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城市职能分类§4.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基本经济活动基本职能城市经济活动非基本经济活动非基本职能第4讲城市职能分类§4.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1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2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城市在自身地域界限以外地区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若这种能力旺盛,城市就会成长;若这种能力衰弱,城市就会萎缩。这是因为,一个城市为外界提供的服务越多,反过来的利益也越多,刺激自身的经济越多样化,也就越有实力组织扩大再生产,由此导致城市迅速成长。——城市乘数效应。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基础理论”——3§4.2城市职能一、城市职能的含义1、职能是指具有标志意义的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城市职能就是城市所具有的作用。(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承载功能)2、希腊《雅典宪章》:城市具有为居民提供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服务的职能。3、于光远:现代城市具有流通、服务、文化、管理和科技、交通职能。§4.2城市职能4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职能归纳为三类:①中心地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管理的)的职能。②交通职能③特殊职能指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服务的职能。据此他认为城市职能是由三方面决定的: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作用;与专门化有关的城市社会经济特殊方面;职能与区位关系。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5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6二、城市职能的类型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采用基本与非基本职能来确定城市职能的主要作用:①它把城市经济活动与区域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过程中为适应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发展进来的。②基本活动表达了城市与周围地区间的联系,也显示了城市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二、城市职能的类型7三、城市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1、工业化前的城市职能“城”、“市”、“肆”、“社”职能。2、工业化时期的城市职能①工业职能;②交通职能;③管理职能。3、后工业时期的城市职能①管理职能;②信息中心职能;③文化教育科技职能。三、城市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8§4.3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英国奥隆索(M.Auronsseau)分类法这类方法的致命弱点是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分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研究者对每个城市职能特点的了解深度。确定一个描述性的城市职能分类的系统相对说来并不困难,每一类里选取几个典型城市作例子也是容易的。难的是要使大量的城镇在分类表中都各得其所。因为这种方法,一个城市只限于归入一类,绝大多数类别以一种职能命名,职能特点较为复杂的城市,不依靠一个客观标准,分类就遇到困难,只能用主观判断解决。§4.3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9二、统计描述方法美国哈里斯(C.D.Harris)分类法。三、统计分析方法美国的纳尔逊(H.J.Nelson)分类法。①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②部门频度分布图,分析部门(行业)的集中程度。③设计参变量:均值:X=∑xi/N方差:D=(∑(xi-X)/N)-2④进行职能分类二、统计描述方法10以纳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三点进步:①分类建立在比较客观、统一的统计推导的方法论基础上;②一个城市可以有几个主导职能,属于几个城市类,较能反映实际的城市职能状况;③可以反映城市主导职能的专门化程度。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①它实际上没有对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或者说没有进行完全的分类。②城市有几个主导职能被筛选出来,与确定职能主导性的标准有很大关系。应该说纳尔逊采用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标准是相当高的。这是导致有27.4%的城市被归入多样化城市的原因。③所有城市,不论规模大小,全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它们为外地服务的作用与城市非基本部分的比重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原理相违背,应该考虑城市的规模因素。以纳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三点进步:11§4.4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城市规划原理》: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城市分为五类七级: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的经济方面的职能。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以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地、风景旅游城市。§4.4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12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三大类若干小类:各级行政中心城市:包括首都、省会、市、县城及集镇。除首都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义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经济中心的特点。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包括工业、交通、风景旅游及其它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经济职能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其它特殊职能的城市:包括革命纪念地、休养、疗养地和边防重镇。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13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论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人文地理》,1990年第3期)①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②修正参数:均值:均值:X=∑(xi/pi)/N方差:D=(∑((xi/pi)-X)/N)-2③分类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14单一职能城市复合职能城市工业城市SOQ交通职能城市客运货运商业城市SOQ教育城市SOQ旅游城市(万人)行政管理城市综合城市非综合城市一般城市兰州1.11#1.161.983.7AA嘉峪关2.37A金昌1.99A玉门A斌威A西安0.37#0.72.513.7AA单一职能城市复合职能城市工业城市交通职能城市商业城市教育城市15第五讲城市规模分布体系§5.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首位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第五讲城市规模分布体系§5.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6二、城市金字塔二、城市金字塔17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Rule)Pr=p1/R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Rule)18§5.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位序分布首位分布过渡类型§5.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位序分布首位分布过渡类19有许多人对首位分布提出种种指责。譬如说,首位分布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种寄生作用;首位分布的空间集中是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方式,有损于更合理的资源利用;首位分布代表了一种超国家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全国动员,因此对经济增长有害;首位分布反映了许多社会方面的不平等。也有许多人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角度提出不同见解,指出空间集中的有益影响。例如,有人认为首位分布允许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的更加专门化和思想的广泛交流;大城市内的各种运输成本一般比城市间的运输成本低,因此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首位城市常常是交通运输网络中效益最好的地方,是革新的源地,比乡村地区更能吸引投资。有许多人对首位分布提出种种指责。譬如说,首位分布对国20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二、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小城市重点论§5.3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5.3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21★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P1的城市是不经济的。P2—城市生活每人净效最高时的规模,对现有的城市居民是最理想的规摸。但这时MB>MC,城市人口仍要增加。P3—城市所得到的总的纯效益最高时的规模,这时的社会效益最高,对决策者最理想。但这时AB>AC,对个人来说,只考虑平均效益,因此人口可能继续迁入。P4—处于AB=AC,这时如不能制止人口增加,城市就要超出最佳规模的上限而不经济。★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P22第六讲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总是不断地与其它城市或区域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货币和信息的交换,并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叫城市空间分布体系。§6.1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分类传导、对流、辐射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1、互补性(Complementarity)2、通达性(Transferability)3、介入机会(InterveningOpportunities)第六讲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23ABCab(Distance-decayRegularity)空间相互作用方向和作用量c\a1ABCab(Distance-decayRegularit24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1、引力模式2、潜力模式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25四、市场分割赖利的裂点理论:Ta/Tb=Pa/Pb(Db/Db)2四、市场分割赖利的裂点理论:26五、空间扩散1、空间扩散的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重新区位扩散2、空间扩散的阻碍因素与作用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不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五、空间扩散27§6.2中心地理论一、相关概念

