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珊瑚岛的形成_第1页
珊瑚礁珊瑚岛的形成_第2页
珊瑚礁珊瑚岛的形成_第3页
珊瑚礁珊瑚岛的形成_第4页
珊瑚礁珊瑚岛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珊瑚岛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珊瑚虫死后,其身体中含有一种胶质,能把各自的骨骼结在一起,一层粘一层,日久天长就成为礁石了。在满足珊瑚虫生息的条件下,珊瑚岛的形成必须要有水下岩礁作为基座,这就是珊瑚岛分布于热带海洋、远离河口、坐落于海山和陆坡阶地上面的原因。珊瑚礁生成以后,珊瑚虫不断生息繁衍,随着珊瑚岛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一般与大陆的构造、岩性、地质演化历史没有关系,因此珊瑚岛和火山岛一起被统称为大洋岛。它是由活着的或已死亡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的礁体构成的珊瑚岛一种岛。因此,称珊瑚岛。在珊瑚岛的表面常覆盖着一层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根据它形成的状态,可将珊瑚岛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岸礁分布在靠近海岸或岛岸附近,成长条形状,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台湾岛附近所见的珊瑚礁大多是岸礁;堡礁分布距岸较远,呈堤坝状,与岸之间有泻湖分布,最有名的就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环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状极其多样,但大多呈环状,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成群岛分布。海平面的上升或地壳的下降,当礁体的下沉速度等于或小于珊瑚礁的生长速度时,礁体便向上和四周生长扩大,形成环礁;在波浪作用下,破碎的珊瑚沙向环礁中适宜堆积的地方集中,日久天长的堆积,礁体出露海面,珊瑚岛就形成了。如果珊瑚礁的生长速度不及礁体下沉或海面上升的速度,当水深超过40米时,珊瑚虫不能生存,礁体便停止了生长,就变成了水下环礁。它们的骨骼成分均为碳酸钙,由个体的基盘及体柱下端表皮细胞向外分泌钙质,共同构成一个杯状骨骼,杯状骨骼形成时,个体基盘部分分泌钙质形成基板,体柱下端分泌的钙质形成杯槽的四周,群体之间珊瑚与珊瑚杯底相连,杯壁共同拥有,又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向上生长,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块状珊瑚每年增长仅0.5~2毫米厚度,枝状珊瑚能长10~20厘米,这样无数的小珊瑚虫不断地生长、繁殖,经过许多年就长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块块、一束束珊瑚的模样。它们再与形成钙质骨骼的其它动植物的尸体,如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石灰藻等,一起经过地质年代的堆积作用,才能在海洋中形成礁石、岛屿。并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形成珊瑚岛的。珊瑚的生长发育要求具有严格的生态条件。首先,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温度不低于20℃,珊瑚虫才能造礁,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8其次,造礁珊瑚要求一定的海域深度,它们主要生活在浅海区,因为在浅海区日光可以很好地穿透、射入海底,有利于珊瑚体内共生藻类的光合作用;风浪、海水的震荡为珊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及充足的氧气,并易于移走代谢产物。另外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较清洁的海水中,如果过多的陆源物质污染海水,便会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进行。所以珊瑚礁一定是在热带、亚热带海域,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澈的浅海区形成。0定义珊瑚礁(coral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介绍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珊瑚礁风光集萃(19张)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o"查看图片"

