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页/共25页2022一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辅酶I(NAD+)全称烟酸胶腺嘌呤二核苷酸,在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辅酶I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因其带有电荷,无法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线粒体内膜,只能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D+在线粒体内膜上被转化为还原型辅酶IB.MCART1基因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C.MCART1蛋白的合成开始于游离的核糖体D.辅酶I和MCART1蛋白的组成元素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详解】A、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产生的氢与NAD+结合生成还原型辅酶I—NADH,那么NAD+发挥作用的场所应该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线粒体内膜上的MCART1蛋白能转运NAD+进入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NAD+生成NADH,所以MCART1基因在真核生物细胞中普遍表达,B错误;C、MCART1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D、辅酶I元素组成有C、H、O、N、P,MCART1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还可能含有S,D错误。故选C。2.某研究小组将黑藻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X中,超声破碎细胞后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可依次分离出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出的上述四种结构都含有元素P,但只有两种含有核酸B.溶液X的渗透压应高于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C.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观察其质壁分离现象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时,需用差速离心法分离DNA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如在分离细胞中的细胞器时,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详解】A、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都有膜结构,都含有磷脂、核糖体含有rRNA,因此都含P元素。其中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中都含核酸,A错误;B、溶液X与该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相比,渗透压应该相同,以便维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B错误;C、用黑藻叶片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有利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C正确;D、15N、14N两种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该实验利用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氮元素的DNA,从而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错误。故选C。3.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以下关于细胞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的迁移、神经细胞树突的伸展、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等都与细胞骨架有关B.细胞骨架能构成某些细菌的纤毛和鞭毛,为细胞机械运动提供动力C.部分细胞骨架可以周期性的重建和消失,如细胞有丝分裂中的纺锤体D.分泌蛋白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需要借助细胞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细胞质中有着支持它们的结构——细胞骨架。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其功能与细胞骨架无关,A错误;B、细胞骨架能构成某些细菌细胞的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为细胞机械运动提供动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B正确;C、纺锤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形成,末期消失,呈现周期性重建和消失,这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D、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向高尔基体的运输,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D正确。故选A。4.端粒是染色体两端DNA一面向质复合体,在正常细胞内端粒DNA序列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缩短,当缩短到临界值,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利用自身的RNA合成端粒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酶合成动粒DNA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B.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具有1个或2个端粒C.端粒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端粒酶属于逆转录酶D.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可能高于正常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详解】A、端粒酶合成端粒DNA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A正确;B、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每条染色体含有1或2个DNA,则具有4个或2个端粒,B错误;C、端粒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端粒酶可以利用自身的RNA合成端粒DNA,因此,端粒酶属于逆转录酶,C正确;D、癌细胞能够不断进行分裂,则其端粒酶的活性可能高于正常细胞,D正确。故选B。5.左图所示为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H+转运和ATP合成过程,右图所示为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过程,①~⑤表示过程,⑥~⑧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⑤都表示H+跨膜运输过程,其中①③属于主动运输B.左图中的NADH来自于丙酮酸、酒精或者乳酸的分解C.P680和P700含有光合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D.ATP的合成与H+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左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部分过程。质子泵将H+主动运输到内外膜之间,形成线粒体内膜膜内外的浓度差,ATP合成酶利用该浓度差,催化ATP的形成。