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的教案_第1页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_第2页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_第3页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_第4页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一、学习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熟悉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熟悉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o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oe3个单韵母,熟悉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刚刚完毕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面对一个个不熟悉的字,你们不要焦急,你看这些汉字,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们就熟悉它们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忙我们识字、学习一般话、查字典,还能帮忙我们学习电脑打字呢!

(二)学习单韵母a《1看2猜3找》

(1)看图说话: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你能仿照她吗?仿照a的口型

aaaaaaaa

我们念a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

谁来编编顺口溜?

(2)认清形:

请你们再认真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局部像a的外形。

是啊,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aa“我们一起来写个a:(教师范写)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接着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终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学生书空

a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可以称它为四层楼房。我们的a就住在中格里也就是其次层,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a送回家。(教师巡回,订正)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a。

(3)学习声调:

把a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知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a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觉汽车的走法和a的

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看争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ā

跟教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其次个是上坡,也就是其次声,听教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晰,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外形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

“啊,祖国真宏大!”跟我一起说。

稳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aaaa,汽车上坡aaa,汽车上坡又下坡aaa,汽车下坡aaa。

(三)用同样的方法学习oe

(四)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2、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oe组词

3、嬉戏:在手心写拼音同桌猜

4、制作卡片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把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具、学具预备

1.10根小棒

2.实物图形卡片

3.多媒体课件

4.装钱的信封。

教学设计

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日,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来开头上课,学生比拟感兴趣,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同时也进展品德教育。]

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观看。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看。(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终出示跑来1只小鸡)

[观看动画,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

2.沟通、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沟通。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示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小组学习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的发言熬炼了学生的口语力量,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d.引导

提醒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linjiā

连加

3.探究连加计算的挨次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赐予确定。)

[教师让学生说,但并不限制学生的说法,表达了现代教学思想的算法多样化,也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d.教师总结计算挨次和方法。

板书5+2+1=8

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教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终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教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学生并不是简洁重复教师的动作,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理解了连加的挨次,深化了新知。]

2.稳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嬉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运用自己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现拿法。

5分2分1分

第一种()个()个()个

其次种()个()个()个

第三种()个()个()个

第四种()个()个()个

第五种()个()个()个

第六种()个()个()个

第七种()个()个()个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稳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课堂小结

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特殊强调要表达学生的动手力量和观看力量,要表达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表达这几方面。

教材供应的是一幅小朋友喂鸡的图,利用这幅图抽像出连加计算类型的题。连加对于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由于它是由两个计算步骤构成的一个连续的口算过程。在计算中要先记住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才能完成计算任务。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遗忘,因此其次步的计算也就不简单了。因此我设计了连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停一下,又跑来了1只,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观看画面上的动画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挨次。

本节课采纳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计算挨次。

首先让学生观看连动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先加前面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能先加后面的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加,都可以,只要学生能从中体验出连加的意义就行。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稳固连加的意义和挨次,加深对连加的理解。

最终通过一个拿8分钱的嬉戏,让学生明白所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从而感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稳固所学的学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力量。

专家评析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也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相比照较弱,因此教师制造了很多动手操作时机,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了学习中。但教师没有仅仅限于学问的教学,更注意学问的运用,让学生学会必要的学问后,准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稳固了所学的学问,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所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为今后学习数学鼓足了劲。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声母z、c、s。

2.正确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字、词语、句子”3个词语,熟悉“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过桥》。

【教学重点】声母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

【教学难点】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读准音。

2.正确拼读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我们在拼音乐园里已经熟悉了很多的字母宝宝,上次大家熟悉了调皮的“j、q、x”后,今日又是哪些字母宝宝来了呢?原来是“z、c、s”。它们三个较特别,为什么呢?你自己去探秘吧!(板书:7zcs)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看图找韵母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找找z、c、s三个声母。

