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PAGE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〇年一月PAGE187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目录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1(一)人才需求分析…………1(二)职业目标分析………………1(三)职业资格要求………………2(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2(五)人才培养目标………………3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3(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二)课程体系构建………………5(三)参考教学计划………………8(四)主干课程描述………………10(五)改革课程实施………………12(六)教学条件保障……………14(七)管理制度保障……………18(八)生均成本与效益分析……………………19三、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成效…………20(一)校企合作基础平台实现全方位、多模式、科学化……20(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五化”课改,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升…20(三)内外结合,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21(四)校企联动,创建“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条件…22(五)示范建设,专业改革成效显著…………22(六)辐射带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22四、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23(一)特色与创新………………23(二)经验与体会………………24(三)设想与建议…………26(四)应用与推广………………27附件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30附件2……382-1《应用数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382-2《实用英语》学习领域(课程)标准…………442-3《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学习领域(课程)标准……………532-4《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学习领域(课程)标准………………612-5《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702-6《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772-7《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862-8《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学习领域(课程)标准……………942-9《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042-10《手工与机械加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132-11《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332-12《数控加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452-13《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572-14《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662-15《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73附件3教学保障制度(见学院制度汇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意见》为依据,结合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等方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分析(一)人才需求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世界和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及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我国原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现代工业的发展的适应度还需要提升,应很好的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随着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科学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当今,我国高科技竞争正在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形成新的经济秩序,高新技术已渗透到传统产业,并引起深刻变革,以柔性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场革命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动化技术更新周期加快,因此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一体化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黑龙江省承载着国家制造业许多重大科研攻关及生产项目,以中航工业哈飞集团、哈电集团、齐重数控集团等三大集团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十一五”期间,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使黑龙江的机电行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未来5-10年,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缺口约26.85万,目前每年仅有约5.24万人才供给,而机电高技能人才更为短缺。通过我们的广泛调查来看,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综合与延伸,机电类综合技术应用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机电行业大中型企业所需人才学历要求:一线操作人员要求高职层次为78%,中职层次为14%;设备维护、维修人员要求高职层次为61%,中职层次为12%;一线技术、管理人员要求高职层次为48%,本科层次为33%。另外,现代企业发展尤其需要的是具有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机电人才尤为紧迫。从近几年黑龙江省对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排名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直位列前几名,这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职业目标分析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工作;面向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普通机床操作;数控设备操作及编程;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调试与维护;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三)职业资格要求要求学生在校三年期间,至少考取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一个,并鼓励学生考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具体规定,见表1。表1各岗位对应获得证书情况序号工作岗位证书名称考证等级要求备注(四)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机电行业需求,以学生就业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为依据,确定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岗位必备的职业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见表2。表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就业岗位岗位描述知识职业能力素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普通机床操作工能进行车床、铣床、钻床操作加工,钳工零件加工。车床认识与使用、切削用量选择、车端面方法、车锥面方法;铣床认识与使用、铣刀种类、铣平面方法、铣沟槽方法;钳工划线、标准锉削、锉削平面、台式钻床使用等知识。1.机械加工图纸识读;2.车、铣等机床结构的认知;3.工件测量与检验能力;4.机床操作加工能力。1.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2.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能力;3.整体思考、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4.解决问题、作决策的能力;5.做计划能力;6.协作反思、逻辑思维能力;7.判断能力;8.自我评价、自我展示能力。1.自学独立思考能力;2.创新与设计的能力;3.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能力;4.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程。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文化素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3.身心素质: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的创新精神。4.职业素质: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困难和挫折,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数控机床操作工能对较复杂零件进行数控设备的编程和基本操作加工。数控加工工艺与原理、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车削和数控刀具等知识。1.机械加工图纸识读;2.数控机工中心、数控车、铣的结构认知;3.工件的测量与检验的能力;4.数控设备故障诊断、维护和编程知识的运用能力。机电设备检测和维修工能进行车间、企业的机电设备检测和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检测、机电设备应用原理、机电设备程序编制、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诊断、机电设备维护基础等知识。1.机械材料选用及自动控制所具备的专业能力;2.机床设备结构与应用必备基础知识及运用的能力;3.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维护和编程知识及运用的能力。