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
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长沙市明德中学蒋雁鸣高考古诗鉴赏题的
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长沙市明德中学蒋雁鸣1一、2015年古诗鉴赏题的特点一、2015年古诗鉴赏题的特点2一、立足文本,凸显古诗的识记、运用能力
1、名句名段的识记由课外链接课内,设题方式灵活。例1(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题目。
醉翁操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一、立足文本,凸显古诗的识记、运用能力
1、名句名段的识记由3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4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5例2(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例2(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62、诗词常识由课内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辨识能力。例3(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湖南卷是通过名段名句“识”篇目,答案为选修教材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由名句到名篇的反拨,考查学生的变通和反向思考能力。2、诗词常识由课内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辨识能力。7例4(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3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上海卷是通过词作“辨”词牌,答案是B《水调歌头》,考点定位是识记文学常识,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引导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构建文学体裁的知识体系。例4(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8二、内外勾连,在比较中凸显鉴赏能力1、初中高中相通,承内而发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内外勾连,在比较中凸显鉴赏能力1、初中高中相通,承内而发9例5(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例5(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0全国新课标I的考点定位是鉴赏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考查形式为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八年级下教材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做出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物描写的角度是: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这实际上就是初中教材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实写之境,高中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虚写之境的承内发外的知识迁移。全国新课标I的考点定位是鉴赏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考查形式为诗11例6(2015北京卷)苏轼《醉翁操》(诗文同例1)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留人间。全词表达了其对欧阳修寄情山水、在自然中感受天籁之音的赞美。从题型上来看此题侧重对情感、手法的体察和赏析。命题者巧妙地将阅读材料与课内文本相勾连,并向外进一步延伸,考查学生的鉴赏辨析能力。
例6(2015北京卷)苏轼《醉翁操》(诗文同例1)12这几道题命题人把阅读材料与初中高中必修教材进行接轨,巧妙地整合文本资源,让考生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读新的文学作品,承内而发外,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几道题命题人把阅读材料与初中高中必修教材进行接轨,巧妙地整132、课外选材与选修模块相融,在对比阅读中考查诗词的鉴赏能力。例7(2015年湖南卷)张说《邺都引》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文同例3)(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本题选材又有新突破,考的是唐代的歌行体——盛唐七古。命题者将课外材料与选修教材相交融,达到兼顾选修、均衡模块的考查目的。第二问是赏析两首诗句的理趣与人生感悟,回到了诗歌内容的考查。
2、课外选材与选修模块相融,在对比阅读中考查诗词的鉴赏能力。14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呈现出课内课外相勾连,并由课外链接课内、因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现象,这类题型既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名句名篇识记、运用、辨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依据教材延伸拓展的鉴赏能力,这种将课内、课外相联通,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相交融的考查方式,打通了学生由课内联通课外、由课外链接课内的双向流动的思维空间,也为高三的古诗复习提供了有用、有效的依据和途径。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呈现出课内课外相勾连,并由课外链接15二、近5年全国新课标1卷考题回顾试题名称年份分值题号篇目命题范围及内容全国新课标卷(全国1卷)20111189唐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121189宋词晏几道《思远人》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31189宋词陆游《鹊桥仙》诗的上阕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典故的用意。20141189宋词无名氏《阮郎归》
词的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末尾两句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的?20151189唐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二、近5年全国新课标1卷考题回顾试题名称年份分值题号篇目命16命题特点第一,诗歌的选材
从体裁看,近五年全国卷选取两诗三词,诗词并重。纵观近年来其它各省市卷,尽管诗歌的体裁涉及到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散曲甚至其他样式的诗。但是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率占到近80%。