1、中心地2、中心货物与服务3、高级货物4、低级货物5、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6、中心性§6.2中心地理论一、相关概念28二、理论的假设条件1、“孤立国”:①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②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③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价格无差别;(供给者);④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⑤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因素;(供给者——消费者)(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二、理论的假设条件292、唯一性运输方式唯一(马车运输);单位运费唯一(C=pd)3、经济合理性供给者:获得利润最大。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市场区)需求者:节约费用而获得相应的需求。2、唯一性30三、理论体系1、一种商品假定均质平原上有一家香肠作坊,则这家作坊香肠的销售范围就取决于:(1)居民愿意购买和支付能力(X);(2)居民距作坊的距离(往返的路费)(元/km);(3)香肠在产地的价格(P);则居民实际能买到的香肠数量(Y)为:Y=(X-2C*D)/P式中:C为运费率;D为居民距作坊的距离。三、理论体系31又假设:香肠的销售价格为1.5元/kg;每户居民都愿意拿出6元来买香肠;运费率为0.05元/km;则:Y=(6-2*0.05*D)/1.5=4-D/15用图表示为:又假设:居民花6元至少要买回1kg香肠,即Y=1,否则就宁愿不吃香肠。由此形成最大销售范围。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32距离D香肠数量(Y)OABC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A花费(元)香肠(kg)A地64B地63C地60124304560距离D香肠数量(Y)OABC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A花费(33这时假定均质平原上有另外一家香肠作坊,根据假设条件,此作坊与原作坊无差别。(1)若两家作坊相距90km以上,则每家作坊都有最大销售范围,获得最大利润,互不干扰。D>2R这时假定均质平原上有另外一家香肠作坊,根据假设条件,此作坊与34(2)但当香肠作坊的数量不断增加,以致相互挤压,使得彼此间的距离小于90km时,则会出现何种后果:这时就要看挤压的结果会不会迫使作坊主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甚至造成亏损。(即再次突破假设条件的“经济合理性”)假设:香肠作坊必须在30km范围内销售香肠,才能够收回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那么30km为最低界限,即形成最小销售范围(门槛范围:r`)。很显然,r`<r.D<2rD=2r(2)但当香肠作坊的数量不断增加,以致相互挤压,使得彼此间的35如前述,对作坊主而言,如果把两家作坊配置在相距90km的地方是最有利的,都有可以获得最的的销售范围,得到相应的最大利润(第一经济合理性);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不利的。因为此时每家作坊的市场区都是圆形,而在两个圆或多个圆互切的圆之间必然要留有空隙,住在那里的居民就吃不到香肠。如前述,对作坊主而言,如果把两家作坊配置在相距90km的地36在多家作坊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下去,每一家作坊都想把这片空白区纳入到自己的市场区内,这就促使作坊间的距离缩短(即D<2R),导致各家作坊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有一部分相互重叠。重叠的部分看起来似乎是彼此争夺、相持不下的地区,其实不然,因为在重叠地区的大部分地点总是距某一家作坊比其它作坊更近一些。这样,各家作坊的实际市场区最终都形成了六边形,而不是圆形。这种六边形市场区既消灭了空白区,又最接近圆形,便于组织中心地与市场区的联系,但使得每个作坊的商品的实际销售范围都小于最大销售范围。当然只要它仍然大于最小销售范围,作坊主还是有利可图的。在多家作坊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下去,每一家作37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382、供应多种商品和服务在现实世界中,只提供单一商品的中心地是很少的。事实上,任何一个中心地,主了取得聚集经济效应,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生产多种商品,使其商品多元化。由于商品的种类和档次不同,因而其形成的市场区(六边形区域)必然有所不同。高级货物和低级货物:高级货物低级货物单位占用资金高低销售范围大小销售价格高低需求频度低高汽车等普通商品2、供应多种商品和服务高级货物低级货物单位占用资金高低销售范39高级货物与低级货物只是一种粗分,中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类型,在每一大类里也可以进行细分。因此现实世界的商品的层次是非常多的,不同的商品都有各自合理的市场区,由此对应的中心地层次也是丰富多样的。总体上来说,高级货物只有分布地高级中心地才能控制较大的范围,获得合理的市场区域;而低级货物对应于低级中心地,也能获得其合理的市场区域。

