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与新型农民素养教育顾益康2008年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1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
三、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与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关系
四、全面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教育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2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3(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
1、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引领浙江新时期发展的最强音。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省委从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一条符合浙江省情、具有浙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4
2、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近30年实践证明,正是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创新业,带动了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成就了民营经济大省,正是乡镇企业异军崛起和小城镇蓬勃发展,催动了国有企业和城市的改革,大大加快了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正是鼓励千家万户创家业、千军万马闯市场的政策环境,才使得那些善于搏击风浪驾驶市场的创业能人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正是几百万能人创新业创大业带动了千万农民的转产转业和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
2、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5
3、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人民在创业创新伟大实践中锻造形成的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浙江人民这种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的伟大实践,成就了实力浙江、活力浙江和魅力浙江,锤造了以敢于首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讲求实效的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也印证了真正的伟力在于富有创造力的民众之中的真理。3、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人民在64、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再创发展辉煌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业创新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业创新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煌的发展新篇章。4、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继续75、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全面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新政和又好又快发展,是浙江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改善民主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全面改善民生来激励人民发展的更大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新格局,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与全面改善民主的良性互动。5、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全面改善民8(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和难点。3、农民的创业创新是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主动力。
(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9(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推动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3、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核心内容。(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10(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2、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主人翁。3、只有推动农民的创业创新,才能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成功。(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11(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是实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2、推动新时期农民的创业创新是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内在动力。3、要把激发农民的创业创新的激情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2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积极倡导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和多途径创业。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13(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14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要从我国是一个小农大国、人多地少和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府宏观调控和依法保护为保障;坚持富民强农的基本宗旨,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按照整体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优势,全面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走出一条经济高效、功能多样、产品安全、技术密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15
1、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确立农业人本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多功能化的新理念,农业发展目标从以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转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生产者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既要坚持农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又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坚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和质量安全,又要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分工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发展既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又要减少农民的数量。综合起来,就是要坚持走精致农业、精准农业、精兵农业之路,使现代农业成为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使农民致富的现代产业。1、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162、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建立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就是要对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造对接,即把现有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户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服务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改革提升为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户和农业劳动者数量,使专业农户成为专业化、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供销社、信用社和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构建农业合作服务新平台。2、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建立与发展17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二是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物流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三是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生态涵养等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园艺农业和森林旅游业。四是要优化农业的区域结构,培育特色农业的强县强镇强村,形成特色农业块状经济的新格局。五是要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致力于培育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构建贸工农18
4、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业科研推广体系一是要创新农业的技术路线,致力于研发推广有利于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对传统农艺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进行整合,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技术支撑。二是要创新农作制度和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生产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鼓励涉农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组织进行有效的力量整合,形成农科教、产业研一体的综合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农科教195、推进农业保障制度创新,构建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保护制度为支撑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把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纳入公共建设范畴,建设和保护基本农田,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水资源保障、节水工程、水利工程加固保安等工程。加强气象等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和农业防病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林区基础设施以及标准渔塘标准渔港建设。二是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落实农业直补政策,加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全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政策性贷款制度,有效增加财政和信贷投入。三是要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和农业的法律保障体系。5、推进农业保障制度创新,构建以现代20(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1、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门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做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文章,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让更多的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让高素质现代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让更多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居乐业。(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21
2、要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激发广大农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农民在一二三产业领域从事资本经营,形成百万能人创大业创新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引导家庭工业集约经营、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和家庭工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机制,营造企业家创大业、能人创新业、农户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为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2、要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激发广大农22
