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CM含参考答案_第1页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CM含参考答案_第2页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CM含参考答案_第3页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CM含参考答案_第4页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ACM含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B.互补性C.顺序性D.差异性.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 (B)。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 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D?P4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 D)。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最早出现在(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是( D)A.神化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种观点属于(B)A.神化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时期。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白^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白^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 A)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B)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Q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社会功能.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人口.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B)。A.人口B.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中,最古老的是( A)A.神化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C)A.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手段D.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C)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二、判断题.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错误(类似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 .普遍的矛盾。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认识性质有矛盾 .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P306-318.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0.简述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把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学习同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P306)贯彻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一)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二)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31.教育必然促进人的发展错误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教育起主导作用并非教育万能,它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而且,当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时,能促进人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错误学校教育不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只是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动物界也存在教育错误。(答案来自2012上真题)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 .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体现在:加速人的发展,发觉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正确人的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的发展。但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如应试教育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正确.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来实施,国家是办学的唯一主体错误.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正确答案:XX[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 .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错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五育并举意味着德智体美劳必须平衡着力.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错误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 (促进民主政治化)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表现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包括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等活动.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也就是老师如何教的方法错误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正确.备课是教师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P257错误具体工作有:.写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写好课题(单元)计划:包括课题名称 .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①钻研教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 .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 .透 .化三个阶段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 .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法和习惯等。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 .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错误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 .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与“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不同。因为填鸭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正确班级上课制: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局限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P181正确(1)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2)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4.心理性.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教学就是指上课错误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错误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仅仅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并不等于取消指导。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非指导教学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自己具有生长的可能性。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德育即道德教育错误P280解析:德育包括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正确 P298.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错误 P296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 .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 .不断前进的过程正确解析: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 .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 .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不许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错误P302-30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P286)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 .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隐性课程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书上这块内容极少的.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错误这题不会,乱写三、简答题.积极性高 7.教书与育人相结合68.学校体育的任务有哪些?.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简述教育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能传承文化教育传递.保存.活化文化,(文化为人所掌握).教育能改造文化(通过选择和整理文化,起到导向作用).教育能创造.更新文化72.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P54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制约着教育的性质与教育目的.宗旨(对应书上两点)②制约教育的领导权③制约着受教育权④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它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培养人来实现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P34-P50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起潜2)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条件)移默化的作用,起潜3)教育: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P33人的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76.教学的任务有哪些?77.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4)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7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二主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其次,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最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辨证统一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简捷律贯彻要求: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两个极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辨证统一——发展律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促进知识的掌握).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育人律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社会的要求;教学内容渗透着思想因素;教学方法 .组织形式中有思想因素;教师的榜样作用.简述美育的功能。.简述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趋势不知道.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内容的优缺点书上有很简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明确教学的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3)课后的教导工作84.课题(单元)计划85.简述教学工作的一般过程 P25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包括:1.备课2.上课3.课后教导 4.评价(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哪些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发展。88.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P220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从问题入手,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民主的教学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综合性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书上p155两句话1.2..