纵向结构形式,它是上下级政府之间以及上下级政府所属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式。特点是分层负责和层级节制。在这种结构中,职位、职权、职责在合法基础上,从组织最高层向最低层垂直分配,形成不同的等级系列。每个层级拥有所管辖范围的决策、指挥全权。不同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大体相同,只是管辖的范围随层级的降低而缩小。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
层级制结构是行政组织内部纵在层级制下,每个层级的业务性质相同,但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每一层级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优点具有上下统属,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陷入事务堆里,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层级之间难以逾越,抑制下层机构的活力。在层级制下,每个层级的业务性质相同,但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渐缩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制
行政组织横行结构的职能制是以行政组织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以协同与制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形式,即在层级制的统一系统外,按专业化原则设置的职能系统,它是组织横向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横向职能部门直接对上级行政首长负责。一方面,对行政首长提出工作建议,履行参谋职能,另一方面,对下级职能部门进行管理。职能制结构的产生较早也较为常见,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各个职能部、委、办、局、处、科、股,均属职能结构的典型形式。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制
行政组织横行结构的职能制是优点在于有助于发挥组织的技术专长。其一,在职能化结构中,专业分工、业务相似,往往伴随着作业者专业技能的迅速提高,易于提高效率。其二,组织与环境之间输入输出人流、物流、信息流较为有序,使组织运行获得许多缓解外部和内部冲击力的支撑点(职能部门)。其三,使行政首长摆脱日常具体业务,集中精力筹划全局的决策领导。缺陷,第一,如果分职不当,分工过细,容易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管理失控,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第二,易导致官僚主义,各自为政,增加领导的协调难度。第三,职能部门之间通常是平行协商关系,当职能部门间缺乏主动协调时,上级不得不陷于没完没了的协调中,易于降低决策质量。第四,由职能部门形成组织多支撑点的稳定结构的优点,也可能变为阻碍一个组织创新、发展的保守因素。优点在于有助于发挥组织的技术专长。其一,在职能化结构中,专业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层级制和职能制带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是影响行政组织结构形态的两个决定性因素。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它是对行政组织横向结构进行裁量的问题,如同挂钟的摆幅一样,管理幅度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或多小都将影响管理效能。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层级制和职能制带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纵向层次的设置必须适中适宜。层次过多,工作线路长,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沟通带来不便,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官僚主义丛生,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如果组织规模一定,那么层次越少,跨度则越大,即每个层次所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就越多。反之,每个层次所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越少,则层次就越多。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即行政机关中行政组织中客观存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使组织形态及其功能有明显差异:第一,幅度小而层次多,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尖三角形”,这种结构集权优势比较突出,由于下属层次幅度较小,指挥控制的难度也较小,决策、行动、指挥较为迅速。然而这是以层次的增多为代价的,因为每个增加的层次,都起着信息集结点的作用,这不仅延长了组织信息的传递线路,而且容易使信息失真,对整个组织的活动不一定有利。实践中,尖三角组织形态多用于军事性、程序性组织类别。第二,幅度大而层次少,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扁三角形”。这种结构分权优势比较明显,由于幅度宽,控制较松,有利于发挥各单位及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信息流转快、失真度小,但由于下层幅度的扩大而使上层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行政组织中客观存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的因素: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被管理者素质;组织体制计划的确定性程度;空间距离远近;信息沟通方式;组织变革速度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的因素:4、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在社会分工、分化复杂的现代社会,行政组织不可能采取单纯的纵向型或横向型结构,实际上它们也不可能单独使用,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各国政府组织的“级职综合制”。其特点是行政领导者的统一指挥与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它吸收了层级制与职能制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级职综合制”结构设置的具体程序是,先按管理范围划分组织层级体系,然后再对每一层级按管理性质划分部门。4、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在社会分工、分化复杂的现代第四节行政体制及改革
一、行政体制的涵义行政体制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法制形态,具体可以说是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从国家层面上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它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包括了广泛的内容,比如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等。核心内容是行政权的划分和行政机构的设置。它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受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第四节行政体制及改革一、行政体制的涵义二、行政体制的相关领域
(一)行政权力体制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与该国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制度的总称。其中心内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该国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所占有的权力地位。行政权力体制是行政体制的首要内容,通常应由宪法和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各司其职。现代国家行政权力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三权分立制和议行合一制。
二、行政体制的相关领域(一)行政三权分立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又相互制衡的权力体制。议行合一立法权与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三权分立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
(二)政府首脑体制政府首脑体制是指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者与其实际承担者之间权力关系的制度。一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由一人兼任的制度。美国的总统制是这种体制的典型代表。二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别由不同的个人担任的制度。又分为两种,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内阁制。多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别由不同的个人或两个以上的集体担任的制度。(二)政府首脑体制政
(三)中央政府体制
