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解答技巧_第1页
申论解答技巧_第2页
申论解答技巧_第3页
申论解答技巧_第4页
申论解答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申论,顾名思义,首先得审,再论!论对你来说,问题应该不太大!关键在于审题这关了!就审题这方面,我给你提几点建议供你参考吧!一是审题要全面。申论的题目一般都是半命题的,即有些内容作了要求,有些未做要求。接触到题目就要全方位审阅,既要看题目字面,又要思考题目所蕴含的内容,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二是审题要细致。审题是作答的前提,题目的文字一定要看清楚,题目的含义一定要把握准确,不然作答就要偏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这就要求审题时题目的一字一句都不能放过,要像过筛子,细细过滤,题目文字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审视;要像打探照灯,反复扫描,题目含义的每一个方面和角落都要触及,不能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留下关于题意的死角。审题时一定要细看、多看,确定无疑、确实有把握了,才可放下这道题去看别的题目三是审题要深刻。审题时,看题目不能只看字面,真正的作答要求往往并不直接体现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而蕴含在语句的内部,要借助逻辑和事理剖析,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有时甚至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左右相关事物才能真正理解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因此,审题在细看几眼的基础上,还要想深一层,不能停留于文字表面的肤浅理解。在论方面也提几点意见供你参考时刻谨记以下五大原则:谨守身份、完善结构、规范语言、寻找高度、稳中求新。文章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标题要符合要求,开头要简明扼要,主体部分应当采用分条形式,条条之间应避免交叉重复要熟悉和掌握社会热点,像就业问题,教育问题,民生问题这些热点应该准备好论文或则观点,除了了解日常新闻资讯外,还需要认真学习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的理论读物。北京61年最强暴雨考验了什么?37人死亡7人失踪7月21日,在北京市莲花桥,一辆汽车即将被雨水淹没。当日,北京遭遇强降雨。18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21日白天至22日凌晨,北京城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暴雨。这场暴雨给北京市民和政府以巨大考验,危急关头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责任如山”“守望相助”,体现出首善之区官员民众良好的道德素质,但同时也暴露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防汛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大雨中,既有紧急揪心的时刻,也有温暖感人的细节。21日晚,海淀区北太平桥下,当马路上的井盖被水压冲开,多名环卫工人守护着井盖子,用身体发出警告,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也有很多北京人一夜无眠,自觉地参与到救援中。微博网民菠菜X6连同望京网自发组织“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集结20多辆车,开赴首都机场接人。暴雨使广渠门桥下一片汪洋,五辆车搁浅水中,救援人员赶来拖拽水中车辆,一名警察对人群里喊道:“谁来帮忙拉一把”,结果几十人冲上去协力拉着绳子,将车辆向积水浅的地方拖。安定门桥附近,前有水、后有浪,车辆已经堵了200米远,一位年轻的男士主动背起身边的孩子、女士,将他们送过马路;一个饭馆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告诉路人有个井盖被顶起来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给北京电台打电话诉说她心里的感动,她拄着拐杖站在风雨中,一位陌生人将她送到了家……北京市应急委21日夜间迅即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强调,各区县、各部门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毫不懈怠地应对这场强降雨带来的险情和灾害,确保城市平稳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次预警连发,应急配套暴软肋记者采访中,一位市民说:“说句公道话,面对此次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城市公共设施硬件出点问题可以理解,但‘软件’也有问题,灾情发生前后的人工预警和应急预案还有提升的空间。”面对网友自发前往免费接送乘客的车辆,许多外地乘客感叹: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北京民众所展露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人间关爱、城市精神和社会进步,令人钦佩。但另一方面,北京公共交通应急不力的“软肋”再次暴露,有市民质疑:机场的公共交通接近瘫痪后,却需要网民自发组织去疏散机场滞留乘客?排水管网有欠账,“逢涝必瘫”待改变来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一次降雨,10人死亡,城市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大雨到来前,各单位都有应急预案,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雨前,北京市防汛办表示,北京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已建立“一桥一预案”,排水、交通、电力等部门,根据桥体的规模、道路结构,制定个性化方案,力保暴雨中立交桥排水通畅,不积水。然而,事实证明,在强大的暴雨面前,多处立交桥下出现严重积水。21日晚,一男子开车行至东二环广渠门桥下,被雨水困在车中,救出来送往医院后死亡。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曾介绍,2000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2010年已达近1400平方公里。目前,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网大部分是按照1至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的,也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毫米至45毫米的降雨。然而,“如果一味地提高建设标准,建完后,很多管道可能派不上用场,是资源的浪费。中科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说,城市快速发展使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难于满足供排水系统升级不说,还分属在市政、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等不同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统一规划、建设,当务之急是明确责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网。暴雨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雨过天晴而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专家指出,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灾害到来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目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仍待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处置要改变有而不专、多而不实的状况,要关注城市的内在品质。【背景链接】5年前,下岗工人廖某的妻子患上尿毒症,透析仅半年后,廖某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了让妻子活下去,廖某找人刻了医院公章,并用这个假公章到医院给妻子做了将近4年的“免费”透析治疗。最终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这位来自社会困难群体的人物的命运、悲情案件,他们艰辛与无力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爱与痛,而更让人悲伤与纠结之处在于,前有为治病犯罪入狱、有农妇“剖腹自医”、有为省医疗费用而喝农药自杀,今又有制造假公章免费透析,这些事件都迫切呼吁着我国社会保障与大病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深入分析]专家认为,造成此后果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首先,这种事情上,摆在廖某面前的至少有三条路。一是,向亲友寻求帮助;二是,向民政等相关部门寻求救助;三是,也是最后一条路,卖房治病,这是最不得已的举动。其次,此事件的问题根本在于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不健全。廖某的诈骗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但惩处了廖某之后公民患大病而得不了治疗的情况依然不能够得到缓解。由此,问题根本在于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不健全。分析起这个问题来,完全市场化的医疗运作方式是“始作俑者”。虽然在完全市场化运作下,医疗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面对政府医疗投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医疗机构不得不首先考虑机构的生存问题,因此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成为医疗机构维持生存不得以而为之的举措,这在客观上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廖氏夫妇的戏剧化悲剧只能说是不合理制度下一个畸形的缩影。我国的大病救助制度,基本医保设定的就医最高封顶线,难免导致经济窘迫的患者因无力承受医疗费而放弃治疗;现行医疗救助制度设计着眼于医疗救助资金的“收支平衡”而非“社会福利效益最大化”,也就将部分无保障人群排除在了制度之外。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政府责任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仍缺失“底线公平”。“私刻公章救妻”事件实际上再次提醒,目前我国医保体制亟待加紧健全完善。如,医保在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体制分割亟待整合统一、在地区之间的互认通用亟待加速推进,同时,各种医保的报销水平保障待遇也亟待不断提高。惟其如此,“私刻公章救妻”的情理分裂,才可能得以真正弥合。[意义]其实,建立完善大病救助机制完全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如果劳动者生病后得到及时医治,社会上劳动者总的健康水平就会得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劳动者的健康不仅关系到本人、家庭的福祉,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建立大病救助体系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建立大病救助体系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救助对象、资金来源和支付方式。摸清救助对象数据,是明确救助病种和救助标准的先决条件,建立贫困大病患者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由各地民政部门会同各地卫生部门、统计部门,调查当地大病患者人数、医疗费用、社会救助等情况,为救助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整合各方面救助资源,以政府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的力量作为资金的来源。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作为救助基金的主要来源。整合各级各类慈善机构,以联合募捐的形式,筹集一部分社会资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设立大病救助的定点医院。另外要明确支付的方式,完善资金的管理制度,简化资金结算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大病医疗费用在医院直补。[措施]建立大病救助体系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必须发挥政府、企业、医疗部门和社会慈善机构的共同作用,把大病救助作为一种制度建立起来。一方面,政府是大病救助体系的主体,以政府为主,这个制度才能建立起来,长期坚持下去,并且不断地完善。政府可以在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基础上,建立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大病救助专门通道,有专项资金和管理运营人员,由相应的医疗卫生部门,来引导帮助需要救助的人群,走这个专门的通道。另外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也是建立大病救助体系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对于大病救助的对象和资金的管理使用,必须由政府来监管,体现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对于救助的对象要有明确的规定,确定哪些人、哪些病属于救助的范围,另外要简化办事手续,增加救助的效率。还有作为一个理性的民族,我们应该正视死亡的问题,对于可以救治的大病,我们要尽全力救助。而对于无法治疗的绝症,则要做好临终关怀,来体现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抛开大病救助机制而言,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的缺失也是一大现实问题。各地都设有红十字会、慈善会,但是一旦有民众需大病救助时,却往往很难申请到资金救助,或者存在申请门槛过高、审批手续烦琐等问题,因此,社会救助、慈善救助也应与大病救助机制一样,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尽早破解大病救助难题。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北大校长跪母【背景链接】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当场跪在母亲膝前,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下跪为老母亲祝寿的画面让人泪流满面。为周校长的尽孝之举,拍手叫绝,并在当地传为美谈,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但是这也让其陷进“孝题大作”的尴尬。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之嫌,堂堂北大的校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母亲下跪拜寿,又是拍照又是摄像,既是家事关起门来实实在在地尽孝,实没必要如此。这些年来,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父母的个案常有耳闻。许多人谈及父母也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没一个。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恨。最近不少人提议让“常回家看看”进入“老年法”,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也令人反思。【标准表述】[意义]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配套的亲情却有停滞不前之举,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被社会一提再提,原本很平常是尽孝因为“稀缺”而被捧为“最美”。抛开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周其凤在父母面前的身份和我们一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孩子为母亲祝寿,跪礼这一刻所代表着尊敬和爱,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只是一个真实的场景记录,我们需要看到这场祝寿的内在。[存在的问题]的确,尽孝属于私事,用心做好分内事是应所当然,不应过度宣扬;而用心做好分外之事又不张扬,像四川农民赵维富,为照顾受助者面子做好事不声张,就会得到大家更大的赞许之声,但这不是硬要求。给父母祝寿的形式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心,一句问候,一个很便宜的礼物,形式上再简朴也是爱心的体现。公众的审美角度不是放在拜寿本身的意义上,而是把观察点放以外的热闹场面上,用审视“官德”的惯性思维来思考这一出原本真性情的跪母拜寿,自然就会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争论并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也免不了会被贴上“作秀”的标签。[综合分析]教育专家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知恩图报、天伦之乐等浓郁亲情。作为儿子跪在母亲面前,感恩母亲,安慰母亲,本是人之常情,不值得一炒。“百善孝为先”,作为北大校长周其凤本人,更应该率先垂范赡养老人,给国人和自己的学生做个模范。在目前中国尚未解决政府养老,全国都是家庭养老模式前提下,提倡周校长这种“一跪成美谈”的孝顺方式,可能会导致全国的老人都会无人赡养。其实对官员的孝的质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实中有的官员为了仕途的畅达而费尽心机,有的人醉心于灯红酒绿而无暇他顾,有的人沉迷于贪婪而目空一切,这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而这些官员无一例外的都忽视、淡漠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基于上述考虑再加上公众人物的身份,自然要面临质疑的问题,这就需要遇事者在心理要有预警机制,要小心尽孝、小心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尽孝的表达方式,否则再真实的感情流露,涉及再小的“私德”,也要遭到惯性思维下对“官德”的绑架。[对策措施]专家认为,百善孝为先,治理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应是彰显孝德。事亲行孝,夯实做人的基本德性,方能由家庭私德的涵养,推助社会公德的弘扬。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弘扬文明,传承亲情,教育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能,尤其是校长们,言传加以身教,这比发文件、制定尽孝条款等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很多,校长尽孝,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他们的带头作用显而易见,也肯定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情。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在面对这样的网络热点时,更要理性地去分析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他人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不要去苛责。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阶梯式退休7月1日起,包括河南在内的多个省市区实施了阶梯式电价,针对用电量高低,执行差异化收费标准。如今,退休年龄标准,也正研究“阶梯式”操作呢。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一席“退休年龄应延至65岁”的发言,引发舆论讨伐。参与退休年龄研究的人社部下属机构表示,65岁退休“是外界的误读”。记者从人社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集中出现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探讨不是人社部的“一时冲动”。“几年前,部里的社会保障研究所就接到了关于退休问题的课题。”人社部相关人士表示,“但是没有出现特定的退休年龄研究结果。”随后,记者采访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对方最先否认了“65岁退休”是他们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人社部其他研究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人社部只是试探性地研究,这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与延迟退休年龄有关的课题研究,一旦开始,便不会停下脚步。实际上,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阶梯式退休方面。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这种退休方式的优势在于,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更具人性化。现行标准为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劳动关系领域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表示,“蓝领因为从事体力劳动,可以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白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自愿退休的原则,而国家机关干部应该按规定退休。”扬子晚报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异地高考获批准7月5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透露,最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要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7月7日《河南商报》)异地高考,喊了这么多年,终于从务虚时代进入实质推进了!异地高考的另一只靴子落地,确实是一大利好消息,使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的承诺见诸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这一顶层设计对异地高考带来诸多挑战的应对,逐步实现“全国一盘棋”,值得期待。异地高考从胎动到获批,民间人士的呼声与实践功不可没。去年,福建晋江一家民营学校的校长,为了能让外地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会考,不顾旅途劳顿,多次来往四川重庆等地,说服外地教育部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实现了跨省的异地会考,而且还探索跨省异地高考这一“世纪难题”。民间对异地高考之热,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的民意基础与破冰的希望所在。而媒体与网络关于“异地高考时间表”的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也是推动异地高考从动议到酝酿再到形成的强音。不能不提的是,去年10月24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在内的15名公民联名向总理写建议书,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呼吁取消有关“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这份将近6000字的建议书将异地高考这一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成了公众热议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他们认为,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导致随父母迁入城市就学的学生无法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剥夺了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的学生一样参加高考并获得录取的平等机会。显然,他们的声音汇集了民众的呼声,破解异地高考不缺动力,缺的是制度呼应。然而,要理性看待异地高考获批,因为教育公平仍在路上。近日,一段被称为《高考天问》的视频在网络爆红,在很短的时间内,该视频被迅速转发了114900多次,引发评论19513条。之所以能火,是因为这一期的湖南卫视节目在一个“对”的时间里说了一个“对”的话题。高考时节说高考,说腻了状元再整“一串辣椒”,味道很好!其中有一段中是这样诘问的:“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等,这些知名高等学府,历来都是学生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学生们甘愿为此而学习到油尽灯枯,然而视频中一组对比数据则表明,北京学生考进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274倍,是内蒙古考生的288倍!地方保护主义再一次让人绝望。”无法核实引用数据的真实性,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异地高考的改革之难,难就难户籍“这页纸上”。可以想见,异地高考的全国方案再超前,再精细,也无法解决户籍福利带来的高考不公。何况还有“寒门难出贵子”、“高考拼富二代”、自主招生暗箱操作以及教育投入、资源均衡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个接一个地“刨地雷”。“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接下来,既要通过户籍改革的顶层设计来推动社会公平,扭转“同一屋檐下的两种人生”,更要将教育引向深水区,打破“我的地盘我做主”等种种潜规则,让“知识改变命运”归去来兮。对此,期待民间人士和媒体能持续发力。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常回家看看入法6月26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的16年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快速前进。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只有3.1人,家庭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城乡“空巢”家庭大幅增加,如何养老成为一道社会考题。“常回家看看”是否适合写入法律,“居家养老”模式如何发展,草案中一些与此相关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不愿还是不能“常回家看看”在此次草案新增的38条规定中,最为公众关注、引起热烈讨论的条文就是“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新增规定被媒体解读为“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6月3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该草案时,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斯喜表示,在草案研究过程中,有一些意见提出,道德层面的问题不必在法律中写,但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的一种行为规范,通常立法是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区别开来,但是实践中有些很难完全区别得很清楚。陈斯喜认为,有一些法律是把国家强调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法律规范也不是一定都要通过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有许多法律规范是鼓励性、指导性、提倡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把“精神慰藉”写入草案是可以的,目前社会对这个问题比较忽视,从法律上加以强调,有利于弘扬尊老敬老精神,弘扬我国传统孝道文化。“常回家看看”是否该入法,围绕这一规定,社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终于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常回家看看”属于道德、私人事务的范畴,适用于公共领域的法律不应过分介入,如果法律过于干涉道德,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法律不被遵守,削弱了法律的效力。现实中,一些子女不是不愿意“常回家看看”,而是不能“常回家看看”。反对的观点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迅猛推进,父母在老家,子女在城市中,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路途远、假期少,使一些子女“常回家看看”难以成行。为了保证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草案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实际上,我国于198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其中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单位负责。但在现实中,很少有人享受过这种待遇。此外,草案中如何界定“经常”也引起了争议。一个月回家一次是经常,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也是经常,半年回家一次算不算经常?“常回家看看”如果写入法律,是否意味着如果以后子女没有回家探望父母,父母就可以把子女告上法庭?支持“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观点认为,用法律的形式强调“常回家看看”未尝不可,因为法律的本质是弘扬社会价值,在道德伦理弱化或混乱的状态下,法律具有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作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荆认为,“常回家看看”的立法意义不在于处罚,而在于强调孝道的社会价值。《公益时报》与搜狐公益频道联手推出的“公益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8800多名网友中,超过五成网友认为目前“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心理孤独寂寞。25.23%的网友认为立法提醒子女常回家看看很有必要,有助于增强子女责任心;19.96%的网友虽然认为立法很有必要,但也认为要酌情考虑,对真正工作忙的子女,法律不能苛责;近五成网友表示,子女离家工作造成老人“空巢”,这是目前很多家庭的状态,但如果要用法律的形式强制子女回家看看,既体现不了子女的孝心,也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有待商榷。养老模式宜向“居家养老”靠拢草案首次明确了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对于这一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这次修订提出的“居家养老”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养老模式也在向这方面靠拢。蔡昉认为,我国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城市的土地这么昂贵,不管政府怎么支持,最终能够提供的机构养老能力,仍然不能支持广大普通老年人的养老需要。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目前,我国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只有19.7张,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两万人,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许多老人排队等着养老机构的床位,但一些老人一直到去世,也没等到床位。据了解,近年来,由于社会养老成本过高,以及难以解决精神慰藉问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强调家庭养老的价值,并对家庭养老给予政府补贴。新加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建屋局在分配政府组屋时,对三代同堂家庭给予价格优惠和优先安排;在韩国,对于子女和父母各自拥有住房,又选择在一起生活的,政府可免除一方出租或出售住房的所得税。蔡昉认为,草案已经明确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但对社区的能力建设规定得不够。“社区养老服务的保障应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需求,而不是目前社区提供的文体、休闲服务。”他建议,草案应该就保障内容和水平,以及财力的保障作出规定。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退休年龄65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昨天在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京华时报》07-02)据报载,根据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是全球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这意味着全球1/4的老龄人口集中在中国。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有如下的一些数据:我国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日本65岁的退休年龄仅指国民年金计划,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龄是60岁;韩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到2033年将提高到65岁;科威特目前的退休年龄为50岁,到2020年将逐步延长到55岁;捷克共和国到2007年男性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到62岁;匈牙利到2009年男女退休年龄都将逐步延长到62岁;英国女性的退休年龄在2010-2020年逐步延长到65岁;意大利1996年起新加入的劳动力退休年龄为57岁;法国参加保险年限达到38.5年者可以拿到全额养老金,到2003年逐步延长到40年;瑞士女性的退休年龄到2005年逐步延长到64岁……从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的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现在的退休年龄在国际上居中,如果把退休推至65岁退体,就居后了。笔者认为,中国是一个热爱生育孩子的国家,而西方的一些国家的生育率正在降低,中国如果开放计生政策,可以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危机,且还会给社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缓解社会矛盾。与其把退休推至65岁,不如开放计生政策。现在城市的民工稀缺,用工荒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的一大阻力。开放计生政策不但可以化解老龄化社会的危机,还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并且可以解决男女不均衡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医疗制度不如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社会保障制度不足,社会福利事业滞后,老人60岁后,身体会出现问题,老龄人需要疗养,需要治疗,然而看病贵,看病难,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如果把退休推至65岁退体,社会会出现新的问题,没有完善福利保障制度,要延长老人的退休时间,是违背人本关怀的行为。中国人的工作压力大,休假的时间短,工作的时间长,大多时间在上班,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员除工作之外,很会休闲,劳逸结合,所以,我国的工作人员在超负荷下工作,没有很好地减压,身心劳顿,年龄到了60岁,已经身心憔悴了,真的不宜再工作下去了。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末尾淘汰可索赔末位淘汰”可索赔是一种制度矫正