2.学生看图,在小组中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并找出z、c、s三个声母。

3.沟通观看的结果,代表展现。

生1:“紫色”的紫是z、zi的音,黑板上的字母是“z”。

生2:“刺猬”的“刺”是c、ci的音,刺猬的样子像c的外形。

生3:“丝”是s、si的音,死的外形像s。

三、借助课件,学习声母z、c、s。

(一)学习声母z。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z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窄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学生观看、仿照,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字”读准z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忙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像个2字zzz,娃娃写字zzz”。

2.教学z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z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zazezu

读音节的时候,我们应当留意——(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z和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你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同学指名读。读的精确娴熟的表扬。不精确的教师再进展范读。

开火车读。

(2)学习z的三拼音节。

出示z的三拼音节:zuo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z?u?ozuo,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zuo。

教师相机教学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忙学生把握拼读的要领。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忱,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稳固了音节的拼读。

(二)学习声母c。

1.学发音。

教师示范发c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一样,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学生观看、仿照,体会c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编成顺口溜帮忙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像个半圆ccc”。

2.教学c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c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cacecu

读音节的时候,我们应当留意——(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c和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你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同学指名读。读的精确娴熟的表扬。不精确的教师再进展范读,开火车读。

(2)学习c的三拼音节。

出示c的三拼音节:cuo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c?u?ozuo,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cuo。

(三)学习声母“s”。

1.教师示范发s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学生观看、仿照,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编成顺口溜帮忙学生记忆s的发音方法,“一条小蛇sss”。

2.教学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

sasesu

读音节的时候,我们应当留意——(生: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母s和单韵母aeu组成的音节,你会读吗?自己先试一试。

找同学指名读。读的精确娴熟的表扬。不精确的教师再进展范读,开火车读。

(2)学习s的三拼音节。

出示s的三拼音节:suo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s?u?osuo,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suo。

(板书:

zuocuosuo

(四)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1.师说:我们都知道“zcs”是声母,不能给汉字注音。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发“滋、刺、词、丝”等的字,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出示“zicisi”,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读读看,你能发觉什么?

2.声母“zcs”和音节“zicisi”,让学生听听有什么区分?

3.教师强调:只要把声母“zcs”的音读长些、洪亮些就是音节“zicisi”的音,这叫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直接读。

4.师板书:“zicisi”。

5.学生练习读,教师订正。

6.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7.指名读。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编创顺口溜,认读字母的发音,拼读相应的音节,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声母z、c、s,认清形。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字、词语、句子”3个词语,熟悉“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

43.正确朗读儿歌《过桥》。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嬉戏导入

嬉戏:比谁反响快。

1.(师拿出zcs三张字母卡片展现)瞧,今日学的三个字母宝宝跑到我手里来了。仔细听的小朋友肯定都会读了。看谁反响最快?(师随机抽卡片生快速大声答复,师表扬反响快的学生。)

2.小朋友们反响真快!可是你们留意到了吗?当我们在读这三个声母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平平的。认真看我发音——zcs。因此三个声母宝宝又叫平舌音

【设计意图:嬉戏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字母

z、c、s的笔画不难,指导时重点要让学生观看z、c、s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它们都是占中格的字母。还要留意引导学生观看z、c、s三个字母的笔顺。

指导z、c、s书写时,教师可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忙学生记住字母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凭借前面的阅历,观看书写位置,仿写字母。

z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留意两横长度一样。

c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留意上下顶格。

s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留意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写半圆,再向右写半圆。

2.联系生活记字母。

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一想:字母z、c、s像什么?让学生编编顺口溜,如,“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帮忙学生顺当地记形。

【设计意图:先观看,接着书空,最终仿写,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准书写,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联系生活,学习字词句

1.过渡:同学们之前熟悉了许多字。(出示“字”的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字”和整体认读音节zì。

2.出示“学”。教师引学:教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熟悉吗?