自动生产线调试维护工能进行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调试和维护。自动线生产应用原理、自动线应用与原理、自动线常见典型故障分析、自动线维修方法、自动线调试策略等知识。1.自动线生产线的运行认知;2.自动线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和维修的能力。机电产品设计员能运用CAD等软件进行相关机电产品制图。机电产品典型结构、轴类零件绘图方法、套类零件绘图方法、箱体零件绘图方法、机电设备电路原理与应用等知识。1.加工工艺过程及设计的能力;2.典型轴类、套类和箱体零件的结构认知与应用能力;3.简单电路的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五)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识图、绘图、机械材料选用及自动控制等基本知识,掌握制造加工、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维修等能力,面向机械加工、自动控制和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施(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2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精品专业,2007年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本专业在原有“2.5+0.5”两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机制,采用“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运行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实现了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图1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通过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按照“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工作原则,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极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工学交替——与多家企业合作,采取工学交替“3111”教学模式,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完成学生实习任务,实现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图2工学交替“3111”教学模式引厂入校——引入哈尔滨五环电器设备公司,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生产性实训,共同组织实施,实现互利双赢。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上海三一重工班”、“哈汽轮机班”,双方共担责任,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共建实训室——与浙江亚龙集团合作,共建自动线操作与维护实训室,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3.校外实习运行与安排校外实习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为指导思想,前3个学期在校内进行岗位基本领域、认知实习和岗位核心领域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技能;第4个学期依托哈汽轮机厂、哈轴承集团等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和自动控制为主的操作技能训练,结合产品制造工艺,进行机械加工技能训练和自动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维修技能训练,学生以双重身份(学生、员工)进行工学结合学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第5学期在校内进行岗位核心领域和岗位扩展提升领域学习,强化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第6学期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实习衔接岗位,学生成为准员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认知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1)认知实习:在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对专业领域产生感性认识,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2)生产性实习:生产性实习依托哈汽轮机厂、哈轴承集团等企业,在第四学期进行,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进行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和自动控制为主的技能训练,结合产品制造工艺,进行机械加工技能训练和自动生产线的操作、维护、维修技能训练,学生以双重身份(学生、员工)进行工学结合学习。(3)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在第六学期进行,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实习衔接岗位,学生成为准员工”的良好局面。实习前,科学制定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设计顶岗实习方案,成立由学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实习指导小组,学院指派专人深入实习企业,沟通协调确定学生实习岗位。实习中,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结合企业产品,学生分组安排不同岗位,进行与专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技能训练,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实习后,校企共同评定学生成绩。由学生提供实习成果,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及职业素养综合考核,为合格者颁发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二)课程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培养机电行业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施“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行动导向实施为途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构与重构,构建了岗位基本、岗位核心和岗位扩展提升三个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即3个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反馈;6个步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教学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1个保障——组织机构、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科研等资源建设为保障(见图3),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确定适应岗位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机电产品生产、设备故障诊断排除等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构建由10个专业学习领域与生产性实习、综合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构建的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其中开设机械类的学习领域《手工与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3门,通过生产实习后,再开设电气类的学习领域《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和《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3门。校内实训场所体现企业职业氛围和职业工作现场,引入企业管理“6S”理念,寓技于物,寓教于境,实现“教、学、做”合一,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力度,建立与专业、岗位要求相符合以活动和任务为载体的岗位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使其与专业课程改革同步推进,更好的适应了本专业对岗位人员的要求。图3“361”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3。表3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主要工作岗位岗位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普通机床操作主要使用普通机床等设备加工合格零件机械零件识图、测量与绘制1.加工图纸识读;2.车、铣、磨等机床的操作;3.加工工件的测量与检验;4.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机械工程材料标注与选用典型机械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加工工件的测量与检验机床操作安全规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主要使用数控机床等设备加工合格零件机械零件识图、测量与绘制1.加工图纸识读;2.数控机工中心、数控车、铣的操作;3.加工工件的测量与检验;4.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机械工程材料标注与选用典型机械零件的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加工工件的测量与检验机床操作安全规范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机床电气原理图、接线图、位置图的识读1.负责组织、实施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2.实施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诊断和维修;3.与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沟通和技术交流。机床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机床电气系统运行维护自动线的检测与维修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生产线部件故障诊断与排除3.课程体系构建描述打破原有15门专业理论课程和11门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着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确定由4个岗位基本领域、6个岗位核心领域和3个岗位扩展提升领域组成的“463”专业课程体系。