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形成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介绍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定义珊瑚礁(coral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介绍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珊瑚礁风光集萃(19张)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o"查看图片"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形成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珊瑚礁风光欣赏(20张)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分类简要珊瑚礁风光集萃(19张)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o"查看图片"

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地质时期的礁是与其同时代沉积层相比,垂向幅度较大的含有丰富造礁化石的碳酸盐岩体,也称古代礁。形成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珊瑚礁(coral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风光欣赏(20张)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分类简要达尔文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根据形态分出台礁和点礁等类型。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o"查看图片"

堡礁又称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以潟湖隔开。环礁,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潟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台礁呈台地状高出附近海底,但无潟湖和边缘隆起的大型珊瑚礁,也称桌礁。点礁,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潟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概述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科学价值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珊瑚礁及其潟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岩中发现有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珊瑚灰岩可作烧石灰、水泥的原料,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装饰工艺品,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编辑本段研究简史三国时期早在225~230年,中国三国(吴)时期,康泰在《扶南传》中记载了南海的珊瑚礁。19世纪初\o"查看图片"

德国自然学者A.von沙米索等在印度洋航行中,发现一些低矮群岛是由坐落于海底山顶上的造礁珊瑚构成,并指出礁体形状与盛行风和水流等有关。1831~1836年,进化论创始人C.R.达尔文乘“贝格尔”舰环球考察中,对珊瑚礁进行过观察,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并于1842年在《珊瑚礁的构造和分布》一文中,提出了珊瑚礁成因的“沉降说”,极大地推进了珊瑚礁的研究。有关其成因的讨论以后持续了近100年。20世纪1912年法国L.儒班发表了第一幅全球珊瑚礁分布示意图。1935~1937年,中国地质学家马廷英利用珊瑚的生长纹与骨骼密度差关系,测得中国东沙群岛造礁珊瑚成长率每年为4~11毫米。50年代以来,美国H.S.莱德、K.O.埃默里和J.W.韦尔斯等人发现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受赤道暖流明显影响的大洋西部。1957年,韦尔斯阐明了珊瑚礁发育主要受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因素控制。1968~1970年间,澳大利亚学者W.G.H.马克斯韦尔对昆士兰大堡礁作了详细研究,阐明了水文条件变化与礁体形态和发展的关系;他所提出的珊瑚礁分类,是对达尔文的分类的重要补充。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古代礁中发现了不少大型油气田。由此更促进了珊瑚礁研究工作的开展,并使现代礁与古代礁的研究结合起来。编辑本段成礁环境简要造礁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和光照等条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①水温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J.D.米利曼认为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韦尔斯认为最佳水温上限可达29°C。热带海区,这一最佳水温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冬季珊瑚生长最快。海南岛和西沙群岛水温平均为25~27°C,属珊瑚生长最佳水温范围,但海南岛的季节变化大,水温不稳定,对珊瑚生长有抑制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珊瑚礁(coralreef)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o"查看图片"