3.指名给“学”扩词。引导学生发觉,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指名认读。

4.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告知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指名认读。

5.(课件出示17)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

教师介绍:同学们现在熟悉了许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句子”。

6.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指名拼读词语。

8.连续学习会认字“字、词、语、句、子”。

六、朗读儿歌,拼读音节

1.过渡:字词句我们都学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过桥》)。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教师和同桌。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找一找,儿歌中还有哪些音节是我们学过的,在书上做好记号,并和同桌相互拼一拼,读一读。

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sìzuòcuò。

6.读一读,说一说:什么像小桥?(一排等号)怎样才能过桥?(做对题就过桥。)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8.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忱,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稳固了音节的拼读。】

总结收获

1.教师带着学生再次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发觉读这几个音时,舌头都是平伸的,所以这三个拼音宝宝都叫做平舌音。

2.朗读儿歌,完毕本课。

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全靠它,帮忙学好一般话,我们从小学好它。

播放《z、c、s儿歌》朗读视频。

板书设计

7z、c、s

zuocuosuo

课后反思

胜利之处:

一、教法多样,识记字母

在一年级教学中,字母的发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平舌音的记忆,在课上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儿歌,进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教z时,“像个2字zzz,娃娃写字zzz”。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当“小教师”领读、开火车读、竞赛读、随机点读……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发音练习中把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字母的印象,又解决了他们“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了起来。自主识记字形,孩子们通过看口型猜字母,用手、文具、线摆一摆字母,用自己的手和身体的动作表示一下字母等,不仅帮忙学生记忆字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升华。

二、多样评价,事半功倍

一年级的孩子很喜爱受到教师的表扬,在课堂上,孩子们发言积极,为他们竖大拇指,通过热忱的语言来鼓励:“你真聪慧、声音真洪亮、你坐的端正,听得也仔细、你的反响真快、你真英勇……”书写字母的时候:“你书写真仔细,你的字母真美丽”?“哇,你真了不起!比教师写得都好。”加上一个大拇指,一个个鼓舞的、欣赏的近乎夸大的表情,这些欣赏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孩子们更快乐了,也更情愿学习了,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乏之处:

总的看来,本堂课的各教学环节连接自然,顺当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存在一些缺乏:

1.还有极个别学生的发音始终不到位,还需要多示范,多指导。

2.习惯养成教育还要加强,如抬头听课,张嘴读书,手不乱动等行为习惯。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参加制订作息时间表。知道时间珍贵的,做事不要拖拉。

2.通过小调查,使学生明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养分,应当科学地安排饮食。

3.学生拓展表演,体会正确姿态的重要性。

4.与爸爸妈妈一起熬炼身体,养成早起熬炼的好习惯。

5.在观看、调查、嬉戏中,初步了解安康常识,获得根本的安康意识和生活力量。

6.知道要疼惜自己的身体,熟悉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安康的生活方式。

一、观看图片引入新课:

出示29页图片,选一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评价一下他们的行为。

沟通:同学沟通自己在早睡早起这方面的做法。

二、沟通调查表

1.出示调查表,同桌沟通。

2.展现四名同学所填表格,学生评价。

3.教师评价,鼓励在早睡早起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三、出示资料,深化熟悉

1.教师读资料

小学生一天的睡眠时间应当多少?最少10小时,而成人一般只睡8小时。什么小学生要规定睡10小时呢?这是由于少年儿童与成年人不一样。诞生不久的婴儿,一天几乎要睡近20小时,这是由于他全身器官都很稚嫩,大脑皮层常常处于爱护性抑制状态,才有利于安康发育。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器官组织尚未成熟,生理机能还不完善,简单产生疲惫,每天应有比成人更多的睡眠时间,才能满意身体安康的需要。我们的大脑有一种特别的功能,人们成为“生物钟”。假如每天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就会养成习惯:晚上一到九点半,你就会感受睡意袭来,并可快速进入梦乡。早上六点半也会自然醒来。良好的习惯一养成,就应坚持下去。

2.提问:听了教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3.知道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请你们结合自己的行为,谈一谈以后怎样保证足够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情景表演,指导行为

表演教科书供应的“她为什么迟到了”

教师指导学生表演时,除了再现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外,着重引导学生给她提建议,指导行为。

学生畅谈怎样才能避开迟到。

四、亲子空间

1.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作,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它张贴在床头或者书桌上,并自觉遵守。

2.比比谁的星星多。(家长参加评价与监视。)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详细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语言表达及利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和是2~6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了吗?

