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页/共19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然而,现阶段我们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诗歌技术上的一些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尤其是某些口水诗和网络诗歌竟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傲,在它们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苟且,没有光亮和远方。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软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②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还有家国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③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导致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淡忘人民,不去领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而缩进自我的小天地,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④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我们的心灵是可以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进而孕育崇高的思想。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无此认识?我们有了此认识后,愿不愿意锤炼我们的心灵?以及我们该如何锤炼?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⑤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像宗教般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在西方纯诗那里,外界任何事物都是“非诗”和“反诗”的。纯诗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成为一种看上去很美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显然,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如果将其视为传达人类思想的武库,纯诗的合理性就显得极其脆弱。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而时代的史诗,或者说,史诗性写作,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⑥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丰富多彩,这种崇高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B.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真情只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C.诗人应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不能臣服于自我,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D.作为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纯诗有其合理性,但是它难以表达人类的崇高情感和思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重在提醒新诗创作者们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诗作要有“崇高美”。B.当前某些诗人鼓吹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把自己缩进自我的狭小天地,这值得警惕。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追求,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D.当下的某些新诗缺少崇高的情感,这些新诗的作者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雪天/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这样的诗歌至多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没有崇高的诗歌意象,缺少时代的使命感,不可能成为时代的史诗。B.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C.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描述了中国贫弱的过去,又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热爱以及为之献身的决心,诗歌具有崇高之美。D.只要将“神舟十三号顺利着陆”这一大事件放在诗人面前,便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4.请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5.下列文字是闻一多先生《红烛》一诗的节选部分,请分析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本文的观点。红烛啊/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答案】1.C2.A3.D4.①第一段先述现象后明观点:新时代诗歌出现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应该呼唤崇高美。②第二段提出问题: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③三四五段分别从“真情”和“思想”“能力”三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④最后一段总结全文。5.①该诗饱含热泪充满深情,表现出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②诗人宁愿牺牲自我也要救治世人的灵魂,可见该诗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③该诗托物言志,将红烛拟人化,采用问答的形式谋篇布局,抒情脉络分明,情感抑扬起伏。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④该诗顺应时代洪流而生,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诗人创作出了崇高的诗歌意象——牺牲自我、为他人带去光明的“红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也不能模仿古今中外传统”错,曲解原文意思,原文是“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选项说法绝对化。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要避免新诗创作中的‘假大空’”错,曲解文意,文中是“以往我们唾弃文艺创作上的‘假大空’,现今大家不满于文艺创作上的‘假小空’”,应是“提醒新诗创作者力避‘假小空’”。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便能……”错,忽略了“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这个先决条件。原文观点是“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一部分是第一段,根据结尾“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可知,第一段先提出文章观点: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第二部分是第二段,根据“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应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可知,第二段提出问题: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第三部分是第三至五段,根据“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可知,三四五段分别从“真情”和“思想”“能力”三个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四部分是第六段,根据“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也要警惕……”可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观点是“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分析本诗崇高美的体现。根据文中“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据此分析本诗可知,“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等,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根据文中“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据此分析,本诗“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表达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根据文中“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本诗的前四句,着力于景象描绘。四个诗句,四种景象,结构上看,四个诗句构成“起—承”关系。第五句在结构上属于“转”,将诗歌内容由写景状物转入抒情。第六句两个“力哟”连用,在简单重复中强化诗歌的创作主旨。第七句是第六句的细化。结构清晰,想象奇特,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这些都表明了作者具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根据文中“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面对“五四”运动的时代洪流,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郭沫若写下了这首杰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①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梁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听不见的人。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完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帽子、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在没有一点路标痕迹的情况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B.