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示范区报告_第1页
海水淡化示范区报告_第2页
海水淡化示范区报告_第3页
海水淡化示范区报告_第4页
海水淡化示范区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2"\h\z\u一、产业发展基础 前言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快速发展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地区,并列入国家区域经济新一轮发展战略和规划,未来将成为环渤海乃至北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点。到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6206.87亿元,年均增长23.2%。现有常住人口约为250万,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域有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区域的人口量占全区的65%,其他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中新生态城以及中心商务区,人口呈现集中聚集的态势。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到2020年的的常住人口将达到550万。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海水开发利用条件,根据的实际情况,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既可以增加淡水总量,又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而且具有淡化水质好、对环境破坏小等特点,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的要求,决定申报海水淡化示范区,旨在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优势、雄厚的科研优势和特色突出的管理模式,加大推广海水淡化水的应用力度,加大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海水淡化技术,建立和完善成熟的海水淡化供水用水体系,为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一、产业发展基础在海水利用方面起步比较早,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使用海水淡化,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并且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一)自然资源条件(二)科研基础1、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海水利用公益技术、共性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所20余年来,承担完成国家科技攻关、863计划、院所基金、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省部级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项目百余项,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设计建成“山东黄岛发电厂2×3000吨/日MED+RO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山东鲁南化肥厂4000吨/日氯化铵废水零排放工程”等国内重大工程项目,设计完成多台不同规模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出口印度尼西亚。研究所技术已涉及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水质科学与工程、海水利用发展战略、海水利用检测与监测、膜技术和水处理(工程、产品)等业务领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二十余项、国家专利近百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由研究所研发,在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方面一直为国内领先水平。2、大学大学也是我国最早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的单位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即开始进行反渗透海水淡化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八十年代初主持完成市科委重点示范工程,建成我国第一台日产百吨级海水淡化多级闪蒸装置,达到同期国际水平。之后,大学先后承担了海水淡化方面的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多项,内容涉及多级闪蒸、多效蒸发、露点蒸发淡化、海冰淡化、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液体分离膜等多个方面。在2000年,大学就成立了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旨在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步伐,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缓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难的现状,并进一步参与国际海水淡化市场的竞争。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能量回收装置”,已在市完成示范应用。目前,大学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积极参加筹建“市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心”,将增强海水利用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市乃至全国海水利用大发展。中心在将技术成果转换为工程项目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中心通过和企业合作,配合国家的示范工程,以自由技术为基础,开展为万吨级以上规模的工程项目。3、科技有限公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膜材料和膜过程研发、膜产品规模化生产、膜设备制造以及膜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服务为产业链的高科技企业,PVDF材质为主的、各种规格的内压型和外压型中空纤维超滤、微滤膜组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膜过滤(CMF)、膜生物反应器(MBR)、浸没式膜过滤(SMF)和双向流膜过滤(TWF)四项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应用于市政、电力、钢铁、石化、纺织、食品、制药、海水淡化预处理等领域膜法水处理设备和膜应用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三)装备制造业基础公司自2003年涉足海水淡化领域以来,成功制造了中国首台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备。该装备目前已在成功投入运营,其产出的淡化水完全符合国际工业脱盐及饮用水标准。公司还承接了科威特沿海海水淡化多台设备的加工制造;完成了泰国伟成发钢铁公司8万吨海水淡化总体工程的整体方案和相关装备的初步设计;完成了锅炉余热利用和烟气处理的产品设计;进行了海水脱钙、盐湖水提锂、浓海水提铷和稀土元素提取的多项试验,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的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四)海水淡化及利用情况1、海水淡化企业情况2、海水直接利用情况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海水开发利用条件,从总体情况来看,工业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是海水利用的主要方式。在海水利用方面除了结合当地规划工业布局,在高耗水行业推广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实现以海水替代原有淡水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2010年海水直接利用规模40亿m³,海水作为一种工业生产冷却用水,正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3、相关产业情况利用海水淡化所排放的浓缩海水,提供盐场制盐,在海盐产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盐场面积,为节约了大量珍贵的土地资源,为布局其他产业提供载体空间。制盐后的卤水采用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精细化工产品,诸如钾、溴、镁等化学元素。(五)政府关注度高市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建设海水淡化产业。近几年,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海水淡化等水资源增量技术的开发应用。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市人民政府与国际脱盐协会(IDA)先后举办了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成为国内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专业性国际技术交流活动。2011年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上分别举行了海水淡化技术成果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和海水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仪式。二、示范区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海洋科研、海水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发展海水淡化应用与装备产业化,通过政策引导、完善市场体系、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促进产业良性互动,为沿海地区开发非常规水源提供示范。2、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原则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不断培育和调控有利于海水淡化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海水淡化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同时,要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展海水淡化产业。