作用。海南岛和台湾的珊瑚礁被称为“高纬度珊瑚礁”。②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南海盐度为34,属最佳盐度范围,海南岛沿岸有淡水注入,盐度略低,为32左右。③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④光照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⑤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如果风浪有季节性变化,礁的形状会出现双马蹄形。所以根据古代礁的形态可判断古风向。过强的风浪使珊瑚虫难以在基底上固着,不发育礁。⑥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⑦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⑧海底地形和底质无论在大洋或浅海区,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如大洋中的平顶海山、海底火山、大陆架的边缘堤以及构造隆起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⑨藻类与珊瑚礁的关系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CO2,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编辑本段基本种类简要按照其地理分布的不同珊瑚礁可以分两类:深水珊瑚礁和热带珊瑚礁。深水珊瑚礁许多石珊瑚也可以在水温20°C以下成长和成礁。不像热带的珊瑚,它们不使用阳光作为首要能源,而是使用周围水里的营养。与热带的珊瑚礁相比这些珊瑚礁的生长非常缓慢。比如在欧洲的沿海从伊比利亚半岛直到北角有一圈这样的珊瑚礁围绕。形成这些珊瑚礁的主要物种是Lopheliapertusa和Madrepora\o"查看图片"

珊瑚礁oculata。典型的珊瑚礁位于水深200至1000米之间,至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深的深水珊瑚礁达3000米。40米以上还没有发现有属于这些属的珊瑚生存。深水珊瑚礁尤其受到现代化的捕鱼技术的威胁。深水拖网可以在几分钟内破坏整个在数千年里缓慢成长起来的珊瑚礁。热带珊瑚礁水温常年高于20°C的地区热带珊瑚礁的珊瑚只能在水温高于20°C的地区生存。这些石珊瑚与虫黄藻共生,因此它们需要充分的阳光,它们因此生活在水深50米以上的水中。因此热带珊瑚礁一般位于北纬30°至南纬30°之间。热带珊瑚礁的总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它们每年约堆积6.4亿吨的碳酸盐。热带珊瑚礁分两类:沿岸沉积形成的珊瑚礁位于大陆架的浅水中。由于淡水带来的营养物质这些珊瑚礁营养比较丰富。因此这些珊瑚礁中往往以软珊瑚和藻类植物为主。火山岛形成的珊瑚礁远离大陆,它们位于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岛屿的周围。比如夏威夷和塔希提周围的珊瑚礁。这些珊瑚礁的营养比较少,因此以石珊瑚为主。编辑本段形态分类简要按照其形式珊瑚礁可以分多个形态。\o"查看图片"

珊瑚礁的形态环礁环礁一般是由火山岛周围的裾礁演化而成的。通过风化岛屿逐渐被消磨,最后沉到水面以下,最后只剩下一个环绕着一个暗礁的环礁。海底下沉和海面上升也会形成环礁。马尔代夫由26个这样的环礁组成。裙礁裙礁沿着大陆或者岛屿的边缘形成。大多数沿岸珊瑚礁是裙礁。裙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大量淡水入海的地方(比如亚马孙河的入海口)裙礁无法形成。塞舌尔是一个远洋裙礁的例子。平顶礁假如海底有平坦的、珊瑚礁生长的条件,那么就能够形成平顶礁。平顶礁有时有些地方可以伸出水面,在那里形成沙滩和小岛,而在这些沙滩和小岛附近又可以形成裙礁。在平顶礁的中部可能形成礁湖。环礁的内部也可能有平顶礁形成。堡礁堡礁位于大陆架的边缘,它在大洋与大陆架的浅水之间形成了一个屏障。堡礁可以是因为大陆下沉由裙礁演化而成。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编辑本段类型分布简要达尔文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出岸礁、堡礁和环礁,根据形态还有台礁和点礁等类\o"查看图片"