生:看过了

师:你们喜爱《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

生:喜爱

师:那你们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儿吗?

生:知道,花果山。

师:同学们想不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啊?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二、探究加法的意义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你都发觉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小鸟,鲜花……。。

师:同学们说得都真好!教师有个小小的建议,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仆人,我们先来看一看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好吗?

(情境图出示关于小猴子的局部)

第一次出示树上的猴子

师:图画中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3只猴子。

其次次出示石头上的猴子

师:瞧,又消失了什么了?谁来说一说?

生: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谁能将这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

师:依据刚刚同学说的“树上有3只猴子,石头上有2只猴子”这两句话,教师想问大家:一共有几只猴子呀?

生:5只。

师:同学们好厉害啊!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样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决问题

方案一

生:我是数出来的。

师:数是一种很便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

师介绍:数是一种很便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要求一共有几只猴子,也就是将这边的3只猴子和那边的2只猴子怎样呢?

生:合起来。

方案二

学生答复是用加法来算的。师:这位同学知道的真不少啊!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也就是把3只猴子和2只猴子合起来,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它们合起来。

(黑板演示合的过程)

师:教师用1个正方形表示1个小猴子,那树上的3个小猴子要怎样表示?

生:用3个正方形。

师:那河边的两个小猴子呢?

生:用2个正方形表示。

师:把3个正方形和2个正方形合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是几个?同学们一起大声说,把3和2合起来是几?

生:5

师:把3和2合起来是5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谁能说一说?

师:哦?你来说一说

生:3加2等于5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把3和2合起来就用3加2等于5,前面写3,后面写2,合起来用“+“,写在3和2中间。这个符号,就叫加号。(强调加法算式在田字格中的书写标准)

黑板出示:3+2=5加号

师:谁来一读这个算式?(生试读)

读作:3加2等于5。跟教师读一遍。

女生来一遍,男生来一遍。

师:表示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谁还能像教师一样给大家说一说?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哎呀。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谁还能像他一样呢?

生:3个猴子和2个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个猴子。

师:结合图片,谁来说一下,这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生:树上的3只猴子

师:“2”表示什么意思?

生:河边的2只猴子。

师:加号什么意思?

生: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

师:5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5只猴子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一共有几只猴子”就是把树上的猴子和河边的猴子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

3、稳固练习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法。送走了调皮的小猴子,我们又迎来了得意的小鸟。(出示小鸟局部)前面的小鸟飞的可真快,后面的小鸟都追不上了,谁能快速的告知我,前面有几只小鸟?后面有几只小鸟?

生:前面有5只小鸟,后面有1只小鸟。

师: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生:6只。

师: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谁还能像教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谁还能说一说?

生:5只小鸟和1只小鸟合起来一共是6只小鸟。

师: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师: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有信念吗?

学生取出小棒,摆5和1合起来的过程。

师:教师发觉咱们班同学们都已经摆完了,教师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上台演示的同时说一说5和1合起来一共是6.

师:你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5+1=6.

4.拓展练习

白板显示桃子

师:一共有几个桃子呀?怎样列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有规律的书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

师:对呀!由于这些全部的算式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再请同学们横着观看这些算式,你又发觉了什么?

生:前面2个数位置换了。

师:你发觉了吗?它们的位置换了,但是得数怎么呢?

