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围城》中女性(定稿)_第1页
简析《围城》中女性(定稿)_第2页
简析《围城》中女性(定稿)_第3页
简析《围城》中女性(定稿)_第4页
简析《围城》中女性(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4页简析《围城》中的女性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012级郑珍颖指导教师王萌中文摘要:《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

其中大量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选取四位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分析。一方面她们具有鲜明的个性,

如鲍小姐的开放张扬;苏文纨的高傲矜持、孤芳自赏;唐晓芙的清新脱俗、天真可爱;孙柔嘉的有心计、善经营。另一方面,

她们又有个那个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共性特征,

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主体意识逐渐复苏,但是又摆脱不了对男性的依附心理,

从而导致同样的命运悲剧同处“围城”之中。展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知识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和人生轨迹。并从作品所描述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对女性的偏见等方面来揭示这些女性知识分子形象形成的根源。关键词:《围城》女性知识分子Abstract:BesiegedCityisthehistory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verygoodnovel,inwhichalargenumberofimagesoffemaleintellectualsdescribetothereaderleftadeepimpression.Thispaperselectsfourrepresentativewomenwereanalyzed.Ontheonehandtheyhaveadistinctpersonality,suchasopenMissPaopublicity;SuWenwanproudmodesty,narcissistic;TangXiaofudelightful,sweetandinnocent;SunRoujiaofshenanigans,goodmanagement.Ontheotherhand,theyhaveacommoncharacteristicofwomenofthateraintellectuals,arewelleducated,thegradualrecoveryofconsciousness,buttheycouldnotescapethepsychologicaldependenceonmen,whichleadtothesamefateatthesametragedy"FortressBesieged"ofin.Demonstrateknowledgeofwomen'sreallifeandfacelifetrajectoryatthattimesocialandhistoricalconditions.Andfromtheworkdescribedinthesocialbackground,culturaltraditionaswellastheauthor'screativepurposeandprejudicesagainstwomeninotheraspectsoftherootcausesofthesewomentorevealtheimageofintellectualsformed.Keywords:BesiegedCityWomenIntellectuals《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就有不少人对其进行研究,近二十年来,随着“钱钟书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更使得对其作品的研究出现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以往对于《围城》主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生活描写层面、文化反省层面、哲理思考。其中生活描写层面的研究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价值,但由于流于肤浅逐渐在以后研究中销声匿迹。而对于文化反省层面的研究和哲理思考则呈现出两相结合的趋势。目前对与《围城》的研究方向更是多元化,多种批评视角灵活运用。90年代后的众多学者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理论,在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和融会贯通后,开始侧重于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对作品的价值进行挖掘、从语言学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对于作品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更加深入彻底。但是由于男权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根深蒂固,使得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男性方面。虽然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对女性形象的分析,但也都是以期刊文献为主,女性形象的研究显得过于单一,仅仅从作品中的几个女性的性格及情感经历分析,并且以男性为视点的叙述方式的采用使得对《围城》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并不那么公平。本论文将选取作品中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四位典型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介绍,不仅深入的研究其个人特征,并且总结出这群生活在同样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女性的共性特征。