用人单位通过“末位淘汰”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法院应予支持。记者从最高法获悉,《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法释》)向社会征求意见。(6月29日《新京报》)“末位淘汰”虽然源于国外,却兴于国内,成了众多企业加强管理的一个法宝。从制度设计上看,此举从客观上推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精简机构等。不过,其消极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具体来说,“末位淘汰”的弊端在于,一是与法律规定相背离。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只能依据其第44条列举的情形,其中并无“末位淘汰”一项。换言之,企业实行的“末位淘汰”只是其内部管理规定,却没有法律依据,其辞退员工的行为为单方面的违约责任,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二是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等。在水涨船高的效应下,一个人因为能力,或者环境甚至运气等多种原因,有可能成为“高个子中的矮子”,结果其虽然做了超常的努力,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依然被淘汰出局,这不仅挫伤了一个人的积极性,对其自尊心也是一种伤害。三是这很有可能会成为相关企业绕过法律的侵权手段。如果一个企业,有意对一个员工打击报复,就有可能会安排其被“末位淘汰”,这必然会导致双方的对立和冲突。近年来,因为“末位淘汰”引发的劳动纠纷已经日益增多,不少业内人士及法律专家对“末位淘汰”制也提出了质疑。“末位淘汰”可索赔,实际上是对劳动合同规范的一种强化,使“内部管理”的越界行为得到有效约束,对于“末位淘汰”趋于理性和科学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企业会忌于后果风险,对其“末位淘汰”的使用更加科学和慎重,甚至会有形式创新。比如,根据结果进行仔细的原因分析,帮助员工找原因,找出路。如实行一定的岗位轮换,让其长处得到发挥,或者加强对其业务方面的培训,使其尽快成长,而不是一味地“一辞了事”、“一退了之”的非人性做法。此外,在人口红利已经不再,劳务已经由买方向卖方市场转变的情况下,通过法律层面对“末位淘汰”行为进行规范,有助于建立更加稳定和谐的用工关系,对经济发展也是一种有效保护。从这一点来说,“末位淘汰”可索赔是一种制度矫正。