3、要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构建农民进城创业的大平台。中心镇肩负着联接城乡的功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是农民就近转移和就地创业的平台,是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要通过制定培育中心镇的政策,给中心镇放权让利,激发建设活力,完善中心镇的管理体制;按照中心镇的产业特点、功能定位以及与村镇体系布局相衔接的要求,搞好中心镇建设规划,加强对中心镇的整治改造,改变生产、生活、经营“三合一”的状况,建设好工业功能区、商贸区和居住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强化中心镇的服务功能,积极为农民拓展就业创业空间。3、要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构建农23(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1、要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构建农民就地创业的新平台。要以中心村为平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思路,培育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要拓宽村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形成村民家庭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和个私经济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机制。要积极探索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集体所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和资源开发型经济。(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24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按照到2012年全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整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程实施力度,不断丰富工程建设内涵,着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环境整治村重点要整治村庄“五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建筑乱搭、杂物乱堆、车辆乱停,积极开展“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塘、改房,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达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科学规划、增加投入、落实责任。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按照到2012年全省绝25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配套建设的要求,构建比较完备的城乡连通的道路公交、供销流通、供水供电、通讯信息、环境卫生等基础网络和有效的分类管理养护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新农村道路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新农村电气化、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等工程。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264、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提高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水平,做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整合农村社区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农民群众提供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购物、社区福利、社区保洁、社区治安、社区管理等配套的社区服务。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努力把一批中心村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4、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27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1、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大任务。在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以低收入农户比较集中的乡村为重点,从实际出发确定扶持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和小额信贷力度,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培训就业、推进下山搬迁、扩大社会救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的氛围。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28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和“小县大城”战略,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做精高效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型工业,做大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制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之间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29(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1、进一步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2、鼓励农民合作创业。3、积极探索农民创业创新的多种途径。(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30
三、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与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关系(一)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新特点。(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呼唤新型农民。(三)培育新型农民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四)加强农民文明素养教育刻不容缓。三、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与农民文明素养教31(一)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新特点。1、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背景。2、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的新趋势。3、有新能力新素养才能抓住新机遇。4、以新机制来创新业。5、农民自主创新与政府扶持创业有机结合。(一)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新特点。32
(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呼唤新型农民。1、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的新要求。2、只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担当起新时期创业创新的任务。3、实施人力资本开发战略是促进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举措。4、必须加快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呼唤新型农民。33(三)培育新型农民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1、提高文明素养是新型农民的核心内涵。2、提高文明素养是提升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3、开展农民文明素养教育是促进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战略举措。(三)培育新型农民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34
(四)加强农民文明素养教育刻不容缓。1、农民文明素养不高是阻碍农民创业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2、农民文明素养教育是农民培训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3、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4、全面开展农民文明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四)加强农民文明素养教育刻不容缓。35
四、全面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教育
(一)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总体要求。
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实现农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以时代精神塑造农民、以先进文化引领农民、以现代文明熏陶农民、以科学技术武装农民、以文明乡风影响农民”的要求,以传授全面的文明素养知识为重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掌握文明素养知识、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弘扬文明风尚的文明新人和创新创业的能人。四、全面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教育36(二)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2、文化素养3、道德素养4、科学素养5、卫生素养6、礼仪素养7、民主素养8、法治素养(二)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371、政治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1、政治素养382、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内涵新型农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农民文艺素养与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2、文化素养393、道德素养道德与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3、道德素养404、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概念培养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素养途径4、科学素养415、卫生素养卫生素养与农民健康生活培养农民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民健康工程农民健身工程5、卫生素养426、礼仪素养农民礼仪素养的内涵开展农村文明礼仪培训教育营造讲文明礼仪的风尚6、礼仪素养437、民主素养民主素养的内涵培养农民民主意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7、民主素养448、法治素养法制素养内涵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营造农村良好法制环境8、法治素养45
(三)提高农民文明素养的途径与方法。1、实践。2、教育。3、培训。(三)提高农民文明素养的途径与方法。46谢谢!谢谢!47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48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与新型农民素养教育顾益康2008年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49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
三、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与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关系
四、全面推进农民文明素养教育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
50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的重大意义51(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
1、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引领浙江新时期发展的最强音。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这是省委从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一条符合浙江省情、具有浙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必然要求。52
2、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近30年实践证明,正是千百万农民率先闯市场创新业,带动了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成就了民营经济大省,正是乡镇企业异军崛起和小城镇蓬勃发展,催动了国有企业和城市的改革,大大加快了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正是鼓励千家万户创家业、千军万马闯市场的政策环境,才使得那些善于搏击风浪驾驶市场的创业能人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正是几百万能人创新业创大业带动了千万农民的转产转业和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
2、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53
3、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人民在创业创新伟大实践中锻造形成的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浙江人民这种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的伟大实践,成就了实力浙江、活力浙江和魅力浙江,锤造了以敢于首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讲求实效的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也印证了真正的伟力在于富有创造力的民众之中的真理。3、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人民在544、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再创发展辉煌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业创新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业创新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煌的发展新篇章。4、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浙江继续555、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全面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新政和又好又快发展,是浙江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率先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改善民主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以全面改善民生来激励人民发展的更大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新格局,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与全面改善民主的良性互动。5、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全面改善民56(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重点和难点。3、农民的创业创新是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主动力。
(二)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57(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1、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推动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3、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核心内容。(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58(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2、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主人翁。3、只有推动农民的创业创新,才能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成功。(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59(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是实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2、推动新时期农民的创业创新是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内在动力。3、要把激发农民的创业创新的激情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五)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60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积极倡导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和多途径创业。二、新时期农民创业创新的主要领域61(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使高效生态农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把现代农业作为农民创业创新的新领域,62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要从我国是一个小农大国、人多地少和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政府宏观调控和依法保护为保障;坚持富民强农的基本宗旨,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按照整体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优势,全面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走出一条经济高效、功能多样、产品安全、技术密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63