生:得数不变。

三、练习

课本31页的自主练习1——3题

1、根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2、看图说话:自主练习第2题。(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条件和问题说完整)。

3、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自己仿照第2题,编加法应用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学问了呢?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6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存词语,借助表演和观看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开心,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

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进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忙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展理解和再制造;而后鼓舞学生与他人共享所学学问,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课前预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

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

(2)读熟课文。(学生)

(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共享欢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会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观察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殊美丽。

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漂亮极了。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漂亮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妙,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奇怪心。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终在班内展现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沟通识记的好方法。

预设: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熟悉“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化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化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沟通自学状况。重点沟通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根底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纳“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沟通,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教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学问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预设:

生1:我知道莲花在夏天开放。

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很多莲子。

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内容。

(1)过渡: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教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现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发觉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舞学生相互沟通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制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教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竞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把握状况。

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加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加自主识字、制造性识字、小教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仆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看。

2.组织学生沟通观看结果。(重点引导学生沟通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依据学生沟通状况,引导学生观看重点笔画。(“可”的最终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认真观看,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现,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根据标准要求仔细写英雄字是教学的根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认真观看、发觉规律的根底上进展。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展了书写指导。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爱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状况。

(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状况。

(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爱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

(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

(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其次课时做预备。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敬重学生的意愿,鼓舞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展有效的学习,培育学生的自办法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胜利的欢乐。

其次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嬉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嬉戏。

(2)组织嬉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其次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胜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把握得这么好,教师让大家观赏一幅图,作为嘉奖。(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嬉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加复习字词的热忱,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学问进展有效的复习,而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展拓展和运用。教师爱护了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忱,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根底。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刚同学们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肯定有你喜爱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宠爱之情。

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爱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班内沟通:你最喜爱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随着学生的沟通,重点点拨以下诗句:

(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①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

②学生认真观看,然后在班内沟通自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

预设:

生1:我看到许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

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

③导读:你们观看得可真认真,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

④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预设:

生1:莲叶真美呀!

生2:莲叶真绿呀!

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

⑤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特别喜爱。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教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教师读这句。(教师范读)

⑥导读:你觉得教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教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⑦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仿照采莲姑娘读)

⑧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

(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①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几句吗?

②学生自由畅谈喜爱的缘由。

③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学生大胆想象。

预设:

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欢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根据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终向北。

⑥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

⑦再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快乐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⑧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拘束和荷花、莲叶的漂亮。

⑨导读:那就让我们做欢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欢乐吧。

⑩学生先单独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现读,最终教师引读。

引读:这真是一群欢乐的小鱼,处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导读:是呀,莲叶是漂亮的,小鱼是欢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终指名在班内展现朗读。

5.引读背诵,积存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现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刚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教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参加,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意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展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共性。

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忙学生发觉了自己的缺乏,进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念。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存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

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助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沟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存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稳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头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忙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熬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力量。

板书设计

江南

教学反思

1.本课采纳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育学生的力量。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展性、制造性,从而到达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诞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制造、探究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制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熟悉“熊、鹿、奶”等11个生字;会写“打、奶、种”等7个字,学习新部首“心字底”“走字旁”。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语句语段读通顺,体会到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会用“……都……”进展说话写话。

教学难点:

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好孩子肯定要守信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泼,积极好动,求知欲强,简单承受新知,乐于表达,但长久性差,简单受四周环境和他人影响而消失留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戏多、新,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供应展现自己的时机。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地进展点拨,指导,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感悟。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自己也要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讲诚信、善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状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式的教学模式,实行朗读法、争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协作图片展现、运用小黑板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索。

在教学中,优生能顺当地读通句子、段落,但在体会语感方面,教师应着重指导,后进生对读通句子、段落上都需要进展指导,于是我采纳小组合作,让优生带动帮忙后进生的方法进展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思想。

教学资源设计:

依据教学需要和教学设备实际状况,我除了用教材、教参外,我还预备了教学用的图片,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写有教学课后练习3的小黑板,写有课后第2题练习的纸条、胶布。

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我设计了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为了体会语感,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会用“……都……”进展说话写话,突出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话,然后把它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时机。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守信用”,我设计了作业:说一说自己或同学守信用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状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抽生读,并进展组词。