高级货物与低级货物只是一种粗分,中间还存在着许多40(1)由于中心地的级别与数量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形相关关系,因此高级货物只能分布在有限的城市,而低级货物对应的城市数量很多。(2)高级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广,而低能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小,所以高级货物的市场区覆盖了低级货物的市场区。那么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中心地在空间上是如何配置的?这就涉及到中心地布局的三大模式:(1)由于中心地的级别与数量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形413、中心地布局模式

★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市场区;(2)在它的六个角的顶端各布置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其面积=A级市场区的1/3。(3)依次建立C、D…..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3、中心地布局模式

★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42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43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面积是A级的1/3,是C级的3倍。按K=3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3、9….即3(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2、6、18、5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3个三级中心地。)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44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当于3个城市、或9个市镇、27个乡镇、81个村镇。从一个城市来讲,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商业区的商品销售范围应包括相当于3个街区中心、或9个社区中心、或27个邻里中心的供应范围。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45优点缺点有利于组织商品销售(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心地为起点向外辐射的交通线路理应通过它的市场区的六个角的顶点,但这样布局的线路能够连接的其它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却很少。(2)A、B级之间的交通线路不经过任何C级中心地。(3)A、A级中心地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这与事实不符。优点缺点有利于组织商品销售(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46★交通原则(四四制原则)为了弥补K=3的缺陷,提出了K=4原则,即交通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六边形的六条边的中点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交通原则(四四制原则)47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48K=4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4、16、64….即4(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3、12、48…..(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4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3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4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12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3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8个三级中心地。)K=4原则:49优点缺点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以穿越C、D级,且A、A级之间的直达线路。增加了K值,给予市场组织带来一定困难。优点缺点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50★行政(管理)原则按K=3或K=4原则组织起来的城市体系,其共同的缺陷就是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完全脱节,因而经济中心也就不能兼任行政中心。这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城市网络中,在每一个A级市场区内实际上只包括一个完整的B级市场区(K=3时,三分“天下”;K=4时,四分“天下”),其结果在整个区划体系中的各级市场区中的绝大多数部分是跨界的。而行政区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在各级行政区中,下级行政区的界限不允许超出上级行政区的界线。(如省、市、县等)。因此要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尽可能统一,这就提出了行政管理原则,即K=7原则。★行政(管理)原则51(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A级六边形市场的六个角上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这样就把每个大市场区划分为七个低一级的市场区。但这样一来,除A级市场信息区外,其余各级市场区已经不能保持六边形,而是五边形。(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52K=7时,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7、49、343….即7(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6、42、29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7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6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7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4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6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52个三级中心地。)