有图为光反应的过程,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类囊体膜内外的H+浓度差,类囊体腔内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侧。【详解】A、图中①②③⑤都表示H+的跨膜运输过程,根据ATP合成过程利用H+的浓度差可判断膜内外的浓度高低,线粒体基质侧H+浓度低于内外膜之间,类囊体腔低于叶绿体基质,故其中①③属于逆浓度进行的主动运输,A正确;B、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一半来自葡萄糖,一半来自水,无氧呼吸过程中NADH来自于葡萄糖,B错误;C、P680和P700是两个光反应中心,是色素蛋白的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C正确;D、左图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右图的光反应过程中,ATP合成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H+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所产生的势能,D正确。故选B。6.最新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自噬可由细胞自噬关键蛋白ATG13a驱动,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TOPP可以通过ATG13a的去磷酸化修饰,调控ATG1—ATG13激酶复合体的磷酸化状态,促进缺碳诱导的细胞自噬,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植物细胞坏死B.细胞自噬会降解自身物质或结构,不利于植物的生长C.抑制TOPP家族功能可以启动植物细胞自噬,提高植物对缺碳耐受性D.TOPP能够降低ATGl3a蛋白去磷酸化过程所需的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讲解后再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再细胞受损、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详解】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植物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是对机体有利的行为,A错误;B、细胞自噬会降解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再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错误;C、TOPP可促进缺碳诱导的细胞自噬,抑制其功能会降低缺碳植物细胞自噬,降低植物对缺碳的耐受性,C错误;D、TOPP是一种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D。7.DNA复制时,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而另1条链也按5′→3′方向合成新链片段一冈崎片段(下图所示)。已知DNA聚合酶不能直接起始DNA新链或冈崎片段的合成,需先借助引物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再在引物的3′一OH上聚合脱氧核苷酸。当DNA整条单链合成完毕或冈崎片段相连后,DNA聚合酶再把RNA引物去掉,换上相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引物酶属于RNA聚合酶,与DNA聚合酶一样能够催化氢键断裂B.DNA的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时不需要RNA引物C.DNA聚合酶既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D.RNA引物合成时与冈崎片段合成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详解】A、引物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引物酶属于RNA聚合酶,与DNA聚合酶不同,A错误;B、DNA聚合酶不能直接起始DNA新链或冈崎片段的合成,DNA的一条新子链按5′→3′方向进行连续复制时需要RNA引物,B错误;C、引物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再在引物的3′一OH上聚合脱氧核苷酸,当DNA整条单链合成完毕或冈崎片段相连后,DNA聚合酶再把RNA引物去掉,DNA聚合酶既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C正确;D、RNA引物合成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U、TA、GC、CG配对,而冈崎片段合成时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T、TA、GC、CG配对,D错误。故选C。8.獭兔毛的长短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该对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上存在一个致死基因,该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别影响。为研究其遗传学效应,研究人员利用某獭兔种群进行了以下实验:组别亲本后代甲组长毛雌兔×长毛雄兔F1:雌兔431只,全为长毛雄兔214只,全为长毛乙组短毛雌兔×长毛雄兔F1:雌兔中短毛221只,长毛219只雄兔中短毛225只,长毛223只丙组乙组F1长毛兔自由交配F2:雌兔中短毛240只,长毛716只雄兔中短毛238只,长毛485只据上表数据分析错误的是()A.该致死基因与B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不会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B.就獭免毛的长短而言,甲组亲本中雌性与雄性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C.控制獭兔毛长短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不涉及伴性遗传D.丙组F2中的长毛兔相互杂交,F3雄性个体中短毛兔所占的比例为1/5【答案】D【解析】【分析】甲组长毛雌兔和长毛雄兔杂交,雌兔比雄兔比例为2:1,说明雄兔有致死;乙组短毛雄兔×长毛雄兔,子代雌雄表现型比为1:1,无致死,说明亲本为Bb和bb;丙组为乙组F1长毛兔自由交配,后代有短毛,说明长毛为显性,基因型为Bb,雌兔表现型比例为3:1,无致死,雄兔表现型比例为2:1,说明BB的雄兔致死。【详解】A、丙组为乙组F1长毛兔自由交配,后代有短毛,说明长毛为显性,基因型为Bb,雌兔表现型比例为3:1,无致死,雄兔表现型比例为2:1,说明BB的雄兔致死,由三组数据可知,致死与毛的长短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致死基因和B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且雄兔中纯合BB致死,A正确;B、纯合子BB的雄性个体致死,甲组中后代都是长毛,亲本长毛雌兔基因型为BB,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b,B正确;C、分析题目,虽然子代中可能出现性别差异,是由于BB的雄兔致死,控制獭兔毛长短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不涉及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D、丙组F2中的长毛兔雌性为1/3BB、2/3和Bb,雄性为Bb,相互杂交,理论上bb占2/3×1/2×1/2=1/6,理论上BB:Bb:bb=2:3:1,F3雄性个体中BB致死,短毛兔所占的比例为1/4,D错误。故选D。9.女娄菜是一种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叶型表现有宽叶和狭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纯种植株进行以下杂交实验实验1:宽叶♀×狭叶♂→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宽叶实验2:狭叶♀×宽叶♂→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狭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不同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宽叶和狭叶的显隐性关系D.