“末位淘汰”应该淘汰了“末位淘汰”本身有违法之嫌。按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具备“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条件,并且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因此,如果没有发生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制度或损害单位利益的情况,虽然位居“末位”,员工劳动的权利,却依然受到法律的保护,换言之,用人单位不能以“末位”的理由将员工“淘汰”。无疑,“末位淘汰”的激励效应,以损害员工权益、乃至违法为代价。实际上,“末位淘汰”凸现出的,是员工地位的弱势,以及企业管理上的随心所欲。也因此,最高法的这一规定,有力地维护了员工的正当权益。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当然是需要的,但这显然既要科学,又要合理合情,更要合法。实际上,现在企业中,有违法之嫌的规章制度,并非只是“末位淘汰”。因此,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应该进行合法性的审查,类似“末位淘汰”的制度,应该淘汰了。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物价调控【热点链接】2011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CPI)呈前低后高趋势,平均同比上升3.3%;全年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5.9%。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中,食品类和居住类的价格上涨起了主导作用。据测算,2011年,食品类上涨7.2%,居住类上涨4.5%,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约占90%。目前看来,价格上涨的势头还非短期可止。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热点解读】物价上涨的影响第一,持续的物价上涨,使居民财产严重缩水。我国是一个储蓄大国,老百姓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把钱放到银行里,一求安全,二求增值,但目前物价上涨率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存款利息率,也就是说居民存入银行的钱,不但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了。第二,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本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恰恰是食品价格,它直接影响到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可以说,食品涨价直接导致了这些低收入家庭中的多数,在名义上,由小康再度降入温饱阶段。第三,农村物价涨幅高于城市,抑制农民消费增长。长期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增长,农民微薄的收入难以承受物价的高增长,是其消费需求没有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问题阐述】(一)物价上涨的原因1.世界经济强势增长,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影响国内市场价格上扬2.美元贬值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3.国家启动内需对我国物价的影响4.货币供应量过多,国内投资过热5.城乡居民收入出现较快速的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升(二)调控物价之措施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如下措施供考生参考: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政策手段之一,它是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应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增加储蓄,抑制投资需求。从而通过缩小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缺口来控制物价上涨。2.转变对外经济政策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就应该调整对外经济政策,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行浮动汇率;二是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加强协调,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抑制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物价总水平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国家应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适时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经济加以调节。特别是要加强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维护供需基本平衡。4.增强抗灾能力,切实保证粮食安全我国物价上涨,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短缺,在短期内推动局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明显提升。所以今后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强防洪抗旱和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营养餐变臭豌豆2012年4月9日,云南镇雄县300多名学生,在吃了学校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高烧等不适症状。记者从孩子们口中得知:“当天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但是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尽管食堂的营养餐的管理员话讲的言之凿凿,豌豆是头一天晚上泡了温水泡了之后,第二天早上用高压锅来压的,压熟了之后,再拌肉沫炒起来的。豌豆的颜色更没有变黑。但是已经中毒并住院的学生们却丝毫没给面子。那些做成菜的豌豆不仅很多发黑,吃起来很涩,闻起来发臭,很难下咽。而且更有的没有煮熟。让学生吃到这样变质又没有煮熟的豌豆岂能不出事?按说如此发臭又难以下咽的豌豆,学生大可以拒食,但是学校有的是办法,不吃罚款,一次十元。学校为了让学生增加营养,更是为了避免浪费。实行了一些强制办法予以保证也未尝不可。但是增加营养首先一定要有富于卫生并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这样的“发黑,有臭味”的豌豆属于哪门子营养食品?居家过日子一个常识问题就是东西变质了不能使用。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位专职负责监督营养餐的管理员。而再看看这所学校食堂的管理体制就会发现,学校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偶然,更不是意外,而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不过这次更突然更严重罢了。这里的学校食堂名义上是学校的,实际上早已承包给了社会,食堂的关键部位连带后面的采购、制作等学校都没有权管,对于食堂花多少钱、采购什么样的东西更不知情,而学校的所谓管理就是一个大致数量,每天多少学生、大致多少油、蔬菜、米饭的量就可以了。这也正是学生不吃变质豌豆就要被学校罚款的原因。不吃“浪费了”承包者岂能不找学校的麻烦?学校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监管,不如说是在为虎作伥。生意人承包商处于赚钱的考虑,必然想到降低成本,将利润最大化。而这样一种发臭的豌豆也能炼成“营养餐”不过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普通手段而已。在如此情形之下,国家补贴给贫困地区学生每天每人3元钱的营养费,到底有多少能进入学生的口中就不难而知了。学校将食堂对外承包,监管上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国家名义上补贴给了学生,实际上基本被学校和承包商瓜分了。为了封住学生们的嘴,就只好用“发臭的豌豆”让学生们糊口了。国家补贴给孩子的一点钱也成了唐僧肉,臭豌豆也炼成了“营养餐”。这样的行为岂止是在“坑爹”,更是在坑害子孙和社会。而学校这样对外承包食堂,更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