K=7时,53优点缺点K值过大,不利于组织市场供应和进行交通组织。经济区与行政区统一,便于行政管理。正由于此,在实际规划可,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在整个A级中心地市场区内,只配置3个B级中心地,另三个则用C级中心地来替代。其目的在于/;为了把每个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扩大一倍。优点缺点K值过大,不利于组织市场供应和进行交通组织。经济区与54总之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①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②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③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越低,距离越短。如K=3时,若相邻D级中心地间的距离为a,则:C级间的距离为31/2a;B级间的距离为32/2a;A级间的距离为33/2a。④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K=3、K=4、K=7的原则保持着严格的比例关系;⑤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要;而在新开发抠,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55§6.3城市体系的空间过程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公平与效益(率)的倒“U”型相关关系§6.3城市体系的空间过程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56均衡陷阱理论:需求恶性循环——供给恶性循环低储蓄能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供给水平低低购买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收入水平低利润的流失资金的外流均衡陷阱理论:低储蓄能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供给水平低低57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商品高递度地区低递度地区中递度地区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商品高递度地区低递度地区中递度地581、递度推移理论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区域差异,客观上形成不同的递度区,区域开发的方向就是递度的方向。通过不同递度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均衡。2、反递度推移理论区域开发的方向并不一定是递度的方向,只要条件具备,低递度区可以优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先开发,从而实现区域的最终均衡。1、递度推移理论593、增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宛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它具有:①产品增长率特别高;②产品市场占有率高;③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④技术先进;⑤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高。3、增长极理论60增长极的发展过程: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城市经济;产品的生命周期回流效应极化扩散增长极的发展过程: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回流效应极化扩散61增长极理论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本上是适应的,如许多国家的城市的主要产业集中在某些沿海地区或沿河地带,形成产业与城市的复合走廊,而资源丰富的广大地区,却城市城市分布的空白区。因此国家制订了干预政策,鼓励人口密度的城市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移民,培养新的增长极,再通过增长的作用,使国家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现实情况并非都是如此,如果当增长析的推动型产业属于资本密度型产业时,增长极往往与国内外大城市联系密切,而与它周围的腹地缺乏联系,形成远辐射力强而近辐射力弱的格局,极易造成利益的双向流失。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增长极理论是不成熟的,由此提出了点——轴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本上是适应的,624、点—轴开发理论点:城市(群);轴:复合轴。4、点—轴开发理论635、核心—边缘理论赫希曼将空间度量引入到生长极概念中,指出,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主导工业,必然会形成强烈的极化作用,该区域必然会形成一种核心区域,而每一个核心区域均有一个影响区——边缘区。由此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任何区域都是由核心和边缘两部分组成的,由于现实的资源、市场与环境空间差异,某些地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比其它地区(边缘区)发展快且具有竞争优势,从而构成地域空间上的“制高点”或中心核心。由于核心的存在,边缘区的聚集受到抑制。5、核心—边缘理论64核心—边缘模式:它由四部分组成:①核心增长区:这是创新变革的发源地,在资本、技术和政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发展那些受原料区位变化影响较小的产业,且由于政治机构的集中,处于稳定发展和支配地位。②向上转移(或上升)地带:这一地带在核心增长区繁荣的刺激下发展起来,投资不断增加,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迁移量不断上升,显示出经济上升趋势。核心—边缘模式:65③向下转移(或下降)地带:这种边缘地带多为边远的农村地区,还包括原料枯竭、老工业衰退的区域,经济下降使区内赖以自下而上的农业呈停滞甚至下降的状态,整个产业结构老化、效率低下,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人口向外迁移。④资源边际区:这类地区富有待开发的资源,对区域发展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它可能位于向上和向下地带之间,随着资源开发和人口聚集,使它与外界尤其是核心区的联系要多于毗邻地区的联系,创新、变革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到达这类地区。③向下转移(或下降)地带:这种边缘地带多为边66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核心—边缘理论在工业初期最为显著,由于某种外部的力量,使用权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现代工业在一两个地方(尤其是大城市聚集区)集中发展,而周围的区域成为经济、文化、治政等方面相对落后的边缘。整个空间经济受核心区的支配,企业家、资金、信息等大量流域向核心区。其它边缘区相对停滞或走向衰退。核心边缘理论是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核心—边缘理论在工业初期67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资源边际区上升区下降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资源边际区上升区下降区68§6.4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1、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4、成熟阶段§6.4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69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合而成的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70

请注意三个有趣的现象:1.一片漆黑的北朝鲜。请比较一下南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2.注意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黄河与城市繁荣的直接联系。3.请注意包括远东地区在内的俄罗斯东部地区。可以看到一个完全按照铁路布局的城市分布。计划经济的伟大力量表现得无以复加!4.全世界最亮的两个地方恐怕就要算美国东部和欧洲了。日本灯光密度也很高,可惜面积太小了。

亮度基本上和经济发达程度挂钩。中国最亮点是粤港深地区,三大豪门外加一个赌城。灯光最密集地区是华北胶东经济圈,上海一点很亮但孤单了一点。看“总量”,印度并不比中国强,而是人口实在太密集,在那么小的面积上,10亿人一人点一盏油灯,也是一片光明。把印度拉大到中国的面积,一样空空荡荡的。把中国的灯光集中起来,一定比印度亮。不信你看澳大利亚,不就是因为人口太稀疏了吗?

请注意三个有趣的现象:71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2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3■分布特点:我国市镇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城镇密度从西向东有规律地递减。具体而言,主要集聚在几个平原三角洲和交通线上,初步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四个规模特别大的城市集聚区。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分布特点:我国市镇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城镇密度从西向74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5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6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7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8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79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0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1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2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3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4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85第七讲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7.1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念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定位1、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2、指导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3、引导生产要素流动、聚集二、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念1、由自上而下强制型规划转向比向互动互求、协调型规划即利用咨询、讨论、谈判、交流、参与等措施,在正式的规划途径之外,建立公开的规划体系,广泛吸收各种利益集团(政府、部门、社团、企业等)参与规划的全过程,以寻求解决区域发展中各种利益冲突的方法与途径。第七讲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7.1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理念862、由经济单目标型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传统的城镇体系规划,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国家的资本得到均衡配置,甚至还带有限制资源、资本“计划外”流动的企图。它较小考虑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要求。现代城镇体系规划中,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最佳化成了未来规划的新方向。表征生活质量的“3E”(Economy,Environment,Equity)成为评判规划的标准。2、由经济单目标型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873、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保证弹性和调控程度的平衡是衡量城镇体系规划的有效标准。4、由虚调型规划转向以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规划5、由目标终极型规划转向过程实施型规划3、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88§7.2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和内容一、城市化战略从体制、政策、宏观经济、资源环境、国际背景等方面揭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提出城市化的主导原则,制定城市化的目标、确定城市化的发展水平。§7.2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和内容89二、城镇组织体系1、确定城镇发展的空间和重点的综合发展空间,提出其对应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空间结构形成完善的对策)。2、规划中心城市体系和各类、各级城镇发展的现代功能,提出其对应的功能结构和组织结构。3、确定中心镇、一般镇发展布局原则、标准和中心镇设置方案。4、确定主要城镇的规划人口指导规模,提出其对应的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5、确定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二、城镇组织体系90三、城镇体系支撑系统

