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ThePur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经商学院韦向阳1第二章1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的解释是“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最一般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理论假定:1.参加贸易的只有2个国家;2.两国内全部生产要素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两国的出口总值总是等于进口总值,国际收支完全平衡。2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的解释是“用高度主要研究的问题1.国家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流向是怎样的?3.国家贸易的规模如何把握?4.国家贸易的条件如何确定?5.国际贸易的利益如何分配?3主要研究的问题3一、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取金银,国家富裕程度的象征就是金银的多少。4一、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一)内容1.早期的贸易差额论:即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以使金银流入本国;顺差中流入本国的金银必须窖藏起来,以通过金银积累实现国家力量的增强;为增强国力,应禁止金银输出。5(一)内容5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认为,尽管对外贸易顺差是利润和财富的源泉,但是本国国内金银积累过多也不是绝对的好事。最好的办法是将金银投入流通,持续的为本国带来利益,即“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使本国金银增加。
6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是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7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2、政策主张:
基本点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早期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采取行政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严禁金银外流。(2)积极鼓吹政府管制的好处,力主国家垄断对外贸易。(3)奖出限入是政府管制的另一重要措施。82、政策主张:基本点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主张广泛应用于整个进出口货物。(5)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生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9(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93、简评:(1)是西方经济学界对国际贸易的最早的理论说明,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103、简评:10(2)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理论基础是脆弱的;理论方法是肤浅的;理论体系是破碎的;理论观点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受当时客观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11(2)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理论11(3)现实的借鉴意义:最早为西方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当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的影响。)12(3)现实的借鉴意义:最早为西12二、比较成本论
(一)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斯密生平:2.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财富定义: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由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表现的(2)国力增强的途径:国家对经济的高度管制——放任自流(3)持续的累积金银货币:保持顺差,充实国力——建立硬币流量调节机制13二、比较成本论
(一)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33.绝对成本理论(1)交换是人类的天然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2)交换产生分工,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减少了因工种转移而损失的时间,机器的发明)(3)分工的原则: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获得利益。(4)国际分工的基础:一国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两国贸易的基础、原因是产品成本的差异。143.绝对成本理论(1)交换是人类的天然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4.绝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国家酒(1单位)毛呢(1单位)英国葡萄牙120(人)80(人)★70(人)★110(人)分工前:154.绝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国家酒(1单位)毛呢(1单位)英国分工后:2*2*1模型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2.375(单位)2.71(单位)16分工后:2*2*1模型国家酒毛呢英国2.71(单位)16两国进行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1(单位)1.375(单位)1.71(单位)1(单位)两国利益均增加17两国进行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1(单位)1.71(单位)两国利5.简评:(1)贡献: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阐明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反映和代表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反对封建残余,推动“资本的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缺陷:前述主要论点。185.简评:(1)贡献: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8(3)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获利。这只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形,不具有普遍意义。19(3)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19(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李嘉图的生平:2.假定条件: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同质;生产成本不变;无运输费用;生产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完全竞争市场;收入分配无变化;物物交换;国际经济是静态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20(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李嘉图的生平:203.内容:
(1)继承了“绝对成本论”:贸易双方生产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前提。(2)发展了“绝对成本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比较成本的差异;国际分工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从而提高各国的消费水平。213.内容:
(1)继承了“绝对成本论”:贸易双方生产成21(3)结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自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利的产品。22(3)结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自4.相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家酒(单位)毛呢(单位)英国葡萄牙120(人)80(人)★100(人)★90(人)(分工前)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2.125(单位)2.2(单位)分工原则:两利取重,两害取轻。234.相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两国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1.1(单位)1.025(单位)1.1(单位)1.1(单位)两国利益均增加
24两国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1.1(单位)1.1(单位)两国利5.简评:(1)科学性:比绝对成本论更全面、更深刻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进一步说明了对外贸易利益的来源;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暗含了贸易互利的范围。255.简评:(1)科学性:25(2)缺陷:
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等价交换与国际劳动量不等的矛盾;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一种自然的、永恒的范畴;所揭示的贸易利益是短期的、静态的。26(2)缺陷:26(四)比较成本论的现代说明1.边际分析2.机会成本3.生产可能性曲线4.社会无差异曲线5.隔离均衡与贸易均衡27(四)比较成本论的现代说明1.边际分析27三、相互需求理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穆勒生平:2.主要内容:主要说明在比较优势的原则下国家贸易的价格决定和利益分配问题。国际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贸易双方对商品需求的数量比来决定。28三、相互需求理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28(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2)贸易条件的决定:实际交换比例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29(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2
(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条件;
规律:国际交换比越接近于本国的国内交换比,越不利于本国,越有利于他国。30(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条件;30(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总量刚能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相互需求:一国的供给能力,构成对他国的需求能力,即“需求供给”。)
10000:17000=1:1.731(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3.简评:(1)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的补充:探讨了国际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双方国内交换比之间;研究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获得的利益越少。323.简评:32
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一是探讨比较利益时是从需求方面入手的;二是分析的模式是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相同,但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同。33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33分工前分工后毛呢麻布毛呢麻布英国德国10(码)15(码)10(码)20(码)20(码)
40(码)10码毛呢=15码麻布?10码毛呢=20码麻布?