老师为何逼学生吃臭豌豆是什么力量逼着学生吃下臭豌豆?一条让人变坏的关系链据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21日报道,2012年4月9日中午,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这个有665名学生的村镇中心小学,其中300多名学生,在吃了由学校食堂统一供给的营养餐后出现腹泻、腹痛、发高烧等症状,随后全部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记者专程赶到了镇雄县人民医院。孩子们说,“吃了米饭、豌豆、小瓜、葵瓜,豌豆闻起来是臭的,很难闻;不吃不行,要被罚款,老师说不吃,一次要罚10元。”也许是我的想象力严重匮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吧。总之,我对这件事觉得非常难以理解,有几点非常想不明白:第一不明白的是学校为什么不敢对食材供应方说不?既然发现有问题拒绝使用,换一家食材供应不就可以了吗?这家食材供应方到底跟学校有没有裙带关系?利益关系?是不是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取得供应资格的?第二不明白的是老师为什么要逼着学生吃?是怕浪费吗?还是怕食堂方面看到了不高兴?第三不明白的是,这些学生怎么这么听话?不想吃转身偷偷倒厕所里不就行了?难道整个吃饭过程老师还全程盯着监督?如果老师真的是全程盯着监督,那真是有点变态了。在这件事中,我觉得最不可理解的,是老师逼着学生吃臭豌豆,我想假如我是老师,退一万步讲,我就算不敢对抗跟上面有关系的食材供应方,但我至少会跟学生站在同一立场,说一句:有问题就不要吃了。然后让他们偷偷倒掉。当然,我也可以善意的理解,逼着学生吃臭豌豆是因为老师没有想到后果严重。但是,万一呢?万一有问题呢?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教师不,是作为一个人的底线吧?