型。①岸礁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现代最长的岸礁沿红海沿岸发育,绵延约2700多公里,分布水深约36米。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和海南岛沿岸也有岸礁发育。②堡礁又称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隔以泻湖。现代规模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堡礁,全长约2000公里,分布水深约30米。③环礁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泻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环礁直径在几百米至几十公里,形态多样。已知的环礁有330个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风带和印度洋热带海域。环礁多坐落在大洋火山锥上,孤立于汪洋大海之中,展布受洋底火山作用的控制,某些也可在大陆架上见到。环礁礁坪上常有灰砂(砾)岛或礁岩岛,统称为珊瑚岛。马绍尔群岛上的夸贾林环礁和马尔代夫群岛的苏瓦迪瓦环礁,面积都在18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环礁。南海发育的环礁颇具特色,有泻湖全被封闭的玉琢礁;有泻湖与外海有3个通道的华光礁;还有多通道开放式的永乐环礁,半月形全开放式的宣德环礁。永乐环礁和宣德环礁均发育有灰砂岛和礁岩岛,其中最大的灰砂岛是永兴岛,面积1.85平方公里。④台礁呈台地状高出附近海底,但无泻湖和边缘隆起的大型珊瑚礁。也称桌礁。礁坪上也可发育灰砂岛,如西沙群岛的中建岛。⑤点礁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泻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其他类型根据形态还有圆丘礁、塔礁、马蹄礁、层状礁等。马克斯韦尔将昆士兰大堡礁的礁体分成月牙礁、耙状礁和封闭网状礁等19个类型。成群分类礁体往往成群展布。根据礁群特征又可分为:线型礁群、宽带状礁群、弧形或马蹄形礁群和环形礁群等。海平线分类根据礁与海平面的关系,又可分为上升礁和溺礁。上升礁又称隆起礁。它出露于海面以上,礁上没有活珊瑚生长,是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的产物。溺礁的形成是因为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迅速,造礁珊瑚的生长追随不上,致使礁体沉溺于造礁珊瑚生长的极限深度以下。这里活的珊瑚无法生存,珊瑚礁遭受溶蚀。因而,溺礁常常被作为地壳下沉或海面上升的可靠标志。上升礁如台湾和海南岛南岸所见,溺礁以中沙群岛大环礁为代表。编辑本段基本分带简要珊瑚礁由3个基本相带组成,即礁前带、礁核带和礁后带:①礁前带包括礁前塌积和礁前斜坡两个亚相。前者位于后者的下方,坡度和缓,塌积\o"查看图片"

物主要来源于礁核,粗细混杂,大礁块直径达数米。细小的生物碎屑也不少,这些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以崩塌和滑移等方式运移并堆积。礁前斜坡亦称礁坪前坡,坡度达50°以上,其上限与珊瑚丛生带呈过渡渐变关系,平面上呈槽沟与礁脊相间排列的锯齿状槽沟-礁脊系,礁前斜坡一般为硬底质。②礁核带包括珊瑚丛生带、砾堤(或藻脊)、礁坪和礁塘等4个亚相。珊瑚丛生带的珊瑚不仅向海方增长,并以低潮线为上限向上繁衍,最终的结果是扩大礁坪。在波浪、潮流和风暴潮作用下,珊瑚丛生带为礁体其他相带提供了丰富的碳酸盐沉积物。砾堤(或藻脊)展布在礁坪前缘,一般高出礁坪1米以上,抗浪性强,砾堤由礁块或礁砾组成,物质来源于珊瑚丛生带,通常由波浪、风暴潮上掀堆积。大洋环礁的砾堤,常被孔石藻、石叶藻等包壳粘生,形成藻脊。礁坪亦称礁平台,是珊瑚礁的主体,主要由珊瑚礁岩构成。礁坪的发展上限为低潮线,表面因珊瑚群丛构成的圆桌状突起(黑圆石)和不规则延伸的溶沟切割而崎岖不平,有的还发育有珊瑚和贝壳碎屑组成的砂(或砾)斑堆积,礁坪上松散生物屑沉积物的粒径由海向内变细。礁塘界于礁坪与海滩之间,深几十厘米至数米,底质为砂质。③礁后带包括海滩、砂坝(或灰砂岛)和泻湖3个亚相。海滩是向礁坪倾斜的潮间带,由珊瑚屑等生物砂组成,岸礁的海滩有少量陆源碎屑,海滩砂可被文石、高镁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胶结形成海滩岩;砂坝(或灰砂岛)位于潮上带,由珊瑚等生物砂(砾)组成,岸礁区的砂坝可见陆源碎屑,一般高3~5米;泻湖是堡礁和环礁所特有的相,平均深度为45米,可分出泻湖斜坡、点礁和湖底3个微相,泻湖斜坡与点礁周边有分枝状珊瑚生长,湖底为灰泥(南海黄岩岛环礁)或珊瑚泥(太平洋比基尼环礁)沉积。上述相带只有在堡礁和环礁才一应俱全;台礁无礁后带;岸礁的礁后带仅包括海滩和砂坝。编辑本段发展阶段达尔文“沉降说”1842年,达尔文提出的珊瑚礁成因的“沉降说”认为,珊瑚礁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育阶段: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泻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泻湖的环礁。这一理论的地质背景是火山岛不断下沉,所以又称为“礁基沉降说”。达尔文还指出,某些环礁可在平坦的沉降台阶上形成,不必经过堡礁阶段;浅滩可直接由珊瑚生长发育成环礁,而无需发生沉降运动。沉降说将珊瑚礁三种主要类型密切联系成一完整的发生系列,获得不少学者的支持。1950~1952年在马绍尔群岛埃尼威托克环礁钻探,分别在1267米和1405米遇到玄武岩基底。由于珊瑚只能生长在浅水区,可见生长基底曾下沉1000余米。对于大洋环礁来说,沉降说是可信的。R.A.