1、在协调主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建设标准方面矛盾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各项专业规划的调整方案,实现共建、共享。2、提出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原则、标准与共建共享对策。3、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三、城镇体系支撑系统91四、空间管治协调1、提出城镇空间开发建设管治协调对策。2、提出重点空间的开发建设管治协调对策。五、城镇体系组织机制1、提出城镇发展的政策与管理体制创新建议。2、提出建立城镇体系协调机制的方案。四、空间管治协调92§7.3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和内容§7.3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和内容93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第3条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是: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现规模;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例题发展与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5条城镇体系规划应同相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及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第6条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第8条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应具备区域城镇的历史、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有关城市和部门协助提供。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设部令第36号)94第13条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第13条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95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96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97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98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99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0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1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2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3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4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5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6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7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8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09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0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1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2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3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4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5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16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117第4讲城市职能分类§4.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基本经济活动基本职能城市经济活动非基本经济活动非基本职能第4讲城市职能分类§4.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118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119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城市在自身地域界限以外地区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若这种能力旺盛,城市就会成长;若这种能力衰弱,城市就会萎缩。这是因为,一个城市为外界提供的服务越多,反过来的利益也越多,刺激自身的经济越多样化,也就越有实力组织扩大再生产,由此导致城市迅速成长。——城市乘数效应。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基础理论”——120§4.2城市职能一、城市职能的含义1、职能是指具有标志意义的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城市职能就是城市所具有的作用。(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承载功能)2、希腊《雅典宪章》:城市具有为居民提供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服务的职能。3、于光远:现代城市具有流通、服务、文化、管理和科技、交通职能。§4.2城市职能121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职能归纳为三类:①中心地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管理的)的职能。②交通职能③特殊职能指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服务的职能。据此他认为城市职能是由三方面决定的: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作用;与专门化有关的城市社会经济特殊方面;职能与区位关系。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122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123二、城市职能的类型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采用基本与非基本职能来确定城市职能的主要作用:①它把城市经济活动与区域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过程中为适应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发展进来的。②基本活动表达了城市与周围地区间的联系,也显示了城市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二、城市职能的类型124三、城市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1、工业化前的城市职能“城”、“市”、“肆”、“社”职能。2、工业化时期的城市职能①工业职能;②交通职能;③管理职能。3、后工业时期的城市职能①管理职能;②信息中心职能;③文化教育科技职能。三、城市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125§4.3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英国奥隆索(M.Auronsseau)分类法这类方法的致命弱点是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分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研究者对每个城市职能特点的了解深度。确定一个描述性的城市职能分类的系统相对说来并不困难,每一类里选取几个典型城市作例子也是容易的。难的是要使大量的城镇在分类表中都各得其所。因为这种方法,一个城市只限于归入一类,绝大多数类别以一种职能命名,职能特点较为复杂的城市,不依靠一个客观标准,分类就遇到困难,只能用主观判断解决。§4.3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126二、统计描述方法美国哈里斯(C.D.Harris)分类法。三、统计分析方法美国的纳尔逊(H.J.Nelson)分类法。①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②部门频度分布图,分析部门(行业)的集中程度。③设计参变量:均值:X=∑xi/N方差:D=(∑(xi-X)/N)-2④进行职能分类二、统计描述方法127以纳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三点进步:①分类建立在比较客观、统一的统计推导的方法论基础上;②一个城市可以有几个主导职能,属于几个城市类,较能反映实际的城市职能状况;③可以反映城市主导职能的专门化程度。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①它实际上没有对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或者说没有进行完全的分类。②城市有几个主导职能被筛选出来,与确定职能主导性的标准有很大关系。应该说纳尔逊采用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标准是相当高的。这是导致有27.4%的城市被归入多样化城市的原因。③所有城市,不论规模大小,全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它们为外地服务的作用与城市非基本部分的比重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原理相违背,应该考虑城市的规模因素。以纳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三点进步:128§4.4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城市规划原理》: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城市分为五类七级: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的经济方面的职能。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以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地、风景旅游城市。§4.4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129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三大类若干小类:各级行政中心城市:包括首都、省会、市、县城及集镇。除首都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义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经济中心的特点。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包括工业、交通、风景旅游及其它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经济职能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其它特殊职能的城市:包括革命纪念地、休养、疗养地和边防重镇。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130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论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人文地理》,1990年第3期)①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的数据;②修正参数:均值:均值:X=∑(xi/pi)/N方差:D=(∑((xi/pi)-X)/N)-2③分类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131单一职能城市复合职能城市工业城市SOQ交通职能城市客运货运商业城市SOQ教育城市SOQ旅游城市(万人)行政管理城市综合城市非综合城市一般城市兰州1.11#1.161.983.7AA嘉峪关2.37A金昌1.99A玉门A斌威A西安0.37#0.72.513.7AA单一职能城市复合职能城市工业城市交通职能城市商业城市教育城市132第五讲城市规模分布体系§5.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首位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第五讲城市规模分布体系§5.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33二、城市金字塔二、城市金字塔134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Rule)Pr=p1/R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Rule)135§5.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位序分布首位分布过渡类型§5.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位序分布首位分布过渡类136有许多人对首位分布提出种种指责。譬如说,首位分布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种寄生作用;首位分布的空间集中是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方式,有损于更合理的资源利用;首位分布代表了一种超国家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全国动员,因此对经济增长有害;首位分布反映了许多社会方面的不平等。也有许多人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角度提出不同见解,指出空间集中的有益影响。例如,有人认为首位分布允许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的更加专门化和思想的广泛交流;大城市内的各种运输成本一般比城市间的运输成本低,因此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首位城市常常是交通运输网络中效益最好的地方,是革新的源地,比乡村地区更能吸引投资。有许多人对首位分布提出种种指责。譬如说,首位分布对国137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二、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小城市重点论§5.3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5.3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138★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P1的城市是不经济的。P2—城市生活每人净效最高时的规模,对现有的城市居民是最理想的规摸。但这时MB>MC,城市人口仍要增加。P3—城市所得到的总的纯效益最高时的规模,这时的社会效益最高,对决策者最理想。但这时AB>AC,对个人来说,只考虑平均效益,因此人口可能继续迁入。P4—处于AB=AC,这时如不能制止人口增加,城市就要超出最佳规模的上限而不经济。★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P1—城市最小合理规模,人口少于P139第六讲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总是不断地与其它城市或区域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货币和信息的交换,并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叫城市空间分布体系。§6.1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分类传导、对流、辐射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1、互补性(Complementarity)2、通达性(Transferability)3、介入机会(InterveningOpportunities)第六讲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140ABCab(Distance-decayRegularity)空间相互作用方向和作用量c\a1ABCab(Distance-decayRegularit141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1、引力模式2、潜力模式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142四、市场分割赖利的裂点理论:Ta/Tb=Pa/Pb(Db/Db)2四、市场分割赖利的裂点理论:143五、空间扩散1、空间扩散的类型传染扩散等级扩散重新区位扩散2、空间扩散的阻碍因素与作用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不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五、空间扩散144§6.2中心地理论一、相关概念