(2)复习部首“心”、“走”,抽生说出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每人说一个自己在上节课摘抄的最喜爱的词语。

2、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叙述自己身边守信用的人或事。

(2)设问:你想知道小熊和小鹿怎样守信用的好孩子吗?出示课题。粘贴小熊和小鹿的图片。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或语段读通顺。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4、讲读理解,体会语言,感受人文教育

(1)抽生读课文,看学生读的状况,教师适时进展评价、点拨。

(2)齐读:着重“人物”对话的教导。

(3)师生轮读,教师读一段,学生读一段,引导学生对“守信用”的详细感悟。

(4)齐读第一段,理解“小熊为什么乐得直打滚儿?”重点体会“美滋滋”这个词语,并让学生说出“ABB”式的词语。

(5)启发提问:“小熊为什么又不去奶奶家了?”自由读其次自然段,同桌说“小熊不去奶奶家的缘由”。

(6)教师启发设问:“妈妈怎么和小熊商议的?”“小熊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2~8自然段,优生带动后进生读、沟通、争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巡察,看学生完成的状况。)

(7)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状况提问,学生答复,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语句,体会语感。“我不能去奶奶家了。”要读出惋惜的语气。“明天再去种树行吗?”是一种商议的语气。“不行,我同意过在家等他。”要读出态度坚决的语气。

(8)齐读其次至八自然段。(这局部是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争论沟通中,品读重点词句,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品尝和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忙学生理解“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9)齐读最终一段。思索:为什么妈妈说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你情愿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吗?为什么?教师出示预备好的纸条: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学生答复,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5、齐读课文,是学生与再次产生共鸣。

6、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出示小黑板(课后练习3),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教师巡察,写完后展现成果。

总结延长: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你情愿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吗?把自己或同学守信用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小熊和小鹿

小熊(图片)同意种树

没去奶奶家

小鹿(图片)发烧,住院

让爸爸来说“对不起”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8

教学内容:

活动“查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倾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究声音世界的神秘产生兴趣。

2、学生用身边的材料仿照熟识的声音。

3、能用声音表现肯定的情景故事,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制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开心地查找、发觉、关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喜爱用声音、肢体表现各种各条的声音,情愿与同伴贡同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预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学生步入教室时时,播放风、雷、青蛙、蝉、蟋蟀等自然现象以及动物的音效,把学生带到奇妙的大自然的场景中。

2、倾听、仿照声音

(1)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播放课前预备的各种音效。学生认真识别是什么声音。

(2)学生仿照教师播放的各种声音。

3、编创声音故事

(1)将学生按自然界、动物、人类生活三个类别分组,请学生用身边的`材料仿照各种声音.

(2)将学生分组,设置肯定的场景或情景,请学生用声音进展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各组学生表演。

4、小结: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采纳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精确运用词语,不断积存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

二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精确地运用词语。

2、了解词语重叠以后语气能加重。

三、教学预备:

挂图、词卡

四、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迷人呀!今日教师要带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才智老人为每组预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会结出一个个又香又甜的红苹果。(示苹果图)

2、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都住着谁吗?(房子里住着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小组学习。

(1)小组商议。

(2)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沟通。

4、同学们口头组词。

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它找一些新邻居吗?(学生沟通课外熟悉的汉字)

3、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嬉戏“找朋友”:教师将词冑在词卡上,分学生,学生找到对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个就贴个庢苹果

3、看贴词诩。(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把词贴在图下)瞧!近些图片也来找朋友了,谁来帮帮助呢;

4、说话认练:谁能朋着图或结合我们干时皀生活,用上这里的一廄词语说一句话?

