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8.1诺姆·乔姆斯基及其语言观8.1.1乔姆斯基简介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1928-)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曾被哲学界誉为历史上影响最为重大的5位思想家之一。1928年12月7日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维廉·乔姆斯基是一位以希伯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语言学者。早期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数学、逻辑学、哲学和语言学,在大学期间就已经与当时著名的描写主义语言学家Harris有所接触,其学士学位论文是《现代希伯莱语素音位学》(MorphophonemicsofModernHebrew)。1949年毕业后曾在社会上游荡过一段时间,主要参与一些无政府主义及持社会主义观念的团体的政治活动。而后在父亲的介绍下开始做Harris的研究助手并在Harris的鼓励下进行语言研究。1951年在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希伯莱语语法》并获得硕士学位,该文后来以《现代希伯莱语素音位学》为名于1979年在纽约Garland出版社出版。自1951年起进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从事学术研究,1953年在美国《符号逻辑杂志》上发表《句法分析系统》一文,对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分布理论提出了质疑。1954开始撰写论著《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Thelogicstructureoflinguistictheory),1955年完成初稿(本书直到1975年才由纽约Plenum出版社出版)。同年,以该论著的一部分《转换分析》为学位论文答辩稿,获得宾西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乔姆斯基将《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的主要观点凝缩为《句法结构》一书交由荷兰默顿出版社出版。在《句法结构》出版之前乔姆斯基也曾把自己在《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中的许多观点或思想改写成一篇篇文章寄到当时的一些学术杂志上期望发表,但最终都难逃被退稿的命运。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描写主义语言学势力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追随或倡导描写主义的每个杂志当不愿意发表与自己的办刊宗旨相违背的学术论文的。所以当《句法结构》在荷兰的默顿出版社出版之后,乔姆斯基本人并没对这部著作的影响寄予过大的厚望。但当罗伯特·李斯(RobertLees)1957年在《语言》杂志地33卷第3期发表题为《评诺姆·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文之后,美国语言学界开始以极大热情关注这位当时还十分年轻的学者。至此,乔姆斯基初露锋芒,一场声势浩大的几乎席卷“乔姆斯基”革命开始席卷整个美国语言学界。从1955年秋起,乔姆斯基经著名音系学家哈勒及雅格布森(布拉格学派创始人之一)推荐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实验室,在由英格(V·Yngre)主持的机器翻译小组工作,同时兼任科技法语、科技德语以及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工作。1960初期,和一批学者合作创办了麻省理论学院语言学系,此后一直在该系主持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及相应的教学科研工作。如今,乔姆斯基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等等。我国学者最早关注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的学者有方光焘、吕叔湘等。1981年,乔姆斯基专程到中国黑龙江参加汉语学者主办的第一次生成语法学研讨会,标志着汉语生成语法研究的开端。此后,侯方、宁春岩、徐烈炯、赵世开、司辉、邢欣等成为大陆第一批研究生成语法学的学者。8.1.2乔姆斯基的语言观8.1.2.1“语言”是什么?“语言”有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之分。作为这两种语言的上位概念,“语言”在生成语法学中被界定为:句子的(有限的或无限的)集(set),每个句子在长度上是有限的,它由结构成分有限的集构成。(Chomsky1957:13)自然语言中的每一个具体的语种都是无限的句子集合,是在有限的规则基础上生成的无限多的句子的集合。其特征是:1)无限性:自然语言是个无限集,其中的元素是句子。最早论及这个特征的是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语言是以有限的手段作无限的运用。2)离散性:以有限的符号构成无限的符号序列;任连续的话语都是可以切分为更小的片段。3)结构层次性:线性特征中蕴涵着层次关系。这一特征是描写主义语言学揭示出来的。8.1.2.2语法是什么?“语法是研究具体语言里用以构造句子的原则和加工过程。”(Chomsky1957:11)一种语言的语法是一种装置,它不仅能生成该语言中所有的句子,而且只能生成合格的(well-formed)句子。具体语言的语法表现为一套有限的规则系统。这个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句法部分、音系部分和语义部分。