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见图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图5。图4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转化过程图图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三)参考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活动安排,见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见表5。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学期1★★Z1Z1Z1Z2Z2Z2Z2Z2Z2Z2Z2Z3Z3Z3Z3◆p==2Z4Z4Z4Z4Z4Z4Z4Z4Z5Z5Z5Z5Z5Z5Z5Z5Z5Z5◆p==3Z6Z6Z6Z6Z6Z6Z6Z6Z6Z7Z7Z7Z7Z7Z7Z7Z7Z7◆p==4◎◎◎◎◎◎◎◎◎◎◎◎◎◎◎Z8Z8Z8Z8p==5Z8Z8Z9Z9Z9Z9Z9Z9Z9Z9Z9Z9Z10Z10Z10ΔΔΔΔp==6###################:==说明Z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Z2—图样的识读与绘制Z3—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Z4—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Z5—手工与机械加工;Z6—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Z7—数控加工Z8—产品工艺流程识读与编制Z9—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Z10—机电产品生产管理与营销★—军事理论与训练◆—劳动◎—生产性实习Δ—机电综合实训项目#—顶岗实习(含毕业教育1周)==—假期;p—机动表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基本素质学习领域1应用数学3.5604*15w2实用英语4.5724*18w3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6.51022*15w2*18w2*18w4法律基础1182*9w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1182*9w6职业观与职业道德2.5382*19w7口才与应用文写作2.5382*19w8就业指导2.5382*19w9军事理论与训练24824*2w10劳动34816*1w16*1w16*1w115120小计=SUM(ABOVE)34=SUM(ABOVE)600岗位基本与核心学习领域12计算机操作与应用3.56020*3w13图样的识读与绘制1016020*8w14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58020*4w151016020*8w16手工与机械加工12.520020*10w17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1118020*9w18数控加工1118020*9w19生产性实习1539026*15w20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7.512020*4w20*2w2112.520020*10w小计981730职业拓展提升学习领域22机电综合实训项目48020*4w231949426*19w243.56020*3w25专业选修课二选一2302*15w2302*15w二选一2362*18w2362*18w二选一2362*18w2362*18w二选一2.5382*19w农业设施环境自动控制2.5382*19w小计35774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分3中高级车、钳、铣、磨、刨、焊、数控车、数控铣和数控加工中心总学时、总学分1703104注:w——教学周。(四)主干课程描述主干课程描述,见表6。表6主干课程描述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备注1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齿轮油泵为载体,基于真实零件的测量和绘制的工作任务,学生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和识读的方法、技巧,并能用手工和CAD软件进行绘制。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图样和电气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的职业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其工作及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情境6个:轴套类零件的测绘与识读、盘盖类零件的测绘与识读、箱体类零件的测绘与识读、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电路图绘制、机床电器系统控制电路图的绘制。2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物料翻转机为载体,依据物料翻转机设计分析与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情境6个:物料翻转机设计分析,带传动设计,减速器结构分析与选用,翻转机构设计,物料翻转机整体设计,物料翻转机技术文件编制。3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维修电工和电子装接工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自主学习以及用电工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情境5个: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低压配电柜的装配与调试、分立式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和数字钟的制作与调试。4手工与机械加工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零件加工为载体,学生在完成真实产品的手动与机械加工的同时,掌握机械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情境6个: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加工、焊接加工、磨削加工和铸造加工。5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小型模块化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组成单元为载体,将PLC知识融到实际项目中,使学生在掌握自动线的安装、调试、维护及维修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习情境10个:供料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检测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加工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安装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安装搬运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提取安装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分类单元的安装与调试、液压单元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械手的操作与维护和自动线的编程与控制。6数控加工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加工各种外形结构零件数控加工为载体,学生掌握相应的数控加工、数控编程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己的岗位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学习情境10个:直线外形轴类零件加工、圆弧外形轴类零件加工、螺纹外形轴类零件加工和盘类零件加工等。7产品工艺识读与编制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综合性产品“罗茨流量计”的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定为载体,学生掌握刀具的选择和测量、机械工艺的编制等知识,通过各学习情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学习情境5个:转子加工工艺、端盖加工工艺、驱动齿轮加工工艺、机壳加工工艺和罗茨流量计总成装配工艺。8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以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为载体,使学生掌握机床电气结构、机床电气运行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机床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能力,具有工作细致的作风、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习情境5个:CA6140车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M7120磨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Z3050钻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X62W铣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和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遵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总培养目标,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五)改革课程实施1.“教、学、做”合一的实施路径。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头脑风暴法、竞争PK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项目教学法等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典型产品制作或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从而掌握完整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训练学生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工作过程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选择实际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按照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行动导向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系统化设计,通过在试点班组织实施,总结经验如下:①资讯阶段——采用悬疑法、联想法等方法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资讯问题及引导,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询、网上搜索、查图书资料、查信息单、采访调研和小组座谈回答问题,在解决完成任务的各项问题过程中学习工作流程所需要相关知识。