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对象和方法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扩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内容国际贸易的起因: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决定等问题。国际贸易的影响:说明贸易利益(tradegain)的来源、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以及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等主要问题。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一国影响贸易,以提高本国利益的政策工具和机制。第一章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供给要素价格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技术要素的生产率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差异产品需求产品相对价格二、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供给角度:商品相对价格差异需求角度:差异产品——消费者对多样化的偏好市场结构:比较优势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商品的成本,进而决定相对价格。供给市场结构需求产品相对价格二、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2RicardianTheory:从供给角度完全竞争;同质产品;规模收益不变;相同偏好价格差异<=成本差异<=技术差异Heckscher-Ohlin-Samuelsontheory:供给角度完全竞争;同质产品;规模收益不变;相同偏好价格差异<=成本差异<=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差异产品供给要素价格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技术要素的生产率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差异产品需求产品相对价格RicardianTheory:从供给角度供给市场结构需求3三、关于国际贸易的利益比较优势YOXEpU0ABP’U1TT’三、关于国际贸易的利益YOXEpU0ABP’U1TT’4不完全竞争PMCQOMCD1D2MR1MR2D1+D2Q竞争下总产出=QQ0古诺竞争下厂商产出=Q/3古诺竞争下总产出=2Q/3不完全竞争PQOMCD1MR1D1+D2Q竞争下总产出=QQ5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李嘉图框架要素禀赋模型贸易政策特殊要素模型多种商品、多种要素的H-O模型要素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跨国生产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四、主要内容教材:HarryP.Bowen,AbrahamHollanderandJean-MarieViaene
AppliedInternationalTradeAnalysis,MACMILLINPRESS,1998贸易政策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6第二章李嘉图模型一、比较成本优势原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
二、李嘉图模型假定两个国家(加*代表外国);两种产品(1,2);每种产品生产只有一种要素(劳动L)投入,生产函数为线性,规模收益不变:qj=(1/aj)Lj,q*j=(1/a*j)L*j, j=1,2两个国家生产技术存在差异:aj≠a*j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无交易成本,劳动要素可跨行业流动,但不能跨国界流动第二章李嘉图模型一、比较成本优势原理7自给自足均衡(Autarkyequilibrium)Oq1q2TT’生产需求完全专业化生产自给自足均衡(Autarkyequilibrium)Oq18均衡Oq1q2TT’均衡Oq1q2TT’9贸易均衡(tradeequilibrium)Oq1q2TT’贸易均衡(tradeequilibrium)Oq1q2TT10贸易福利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变化,可看出福利的变化。也可以从贸易前后实际工资率的变化来看福利效果。Oq1q2TT’贸易福利Oq1q2TT’11贸易福利的分解交换资源配置Oq1TT’贸易福利的分解Oq1TT’12三、国际要素流动国际工资率的非均等化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均衡不一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工资率是否均等取决于相对要素禀赋和消费偏好。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影响相对工资率。本国劳动成产率的提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将提高本国的相对工资率。三、国际要素流动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均衡不一定导致要13国际要素流动如果允许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则要素流动均衡时,两国的工资率相等,即当w*>w时,劳动力流向外国,产品2产出增加,产品1产出下降,使P2/P1下降,进而使w*/w下降。同时,外国劳动力的增加将降低其福利水平:国际要素流动如果允许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则要素流动均衡14四、规模收益递增的李嘉图模型内部规模收益递增与外部规模收益递增内部规模收益递增:企业级产出规模报酬递增外部规模收益递增:企业产出随行业总产出规模递增外部规模收益递增与李嘉图模型假定产品2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为:当β>1时,规模收益递增。此时,Oq1q2TT’(边际生产转换率)四、规模收益递增的李嘉图模型当β>1时,规模收益递增。此时,15AutarkyEquilibrium均衡条件:IRSCRSIRS与CRS的Autarkic均衡比较福利福利〉AutarkyEquilibriumIRSCRSIRS与C16国际贸易在IRS条件下,若两国在要素禀赋、消费偏好、生产技术相同,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也相同,没有分工和贸易,在资源配置上没有达到帕雷托最优。IRS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基础。假定两个国家的技术相同,而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两国间不同的分工格局,对各国的福利影响不同。RicardianEquilibrium两国专业化生产两种产品。如果外国生产IRS产品,则均衡为:外国福利提高,本国福利变化取决于α和L/L*。国际贸易RicardianEquilibrium外国福利提17Thewageequalizationequilibrium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另外一国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如果本国专业化生产CRS产品1,则根据工资率=VMP1,两国的工资率相等(边际产量相等,产品价格相等,VMP就相等)。此时,均衡为两国的实际工资率相同(达到相同的福利水平),以产品2衡量的实际工资上升,说明贸易带来福利。Thewageequalizationequilibr18GrahamEquilibrium(GrahamF.(1923),‘SomeAspectofProtectionFurtherConsider’,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37,199-227)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另外一国专业化生产IRS产品。此时,专业化生产IRS产品的国家,产品2的边际产出大于非专业化生产国产品2的边际产出,而产品2的价格相同,因而非专业化生产IRS国的工资率将低于专业化生产IRS产品的国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GrahamEquilibrium19五、连续商品的李嘉图模型