语法和语言的关系:语法存在于大脑之中,以大脑物质结构及大脑活动为基础,因此语法是第一性的,而具体的语言则是派生性的,是由在语法基础上构成的无限多的具体句子所构成的集合。语法可以看作是一种“内在性语言”(internalizedlanguage:I-language),具体的语言则是一种“外在化语言”(externalizedlanguage:E-language)。语法的性质:有限性、递归性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人的语法知识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全人类特有的,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另一部分是具体语种所具有的,称为“个别语法”(particulargrammar)。普遍语法表现为一套有限的原则和数量极少的参数。8.1.3语言研究的对象、要求或目标8.1.3.1研究的对象生成语法学认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能力(competence),而不是语言行为(performance)。研究的出发点是理想的说话认的“语感”,即理想的说话人赖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可以接受的或是否合语法的能力。理想的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与普遍语法相关的语言能力以及与个别语法相关的能力。重点在前者。结构主义学者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系统,功能主义学者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基础,生成语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语言的心理基础。当代语言类型学研究的是跨语言的蕴涵共性问题,而生成语法学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问题。8.1.3.2研究的要求或目标1.观察的充分性:不仅需要要观察那些合法的句子中存在的语法事实,更要关注那些不合法的句子中所能反映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制约因素。2.描写的充分性:对理想的说话人的内在化语言知识进行全面充分的描述。3.解释的充分性:不仅要解释个别语法中存在的现象,更要以解释与普遍语法相关的语言现象及与大脑机制密切相关的语言哲学问题。内部解释和外部解释:在语言学范围内的解释称为内部解释,需要求助于语言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所进行的解释称为外部解释。内部解释应当优于并先于外部解释。8.1.4语言学的学科性质8.1.4.1语言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作为经验科学,语言研究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当然,语言学的“实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在运用数学知识时也并非需要进行数量计算或数理统计,而是要树立一种类似于数学研究那样的严密的科学观念。8.1.4.2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语言学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等。这样的科学研究首先要进行实验,其次要以数学为研究手段。在方法论上倡导“假设——演绎”(deduction)的研究方法在哲学观方面,倡导理性主义(rationalism)、心理主义(mentalism)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除了经验成分之外还有先验的基础。心理(mind)是作为物质的“大脑”(Brain)的一个特性8.1.4.3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生成语法学主要关心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1.为什么只有人类具有语言能力,而动物没有?2.为什么儿童在三岁以前就能够完整地习得一种以上的语言?8.2生成语法学的基本概念8.2.1“转换”、“生成”含义8.2.1.1“转换”“转换”本来是一个控制论的术语,指事物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生成语法学早期借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句子的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的操作手段及相应规则的总称。当然,乔姆斯基的“转换”与Harris的“转换”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平时所说的“变换”来自Harris,只的是一种表层的转换,关注的是句子与句子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平行”的关系。而乔姆斯基的“转换”不单是一种平行的变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深层形式到表层形式的生成过程。是把现代音位学的“位”观念引申到语句结构研究中来的必然结果。要注意的是“转换”体现的是生成语法学“规则系统”阶段(1957-1980)的特点,而这个阶段提出的各种规则大都带有“个别语法”(particulargrammar)的性质。而在后来的“普遍语法系统”中,“转换”的地位大为降低,比如在“原则-参数理论”中,原来提出的所有转换规则都被压缩为一条“-移位”。8.2.1.2“生成”(generation)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创造性这是就语言本身的客观属性来说的。