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6飞云第三小学语文电子备课(语文)课题:《1、文言文两则》共2课时教材分析: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文意;正确的断句,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收集关于孟子、孔子的相关资料。课时目标:本设计第1分课时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5.指名说全文大意。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1、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2.背诵课文。(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主要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学弈→弈秋诲二人弈弗若之一人——思援弓缴射鸿鹄(三心二意)教学反思:课时目标:本设计第2分课时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作业设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这个故事。3、想想;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关系?主要板书设计:起因:两小儿辩斗观点依据两小儿辩日经过:一儿:日初近日中远——远小近大角度一儿:日初远日中近——近热远凉不同结果: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教学反思:课题:《2、匆匆》共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慨。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后阅读链接《明日歌》。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2、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对时间的感叹的,愿意吗?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师:是呀,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匆匆
4、你能说一说“匆匆”是什么意思吗?组个词或说句话。课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时间)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6、还记得我们在单元导读课中提出的有哪些重点的句段吗?三、理解重点句段,领悟表达方法(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的理解要点: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补充材料“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3)“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指导朗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三、读写结合,学生练笔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时候,日子从()过去;()时候,日子从()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四、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举例理解3、补充朱自清资料: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作品集《雪朝》、《背影》、《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朱自清文集》、《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朱自清散文选集》、《朱自清全集》、《匆匆》……现在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五、拓展延伸,内化认识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2、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成功=艰苦劳4、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二、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三、完成作业本及每课一练主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3、桃花心木》共1课时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1、教师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两张桃花心木的图片(一张小时侯的,一张长大的)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3、交流汇报:(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作业设计:完成作业本与每课一练2、理解了种树人的话,说一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那些故事发生?主要板书设计:3桃花心木(借物喻人)树的生长—————→人的成长↓不确定↓自己学会找水源↓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独立自主)教学反思:课题:《4﹡顶碗少年》共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如何面对挫折的文章,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动作、神态、外貌的刻画,反映了少年的心理起伏变化。用细腻感人的笔触赞颂了少年锲而不舍,勇敢拼搏的精神。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抓住描写顶碗少年动作、深情,观众的反应、碗的拟人化描写来体会少年不言放弃,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勇敢面对挫折,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4、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1、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2、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学生品读,感悟哲理1、小组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2、学生自由谈。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第一次表演:(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②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①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③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第二次表演:(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四人小组朗读,体会少年的镇定自如。)(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场子里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8)教师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第三次表演:(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①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着重抓住“微笑”、“抚摩”、“摇了”、“说了”等词语体会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②引导学生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2)教师小结:这一次少年终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请大家带着敬佩的感情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板书:镇定、充满信心)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4、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三)感悟哲理。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四、总结全文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失败乃成功之母。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板书:失败乃成功之母)作业设计:1、积累优美词句。2、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主要板书设计:4*顶碗少年镇定、充满信心
沮丧、信心顿失
镇定、充满信心(失败)
(再失败)