4、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贊多,小昋友快乐吗?就让我们一起高快乐兴朥读读这丛词语。

2小组争论:每组前后两个謢语有什么不同?3、集体沟通。

4、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

5、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令真聪慧,棵苹果树上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呢?现在才智老人预备了两则谜语杤考大家,看谁夺得成功。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静静告知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流:分组读谜语、爜谜语,猜对的同学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1)在小组内相互猜谜。2?小组挑战: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

五、作业布置:

1、把三面八个字组成四个字。

云拉力各上口木言

()()()()

六、板书设计:比一比,组词。

房()我()给()礼()

放()找()拿()化()

七、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0

教材分析:

《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一段体构造。歌曲的节奏规整,多为一音一字,词曲结合严密,以亲切的询问名字的方式,自报姓名,相互熟悉,作为友情的开头。这首歌作为起始课为教师组织教学供应自然的条件,消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生疏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教师多一份亲切感。歌曲在课本上采纳儿童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配上活泼的插图,使学生看起来亲切,缩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心理距离。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来到一个生疏的新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奇怪,教师要抓住他们奇怪、好仿照的特点,对他们进展教学。第一堂课必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标准课堂纪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的音乐嬉戏,鼓舞学生落落大方、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自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音乐课和教师多一份亲切感。

2、能有节奏地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并为儿歌配上自编的简洁动作,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熟悉,作为友情的开头。

3、用听唱法学会用亲切的声音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能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培育学生的音乐制造力量。

二、教学重点:

用听唱法学会用亲切的声音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能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培育学生的音乐制造力量。

三、教学难点:

通过“你的名字叫什么”的音乐嬉戏,鼓舞学生能落落大方、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自信念、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对音教师多一份亲切感。

四、教学预备:

1、教师:录音机、新歌磁带、钢琴、铃鼓、小奖品(自制小鸟)、将座位排成圆。

2、学生:带上漂亮的心情。

五、教学过程:

(图解:这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奖品,反面还有赠言哦!)

(一)你的名字叫什么

1、师:小朋友们,你知道音乐课是干什么的吗?

生1:音乐课就是让我们学唱歌的。

生2:你还会教我们跳舞呢!

师:说得真好,从今日开头,我们就会成为好朋友,一起学习唱歌、跳舞,一起感受奇妙的音乐。

2、师:听!(师作倾听的动作)我们来学doremi,相互熟悉第一课,

你的名字叫什么?(师坐在圈上,边念边律动:拍手拍腿拍手同时和

左右同学拍手,反复)你看清晰教师做了哪几个动作吗?

生1:动作表示了“拍手、排腿、和左右同学拍手”的律动。

生2:“拍手”有两下的。

师:你们观看得可真认真。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师生一起念儿歌,一起律动。

3、(等到学生念熟了儿歌)师问:那么,你叫什么名字呢?

生1:我的名字叫做“韩汀”。

师:你能这样来介绍你自己的名字吗?我叫|韩汀|我叫|韩汀|

生1:我叫|韩汀|我叫|韩汀|

师:你的名字真好听。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声她的名字:她叫??集体:他叫|韩汀|他叫|韩汀|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生2:我叫|沈天乐|我叫|沈天乐|小名叫做|乐乐|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真有节奏感!(一边表扬一边送给她掌声)谁再来?生3:我叫|梁瑜珂|我叫|梁瑜珂|

师(惊喜地说):你们看,她的身体都好有音乐韵律!(师说着,好玩地仿照学生

身体扭动)生4连续介绍。

师:你们想知道我的名字吗?(说着走到黑板前,板书“我叫|XXX”和“我叫

|XX”)并有节奏地介绍自己:我叫|罗英|我叫|罗英|。你们

看,名字是两个字的,用节奏XX介绍,名字是三个字的,就用节奏XXX来介

绍。让我们一起来介绍自己的名字??