发现了绿豆般的灯火后,伍原流泪了,这眼泪是他绝处逢生的激动心情的直接表露,有了灯光,就有了希望和方向。C.“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写出了主人公刚看到希望却遭到误解,因委屈而无奈着急的心情。D.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伍原提供了帮助。7.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写出了主人公周围环境的荒凉孤寂。B.小说擅长心理描写,并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伍原对牺牲的小榕的铭记,对负伤的老邹的挂念。C.“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又舒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伍原要顽强活下去的决心。D.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传达丰富的意涵。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对八路军的真心拥戴。8.文中有两处划横线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9.小说为什么以“路标”为题?【答案】6.A7.A8.①小说开头写伍原寻找部队时灰蒙蒙的天地和道路,既为后文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②结尾处写斗转星移的世界和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传递出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发展,伍原心中始终跟随队伍前进的坚定信念。9.①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在文中它既用来指引主人公伍原前进的方向,又象征着这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找到部队的希望。②小说开篇就写主人公对路标的寻找,在他绝望时,暗夜里微弱的灯光、荒野中遇见的老乡都成为他的路标,最后在老乡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行进的方向,路标贯穿始终,成为文章的线索。③伍原把老乡视为希望,老乡确认伍原的身份后,马上为他指明了方向。以路标为题,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里八路军战士与老乡之间的军民鱼水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错误,在行军路上落单的伍原内心也有过怀疑、动摇,有过恐惧、无助,甚至近乎绝望。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能力。A.“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写出了主人公周围环境的荒凉孤寂错。“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不是景物描写,而是写伍原没有找到路标。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景物描写作用的把握能力。第一处环境描写用在了文章的开头,是伍原在寻找部队的路上所见到的景象,这一景物描写用在了文章的开篇,后文整个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这灰蒙蒙的天地和道路,为后文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并且,这时候的伍原没有见到一点路标的痕迹,所以“灰蒙蒙”的环境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具有深层次的含义,结尾写到灯光,而这灯光是给伍原指明革命队伍前进方向的灯光,本处描写灯光不飘忽不移动,象征着伍原坚定的革命意志不动摇。而夜空下的星斗,依然斗转星移,象征目前黑暗的社会定会发生改变,革命终会胜利,表达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作用的把握能力。本文是围绕伍原寻找部队展开的,文章开篇写到“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可见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文章的最后写到伍原遇到老乡,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告诉伍原部队前进的方向,而当伍原走上大路时,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所以这灯光就像路标一样,指引伍原前进的方向,让他有了找到部队的希望,所以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在文中它既用来指引主人公伍原前进的方向,又象征着这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找到部队的希望。从文章结构上来看,文章开篇写到伍原寻找路标,但是灰蒙蒙的天地和道路让伍原怀疑、动摇,有过恐惧、无助,甚至近乎绝望。这时候伍原发现贴在地上有那么一小点儿黄黄的光,这时候伍原的内心有了力气,有了希望,这时,这一小点儿暗夜里微弱的灯光也成为处在绝望之中的伍原的路标。于是伍原找到了老乡的窝棚,最后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当伍原走上大路时,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暗夜里微弱的灯光、荒野中遇见的老乡都成为伍原的路标。所以路标贯穿了文章始终,成为文章的线索。伍原在绝望的时候看到了暗夜中的一小点儿微黄的光,于是伍原向着微光迅速地走去,当他在窝棚中看到老乡时,老乡却和他扭打起来,而当老乡确认伍原的身份之后,急忙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然后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为伍原指明了方向。所以以路标为题,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里八路军战士与老乡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本二: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无误的一组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书信)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援笔成文(拿)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失向来之烟霞(先前)力士素贵(向来)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虎鼓瑟兮鸾回车(打鼓)帝欲官白(让……做官)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数宴见(多次)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节奏多变,押韵较为自由。除了“吟”,古体诗还有“歌”、“行”等体裁。B.“五岳”是中国历史名山,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C.“金銮殿”是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在旧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上朝理政的宫殿。D.“还山”是还我河山的简称,意思是回到山野,古时官员常以此称呼致仕还乡或归隐。12.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皆尽虚无。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丈夫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颓废消沉,不免给人消极之感。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未直接说天姥山有多高,而是运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它的高耸入云写得淋漓尽致。C.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山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最后当诗人来到金碧辉煌的神仙世界,他现实中苦闷的灵魂终于得到了一时的解放。D.诗人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遣词用句。这种艺术形式适配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起伏变化的情感,作品因此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13.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祖先在隋末因为获罪而远徙西域,直至神龙初年才逃回,客居于巴西。B.李白嗜酒如命,即便供奉翰林之后,也还会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有时甚至误事。C.李白文才出众,不仅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皇帝也相当赏识他的才华,对他很是句容D.李白蔑视权贵,曾让天子调羹,让力士脱靴,后来又恳求皇帝赐金放还,让他云游天下。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答案】10.B11.D12.A13.D14.(1)怎能低头弯腰(卑躬屈膝)侍奉权贵,让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2)李白自知自己不被玄宗的近臣所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A.信,实在,句意: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C.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句意: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D.暝,日落,天黑,句意: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D.“是还我河山的简称”错误,还山,致仕;退隐。指回归山林。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颓废消沉”错误,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曾让天子调羹”错误,由“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可知,是皇帝自己为他调羹,不是李白让皇帝做的;“恳求皇帝赐金放还”错误,由“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可知,是恳求退休。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1)“安”,怎能;“摧眉”,低眉;“折腰”,弯腰。(2)“为……所”,表示被动;“益”,更加;“骜放”,傲慢放任;“自修”,宾语前置,约束自己。