无突变发生时,实验1的子代雌雄杂交,后代中雌雄植株表型一致【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1中宽叶♀×狭叶♂→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宽叶,说明宽叶为显性;实验2中子代雌雄表现完全不同,子代雌性和父本表现型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基因型为B、b,则实验2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实验1为XBXB和XbY。【详解】A、通过实验2分析,子代雌雄表现完全不同,子代雌性和父本表现型一致,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基因型为B、b,则实验2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实验1为XBXB和XbY,子代雌性的基因型都为杂合子,A错误;B、实验2结果表明性状和性别相关联,且亲本为纯合子,可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C、实验2子代雌雄表现完全不同,子代雌性和父本表现型一致,雄性和母本一致,亲本基因型只可能为XbXb和XBY,说明母本为隐性,C错误;D、实验1为XBXB和XbY,子代为XBXb和XBY,雌性只有宽叶,雄性有宽叶也有狭叶,D错误。故选B。10.左图为甲、乙两种独立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甲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10000,右图是左图中部分成员的甲病相关基因经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已知甲病(A、a基因控制)、乙病(B、b基因控制)致病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与乙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B.I—3与I—4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C.II—2与II—3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D.若Ⅲ—1是个女孩,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2/103【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甲病:Ⅰ-3和Ⅰ-4(Ⅰ-1和Ⅰ-2)正常,儿子Ⅰ-4(Ⅰ-2)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结合电泳条带分析可知,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分析乙病,Ⅰ-3和Ⅰ-4患病,有正常的女儿Ⅱ-3,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Ⅰ-3和Ⅰ-4无甲病,儿子Ⅰ-4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电泳条带分析,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3和Ⅰ-4患乙病,有正常的女儿Ⅱ-3,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I-3与I-4的基因型都是AaBb,B错误;C、II-2基因型为aabb,II-3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二者后代不会患乙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0,C错误;D、只分析甲病,Ⅱ-2的基因型为aa,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提供a配子的概率为2/3,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9/10000,a的基因频率为3/100,A的基因频率为97/100,人群中AA个体占97/100×97/100,Aa占2×3/100×97/100,该男性为正常男性,不可能为aa,正常男性中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97/9991=6/103,该男性提供a配子的概率为6/103×1/2=3/103,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3/103=2/103,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DNA甲基化说法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未改变基因碱基序列,但影响了基因转录从而影响了生物的表型B.甲基化不仅能发生在DNA中,还可以发生在蛋白质上C.DNA分子中碱基G和C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越强,越不容易发生甲基化D.DNA的甲基化会随细胞的有丝分裂得以保留并遗传给子代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等修饰都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详解】A、DNA甲基化未改变基因碱基的序列,但由于甲基化基因的转录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蛋白质影响了生物的性状,A正确;B、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如果发生甲基化或乙酰化,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DNA分子的甲基化一般发生在C位点,形成胞嘧啶转化为5-甲基胞嘧啶,C错误;D、甲基化属于可遗传的变化,会随细胞的有丝分裂得以保留并遗传给子代,D正确。故选C。12.科学家利用PCR技术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利用现代人的DNA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土壤沉积物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并分离出来,完成一种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设计“引子”的DNA序列信息只能来自现代人的核DNAB.尼安德特人的双链DNA可直接与“引子”结合从而被识别C.PCR检测古人类DNA时需“引子”,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利用现代人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并分离出来”,所以可以推测“引子”是一段单链DNA序列,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去探测古人类DNA中是否有与该序列配对的碱基序列。【详解】A、由于线粒体中也含有DNA,因此设计“引子”的DNA序列信息还可以来自线粒体DNA,A错误;B、土壤沉积物中的古人类双链DNA需要经过提取,且在体外经过加热解旋后,才能与“引子”结合,而不能直接与引子结合,B错误;C、PCR扩增过程需使用需“引子”、耐高温DNA聚合酶,但不需要使用解旋酶,该技术是通过高温使DNA双链打开的,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利用现代人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引子”,说明设计“引子”前不需要知道古人类的DNA序列,D正确。故选D。13.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两个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和红龙头,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且分布区重叠,前者由黄蜂授粉,后者由蜂鸟授粉。红龙头细胞中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的基因有缺陷,导致花瓣细胞中有类胡萝卜素积累,表现为红色,而粉龙头细胞中该基因是正常的,因此花瓣只呈现由花青素导致的粉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起源于同一祖先的两种猴面花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B.传粉者的不同导致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基因产生了不同的变异C.