(2)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分析水资源供求形势,统筹需求和可能,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3)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鼓励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鼓励和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增强承接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4)坚持海水淡化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能循环、可持续的要求,开发浓海水制盐技术,形成海水闭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海水淡化与制盐联产,与化学资源提取、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并举,促进海水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力求作到海水淡化与浓海水综合利用同步、均衡发展,减少浓海水的排放和对渤海湾的污染。(二)总体目标(三)项目建设目标(四)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契机,发挥海水淡化工程设计能力,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鼓励使用国产海水淡化成套装置,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装备加工制造基地。1、实施设备成套生产商带动战略,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投资海水淡化装置及相关设备制造业;2、依托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在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的成果,发展万吨级以上大规模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加快海水淡化装备国产化,提高海水利用技术装备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技术装备出口创汇和国际竞争能力,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科研目标1、以现有海水淡化产业为基础,规划建立国家级海水利用示范区、产业化基地和技术中心,为国家及本市提供海水利用方面的重大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支撑、海水利用发展规划、战略、产业发展规范的咨询建议;2、研究海水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工程经验,以及建立国家海水淡化标准规范体系;3、争取建立国家级海水淡化研究与试验现场,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向国家申报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六)布局目标三、工作重点(一)加强海水淡化R&D投入结合海水淡化实际情况,加强产学研合作,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主体搭建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解决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与工程问题。鼓励研究机构、高校、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企业集中投入,不断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设计、制造、建设及应用等工程技术水平。针对当地水域特点开发降低造水成本,加大海水综合利用新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和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与成套化技术。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海水淡化水、海水直接利用工作。同时明确海水淡化的管理部门和职能,在建立健全法规支持体系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程序和体系。(二)扩大海水淡化用水规模1、加快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进程根据规划到2015年,淡化海水将成为重要水源之一,随着对淡化海水的需求量增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供水管的建设,将是未来海水淡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结合现状,以现有基础设施为发展基础,完善海水淡化市政管网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城市供水配套设施及管网设施。制定严格的海水淡化水标准化体系、评估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对海水淡化项目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向大众推广使用海水淡化的益处,消除大众使用淡化海水的疑虑,逐步扩大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规模,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城市新增供水水源,改善城市水源结构,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2、发掘工业海水淡化用水市场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借鉴国际先进案例和经验,结合现有海水淡化产业情况,通过示范项目、示范园区和示范城市的设立与推广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对高耗水工业项目,推广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发掘海水淡化水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营体系,通过降低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优化水质等措施,使淡化水水价可以与自来水价格相竞争,工业企业用水市场。(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市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区的支持,以及对海水淡化产业的优惠政策。1、申请国家资金支持对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企业购置的专用设备和公益性海水淡化工程及配套的供水管网建设争取国家资金上的支持;申请国家对淡化海水与自来水差价上给予水价补贴。2、相关税费减免海水淡化生产企业从经营之日起,争取国家政策免征一定期限的企业营业税。在规划设计、项目审批、投融资、用地指标、供电、水价、设备国产化、关键设备进口关税减免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海水淡化及海水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引进设备进口关税。为海水淡化企业提供优惠电价等。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海水淡化是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并不断完善制度和标准,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在海水淡化发展初期,通常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和政府实施管理的办法,而且初期都是从较小规模的示范工程起步,通过示范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1、建立海水淡化协调促进小组,确定领导班子,由政府牵头协调、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机制,落实责任;2、加强对海水淡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海水淡化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开展海水淡化的交流和推广使用;3、推广“一对一”的建设管理模式,将海水淡化发展推向更合理健康的发展之路。(二)资金保障良好的投融资机制是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保证政府对淡化水控制权的前提下引进竞争机制,加快海水淡化项目建设,通过地方、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稳定可靠的海水淡化资金保障体系,加强海水淡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到位、合理使用。积极探索海水淡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方式和发展模式,除国家、市专项资金外,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自主资金、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入,探索BOT等项目融资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可靠的海水淡化投入保障体系,促进海水淡化及其产业的健康发展。1、设立海水淡化专项发展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淡化水与自来水差价的阶段性补贴,以及海水淡化技术及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的补助和贴息,对海水淡化重点示范工程、公益性海水淡化工程及配套的供水管网建设的资金支持;2、制定对海水淡化水的补贴政策,对淡化水与自来水之间的差价进行补贴;3、对海水淡化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海水淡化产业。(三)政策保障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必须借助政策的推动,政府制定法规采取政策引导,将高耗水生产企业集中布置在沿海或海水淡化厂附近,使淡化水用水及供水系统达到最有效的集群模式,推广淡化水的使用。1、制定对专用设备购置、产业技术、用地扶持、项目运营、技术和设备出口、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海水淡化利用扶持政策;2、将淡化水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差价由政府给与补贴,享受与自来水和水利设施的同等待遇;3、免除海水淡化企业用地的出让金,免除海水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