DornbuschR.,FischerS.andSamuelsonP.A.(1977),‘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andPaymentsinaRicardianModelwithaContinuumofGoods’,AmericanEconomicReview,47(5),823-39考虑在多种产品情况下的李嘉图模型,假定产品是连续的情况下,各国的专业化模式和相对工资水平。技术假定产品z的单位产出的要素需求为a(z)和a*(z)比率A(z)=a*(z)/a(z)代表本国对外国的相对生产率。把n种产品按照A(z)的大小排序,并按顺序编号:序数越小,本国的相对生产率越高,比较优势越大。为了便于分析,假定n种产品的编号连续位于0到1之间:五、连续商品的李嘉图模型序数越小,本国的相对生产率越高,比较20如果本国分工生产z产品,则应有:10zA(z)ωA(z)两国分工的边界产品为:需求与均衡假定两国的偏好相同,效用函数为CD函数,如果总收入为S,则对每种商品的固定支出份额为:如果本国分工生产z产品,则应有:10zA(z)A(z)两国分2110zωA(z)B(z,L*/L)10zωA(z)B(z,L*/L)22应用:exogenoustechnicalprogress当外国发生外生技术进步时,所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同时提高,A(z)向左移动,产生新的均衡相对工资和分界商品。本国专业化生产的商品减少,而外国生产的商品增多。10zωA(z)B(z,L*/L)A’(z)本国福利变动(以实际工资率衡量):应用:exogenoustechnicalprogres23六、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移民两国、多种商品的实证检验专业化的程度:放松完全专业化工资结构国内、国外行业工资率差异(p92)六、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两国、多种商品的实证检验(p92)24国内外行业相对工资率相同,但行业工资存在差异国内工资率相同,但国际工资率存在差异国内外行业相对工资率相同,但行业工资存在差异国内工资率相同,25附:附:26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27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28第三章要素禀赋模型模型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在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有主要地位。理论的提出:EliHeckscher1919年提出,BertilOhlin1933年在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中加以细述。发展:1950年代PaulSamuelson建立了H-O理论的一般均衡形式,并推导出几个重要的定理。因此也称H-O-S理论。H-O-S理论对贸易的解释:贸易<=比较优势<=相对要素供给差异。理论的分析框架:假定除相对要素禀赋以外的其他引起贸易的国家差异不存在,在一般均衡系统中分析贸易、价格、相对要素禀赋与贸易利益等关系。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第三章要素禀赋模型模型要素禀赋理论(Fa29一、生产的均衡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质要素,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要素供给无弹性生产均衡两种产品(j=1,2),两种要素(K,L)。生产函数一、生产的均衡30显然,规模收益不变(CRS)。(1)式可写为:(1)式也可写为:显然,规模收益不变(CRS)。(1)式可写为:(1)31o平均生产函数如右图所示:o平均生产函数如右图所示:32最优资源配置:KLOABq1=1q2=1e1e2在右图中,两条单位等产量线。因为成本最小化要求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两条等产量线的公切线AB的斜率为均衡要素价格比率。两个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分别为Oe1和Oe2的斜率。CD最优资源配置:KLOABq1=1q2=1e1e233考虑要素禀赋约束,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禀赋量分别为K、L,则考虑要素禀赋约束,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禀赋量分别34要素价格与要素投入ωOk,k1,k2在要素禀赋约束下(10),要素价格比将介于之间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若ω在此范围之外,则存在失业。要素价格与要素投入ωOk,k1,k2在要素禀35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如果生产均衡,则根据(7)式,可得到商品相对价格p=(p2/p1):由(16)可知,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方向,取决于哪个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行业1为资本密集型,则对于任意的ω>0,k1>k2)。p=p(ω)如图所示。ωOp=p2/p1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由(16)可知,商品相对价36要素供给变化与产出价格联立以下各式,把K、L、Pj作为外生变量,可以解出所有内生变量。关于这几个变量的表达式,并就内生变量对外生变量变动的反应进行分析。要素供给变化与产出价格37首先考虑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首先考虑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38Stolper-Samuelson定理:任何产品的价格上升,都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要素的名义、相对和实际报酬率上升,非密集使用要素的名义、相对和实际报酬率下降。现在考虑要素供给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假定产品价格不变,则要素价格比、要素密集度和劳动的平均产出不变。Stolper-Samuelson定理:任何产品的价格上升39Rybczynski定理:如果行业要素密集度存在差异,则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行业的产出增加,非密集使用该要素行业的产出下降。即:产出对要素供给变动的弹性大于1。Rybczynski定理:如果行业要素密集度存在差异,则在40二、生产均衡的对偶分析成本函数Cw1OC(w,q)二、生产均衡的对偶分析Cw1OC(w,q)41要素投入需求CwhOC(w,q)C*w’h(参看Varian《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78-79)生产均衡要素投入需求CwhOC(w,q)C*w’h(参看Varia42给定商品价格p,已知成本函数,可根据(28)~(31)解出均衡产出、要素投入需求和均衡要素价格。给定商品价格p,已知成本函数,可根据(28)~(31)解43收入函数给定商品价格和要素禀赋量,可以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厂商利润最大化,从而最大)国民收入函数为价格和要素禀赋的函数:收入函数44q1q2OABC-p要素价格边界,Stolper-Samuelson定理q1q2OABC-p要素价格边界,Stolper-Samue451A两条等价格线(iso-pricecurve)的交点A,确定了均衡的要素报酬率和相对要素报酬率(当然,也确定了产出和要素配置)。考虑等价格线p变动到了p‘(产品2的价格上升),则新的均衡点为B。工资率上升,资本收益率下降,相对要素报酬率上升。(Stolper-Samuelson定理)由图中可以看出,wrOpp’BC1A两条等价格线(iso-pricecur46三、需求效用函数:对偶:支出最小化问题与效用最大化问题是对偶问题。