当然,如韩寒所言:我怀疑很多事,但我相信人。我个人的看法是,国人的道德素质其实没那么坏,在一个没有任何权钱交易的正常的关系链里,即使仅仅靠道德自律,总有那么一个环节会发现问题,避免恶果。好比在这件事中,我想背后如果没有内幕,试想:作为食材供应方,如果关系没那么硬,怎么敢送臭豌豆呢?怎么敢不尽心尽力认认真真挑最新鲜的送过去呢?如果送的不够好,对方不用自己送了咋办?作为老师,如果食堂方提供的食材有问题,而供应方又跟上面没有任何关系,怎么可能不敢提出意见来呢?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某个人某个环节的道德败坏,而是关系链恶化的问题。当一个关系链恶化的时候,会把这条链上的所有人的道德水平往下带。因为人人都必须遵守这条关系链上的潜规则,如果谁敢打破这个关系链,就有可能麻烦上身。这就是所谓的好的体制使人变好,坏的体制使人变坏。中国所有的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此。所以,很多针对个人的道德谴责,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根本问题,还在于打破这条已经恶化的关系链,改善这个恶性循环的体制。逼着学生吃下臭豌豆的,是无德教师?是无法商人?是无良领导?都是。但我想,更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关系链。这条关系链是恶之源,罪之始,祸之根。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活熊取胆事件进展