她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主体意识逐渐复苏但是又无法在男性社会中却又无法摆脱依附的心理,因此尽管个性不同却有着相同的命运悲剧同处“围城”中无法自拔。研究过程中避免顺从作者本人的写作思路对一些女性形象嗤之以鼻。深入客观的对这些知识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不仅找出社会根源,从封建传统和身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也要探讨作者创作目的和潜在的男权意识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一、《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个性特征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描写了三四十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思想及生存状态,众多的知识女性形象在作品中更是占据了重要位置,钱钟书先生幽默睿智的笔调更是将众多的知识女性塑造的鲜活生动,千人千面,形态各异,作者在对其外貌性格特征等的形象的刻画上使用的描述词汇无一雷同。在众多女性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的要数苏文纨和孙柔嘉,而鲍小姐和唐晓芙岁笔墨较少但由于其饱满的形象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章以主人公方鸿渐线索,分析与之有重要关系的四位女性的个性特征。1.开放、张扬的鲍小姐

鲍小姐,做为《围城》中出场较早的女性从一开始就是被抨击、批判的对象。她在孙太太鼻孔朝天冷言冷语的叙述中被读者初识,拿着未婚夫的钱留学却不甘心成为传统的贤妻良母,而是玩男人于掌股之中。这样的人物不管是在作品还是现实的道德观念中都不会得到认可。杨绛先生曾解释为什么鲍小姐姓鲍,因为“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那位小姐姓鲍”1,从作者的叙述来看,这是一个明确受到作家批判的角色。鲍小姐生长澳门,据说身体里有葡萄牙人的血。“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2鲍小姐这样的外貌特征给她带来了先天的优势,再加上性格大方开朗,行为又比较大胆,自然能够在人群中吸引异性的目光。作者对鲍小姐的形象刻画“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里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3作者是带着讽刺意味进行描述,并且从苏小姐和那些男同学的反应来看,这样的穿着打扮是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不仅穿着如此,行为更是大胆。但鲍小姐并非是一个胸大无脑的女性,虽然作者对鲍小姐的心里描写几乎没有,在对其身世的简单介绍中可以看到这个行为放荡的女性心思慎密。“鲍小姐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所以她宁可跟一个比自己年龄长十二岁的人订婚,有机会出洋。”4即便鲍小姐没有接受到国外的新思想,从自身性格来说也不会甘心成为一位循规蹈矩的传统贤妻良母。当鲍小姐在旅行中甚感无聊时看到方鸿渐坐二等舱,人还不错,决定当作消遣的伴侣,于是热情攀谈,在勾引目标的过程中类似衔着烟头凑到方鸿渐抽的烟头这样的大胆的动作处处都有。这些行为在苏小姐看来觉得两个人真不要脸,但鲍小姐无视他人目光,直截了当的接近目标,旁若无人的制造亲密接触后主动投怀送抱,在与方鸿渐一夜情达到目的并且快要见未婚夫时,改变之前脱略形骸的形象故意疏远方鸿渐,使得她在读者眼中只是一个没什么精神内涵可言只会耍点小心机玩弄摆布男人的纯肉欲女性。鲍小姐衣着暴露,行为开放不检,从当时的道德标准来看,并不为人所容。她自私的在婚姻中带入强烈的目的性,利用未婚夫并不甘寂寞玩弄其他男人当作消遣。作为被批判嘲讽的对象,以此就对鲍小姐进行道德审判并非客观,带着强烈的男权意识。因为在那群即被诱惑又从道德上带着优越感的男学生中,

鲍小姐的前卫装扮可谓充满了反叛意识。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以及鲍小姐本人的家庭环境来看,要想做命运的主人必须主动争取。她对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从不掩饰,相比较于方鸿渐的有心思没胆量来说更加坦荡,因此本身就具有开放思想的鲍小姐在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情怀后的行为应该被理解。2.高傲矜持、孤芳自赏的苏文纨在主人公方鸿渐身边众多的女性中,苏文纨是第一个出场的知识女性,她虽然没有与方鸿渐共进“围城”,但和其他的角色相比,她的影响力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始末。作为新派大家闺秀,可谓是“西学中用”的典范。苏文纨拥有姣好的外貌,优越的家境,再加上一纸博士的文凭成了众人眼中看似完美的女性。但就是把自己的爱情看的太名贵,不肯随便施与,同时沾染了上流社会交际圈中贵妇人骄傲矜持到近乎做作的习气,而成为爱情的迟到者。“那女人平日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大宴会上没人敷衍的来宾或喜酒席上过时未嫁的少女所常有的神情——此刻更流露出嫌恶,黑眼镜也遮盖不了。”5苏文纨刚一出场就给人一种美人迟暮的感觉,虽然对自己年龄的弱势有过弥补的想法,但内心深处孤傲矜持的姿态从未改变过。总以为凭借自己良好的家世,高贵的气质和女博士的才情能够让男人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因此,从一开始作者对苏文纨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的刻画就带着讽刺意味。对待自己的爱情,苏文纨既主动又含蓄。在与方鸿渐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不再冷若冰霜,待人接物也变得温和,表现出性格的另外一面,有小孩子脾气,会顽皮也会撒娇,甚至主动要求给方鸿渐洗手帕,缝纽扣,处处体现了这位接受国外高等教育的女博士贤惠传统的一面。但是站在方鸿渐的叙事角度来看,苏文纨的“小妞儿腔”“小孩儿脾气”显得一厢情愿毫无风趣,并且两人相处时的表现又与传统大家闺秀不同,对男人并非小心侍奉,而是说什么就要什么,完全无视方鸿渐的抗议。作品中真正让读者对苏文纨产生厌恶情绪的则是她与方鸿渐和赵辛媚的三者关系。