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7)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耕地约12986顷,其中不能种植作物的板荒地1301.9顷,种稻的田地约为1311.6顷,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这表明在当地( )A.小农经济逐步走向了解体 B.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农民和市场联系较为密切 D.人地矛盾的状况日益突出2.(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4)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者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此则材料A.扩大耕地面积,保护含蓄水源 B.解决粮食不足,造成水土流失C.促进人口增长,缓解人口压力 D.促进玉米种植,解决温饱问题3.(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一文献记载()A.分析了早期农业产生的原因 B.证实了食物生产出现的因素C.叙述了人类文明诞生的过程 D.说明了阶级矛盾形成的影响4.(2021·山东六校高二第二阶段联考)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资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而十分脆弱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快速增长5.(2021·北京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鳖类及昆虫,出土了1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 )A.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B.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C.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D.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6.(2021·辽宁辽西联合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4)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7.(2021·辽宁营口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3)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A.农业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 D.火的使用8.(2021·山东青岛黄岛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说明(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均衡C.生产工具的变革提高了生产力 D.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9.(2021·山东聊城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下图所示为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一组文物。据此可知,河姆渡人当时( )A.主要以渔猎采集为生 B.已从事原始农耕和畜牧C.手工制陶业开始萌芽 D.把猪当作唯一的图腾崇拜10.(2021·北京海淀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5)南宋福建泉州地区“有黍有禾,有麦有菽”,作物品种齐全,形成了“燥处宜麦,湿处宜禾。田硬宜豆,山畲宜粟。随地所宜,无不栽种”的局面。这则记载能用来说明A.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B.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农民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 D.引进的美洲高产作物广泛种植11.(2021·辽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8)《宋书》记载:“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代指森林)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知( )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经济完成重心南移 D.南方民众丰衣足食12.(2021·辽宁辽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1)我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提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 处者牧,陆处者农”的观点。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食物来源具有多样性 B.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C.生产受气候条件限制 D.因地制宜的生产特征13.(2021·山东菏泽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5)下表为1400—1820年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基本概况表(部分)年份人口(百万)粮食产量(千吨)耕地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公斤/公顷)粮食全部作物1400722052019.824.7103816501233505532.040.0109517502607410048.060.01544182038110858559.073.71840 对该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持续发展 B.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C.耕地面积扩大源于版图的变化 D.技术进步是产量提高的基础14.(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北魏孝文帝时期政府颁布法令,规定15岁以上男子皆从政府手中领取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领取露田20亩。受田农民以一夫一妻为单位,每年纳帛一匹、粟两石。该举措(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限制了政府收入增加 C.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未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15.(2021·山东六校高二第二阶段联合考试·10)《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16.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农耕经济的出现 B.阶级的产生C.私有制逐渐产生 D.早期城市的出现17.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下列有关中国原始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农业时期我国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B.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生产工具C.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D.原始农业时期人们在生活中要经常迁徙18.古代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条河流A.黄河和长江 B.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C.尼罗河和刚果河 D.印度河和恒河19.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20.自居易诗《朱陈村》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现象反映了:A.远古时代的采集方式 B.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古代耕作技术落后 D.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方式2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是(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部落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2.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分工促进经济发展2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24.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的生活逐渐趋向稳定的主要原因A.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B.开始大量使用陶器C.开始学会用火 D.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部落族居25.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C.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26.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古代各文明的小国寡民状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27.《清诗铎》有诗云:“布谷屋檐唤早耕,农夫惊起多叹声。瓶储无粟谁负责,征税煎迫难逃生。”诗句反映的主旨是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耕文明的极端落后C.沉重赋税下小农困境 D.小农经济的脆弱特征28.历代中国帝王都非常关心农业生产,“劝农桑”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务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农神的祭祀祈祷是古代帝王们的重要大典。农神中有神农氏、后稷、先农、先蚕等。蚕桑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神是农业神中的重要神灵。这表明A.中国原始农业发达 B.中国古代以农立国C.中国农业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信仰多变29.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其主要原因是A.手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B.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C.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D.