花色不是猴面花传递给传粉者的唯一信息,猴面花与传粉者间存在协同进化D.两种猴面花花色的差异由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不同所致【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称为一个基因库,源于同一祖先的两种猴面花虽然分布区重叠,但红龙头细胞中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的基因有缺陷,而粉龙头细胞中该基因是正常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种群基因库一般不相同,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编码类胡萝卜素分解酶基因产生了不同的变异不是传粉者的不同导致的,B错误;C、猴面花与传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不只通过花色完成,也包括花香等信息,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猴面花与传粉者间相互选择和影响,因此存在协同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两种猴面花花色的差异由自然选择下的进化方向不同所致,D正确。故选B。14.体液是指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淋巴液中大量的淋巴细胞可以协助人体抵御疾病,淋巴液可将回收的蛋白质带回血液C.组织液可与多数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代谢的必要条件,组织液还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D.细胞内液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基质等液体,其中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可通过质膜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细胞外液构成了内环境。消化液、汗液、泪液都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人体内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绝大多数的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也通过组织液得到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故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输送是双向的。【详解】A、体液可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A错误;B、淋巴液中大量的淋巴细胞可以协助人体抵御疾病,林白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淋巴液可将回收的蛋白质通过淋巴循环带回血液,B正确;C、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可与多数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代谢的必要条件,组织液是液体环境,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C正确;D、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部分,对于人体细胞来说,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核液、细胞器基质等液体,其中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内液可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或产物排出到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从细胞外液中获得氧气和养料等,细胞内液可通过质膜与细胞外液相互交流,D正确;故选A。15.左图表示对神经纤维膜电位的测量过程,右图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左图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右图中的电位变化B.右图中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如果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右图中的c值将增大D.若用麻醉药物阻遏K+通道,右图中从c到d的时间将延长【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装置A电极均在膜外,静息时无电流产生,刺激后,由于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不同时兴奋,所以两个电极之间会出现两次电位变化,导致指针偏转2次;右图中的a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c点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详解】A、神经纤维收到刺激时,有动作电位的发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都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左图两个电极都至于细胞膜外,所以不能测定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A错误;B、右图中bc段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顺浓度梯度经过离子通道内流形成,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c值是由Na+浓度差来决定的,浓度差越大,c值越大,如果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右图中的c值将减小,C错误;D、图中从c到d的的过程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发生K+的外流,若用麻醉药物阻遏K+通道,右图中从c到d的时间将延长,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生物膜上能运输H+的转运蛋白统称为质子泵,常见的质子泵有3类,V型质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F型质子泵,可利用H+顺浓度梯度的势能合成ATP;P型质子泵,在水解ATP的同时发生磷酸化,将H+泵出细胞并维持稳定的H+浓度,该质子泵能被药物W特异性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膜上常见V型质子泵,利于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B.叶绿体内膜上常见F型质子泵,利于H+的转运和ATP的合成C.F型质子泵能催化ATP的合成,P型质子泵能催化ATP的水解D.药物W可以用来治疗因胃酸过多而导致的胃溃疡等疾病【答案】ACD【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V型质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F型质子泵可催化ATP的合成,P型质子泵可催化ATP的水解,在P型质子泵的作用下,将H+泵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详解】A、V型质子泵,可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溶酶体内呈酸性,因此V型质子泵常见于细胞中的溶酶体膜,通过主动运输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溶酶体内,A正确;B、F型质子泵,可利用H+顺浓度梯度的势能合成ATP,叶绿体内膜不能合成ATP,因此没有F型质子泵,B错误;C、据题意可知,F型质子泵可催化ATP的合成,P型质子泵可以催化ATP水解,C正确;D、P型质子泵,在水解ATP的同时发生磷酸化,将H+泵出细胞,该质子泵能被药物W特异性抑制,说明药物W可抑制H+的分泌,有效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D正确。故选ACD。17.将某品种海水稻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含较高浓度NaCl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培养两周后,在晴朗天气下制定净光合作用及胞间CO2浓度的目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和分离海水稻叶肉细胞中的色素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NaCl溶液的浓度C.在不同时刻,高盐条件下水稻的总光合速率均低于正常状态的水稻D.10:00-12:00时,对照组水稻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孔开放度下降【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左图: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午十二点左右均会出现午休现象,原因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植物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光合作用下降;分析右图:在8点之后,实验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对照组。【详解】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同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开,因此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A错误;B、分析曲线图,横坐标时间代表光照强度的变化,因此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B错误;C、左图曲线看出,与对照组相比,在高浓度NaCl作用下,不同时刻,海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实验组)均低于正常状态的海水稻(对照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两组海水稻的呼吸速率大小不知,因此不同时刻,高浓度NaCl下海水稻的光合速率大小与正常状态的海水稻的光合速率大小无法比较,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对照组10:00-12:00时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此时间段内,对照组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且与实验组差异不大,说明此时间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不是气孔的开放度,而是非气孔性因素,D正确。故选ABC。18.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亚基的合成、组装及运输过程示意图。在核糖体中,rRNA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是结构和功能核心,如其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B.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C.rRNA是rDNA和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D.核糖体亚基为mRNA提供了结合部位【答案】A【解析】【分析】1、分析图解:图中在核仁中转录形成rRNA,然后形成的rRNA与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结合分别形成大亚基和小亚基,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大亚基和小亚基结合再形成核糖体。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详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蛋白合成的场所也是核糖体,r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核仁,A错误;B、据图知,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C、rRNA是rDNA的表达产物,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是5SrRNA,故rDNA和核仁外DNA的表达产物都是rRNA,C正确;D、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D正确。故选A。19.某二倍体动物体组胞中某两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位置关系如图甲。①~⑥是发生变异后的细胞染色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变异类型相同,发生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区B.甲→⑤过程可通过自交或单倍体育种来实现C.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断裂D.具有④或⑥的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无法发育成个体【答案】B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引起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属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④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⑤是由自交或单倍体育种来实现;⑥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据图可知,①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②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引起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A错误;B、据图可知,⑤中的染色体类型是甲中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据此推测甲→⑤过程可通过自交或单倍体育种来实现,B正确;C、③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断裂和重接,C正确;D、④属于个别染色体增加形成的三体,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个体,⑥属于三倍体,具有⑥的染色体组合的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个体,只是后代不可育,D错误。故选BC。20.心脏的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使心率加快,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C.去甲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导致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答案】AB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正确;B、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乙酰胆碱,第一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第二次乙酰胆碱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B正确;C、由题意“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使心率加快”可知,说明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不会增大,C错误;D、由题意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二者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根据光合作用中固定CO2方式,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一些C4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但后者叶绿体缺乏基粒,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叶肉细胞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酶(PEPC)。