戴利美籍加拿大学者R.A.戴利(1915)则强调冰川控制海平面变化,并对珊瑚礁发育产生影响,提出有关珊瑚礁成因的“冰川控制说”,认为冰期时海面下降100米,使出露的珊瑚死亡,当时水温低,泥沙量大,珊瑚不能生存,已有的岸礁遭毁坏,滩地被削平到冰期时的海面高度。冰期后,海面上升100米,环境适合珊瑚繁衍,它们在冰期时形成的夷平台地上生长,一般是外缘更适合珊瑚繁殖,因而增长快,逐渐形成堡礁和环礁。戴利认为,冰川控制说能更好地说明泻湖所具有的浅而平坦特性。但这一假说难以解释钻探揭露的厚逾千米的珊瑚礁体。J.E.霍夫迈斯特和莱德1935年,美国学者J.E.霍夫迈斯特和莱德提出关于环礁成因的“先成海台说”,但只能说明某些小而薄的礁体的成因。1947年,荷兰地质学者P.H.奎年将沉降说和冰川控制说结合考虑,提出“冰期成因沉降说”,认为沉降说是正确的,但冰期海平面下降对珊瑚礁确有侵袭作用,对礁体的表面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由于珊瑚礁的成因是复杂的,要圆满解释所有珊瑚礁的成因,还有待进一步努力。编辑本段研究意义古生代研究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珊瑚属种多,演化快,常成为划分地层的依据。造礁珊瑚对环境要求严格,只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中,而且随着纬度升高,其属种减少,生长率变慢,因而又可作为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某些属种的造礁珊瑚,每年会象树木年轮那样留下生长线,因而可将其当作“生物钟”。寒武纪期间年生长线为424~412条,奥陶纪为412~402条,泥盆纪为410~385条,石炭纪为390条左右,三叠纪381条左右,现代为365条左右,这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有力证据。地壳运动研究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o"查看图片"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地槽区因地壳活动频繁,升降幅度也大,常常会形成巨厚而结构复杂的珊瑚礁灰岩;地台区地壳较稳定,升降幅度不大,通常形成厚度不大、结构较简单的珊瑚礁体;地台活化区由于地壳活动性大,个别地段甚至为较深的地堑和海湾,因而可形成较厚的珊瑚礁沉积。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在晚侏罗世北界自英国经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以北、高加索直到帕米尔一带。以后,北界逐渐南移,到第四纪才与现代大体一致。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矿产资源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十多个,可采储量50多亿吨。礁型气田也是高产的。大型油气田多产于古代的堡礁中。珊瑚礁及其泻湖沉积层中,还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礁体粗碎屑中发现铜、铅、锌等多金属层控矿床。礁作为储水层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珊瑚灰岩可作为烧制石灰、水泥的良好原料。有潮汐通道与外海沟通的环礁泻湖,可辟为船舶的天然避风港。珊瑚礁灰岩覆盖的平顶海山,可作为水下实验的优良基地。千姿百态的珊瑚可作为装饰工艺品。五彩缤纷的礁栖热带鱼类可供人们观赏。有些珊瑚早已被用作药材。礁区具有丰富的渔业、水产资源。不少礁区已开辟为旅游场所。编辑本段珊瑚礁分类石珊瑚目石珊瑚目ScleractiniaBourne,1900蜂巢珊瑚科FaviidaeGregory,1900扁脑珊瑚属PlatygyraEhrenberg精巧扁脑珊瑚Platygyradaedalea(Ellis&Solander)扁脑珊瑚Platygyrasp蜂巢珊瑚属FaviaOken标准蜂巢珊瑚Faviaspeciosa(Dana)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Link多弯角蜂巢珊瑚Favitesflexuosa(Dana)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abdita(Ellis&Solander)同星珊瑚属PlesiastreaMilne-Edwards&Haime曲同星珊瑚Plesiastreacurta(Dana)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versipora(Lamarck)小星珊瑚属Leptastrea粗突小星珊瑚Leptastreabottae(Milne-Edwards&Haime)刺星珊瑚属CyphastreaMilne-Edwards&Haime锯齿刺星珊瑚Cyphastreaserailia(Forskal)刺孔珊瑚属EchinoporaLamarck宝石刺孔珊瑚Echinoporagemmacea(Lamarck)菊花珊瑚属GoniastreaMilne-edwards&Haime粗糙菊花珊瑚GoniastreaasperaVerrill滨珊瑚科PoritidaeGray,1842滨珊瑚属PoritesLink澄黄滨珊瑚PoritesluteaMilne-Edwards&Haime普哥滨珊瑚PoritespukoensisVaughan扁缩滨珊瑚PoritescompressaDana角孔珊瑚属GonioporadeBlainville细角孔珊瑚Gonioporagracilis(Bassett-Smith)斯氏角孔珊瑚GonioporastutchburyiWells角孔珊瑚Gonioporasp裸肋珊瑚科MerulinidaeVerrill,1866刺柄珊瑚属HydnophoraFischerdeWaldheim邻基刺柄珊瑚Hydnophoracontignatio(Forskal)梳状珊瑚科PectiniidaeVaughan&Wells,1943尖孔珊瑚属OxyporaSaville-Kent撕裂尖孔珊瑚Oxyporalacera(Verrill)刺叶珊瑚属EchinophylliaKlunzinger粗糙刺叶珊瑚Echinophylliaaspera(Ellis&Solander)菌珊瑚科AgariciidaeGary,1847厚丝珊瑚属PachyserisMilne-Edwards&Haime标准厚丝珊瑚Pachyserisspeciosa(Dana)牡丹珊瑚属PavonaLamarck十字牡丹珊瑚Pavonadecussata(Dana)叶形牡丹珊瑚PavonafrondiferaLamarck易变牡丹珊瑚PavonavariansVerrill铁星珊瑚科SiderastreidaeVaughan&Wells,1943假铁星珊瑚属PseudosiderastreaYabe&Sugiyama假铁星珊瑚PseudosiderastreatayamaiYabe&Sugiyama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Verrill,1902蔷薇珊瑚属MontiporadeBlainville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turgescensBernard鹿角珊瑚属AcroporaOken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humilis(Dana)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millepora(Ehrenberg)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pulchra(Brook)石松鹿角珊瑚Acroporaselago(Studer)鹿角珊瑚Acroporasp枇杷珊瑚科OculinidaeGray,1847盔形珊瑚属GalaxeaOken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fascicularis(Linnaeus)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astreata(Lamarck)木珊瑚科Dendrophylliidae筒星珊瑚属Tubastraea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eacoccineaLesson陀螺珊瑚属TurbinariaOken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peltata(Esper)锥形珊瑚属Balanophyllia群栖锥形珊瑚BalanophylliageneratrixCairn&Zibtowius褶叶珊瑚科MussidaeOrtmann,1890叶状珊瑚属LobophylliadeBlainville伞房叶状珊瑚Lobophylliacorymbosa(Foskal)软珊瑚目软珊瑚目Alcyonacea软珊瑚科Alcyonidae短指软珊瑚属Sinularia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肉芝软珊瑚属Sarcophyton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sp豆荚软珊瑚属Lobophytum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sp棘软珊瑚科Nephtheidae柔荑软珊瑚属Nephthea柔荑软珊瑚Nephtheasp软柳珊瑚科Subergorgiidae软柳珊瑚属Subergorgia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suberosaPallas粉灰软柳珊瑚SubergorgiaornateThomson&Simpson网状软柳珊瑚Subergorgiareticulata(EllisandSolander)Subgorgiarubra类尖柳珊瑚科Paramuriceidae小尖柳珊瑚属Muricella扁小尖柳珊瑚Muricellasibogae(Nutting)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sinensis(Verrill)小月柳珊瑚属Menella长小月柳珊瑚Menellapraelonga(Ridley)绒柳珊瑚属Villogorgia紧绒柳珊瑚VillogorgiacompressaHilesVillagorgiaantillarum刺柳珊瑚属Echinogorgia疏枝刺柳珊瑚Echinogorgiapseudosassapokollker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sassaporeticulate(Esper)花刺柳珊瑚EchinogorgiafloraNutting\o"查看图片"