1、中心地2、中心货物与服务3、高级货物4、低级货物5、服务范围(最大销售范围、门槛人口)6、中心性§6.2中心地理论一、相关概念145二、理论的假设条件1、“孤立国”:①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②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③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价格无差别;(供给者);④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⑤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因素;(供给者——消费者)(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二、理论的假设条件1462、唯一性运输方式唯一(马车运输);单位运费唯一(C=pd)3、经济合理性供给者:获得利润最大。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市场区)需求者:节约费用而获得相应的需求。2、唯一性147三、理论体系1、一种商品假定均质平原上有一家香肠作坊,则这家作坊香肠的销售范围就取决于:(1)居民愿意购买和支付能力(X);(2)居民距作坊的距离(往返的路费)(元/km);(3)香肠在产地的价格(P);则居民实际能买到的香肠数量(Y)为:Y=(X-2C*D)/P式中:C为运费率;D为居民距作坊的距离。三、理论体系148又假设:香肠的销售价格为1.5元/kg;每户居民都愿意拿出6元来买香肠;运费率为0.05元/km;则:Y=(6-2*0.05*D)/1.5=4-D/15用图表示为:又假设:居民花6元至少要买回1kg香肠,即Y=1,否则就宁愿不吃香肠。由此形成最大销售范围。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49距离D香肠数量(Y)OABC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A花费(元)香肠(kg)A地64B地63C地60124304560距离D香肠数量(Y)OABC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A花费(150这时假定均质平原上有另外一家香肠作坊,根据假设条件,此作坊与原作坊无差别。(1)若两家作坊相距90km以上,则每家作坊都有最大销售范围,获得最大利润,互不干扰。D>2R这时假定均质平原上有另外一家香肠作坊,根据假设条件,此作坊与151(2)但当香肠作坊的数量不断增加,以致相互挤压,使得彼此间的距离小于90km时,则会出现何种后果:这时就要看挤压的结果会不会迫使作坊主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甚至造成亏损。(即再次突破假设条件的“经济合理性”)假设:香肠作坊必须在30km范围内销售香肠,才能够收回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那么30km为最低界限,即形成最小销售范围(门槛范围:r`)。很显然,r`<r.D<2rD=2r(2)但当香肠作坊的数量不断增加,以致相互挤压,使得彼此间的152如前述,对作坊主而言,如果把两家作坊配置在相距90km的地方是最有利的,都有可以获得最的的销售范围,得到相应的最大利润(第一经济合理性);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不利的。因为此时每家作坊的市场区都是圆形,而在两个圆或多个圆互切的圆之间必然要留有空隙,住在那里的居民就吃不到香肠。如前述,对作坊主而言,如果把两家作坊配置在相距90km的地153在多家作坊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下去,每一家作坊都想把这片空白区纳入到自己的市场区内,这就促使作坊间的距离缩短(即D<2R),导致各家作坊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有一部分相互重叠。重叠的部分看起来似乎是彼此争夺、相持不下的地区,其实不然,因为在重叠地区的大部分地点总是距某一家作坊比其它作坊更近一些。这样,各家作坊的实际市场区最终都形成了六边形,而不是圆形。这种六边形市场区既消灭了空白区,又最接近圆形,便于组织中心地与市场区的联系,但使得每个作坊的商品的实际销售范围都小于最大销售范围。当然只要它仍然大于最小销售范围,作坊主还是有利可图的。在多家作坊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下去,每一家作154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1552、供应多种商品和服务在现实世界中,只提供单一商品的中心地是很少的。事实上,任何一个中心地,主了取得聚集经济效应,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生产多种商品,使其商品多元化。由于商品的种类和档次不同,因而其形成的市场区(六边形区域)必然有所不同。高级货物和低级货物:高级货物低级货物单位占用资金高低销售范围大小销售价格高低需求频度低高汽车等普通商品2、供应多种商品和服务高级货物低级货物单位占用资金高低销售范156高级货物与低级货物只是一种粗分,中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类型,在每一大类里也可以进行细分。因此现实世界的商品的层次是非常多的,不同的商品都有各自合理的市场区,由此对应的中心地层次也是丰富多样的。总体上来说,高级货物只有分布地高级中心地才能控制较大的范围,获得合理的市场区域;而低级货物对应于低级中心地,也能获得其合理的市场区域。