该酶具有高CO2亲和力,可在低浓度CO2条件下高效固定CO2。如图表示C4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C4植物的_______细胞吸收转化光能,为反应②提供_______。(2)结构P为_______,叶肉组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间具有大量该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3)综合以上信息,更适宜在高温、高光强环境中生存的是_______(填“C3植物”或“C4植物”),依据是_______。(4)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物常以蔗糖形式运输,为验证光合作用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并将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叶肉细胞②.NADPH和ATP(2)①.胞间连丝②.提高物质运输效率(3)①.C4植物②.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导度减小,C4植物细胞中的PEPC具有高CO2亲和力,能固定叶肉细胞中低浓度CO2,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的高浓度CO2,因此C4植物更适宜在高温、高光强环境中生存(4)维管束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小问1详解】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缺乏基粒,而叶肉细胞中含有基粒,基粒上(类囊体薄膜)的光合色素能够吸收转化光能;反应①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②是C3的还原,光反应能为C3的还原提供NADPH和ATP。【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叶肉细胞产生的苹果酸通过P(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鞘细胞,胞间连丝能提高物质运输效率。【小问3详解】在高温、高光强环境中,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导度减小,C4植物细胞中的PEPC具有高CO2亲和力,能固定叶肉细胞中低浓度CO2,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的高浓度CO2,因此C4植物更适宜在高温、高光强环境中生存。【小问4详解】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并降低定位在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壁上,维管束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从而导致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22.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示意图,图乙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某结构或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①细胞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该细胞所处时期不发生基因重组,理由是_______。(2)②细胞存在于该动物的_______中,该细胞含有等位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3)图乙曲线最可能表示以下哪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_______。A.姐妹染色单体 B.纺锤体 C.四分体 D.核仁(4)科学研究发现,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粒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丙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若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进行。【答案】(1)①.4②.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①.卵巢②.DNA复制时A基因突变为a(3)C(4)①.保护黏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磁坏②.提前【解析】【分析】①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图乙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某结构或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数量变化,该结构或物质只出现在某个特定时期,且数量为体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一半。【小问1详解】①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二倍,因此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而图示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小问2详解】②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断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次级卵母细胞,发生在卵巢内。由于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该细胞内的等位基因A和a出现的原因是DNA复制时A基因突变为a。【小问3详解】A、姐妹染色单体在间期随着DNA复制而出现,间期数量变化为0→4n,与图示不符,A错误;B、前期纺锤体形成后只有一个,数量不是n,与图示不符,B错误;C、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因此四分体数量为n,其它时期没有四分体,与图示相符,C正确;D、核仁在细胞分裂时周期性消失和重现,存在时数量一般为一个,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小问4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但这种酶在有丝分裂中期已经开始大量起作用,而各着丝粒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说明存在着丝粒位置的SGO蛋白可以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当SGO蛋白被酶解后,着丝粒断裂;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粘连蛋白将被水解酶破坏,导致图示染色单体分离的过程会提前。23.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遗传物质为RNA,外具胞膜,它利用胞膜上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宿丰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宿主细胞,完成增殖及对宿主细胞的破坏,其侵染过程及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①为_______过程,就信息传递而言,其实质为_______。(2)新冠病毒通过过程_______(填序号)完成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分析可知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首先完成①过程的原因是_______。