支出函数:三、需求对偶:47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48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49四、自给自足均衡与贸易均衡封闭均衡价格决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公切线,决定了相对价格,切点为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消费点。收入函数与支出函数的切点,决定了相对价格。uapaq1q2OG,SOpG(p,e)S(p,ua)pa四、自给自足均衡与贸易均衡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50超额需求函数世界价格决定本国的超额需求函数d2q2d2,q2ppmaxpminpam2x2OOp超额需求函数世界价格决定d2q2d2,q2ppmaxpmin51d*2q*2d*2,q*2p*p*maxp*minp*ax*2m*2OOp外国的超额供给函数超额供给函数d*2q*2d*2,q*2p*p*maxp*minp*ax*52m2,x*2x2,m*2Op均衡国际价格p*apax*2m2pw产品2的两国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决定世界价格:m2,x*2x2,m*2Op均衡国际价格p*apax*2m253进口需求与市场稳定进口需求及弹性进口需求与市场稳定54市场稳定性与Marshall-Lerner条件稳定性:初始均衡被打破后,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市场稳定性与Marshall-Lerner条件55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56五、要素禀赋定理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质要素,无要素流动成本新古典生产函数:CRS产业的生产技术存在差异无税收、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无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不能跨国界流动,供给无弹性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消费两个国家偏好相同,且为齐次偏好五、要素禀赋定理57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Heckscher-Ohlin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kk*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kk*58贸易与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商品贸易将导致各国的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若两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则要素价格将完全均等。贸易与要素价格59一、自给自足均衡假定:N种产品,H种要素。第四章比较优势的多维分析一、自给自足均衡第四章比较优势的多维分析60二、推广的比较优势法则二、推广的比较优势法则61根据以上推导,可得到以下结论:(1)一国商品价格由自给自足均衡价格变动到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时,价格变动方向与该国的超额供给(出口)的变动相反。平均地,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低于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的商品具有正的超额供给,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低于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的商品具有正的超额供给。
注意:根据以上各式无法推知贸易的商品结构根据以上推导,可得到以下结论:62(2)在厂商追求成本最小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下,各国间自给自足价格的差异,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净出口模式负相关。三、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2)在厂商追求成本最小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下,各63但是,当dpj>0(dpj<0)时,根据零利润条件,要素成本上升,且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要素的成本上升(下降)幅度要高于其它要素的成本的变动,因此,当商品价格发生微小变动时,在平均意义上,那些价格上升商品所密集使用要素的价格上升,非密集使用要素的价格下降。但是,当dpj>0(dpj<0)时,64因此,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低)要素产品的净出口国,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高)要素产品的净进口国。即,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低)要素,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高)要素。因此,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65得到的结论相同。(最优化)得到的结论相同。(最优化)66在考虑到要素投入差异/要素价格可能非均等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得到,一国在平均意义上净出口该国相对丰裕要素的结论。(成本非最小)(支出非最小)在考虑到要素投入差异/要素价格可能非均等化的67即,在平均意义上,本国相对外国供给较大的要素价格,相对外国较低。即,在平均意义上,本国相对外国供给较大的要素价格,相对外国较68现在考虑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现在考虑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69
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其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也较低。因而,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产品。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70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果自由贸易科均等化要素价格,则在平均意义上,各国将出口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物质要素的产品。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果自由贸易科均等化要素价格,则在平均意义上,各国将净出口丰裕物质要素。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71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72即Stolper—Samuelson定理可一般化为: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将使一些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报酬率上升,使另外一些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报酬率下降。从平均意义上来看,价格上升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率将上升,而非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率下降。要素供给变化将使使一些产品的产出上升,使另外一些产品的产出下降。即Stolper—Samuelson定理可一73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检验要素禀赋理论,要求对贸易流、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以及要素禀赋进行衡量,并对三者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的困难包括:如何度量这三个指标。