3月1日,丁俊晖等72位知名人士向中国证监会信访办递交吁请函,反对归真堂上市。

法理辨析

反对

有分析人士质疑,归真堂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

IPO办法第12条规定“发行人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卫生部明确规定,不再批准以熊胆粉为原料的保健品。

IPO办法第14条指出“发行人不存在经营环境变化,影响盈利能力”。近年来,有关部门颁布法规,限制熊胆使用,同时,熊胆制品的市场经营环境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IPO办法第26条规定“发行人3年内不存在损害公共利益行为”。据媒体报道,在福建厦门市的一家归真堂直营店有熊胆茶相关产品。该产品并没有保健食品的批准字号。

支持

有业内人士认为,归真堂未必会被取消上市资格,因为证监会只是对上市文件做调查,不会涉及伦理方面的审核,只要是合法存在的公司,都有可能获批上市

西南证券并购总部董事陈波表示,单纯从上市资格角度看,一家公司从事的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行业,股权的历史演变中均合法有效,公司的主营业绩不存在虚假欺诈,历史业绩能证明公司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在理论上就应该具备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和保荐人的主要职责是充分披露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业绩和风险,在上市公司充分披露的前提下,投资者需要承担上市公司经营的风险。

四大争议

活熊取胆:无痛还是虐待?

在中国中药协会16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后,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关于“熊在无管引流过程中很舒服”的表述,已在网上广为流传。

房书亭当时一再表明,目前的无管引流活熊取胆对黑熊健康并无影响,“如今活熊取胆是自体造管,无痛引流,并未对黑熊产生影响。”

但世界保护动物协会项目协调员孙全辉博士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实际上从熊第一次做手术准备取胆起,风险就存在,对熊的疼痛的“虐待”就存在,因为这个手术对专业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目前并不知道手术的成功率、引发的疾病及并发症等数据。

它基金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归真堂此次的公开参观将媒体和环保人士分开,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是根本无法观察到本质问题的。

活熊取胆真的没法替代?

在它基金举办的研讨会上,沈阳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介绍了人工熊胆的坎坷历程。

此前,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曾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替代品出现,更不能简单地根据功能主治用草药代替。”北京同仁堂也有专家表示,熊胆没有替代品。

但姜琦介绍说,人工熊胆于1983年经卫生部批准立项,相继由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科研人员经过几十次配方选择,最终使人工熊胆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稳定性等均与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接近,而且质量稳定。

经过艰辛研究,人工熊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曙光医院等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上,人工熊胆与天然熊胆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可以1:1等量替代。

姜琦说,到2007年,人工熊胆完成了研制、试验、批产权等全部工作,一直在等待国家批准,“如果我们有问题,你可以下正式文件,我们可以修改,可以补充。但无论如何,不能长期这么压着。”

此外,公开资料表明,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近年的研究表明,黄柏、黄连和黄芩三种中药抑制肝癌细胞增生和扩散的功效,都比熊胆理想。

活熊取胆质量真的好吗?

沈阳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还介绍说,“我们研制的人工熊胆中,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钠的含量和优质天然熊胆一致,且质量稳定”,而活熊取出的胆汁和优质天然熊胆相差甚远,因为引流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真正的天然熊截然不同,引流熊的胆汁在肝肠循环不足,加之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了生理变化,所以质量很不稳定。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中医师丁教授表示,活熊取胆肯定有创伤,创口长期不愈合就容易发炎,而为避免发炎,多半会给熊使用抗生素,那么取胆制药的药效就因此会打折扣。亚洲动物基金会公关教育部负责人则表示,曾多次在养熊场的黑熊胆汁中发现抗生素残留。

此前,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曾说,熊的取胆伤口常年不愈,且插入导管取胆时很难彻底消毒,所以熊的取胆口常常发炎溃疡,肝胆病变也十分常见,导致胆囊感染、肝脏感染甚至癌症,“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

归真堂滥用活熊取胆了吗?

有关归真堂“活熊取胆是保护中医”的借口,目前看来难以自圆其说。

2月15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记者报道说,国家食药监局资料显示,在归真堂目前生产的熊胆产品中,除了“熊胆粉”和“熊胆胶囊”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号外,其他30多种产品均未获得熊胆药品或含熊胆药品批号,主要为熊胆茶、清甘茶等保健产品。不过,归真堂还没有一种产品获得任何保健品批准字号。

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贾亚光表示,尽管国内目前尚未取消活熊取胆,但其根本原则是“熊胆入药”,如果厂家并非把熊胆“入药”而是挪作他用,毫无疑问应予以严格限制。亚洲动物基金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也曾表示,以归真堂的一款产品为例,仅仅3g熊胆粉被包装在50厘米见方的盒子里,包装得很豪华,售价也高达400多元,“大部分的熊胆消费都是礼品消费,而不是药品消费。而这些礼品消费都是建立在黑熊的痛苦之上的。”

活熊取胆开放

2012年2月22日一早,三辆大巴车载着来自全国百余家媒体的近200名记者,驶往位于福建惠安郊区的归真堂黑熊养殖基地。

基地共有大小9个房区,其中1-7号房为取胆室,8-9号房为黑熊手术及休养室。按照归真堂方面的安排,所有记者被分为10人一组,依次经过更换防疫服、鞋底消毒等程序后进入1号取胆室,观看活熊取胆过程。