(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教学反思:课题:《*5手指》共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教学重点: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领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预习课文,收集有关丰子恺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的写作方法1、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2、了解写作方法,出示填空题: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找到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完成表格。五指特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长处短处3、引导学生体会五指的特点,并汇报完成表格。五指特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长处最肯吃苦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5、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①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②你读懂了这句话,能用生活的例子来说明吗?③齐读句子,并背诵。三、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你最喜欢哪根手指呢?请你扮演自己最喜欢的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表演给大家看看。2、喜欢丰子恺写的手指吗?丰子恺还写了很多的散文和画了很多的漫画呢,大家去看看其中的一篇散文《学画回忆》。作业设计:主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共3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感悟生活,从中得到启示。这次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也就是通过一组文章的学习后,也学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难忘的“第一次”、漫画作文等。然后通过这件事写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在习作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写作方法,作者是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的基础上,写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目标: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教学重点:1.交流时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还要说说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表达、叙述一件事情的能力,同时要学会倾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和爸爸或妈妈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本设计第1分课时(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昨天老师碰到了一个读师范时的老同学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吗?听我慢慢说来。《第一次升旗》那是刚进师范第一年,每班都要选两名同学当旗手,我和我这个老同学非常荣幸都被选上了。两人一想到自己在下周一将要在全校1000多名师生面前升旗就特自豪,整天偷着乐,脸上总挂着幸福的笑容。要知道能被选为旗手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能亲自把国旗升上空中那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盼哪望呀,终于到了那神圣的一刻。我俩在国旗底下站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那颗激动的心脏随时会不安分地蹦出来。伴着庄严的出旗曲,我们接过国旗迅速把旗的两端固定在旗杆上。随着国歌的节奏,我俩一抽一拉慢慢地操纵着旗绳,国旗缓缓的在风中飘扬。一种从未有过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我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自豪。就在国旗快要升到顶端时,操场上发出了议论声。一下就骚动起来。我俩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仍缓缓拉动着旗绳。两人还低声嘀咕了一句:“这些人,真是的,一点也不严肃!”“停!停!停!”这时“野兽老师”大步流星地向主席台小跑过来。看着他那凶神恶煞的样子,我俩本能地缩回了手,整个人木纳地呆在那里,如同一只落入狼窝待宰的小绵羊。“怎么搞的!国旗都给升倒了!”一看,呀!接旗时可能太紧张了。果真把旗给升倒了。这下可完了。本来还想风光一回,这下可出大糗了。把旗升倒了可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要是放在文革时期,可成了反动分子,要批抖……想着想着,额头上直冒汗,泪水不听话地流下来。也不知当时我俩是怎样从主席台前下来的。台下可是一千多人哪!当晚我俩被叫到办公室写了一分非常深刻的检讨。从那次以后我俩整整一个月没敢抬起头来走路,也不敢去图书室、阅览室等人多的地方。走到哪都感觉背后有人指着我们说那两个就是把国旗升倒了的宝贝。也正是从这次升旗事件后,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敢马虎,事前也会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才能将事情做好。每次见面,我俩都还会谈起这件事,想起当时难忘的一幕。同学们,你们为什么笑呀!相信在你们的成长中也有过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生活中许多难忘的第一次。自己先读读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要求。二、小组合作讨论,唤醒记忆1.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先小组里说说自己难忘的第一次都发生了些什么?2.注意事项:①在交流时,一定要讲清楚“第一次”做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重点讲述这件事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难忘。②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话讲通顺、流畅。③最后一定要讲讲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也可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3.小组开始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在一旁指导,并将有趣的内容进行板书。让全班同学听后发表意见,并提出新的想法。难忘的第一次蒸饭、难忘的第一次拖地、难忘的第一次走夜路、难忘的第一次一个人睡觉、难忘的第一次骗人、难忘的第一次顶嘴……三、结合意见,重新练说1.结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再自己说说。力求达到简单、精炼、有条理。2.再说给同学听听。四、总结点拨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都能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讲清楚了,也有部分同学还没有很好完成注意事项。课后自己针对注意事项再练习说说。本设计第2分课时(习作)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自读本次习作要求,确定这次习作的内容。指名说说自己确立本次习作的内容,简单讲述习作设想及结构。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二、范文指引,学习写法1.回顾《第一次升旗》。起因:被选中当升旗手,心情非常高兴。(心情描写)(略)经过:把旗升倒了,受到老师批评。(动作、语言、心理、表情描写)(详)结果:写检讨,受到启示。(启示)(略)2.找出相关句子好好读一读。三、纵观整组课文,整理写法1.回看整个单元的5篇课文,看看作者在写作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你打算借鉴哪几种?2.启示可明可暗,你打算采用哪种方法呈现。四、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本设计第3分课时(写作讲评)教学过程一、交流习作,共同评改1.选择3篇优秀作文一起欣赏,让作者自己朗读。2.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谈谈哪些地方写得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地下工程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山西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机械CAD-CAM》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美术鉴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标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电梯保养合同-文书模板
- 2024年中学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本
- 新本月工作计划
- 涂装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汇总-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非遗传统文化课件
-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控制要点(PPT,46)
- 中俄文一般贸易合同范本
- 知情同意书核查要点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回复表
- 《医古文》教学全套课件580页
-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技术要求
- 胜利油田压驱技术工艺研究进展及下步工作方向
- 依恋理论之母婴依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