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管理复习资料_第1页
海洋管理复习资料_第2页
海洋管理复习资料_第3页
海洋管理复习资料_第4页
海洋管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论边缘海: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的海洋。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通过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沟通的水域陆间海:具有海洋的特质,但被陆地环绕,形成一个形似湖泊但具海洋特质的海洋,一般与大洋之间仅以较窄的海峡相连海洋管理的概念:政府以及海洋开发主体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活动、海洋权益等进行的调查、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主体: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海洋开发主体对象: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海洋权益第一章1、政策的概念: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一定的政治路线和国内外形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2.政策的特征:1,指导性和规范性一定的强制性。2,法院审判的依据:法律、事实和政策3,政策与国家和政党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密不可分,是后二者的具体化。4,政党政策和国家/政府政策密切相关。5,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具有灵活性。政策的作用:2、政策与法律的关系。3、中国海洋政策的历史演变:东汉孟尝合浦还珠:保护珍珠贝,不准酷捞滥捕,恢复珍珠贝资源明清:明初,中国的海洋文明达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在海洋政策上,明清两代均长期采取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又实行“迁界”政策,限制民间私人下海贸易。视海洋为畏途,长期对海外贸易认识消极,防守过严而不知进取,视出海谋生、谋求发展的商民是不安现状易致祸乱的异己势力。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鼓励渔业向公海(领海以外)发展,鼓励渔船护洋。颁布了《渔业法》及实施细则、《公海渔业奖励条例》、《渔船护洋缉盗条例》、《渔业技术传习条例》。国民党政府时期:加强对全国海洋渔业的统一管理,颁布了《海洋渔业管理局组织条例》,实行分区管理。加强领海(3海里)管理,颁布了《要塞堡垒地带法》。后期对外国渔业(日本)进行了限制。4、中国海洋领域相关文件的主要观点、重要意义。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第一次在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性文件中把海洋提到重要地位。1996年中国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作为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政策指南。1998年制定的《中国海洋政策》成为指导一个时期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3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坚持陆海统筹2,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3,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5、了解《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内容。答: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第二章国际法的主体和调整对象。主体:国家。调整对象:国家之间的关系。海洋主权论、闭海论、海洋领有论、海洋自由论内涵。海洋自由论主张:海洋不是一件物品,不能成为私人财产。任何情况下海洋的任何部分都不能看作任何人的领土。“海洋主权论”:赞同公海应向任何人开放,但坚持认为由于英国沿岸渔业资源衰退,应以主权管辖驱逐沿岸水域外国人“闭海论”:海洋资源会因杂乱无序的和共同的海洋使用而使海洋任何地方的资源减少,因此任何这种海域都应容许国家的专用。海洋领有论:似乎更好的规则是对陆地的控制权向海洋上延伸到大炮所及之处。第一次、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成果,第一次会议的遗留问题。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日内瓦),8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通过了4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大陆架公约、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会议遗留了一个重要问题:领海宽度和渔区(国家对渔业的管辖区)范围没有能够达成协议,只规定毗连区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1973-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纽约),16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生效,我国于1996年批准,有15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认真复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内容,重点。规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各国在这些海域的权利和义务,各国在不同海域从事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各种利用海洋的各种活动的规则和制度。不包括战争时期国家在海洋上的权利义务和对海域的使用第三章海洋权益概念:法律关系主体在海洋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海洋权益的主体:主权国家(沿海国,内陆国)/国际组织/自然人和法人(限于使用海洋)。内容:国家在其管辖海域的权利和利益,在公海上的权利和利益,在其他国家管辖海域的权利和利益,以及其他一切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海洋权益。国家所属或管辖海域的海洋权益: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范围和法律地位。内水:内水与其他陆地领土一样,完全处于沿海国主权管辖之下。外国船舶/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沿海国内水,经允许进入后必须遵守沿海国的国内法律。