集体:我叫|XXX|或我叫|XX|(师用铃鼓打节奏,使全班同学念得更整齐)

师:我请男生念一念(男生齐介绍),我请女生念一念(女生齐介绍)。

4、师一边打起铃鼓,一边唱起新歌: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亲

切地拉住一位学生的小手)

生1:我叫|王静怡|,我叫|王静怡|。

师接着唱:你的名字真好听!(师如此反复抽生2、生3,用唱歌的方法与学生互

动,合作完成新歌。)

(图解:教师在课堂上和孩子们的互动。)

(二)你的名字真好听

1、师:这就是一首好听的新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把音乐书翻到第三页(留意捧书姿态的指导)。让我们来宁静地听一听。

生宁静地倾听。在伴奏段落,指导学生的身体随音乐轻轻律动。

2、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第一遍学生默唱,其次遍学生轻唱,第三遍学生洪亮地唱。

3、师生接力唱歌曲。先师问生答,再交换。

4、男女生一问一答,再交换。

5、集体跟着琴演唱歌曲。

(图解:自己编的动作真是美丽,跟着小教师一起来舞蹈吧!)

(三)我们都是好朋友

1、师:谁情愿来唱一唱?(师从举手的学生中牵起一只小手)你去找个朋友吧!

生:快乐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在钢琴伴奏下,两生一问一答表演,再交换。

2、师:你们的歌声真甜蜜!谁还想来找朋友?(举手的小朋友特殊多,我拉起三位学生的小手)去找朋友吧!

生:微笑着找到好朋友,三对好朋友一问一答!

3、师:我发觉谢梦沁小朋友一边唱,一边还在跳呢!谁也能为歌曲编一些动作呢?快点开动脑筋吧!

抽两位女生边唱边表演。

师:哈,两位小女生表演得还有点大方。谁能更大胆地展现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我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展现。其中有位女生表现得特殊优秀。

师:哇,教师发觉了一位小教师,请她带着我们来跳一跳。(我兴奋地拉起了王增仪小朋友的手)

在王增仪的领舞下,学生们在钢琴伴奏声中兴奋地边唱边跳。

4、嬉戏《找朋友》

师:让我们一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也可以来找教师做朋友哦!

学生集体在《找朋友》的伴奏下,找到朋友,面对面站好,做“敬个礼、握握手”的动作,开头两生或三生合作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

嬉戏集体玩两遍!

(四)友情花开万里香

友情花开万里香!教师盼望大家用能在校园中找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动身吧!(听《你的名字叫什么》音乐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学期接手一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也是我其次次执教一年级的课程,相比第一次上本课《你的名字叫什么》显得顺手多了。比方在重难点的把握与教学上也能到达相对较好的效果。通过不断训练、律动,孩子们都能很顺口的用歌曲当中的“XXXXX”节奏来说出自己的名字、唱出自己的名字。回忆去年上的同一课,虽然孩子们都能唱下来,并且到达了教学的情感目标,但由于方法的传授与灌输没能恰到好处,不但累了自己、繁复了学问点,还没能到达预期效果,到最终还是会有局部孩子没能用正确的节奏方式念出自己的名字,或是在唱歌的时候不能将自己的名字也按正确的节奏唱出来。而恰恰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回忆当时、翻看去年的手写课后反思发觉,其实要解决重点节奏“XXXXX”并非难事,正如师父所说,只要教师多做示范,将重点句单独示范教学,不断稳固,多让孩子尝试着说说、念念、唱唱,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来解决重点,肯定能到达

良好的效果。果真,通过一年教学的实战学习与磨合,这次的执教顺当的多,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歌曲中的节奏介绍自己的名字,还能跟着教师边唱边做动作。孩子们在歌曲的演唱中得到了身心愉悦,并且相互熟悉了同学,孩子们快乐我也很快乐。其次,我发觉在观赏课的教学中,不应自己说的比拟多而忽视了孩子的想象与发言,往往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宝,当上观赏课的时候,教师要会引导学生,并且让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或许他们的答案会让你很惊喜,最终应当在他们答复的根底上再做评判、做延长、做讲解,要准时反应,假如有错了,要准时订正。

一年级上册的教案11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观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时机,让学生结合插图表达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展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爱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育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熬炼学生的思维力量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展品读,让学生详细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展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展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育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育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力量。

学习目标:

1、熟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赞扬带来的欢乐。

3、学着发觉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熟悉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