英国不愿意!德国不愿意!
20码麻布≥10码毛呢≥15码麻布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求的强度!◆这就是穆勒的贡献:一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范围;二是贸易双方在利益中如何分割!34分工前分工后毛呢(2)从供求关系上说明商品国际价值的决定,背离了劳动价值论。(3)方程式的假定前提是物物交换下的供求相等,在现实中有很多缺陷。(4)以等量劳动、不同产出来比较生产的相对优势。(又被称为“比较利益论”。)35(2)从供求关系上说明商品国际价值的35(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提供曲线1.马歇尔的生平:2.提供曲线:(1)用几何图形表示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及变动;(2)提供曲线的弯曲是因为:商品的价值由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36(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提供曲线36(3)均衡贸易条件:双方提供曲线的交点,它是实际的贸易条件,决定了双方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市场上的均衡有时会打破,但两国的供求力量会自动促使它恢复平衡。37(3)均衡贸易条件:双方提供曲线的交37(4)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资源禀赋、要素生产率或生产水平;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消费偏好、收入水平。38(4)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资383.简评:
“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始把几何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但是用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对曲线的解释是主观随意的。393.简评:
“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四、资源赋予论(一)背景及代表人物的生平和著作:伊莱·菲利浦·赫克歇尔,瑞典经济学家,《大陆制度:经济的解释》、《重商主义》、《瑞典经济史》、《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贝蒂尔·哥特哈德·俄林,瑞典经济学家,《贸易理论》、《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问题》,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40四、资源赋予论(一)背景及代表人物的生平和著作:40(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无运输成本、自由贸易、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2.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3.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41(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要素丰裕42(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42要素禀赋: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等。43要素禀赋: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四)资源赋予论的含义
1.狭义资源禀赋论:即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通过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44(四)资源赋予论的含义1.狭义资源禀赋论:即生产要素供给比2.广义资源禀赋论:
除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而且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452.广义资源禀赋论:除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外(五)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家贸易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46(五)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家贸5.结论:
一国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这一重要结论又被称为H——O原理。475.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密集(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逐渐缩小,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2.均等化的途径: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商品的国际运动。48(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3.均等化的后果:(1)国内:①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地使用将提高要素的生产率;②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将受到不同的影响;③生产成本将逐步提高。493.均等化的后果:49(2)国际:①使世界范围的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并由此而增加世界的总产出,各国都将从这种总产出的增加中获利;②使各国同种乃至不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趋于均等,收入的差别只在于要素拥有量的差别;③改变各国比较成本的状态,最终将使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趋于消失。50(2)国际:504.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3)产业的需求往往是对几种要素的“联合需求”,且它们的结合是不能任意改变,是整体性和固定性的;(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阻碍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514.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5.萨缪尔森的论证萨氏用数学方法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在发生贸易前后,两国生产同样两种商品;生产每种商品都只使用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型不相同;要素的供给情况无变化;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而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两国根据各自的比较成本,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但不实行完全的国际分工。525.萨缪尔森的论证萨氏用数学方法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七)简评:1.特点:和以往的国际贸易纯理论相比,更贴近于国际贸易的实际;比较成本理论是核心;建立在三要素理论基础之上,背离了劳动价值论;采用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2.矛盾:“要素禀赋丰裕”的含义难以掌握;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与国际贸易产生的矛盾。53(七)简评:1.特点:和以往的国际贸易纯理论相比,更贴近于国五、里昂惕夫之谜1.“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H-O原理进行验证,发现结果与原理相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成为一个“谜”。54五、里昂惕夫之谜1.“里昂惕夫之谜”的含义。542.“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552.“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55每百万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需求状况