任何一种具体语言都具有很高程度上的“递归”(recursion)特点,[“递归”本来是一个数学概念,……。“递归”本来是一个数学概念,……。二、明晰性这是就语法理论而言的。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语法理论必须清晰的理论陈述明确地“预言”某种具体预言中所有“合法”(well-formed)的句子,同时保证不会产生“不合法”(ill-formed)的句子。而“明确的陈述必须最终成为一种形式化的理论”。[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诞生》,《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诞生》,《国外语言学》1983年第4期。8.2.2语言能力、语言官能8.2.2.1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乔姆斯基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区别了开来。就理想的说话人来讲,语言能力,指的是内在于其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以及在特定的语言社团中习得的内在性语言知识。就整个人类来说,语言能力仅仅指为人类所独有的内在于大脑之中的语言机制。“语言行为”,又译为“语言运用”:运用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表达思想、展开交流行为或过程。8.2.2.2语言官能人的大脑中存在某一或某些特定的部位,这一或这些特定的部分专门负责掌管个体成员表达思想、交际乃至其他语言功能运作的语言机制。就如同人脑中掌管视觉、听觉、嗅觉等知觉功能发神经中枢一样,人类大脑中这套语言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并在生理上表现为一种语言神经中枢。这样的语言神经中枢可以称为“语言官能”(Linguisticfaculty)。8.2.2.3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二分法的比较索绪尔的“语言”从外延上看相当于乔姆斯基的“个别语法”,这种“个人语法”乔姆斯基有时也称之为“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的“语言行为”相当于索绪尔的“言语活动”,与索绪尔的“言语”相距甚远。索绪尔的“言语”指的仅仅是言语活动中与“语言”相对立的部分。注意:语言能力言语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8.2.3“形式主义”和“形式化”8.2.3.1两种形式主义(formulism)一、注重语言形式的“形式主义”,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针对的主要是“竭力排斥语义”的后结构主义学派的学者。二、以精确的逻辑界定和严密的逻辑演算的方式揭示语言的本质。8.2.3.2“形式化”(formulization)具体表现为:一、研究观念上的“形式化”。这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以演绎为主要手段。二、表述上的形式化,在表述的过程尽可能地使用不同于对象语言的元语言手段。比如借用数理逻辑符号或专门定义一些符号术语等。与功能主义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个方面。8.2.4语类8.2.4.1什么是“语类”?一个语类就是同有一组语法特征的词语的类。这里所说的语法特征实质上只的只是形态-句法特征。语类原则上说是结构成分的“类”。这在早期的生成语法中比较明显。比如,在经典理论时期,句子(S)可以改写为NP+VP。其中的NP可以进而改写为“Det+N”,VP也可以进而改写为V+NP。这其中的NP、N和VP、V其实就是语类符号,能够用来替换这些非终极符号的词语就是“语类”确定的对象。比如,能够替换N的词语都属于名词性的单词语类的成员,能够用来替换NP的词语都是以N为核心的词组语类的成员;如此等等。与“词类”、“形式类”的区别和联系生成语法学的“语类”概念与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早期的“形式类”(form-class)概念(Bloomfield,1933)关系极为密切,但跟后期以Harris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分布”意义上的“形式类”关系不很直接。“词类”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传统教学语法术语的“partsofspeech”,一是作为一般表达式的“word-class”。“语类”与前者几乎没有多少联系。后者也只有作为美国早期描写主义语言学框架内“形式类”的一种时,才与生成语法学的“语类”概念相关。8.2.4.2空语类有语义内容和句法地位但没有词语表现形式的结构成分类称为“空语类”。在生成语法体系内讨论的空语类大致有四种类型:1)NP语迹,2)wh语迹,3)pro,4)PRO。8.2.4.3功能语类功能语类与实词语类相对,指的是那些没有词汇意义但具有辅助性结构功能的成分类别。Ouhalla(1991)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功能语类的特征进行描述:一、功能语类是个“封闭”语类,成员数量有限;二、没有语义选择特性:不能决定其补语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角色;三、有语类选择特性:可以决定自己的补足语由什么样的语类担任;四、有程度不等的附着特征不能单独充任结构成分英语中功能语类的范围:一、CP的核心成分C,比如处于COMP位置上的无词汇意义的that;二、IP的核心成分I,这里主要指的与一致关系相关的屈折语素;三、DP的核心成分D,比如冠词a、the以及兼有实词特征的that、this、these、those等;四、介词是否是功能语类,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认为,英语的介词兼有功能语类和实词语类的特点。