如何把2x2x2的H-O模型框架扩展到多国、多要素和多产品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检验要素禀赋理论,74一、要素贸易H-O-V模型一、要素贸易75要素丰裕度的定义:由H-O-V等式可得到以下定理Signproposition:如果贸易平衡,一国净出口绝对丰裕要素,净进口绝对稀缺要素。Rankproposition:如果一国的h要素相对于z要素丰裕,则h要素的净出口比例(本国或世界h要素)高于z要素的净出口比例。Leontiefproposition:如果一国的h要素相对于z要素丰裕,则h要素出口与z要素出口的比率大于h要素进口与z要素进口的比率。要素丰裕度的定义:由H-O-V等式可得到以下定理761、Leontief检验2、Leontief检验的条件1、Leontief检验2、Leontief检验的条件77实际检验中,可以通过数据的处理,保持贸易平衡。实际检验中,可以通过数据的处理,保持贸易平衡。783、Sign定理的检验4、Rank定理的检验问题:检验的表达式可能导致结果逆转。3、Sign定理的检验4、Rank定理的检验问题:检验的表达795、H-O-V模型的回归分析(1)直接对H-O-V等式回归
数据:净出口要素含量(F),要素禀赋。 估计参数,显著性检验(2)放松H-O-V的基本假定,变换模型形式回归 假定放松-〉更具一般性,复杂化-〉需要在计算成本与一般性之间平衡。放松相同技术假定5、H-O-V模型的回归分析80放松其它假定
同偏好 非中性技术差异放松其它假定81二、货物贸易的回归分析产业间回归分析:以一国产业特性为解释变量分析该国出口结构交叉国家回归分析:以各国的国家特征为解释变量,分析某一产品/产业的世界贸易格局。联合回归:同时以各国的国家特质和产业特质解释贸易格局。1、产业间回归样本/行业选择:一般是制造业(不包括农业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贸易指标的选择:能代表贸易绩效的指标,如 净出口,出口与进口比率,出口或进口水平,RCA等解释变量的选择:各种生产要素,水平变量或相对变量。(替代变量)二、货物贸易的回归分析1、产业间回归样本/行业选择:一般是制822、交叉国家回归3、混合回归2、交叉国家回归3、混合回归83第六章贸易政策一国可以通过贸易政策的实施来限制或促进商品流动。关税。进口配额。其他非关税措施。出口补贴。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第六章贸易政策一国可以通过贸易政策的实施84一、关税进口关税与价格从量税与从价税价格:小国假定下的福利影响一般均衡分析:对国民福利的总影响EeCcA’dDB’Ffq2q1OAB一、关税小国假定下的福利影响EeCcA’dDB’Ffq2q185局部均衡分析:福利的分配效果SQRTABpdmtqtdtapwmqfdfbOd2,q2pOm2ppaq2d2m2Q’2局部均衡分析:福利的分配效果SQRTABpdmtqtdtap86大国假定下的福利影响福利影响:局部均衡分析x*2m2,x*2pOm2p*apapWmfamt2pdbmtcptwBACD大国假定下的福利影响x*2m2,x*2pOm2p*apapW87福利影响:一般均衡分析福利影响:一般均衡分析88mt2Metzlerparadox如果外国供给曲线向内弯曲,征收关税后,不仅世界价格下降,国内价格价格也下降,进口增加。如果政策目标是限制进口,促进国内生产,则征税的结果,可能与政策目标相反。x*2m2,x*2pOm2p*apapWmfapdbmtcptwMetzlerCondition:当且仅当进口需求弹性大于国内对出口商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时,征收进口关税才能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mt2Metzlerparadoxx*2m2,x*2pOm89最优关税由(5)式,关税引起的福利变动:随贸易条件的改善而增加,同时也因价格扭曲而减少。从边际分析角度考虑,存在一个最优关税水平t*,使福利最大,此时dW=0。因此最优关税随贸易条件的改善而增加,同时也因价格扭曲而减少。从边90进口关税与出口补贴征收进口关税可以保护国内的进口竞争行业,而出口补贴可以提高本国出口商在外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可以利用(5)来分析出口补贴的福利效果。 假定本国出口商品2,则(5)中的m2=x2,而t变为负的出口关税,此时(5)式变为第一项因dpw<0,带来福利减少(贸易条件扭曲),第二项因dxw>0而降低福利,因此dW<0,即实施出口补贴的国家福利将绝对下降。显然,相对于出口激励政策,进口限制政策要更好。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贸易政策应该采取进口限制措施,而不是出口激励措施。进口关税与出口补贴变为第一项因dpw<0,91Lernersymmetrytheorem
LernerSymmetryTheorem: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对国内相对价格的影响相同。Lernersymmetrytheorem92二、数量限制进口配额x*2m2pOm2PWmfapdb_mcBACDP’W相对于自由贸易的福利影响:消费者剩余:-(A+B)经济租:(A+C)外国福利减少:生产者剩余减少(C+D)本国的净福利:若经济租为本国所得,则为C-B若经济租为外国所得,则为-(A+B)世界福利变化-(B+D)经济租的获得取决于配额的发放方式。(P172)二、数量限制x*2m2pOm2PWmfapdb_cBACDP93出口配额与进口配额类似。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ExportRestraint,VER)的福利分析:进口国: 消费者剩余:-(A+B)出口国: 经济租:(A+C) 生产者剩余:-(C+D) 净福利:A-Dx*2m2pOm2PWmfapdb_mcBACDP’W出口配额与进口配额类似。进口国:x*2m2p94BA本国含量(DomesticContentRequirement,DCR)
要求厂商的国内市场出售最终产品时,其中间投入品的本国使用量占一个最小比例。比例制定的标准可以是一个数量标准,也可以是增加价值中的国产化比率。前者主要在中间投入品为同质品时使用,后者主要在产品存在差异时使用。m2pOPWq0D0Dqepdq1福利损失为A+Be’e’与q1、平均价格等同时确定。BA本国含量(DomesticContentRequir95Dt与为保证国内产出q1而征收关税进行比较,税率:Am2pOPWq0D0Dqepdq1e’BEC则福利损失为A+B+C+E,高于DCR时的福利水平:E。Dt与为保证国内产出q1而征收关税进行比较,税率:Am2pO96第七章特定要素模型,要素流动与就业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是H-O模型的基本假定之一。如果考虑中期效果,有的要素不能在产业间流动,则可以便利地分析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要素在国家间不能完全流动是H-O模型的另一基本假设。放松这一假设可以考察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假定下,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内生。如果考虑存在最低工资限制,可以考察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就业与贸易的关系。第七章特定要素模型,要素流动与就业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是97一、特定要素模型1、关于特定要素模型短期、中期、长期分析与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定:
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用资本和劳动),产品2为劳动密集型规模收益不变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在两个部门间不能流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一、特定要素模型982、要素需求与均衡要素需求:完全竞争->均衡要素价格等于边际产品价值(VMP)初始均衡(长期均衡):KLO2O1O2VMPL2VMPL1产品价格变化、劳动需求与工资:短期:价格变动->VMP变动->工资率变动2、要素需求与均衡KLO2O1O2VMPL2VMPL1产品价99KLO2O1O2VMPL2VMPL1中期:工资差异->劳动流动->工资率变动->工资率均等。部门2劳动增加->部门2资本边际产出上升部门1劳动流出->部门1资本边际产出下降KLO2O1O2VMPL2VMPL1中期:部门2劳动增加-100KLO2O1O2VMPL2VMPL1与初始均衡要素报酬相比:长期:资本报酬差异->资本流动,劳动流动->要素报酬率均等KLO2O1O2VMPL2VMPL1与初始均衡要素报酬相比:1013、贸易保护与利益分配假定对产品2征收关税,P2上升。KLO2O1O2VMPL2VMPL1(P233图6.2)3、贸易保护与利益分配KLO2O1O2VMPL2VMPL1(1024、关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不同利益集团从利己角度出发,影响关税政策的制定。主张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不确定短期K1,L1K2,L2中期K1K2L1,L2长期K1,K2L1,L21短中长r2w2w1r1w1=w2r1=r24、关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主张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不确定短期K103二、国际要素流动1、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替代性当存在商品流动障碍时,要素流动对商品流动具有替代性。蒙代尔(RobertMundell)在H-O-S的理论前提下证明了投资和贸易的相互替代关系:贸易障碍上升将刺激要素流动,而要素流动障碍的上升将刺激商品流动。
q1q2OQDQapw小国;自由贸易时:Q点生产,D点消费,收入:OY。征收禁止性关税:无要素流动,在Qa点生产。产品2(劳密)价格上升—>劳动工资率上升,国外劳动流入,直至与国际工资率(不变)相同与征税前相同边际产出不变—>国内要素的实际收入不变—>仍在D点消费。Y二、国际要素流动q1q2OQDQapw小国;自由贸易时:Y1042、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互补性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之间也可能存在互补性。Markusen:技术差异,生产税,垄断,规模经济,所得税等,引起一国出口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率高于国外水平,则在资本流动的同时,扩大国际贸易。Q2OQ1BAFDCA’假定两国完全一样。在A点均衡,无贸易。若外国对2征收生产税:生产价格下降,消费价格上升。将在B点(A左)生产。此时,外国消费价格高于世界价格,贸易:H国出口2。若2为劳密,H国劳动报酬率高于F国,资本报酬率低于F国。允许要素流动,则H国K/L下降,F国K/L上升。(FD=AC=贸易量)2、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互补性Q2OQ1BAFDCA’假定两105H国K/L下降,F国K/L上升。对F国:q1q2D’DFRF’资本流入前:F,D;资本流入后: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生产和消费:F’,F’,D’贸易向量:FD—>F’D’(扩大)进一步刺激资本流动,贸易扩大,最终完全专业化。类似,可分析劳动流出的效应。H国K/L下降,F国K/L上升。对F国:q1q2D’DFRF1063、双向资本流动假定:小国生产T(贸易品)、N(非贸易品)劳动可跨行业流动,但国际间不能流动 资本为行业专用,可跨国流动;国际资本无限弹性供给ONOTVMPNVMPT可以同样分析劳动供给增加的效果3、双向资本流动ONOTVMPNVMPT可以同107三、最低工资与就业1、最低工资与生产、贸易最低工资:KOLq1=1q2=1wOLw*无最低工资时的就业与工资E三、最低工资与就业最低工资:KOLq1=1q2=1wOLw*108KOL存在最低工资时的就业与工资EwOLAA0E2q1=1q2=1q1Oq2R2T1p0T2KOL存在最低工资时的就业与工资EwOLAA0E2q1=1q109KOLEOE2q1=1q2=1q1Oq2R2T1R1Ap0E1T2KOLEOE2q1=1q2=1q1Oq2R2T1R1Ap0E110q1Oq2R2T1R1BAp0因此,存在最低实际工资时,生产转换线变为T1R1R2T2。其中,生产点在T1、R2T2上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在T1R1R2(不包括T1和R2两点)上则存在失业。T2q1Oq2R2T1R1BAp0因此,存在最低111R2R1q1Oq2R2T1R1BAT1T2X2,M*2X*2,M2papminpmaxp0p0X2*M2*根据边际生产转换线,可画出超额需求/供给曲线。T2R2R1q1Oq2R2T1R1BAT1T2X2,M*2X*21122、取消最低工资的福利影响R2R1T1T2X2,M*2pminpmaxX2*M2*DCEFGH①②③X*2,M22、取消最低工资的福利影响R2R1T1T2X2,M*2pmi113一、同质产品假定下的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同质产品,古诺竞争;国内厂商成本函数相同,且边际成本不变。1、自给自足均衡第八章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一、同质产品假定下的局部均衡分析1、自给自足均衡第八章114q2q1oH两个厂商时的均衡2、贸易均衡q2q1oH两个厂商时的均衡2、贸易均衡115福利变动:福利变动:116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173、自由进入/退出行业条件下的局部均衡分析允许自由进入/退出,则厂商的经济利润为0:3、自由进入/退出行业条件下的局部均衡分析118福利变动:两国消费者福利上升,厂商利润不变(0)。净福利增加为消费者剩余的增加量。福利变动:1194、存在运输成本的局部均衡分析JamesA.BranderandPaulR.Krugman(1983),A”ReciprocalDumping”ModelofInternationalTrade4、存在运输成本的局部均衡分析120二、同质产品假定下的一般均衡分析假定:两种要素;两种产品;两国产品同质;产业1完全竞争,产业2完全垄断;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产品2为资本密集型;所有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齐次性偏好。Gu0Q1Q2o自给自足均衡于G点。Qa1Qa21、自给自足均衡二、同质产品假定下的一般均衡分析Gu0Q1Q2o自给自足均衡1212、贸易均衡QFRAB若Q点为本国的贸易均衡点,则Q*只能在RF之间。Q*212、贸易均衡QFRAB若Q点为本国的贸122QQ*21QaQ*aCC*贸易格局:
小国出口产品2,大国出口产品1。3、贸易利益可以根据两国垄断厂商的反应曲线所决定的均衡产出与封闭均衡的产出进行比较,来判断福利的变化。QQ*21QaQ*aCC*贸易格局:3、贸易利益123AQ2aQ*2aHome2Foreign2Brr*r的斜率小于-1;r*的斜率大于-1小于0(可以根据假定推导)均衡点B只能在OA的上方。B’若均衡于B点,本国产品2产出增加,福利提高。若均衡于B’点,本国产品2产出减少,福利可能下降,可能提高。AQ2aQ*2aHome2Foreign2Brr*r的斜124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
PaulR.Krugman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1251、封闭条件下的基本模型1、封闭条件下的基本模型126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272、增长,贸易,要素流动劳动力的增长效应福利变动:2、增长,贸易,要素流动劳动力的增长效应福利变动:128自由贸易的效应自由贸易的效应129即便在偏好、技术、要素禀赋相同的情况下,存在规模经济,可以提高贸易额、各国的福利。即便在偏好、技术、要素禀赋相同的情况下,存在规130第一章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对象和方法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扩展: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内容国际贸易的起因: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贸易格局的决定等问题。国际贸易的影响:说明贸易利益(tradegain)的来源、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以及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等主要问题。