参考译文:文本一: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文本二: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为获罪迁居西域,神龙初年,才逃回,客居巴西。天宝初年,李白前往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的文章,感叹说:“先生您,是天上被贬下凡的仙人哪!”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世之事,(李白)(当即)献上一篇颂文。皇帝下令赏赐李白食物,并且亲自为他调羹,下诏任命他为翰林供奉。(即便如此)李白还是与酒友在闹市上酗酒。皇帝坐在沉香亭,心有所感,想要李白写诗词文章,(于是)召李白进宫,而当时李白已然醉倒。(待他)酒醉稍醒,(他)拿起笔就写成了一篇文章,词章婉转华丽,精当贴切,一气呵成。皇帝爱李白之才,屡次宴集召见。李白曾在侍奉皇帝时,喝醉了,就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向来显贵,以之为耻辱。于是就指摘李白诗歌《清平调》中引用赵飞燕的典故,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想让李白做官,贵妃总是加以阻止。李白自知自己不被玄宗的近臣所容纳,更加傲慢放任,不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皇帝也就赏赐给他许多财物放他回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筝(唐)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15.下列对《琵琶行》以及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用“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来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了听觉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中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C.《夜筝》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指代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则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字。D.《夜筝》的次句写弹筝。作者连用两个“自”字,既写出了女子弹筝时的全神贯注,也表现了她孤苦凄凉的处境。16.历来便有人认为白居易写《夜筝》是《琵琶行》的一个精妙的微缩版本。请问其中的第三句“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哪两句诗?两首诗在描写乐声时有什么不同?【答案】15.A16.①“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不同之处在于:在描写乐声时,《琵琶行》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对音乐本身进行了大量的直接描写,又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显弹奏者技艺的高超。而《夜筝》并未对乐声进行直接描写,而是从听者的感受落笔,侧面烘托出乐声强大的情绪感染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赏析能力。A.“‘大弦嘈嘈’和‘小弦切切’来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错误。“大弦嘈嘈”并非用来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而是声音的急骤沉重。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情感以及比较阅读的把握能力。“弦凝指咽声停处”意思是忽然,弦声凝绝、柔指轻顿,弹奏暂停。而《琵琶行》中琵琶声好像冰泉冷涩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之后,声音也突然停下来,即“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中集中描写音乐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等,正面描写了琵琶曲的变化以及琵琶女技艺的高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夜筝》第二句写到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三四句写到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本诗并没有直接对乐声进行描绘,而是从听者的感受落笔,侧面烘托出乐声强大的情绪感染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高度概括诗人颠沛流离、无限悲愁的一生。(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以声衬寂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和谐、安宁的日常乡村图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颇多,其中,涉及好大喜功的刘义隆和骁勇善战的霍去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万里悲秋常作客②.百年多病独登台③.狗吠深巷中④.鸡鸣桑树颠⑤.元嘉草草⑥.封狼居胥⑦.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作客、吠、颠、嘉、狼居胥、赢。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它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便是成长于斯;也不缺少各种精美的制造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这些“中国制造”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③、一丝不苟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屠呦呦、袁隆平、南仁东……这些大国工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18.请在文中三处空白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能工巧匠②耳熟能详③精益求精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20.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表述全面,条理清晰;增强语势,强调内容,有力诠释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须具备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第三空前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等诗句、成语体现的是人们认真执着、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可以用“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一是“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二是“精彩的更多故事”语序不当,应该是“更多精彩的故事”。三是“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搭配不当,应该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所以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中“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运用了三个相对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各分句间是并列的关系,全面清晰、具体形象地阐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同时每个分句都引用了俗语或者名言名句,使得语句既富有文采又内涵深厚。“要有……要有……要有……”的句式铿锵有力,给人积极昂扬热血沸腾的力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C22.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致。D.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四、写作(60分)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①毛泽东,一生投身革命,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袁隆平,毕生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张秉贵,仔细周到,贴心热情,温暖了众多顾客的心;钟扬,深入荒原寻觅物种,执着探寻生命的界限……②2022年《开学第一课》于9月1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今年节目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组邀请“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等登上讲台,用榜样的力量启迪广大青少年感悟“只有奋斗才能成就梦想”的真谛,取得积极反响。③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我校高一年级各班计划组织一次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结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通风消声器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考英语成人高考(高起专)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4年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模板
- 2024年洒水车租赁协议模板
- 城市中心2024停车场地租赁协议
- 2024年工程承包协议格式
- 2024年度新鲜猪肉购销协议模板
- 2024专业修路工程协作协议
- 2024小食品买卖协议书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lessonProfessions for Women
-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答题纸完美版
- 二年级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 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英文Co-operation-Agreement
- 志愿者应急事件处理(课堂PPT)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 旅行社派团单
- 拼音aoe四声(课堂PPT)
- 食材配送供应商评价表
- 岭南新天地调研报告
- 躁动患者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