“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的太猛烈,顷刻就分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6在这段三人关系中把苏文纨虚荣又富有心机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当自己的爱情失败,发现方鸿渐原来喜欢的是自己的表妹的时候,她便将关于方鸿渐的事情告诉唐晓芙,间接导致这段感情结束。苏文纨的小心眼和嫉妒心让她成为一个备受蔑视和反感的角色,然而不管怎样都无法掩盖她在这场爱的角逐中心力交瘁的形象。苏文纨最后嫁给了被钱钟书戏称为“四喜丸子”的曹元朗,婚后的变化更是让人瞠目,虚荣心变本加厉甚至连清高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变得模糊。一心钻进钱眼里,逐渐庸俗化,国难当头,学识和才情被“发国难财”的精明能干所取代,成了炫耀自己的资本。但是却不改高傲的姿态,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赵辛楣还未忘情,甚至将他从前写的信当面一封封的检。这种自作多情的行为显得幼稚可笑。苏文纨婚前婚后行为变化巨大,婚前虽然高傲矜持,嫉妒心极强,但对待爱情真诚,无视封建传统中的门当户对观念的影响,对方鸿渐处处体贴,甚至表现出恋爱中女性可爱的一面。在与方赵的三角关系中,虽然由于可笑的虚荣心使她的行为让人不屑,但站在女性或者是苏文纨本人的角度来说,并不必提升到玩弄爱情的地步,因为从一开始她就明显的表现出亲方鸿渐而疏远赵辛楣的态度。婚后的苏文纨不仅将性格中的缺点放大,甚至连文雅高贵的才女形象也没有了。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足且得意,但在别人眼中却从一个高高在上的尊贵小姐变成轻视嘲笑的对象。3.清新脱俗、天真可爱的唐晓芙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没有被作者嘲讽调侃的女性形象,虽然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是却被塑造成方鸿渐甚至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男人都向往的完美女性。从作者对唐晓芙的取名上可见其用心。“唐”通“塘”,也就是指池塘;“晓”就是早晨,天亮的意思。“芙”是荷花的别称。因此“唐晓芙”实际上就是“池塘里早晨刚开的荷花”。这个如出水芙蓉般娇美清新的女性,同样还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新知识女性的代表,可以说是作者审美观中的女性美的化身。被成为摩登文明社会罕见的真正的女孩。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围城》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7唐晓芙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个法律顾问,而自己是政治系的高材生。家庭环境也决定了她与苏文纨不同的性格特征。她虽然被称为“交际明星”但实际上只是表现家庭环境轻松开放的一个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像苏文纨或者汪太太那样的宴会热爱者,因此对待感情她并不是表现的手段老练,处处心机。从她和方鸿渐多次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思维敏捷,活泼开朗,聪明大方的女孩。有独立的思想,在发现表姐刻意阻挠她与方鸿渐的见面后产生逆反心理,客观上推动了方唐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唐晓芙不愿接受摆布倔强率真的个性。唐晓芙的性格并非完美无缺。小说中唐晓芙曾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8此处可以看见唐晓芙的天真烂漫,对待爱情的专一和纯洁,女性婚姻自觉意识也最强烈。但是这样的想法并不成熟,显得过于极端和理想主义。这也为方唐俩人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导致两人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作者主观的“不愿将她嫁给方鸿渐”外,从唐晓芙自身的性格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她偏执于女性的彻底解放,是守卫绝对理想化婚姻之城的忠诚卫士,但是在苏文纨揭开了方鸿渐的老底后理想中的爱情破灭,表现的太过脆弱也不够成熟。虽然心里想给方鸿渐一个解释的机会,然而因为过分矜持,在发现方鸿渐灰溜溜离开时,宁愿一个人暗自揪心也没有勇气追出去。甚至打电话给方鸿渐被误认为是表姐痛骂一段后仍然不愿意向其澄清。在爱情面临考验的时候,太容易相信其他人而不懂得主动争取。因此,唐晓芙的爱情悲剧很大一方面都是由于自己过分矜持柔弱,不够坚强的性格所造成的。在爱情面临考验的时候,太容易相信其他人而不懂得主动争取。唐晓芙的性格是丰富的,她天真、清纯、率性、聪明、有主见,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纯气质,也有交际明星般的老练,同时还保留着大家小姐的矜持和高傲,对于爱情婚姻富于幻想太过于理想化从而导致悲剧的产生。4.有心计、善经营的孙柔嘉《围城》中着墨最多的知识女性孙柔嘉是个并不美丽的女子。出场相对于其他几位女性浓墨重彩的描绘来说是非常简陋的。她出身于一个重男轻女的普通报馆职员家庭,没有先天具有大家闺秀的优势,杨绛先生曾评价她“孙柔嘉原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恶,没有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她享受的自己有限,能从城外挤到城里,又从城里挤到城外。孙柔嘉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了方鸿渐。”9孙柔嘉和方鸿渐,赵辛楣等一行五人,前往三闾大学赴职。一开始赵辛楣便对方鸿渐议论孙柔嘉“这女孩子刁滑的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10在赵辛楣的提示下,孙柔嘉之后的种种行为也都成了她工于心计,长于阴谋的个性特征的“罪证”。