领海: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覆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在沿海国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毗连区:沿海国可在毗连区内,为防止或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而行使必要的管制。专属经济区:沿海国(1,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上覆水域及其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其他经济性开发和勘探的主权权利。2,对人工岛屿和海上有关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其他国家(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适用于公海的一般规定,以及其他国际法有关规则,只要与有关EEZ的规定不相抵触,均适用于EEZ。)剩余权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未将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或管辖权归属于沿海国或其他国家而沿海国和任何其他一国或数国之间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形下,这种冲突应在公平的基础上参照一切有关情况,考虑到所涉利益分别对有关各方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重要性,加以解决。)大陆架:沿海国: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上进行钻探的专属权利。开凿隧道以开发底土的权利,不论底土上水域的深度如何。建造并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为经济目的和可能干扰沿海国行使权利的设施和结构的专属权利;对这种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专属管辖权,包括有关海关、财政、卫生、安全和移民的法律和规章方面的管辖权。其他国家:所有国家均有权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路线的划定须经沿海国同意;沿海国为了勘探大陆架,开发自然资源和防止、减少和控制管道造成的污染,有权采取合理措施。不影响沿海国对进入其领土或领海的电缆或管道订立条件的权利。不影响沿海国对因勘探其大陆架或开发其资源或经营在其管辖下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而建造或使用的电缆和管道的管辖权。应适当顾及已经铺设的电缆和管道。特别是,修理现有电缆或管道的可能性不应受妨碍。历史性权利概念:权利(主权)的主张与现代海洋法一般制度不相符合,但权利的取得先于现代海洋法制度的建立,并且现代海洋法制度确立之际仍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历史性权利成立要素:1,沿海国长期宣布对海湾或水域的历史性主权主张,并公开有效地行使主权;2,这种主张长期以来得到他国的明示或默示承认中国的陆地领土、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范围。我国四大海域的水域性质(闭海、半闭海)及与周边国家存在的争端。答:我国对海洋权益争端的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第四章海洋功能区划概念: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的标准,将海域及海岛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是为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主导功能概念: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下,依据区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要程度,分析对比而选定的最佳功能。按该项功能安排开发利用活动,既能保证海域自然资源与环境客观价值的充分发挥,又能保证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海洋功能区划的功能分区,包括一类分区和二类分区。海洋功能区划的原则: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海洋功能区划基本区划定的顺序:1、划定海洋保护区。2、作为排他使用的军事和其它特殊用途的海域,划定为特殊利用区。3、剩余的海域,根据资源优势选划功能区。将港口、渔业、矿产和能源、旅游等某种资源条件的“优良”或相对优势海域,初步确定为对应的海岸基本功能区。4、根据重点用海需求,兼顾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确定对应海域单元的基本功能。当建设类用海需求接近海洋保护区、旅游娱乐区和农渔业区等对海洋生态条件要求较高的功能区时,应考虑留出适当规模的保留区,作为功能缓冲区域。5、其余功能待定海域确定为保留区。6、合并功能类型相同的相邻功能区,并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适当规整功能区边界。海岸基本功能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明确与海岸基本功能相适宜的用海类型及对重点用海需求的保障要求,明确可兼容的或在基本功能未利用时适宜开展的用海类型,同时也可重点强调禁止的用海类型。用海方式控制要求:针对功能区生态保护要求,明确各个功能区的用海方式控制要求,并提出原始岸线保留要求和围填海平面设计要求。功能区内禁止建设填海造地、农业填海造地、废弃物处置填海造地、非透水构筑物、港池(开敞式码头前沿水域除外)、蓄水、盐田、围海养殖、人工岛式油气开采等完全或显著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方式;禁止大规模的透水构筑物、倾倒等部分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方式;保留原始岸线。如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奇特景观;名胜古迹;喀斯特和海蚀地貌景观原生砂质海岸;大型海水浴场;自然风光滨海旅游区;重要沙坝(咀)潟湖体系重要沼泽湿地、特殊生态系统区;独特地貌体系(如古贝壳堤─潟湖湿地);有重要生物物种;渔业资源丰富或晒盐条件优越岸段;有重要科研价值区域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深水港口保留岸线;自然风光滨海旅游区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深水港口开发岸线第四章1.海洋资源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是海洋中各种类型资源的一种统称,是一个复合的资源系统的概念。