简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区别显性课程:在学校情境中,加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而存在的课程。.学生的年龄特征 .知识 .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内容的深度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处理需要与可能 .现实与发展的关系。.布置作业的要求有哪些?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防止负担过重;③布置作业时要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限定完成时间,必要时要有适当的指导;四、单选题.儿童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B)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 D)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C)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我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在( B)A.1985B.1986C.1993D.1995.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换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C)A.道德认识B.道德评价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是( A)A.道德认识B.道德评价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B)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行为.儿童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 .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 .那一定是错的。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行为.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是(C)A.《塔上旗》B.《教育诗》C.《帕夫雷什中学》D.《教育学》10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B__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05.我国当前中小学采取的学制是( A)A.六三三制B.五四三制C五三三制D.六四三制106.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皮亚杰认为这时儿童处于(B)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07.根据皮亚杰的观点,6.7岁的儿童在道德发展阶段上处于(B)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08.在德育活动中,“评优”属于哪种德育方法?(A)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修养指导法109.辩论 .演讲 .参观属于哪种德育方法?(B)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修养指导法1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A?(A)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科夫.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B)。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马卡连柯主张“要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提示我们应贯彻哪条德育原则?(C)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儿童的不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D)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最早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不陵节而施”等教育思想的著作是(B)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116.对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描述错误的是( D)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一计划一运用 .进行C.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117.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用自然科学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 (C)。A.赫尔巴特B.斯普朗格C.拉伊和梅伊曼D.狄尔泰.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这种观点出自(A)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爱弥儿〉〉D.《康德论教育》120.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A)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D)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和“产婆术”的学者是( A)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夸美纽斯.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在我国近代学制改革中,提出“忠君.尊孔.尚公.尚式.尚实”.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25.“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全变坏了。”这是谁的观点(B)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在我国学制改革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的学制是(B)A.壬子癸丑学制B.壬戌学制C.1951年学制D.1958年学制.有关夸美纽斯的描述,错误的是( C)A.主张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B.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C.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标志着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B)A.《论语》B.《学记》C.《论演说家的教育》D.《大教学论》129.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附带功能D.超越性功能130.蔡元培说过“美育者 ,与智育相辅而行 ,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A.直接功能B.教育功能C.间接功能D.超越性功能131.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 .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132.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133.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B.涂尔干C卢梭D杜威134.“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体现了哪种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35.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以下哪个阶段,儿童逐渐认识到规则可以改变,判断行为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 D)A.前道德阶段B.后道德阶段C他律道德阶段D.自律道德阶段1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 (B)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按照课程设计的主体,课程可以分为( C)A.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D.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衡量人们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D)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在学习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D)A.生产经验B.生活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AA.教学目标B.学生兴趣C教学内容D.教师特点.隐性课程的特征是(D)A.目的性B.计划性C组织性D.非预期性142.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被称为(A)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143.根据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44.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B.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B.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D)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班级教学D.复式教学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D)D)148.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C)。,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D)A)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班级教学D.复式教学具体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等”的是( A)A.课程标准B.教科书C课程资源D.课程计划赫尔巴特强调教育“三中心”,除了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以外还有( D)A.学生中心B.活动中心C教学中心D.课堂中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初中课程的类型主要是(B)A.分科课程B.分科和综合相结合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课程的类型主要是( A)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 C)A.非正式的B.非预期性C.计划性D.非目的性15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课程体系主要属于( C)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主张活动课程论 .学校课程应该以活动为中心 .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的代表人物是( C)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是(A)A.教师B学生C校长D专家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A.课程af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教育目的.学科目标.课程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主题.任务.评价标准158.以下学者中,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D)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布拉梅尔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 .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 (D)A.练习法B.实验法C谈话法D.讨论法.以下表述与活动课程不符的是( C)A.活动课程的倡导者是杜威B.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C重视知识的逻辑顺序D.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A.小组合作学习B.小班教学C复式教学D.分层教学.《论语》指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符合以下哪个教学规律?( D)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64.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体现了哪个教学原则?( C)A.启发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D.系统性原则.教师广泛利用环境信息,上课如同游戏 .表演,使理智与感情统一,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这种教学方法是( C)A.探究一研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 (A)A.罗杰斯B.卢扎诺夫C布卢姆D.赞可夫(B)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B)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了( B)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德育是学生的知 .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基础是(A)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模式D.教学组织形式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D)教学原则A.系统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一节好课最根本的标准是( D)A.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D: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哪条教学原则的描述?(A)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系统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这一教学基本要求贯彻的是教学的(D)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中小学“双基教学”中的“双基”指什么?(B)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D.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17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D)。