1、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确立农业人本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工业化和农业多功能化的新理念,农业发展目标从以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主转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生产者增收致富的双重目标。既要坚持农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又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坚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和质量安全,又要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分工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发展既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又要减少农民的数量。综合起来,就是要坚持走精致农业、精准农业、精兵农业之路,使现代农业成为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使农民致富的现代产业。1、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实现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642、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建立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就是要对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造对接,即把现有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户分散经营与集体统一服务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改革提升为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户和农业劳动者数量,使专业农户成为专业化、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供销社、信用社和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构建农业合作服务新平台。2、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建立与发展65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做大做强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二是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物流业,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三是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生态涵养等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园艺农业和森林旅游业。四是要优化农业的区域结构,培育特色农业的强县强镇强村,形成特色农业块状经济的新格局。五是要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致力于培育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构建贸工农66
4、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业科研推广体系一是要创新农业的技术路线,致力于研发推广有利于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对传统农艺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进行整合,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技术支撑。二是要创新农作制度和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生产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鼓励涉农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组织进行有效的力量整合,形成农科教、产业研一体的综合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建立农科教675、推进农业保障制度创新,构建以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政策保护制度为支撑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把农业基础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纳入公共建设范畴,建设和保护基本农田,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水资源保障、节水工程、水利工程加固保安等工程。加强气象等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和农业防病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林区基础设施以及标准渔塘标准渔港建设。二是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落实农业直补政策,加强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全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政策性贷款制度,有效增加财政和信贷投入。三是要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和农业的法律保障体系。5、推进农业保障制度创新,构建以现代68(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使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1、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的新门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做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文章,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让更多的农民到二三产业就业,让高素质现代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让更多农村人口到城镇安居乐业。(二)把中心镇作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的大平台69
2、要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激发广大农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农民在一二三产业领域从事资本经营,形成百万能人创大业创新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动民营经济的新飞跃。引导家庭工业集约经营、集聚发展,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和家庭工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机制,营造企业家创大业、能人创新业、农户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氛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为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2、要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激发广大农70
3、要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构建农民进城创业的大平台。中心镇肩负着联接城乡的功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是农民就近转移和就地创业的平台,是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要通过制定培育中心镇的政策,给中心镇放权让利,激发建设活力,完善中心镇的管理体制;按照中心镇的产业特点、功能定位以及与村镇体系布局相衔接的要求,搞好中心镇建设规划,加强对中心镇的整治改造,改变生产、生活、经营“三合一”的状况,建设好工业功能区、商贸区和居住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强化中心镇的服务功能,积极为农民拓展就业创业空间。3、要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构建农71(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1、要发展壮大村域经济,构建农民就地创业的新平台。要以中心村为平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思路,培育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要拓宽村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形成村民家庭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和个私经济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机制。要积极探索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集体所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和资源开发型经济。(三)大力发展特色村域经济和农村新社72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按照到2012年全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整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程实施力度,不断丰富工程建设内涵,着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环境整治村重点要整治村庄“五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排、建筑乱搭、杂物乱堆、车辆乱停,积极开展“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塘、改房,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达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科学规划、增加投入、落实责任。2、全面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按照到2012年全省绝73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配套建设的要求,构建比较完备的城乡连通的道路公交、供销流通、供水供电、通讯信息、环境卫生等基础网络和有效的分类管理养护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新农村道路建设、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新农村电气化、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等工程。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744、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点,提高村庄规划建设和整治水平,做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整合农村社区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农民群众提供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购物、社区福利、社区保洁、社区治安、社区管理等配套的社区服务。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努力把一批中心村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4、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以中心村为重75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
1、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大任务。在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以低收入农户比较集中的乡村为重点,从实际出发确定扶持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和小额信贷力度,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培训就业、推进下山搬迁、扩大社会救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的氛围。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促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76
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和“小县大城”战略,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做精高效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型工业,做大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制度,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促进区域之间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2、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77(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1、进一步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2、鼓励农民合作创业。3、积极探索农民创业创新的多种途径。(五)创业创新的途径和机制。78
三、推进农民创业创新与农民文明素养教育的关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泳池彩钢板施工协议
- 珠海市燃气管道铺设规范
- 慈善活动机动车租赁合同
- 仪器租赁合同:医疗行业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与内容发布合同2篇
- 旅游景点租赁合同编写技巧
- 2024年度二手房交易双方安全保密合同3篇
- 摄影棚行业趋势预测
- 建筑环保承揽合同范本
- 高速公路服务区消防管道安装合同
- 3D打印在脊柱肿瘤应用
- 六大茶类完整
- GB/T 18329.2-2023滑动轴承多层金属滑动轴承第2部分:合金厚度≥2 mm的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
- 2023年普法(学法用法)考试试卷题库一
-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课件
- 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单表样
- 三战课件(舆论战、法律战、心理战)
- 第12课+明朝的兴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2年广州市白云区赴珠海招聘中小学事业编制教师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