海洋资源内容:(1)海上空间资源:航行、港口、排污(2)海中:海洋化学资源[海盐、化学物质]、海洋生物资源、海水[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海水动力:潮汐、潮流、波浪、温差](3)海底矿产资源与不动产资源:不动产资源是固着物附于其上,比如电缆、管道、海洋工程、人工岛屿(4)海边旅游资源海洋资源特征:自然属性——天然资源;社会属性——共享性资源;一国管辖水域范围内沿海国专属利用的:国家所有/全民所有/公共所有;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群岛水域内:不同资源存在国际分享的情况;国家管辖水域外:国际公有/属于全人类。2.海洋资源行业分类管理管理体制及其管理内容,包括海洋渔业管理、海洋矿产资源管理。3.海洋资源管理的依据:法律包括一国的国内法和有关的国际法、国家海洋政策、国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捕捞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捕捞许可制度在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的适用:(1)对中国管辖范围内海域悬挂我国旗帜的船舶的渔业活动的许可(2)对在我国管辖范围内海域外国人和外国渔船渔业活动的许可(3)对我国渔船从事公海渔业活动的许可5.捕捞控制制度的概念和内容捕捞投入控制制度是对渔船、渔具等捕捞投入要素进行控制。渔船控制——数量、主机功率、尺寸(吨位)等。一般按渔船类型分别控制;渔具控制——按渔具类型控制渔具的规格和数量;捕捞作业控制——按作业类型控制作业时间、航次以及海上转载等捕捞产出控制制度是对捕捞渔获物数量(产量)等产出要素进行控制。限制某种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或单艘渔船的渔获量,从捕捞产出的角度,直接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死亡率,从而达到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目的。6.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的概念:根据渔业资源的生存繁衍的自然规律和开发利用状况,在一定的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禁止部分或全部捕捞作业生产,或禁止某种渔具或捕捞方法。第八章1.海洋经济的概念: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我国海洋产业的内容: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Or传统海洋产业:海洋捕捞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新兴海洋产业:海水增养殖业、滨海旅游业、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砂矿业、船舶与海洋机械制造业、海洋制药业、海洋水产加工业、海洋直接利用业、海洋服务业;未来海洋产业:深海采矿业、海水化学资源开发业、海洋再生能源工业等3.第零产业和第四产业概念,哪些产业属于第零产业和第四产业。海洋“第零产业”和“第四产业”是对三次产业分类向前、向后的延伸。海洋“第零产业”即海洋资源产业,是指从事海洋资源生产、再生产的物质生产部门。大致可分为资源勘查业、资源养护业和资源再生业三类。主要包括油气矿业资源的普查和勘探、滩涂土地改良、采种育林、育草、水产育苗、废水废气净化、资源增殖保护等。海洋“第零产业”是在人类认识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海洋资源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和自然力的作用,对海洋资源进行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是从事海洋开发活动的前过程和先行产业,其位次排在一、二、三产业之前,故称“零次产业”。海洋“第四产业”是以开发、利用信息来寻找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并组合相应的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智力产业。包括信息传播和社会心理沟通部门,如大众传播媒介、邮电通信、经纪人组织、科技市场、社会团体等;智力开发、信息咨询和公共策划的部门,如信息咨询公司、人员培训、人才交流等;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实行经营的部门。4.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包括海岸带及邻近海域、海岛及邻近海域、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海岸带及邻近海域要求了解11个海洋经济区。海岸带及邻近海域:根据自然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划,把我国海岸带及邻近海域划分为11个综合经济区,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11个经济区:(1)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港口、旅游、增养殖渔业;(2)辽河三角洲海洋经济区:油气资源开发、海水资源利用(盐业)、港口运输业发展;(3)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滨海旅游、港口、油气资源开发、海水淡化与海水综合利用;(4)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油气资源、港口资源和海水资源(海水淡化、盐业、海洋化工);(5)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区:渔业(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水产品价加工)、旅游、港口产业、海洋药物等生物技术产业、海水淡化利用;(6)苏东海洋经济区:海水养殖、滩涂开发(海水植物养殖);港口枢纽(连云港、南通港),海水利用、滨海旅游;(7)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国际航运港口、滨海旅游、油气及其化工、海水养殖和远洋渔业、船舶工业、海水综合利用;(8)闽东南海洋经济区:渔业、港口、台海航运、滨海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产业;(9)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港口、油气产业与、滨海旅游、外海捕捞、海湾养殖;(10)海南岛海洋经济区:滨海旅游、天然气资源利用、港口及运输业、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外海捕捞;(11)北部湾海洋经济区:港口、特色养殖(珍珠等);北部湾捕捞、滨海旅游海岛及邻近海域:因岛制宜,建设与保护并重,军民兼顾、平战结合,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国防安全统一。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渔业区(捕捞强度控制、渔业资源增殖、渔业资源调查)、油气区(黄海、东海、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国际海底区域: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勘探、研究与开发,维护国际海底区域的国家海洋权益)。