(3)图中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会合成病毒RNA聚合酶,与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相比,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4)据图判断新冠病毒的外胞膜可能起源于宿主细胞的______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答案】(1)①.翻译②.把RNA中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2)①.②③②.为自身遗传物质(RNA)的复制提供酶(3)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复制过程,而不是以DNA为模板的转录(4)①.内质网②.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首先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修饰【解析】【分析】1、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其寄生在活细胞体内,依靠活细胞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2、RNA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叫作转录。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小问1详解】分析图:①过程以病毒的+RNA合成病毒RNA聚合酶,表示翻译过程;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该过程的实质是将RNA中的碱基序列转变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小问2详解】新冠病毒自身遗传物质用+RNA表示,经过②过程,+RNA复制得到其互补链-RNA,再由③过程复制得到+RNA,因此新冠病毒通过过程②③完成自身遗传物质的复制。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要增殖需要复制遗传物质,而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需要病毒RNA聚合酶,所以首先要完成①翻译过程,为自身遗传物质(RNA)的复制提供酶。【小问3详解】宿主细胞内的转录模板是DNA分子,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在DNA分子上的启动子上,起始转录,病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在病毒RNA链上,所以病毒R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的RNA复制过程,而不是以DNA为模板的转录。【小问4详解】分析图可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首先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修饰,据此判断新冠病毒的外胞膜可能起源于宿主细胞的内质网。24.拟南芥(2N=10)是一年生草本、十字花科植物,自花传粉。株高20cm左右,从发芽到开花约40天,果实为角果,每个果荚可生50~60粒种子,富有多对相对性状。因广近用于研究种子的萌发、植物光周期等遗传分子机制,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回答下列问题:(1)拟南芥作为良好的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列举2项),对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2)为研究影响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以品系甲(DD)为材料,经诱变获得了D功能缺失的结合突变体1,利用二者进行了以下实验: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种子萌发率(%)杂交①品系甲×品系甲70杂交②突变体1×突变体110杂交③品系甲♀×突变体1♂70杂交④突变体1♀×品系甲♂10杂交①②的实验结果表明,D基因的功能是_______。由杂交③④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子代种子萌发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_______。以此推测,杂交③的子代自交,所结种子中,高萌发率和低萌发率的种子数量比为_______。(3)为阐明拟南芥花色的遗传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诱变出紫花杂合子突变体2和白花纯合子突变体3,突变体2与突变体3杂交,F1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6:1,挑选出F1中的紫花自交,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27:36:1,由此分析,拟南芥花色性状至少涉及独立遗传的_______对等位基因,上述F1中的红花基因型有_______种,F2红花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4)以上三种突变体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特点。(5)拟南芥雄性不育系在遗传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员分离到两组纯合雄性不育拟南芥株系N系,R系,两种品系的雄性不育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为隐性突变所致,R经低温处理可以恢复育性,请利用株系N,R设计杂交实验推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答案】(1)①.染色体数目少、易培养、生长周期短、子代数量多、有多对相对性状等②.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2)①.促进种子萌发②.来自父本的D基因的表达受抑制③.1:1(3)①.3②.6③.1/6(4)随机性(5)实验思路:在低温条件下,以株系R作为父本,株系N作为母本杂交,收获株系N植株上所结的种子获得F1,正常温度条件下种植F1,并使其自交获得F2,常温条件下种植F2,并统计其育性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若F2中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约为9:7,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雄性可有与雄性不育植株数量比约为1:1,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小问1详解】拟南芥具有染色体数目比较少、易培养、生长周期短、后代数目多等特点,可以作为遗传学的研究材料。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的步骤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小问2详解】杂交实验①的子代种子萌发率70%,杂交实验②的子代种子萌发率10%,表明D基因的功能是促进种子萌发。杂交③和杂交④互为正反交实验,品系甲作母本时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品系甲作父本时种子萌发率,推测,子代种子萌发率降低的原因可能为来自父本的D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杂交③亲本为品系甲♀与突变体1♂,则子一代基因型为Dd,令其自交,自交时母本可产生D:d=1:1的配子,父本产生D:d=1:1的配子,且来自父本的D基因表达受抑制,因此子代表现为高萌发率:低萌发率=1:1。【小问3详解】F1自交产生后代,F2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27:36:1,判断F1产生8种配子,说明判断拟南芥花色性状至少涉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假设用A/a、B/b、C/c表示三对基因,A_B_C_表现为紫花,aabbcc表现为白花,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红花。F1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1:6:1,判断突变体2与突变体3杂交为测交,则红花有6种基因型。F2红花中纯合子包括1/36AABBcc、1/36AAbbcc、1/36AAbbCC、1/36aaBBCC、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