资本数量2,55,7803,091,3391.21劳动(每人每年)182.313170.0040.93资本与劳动之比(千美元)13,99118,1841.3056每百万美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需求状况
3.“里昂惕夫之谜”的验证A、里昂惕夫在1956年再次用投入-产出法,用美国1951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其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结果与第一次相同。B、鲍德温利用1958年的投入-产出和1962年的统计数据,与1971年进行了分析,结果和里昂惕夫一样,证明了谜的存在。C、惠特尼于1968年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19世纪末的贸易结构进行验证,表面谜不存在。573.“里昂惕夫之谜”的验证A、里昂惕夫在1956年再次用投入D、经济学家还对前苏联、日本、加拿大、印度的验证:谜时而存在,时而不存在。上述结果表明,里昂惕夫之谜时隐时现,特别是当那些被考察国家的贸易对象是美国时,验证结果更是经常出现不规则的现象。所有的验证既不能证明谜的存在,也不能证明谜的不存在。58D、经济学家还对前苏联、日本、加拿大、印度的验证:谜时而存在4.”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A、劳动力不同质论。B、人力资本论。C、贸易壁垒的存在(关税结构的不同)。D、自然资源论。E、需求偏向论。F、要素密集型反向论。594.”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A、劳动力不同质论。595.”里昂惕夫之谜“的简评。A、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界碑。B、“谜”引起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修正、补充、发展的浪潮,此后围绕“谜”的解释产生的许多理论丰富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宝库。C、“谜”与H-O原理在理论原则上是一致的,不仅说明了H-O原理和实践的矛盾,也说明了H-O原理只有经过修正,才能解释战后的国际贸易实践。605.”里昂惕夫之谜“的简评。A、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D、围绕“谜”而形成的解释理论都是对H-O原理的理论前提的修正而不是对原理本身的修正。E、局限性:(1)指出了H-O原理与实践的矛盾,但自身又包含原理的某些局限性;(2)“谜”是针对H-O原理的,只研究了美国,其研究以抽象的假定为前提,限制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61D、围绕“谜”而形成的解释理论都是对H-O原理的理论前提的修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重商主义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机会成本商品相对价格隔离均衡贸易均衡要素价格相互需求法则提供曲线贸易条件要素禀赋生产要素要素密集度H——O原理里昂惕夫之谜62思考题一、名词解释:62二、问答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试述绝对优势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简评比较利益的主要内容。4.相互需求论是如何确定互利贸易范围的?贸易利益是如何分配的?5.简述资源禀赋论的基本假设,并说明其必要性。6.评述资源禀赋论。7.“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说明了什么?结合战后国际贸易的实践解释“谜”,并且说明“谜”的意义。63二、问答题1.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意义。63谢谢12月-2211:00:2811:0011:0012月-2212月-2211:0011:0011:00:2812月-2212月-2211:00:282022/12/3111:00:28谢谢12月-2200:30:5600:3000:3012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二章国际贸易纯理论(ThePur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经商学院韦向阳66第二章1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的解释是“用高度抽象的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贸易最一般问题的国际贸易理论。”理论假定:1.参加贸易的只有2个国家;2.两国内全部生产要素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3.两国的出口总值总是等于进口总值,国际收支完全平衡。67国际贸易纯理论最早出现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一般的解释是“用高度主要研究的问题1.国家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国际贸易的流向是怎样的?3.国家贸易的规模如何把握?4.国家贸易的条件如何确定?5.国际贸易的利益如何分配?68主要研究的问题3一、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取金银,国家富裕程度的象征就是金银的多少。69一、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
其理论基础是重商(一)内容1.早期的贸易差额论:即货币差额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以使金银流入本国;顺差中流入本国的金银必须窖藏起来,以通过金银积累实现国家力量的增强;为增强国力,应禁止金银输出。70(一)内容5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认为,尽管对外贸易顺差是利润和财富的源泉,但是本国国内金银积累过多也不是绝对的好事。最好的办法是将金银投入流通,持续的为本国带来利益,即“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使本国金银增加。
71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是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72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2、政策主张:
基本点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早期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采取行政立法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动,严禁金银外流。(2)积极鼓吹政府管制的好处,力主国家垄断对外贸易。(3)奖出限入是政府管制的另一重要措施。732、政策主张:基本点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主张广泛应用于整个进出口货物。(5)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生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74(4)十分注重关税的保护作用,并极力93、简评:(1)是西方经济学界对国际贸易的最早的理论说明,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753、简评:10(2)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理论基础是脆弱的;理论方法是肤浅的;理论体系是破碎的;理论观点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受当时客观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76(2)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理论11(3)现实的借鉴意义:最早为西方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当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的影响。)77(3)现实的借鉴意义:最早为西12二、比较成本论