在资讯阶段教师应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针对不同的情况要有不同的创意,教师要时刻动脑思考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其作用是一个指导者和调控者。资讯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资讯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②计划与决策阶段——采取分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和计划演示法等方法,经过讨论制定各组的工作计划,然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可以采取决策演练法、比较法、对比法和讲演分析法等方法,比较各组制定计划的优缺点,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各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确定最后的工作计划。这个阶段教师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和主持人,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学生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的智慧;而学生要注重团队协作,在组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完成各组的计划。③实施与检查阶段——采取学习岛、竞赛法等多种方法组织实施,实施与检查紧密结合,自查、互查与教师检查相结合,分阶段进行,使每组的成果都能达到预期要求。教师要注意实时监控各组情况,及时指出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错误,避免到最后出现不可修复的错误。学生在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完成预定任务,尤其是各组组长要随时监控组员的实施动态,使每组都能按时完成各情境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任务目标与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用企业的“6S”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学生,要求学生上课时必须穿工作服,实行指纹考勤,不允许迟到与早退。实施时要将工具和物品摆放整齐,时刻注意节约原材料;实施后要分组对实训室进行全面整理和清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体验与感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功”与“成果”。④评价与反馈阶段:完成任务后小组成员要对照评价标准,采取内视、外视、个视等手段,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方法,采用汇报、答辩、成果演示、笔试、口试、操作等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体系中,彻底打破“一卷定乾坤”的结果性评价。结合企业、行业兼职教师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真正实现客观公正的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实现多元化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扬,要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体现出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将激励他们去探究下一项任务的完成,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果业绩,客观评价其他各组任务完成情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元化评价体系,见图6。教学流程,见图7。图6多元化评价体系图7教学流程3.实施文件准备。通过广泛调研、团队研讨、校内外专家论证,撰写学习领域的调研报告、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开发特色学生手册(学材)、教师教学设计手册、专项操作说明、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库、试题库等一系列配套的资源。为了更好的组织实施教学流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发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本并茂的特色学材,是将传统章节学科体系教材转化为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3个单构成的活页学材(见图8),可根据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适时发放给学生,学生按照各单的要求填写内容,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伴随学生的学习成长,使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图815门系统化出版的活页学材4.师资配备要求。为更好落实开发、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实施团队,至少由2人以上同时组织实施教学,由一位课程负责人或专任教师做为主讲教师,另一位为助教,中间穿插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他们参与开发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负责人大都由具有工作系统化课程改革理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且具有5年以上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专任教师必须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实施能力,能够灵活的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能够独立的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兼职教师必须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参与各门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进行教学方法与教育论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其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使其更好的发挥出优势,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方法。5.实施环境创设。为了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做到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就要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又能满足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体化”场所。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学习领域的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就不能像过去采购实验台,为满足学生真正能操作实施的功能,而不是做验证性的实验,因此我们按照48人班额,2人一组购置24个工位网板台,并购置投影、移动黑板、可移动学生桌椅、大量的书籍、记录出勤的打卡机、设计适用的流程挂图、医药箱、工具箱及工具柜,使老师既能进行讲解,又能实际操作,使之具有实操区、教学区、讨论区,学习角、医疗区等综合性功能,从而实现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可以交替进行,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六)教学条件保障1.教学设施满足情况本专业在近三年的发展中,先后改扩建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增9个实训室,新建13个“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再加上原有14个实验实训室,总使用面积达到8041平方米。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每届4个班、每学期2至3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也能满足专业群部分核心课程的改革,为改革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状况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按照工学结合教学情境实施的需要,建设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数控基地、机械加工车间和焊接培训基地,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真实的教学实训场所(见图9)。建设和完善了具有先进性、职业性、开放性,并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液压气动、PLC控制、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多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支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为一体。图9“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状况,见表7。表7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状况序号实训室或校内实训基地名称主要设备与设施简介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同时容纳学生数量备注1机械加工车间车床、铣床、摇臂钻床、外圆磨床、平面磨床。车工实训、铣工实训、刨工实训、磨工实训。802焊接基地半自动火焰切割机、电弧焊机、二氧化碳焊机、数控切割机。焊条电弧焊操作、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半自动气割操作、氩弧焊操作。483钳工实训室钻铣床、钻床、摇臂钻、立钻。划线实训操作、锉削实训操作、锯削实训操作、装配实训操作、攻丝实训操作。484零件测量实训室立式光学计、光切显微镜、偏摆检查仪、合像水平仪。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合像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万能角度尺测量工件的角度、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485金属材料热处理实训室布氏硬度试验机、洛氏硬度试验机、金相切割机、电热干燥箱、读数显微镜。金属材料的硬度测定、碳钢热处理。486金属材料组织观察与分析实训室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附件。碳钢平衡组织分析、碳钢不平衡组织分析、铸铁的显微组织分析。