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1一、修辞手法:定义: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常见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常用的:对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通感。(用典有些资料也归为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2诗词鉴赏要略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关用典互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蟾宫曲》)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诗词鉴赏要略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31、对比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双方无主次之分。通过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主题,发人深思。【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1、对比4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例1: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制陶者辛劳却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赏析】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5例2: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
查zhā
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例2: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6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偶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直接表现出来。(得分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72、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作用】生8比喻的种类:(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3)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的种类:(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9修辞训练——比喻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修辞训练——比喻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10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11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1.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①把人拟作物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②甲物当作乙物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3、比拟(拟人、拟物)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12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作用】拟人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13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新晴诗中将南风人格化,14比喻与比拟、拟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喻——比拟比喻与比拟、拟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15修辞格介绍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夸张的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使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4、夸张:修辞格介绍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1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五千仞”“17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山无陵,江水185、通感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创造出更鲜明的形象,开拓出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此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为普遍,古典诗歌使用相对较少。5、通感【作用】创造出更鲜明的形象,开拓出出新颖的意境,抒发19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女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206、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3)常见类型: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6、借代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21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部分(樯橹)代整体(船),曹操的水军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22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征人怨柳中庸237、用典(用事)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7、用典(用事)(1)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24(2)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2)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25(3)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3)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26诗词鉴赏要略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诗词鉴赏要略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27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吴志》的史实:“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将黄盖之计,火攻曹操大军。时东风大作,故得成功”。以言周郎之胜魏,实乘东风之便也。赤壁怀古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吴志》的史288、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作用:结构工整,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言简意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8、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29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互文互文见义常见诗句:互文30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互文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31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32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3310、对偶(对仗):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10、对偶(对仗):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34修辞格介绍对偶的类型从内容上分: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甩开膀子干活,夹紧尾巴做人。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修辞格介绍对偶的类型从内容上分: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35采桑子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作用:11、反复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采桑子(辛弃疾)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作用:11、36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12/31/2022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2/30/20223712、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作用: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2、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渠3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39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2/31/202212/30/2022401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1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41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2/31/202212/30/202242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修辞格介绍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修辞格介绍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43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这种修辞在诗词中称为“列锦”14、排比(列锦)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44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45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2012广东卷46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2012广东卷47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15、叠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白头吟》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之二》
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4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十四个叠字49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50作用: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16、顶针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选自《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选自《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选自《木兰诗》作用: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16、顶针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5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比喻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设问夸52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53Thank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InOtherPeople‘SSpeeches,GrowingUpInYourOwnStory讲师:XXXXXXXX年XX月XX日ThankYou54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55一、修辞手法:定义: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常见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常用的:对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通感。(用典有些资料也归为修辞手法)一、修辞手法:56诗词鉴赏要略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关用典互文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蟾宫曲》)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诗词鉴赏要略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571、对比
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而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双方无主次之分。通过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突出主题,发人深思。【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1、对比58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例1: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制陶者辛劳却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揭露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赏析】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59例2: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生
查zhā
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例2: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60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偶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直接表现出来。(得分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612、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作用】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2、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作用】生62比喻的种类:(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3)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比喻的种类:(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63修辞训练——比喻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将愁情比作春日的江水。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修辞训练——比喻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64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还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65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1.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拟物:①把人拟作物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②甲物当作乙物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3、比拟(拟人、拟物)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66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作用】拟人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戎昱《移家别湖上亭》“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67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新晴诗中将南风人格化,68比喻与比拟、拟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喻——比拟比喻与比拟、拟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69修辞格介绍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夸张的类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穷人要使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缩小的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4、夸张:修辞格介绍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7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作用】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五千仞”“71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汉乐府《上邪》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山无陵,江水725、通感又叫“移觉”,是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创造出更鲜明的形象,开拓出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此手法在现代汉语中运用较为普遍,古典诗歌使用相对较少。5、通感【作用】创造出更鲜明的形象,开拓出出新颖的意境,抒发7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宫女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宫女们在台上唱歌,歌746、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3)常见类型: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6、借代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75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部分(樯橹)代整体(船),曹操的水军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76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征人怨柳中庸777、用典(用事)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7、用典(用事)(1)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78(2)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2)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79(3)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3)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80诗词鉴赏要略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诗词鉴赏要略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81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吴志》的史实:“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将黄盖之计,火攻曹操大军。时东风大作,故得成功”。以言周郎之胜魏,实乘东风之便也。赤壁怀古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吴志》的史828、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作用:结构工整,内容丰富,相互补充,言简意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8、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83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互文互文见义常见诗句:互文84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互文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85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送魏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词的多义和多音的特点,86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8710、对偶(对仗):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10、对偶(对仗):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88修辞格介绍对偶的类型从内容上分: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甩开膀子干活,夹紧尾巴做人。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修辞格介绍对偶的类型从内容上分: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89采桑子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作用:11、反复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采桑子(辛弃疾)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作用:11、90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12/31/2022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2/30/20229112、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作用: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2、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渠9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93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2/31/202212/30/2022941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1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95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12/31/202212/30/202296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修辞格介绍共同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医科大学《产品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四诊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东方学院《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做账实操-代理记账公司的利润计算
- 入党积极分子民主表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男装制版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题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大学《新闻评论与体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设计与推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结构化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做小小按摩师(课件)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阴道镜检查临床医学知识及操作方法讲解培训PPT
- AI09人工智能-多智能体
- 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咨询费收费计算表
- 行为矫正技术-课件
-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 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的护理查房
- 5.0Mt-a炼焦煤选煤厂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 美术高考色彩备考教学策略
- 2023智联招聘行测题库
- 中国工笔花鸟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