(一)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斯密生平:2.对重商主义的批判:(1)财富定义: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由本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表现的(2)国力增强的途径:国家对经济的高度管制——放任自流(3)持续的累积金银货币:保持顺差,充实国力——建立硬币流量调节机制78二、比较成本论
(一)绝对成本论:亚当·斯密133.绝对成本理论(1)交换是人类的天然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2)交换产生分工,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减少了因工种转移而损失的时间,机器的发明)(3)分工的原则: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获得利益。(4)国际分工的基础:一国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两国贸易的基础、原因是产品成本的差异。793.绝对成本理论(1)交换是人类的天然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4.绝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国家酒(1单位)毛呢(1单位)英国葡萄牙120(人)80(人)★70(人)★110(人)分工前:804.绝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国家酒(1单位)毛呢(1单位)英国分工后:2*2*1模型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2.375(单位)2.71(单位)81分工后:2*2*1模型国家酒毛呢英国2.71(单位)16两国进行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1(单位)1.375(单位)1.71(单位)1(单位)两国利益均增加82两国进行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1(单位)1.71(单位)两国利5.简评:(1)贡献: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阐明了国际贸易的互利性;反映和代表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反对封建残余,推动“资本的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缺陷:前述主要论点。835.简评:(1)贡献: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8(3)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获利。这只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形,不具有普遍意义。84(3)局限性:只说明了在生产上19(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李嘉图的生平:2.假定条件: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同质;生产成本不变;无运输费用;生产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完全竞争市场;收入分配无变化;物物交换;国际经济是静态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85(二)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李嘉图的生平:203.内容:
(1)继承了“绝对成本论”:贸易双方生产成本的差异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前提。(2)发展了“绝对成本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比较成本的差异;国际分工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从而提高各国的消费水平。863.内容:
(1)继承了“绝对成本论”:贸易双方生产成21(3)结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自集中生产比较成本最有利的产品。87(3)结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是各自4.相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
国家酒(单位)毛呢(单位)英国葡萄牙120(人)80(人)★100(人)★90(人)(分工前)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2.125(单位)2.2(单位)分工原则:两利取重,两害取轻。884.相对成本论的进一步说明两国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葡萄牙1.1(单位)1.025(单位)1.1(单位)1.1(单位)两国利益均增加
89两国贸易后国家酒毛呢英国1.1(单位)1.1(单位)两国利5.简评:(1)科学性:比绝对成本论更全面、更深刻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产生;进一步说明了对外贸易利益的来源;阐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暗含了贸易互利的范围。905.简评:(1)科学性:25(2)缺陷:
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等价交换与国际劳动量不等的矛盾;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一种自然的、永恒的范畴;所揭示的贸易利益是短期的、静态的。91(2)缺陷:26(四)比较成本论的现代说明1.边际分析2.机会成本3.生产可能性曲线4.社会无差异曲线5.隔离均衡与贸易均衡92(四)比较成本论的现代说明1.边际分析27三、相互需求理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1.穆勒生平:2.主要内容:主要说明在比较优势的原则下国家贸易的价格决定和利益分配问题。国际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贸易双方对商品需求的数量比来决定。93三、相互需求理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28(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2)贸易条件的决定:实际交换比例及其变动是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94(1)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2
(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条件;
规律:国际交换比越接近于本国的国内交换比,越不利于本国,越有利于他国。95(3)贸易利益的分配,取决于贸易条件;30(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总量刚能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相互需求:一国的供给能力,构成对他国的需求能力,即“需求供给”。)
10000:17000=1:1.796(4)国际需求方程式:一国商品与他国商品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3.简评:(1)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的补充:探讨了国际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双方国内交换比之间;研究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获得的利益越少。973.简评:32
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一是探讨比较利益时是从需求方面入手的;二是分析的模式是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相同,但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同。98与李嘉图的学说有两个不同:33分工前分工后毛呢麻布毛呢麻布英国德国10(码)15(码)10(码)20(码)20(码)
40(码)10码毛呢=15码麻布?10码毛呢=20码麻布?