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代表统治阶级统一领导全国和地方行政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活动方式和组织结构形式等制度的总称。世界上现代国家的中央政府体制大致有以下几种: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国务院制。(三)中央政府体制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内阁制(1)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单独或联合组阁。(2)内阁总理或首相是国家实际权力的中心。(3)内阁代表国家元首行使行政全权。(4)内阁是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的枢纽和决策中心。总统制(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2)总统是国家实际权力的中心,行政权完全属于总统。(3)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内阁。委员会制(1)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由联邦委员会集体执掌。(2)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3)联邦委员会的出任由政党推荐。国务院制(1)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国务院组成人员主要包括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等。(3)实行总理负责制。
内阁制(1)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单独或联合组阁。总统制(四)行政区划体制
各国行政区划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政治原则、经济原则、民族原则等。
(四)行政区划体制
三、行政改革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1、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三、行政改革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1、1982、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2、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3、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3、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4、1998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1)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2)改革的原则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权责一致;依法治国、依法行政4、1998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这次改革首先对国务院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由原来的40个组成部门减少为29个,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分别由13个、5个、12个调整为17个、5个、10个。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干部编制总数精简了一半。目前,正在进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当然,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这次改革仍是过渡性的,它主要着力于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以便为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998年改革历史性的进步是,政府职能转变有了重大进展,其突出体现是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在享受这个成果。这次改革首先对国务院进行了大幅度的精简,国务院由原来的40个5、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5、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6、2008――大部制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通过改革,绝大多数省区市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部门更加统一、精简、高效,实现从“瘦身”到“健身”的转变。6、2008――大部制行政改革的难点:1.转变行政观念难。
行政观念的转变是一切行政改革的前提。行政观念的基本问题在于公共行政的应然性质,其中包括了关于公共行政的理念、理论、思想、方法、技术等诸多的观念范畴。在我国,转变行政观念的主要问题就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公共行政管理经验,具有前瞻性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先进和系统的行政思想和行政理论。从我国现实的情况来看,进一步明确区分公法与私法意义上的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从私法的意义上树立官民平等的行政观念,进而克服“政府中心论”和“官本位”以及“自为行政”的观念,是政府行政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行政改革的难点:1.转变行政观念难。2.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难。
后发展的国家在现代化起步的时候,由于不存在政府与市场分离的社会性结构,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种权威与市场、权威与制度两难的抉择,主要表现为:a.政府需要足够的权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推动自上而下的政府系统的改革,进而推动国家的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整体进步。b.政府又必须为了实现前一个目标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为此向企业、社会、公民分权。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根据国家发展的进程,准确地判断集权与分权的利弊,及时地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尺度,同时满足集权与分权的双重需要。2.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难。改变社会对于政府社会责任的看法难。
由于我国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至于生成了这样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观念,即政府应当并且能够对一切负责。在国民的观念形态上,政府承担着过于广泛而沉重的道义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现今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改变社会对于政府社会责任的看法难。4.大幅度精简人员,尤其是精简地方政府人员难。5.在动态的过程中建立关于改革的共识难。
根据历史的经验,由于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差异,更由于利益的不同,在政府机构改革的某些原则问题和许多具体问题上,人们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的态度和立场。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向纵深发展,分歧是难以避免的。如何使包括各级各地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就中央政府提出的关于改革的政策规范建立共识,是各级各地政府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4.大幅度精简人员,尤其是精简地方政府人员难。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三章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培训课件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第三节行政体制及改革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对于行政组织,学界并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或权威性的定义。
不同的理解:广义与狭义的理解静态与动态的理解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解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的涵义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基本概念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四)行政组织种类(三)行政组织的特性
狭义广义
法律制度健全
财务数量适中运行机制有效目标明确人事调派恰当权责分配合理政治性社会性法制性权威性系统性
首脑机关职能机关咨询机关幕僚机关静态动态