高级货物与低级货物只是一种粗分,中间还存在着许多157(1)由于中心地的级别与数量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形相关关系,因此高级货物只能分布在有限的城市,而低级货物对应的城市数量很多。(2)高级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广,而低能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小,所以高级货物的市场区覆盖了低级货物的市场区。那么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中心地在空间上是如何配置的?这就涉及到中心地布局的三大模式:(1)由于中心地的级别与数量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形1583、中心地布局模式

★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市场区;(2)在它的六个角的顶端各布置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其面积=A级市场区的1/3。(3)依次建立C、D…..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3、中心地布局模式

★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159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60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面积是A级的1/3,是C级的3倍。按K=3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3、9….即3(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2、6、18、5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3个三级中心地。)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161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当于3个城市、或9个市镇、27个乡镇、81个村镇。从一个城市来讲,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商业区的商品销售范围应包括相当于3个街区中心、或9个社区中心、或27个邻里中心的供应范围。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162优点缺点有利于组织商品销售(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心地为起点向外辐射的交通线路理应通过它的市场区的六个角的顶点,但这样布局的线路能够连接的其它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却很少。(2)A、B级之间的交通线路不经过任何C级中心地。(3)A、A级中心地之间没有直接的通路,这与事实不符。优点缺点有利于组织商品销售(1)不便于组织交通联系。以A级中163★交通原则(四四制原则)为了弥补K=3的缺陷,提出了K=4原则,即交通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六边形的六条边的中点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交通原则(四四制原则)164城市职能分类的基础知识165K=4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4、16、64….即4(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3、12、48…..(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4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3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4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12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3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8个三级中心地。)K=4原则:166优点缺点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以穿越C、D级,且A、A级之间的直达线路。增加了K值,给予市场组织带来一定困难。优点缺点便于组织交通,从A级中心地经B级中心的向外辐射线路可167★行政(管理)原则按K=3或K=4原则组织起来的城市体系,其共同的缺陷就是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完全脱节,因而经济中心也就不能兼任行政中心。这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城市网络中,在每一个A级市场区内实际上只包括一个完整的B级市场区(K=3时,三分“天下”;K=4时,四分“天下”),其结果在整个区划体系中的各级市场区中的绝大多数部分是跨界的。而行政区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在各级行政区中,下级行政区的界限不允许超出上级行政区的界线。(如省、市、县等)。因此要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尽可能统一,这就提出了行政管理原则,即K=7原则。★行政(管理)原则168(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A级六边形市场的六个角上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这样就把每个大市场区划分为七个低一级的市场区。但这样一来,除A级市场信息区外,其余各级市场区已经不能保持六边形,而是五边形。(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169K=7时,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7、49、343….即7(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6、42、29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7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6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7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4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6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52个三级中心地。)