第一次见面,怕生得不敢讲话也成了伪装做作的表现,这对于一个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并且第一次离家的年轻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当孙柔嘉对方鸿渐产生爱情后制造各种机会让对方表达感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含蓄的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怜爱的心情,其实是正常人的心理并不算过分,更没有侵犯他人的恶意。作为普通人,孙柔嘉很现实,不会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不可实际的幻想上,而是追求简单平静的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认知都非常准确,因此利用女性特有的楚楚动人,小鸟依人的温柔,加上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暗示,调动外部环境的舆论力量成功的促使两人婚姻关系的建立。她的所作所为虽然被人鄙视和唾弃,但是用“心机”主动争取自己的幸福并没有错,更何况她对软弱而犹豫的方鸿渐的爱情是真诚的,追求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加害于谁,因此把她对感情用的“心”称之为“阴谋”也是极不合理的。孙柔嘉的家庭环境使她善于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在家庭内得到应有的地位,因此在婚姻生活中想要牢牢把握这种主动权,在无法解决夫妻之间正常的口角之争时搬出自己的姑妈来为自己撑腰说话,这种并不高明的小聪明也因此使她显得小家子气。而当自己目的达到与方鸿渐建立家庭后,发现不管婚后生活还是丈夫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事事由她操心,要像男人一样赚更多的钱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因此更加世故现实,面对一个优柔寡断的丈夫,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能干什么的丈夫,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也因此变成了固执己见,然而这种主见和能干与传统的柔顺,以夫为尊的传统女性形象不符,也因此被认为是婚前深藏的心机被暴露。孙柔嘉性格中的强势以及潜藏的不自信,使她的心胸和思想一样的狭隘,即便这位知识女性形象多么被人厌恶,但是她与方家那两位只会在明争暗斗搬弄是非的妯娌相比,与认定“女人的责任是管家”的封建家长相比,孙柔嘉确实已经拥有立足现实,脚踏实地,自主谋事,在命运面前努力争取顽强抗争的现代女性品质。二、《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共性特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战的硝烟已经燃起。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受苦受难的底层劳动妇女,或者接受新思想而投身于抗战热潮的先进模范女性形象,从现实意义来看,这些女性形象虽然占据文学作品统治地位,却并非代表全部。《围城》中钱钟书则集中描绘了这一时代中的特殊群体——女性知识分子。她们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接受过高等教育,远离硝烟弥漫的战争却深陷“鸟笼”或者“围城”这场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1.主体意识的复苏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新思潮迅速的发展,一大批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个性解放思潮和要求婚姻自由的呐喊声,让这些接受知识教育的女性开始努力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争取主宰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围城》中的知识女性接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的学历,对于一些传统宗法制度以及风俗信仰进行反思和抗争,已经具有女性独立意识和追求女性解放的民主意识。苏文纨虽然仍保留着大家闺秀气质,但作为一个留过洋的博士,她个性解放追求时髦,对待自己的爱情婚姻,主动争取绝不接受安排,也因此比较淡薄门当户对的观念。她知道方鸿渐只是个小乡绅的儿子,论家庭背景比不上自己,更比不上之前苦苦追求自己的赵辛媚,但因为觉得他人不错,有一定的学识而主动追求。对待追求自己的男性态度傲慢,甚至以观看男人们为自己争斗为乐,这位内心萌动着自主意识的女性在对男女感情问题上并不仅仅甘心于平等,甚至表现出非常强势的一面。孙柔嘉的独立意识使她在婚后表现出能干的一面,并且选择继续工作,保持经济独立。就连依靠未婚夫的鲍小姐也“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11,从一出场便是一副离经叛道者形象,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举止言行完全偏离了传统礼教所要求的女性形象。并且在回国途中还不甘寂寞与方鸿渐发生了一段“露水情缘”可见西方性解放的观念已经在这位女性身上充分展现。还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唐晓芙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更是力图摆脱沦为男人附庸的命运,她对爱情婚姻的绝对理想化打破传统爱情观。她要求“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她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12也正因为这种对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待爱情的不专一的反对导致她与方鸿渐关系的破裂。相对于作品中那些通过外出工作获得较高文凭的女性来说,汪太太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显得更加突出。她拒绝大学的工作邀请,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女人出来做事,不管地位如何高,最终都是被男人利用的对象。她虽然嫁给连自己也看不上的人,却在婚后保持独立人格和内心的自由。当她与赵辛媚深夜散步被当场抓住时所表现出来的镇定以及不惜往自己身上抹黑的言行,不怕流言诋毁敢作敢当的气概让男人的虚伪面纱被彻底揭开,这正是对父权下压制女性的宗法制度的反抗。