采集和渔猎的发展30.下图为出土于今伊拉克南部地区的木制画“乌尔之旗”。据此可知A.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较重要 B.两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骆马C.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尚未分离 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艰辛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32.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依靠原始的渔猎、采集等寻找食物转变为主要依靠饲养和种植获取食物。这种变化反映出A.种植经济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 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33.许倬云教授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3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35.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36.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距今约有5500年的历史。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在5000年左右。这一发现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B.有力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37.“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和骨器 B.已会种植庄稼C.保留了类人猿的某些特征 D.已经饲养家畜38.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39.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讲究精耕细作40.灌溉系统是苏美尔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灌溉系统的建造、维护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续征召人们从事这样艰巨的活动;即使灌溉系统运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证水源的公平分配、解决争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苏美尔城市都拥有了国王,国王拥有很大权力。这说明( )A.农业生产影响国家的发展 B.苏美尔人十分重视水利灌溉C.农业国家与专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灌溉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答案】C【解析】据材料“种植棉花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的田地为10372.5顷”,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嘉定地区大部分土地都用于种植经济作物,以供市场买卖,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现象,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在物美价廉的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指资本主义萌芽,而材料主要呈现的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情况,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出人均土地的占有情况,排除D项。2.【答案】B【解析】面对人地矛盾,将“深林剪伐殆尽”,在山上遍种包谷(玉米),这有利于解决粮食不足,但却造成水土流失,故选B项;伐林开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护环境资源,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不是为了促进人口增长,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口压力,排除C项;促进玉米种植,解决温饱问题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答案】A【解析】由材料“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嬴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可知原始人类渴了喝水,饿了采集野果,因为吃了腐烂的东西容易患病,于是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种植农业,故选A项;神农氏是古代的传说,“证实”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出现而非人类文明的诞生,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不能体现出阶级矛盾,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可知强调小农经济因简单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强调其顽强性,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顽强性而非脆弱性,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部分小农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精耕细作下的小农经济使得粮食作物和人口实现增长,但并不是快速增长,排除D项。5.【答案】D【解析】遗址发现了稻作遗存以及多种哺乳动物、鸟离类、鱼类等遗骸,说明当时居民生活以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故选D项;“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材料不涉及,排除C项。6.【答案】A【解析】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深受洪水泛滥之害,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统治者所采用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故选A项;材料的重点是苏美人的洪水泛滥,影响农业生产,与土地所有权无关,排除B项;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是两河流域,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统治者修建水利工程来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并未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排除D项。7.【答案】A【解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反映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该转变追溯于农业的出现,故选A项;生产力的进步推动小农经济的产生,而非生产方式,排除B项;手工业是指人类使用简单工具,依靠手工劳动,从事小规模生产的工业,在早期的手工业融合了对农业的加工,排除C项;使用火未能直接生产食物,刀耕火种中的使用火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8.【答案】A【解析】大豆能够改良土壤,因此大豆种植区域的扩展说明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故选A项;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即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材料强调大豆种植区域扩大,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均衡,排除B项;材料强调大豆种植区域扩大,没有提及生产工具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强调大豆种植区域扩大,可能会导致民众饮食结构发生轻微变化,民众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过于夸大,排除D项。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的骨耜、稻谷和稻茎叶说明河姆渡人已经从事原始的农耕,而猪纹陶体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家畜饲养,故选B项;出土文物中已经有了生产工具骨耜,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有了生产工具,不单以渔猎采集为生,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出土了猪纹陶体,说明已经有了制陶业,但不能说明制陶业开始萌芽,排除C项;在生活用具陶体上有猪纹样式,说明猪在河姆渡人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但不一定就是图腾崇拜,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燥处宜麦……无不栽种”可知,泉州地区种植作物会根据地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体现了因地制宜从事农业生产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产品到市场销售,不能体现商品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行南北比较,得不出“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的结论,排除B项;明朝后期,美洲高产作物才引进,时间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装知识讲座》课件
- 《癫痫本科》课件
- 《家族式增员》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人员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事管理篇十篇
- 《投资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现代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
- 《小学分数教学》课件
-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课件
- 《企业环保管理》课件
- 跟踪审计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2024年度新型纺织纤维
- 培训机构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 《销售主管竞聘》课件
- 青少年型青光眼个案护理
- 2024年形式与政策论文
-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建设银行新员工培训方案
- 2024年绿色生产培训资料
- 医院药房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