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法国开凿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目前仍在通航,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B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海和红海,沟通的是大西洋和印度洋,A项错误;中国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与“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不符,C项错误;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材料“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反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实行机器大生产,因此造成“狂飙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故B项正确;1562年,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贩卖黑奴给西班牙殖民者,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的黑奴贸易,故A项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出现了垄断组织,美孚石油是最早的托拉斯组织,故C项错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让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可见,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C,选A。4.【答案】B【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5.【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末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故A错误;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故B错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故C错误。6.【答案】D【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7.【答案】C【解析】据表1数据可知,美国的铁路公里数增长迅速,远超其他地区,可推知美国在19世纪末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故选C项;据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并未丧失世界工厂地位,排除A项;仅从这一时期的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仅从铁路公里数无法看出其是否发展迅猛,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为了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以说,古代罗马和印加帝国在境内修筑完善的道路系统,是为了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故A项正确;“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正确;材料无法显示是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当时城镇乡村也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是民国二年(1913年)由漫画家沈伯尘所作,画中女子在骑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自行车由外国引进,自行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漫画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只描绘了一位女子的日常着装,无法体现“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A项错误;该漫画的风格是写实而非写意,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女子骑自行车,未涉及妇女与男性在西化中地位,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由图表可以看出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三个时间点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773人到1243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故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T型车的生产成本下降,因此T型车的价格下降,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是汽车和飞机,飞机在当时还不足以对汽车造成冲击,排除B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苏联刚刚建立,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排除。13.【答案】B【解析】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数量,而且美国设计师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以及电动车研发,题干所列的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即正是由于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B正确;A逻辑关系不成立,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导致,排除;题干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题干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14.【答案】B【解析】通过数据可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工期最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速铁路建设与国家科技水平相关,工期短,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速度较快,B正确;铁路建设工期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发展速度,排除A;铁路建设工期长短与城市化水平无关,排除C;D不符合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实际情况,排除。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可知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和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②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交通近代化的开始无关,①错误,AB选项排除。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③错误,C选项排除。16.【答案】A【解析】根据“父者日间可乘以外出办公,晚间及星期日其子女亦可乘之。既可御冬季之寒风,又可遮夏季之烈”可知,当时乘车外出办公,假日家庭出行现象存在,说明汽车作为新式交通工具,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A正确;广告语的目的是销售,无法说明当时汽车工业的成就,排除B;C中的“普遍”表述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史实,排除;民国十三年尚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非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排除D.故本题正确答案A.17.【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18.【答案】A【解析】由图表可以看出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三个时间点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773人到1243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故排除D.19.【答案】C【解析】轿车生产滯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20.【答案】B【解析】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标志着飞机时代开始,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可知天津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故②正确;根据材料“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可知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故①正确,综上A符合题意,故选A;材料不涉及封建迷信思想,故①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电信事业的发展,故④与材料无关,故BCD排除。22.【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末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D项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排除A项;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排除B项;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60年代黄鹄号轮船修建,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1881年修建唐胥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为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修建了通往各地的公路,A项正确;B项错在“保障”,交通进步有利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不能说是保障边境安定,排除B项;帝国强大和繁荣推动了道路的修建,排除C项;道路建设加快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24.【答案】C【解析】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旅顺到圣彼得堡、伦敦等地的旅程,便利了欧亚大陆的联系,甚至可比海路运输节省一半的时间和费用,说明近代交通发展便利了商品出口,C项正确;对于依赖欧洲资本的俄国来说,中东铁路的建成并未增多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排除A项;促进英俄间贸易发展只是中东铁路建成的部分作用,并非对材料的完整解读,排除B项;近代交通发展促进“人员流动”并非材料表现的核心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5.【答案】C【解析】①出现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是2002年的上海线;②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是1850年;③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的诞生于1941年;④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②③④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26.【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英国铁路乘客的下降反映出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A项正确;紧张的国际形势并非二战后英国铁路乘客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铁路乘客而非铁路修建总里程数的逐渐减少,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27.【答案】C【解析】材料讲述了元朝重新统一后为解决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问题,尤其是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问题,对漕运进行大胆创新,海运和内河航运并举,这得益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建,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国内南北漕运问题,与国际贸易无涉,排除A项;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项理解有误,排除;元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驿站制度,设有驿站1500多处,以大都为中心,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2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决定疏浚“直隶、东光、南皮、沧州”等黄河段,但是地方政府执行不力,致使问题“终清一朝都悬而未决”,说明晚清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有限,B项正确;黄河疏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法提现中央政权的权威性自此丧失,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式交通工具的优势,排除C项;江南地区是产粮重地,材料体现不了京畿地区的粮食作物大量外销,排除D项。故选B项。2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听“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表明火车的速度极快,经过的一切景物非常多,材料中的“车轮”两个字可以排除B项的飞机与D项的轮船。公共汽车此时还没有,所以答案选择C项,并且公共汽车的速度也没材料中描述的那样快。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30.【答案】B【解析】根据“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可知,这里描述的铁轮小车是自行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行车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B正确;“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说明其依靠的是人力而非机械牵引,排除A;题干中骑乘自行车的是西方人,因此其不能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的标志,排除C;自行车的出现主要是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并未造成人们生活方式根本性变化,D夸大了自行车的影响,排除。31.【答案】D【解析】市场准入是指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是通过国家立法来实现的,与铁路里程的增长无关,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际间的陆路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1900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陆路交通更为便捷,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故选择D项。32.【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第一个自行车生产集团已经成立,年青人希望出行不再步行或乘坐公交,梦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名牌自行车,说明改革开放影响人民生活方式,B项正确;科技革命推动企业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并不涉及思想解放与国企改革的关系,C项错误;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才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项错误。33.【答案】A【解析】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这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的变迁,故C项错误;旧的交通工具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D项错误。3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交通、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交融等,这些都说明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代实现的,且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南北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黄河的泛滥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排除C项;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地域文化交流和统一性的增强,但是弥补地域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其中各省以及都市使用汽车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得出中国社会生活呈现不平衡性,D项正确;“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半殖民地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日益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36.D【详解】根据材料“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1934年全国汽车使用情况,其中各省以及都市使用汽车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得出中国社会生活呈现不平衡性,D项正确;“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半殖民地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药研发合作开发合同
- 加油站合作合同
- 2024年新能源储能技术研发合作投资合同
- 体育馆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广州房地产抵押权登记代理合同样本
- 2025年度物流园区共享托盘使用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大厦清洁卫生与垃圾分类处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保节能设备挂靠经营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果园果树品种改良劳务承包合同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商订与履行规范
- (2024)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3)-江西省(解析版)
- 中小学校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
- 电商平台客服人员绩效考核手册
-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含隔油池)图集
- YB∕T 4146-2016 高碳铬轴承钢无缝钢管
- 多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制作
- 高考英语单词3500(乱序版)
- 《社区康复》课件-第五章 脊髓损伤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 北方、南方戏剧圈的杂剧文档
- 灯谜大全及答案1000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