在1号取胆室,过道两旁都是熊舍,每个熊舍约5平方米大小,关着两头成年黑熊,每个熊舍都连接着一个引流笼,笼子大小基本与黑熊大小相称。取胆时,工作黑熊腹下取胆汁的瘘口(红圈内)

人员打开熊舍与引流笼之间的隔板,在引流笼前的食盒内放入食物后,黑熊便“自觉”地走进引流笼趴下进食。工作人员此时先用酒精对位于黑熊腹部的瘘口进行消毒,再用一根约15厘米长的引流管挤压瘘口并与黑熊胆囊对接好,红棕色的胆汁便顺着引流管流到杯子里。取胆时间约有15秒,完成后,工作人员再次对瘘口进行消毒。此间黑熊不断进食,身体反应较为平静。据介绍,每头成年黑熊一天取胆两次,总共约140毫升。

在现场并未见到此前有专家所称“抽完胆汁后,黑熊蹦蹦跳跳就出去玩了”的情况,亦未见取胆熊狂躁不已,似乎除了进食别无他求。但在工作人员对其中一头黑熊取胆时,熊舍中的另外一头黑熊却躁动不安,并不时用爪子试图推开熊舍与引流笼之间的隔板,甚至有两头黑熊为抢占进笼的先机而“大打出手”。

抵制方被拒绝入场

2012年2月22日6点半左右,出现在候车现场的亚基会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一行立刻引起媒体关注。“不请自来”的亚基会显然未能受到归真堂的欢迎。“归真堂不同意我们上午去熊场。”张小海称,亚基会此前已向归真堂提交申请并电话沟通过,但在看到归真堂有关放宽参观批次的公告后决定提前去,结果却遭到归真堂的拒绝。

就此,归真堂董秘兼副总经理吴亚回应称,之所以将亚基会拒之门外,是因为张小海一行人未按预定流程进行登记报名。随后,吴亚主动给张小海助理打电话,邀请其于下午参访熊场,但奇怪的是,在张小海助理欲表达什么时,吴亚立即果断挂掉电话,未给对方说话机会。下午,张小海公开拒绝了归真堂“下午参观”的邀请,并称此后不再与归真堂有任何互动,并不再发表任何与本次探访有关的言论,但亚基会将继续针对拯救黑熊展开一系列活动。

召开专家说明会

归真堂产品无保健品

参观熊场以后,归真堂召开了一次阵容强大的专家说明会,到场者包括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原司长张世臣、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周超凡等十余位专家。归真堂董秘兼副总经理吴亚作为归真堂方面的唯一代言人出席,而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董事长邱荣辉(邱淑花丈夫)全程均未露面。

除被指责取胆手段残忍外,归真堂还被质疑产品中有半数以上为保健品而非药品,违反了相关部门关于熊胆粉不能用于保健品生产的要求。对此问题,吴亚昨天回应称,归真堂的熊胆产品分为熊胆粉、熊胆胶囊、清肝茶三大类,其中“食字”批号的清肝茶是公司的早期产品,从去年开始就没有再生产,目前归真堂获取的熊胆粉全部用于药类。

