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 张予立课件_第1页
宿甘露寺僧舍 张予立课件_第2页
宿甘露寺僧舍 张予立课件_第3页
宿甘露寺僧舍 张予立课件_第4页
宿甘露寺僧舍 张予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甘露寺

著名的九华山佛学院,便设在甘露寺内。甘露寺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坐落九华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赞曰:“此地山水环绕,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闻之旋即离洞,并得青阳老田村吴尔俊等人资助破土建寺。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故得“甘露庵”名。洞安在此两度登坛说戒后,仍归伏虎洞。乾隆间住持僧优昙开坛传戒,成为丛林。今存大雄宝殿、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文物。全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寺院。今住持僧宽容。关于作者简介: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

主要作品:公亮平生著作很多,除参加编撰《新唐书》外,见于记载的还有《英宗实录》、《元日唱和诗》、《勋德集》、《演皇帝所传风后握奇阵图》和《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是公亮和端明殿学士丁度于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1040~1044)承旨主编的一部兵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为中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百科全书。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注释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作品鉴赏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这里没有九酝八珍、华屋锦被,只有粗茶淡饭、陋室布衾。骤然变化了的环境,他不适应,难以入眠。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平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