487液压气动系统设计与安装实训室气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教学培训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实验教学培训系统。液压气动元件的识别、液压气动控制回路的设计、组装与调试的实训。488自动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自动生产线实训设备自动生产线与调试实训装置。自动生产线组装、调试与故障排除。489PLC编程与控制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装置、小车运动控制系统模型单容水箱液位对象系统、立体停车库装置。PLC指令系统的掌握、编程方法训练、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组装与调试的实训。4810自动线操作与维护实训室自动生产线实训设备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六自由度串联关节机器人。小型柔性制造系统组装、调试与故障排除。4811工业过程控制实训室现场总线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实训装置。过程控制、智能仪表控制、组态软件使用。4812维修电工考核实训室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万用表。室内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动机的顺序启动控制电路、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4813电气安装与调试实训室机电综合实训台、供料小车。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电路、室内照明综合布线、低压配电综合布线。4814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电子产品装配流水线系统、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移动工料车。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无线电遥控开关的制作、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数字频率计的设计与制作、电话机的组装与调试、声光控延时开关实现。4815机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室CA6140车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台、M7120平面磨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台、Z3050钻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台、X62W铣床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实训台。机床电气系统结构组成观察、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检修的实训。4816电路安装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装置。电路的认识实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戴维南定理的验证、RLC串联负载的Y—△连接、功率因数提高等50个实验。4817电机维修实训室电动机。电动机拆卸和组装训练、电动机使用与维护训练、电动机故障检测训练、电动机绕组局部故障维修训练。4818电机拖动系统安装与测试实训室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直流电动机起动及反转、单相变压器空载、短路实验、三相变压器连接组别的测定、三相变压器运行特性的测定。483.校外顶岗实习条件状况经过几年的广泛联系,校企合作在立足黑龙江省的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基础上,不断向省外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大型企业延伸,实现了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又是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创造了有利条件,见图10。图10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条件状况,见表8。表8校外顶岗实习条件状况序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主要设备与设施简介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同时容纳学生数量备注1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汽轮机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1002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锅炉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803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电机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电机安装。864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885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汽车发动机装配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1006上海三一科技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重型机械自动化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焊接操作、电气安装操作。2007哈尔滨三精制药实习基地灌装生产线、质量检测生产线、产品包装生产线。制药机械设备维护、电气设备安装。108哈尔滨肇东伊利乳品实习基地灌装生产线、质量检测生产线、产品包装生产线。制奶机械设备维护与操作。109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实习基地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农业机械装配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810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轴承装配生产线、轴承加工生产线、轴承零件检测生产线。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机床维护操作。1511哈尔滨光宇集团实习基地蓄电池加工生产线、成品检测作业流水线。自动化设备维护、工厂电气设备安装。3012蒙牛乳业(尚志)公司实习基地灌装生产线、质量检测生产线、产品包装生产线。生产线设备维护与操作。1013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实习基地机制纸生产线、制浆生产线卷烟配套用纸生产线。线路安装、设备维护。3014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有色金属板材加工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维护、工厂电气设备安装。1515哈尔滨五环电器设备制造公司配电柜装配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维护、工厂电气设备安装。1016哈尔滨先锋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数控在线测量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维护、工厂电气设备安装。104.专业教学团队状况2007年本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3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5%;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8%;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4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25%;双师素质教师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5%;教授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8%;骨干教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8%。省级名师1人,农业部教育委员会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中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学院十大名师2人,优秀双师2人。专业带头人山颖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评估专家,担任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教育制造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自动化与机电设备类委员分会主任和省职业教育制图教研会主任等职务,在省内外课程改革与实施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通过示范期间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新增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编著并出版教材15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建设优质核心课程10门,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422人,教改立项24项,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农业部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2部,“安全卡盘扳手”实用新型专利1项,撰写示范建设论文55篇。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为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建设、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七)管理制度保障专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提高是专业建设措施全面落实的有效保障。为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推进专业稳步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专业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1.专业建设政策支持学院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全面推进专业制度建设。从2007年起,学院示范办在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立足学院建设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修订并出台了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以及资金保障等一系列专业建设文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投入1565.