法律框架内即允许做

说明会上,现场专家的观点多集中在天然熊胆不可替代、无管引流不致痛等问题上。张世臣称,活熊取胆在我国已由一代的杀熊取胆、二代的给熊穿“铁马甲”发展至如今第三代的无管引流,对熊的创伤已降至最低,并称医学界在人工熊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够替代自然更好,但从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的效果来看,并不能完全替代”。针对媒体关于活熊取胆的存续性等问题,张世臣称:“只要是在法律框架允许之内就可以做,但必须有资质、合规。”但当有记者提出“可否举证到底哪种疾病非熊胆粉不能治疗”的问题时,现场所有专家却一时语塞,最终未能有人举出实例。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群体性事件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2005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2007年1月四川达州事件、2007年6月广东河源事件、2008年6月贵州瓮安事件、2009年6月湖北石首事件、2010年04月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2010年6月安徽马鞍山事件等。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纷争,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考点分析】一、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群体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2.政府转型期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3.群体性缺乏心理因素诱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4.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对策:1.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2.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3.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5.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公平正义材料一日前,北京市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约22万人取消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公务员医疗保障改革再度引发公众关注。记者从各地了解到,截至目前,内地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24个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其他省份正在逐步取消公费医疗。另据新京报报道,中央级公费医疗改革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计划明年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的公平、均等和普惠,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大部分国家都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而没有为某一特殊群体制定单独的规定。退休金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如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取消退休双轨制,消除公务员与普通群众社保差别,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让广大群众享受公正公平的阳光,应当成为取消公务员超国民待遇下步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材料二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在生存权、发展权等基本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至少包括人的话语与行为等的权利的平等(言论和行动等)。机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待机会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一是阻碍某些人发展的人和人为障碍,都应当被清除;二是个人所拥有的任何特权,都应当被取消;三是国家为改进人们之状况而采取的措施,应当同等地适用于所有的人。”至少包括人的得知信息的时间与内容等的平等(知情和受益等)。规则公平,亦可称形式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社会成员在法律规则面前一律平等,无差别地对待,至少包括规则内容对涉及所有对象的平等(制定和遵循等)。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通过付出劳动,在劳动成果的分配以及最后目标的实现上体现公平,至少包括分配权利与获得利益共同享受的平等(权利分配和利益分配等)。公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考点分析】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团结进步,这表明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对于社会和谐来说,公平正义则是其前提条件。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既能促进各方力量的“合”,也能推动长治久安的“和”。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内在统一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只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好各个领域的关系、兼顾好各个方面的利益,才能不断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还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这些新要求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以及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的加快,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了多样化的利益需求,社会关系更为复杂,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出现新情况。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坚持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干群关系才会融洽。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使出台的措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受益,才会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二、维护公平正义的措施第一,实现公平正义要靠发展。发展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断解决,公平正义程度的不断提高,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过去由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任务重、压力大,加快经济建设的愿望十分强烈,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产生了过分追求效率的思想倾向,虽然坚持了效率优先,但没有很好地兼顾公平,导致实际工作中虽然经济建设效率较高,但在社会公平方面欠账较多,从而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造成局部性的社会不和谐。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克服片面追求效率的倾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下更大的力气、花更多的精力,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多方面切实采取措施,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在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第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社会矛盾表现最集中的领域,因而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难点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如近年来比较突出的收入分配问题、行业垄断问题、企业改制问题、土地征用问题、拆迁问题、教育医疗问题、“三乱”问题、腐败问题等等,都是如此。能不能解决好这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是不是融洽,社会能不能稳定和谐。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当务之急,也应该是最适当的突破口和抓手。第四,以健全的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加强保障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建设,最终建立一个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只有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社会公正制度体系具体化为实践中的措施和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建共享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第五,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第六,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改善民生。当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键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证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城乡劳动者能够平等就业;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使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做到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遏制网络谣言如今,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不仅成为虚拟社会的一大毒瘤,而且对现实社会危害不少,往往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从现代版“杞人忧天”到“谣盐”风波、再到“江苏大地震”、省委书记街上遭枪击,以及最近的“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等谣言,不一而足,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如何遏制网络谣言的泛滥,笔者管窥,有三个关键词尤当着力。一是着力“公信”。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质体现的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所以首先要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在互联网,特别是微博时代,每个公民都可能是一个极具传播能力的“自媒体”,抢占网络舆论先机势在必行。谣言止于“治”者,凡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都应当也必须及时加以披露,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出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切不能“捂”、“盖”、“瞒”,以致越描越黑。同时,“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谋划在先,超前做好预案,政府发布信息更加迅捷、具体、透明,才能掌控舆论主动权,让政府公信力回归,让民众相信官方信息,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也始终坚信不疑。民众对政府充满信心,公开信息及时彻底,又何须去造谣、信谣、传谣?二是着力“严打”。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别有用心、妖言惑众的造谣、传谣者,必须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手段,依法予以严厉惩处、坚决打击,绝不能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近日,北京市公安机关就个别网民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微博中编造、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相关人员对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供认不讳,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并作出检讨。相关部门的这种雷厉风行的打击行动,不但惩戒了造谣、传谣当事人,对广大网民而言,也是一种极好的警示教育。三是着力“自律”。谣言止于智者。利用互联网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对此,广大网民必须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并自觉加以抵制。一要强化法律意识。网络虽属虚拟社会,但也绝非法律盲区,我国已出台多部法规对网络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网络谣言和现实社会的造谣一样,后果都严重,对他人造成危害乃至引起社会恐慌和混乱,必须应受到法律严惩。所以,网民在网络冲浪、发表言论,在享受便利和自由时,切记不造谣,守住法律底线。二要增强社会责任。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特别是那些涉及面广、冲击力强的信息,一定要静心思量,谨慎而为,做个负责的网上公民,切不能胡乱转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至助纣为虐,危害社会。同时,各网站更要在网络谣言治理中,坚持“谁办网谁负责”,主动担当,把好关、守好门,不造谣、不传谣。三要提升“辨谣”能力。做个理智网民,不热衷阴暗负面,不一味八卦猎奇,不参与娱乐恶搞。做到不信谣,必须不断提升对虚假信息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要加强科学知识学习,提介素养,增强辫谣识假能力,避免自觉不自觉陷入信谣、传谣境地。2012年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敷衍不能拯救公信稽查队变“受贿队”敷衍不能拯救公信

据3月30日《京华时报》报道,福建泉州市曝出路政系统腐败窝案,为整治超载超限成立的路政稽查队每月收受违章车队“进贡”,为相关车队的超载车辆放行,甚至为行贿的车队设计“通行证”。截至目前,已有包括稽查队7个小组长在内的10人被判刑。一边是群众对超载超限车辆深恶痛绝,另一边却是稽查部门对违章车辆“选择性执法”,“交钱就放行”。神圣而庄严的执法,怎么会堕落成腐败的“土壤”?更令人诧异的是,稽查队竟然成了“受贿队”——2005年5月,泉州市公路局路政分局专门成立了稽查队,分7个小组,轮流上路流动巡查,加大查处力度。而最后,稽查队被“一锅端”,包括7个小组长在内的10人被判刑。在查处过程中,有关部门还深挖线索,从行贿人那里挖出当地交警、交通等部门的腐败窝案,目前已立案11件11人,呈现群体性、行业性受贿模式。案情是触目惊心的。诚然,执法腐败早就成了摧毁执法公信力的罪恶根源,但如此整体性、大面积集体腐败,恐怕不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受贿队”腐败时间跨度之长,“选择性执法”、“交钱就放行”行径之明目张胆,令人震惊。那么,他们如此嚣张,胆从何来?毋须否认,在执法的廉洁性和纯洁性考量上,我们对这其中暗涌的猫腻和龌龊,责任追究是轻描淡写的,执法监督是得过且过的。很多执法过程中的不公甚至是腐败嫌疑,很多时候也是睁眼闭眼,包庇纵容。比如,有的药监部门竟然和售假者站到了一起,撮合打假人一起来“协商解决”,执法者居然成为和售假者私了的见证人。比如,有地方质监局的食品审查员反映,“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如果说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车运营是‘钓鱼执法’,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的工作目标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当执法把法律和公正抛置于九霄云外,却暗藏着诸多私念和杂想,执法腐败甚至是大面积腐败,无非是时间的问题。显然,在防范执法腐败,对执法监督的力度和刚性上,火力是不够猛烈的——执法者成为了和售假者私了的见证人,又能把他们怎么样?“养鱼执法”努力完成创收,又能把他们怎么样?一切相安无事!都知道执法自由裁量权很随意,又有多少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和惩戒?否则,稽查队又怎么会沉沦成“受贿队”?泉州曝出路政系统腐败窝案后,泉州市公路局党委书记陈理明表示,针对稽查队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队伍管理、执法监督上的薄弱环节,路政部门开展了自查自纠,汲取教训,以公正、廉洁的执法重塑执法公信力。这样的反思,无疑是苍白无力的,作为主管部门,难道就不需要承担其相关的责任了?恰恰是上级部门的监督失职,才导致了路政稽查队整体性腐败,一句“以公正、廉洁的执法重塑执法公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