从题材看,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涉及到的古诗题材有怀古、闺怨、抒怀、伤春、赠别五类。这几类题材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或情事交融,便于落实具体的考点要求。除此外,咏物言志、山水田园、边塞战争、抑郁失意等其它题材也能够把景、物、人、事、情、理等交织在一起,都有可能为高考试题所涉及。
从时代看,全国卷选取的文本都是唐诗和宋词。唐宋诗词唱主角,是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块瑰宝。当然,高考诗歌鉴赏不排除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诗词曲的考查。近年来的各省市卷中也涉及汉乐府、南朝诗、魏晋诗、宋诗、明诗、清诗等各个时代的诗歌以及元曲、清词。但是唐人的五律、七绝和宋词的小令,因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因而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命题特点17
从作者情况看,全国卷所选五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周朴、晏几道、辛弃疾、无名氏、岑参。对于周朴、晏几道(虽然小晏影响较大),我们会感到比较陌生,而对于辛弃疾、岑参,则熟悉的多,而题署无名氏的作品则更是无作家背景可资利用,颇使习惯于知人论世的学生不知所措。综合来看,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对作者的选择,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诗歌鉴赏既要关注名家名作,也要关注名家的非著名的作品,以及一般诗人的名篇。从作者情况看,全国卷所选五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周朴、晏18第二,考查的重点
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五年的全国卷努力在涵盖这样的考查要点,其中形象、内容(包括情感)、手法三个方面都曾出题考察,语言方面暂未涉及。考察形象有2011年第9题、2014年第8题、2015年第8题;考察内容的有2011年的第8题,2012年的第8题和第9题,2013年第8题,2014年第9题、2015年第9题;考察到手法的有2011年第9题、2012年第8题、2013年第9题、2014年第8题及第9题.可见全国课标版卷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情感与手法,但也涉及到对诗歌形象的考查。纵观近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始终是命题者的首选。第二,考查的重点19第三,考查的综合性
就某一知识点单独命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规命题方式。为了强调诗歌鉴赏考查的综合性,高考诗歌鉴赏在出题方式常会出现两种新的形式:一是在主观试题中采用“一题多考点”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二是注重局部分析与整体感知的钩连。这两个特点在全国卷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例如2011年全国卷(课标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这道题综合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抒情方法的分析等考查内容。如2015年第9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这道题以尾联发问,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整体认知,很好地注意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综合性也很明显。
第三,考查的综合性20三是诗歌的比较鉴赏。2015年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要求将所选诗歌与已学过的同作者的名篇进行比较,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考法在其他一些省市卷中也时有出现,如2015年的湖南卷即使如此。这种比较式的鉴赏试题或突出一首诗歌的特点,或比较思想情感或艺术技巧的异同,或不同体裁诗歌做比较。这种题目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内涵和审美内涵,提高思辨能力,对诗歌鉴赏训练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诗歌的比较鉴赏。2015年第8题,“与《白雪21
三、2016年古诗鉴赏备考策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是本,考纲是纲。三、2016年古诗鉴赏备考策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221、梳理教材篇目主要艺术手法《氓》赋、比、兴;对比《采薇》赋、比、兴;重章叠句(重章叠唱)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离骚》比兴(香草美人),象征《孔雀东南飞》赋比兴,排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合《涉江采芙蓉》触物生情,设问,联想想象《短歌行》比喻,引用,用典《归园田居》白描,比喻《蜀道难》奇特想象、大胆夸张、引用神秘传说、反复《秋兴八首》(其一)借景抒情,对偶《咏怀古迹》(其三)借古抒怀(怀古伤己)、对比、对仗《登高》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琵琶行》并序情景交融、通感比喻(以声写声、以形写声)、对比、侧面烘托1、梳理教材23《锦瑟》起兴、用典、直抒胸臆《马嵬》对比反衬、倒叙、借古讽今《望海潮》铺叙、点染《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实结合、烘托、映衬、怀古伤己《定风波》比喻、双关、以小见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景抒情、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借古伤今《声声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叠词《醉花阴》借景抒情、比喻、烘托《长恨歌》叙事、写景、抒情高度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湘夫人》寓情于景、即景起兴《锦瑟》起兴、用典、直抒胸臆《马嵬》对比反衬、倒叙、借古讽今24《拟行路难(其四)》托物寓意《蜀相》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书愤》用典、借古讽今《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夜归鹿门歌》先动后静,以动衬静《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实相生、对比、夸张《登岳阳楼》即景抒情《菩萨蛮》白描、直接抒情《将进酒》夸张、浪漫主义《阁夜》即景抒情《李凭箜篌引》联想、想象、浪漫主义《虞美人》比喻、借景抒情(乐景哀情)《苏幕遮》虚实结合《拟行路难(其四)》托物寓意《蜀相》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书愤25篇目情感主旨《采薇》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离骚》表现屈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坚持真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涉江采芙蓉》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短歌行》忧叹人生苦短,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蜀道难》借写蜀道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入蜀安慰的担忧,抒世道艰难、功业难成的悲愤。