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200万元;省级地方财政投入365.64万元,资金全部到位,为本重点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资金、制度和政策的保障。2.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为提高育人水平,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检查办公室,专职负责全院教师教学质量督导测评工作,从机制上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坚持各级领导听课制度,及时掌握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学院先后出台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学院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等文件,保障了教学秩序的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提高。本专业所在的自动化学院也制定了“一责、二核、三查”的工作方针,“一责”即分院院长要全面负责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二核”即一是分院教学副院长全面核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二是教研室主任全面核查教师教案、授课日志等教学文件。“三查”即进一步加强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注重实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二级学院质量监督与管理职责。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试点过程中,学院出台了《关于重点建设专业试点班级教学实施的暂行规定》,从文件准备、师资遴选、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各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实习的教学管理,确保校外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院还制定了《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范了实习期间各项要求。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内容之一,学院从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三个方面,加强对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工作的管理,特制订了《关于对外派教师开展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试行)》等制度。3.专业建设制度与规定为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与入驻企业哈尔滨五环电器设备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教学与实习紧密结合。(八)生均成本与效益分析1.三年内本专业生均培养成本分析根据学院人力成本、办学运行成本、公共设施成本、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考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近三年办学投入情况,生均年度成本预计在5102.61元,见表9。表9生均年度成本统计单位:元成本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支出数额生均标准支出数额生均标准支出数额生均标准人力成本14,510,344.022,644.0117,482,464.902,488.2518,953,648.312,630.26办学运行成本5,183,283.321,098.237,426,049.932,097.818,833,625.302,066.30公共设施成本4,623,507.79615.035,302,440.49648.218,246,494.191,019.73合计=SUM(ABOVE)24,317,135.13=SUM(ABOVE)4,357.27=SUM(ABOVE)30,210,955.32=SUM(ABOVE)5,234.27=SUM(ABOVE)36,033,767.8=SUM(ABOVE)5,716.292.效益分析本专业每年招生与毕业均为160人左右,毕业生70%在黑龙江省大中型企业就业,多数毕业生都已成为企业的骨干,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同时,该专业先后与省内外的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40多所院校进行了交流,带头人到兄弟院校及教育部各类会议作本专业改革报告28场,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同时,利用本专业先进的实训设备为黑龙江省安装工程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机械设计、专业英语等技术服务和车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并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总计技术培训2157人次。三、专业教学与改革的成效(一)校企合作基础平台实现全方位、多模式、科学化本专业与省内外8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生产性实习,实现工学交替;与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型企业合作,按照顶岗实习要求建立校外实习实训网络化管理;与上海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培养,成立了“上海三一重工班”、“哈汽轮机班”,双方共担责任,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与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产品生产式合作方式,利用基地的现代数控设备为其带料加工,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既锻炼了师资队伍又创造一定收益;引入哈尔滨五环电器设备公司到学校办厂,实现筑巢引凤式合作模式,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为更好的实现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基础平台全方位、多模式、科学化。(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五化”课改,学生职业能力显著提升以基于工作系统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等企业合作,采取“3111”教学模式,即“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顶岗能力”的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路径,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确定适应岗位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机电产品生产、设备故障诊断排除等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构建了由10个学习领域与生产性实习、综合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组成的岗位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并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探索了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途径与办法,构建了与专业、职业、岗位相结合的基本素质学习领域。融入职业教育观、职业岗位需求和实践要素,使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由传统的教师教向学生合作学习转变,由理论知识获得向体验过程、感悟方法转变。在基本素质学习领域中构建了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平台,通过守时意识训练区、规范意识训练区、执行意识训练区、信息意识训练区、行为习惯训练区、程序意识训练区、心理素质训练区、概念总结训练区和安全意识训练区的模拟仿真的职业行为习惯训练基地进行训练,分别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心态、职业体能等方面进行训练,以训为主、练中感悟,以操为主、做中养成,培养学生具有企业人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体能要求。通过职业意识训练,磨练学生的“职业道德、服从意识、责任意识、企业思考模式”;通过职业心态训练,修炼学生的“企业主人、积极向上、快乐工作、自信进取、永不言败”的工作意识;通过职业行为训练,训练学生的“执行行为、程序行为、操作行为、沟通行为、协作行为”;通过职业体能训练,锻炼学生的“基本体能、专项体能、拓展体能”,实现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品能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开发了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3个单构成新型“教、学、做”一体化活页学材15部,进行了“五化”课程教学改革,即“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和人才培养职业化”,开发了为专业服务的行动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开创了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之先河,全方位提高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三)内外结合,打造“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图11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内训外培——一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利用寒暑假,在本院实训基地进行培训;二是外派多名教师到德国、新加坡、香港及国内的国家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职教理论再提高培训和到企业实践锻炼;三是通过参与本院实训基地建设及生产任务、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指导技能大赛、参加实践技能考核和岗位练兵等活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见图11。图11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内化外强——通过学校内部讲课比赛、说课大赛、教学设计等活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实现了内化教学能力;通过对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对兄弟院校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培训,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聘结合——引进经验丰富企业人员成为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优选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企业兼职教师达到125%。