英国不愿意!德国不愿意!
20码麻布≥10码毛呢≥15码麻布究竟为多少?取决于相互需求的强度!◆这就是穆勒的贡献:一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范围;二是贸易双方在利益中如何分割!99分工前分工后毛呢(2)从供求关系上说明商品国际价值的决定,背离了劳动价值论。(3)方程式的假定前提是物物交换下的供求相等,在现实中有很多缺陷。(4)以等量劳动、不同产出来比较生产的相对优势。(又被称为“比较利益论”。)100(2)从供求关系上说明商品国际价值的35(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提供曲线1.马歇尔的生平:2.提供曲线:(1)用几何图形表示国际贸易条件的决定及变动;(2)提供曲线的弯曲是因为:商品的价值由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101(二)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提供曲线36(3)均衡贸易条件:双方提供曲线的交点,它是实际的贸易条件,决定了双方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市场上的均衡有时会打破,但两国的供求力量会自动促使它恢复平衡。102(3)均衡贸易条件:双方提供曲线的交37(4)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资源禀赋、要素生产率或生产水平;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消费偏好、收入水平。103(4)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资383.简评:
“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开始把几何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增添了新的表达方法;但是用边际效用论或生产费用论对曲线的解释是主观随意的。1043.简评:
“提供曲线”对贸易条件的分析,四、资源赋予论(一)背景及代表人物的生平和著作:伊莱·菲利浦·赫克歇尔,瑞典经济学家,《大陆制度:经济的解释》、《重商主义》、《瑞典经济史》、《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贝蒂尔·哥特哈德·俄林,瑞典经济学家,《贸易理论》、《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问题》,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05四、资源赋予论(一)背景及代表人物的生平和著作:40(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无运输成本、自由贸易、完全竞争、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2.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3.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106(二)假设条件:
1.常见的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型产品3.要素禀赋、要素丰裕107(三)基本概念
1.生产要素、要素价格42要素禀赋: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等。108要素禀赋:一国或经济体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的拥有状况(四)资源赋予论的含义
1.狭义资源禀赋论:即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通过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109(四)资源赋予论的含义1.狭义资源禀赋论:即生产要素供给比2.广义资源禀赋论:
除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而且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1102.广义资源禀赋论:除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外(五)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家贸易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111(五)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家贸5.结论:
一国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了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这一重要结论又被称为H——O原理。1125.结论:一国出口的应是密集(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将逐渐缩小,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2.均等化的途径: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商品的国际运动。113(六)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在开放的经济中,国际间因生3.均等化的后果:(1)国内:①生产要素的充分有效地使用将提高要素的生产率;②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将受到不同的影响;③生产成本将逐步提高。1143.均等化的后果:49(2)国际:①使世界范围的各生产要素得到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并由此而增加世界的总产出,各国都将从这种总产出的增加中获利;②使各国同种乃至不同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趋于均等,收入的差别只在于要素拥有量的差别;③改变各国比较成本的状态,最终将使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趋于消失。115(2)国际:504.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3)产业的需求往往是对几种要素的“联合需求”,且它们的结合是不能任意改变,是整体性和固定性的;(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阻碍要素价格的完全均等。1164.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5.萨缪尔森的论证萨氏用数学方法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是一种必然。在发生贸易前后,两国生产同样两种商品;生产每种商品都只使用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型不相同;要素的供给情况无变化;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而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两国根据各自的比较成本,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但不实行完全的国际分工。1175.萨缪尔森的论证萨氏用数学方法论证了在特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七)简评:1.特点:和以往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间租赁买卖协议(6篇)
- 2025货运租赁合同模板
- 企业招聘合同样本
- 2025年经济与商务咨询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国内水路铁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 停工补偿协议二零二五年
- 产品供应长期合作合同标准文本
- 修缮服务采购合同样本
- 私人房屋全款交易买卖合同
- 二零二五电子商务安全协议书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 义乌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专业的实习报告
- JT-T-4-2019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
- 城市地理学-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 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托利多电子秤校秤步骤
- 《DVT深静脉血栓》
- 《大豆栽培学》PPT课件.ppt
- 米粉加工厂生产工艺理论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