珊瑚礁的位置楞刺柳珊瑚Echinogorgiamertonikunkenthal鞭柳珊瑚科Ellisellidae如灯芯柳珊瑚属Scirpearia细如灯芯柳珊瑚Scirpeariagracilis(Wright&Studer)黄如灯芯柳珊瑚ScirpeariaerythraeaKukenthal灯芯柳珊瑚属Junceella脆灯芯柳珊瑚Junceellafragilis(Ridley)灯芯柳珊瑚Junceellajuncea(Pallas)鳞灯芯柳珊瑚JunceellascuamataToeplitz蕾灯心柳珊瑚Junceellagemmacea(Valenciennes)丛柳珊瑚科Plexauridae厚丛柳珊瑚属Hicksonella厚丛柳珊瑚HicksonellaprincepsNutting海底柏科Melithaidae海底柏属Melithaea赭色海底柏Melithaeaocracea(Linnaeus)叠叶柳珊瑚属Mopsella黄叠叶柳珊瑚Mopsellarubeola(Wright&Studer)群体海葵目群体海葵目ZOANTHIDEA鞘群海葵科Epizoanthidae皮群海葵属Palythoa皮群海葵Palythoasp.编辑本段分布概述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估计为28.43万平方公里,其中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包括红海、印度洋、东南亚和太平洋)占91.9%的面积。仅东南亚就占32.3%的面积,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亚)占40.8%。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仅占全世界的7.6%。[2]没有珊瑚礁分布的原因美国西海岸和非洲西海岸基本上没有珊瑚礁,或者很少,其原因主要是上升的墙冷海流降低当地的水温[3]。从巴基斯坦到孟加拉国的南亚海岸的珊瑚礁也很少[4]。南美洲东南海岸和孟加拉国缺少珊瑚礁的原因是因为亚马孙河和恒河在这里有大量淡水入海。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有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罗阿坦堡礁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珊瑚礁埃及红海海岸的珊瑚礁编辑本段生物起源摇篮概述珊瑚礁并非仅仅拥有美丽的外表以及栖息着丰富的物种。长期以来,它们一直充当着无数海洋生命的进化源泉的角色,其中甚至包括像蛤蜊和蜗牛这样通常被科学家认为从浅海水域起源的物种。这一结论源自对化石记录进行的新一轮调查,同时这一发现强化了进化潜能与环境具有重要关系的理论。《科学》杂志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珊瑚礁是众所周知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但是科学家一直假设,许多栖息在珊瑚礁中的物种都是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迁徙而来的,例如浅海水域。这项新研究的负责人、德国柏林自然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WolfgangKiessling最初也认同这样的假设。但是受到之前有关珊瑚礁研究的启发,以及来自鱼类遗传学研究的提示,他又重新调查了这一问题。从2000年开始,Kiessling和两名同事开始分析栖息在海底的动物的化石。在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文献,研究人员汇编了回溯至5.4亿年前的全球各地的生物体记录,其中包括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历史。Kiessling指出:“我们认为只有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才能够回答我们提出的珊瑚礁是否是进化发源地的问题。”根据化石第一次出现的位置,3位科学家确定了6615种海洋生物的起源环境。他们在1月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大约有1426种生物起源于珊瑚礁中,这几乎比浅水环境中的生物起源数量多了50%。此外,Kiessling表示,他们发现,珊瑚礁对其他栖息地的生物多样性亦作出了贡献,这是因为一些起源于珊瑚礁生物系统的物种后来又迁徙到了别处。他说:“我们对于珊瑚礁作为生物起源摇篮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感到非常吃惊。”美国墨尔本市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古生物学家RichardAronson表示:“这是一篇非常吸引人并且极为重要的论文。”他说:“这意味着如果现代珊瑚礁持续遭到破坏,那么将因为切断新的生物多样性的供给而使其他生态系统的进化遭受长期影响。”编辑本段现状“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如持续激增,珊瑚礁将极有可能在本世纪末完全灭绝。”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科学家发出如此警告。