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以及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一国影响贸易,以提高本国利益的政策工具和机制。第一章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一、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1供给要素价格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技术要素的生产率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差异产品需求产品相对价格二、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供给角度:商品相对价格差异需求角度:差异产品——消费者对多样化的偏好市场结构:比较优势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商品的成本,进而决定相对价格。供给市场结构需求产品相对价格二、关于国际贸易的起因132RicardianTheory:从供给角度完全竞争;同质产品;规模收益不变;相同偏好价格差异<=成本差异<=技术差异Heckscher-Ohlin-Samuelsontheory:供给角度完全竞争;同质产品;规模收益不变;相同偏好价格差异<=成本差异<=要素价格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差异产品供给要素价格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技术要素的生产率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同质产品/差异产品需求产品相对价格RicardianTheory:从供给角度供给市场结构需求133三、关于国际贸易的利益比较优势YOXEpU0ABP’U1TT’三、关于国际贸易的利益YOXEpU0ABP’U1TT’134不完全竞争PMCQOMCD1D2MR1MR2D1+D2Q竞争下总产出=QQ0古诺竞争下厂商产出=Q/3古诺竞争下总产出=2Q/3不完全竞争PQOMCD1MR1D1+D2Q竞争下总产出=QQ135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李嘉图框架要素禀赋模型贸易政策特殊要素模型多种商品、多种要素的H-O模型要素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跨国生产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四、主要内容教材:HarryP.Bowen,AbrahamHollanderandJean-MarieViaene
AppliedInternationalTradeAnalysis,MACMILLINPRESS,1998贸易政策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策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贸易理论和政136第二章李嘉图模型一、比较成本优势原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贸易的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
二、李嘉图模型假定两个国家(加*代表外国);两种产品(1,2);每种产品生产只有一种要素(劳动L)投入,生产函数为线性,规模收益不变:qj=(1/aj)Lj,q*j=(1/a*j)L*j, j=1,2两个国家生产技术存在差异:aj≠a*j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无交易成本,劳动要素可跨行业流动,但不能跨国界流动第二章李嘉图模型一、比较成本优势原理137自给自足均衡(Autarkyequilibrium)Oq1q2TT’生产需求完全专业化生产自给自足均衡(Autarkyequilibrium)Oq1138均衡Oq1q2TT’均衡Oq1q2TT’139贸易均衡(tradeequilibrium)Oq1q2TT’贸易均衡(tradeequilibrium)Oq1q2TT140贸易福利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变化,可看出福利的变化。也可以从贸易前后实际工资率的变化来看福利效果。Oq1q2TT’贸易福利Oq1q2TT’141贸易福利的分解交换资源配置Oq1TT’贸易福利的分解Oq1TT’142三、国际要素流动国际工资率的非均等化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均衡不一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工资率是否均等取决于相对要素禀赋和消费偏好。产品的相对价格变化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影响相对工资率。本国劳动成产率的提高,和贸易条件的改善,将提高本国的相对工资率。三、国际要素流动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均衡不一定导致要143国际要素流动如果允许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则要素流动均衡时,两国的工资率相等,即当w*>w时,劳动力流向外国,产品2产出增加,产品1产出下降,使P2/P1下降,进而使w*/w下降。同时,外国劳动力的增加将降低其福利水平:国际要素流动如果允许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则要素流动均衡144四、规模收益递增的李嘉图模型内部规模收益递增与外部规模收益递增内部规模收益递增:企业级产出规模报酬递增外部规模收益递增:企业产出随行业总产出规模递增外部规模收益递增与李嘉图模型假定产品2规模报酬递增,生产函数为:当β>1时,规模收益递增。此时,Oq1q2TT’(边际生产转换率)四、规模收益递增的李嘉图模型当β>1时,规模收益递增。此时,145AutarkyEquilibrium均衡条件:IRSCRSIRS与CRS的Autarkic均衡比较福利福利〉AutarkyEquilibriumIRSCRSIRS与C146国际贸易在IRS条件下,若两国在要素禀赋、消费偏好、生产技术相同,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也相同,没有分工和贸易,在资源配置上没有达到帕雷托最优。IRS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基础。假定两个国家的技术相同,而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两国间不同的分工格局,对各国的福利影响不同。RicardianEquilibrium两国专业化生产两种产品。如果外国生产IRS产品,则均衡为:外国福利提高,本国福利变化取决于α和L/L*。国际贸易RicardianEquilibrium外国福利提147Thewageequalizationequilibrium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另外一国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如果本国专业化生产CRS产品1,则根据工资率=VMP1,两国的工资率相等(边际产量相等,产品价格相等,VMP就相等)。此时,均衡为两国的实际工资率相同(达到相同的福利水平),以产品2衡量的实际工资上升,说明贸易带来福利。Thewageequalizationequilibr148GrahamEquilibrium(GrahamF.(1923),‘SomeAspectofProtectionFurtherConsider’,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37,199-227)一国生产两种产品,另外一国专业化生产IRS产品。此时,专业化生产IRS产品的国家,产品2的边际产出大于非专业化生产国产品2的边际产出,而产品2的价格相同,因而非专业化生产IRS国的工资率将低于专业化生产IRS产品的国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GrahamEquilibrium149五、连续商品的李嘉图模型