(四)校企联动,创建“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条件一是创建“教、学、做”合一实践教学条件。按照“6S”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将教育功能要素与生产功能要素、技能训练要素相融合,理论课堂和实训场所相融合,构建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践教学条件,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二是校企联动,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广开门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生产项目引进基地,开展生产性教学,为企业生产缠绕钩、轴套等零件,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五)示范建设,专业改革成效显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示范改革,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建立了3个融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结合课程改革情境要求购置设备,建设13个“教、学、做”合一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室,使本专业及专业群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通过实施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受到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的广泛赞誉。教学团队2007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为省级名师和省级学科带头人。《图样识读与绘制》学习领域为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图样识读与绘制》学习领域为2009年度省级精品课、《数控加工》学习领域为2008年度省级精品课、《电工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和《机械设计分析与实践》学习领域为2010年度省级精品课;进行24项课题研究,其中省级课题7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能力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被评为黑龙江省2009年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获第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撰写示范建设论文55篇。实用新型专利“安全卡盘扳手”1项;15门示范活页学材全部编著完成,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六)辐射带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练型”双师教学团队优势,利用校企合作基础平台,积极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培训服务。现已与省内外的共计41所高职院校互访交流,对口支援3所院校;其中与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学院进行合作开办了焊接专业,投入7.5余万元为其建设了焊接基地,还免费为该校培训教师7名,为当地焊接紧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先后举办5期中、高职师资培训班,共培训293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3422人次,利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3422人次,其中含其他院校学生292名;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4次,为哈尔滨汽轮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安装工程公司等企业员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2157人次;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第二十职业学校联合培养学生82人;在专业课程开发领域,以专业带头人的课程开发讲座和举办全国高职高专教学设计培训班等形式,先后到兄弟院校及教育部各类会议作本专业改革报告28场,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辐射省内外高等职业院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引领职教发展,带动兄弟院校共同前进,见图12。图12专业带头人到校外作报告及举办培训班四、评价建议与推广度分析(一)特色与创新1.实践“五化”课改,专业建设实现“三突破”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行动导向为实施路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实践了“五化”课改,即课程开发系统化、教学情境一体化、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和人才培养职业化,实现了课程体系改革新突破、教学实施模式新突破和学生能力培养新突破。——课程体系改革新突破。突破理论与实践相互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建立了以产品制作、生产技术与工艺、故障排除、职业活动或提供技术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新体系。突破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不强的局面,建立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与专业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之间内在联系,开发了与专业岗位要求及专业学习相适应基本素质学习情境,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按章节构建的教材模式,开发了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3个单构成新型“教、学、做”一体化活页学材15部,全部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实现了本专业的全方位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模式新突破。教学过程按行动导向原则组织了“三段、六步、三环”教学。“三段“即是行动实施前的行动方案形成阶段、行动实施阶段、行动后的行动反思阶段;“六步”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三环”即从资讯到计划以思考为主的思考环,从实施到检查的以操作(活动)为主的实施环及六个步骤整体构成的行动环。改变了原有教师以教授为主,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工作任务,通过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三段、六步、三环”的教学,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团队协作,训练学生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完整工作过程思维方式,教师与学生完整地再现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隐性思考和显性行为过程,真正达到了在行动中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的目的,实现了教学模式质的突破。——学生能力培养新突破。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试点班学生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显著增强,由原来遇到问题总是想问老师,逐渐养成自主寻找答案、小组商讨的好习惯;由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化为注重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由原来的发言胆怯,转变成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很好的表达小组及自我主张,通过小组成员的轮换,使学生人人成主角,人人成领导;由原来以教师评价为主,转变成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小组内互评,通过检查评价过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我与他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通过引入企业管理“6S”理念,寓技于物,寓教于境,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了职业习惯,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学会了与人相处,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极大的提高。2.校企“三融合”,构建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据校企战略合作模式,按照“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工作方针,校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实现了校企三融合,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融合”。学校在实训基地与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在生产性实习期间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管理与教学,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相融合;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按照企业准员工进行管理与要求,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相融合,工学结合取得了新突破,构建了“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顶岗能力”的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3.