K=7时,170优点缺点K值过大,不利于组织市场供应和进行交通组织。经济区与行政区统一,便于行政管理。正由于此,在实际规划可,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在整个A级中心地市场区内,只配置3个B级中心地,另三个则用C级中心地来替代。其目的在于/;为了把每个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扩大一倍。优点缺点K值过大,不利于组织市场供应和进行交通组织。经济区与171总之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①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②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③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越低,距离越短。如K=3时,若相邻D级中心地间的距离为a,则:C级间的距离为31/2a;B级间的距离为32/2a;A级间的距离为33/2a。④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K=3、K=4、K=7的原则保持着严格的比例关系;⑤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要;而在新开发抠,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172§6.3城市体系的空间过程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公平与效益(率)的倒“U”型相关关系§6.3城市体系的空间过程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173均衡陷阱理论:需求恶性循环——供给恶性循环低储蓄能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供给水平低低购买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收入水平低利润的流失资金的外流均衡陷阱理论:低储蓄能力投资形成不足生产能力低下供给水平低低174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商品高递度地区低递度地区中递度地区能源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商品高递度地区低递度地区中递度地1751、递度推移理论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区域差异,客观上形成不同的递度区,区域开发的方向就是递度的方向。通过不同递度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均衡。2、反递度推移理论区域开发的方向并不一定是递度的方向,只要条件具备,低递度区可以优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先开发,从而实现区域的最终均衡。1、递度推移理论1763、增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宛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它具有:①产品增长率特别高;②产品市场占有率高;③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④技术先进;⑤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高。3、增长极理论177增长极的发展过程: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城市经济;产品的生命周期回流效应极化扩散增长极的发展过程: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回流效应极化扩散178增长极理论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本上是适应的,如许多国家的城市的主要产业集中在某些沿海地区或沿河地带,形成产业与城市的复合走廊,而资源丰富的广大地区,却城市城市分布的空白区。因此国家制订了干预政策,鼓励人口密度的城市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移民,培养新的增长极,再通过增长的作用,使国家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现实情况并非都是如此,如果当增长析的推动型产业属于资本密度型产业时,增长极往往与国内外大城市联系密切,而与它周围的腹地缺乏联系,形成远辐射力强而近辐射力弱的格局,极易造成利益的双向流失。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增长极理论是不成熟的,由此提出了点——轴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本上是适应的,1794、点—轴开发理论点:城市(群);轴:复合轴。4、点—轴开发理论1805、核心—边缘理论赫希曼将空间度量引入到生长极概念中,指出,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主导工业,必然会形成强烈的极化作用,该区域必然会形成一种核心区域,而每一个核心区域均有一个影响区——边缘区。由此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任何区域都是由核心和边缘两部分组成的,由于现实的资源、市场与环境空间差异,某些地区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比其它地区(边缘区)发展快且具有竞争优势,从而构成地域空间上的“制高点”或中心核心。由于核心的存在,边缘区的聚集受到抑制。5、核心—边缘理论181核心—边缘模式:它由四部分组成:①核心增长区:这是创新变革的发源地,在资本、技术和政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发展那些受原料区位变化影响较小的产业,且由于政治机构的集中,处于稳定发展和支配地位。②向上转移(或上升)地带:这一地带在核心增长区繁荣的刺激下发展起来,投资不断增加,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迁移量不断上升,显示出经济上升趋势。核心—边缘模式:182③向下转移(或下降)地带:这种边缘地带多为边远的农村地区,还包括原料枯竭、老工业衰退的区域,经济下降使区内赖以自下而上的农业呈停滞甚至下降的状态,整个产业结构老化、效率低下,以粗放型经营为主,人口向外迁移。④资源边际区:这类地区富有待开发的资源,对区域发展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它可能位于向上和向下地带之间,随着资源开发和人口聚集,使它与外界尤其是核心区的联系要多于毗邻地区的联系,创新、变革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到达这类地区。③向下转移(或下降)地带:这种边缘地带多为边183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核心—边缘理论在工业初期最为显著,由于某种外部的力量,使用权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现代工业在一两个地方(尤其是大城市聚集区)集中发展,而周围的区域成为经济、文化、治政等方面相对落后的边缘。整个空间经济受核心区的支配,企业家、资金、信息等大量流域向核心区。其它边缘区相对停滞或走向衰退。核心边缘理论是城乡二元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核心—边缘理论在工业初期184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资源边际区上升区下降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资源边际区上升区下降区185§6.4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1、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4、成熟阶段§6.4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空间分布类型186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合而成的这是地球在夜间的景象,由数百张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所拍摄的影像组187

请注意三个有趣的现象:1.一片漆黑的北朝鲜。请比较一下南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2.注意我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