DornbuschR.,FischerS.andSamuelsonP.A.(1977),‘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andPaymentsinaRicardianModelwithaContinuumofGoods’,AmericanEconomicReview,47(5),823-39考虑在多种产品情况下的李嘉图模型,假定产品是连续的情况下,各国的专业化模式和相对工资水平。技术假定产品z的单位产出的要素需求为a(z)和a*(z)比率A(z)=a*(z)/a(z)代表本国对外国的相对生产率。把n种产品按照A(z)的大小排序,并按顺序编号:序数越小,本国的相对生产率越高,比较优势越大。为了便于分析,假定n种产品的编号连续位于0到1之间:五、连续商品的李嘉图模型序数越小,本国的相对生产率越高,比较150如果本国分工生产z产品,则应有:10zA(z)ωA(z)两国分工的边界产品为:需求与均衡假定两国的偏好相同,效用函数为CD函数,如果总收入为S,则对每种商品的固定支出份额为:如果本国分工生产z产品,则应有:10zA(z)A(z)两国分15110zωA(z)B(z,L*/L)10zωA(z)B(z,L*/L)152应用:exogenoustechnicalprogress当外国发生外生技术进步时,所有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同时提高,A(z)向左移动,产生新的均衡相对工资和分界商品。本国专业化生产的商品减少,而外国生产的商品增多。10zωA(z)B(z,L*/L)A’(z)本国福利变动(以实际工资率衡量):应用:exogenoustechnicalprogres153六、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移民两国、多种商品的实证检验专业化的程度:放松完全专业化工资结构国内、国外行业工资率差异(p92)六、李嘉图模型的实证检验两国、多种商品的实证检验(p92)154国内外行业相对工资率相同,但行业工资存在差异国内工资率相同,但国际工资率存在差异国内外行业相对工资率相同,但行业工资存在差异国内工资率相同,155附:附:156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57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58第三章要素禀赋模型模型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在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有主要地位。理论的提出:EliHeckscher1919年提出,BertilOhlin1933年在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中加以细述。发展:1950年代PaulSamuelson建立了H-O理论的一般均衡形式,并推导出几个重要的定理。因此也称H-O-S理论。H-O-S理论对贸易的解释:贸易<=比较优势<=相对要素供给差异。理论的分析框架:假定除相对要素禀赋以外的其他引起贸易的国家差异不存在,在一般均衡系统中分析贸易、价格、相对要素禀赋与贸易利益等关系。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第三章要素禀赋模型模型要素禀赋理论(Fa159一、生产的均衡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质要素,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要素供给无弹性生产均衡两种产品(j=1,2),两种要素(K,L)。生产函数一、生产的均衡160显然,规模收益不变(CRS)。(1)式可写为:(1)式也可写为:显然,规模收益不变(CRS)。(1)式可写为:(1)161o平均生产函数如右图所示:o平均生产函数如右图所示:162最优资源配置:KLOABq1=1q2=1e1e2在右图中,两条单位等产量线。因为成本最小化要求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两条等产量线的公切线AB的斜率为均衡要素价格比率。两个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分别为Oe1和Oe2的斜率。CD最优资源配置:KLOABq1=1q2=1e1e2163考虑要素禀赋约束,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禀赋量分别为K、L,则考虑要素禀赋约束,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禀赋量分别164要素价格与要素投入ωOk,k1,k2在要素禀赋约束下(10),要素价格比将介于之间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若ω在此范围之外,则存在失业。要素价格与要素投入ωOk,k1,k2在要素禀165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如果生产均衡,则根据(7)式,可得到商品相对价格p=(p2/p1):由(16)可知,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方向,取决于哪个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行业1为资本密集型,则对于任意的ω>0,k1>k2)。p=p(ω)如图所示。ωOp=p2/p1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由(16)可知,商品相对价166要素供给变化与产出价格联立以下各式,把K、L、Pj作为外生变量,可以解出所有内生变量。关于这几个变量的表达式,并就内生变量对外生变量变动的反应进行分析。要素供给变化与产出价格167首先考虑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首先考虑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168Stolper-Samuelson定理:任何产品的价格上升,都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要素的名义、相对和实际报酬率上升,非密集使用要素的名义、相对和实际报酬率下降。现在考虑要素供给变化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假定产品价格不变,则要素价格比、要素密集度和劳动的平均产出不变。Stolper-Samuelson定理:任何产品的价格上升169Rybczynski定理:如果行业要素密集度存在差异,则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行业的产出增加,非密集使用该要素行业的产出下降。即:产出对要素供给变动的弹性大于1。Rybczynski定理:如果行业要素密集度存在差异,则在170二、生产均衡的对偶分析成本函数Cw1OC(w,q)二、生产均衡的对偶分析Cw1OC(w,q)171要素投入需求CwhOC(w,q)C*w’h(参看Varian《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78-79)生产均衡要素投入需求CwhOC(w,q)C*w’h(参看Varia172给定商品价格p,已知成本函数,可根据(28)~(31)解出均衡产出、要素投入需求和均衡要素价格。给定商品价格p,已知成本函数,可根据(28)~(31)解173收入函数给定商品价格和要素禀赋量,可以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厂商利润最大化,从而最大)国民收入函数为价格和要素禀赋的函数:收入函数174q1q2OABC-p要素价格边界,Stolper-Samuelson定理q1q2OABC-p要素价格边界,Stolper-Samue1751A两条等价格线(iso-pricecurve)的交点A,确定了均衡的要素报酬率和相对要素报酬率(当然,也确定了产出和要素配置)。考虑等价格线p变动到了p‘(产品2的价格上升),则新的均衡点为B。工资率上升,资本收益率下降,相对要素报酬率上升。(Stolper-Samuelson定理)由图中可以看出,wrOpp’BC1A两条等价格线(iso-pricecur176三、需求效用函数:对偶:支出最小化问题与效用最大化问题是对偶问题。支出函数:三、需求对偶:177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78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179四、自给自足均衡与贸易均衡封闭均衡价格决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公切线,决定了相对价格,切点为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消费点。收入函数与支出函数的切点,决定了相对价格。