校企联动,构建“四位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6S”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将教育功能要素与生产功能要素、技能训练要素相融合,实现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同时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生产项目引进基地,开展生产性教学,为企业加工产品,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实现校企联动构建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基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二)经验与体会1.经验(1)校企深度融合是学生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有效途径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全过程,在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共同承担教学与生产任务,落实“3111”教学模式,实现“校内学习领域学习→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与企业合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螺旋上升。(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切实可行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为“463”专业课程体系,由10门“教、学、做”合一的学习领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机电综合实训项目)和专业选修课构成。通过在试点班组织实施,发现首次实施需要的运行成本略高,在后续的课程实施如设备、工具都可以再利用,因此成本也会逐渐降低,但学生经过反复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价六个步骤的训练,使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即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改革是完全可行的。本专业将公共基础课改革为《口才与应用文写作》、《应用数学》、《岗位体能与体育训练》等5个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本着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建立了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的形成过程与专业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为专业学习领域服务及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的双重功能,以问题、活动、项目等为载体,开发了与专业岗位要求及专业学习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提高了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公共基础课更好的为专业服务,为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3)“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是课程实施的有利保障为确保学习领域中各学习情境的实施,在各教学场所中,根据职业环境的要求,增设教学资源(如图板、教具、实例、资料等),布置场景和营造氛围,配备与教学与技能训练所需要设施及工量具,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创造良好的设施条件,创建职业态度形成的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实现“教、学、做”合一。2.体会(1)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是一个严峻挑战,在课程调研、设计、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都面临许多新问题。教师不仅要很强的学习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还要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与23家企业的42名人员共同组建由102人组成的15个课程改革建设团队,调研了62家大中型企业,使教师全面参与市场调研,提高了对专业岗位要求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参加教改实施培训班,组织阶段实施交流会、每门课程都立项作为研究课题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施能力,使教师由教学“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下迅速成长,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专业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增强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落实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要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建设水平,就应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才能很好的实现校企深入合作、实训条件改善、教师水平提高。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公共基础课改革与专业课改革同步推进,使本专业实现全方位课程改革。经过三年的建设,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5门,其中4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1门被评为国级精品课。建成3个融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和13个“教、学、做”合一的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室。人才引进和培训相结合,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内外培训,职教能力显著提升,专业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改革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增强。(3)通过改革课程的实施,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习领域课程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由个人学习到团队协作,由理论与实践分离到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实施的“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职业道德方面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职业规范方面训练学生自觉遵守安全操作、着装、守时等职业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规范。在职业技能方面引入行业标准,通过10个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项目训练,可获得“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等7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融合。尤其是每个学习情境下学生都通过独立与合作完成获取信息、制定与决策计划、检查与实施、评价与反馈”过程训练,使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即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设想与建议1.设想(1)完善提升专业建设,为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总结和提炼基于产品生产、产品工艺、产品设计等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开发途径和实施方法,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知识紧贴社会需求、学生素质紧贴企业需求、学生能力紧贴岗位需求,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专业。(2)继续强化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机电人才继续通过内训外培、内化外强和引聘结合等方法与措施,提高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团队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扩大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科研、培训等措施,提升专业带头人影响力,扩大影响,培育全国知名的专业带头人,形成“数量合理、结构科学、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教师专业教学团队,造就一批东北地区机电职教领域有影响的行业专家和教学名师,将省级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将达到全国高职院校的先进水平,进一步扩大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使专业团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3)加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增强学生社会就业竞争力通过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合作,引进双元制办学理念和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考核方式、资格证书的认证等与国外同类院校全面接轨,从而强化学生国外企业竞争力,培养与国际职业标准接轨的高技能人才。2.建议(1)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本专业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463”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坚持每年进行行业或地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对课程体系与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加大订单培养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与推广,将已取得的课程改革成果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等措施,推广到专业群其他专业及兄弟院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建设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实训基地,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2)实施外引内培,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经费的投入,通过广泛引进和聘用企业技术人员,发挥他们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