《秋兴八首》(其一)借深秋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抒因战乱流落他乡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及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的担忧。《咏怀古迹》(其三)借咏昭君悲惨命运和怨恨之情,抒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登高》借萧瑟、凄凉、开阔秋景,抒发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国事之忧。篇目情26《锦瑟》主旨解读多元化(自伤说、悼亡说、爱情说等):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惘及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的迷惘。《马嵬》借咏马嵬兵变这一史实,批判了唐玄宗的沉湎女色、荒淫误国,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荒废朝政沉迷情色而致国家动荡、人民受苦的历史悲剧。《望海潮》借描绘太平、祥和、安定、富庶的都市生活图景,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繁华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也表达了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雨霖铃》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并设想离别后的景象,抒发了词人与情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伤感之情以及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念奴娇赤壁怀古》借称颂周瑜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迈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定风波》借途中遇雨一事,表达了自己面对挫折的乐观、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忧乐两忘、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旷达境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登赏心亭远眺所见之秋景,表达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及对北伐无期、不能收复中原的无奈与遗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追念孙权、刘裕,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抒发了“时无英雄”的感慨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感。《声声慢》借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国破家亡、夫妻死别后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醉花阴》借写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抒发丈夫离家后的孤寂心情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锦瑟》主旨解读多元化(自伤说、悼亡说、爱情说等):既有对美27《湘夫人》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拟行路难(其四)》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书愤》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抒发胸中郁愤之情。《春江花月夜》创造性地再现江南春夜的景色,寄寓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夜归鹿门歌》描写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梦游天姥吟留别》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菩萨蛮》忧时伤乱、游子思乡《将进酒》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有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阁夜》忧国忧民、悲壮深沉《李凭箜篌引》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虞美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苏幕遮》思乡之情、羁旅之思《湘夫人》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拟行路难(其四)》抒发28
2、仔细研究课后习题,琢磨教材课后习题与高考题的内在联系。
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
例5(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仔细研究课后习题,琢磨教材课后习题与高考题的内在联系。29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0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1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2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3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4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5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36高考试题不超纲,不离本。高考试题不超纲,不离本。373、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把准方向(二)古代诗文阅读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把准方向(二)古代诗文阅读38(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394、研究学情、限时精练,规范答题