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B.直观性很强C提高了教学效率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对班级授课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C)A.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C.有利于因材施教D.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180.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 .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基本方法是 (A?)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五、材料分析181.该案例反映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该原则要求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4)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182.(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 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 .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 .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 .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思路:社会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政治经济,文化P55;教育对社会有反作用)183.(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 .法官.军官 .文学家 .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 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 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不正确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 .环境 .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 .手段.资源 .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 .家庭教养模式 .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 .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184.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地上有一些碎纸片。“是哪个同学撕的废纸 ?”老师一问,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伟的身上。“老师,是陈伟撕的。”“不是我!”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张老师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张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同学的证明把陈伟拉出来,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一顿,说他不能自觉保护环境,为班级丢分,使我们这个“优秀班级”荣誉受损。但张老师平静地把目光投向全班同学,说“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哪一个同学愿意把纸片捡干净 ?”张老师话音刚落,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张老师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做呢 ?”这时陈伟连忙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让我去捡吧 !”张老师笑着对他点头说“好!”他马上把地上的纸片捡得干干净净。张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看陈伟,说:“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于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作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下课后,陈伟就来到张老师身边,低着头说:“老师,纸片是我扔的,以后我再也不随地乱扔东西了。”张老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问题:张老师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 ?符合哪些德育原则?张老师主要采用了品德评价法和榜样示范法 .品德修养指导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185.结合案例阐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1)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知 .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 .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娄老师从同学们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的情况出发,让同学们通过演讲谈应该得到书的理由,提高了同学的道德认识。精采的演讲和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使同学们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同学们通过理智权衡,表现出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产生了道德意志。大家都想得到有印迹的书,出现了道德行为。(2)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在开学的第一天,通过发书这一活动,娄老师抓住其中具有的教育性,积极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学生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具有特殊的性质:首先,它具有引导性 .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教育学 .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3)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开始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在娄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学生的新的道德认识战胜原有的道德认识,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4)学生品行形成过程是长期 .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任何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不良的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人的品德是在它的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的变动性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的。随着学生的发展,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就不断提高,社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原有的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品德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必要。娄老师分书的教育,还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186.娄老师的德育艺术体现了什么德育原则?娄老师让同学们说自己应该得到有印迹书的理由,大家评选出演讲的前三名,他们自豪地拿到了有印迹的书,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开始同学们对谁应该得到有印迹的书认识不一,娄老师没有把同学们批评一顿,而是调动同学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87.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 .政治和法纪 .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 .更亲切 .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 .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奖惩评价法。奖惩评价法本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然而阎老师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理发效果进行评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公认,而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做法更是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188.(1)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 ?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189.初二的时候,我 (台湾作者三毛 )数学总是考不好,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了呢 ?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一下。”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沾好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让同学看一看啊。”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去上学,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晕倒在地,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上述案例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 ?请做具体分析。(P306)德育的原则有: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2.疏导原则(我认为此材料重在扩充这一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点大家也自行扩充一下)5.因材施教原则6.在集中教育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190.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怎么办 ?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 .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问题:191.李老师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分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社会处境,李老师解释道:“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上却有贫穷人被冻死的尸体……”还未说完,发现石磊举手。“请问,有什么问题?”“老师,我觉得你对杜甫诗句的解释不合理 ?”“为什么 ?”“因为从诗句中可以判断是冬天,既然能把人冻死,那么肉就不会发臭,怎么能闻到臭味呢?”石磊说完后,教室里并没有炸开锅,同学们反而静静看着李老师,脸上露出惊奇的表情。李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也颇感意外,很快便镇定下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从气候特点上分析,石磊同学的提问是有道理的,老师也没注意到这一细节,所以一时也不能给大家作出科学的解释。这节课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去查找一些资料,下节课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下课后,李老师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多数与李老师在课上的说法一样,但李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臭”的读音又读作“嗅”,解释为“用子鼻子辨别气味”。这样,正确的答案就清楚了。第二次上课,李老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向学生要答案。有的学生们说查到的资料与老师讲得一样。有的学生说是因为大户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了,每次把吃剩下的都倒在了茅坑里。有的学生说……李老师在听完同学的答案后,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学们,上次石磊同学的疑问是有道理的,原来的解释有误。‘臭’在此处应读‘嗅’,意思是大户人家的酒肉香味不停地飘出来,而路上却有贫穷人冻饿至死的尸骨。石磊同学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事后,李老师又与石磊交谈,进行鼓励。石磊学习自信也大增,各科成绩提高很快。问题: 1.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谈谈你对李老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问题: 2.案例反映了什么样的教学原则? 3.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答: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 .无味 .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蛮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答:本案例说明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其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结合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如:给学生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 .保持一颗敏锐的心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等。.我就英语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公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老师,有没有母鸡啊?”全班立刻哄然大笑……当时我窘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