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运行方式优化价值观念整合派出机关一、行政组织(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四二、行政组织的特征阶级性决策性政治性服务性管理性社会性约束性强制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结构性有序性动态性适应性二、行政组织的特征阶级性决策性政治性服务性管理性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法律制度健全。国家行政组织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以社会为行为对象的代表公众利益的特殊组织,因此,依法行政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2)组织目标明确。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社会行为的方向,对具体行政机关来说,目标则反映本单位在整个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人事调派恰当。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有选择地吸收、调派、使用、培训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使人事调派恰当,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公共人事政策,识才和用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招揽俊才为政府工作,进而通过不断更新,形成政府高效能所必需的合格人才群。
(4)权责分配合理。权责分配合理则是指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权责分配合理将使上级与下级、机关与机关、成员与成员之间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形成促进整体效能的内在机制。否则,就可能人心涣散、组织松弛,造成组织效能的退化。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二、行政组织的要素(5)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数量过大不仅会影响国家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而且会培养机关崇尚豪华的习性;财物数量过小,则可能妨碍机关日常行政工作,抑制行政组织的发展。如何规定和使用财物,是立法和政府经常面临的问题。
(6)运行机制有效。国家行政组织的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既重法度又重灵活性的可调控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通过规范、目标、分工、程序、反馈、监督等因素的有机配合形成内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机制的有效作用保证组织行为的有效性,进而实现社会目的。
(7)行为方式优化。只有行为方式选择得当,才能产生最佳管理效应。
(8)价值观念整合。价值观念整合关系到组织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和进取精神,进而关系到组织的有效运转的能力和进步发展的活力。价值观念的整合更是决定政府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公共管理效能的一大要素。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5)财物数量适中。财物数量过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一)首脑机关:指中央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它是政府指挥、决策、和监督的核心,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或统率,它的职权活动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特征。是政府效能的关键。指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二)职能机关:是隶属于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之下、掌握一定专业行政事务、由本身或统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职能机关在领导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执行领导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对上受政府首长的指挥监督,对下在所管辖范围内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它的职权活动具有局部性、专业性特征。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一)首脑机关: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三)幕僚机关:也称辅助机关或办公机关,通常指协助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它没有特定的专业性,不能离开行政首长而独立存在,其活动直接听命于行政首长的指挥和要求。它对各专业行政职能部门没有直接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但在授权条件下可以代表行政首长行使权力。(四)咨询机关:也称为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是现代政府一种常见的、必备的组织形态,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的、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议案的行政机关。谋咨询机关具有业务独立的地位,其基本职能是研究咨询、参与决策、协调政策、培训人才。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三)幕僚机关: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五)派出机关:指某一级政府组织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委派的代表机关,并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序和范围为转移;也包括由政府职能部门派出的机构。(六)监督机关指对各种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关。如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它属于职能机关的一种,由于其极端重要性而单独列出。它是建立健全行政组织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三、行政组织的种类(五)派出机关:四、与其他社会组织之异同行政组织政党组织
权力机关
司法机关
社会团体
四、与其他社会组织之异同行政组织政党组织权力机1、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的区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为阶级组织的政党,必然要以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职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居于领导地位,各级行政组织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在性质上和职能上是不同的。党组织是政治组织,行政组织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能直接行使行政组织的职权,凡属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由各级行政组织讨论决定。
1、行政组织与政党组织的区别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都属我国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对其负责,接受其监督。因此,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之间是一种从属的而不是平行的关系。这不同于“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
2、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在我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审判活动;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检察活动。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承担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3、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4、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在我国境内组织的社会团体,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社会团体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社会团体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团体成员具有约束力。
4、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三、目标管理第二节行政组织目标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1)促进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合理化。以目标为导向设立机构和分配权责,有益于促进其合理化,减少和避免权责不清、机构重叠、人浮于事、苦乐不均、互相推诱、互相扯皮等现象,从而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2)建立考核的公平和客观的标准。组织目标尤其是具体的工作目标,可以作为考核的客观和公平的对照标准,有助于克服考核方面的主观臆断、笼统含糊、抽象原则、亲疏相向的不良现象,为组织稳定和形成公正舆论创造条件。