4、研究学情、限时精练,规范答题4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注】①晋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指出这两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请简要分析。(6分)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1分)“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家境清寒、孤苦悲凉的愁情(2分);标题和“愧君相见频”表达了在落魄失意时表弟卢纶来访的喜悦之情(2分)。9、①比兴(比喻)。(1分)用树枝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2分)②寓情于景(借哀景写哀情,烘托等)。(1分)秋雨淅淅沥沥,树叶纷纷飘落,昏灯下白发苍苍,描绘了一幅凄凉落寞的雨中秋夜图,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41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42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课件43谢谢谢谢44高考古诗鉴赏题的
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长沙市明德中学蒋雁鸣高考古诗鉴赏题的
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长沙市明德中学蒋雁鸣45一、2015年古诗鉴赏题的特点一、2015年古诗鉴赏题的特点46一、立足文本,凸显古诗的识记、运用能力
1、名句名段的识记由课外链接课内,设题方式灵活。例1(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题目。
醉翁操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一、立足文本,凸显古诗的识记、运用能力
1、名句名段的识记由47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48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49例2(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例2(201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502、诗词常识由课内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辨识能力。例3(201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湖南卷是通过名段名句“识”篇目,答案为选修教材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由名句到名篇的反拨,考查学生的变通和反向思考能力。2、诗词常识由课内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辨识能力。51例4(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3分)A.沁园春B.水调歌头C.雨霖铃D.八声甘州上海卷是通过词作“辨”词牌,答案是B《水调歌头》,考点定位是识记文学常识,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引导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构建文学体裁的知识体系。例4(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52二、内外勾连,在比较中凸显鉴赏能力1、初中高中相通,承内而发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内外勾连,在比较中凸显鉴赏能力1、初中高中相通,承内而发53例5(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例5(全国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54全国新课标I的考点定位是鉴赏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考查形式为诗歌的比较阅读,考生可通过对八年级下教材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物描写手法与本诗对比做出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物描写的角度是: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属于实写。而本诗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另外诗中也交代了自己所写之景是“闻说”,因此本诗所写之塞外景物皆是想象之景,属于虚写。这实际上就是初中教材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实写之境,高中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虚写之境的承内发外的知识迁移。全国新课标I的考点定位是鉴赏作品形象和表达技巧。考查形式为诗55例6(2015北京卷)苏轼《醉翁操》(诗文同例1)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留人间。全词表达了其对欧阳修寄情山水、在自然中感受天籁之音的赞美。从题型上来看此题侧重对情感、手法的体察和赏析。命题者巧妙地将阅读材料与课内文本相勾连,并向外进一步延伸,考查学生的鉴赏辨析能力。
例6(2015北京卷)苏轼《醉翁操》(诗文同例1)56这几道题命题人把阅读材料与初中高中必修教材进行接轨,巧妙地整合文本资源,让考生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读新的文学作品,承内而发外,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几道题命题人把阅读材料与初中高中必修教材进行接轨,巧妙地整572、课外选材与选修模块相融,在对比阅读中考查诗词的鉴赏能力。例7(2015年湖南卷)张说《邺都引》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文同例3)(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本题选材又有新突破,考的是唐代的歌行体——盛唐七古。命题者将课外材料与选修教材相交融,达到兼顾选修、均衡模块的考查目的。第二问是赏析两首诗句的理趣与人生感悟,回到了诗歌内容的考查。
2、课外选材与选修模块相融,在对比阅读中考查诗词的鉴赏能力。58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呈现出课内课外相勾连,并由课外链接课内、因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现象,这类题型既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名句名篇识记、运用、辨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依据教材延伸拓展的鉴赏能力,这种将课内、课外相联通,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相交融的考查方式,打通了学生由课内联通课外、由课外链接课内的双向流动的思维空间,也为高三的古诗复习提供了有用、有效的依据和途径。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呈现出课内课外相勾连,并由课外链接59二、近5年全国新课标1卷考题回顾试题名称年份分值题号篇目命题范围及内容全国新课标卷(全国1卷)20111189唐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121189宋词晏几道《思远人》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31189宋词陆游《鹊桥仙》诗的上阕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典故的用意。20141189宋词无名氏《阮郎归》
词的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末尾两句现了人物的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的?20151189唐诗岑参《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二、近5年全国新课标1卷考题回顾试题名称年份分值题号篇目命60命题特点第一,诗歌的选材