2.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围城》中的知识女性虽然独立意识觉醒,可以出国留学,婚姻自由,外出工作,表面上似乎获得了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但是在以男性价值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并非那么容易瓦解。这些女性虽然有过一定程度的抗争,但仍然无法真正的摆脱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和男权文化的束缚。当她们无法在社会中获得希望的权利和自由时,自然把获得幸福的途径依附于婚姻和家庭。即便已经拥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也无法彻底改变“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13的观念。不管是骄傲矜持自命不凡的女博士还是只在大学读过一年书的汪太太,她们的学识和才情都只是当作陪嫁的一部分,只为了嫁给一个足够好的人。从汪太太给人做媒的原则来看,同样都是知识女性,因为是讲师,就可以配地位比较高的系主任,而如果是助教,最多可以嫁个副教授。可见,虽然一定程度的实现了婚姻自由,但是在这些知识女性的内心深处,依然遵循着传统妇女的婚姻标准。孙柔嘉是个骨子里精明的厉害的女性,她在婚前一系列被称为天真幼稚的虚伪行为不过是为了追求方鸿渐,制造各种机会却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方鸿渐,正是心理上对男权主义的默认才使得她不得不使出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当她与方鸿渐订婚以后突然像变了个人,控制欲望强烈,时时提防自认为有半点破坏自己婚姻的企图,甚至对方鸿渐的好朋友赵辛楣也极度排斥。这种在外面示弱对内强悍的行为,仍然是害怕失去依靠的自卫行为,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和对男性主体的认同。知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除了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有经济上的依赖。在女性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时代,女性的角色在家庭之中只能充当附属的次要地位。《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基本上都能够在社会上谋求到一份工作,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是这种独立只是表面的,就像汪太太拒绝的,那些只是男人们在占据主要地位后的施舍,并不是男性真的觉得你有能力担当。苏文纨婚前淡漠门当户对的观念,并不是觉得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承担各种经济问题,这背后隐藏的是自己家境优越和父亲的权势,在心理上有了依靠。即便做起了走私的买卖挣了钱,看上去也是一副很能干的女强人模样,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父亲给她丈夫谋求的“战时物资委员会处长”的职位,她所拥有的一切也都只是泡沫。因此,即便是女博士苏文纨也同样生活在父权体制下并且对此产生依附的心理。鲍小姐思想行为再开放,当船到港口回到现实生活环境之下时只能乖乖的收拾起自己的本性。因此作品中的知识女性虽然表面独立自主,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思想。但是仍然把爱情和婚姻当作实现人生理想的最终目标,也因此无法摆脱被束缚,被摆布的命运。其实不管是作品中还是当时整个时期的知识女性,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在家庭成长环境中还是社会上各种生存压力时,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还是无法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依然把生活的理想寄托在嫁给好丈夫的基础之上,甘心做男人的附属品。3.同处“围城”之中作品中写道“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14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5不管是婚姻,还是职业,人们的愿望最终都会变成这样,因此一句看似在说明婚姻状况的比喻句实际上将一个非常抽象有关人生和哲学的问题具象化使其变得生动形象,从虚无缥缈变得实在具体,深入浅出的道出了“围城”困境的本质和内涵。小说的主题“围城”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因此作者写出的“围城“并不仅仅用来比喻作品中各位主角的婚姻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围城还暗指当时那个病态的社会,由此造就的知识分子的病态畸形的灵魂。因此,生活在硝烟燃烧的抗战时代,作品中的每个人除了要身陷个体的婚姻围城中,还不可避免的陷入了社会的围城之中,从而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只能在无意义的社会现实中横冲直撞寻找自己的位置。对于《围城》中的知识女性来说,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是迫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她们所陷入的“围城”更多是指婚姻这个城堡。相比较于作品中的男性来说,这一时期的知识女性面临着更加尴尬的境地,就像在作品中描写三闾大学的高松年时说“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科学更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16即便是现在的大众意识中,女性拥有再高的文凭,再多的学识,都无法逃离岁月剥蚀下造成的束缚和痛苦。因此,这一时期的知识女性,事业是“围城”,人生是“围城”,婚姻更是她们无法逃离造成命运悲剧的巨大的“围城”。她们把平等自由的理想转移到婚姻生活中,以为那里才是安全岛是自己的理想所在,进入“围城”后大多女性都有区别于男性想冲出来的想法,而是拼尽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