(3)增强组织的协调能力和整合能力。明确和相互配合的目标系统有助于各个行政单位和人员工作定位,确定相对位置,使每个单位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和如何去干、何时去干、与谁一起干,这样就有利于提高整体协调能力和发挥总体功能。
(4)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合作意识。目标是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并合作奋斗的聚合点,也是动力。合理的、适度的、健康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将成为组织成员自我引导、自我控制的准绳,因为完成工作目标意味着自我成就和得到工作肯定。因此,合理的目标有助于调动内在的工作欲望。
一、目标的功用和层次(1)促进组织结构和权责体系合理化。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合理的行政组织日标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
(1)目标明确。目标既然是组织成员的奋斗方向,就应当明确透彻,否则将使组织成员无所适从。所以目标明确是目标合理的首要的条件。目标明确有三重涵义:①表述上要清楚。②时间概念上要准确。③空间概念上要严格。
(2)目标一致。一致是指组织目标上下贯通、前后衔接、左右联系、由高至低、由内而外、互为因果、共同服从于总目标,并在彼此作用、互为条件、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产生综合效应的特征。
(3)目标组合。目标组合是指政府内部各级行政组织目标的层次性、差异性和整合性。行政组织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链,其中每一个目标都是为实现上一层目标而设定的,每一个目标又是由若干个内层目标所组合成的。在这个目标链中,通过层层渐进式组合,达成总目标。二、目标合理化与特征合理的行政组织日标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三、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1)思想基础-基本的支持态度
(2)管理层的控制力-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比下级具备更高的协调、组织、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以及订立目标的技能,并彼此进行交流,以使目标恰到好处、有机配合。
(3)激励制度-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4)领导示范-高层管理部门不仅要提出总体目标和考核评判工作成果的客观标准,而且要树立榜样和信心,以利仿效。
三、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目标管理应当至少具备四个条件:
(1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一、行政组织结构的定义行政组织结构是机关组织各部门和各层级之间依据法定规则所建立的一种正式的各种相互关系的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第三节行政组织结构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功能;功能是结构的功能,是结构在其运动中的外在表现。因此,结构具有功能才有意义,功能离开结构就无法存在。结构产生组织静态的特性,功能产生组织动态的特性。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有利于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能使行政组织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条件;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实现行政职能、推行行政计划的物质基础。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结构是功能的结构,没有一定的结构就不三、行政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参谋制是行政组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前者是对自上而下指挥命令链条延伸过程的解释;后者是对由职能分工所产生的部门间协调、协同关系的解释。三、行政组织结构基本形式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发展出来的纵向层级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
层级制结构是行政组织内部纵向结构形式,它是上下级政府之间以及上下级政府所属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式。特点是分层负责和层级节制。在这种结构中,职位、职权、职责在合法基础上,从组织最高层向最低层垂直分配,形成不同的等级系列。每个层级拥有所管辖范围的决策、指挥全权。不同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大体相同,只是管辖的范围随层级的降低而缩小。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
层级制结构是行政组织内部纵在层级制下,每个层级的业务性质相同,但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每一层级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优点具有上下统属,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陷入事务堆里,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层级之间难以逾越,抑制下层机构的活力。在层级制下,每个层级的业务性质相同,但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渐缩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制
行政组织横行结构的职能制是以行政组织内部各功能单元之间以协同与制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形式,即在层级制的统一系统外,按专业化原则设置的职能系统,它是组织横向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横向职能部门直接对上级行政首长负责。一方面,对行政首长提出工作建议,履行参谋职能,另一方面,对下级职能部门进行管理。职能制结构的产生较早也较为常见,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各个职能部、委、办、局、处、科、股,均属职能结构的典型形式。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职能制
行政组织横行结构的职能制是优点在于有助于发挥组织的技术专长。其一,在职能化结构中,专业分工、业务相似,往往伴随着作业者专业技能的迅速提高,易于提高效率。其二,组织与环境之间输入输出人流、物流、信息流较为有序,使组织运行获得许多缓解外部和内部冲击力的支撑点(职能部门)。其三,使行政首长摆脱日常具体业务,集中精力筹划全局的决策领导。缺陷,第一,如果分职不当,分工过细,容易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管理失控,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第二,易导致官僚主义,各自为政,增加领导的协调难度。第三,职能部门之间通常是平行协商关系,当职能部门间缺乏主动协调时,上级不得不陷于没完没了的协调中,易于降低决策质量。第四,由职能部门形成组织多支撑点的稳定结构的优点,也可能变为阻碍一个组织创新、发展的保守因素。优点在于有助于发挥组织的技术专长。其一,在职能化结构中,专业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层级制和职能制带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问题是影响行政组织结构形态的两个决定性因素。管理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首长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它是对行政组织横向结构进行裁量的问题,如同挂钟的摆幅一样,管理幅度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或多小都将影响管理效能。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层级制和职能制带来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纵向层次的设置必须适中适宜。层次过多,工作线路长,拉大了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行政距离,给上下沟通带来不便,造成程序复杂、手续繁多、官僚主义丛生,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如果组织规模一定,那么层次越少,跨度则越大,即每个层次所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就越多。反之,每个层次所包容的基本单位和人员越少,则层次就越多。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即行政机关中行政组织中客观存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使组织形态及其功能有明显差异:第一,幅度小而层次多,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尖三角形”,这种结构集权优势比较突出,由于下属层次幅度较小,指挥控制的难度也较小,决策、行动、指挥较为迅速。