来自大学、政府研究机构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的数十位珊瑚礁及气候变化方面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450ppm,日益变暖的气候和日渐酸化的海水将对珊瑚礁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此后数十年内珊瑚礁的生长将逐渐停止直至灭亡。作为“生命母亲”的海洋就好似一个巨大的“碳调节器”,以其天然的碱性,不断吸收并分解着地球上大量的二氧化碳,调节着世界各地的气候。有学者称,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时间里,海洋大约吸收了一半以上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目前地球上每人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有1吨左右仍需依靠海洋进行吸收。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化石能源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以来,人类碳排放速度和总量与此前不可同日而语,海洋虽然广阔无垠,却仍然有其极限。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从工业化时代前后的280ppm已飙升至如今的387ppm。根据计算机模拟显示,若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以目前速度继续下去,2100年海洋酸碱值将降低0.5个单位。难以承受之“酸”身处日渐污浊空气中的人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留意,而对海洋环境极为敏感的珊瑚礁已经对此产生了反应。英国海洋科学家称,酸化对海洋生物,尤其是外壳或骨骼含钙的生物将造成“严重威胁”,到2050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很可能比工业化时代前增长一倍,适宜众多生物繁衍的珊瑚礁届时可能比现在减少三成。专门从事珊瑚礁与海洋酸碱度关系研究的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生态学部斯尔弗曼博士称,与工业化之前的水平相比,珊瑚如今已经放慢了它们形成骨骼的速度。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60ppm时,所有的珊瑚礁将停止生长并开始溶解。他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逻辑关系,海洋酸化就意味着珊瑚礁的灭亡。斯坦福大学伍德环境研究所教授斯蒂芬·帕鲁比说,尽管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作所为十分空前,但我们还是很难设想,这些存活了2亿5千万年的珊瑚寿命可能只剩下几十年。随着海洋酸化进一步加重,海洋中通过光合作用分解二氧化碳的一种钙质超微型浮游生物——颗石藻类的生长也将受阻,此时海洋酸化将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气候变化与海洋酸化相互影响,愈演愈烈。英国邓迪大学约翰·雷文称,海洋酸化到此时已无法有效逆转,要再回归到前工业化时代的状态,只有通过数千年的自然演化。无法抗拒之“暖”而与海洋酸化相比,日益上升的气温则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威胁。珊瑚尤其是热带珊瑚适应气候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海水表面高温的伤害,当海水出现高温时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就会大量离开,成片的彩色珊瑚因此会变得像骨头一样惨白,而后很快死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的“漂白”或“白色瘟疫”。在厄尔尼诺较剧烈的1997年到1998年间,全球的珊瑚普遍出现了漂白现象,尤其是在印度洋、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珊瑚大量死亡,在一些地区死亡率甚至超过了90%。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450ppm,海洋的温度将很有可能触发更为广泛的漂白作用。而与此同时,增加的酸度又将进一步导致其他健康珊瑚生长速度放慢。而如果珊瑚大量减少或完全灭绝,所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将是靠吃浮游生物和有壳水生动物为生的鱼类,其数量将减少甚至消失。假如鱼类消失,海洋里会充斥着水母等生物,而水母又可能吃掉其他种类的浮游生物……海洋的生物结构将被完全改变。编辑本段威胁概述对于珊瑚礁来说人类是唯一的巨大威胁。尤其陆地上的污染和过渡捕捞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船只了拖网造成的物理破坏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