从体裁看,近五年全国卷选取两诗三词,诗词并重。纵观近年来其它各省市卷,尽管诗歌的体裁涉及到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散曲甚至其他样式的诗。但是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率占到近80%。
从题材看,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涉及到的古诗题材有怀古、闺怨、抒怀、伤春、赠别五类。这几类题材的特点是情景交融或情事交融,便于落实具体的考点要求。除此外,咏物言志、山水田园、边塞战争、抑郁失意等其它题材也能够把景、物、人、事、情、理等交织在一起,都有可能为高考试题所涉及。
从时代看,全国卷选取的文本都是唐诗和宋词。唐宋诗词唱主角,是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块瑰宝。当然,高考诗歌鉴赏不排除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诗词曲的考查。近年来的各省市卷中也涉及汉乐府、南朝诗、魏晋诗、宋诗、明诗、清诗等各个时代的诗歌以及元曲、清词。但是唐人的五律、七绝和宋词的小令,因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因而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命题特点61
从作者情况看,全国卷所选五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周朴、晏几道、辛弃疾、无名氏、岑参。对于周朴、晏几道(虽然小晏影响较大),我们会感到比较陌生,而对于辛弃疾、岑参,则熟悉的多,而题署无名氏的作品则更是无作家背景可资利用,颇使习惯于知人论世的学生不知所措。综合来看,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对作者的选择,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诗歌鉴赏既要关注名家名作,也要关注名家的非著名的作品,以及一般诗人的名篇。从作者情况看,全国卷所选五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周朴、晏62第二,考查的重点
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近五年的全国卷努力在涵盖这样的考查要点,其中形象、内容(包括情感)、手法三个方面都曾出题考察,语言方面暂未涉及。考察形象有2011年第9题、2014年第8题、2015年第8题;考察内容的有2011年的第8题,2012年的第8题和第9题,2013年第8题,2014年第9题、2015年第9题;考察到手法的有2011年第9题、2012年第8题、2013年第9题、2014年第8题及第9题.可见全国课标版卷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情感与手法,但也涉及到对诗歌形象的考查。纵观近年的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始终是命题者的首选。第二,考查的重点63第三,考查的综合性
就某一知识点单独命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规命题方式。为了强调诗歌鉴赏考查的综合性,高考诗歌鉴赏在出题方式常会出现两种新的形式:一是在主观试题中采用“一题多考点”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二是注重局部分析与整体感知的钩连。这两个特点在全国卷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例如2011年全国卷(课标版)“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这道题综合了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抒情方法的分析等考查内容。如2015年第9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这道题以尾联发问,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整体认知,很好地注意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综合性也很明显。
第三,考查的综合性64三是诗歌的比较鉴赏。2015年第8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要求将所选诗歌与已学过的同作者的名篇进行比较,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考法在其他一些省市卷中也时有出现,如2015年的湖南卷即使如此。这种比较式的鉴赏试题或突出一首诗歌的特点,或比较思想情感或艺术技巧的异同,或不同体裁诗歌做比较。这种题目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内涵和审美内涵,提高思辨能力,对诗歌鉴赏训练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诗歌的比较鉴赏。2015年第8题,“与《白雪65
三、2016年古诗鉴赏备考策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材是本,考纲是纲。三、2016年古诗鉴赏备考策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661、梳理教材篇目主要艺术手法《氓》赋、比、兴;对比《采薇》赋、比、兴;重章叠句(重章叠唱)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离骚》比兴(香草美人),象征《孔雀东南飞》赋比兴,排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合《涉江采芙蓉》触物生情,设问,联想想象《短歌行》比喻,引用,用典《归园田居》白描,比喻《蜀道难》奇特想象、大胆夸张、引用神秘传说、反复《秋兴八首》(其一)借景抒情,对偶《咏怀古迹》(其三)借古抒怀(怀古伤己)、对比、对仗《登高》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琵琶行》并序情景交融、通感比喻(以声写声、以形写声)、对比、侧面烘托1、梳理教材67《锦瑟》起兴、用典、直抒胸臆《马嵬》对比反衬、倒叙、借古讽今《望海潮》铺叙、点染《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念奴娇赤壁怀古》虚实结合、烘托、映衬、怀古伤己《定风波》比喻、双关、以小见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景抒情、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借古伤今《声声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叠词《醉花阴》借景抒情、比喻、烘托《长恨歌》叙事、写景、抒情高度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湘夫人》寓情于景、即景起兴《锦瑟》起兴、用典、直抒胸臆《马嵬》对比反衬、倒叙、借古讽今68《拟行路难(其四)》托物寓意《蜀相》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书愤》用典、借古讽今《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夜归鹿门歌》先动后静,以动衬静《梦游天姥吟留别》虚实相生、对比、夸张《登岳阳楼》即景抒情《菩萨蛮》白描、直接抒情《将进酒》夸张、浪漫主义《阁夜》即景抒情《李凭箜篌引》联想、想象、浪漫主义《虞美人》比喻、借景抒情(乐景哀情)《苏幕遮》虚实结合《拟行路难(其四)》托物寓意《蜀相》情景交融,叙议结合《书愤69篇目情感主旨《采薇》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离骚》表现屈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坚持真理、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涉江采芙蓉》分居两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忧伤之情。