5.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1)港口重复建设(2)园区重复建设(3)资源利用重近轻远(4)临海产业同质同构(5)重化产业布局分散(6)自然灾害第九章1.海洋环境的特点:整体性——各种海洋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组成统一整体;复合性——各种海洋环境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体系改变必然引起另一个体系改变;区域性——地域差异性,不同区域的海洋环境的要素存在区域差别,环境条件各不相同。2.海洋环境主要污染物质及其危害。(重点掌握石油、需氧有机物与植物营养、重金属的危害)主要污染物质:需氧有机物与植物营养、石油、重金属、农药、酸碱、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固体污染物危害:1需氧有机物: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消耗溶解氧——鱼类等窒息;产生毒气;2植物营养素: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3石油(1)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1吨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影响海气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温室气体相对增多,污染海区上空空气干燥,降水减少;进入海水中的太阳能减少;海洋潜热转移量减少;海洋调节作用下降(2)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氧化和分解消耗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的氧化物、黏附作用直接危害海洋生物,鱼虾贝类等窒息、中毒;鱼卵、幼体死亡;海藻类等植物死亡——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3)恶化水域质量,降低空气质量,破坏海岸带系统,危害海洋生产产业;4重金属:鱼虾贝类等中毒;生物富集、传递,扩散危害;底泥沉积,反复污染,难以治理;5固体污染物:妨碍光合作用,影响水—气氧交换;微粒堵塞鱼腮;因分解消耗氧气;覆盖水底;6农药:有机氯、有机磷、重金属危害;7酸碱:改变化学环境,影响生物生长;8放射性污染:危害鱼类等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富集、传导、扩散,影响水产品质量;9热污染:改变物理、化学环境;水缺氧、毒性物质增加,扰乱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破坏种间平衡3.陆源污染物、海岸工程、海洋工程的概念。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地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陆地污染源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场所、设施等。海岸工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是指位于海岸或者与海岸连接,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陆一侧,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海洋工程: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4.污染物禁止性、限制性制度的内容。禁止——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水;钻井所使用的油基泥浆和其他有毒复合泥浆;海上设施的含油工业垃圾。严格限制——向海域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确需排放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辐射防护规定。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废水;向海湾、半封闭海及其他自净能力较差的海域排放含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转移危险废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事先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5.建设工程禁止性、限制性制度。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重要渔业水域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不得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海岸工程项目建设或者其他活动。禁止在沿海陆域内新建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工业生产项目:不具备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学制浆造纸、化工、印染、制革、电镀、酿造、炼油、岸边冲滩拆船、其他。严格控制围海造地或其他围海工程。严格限制在海岸采挖砂石。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不得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者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禁止海上焚烧废弃物、处置放射性废弃物或其他放射性物质。禁止毁坏海岸防护林、红树林和珊瑚礁。6.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制(主体及职权范围)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全国防治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由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处理的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海洋执法1.海洋行政执法的概念、主体、对象目的。概念:具有海洋事务行政执法管辖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机构,为了维护国家在海洋方面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及国家海洋权益,依法行使国家海洋行政权力,监督管理国家海洋事务的活动。主体——各种具有海洋事务行政执法管辖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机构。对象——在海洋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