uapaq1q2OG,SOpG(p,e)S(p,ua)pa四、自给自足均衡与贸易均衡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180超额需求函数世界价格决定本国的超额需求函数d2q2d2,q2ppmaxpminpam2x2OOp超额需求函数世界价格决定d2q2d2,q2ppmaxpmin181d*2q*2d*2,q*2p*p*maxp*minp*ax*2m*2OOp外国的超额供给函数超额供给函数d*2q*2d*2,q*2p*p*maxp*minp*ax*182m2,x*2x2,m*2Op均衡国际价格p*apax*2m2pw产品2的两国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决定世界价格:m2,x*2x2,m*2Op均衡国际价格p*apax*2m2183进口需求与市场稳定进口需求及弹性进口需求与市场稳定184市场稳定性与Marshall-Lerner条件稳定性:初始均衡被打破后,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市场稳定性与Marshall-Lerner条件185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186五、要素禀赋定理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同质要素,无要素流动成本新古典生产函数:CRS产业的生产技术存在差异无税收、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无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不能跨国界流动,供给无弹性两个国家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消费两个国家偏好相同,且为齐次偏好五、要素禀赋定理187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Heckscher-Ohlin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kk*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kk*188贸易与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商品贸易将导致各国的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若两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则要素价格将完全均等。贸易与要素价格189一、自给自足均衡假定:N种产品,H种要素。第四章比较优势的多维分析一、自给自足均衡第四章比较优势的多维分析190二、推广的比较优势法则二、推广的比较优势法则191根据以上推导,可得到以下结论:(1)一国商品价格由自给自足均衡价格变动到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时,价格变动方向与该国的超额供给(出口)的变动相反。平均地,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低于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的商品具有正的超额供给,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低于自由贸易下的均衡价格的商品具有正的超额供给。
注意:根据以上各式无法推知贸易的商品结构根据以上推导,可得到以下结论:192(2)在厂商追求成本最小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下,各国间自给自足价格的差异,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净出口模式负相关。三、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2)在厂商追求成本最小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下,各193但是,当dpj>0(dpj<0)时,根据零利润条件,要素成本上升,且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份额的要素的成本上升(下降)幅度要高于其它要素的成本的变动,因此,当商品价格发生微小变动时,在平均意义上,那些价格上升商品所密集使用要素的价格上升,非密集使用要素的价格下降。但是,当dpj>0(dpj<0)时,194因此,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低)要素产品的净出口国,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高)要素产品的净进口国。即,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低)要素,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自给自足均衡价格较高)要素。因此,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是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195得到的结论相同。(最优化)得到的结论相同。(最优化)196在考虑到要素投入差异/要素价格可能非均等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得到,一国在平均意义上净出口该国相对丰裕要素的结论。(成本非最小)(支出非最小)在考虑到要素投入差异/要素价格可能非均等化的197即,在平均意义上,本国相对外国供给较大的要素价格,相对外国较低。即,在平均意义上,本国相对外国供给较大的要素价格,相对外国较198现在考虑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现在考虑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199
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其自给自足均衡价格也较低。因而,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产品。在平均意义上,一国密集使用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200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果自由贸易科均等化要素价格,则在平均意义上,各国将出口密集使用相对丰裕物质要素的产品。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果自由贸易科均等化要素价格,则在平均意义上,各国将净出口丰裕物质要素。在相同、齐次性偏好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假定下,如201关于国际贸易理论(-130)课件202即Stolper—Samuelson定理可一般化为:当商品价格变化时,将使一些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报酬率上升,使另外一些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报酬率下降。从平均意义上来看,价格上升商品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率将上升,而非密集使用要素的报酬率下降。要素供给变化将使使一些产品的产出上升,使另外一些产品的产出下降。即Stolper—Samuelson定理可一203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检验要素禀赋理论,要求对贸易流、产品生产的要素投入以及要素禀赋进行衡量,并对三者的相关性、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的困难包括:如何度量这三个指标。如何把2x2x2的H-O模型框架扩展到多国、多要素和多产品第五章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检验检验要素禀赋理论,204一、要素贸易H-O-V模型一、要素贸易205要素丰裕度的定义:由H-O-V等式可得到以下定理Signproposition:如果贸易平衡,一国净出口绝对丰裕要素,净进口绝对稀缺要素。Rankproposition:如果一国的h要素相对于z要素丰裕,则h要素的净出口比例(本国或世界h要素)高于z要素的净出口比例。Leontiefproposition:如果一国的h要素相对于z要素丰裕,则h要素出口与z要素出口的比率大于h要素进口与z要素进口的比率。要素丰裕度的定义:由H-O-V等式可得到以下定理2061、Leontief检验2、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