然而这是以层次的增多为代价的,因为每个增加的层次,都起着信息集结点的作用,这不仅延长了组织信息的传递线路,而且容易使信息失真,对整个组织的活动不一定有利。实践中,尖三角组织形态多用于军事性、程序性组织类别。第二,幅度大而层次少,行政组织的外部形态呈“扁三角形”。这种结构分权优势比较明显,由于幅度宽,控制较松,有利于发挥各单位及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信息流转快、失真度小,但由于下层幅度的扩大而使上层发出指令的难度增加,不易准确指挥控制。行政组织中客观存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间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的因素: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被管理者素质;组织体制计划的确定性程度;空间距离远近;信息沟通方式;组织变革速度影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关系的因素:4、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在社会分工、分化复杂的现代社会,行政组织不可能采取单纯的纵向型或横向型结构,实际上它们也不可能单独使用,而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各国政府组织的“级职综合制”。其特点是行政领导者的统一指挥与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它吸收了层级制与职能制的优点,扬弃了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级职综合制”结构设置的具体程序是,先按管理范围划分组织层级体系,然后再对每一层级按管理性质划分部门。4、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在社会分工、分化复杂的现代第四节行政体制及改革
一、行政体制的涵义行政体制指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级、各部门之间行政关系制度化的法制形态,具体可以说是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从国家层面上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权力划分。它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包括了广泛的内容,比如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等。核心内容是行政权的划分和行政机构的设置。它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所决定,受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第四节行政体制及改革一、行政体制的涵义二、行政体制的相关领域
(一)行政权力体制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与该国的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制度的总称。其中心内容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该国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所占有的权力地位。行政权力体制是行政体制的首要内容,通常应由宪法和法律作出明确的规定,以利于各司其职。现代国家行政权力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三权分立制和议行合一制。
二、行政体制的相关领域(一)行政三权分立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同时又相互制衡的权力体制。议行合一立法权与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三权分立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
(二)政府首脑体制政府首脑体制是指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者与其实际承担者之间权力关系的制度。一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由一人兼任的制度。美国的总统制是这种体制的典型代表。二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别由不同的个人担任的制度。又分为两种,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内阁制。多元制一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别由不同的个人或两个以上的集体担任的制度。(二)政府首脑体制政
(三)中央政府体制
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代表统治阶级统一领导全国和地方行政工作的最高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活动方式和组织结构形式等制度的总称。世界上现代国家的中央政府体制大致有以下几种:内阁制、总统制、委员会制、国务院制。(三)中央政府体制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内阁制(1)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单独或联合组阁。(2)内阁总理或首相是国家实际权力的中心。(3)内阁代表国家元首行使行政全权。(4)内阁是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的枢纽和决策中心。总统制(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2)总统是国家实际权力的中心,行政权完全属于总统。(3)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内阁。委员会制(1)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由联邦委员会集体执掌。(2)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3)联邦委员会的出任由政党推荐。国务院制(1)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产生,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国务院组成人员主要包括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等。(3)实行总理负责制。
内阁制(1)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单独或联合组阁。总统制(四)行政区划体制
各国行政区划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政治原则、经济原则、民族原则等。
(四)行政区划体制
三、行政改革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1、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三、行政改革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1、1982、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国务院在调整和减少工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2、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3、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首次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1993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其历史性的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学院船舶动力工程技术(船舶管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唇色调和剂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升降作业平台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扫雪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婴儿摇铃产品供应链分析
- 冲浪皮划艇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医用诊断试剂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抗疲劳地垫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内存扩展模块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催乳剂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四级翻译完整版本
-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酒店转让居间协议
- 2024年大巴车租赁合同参考样本(二篇)
- 小学生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速记·巧练系列(统编版)
-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答案及解析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GB/T 23863-2024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 《田螺姑娘》儿童故事ppt课件(图文演讲)
- 【楼屋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