《短歌行》忧叹人生苦短,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蜀道难》借写蜀道的艰难,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入蜀安慰的担忧,抒世道艰难、功业难成的悲愤。《秋兴八首》(其一)借深秋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抒因战乱流落他乡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及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的担忧。《咏怀古迹》(其三)借咏昭君悲惨命运和怨恨之情,抒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慨。《登高》借萧瑟、凄凉、开阔秋景,抒发羁旅之愁、身世之苦和国事之忧。篇目情70《锦瑟》主旨解读多元化(自伤说、悼亡说、爱情说等):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惘及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的迷惘。《马嵬》借咏马嵬兵变这一史实,批判了唐玄宗的沉湎女色、荒淫误国,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荒废朝政沉迷情色而致国家动荡、人民受苦的历史悲剧。《望海潮》借描绘太平、祥和、安定、富庶的都市生活图景,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繁华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情,也表达了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雨霖铃》描写离别时的情景并设想离别后的景象,抒发了词人与情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伤感之情以及离别后的相思之苦。《念奴娇赤壁怀古》借称颂周瑜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迈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定风波》借途中遇雨一事,表达了自己面对挫折的乐观、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忧乐两忘、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旷达境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借登赏心亭远眺所见之秋景,表达有家难归的乡思,对南宋朝廷的激愤,及对北伐无期、不能收复中原的无奈与遗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追念孙权、刘裕,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抒发了“时无英雄”的感慨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感。《声声慢》借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国破家亡、夫妻死别后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醉花阴》借写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抒发丈夫离家后的孤寂心情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锦瑟》主旨解读多元化(自伤说、悼亡说、爱情说等):既有对美71《湘夫人》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拟行路难(其四)》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书愤》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抒发胸中郁愤之情。《春江花月夜》创造性地再现江南春夜的景色,寄寓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夜归鹿门歌》描写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梦游天姥吟留别》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菩萨蛮》忧时伤乱、游子思乡《将进酒》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有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阁夜》忧国忧民、悲壮深沉《李凭箜篌引》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虞美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苏幕遮》思乡之情、羁旅之思《湘夫人》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拟行路难(其四)》抒发72
2、仔细研究课后习题,琢磨教材课后习题与高考题的内在联系。
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药养生文化课件
- 《GB 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2025版)深度解析
- 版个人建房地基订购合同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营养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工业职业学院《现代数字信号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5届初三下学期质量监测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答案
-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有机化学D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下花园区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高等数学E(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课件 项目1 了解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 2025年贵州水城文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肃省中考模拟英语试题(一)(含答案)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测试卷:无线网络部署与优化试题
- 2024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建筑行业员工职业道德
-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货车合伙入股协议书
- 建筑企业保密协议书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