8.2.5“结构树”、“支配”和“统制”8.2.5.1“结构树”与“支配”关系在生成语法研究中,对句子或短语进行结构分析,最通行的方式是所谓的“结构树”分析。比如:(1)a.thetallmankickedtheballb.[[the[tallman]][kicked[theball]]]c.SNP1VPDetAPNVNP2DetNthetallmankickedtheball以上(1c)就好像一棵倒置的大树。其中的S称为“根”(root),“根”下面每个非终端符号出现的位置称为“节”(node),出现在终端符号位置的词语可以称为“叶”(leaf),连接根和节、节和节、节和叶之间的线称为“枝”(branch)。其中根(S)、节点VP、NP2有两个分枝,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双叉分枝(binary-branching)。一个节点如有三个分枝则称为三叉分枝(ternary-branching),如(1c)中的NP1就分叉为Det、AP、N三个枝。在结构树中,一个节点对其所有下位节点构成“支配”(dominate)关系。比如S节点不仅支配VP节点和第一个NP节点,也支配其不同层次上的其他所有节点。VP及其下位节点为S所支配,但VP只能支配自己的下位节点。在有支配关系的两个节点中,若没有其他节点出现,这样的支配关系称为“直接支配”(immediatelydominate)关系。在直接支配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节点称为母节点。同属一个母节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成为姐妹节点。直属于S的NP节点或受S直接支配的NP节点是句子的主语,直属于VP的NP节点或受VP直接支配的NP节点是句子的宾语。支配是一种由上到下的纵向关系。8.2.5.2“统制”“统制”(command)也是生成语法学常用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支配关系的基础上的:X统制Y,当且仅当:1)X、Y互不支配,2)支配X的词组也支配Y。用通俗点的话来说,所谓的“统制”关系是指:在一个词组内,受该词组支配的各个节点之间若不存在支配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就存在统制关系。比如,在(1c),S装配所有的节点,因此也就不统制任何节点或受任何节点的统制。NP1不支配VP及其下位节点,因此它可以统制VP节点及其支配的所有节点。同样,VP不支配NP1及其支配的所有下位节点,因此可以统制NP1及其支配的所有下位节点。在NP1中,它直接支配三个节点Det、AP、N相互统制;在VP中,它直接支配的V节点统制NP2及其支配的所有节点(Det、N),同时V也受NP2的统制。V不能统制NP1及其支配的所有下位节点,因为支配V的词组VP并不支配NP1及其支配的所有下位节点。成分统制(C-Command)和最大投射统制(M-Command)成分统制如上所述,现在说说最大投射统制。a.C-command:Ac-commandsBiffAdoesnotdominateBandeverycategorydominatingAdominatesB。b.M-command:Am-commandsBifAdoesnotdominateBandsomeprojectionofAdominatesB。最大投射统制其实说的就是核心不仅统制其姐妹节点及其下位节点,而且统制其指示语位置上的成分。比如,C、I、T、V、N等都最大统制其指示语。为什么要有最大统制?原因也很简单:为了给指示语位置上的论元指派格。因为格的指派需要满足统制关系条件,详细情况我们后面再谈。8.3古典理论阶段——第一语言模式时期8.3.1古典理论的特点从《句法结构》发表到1965年《句法理论若干理论问题》出版为止。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专注于理论构建,重点阐述语言的生成性二、引入Harris“转换”观念,提升了这一操作手段的理论地位,细化了一系列转换规则。三、对语义关注不多8.3.2古典理论的规则系统古典理论除了在一些大的理论问题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外,也提出了一套现在看来较为粗略的规则系统:一、短语结构规则(合并collapsing、递归recursive、推导式derivation)二、转换规则(移位movement、删除deletion,插入insertion、改变特征featurechanging、拷贝copying)(一)强制性转换和选择性转换(二)单一转换和综合转换(嵌套和连接)(三)规则的运用每一条转换规则的使用都要经过结构分析和结构变化两个步骤。在由与主动句对应的核心句生成英语被动句的过程中,转换规则的运用过程可以描述如下:themanpasthittheball结构分析:NP-Aux-V-NPX1-X2-X3-X4结构变化:X4-X2+be+en+X3-by+X1Theball-past+be+en-hit-by+theman注意:这一阶段的转换操作不仅可以重新安排终端语符列的次序,还可以增加或删除一些语素或非语言符号。三、语素音位规则至于一、三的具体内容参见教材,此处从略。8.4标准理论时期可细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标准理论阶段(1965-1970)、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1971-1976)和修正的扩展理论阶段(1977-1980)。8.4.1(初期的)标准理论阶段1965年出版的《句法理论若干理论问题》(AspectsoftheTheoryofSyntax)提出了标准理论,使生成语法学从专注于理论构建的“第一模式时期”过度到了以语义问题为焦点的“标准理论”(StandardTheory,ST)时期。在这期间发表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笛卡儿语言学》(1966),《语言与心智》(1968)。初期的标准理论对古典理论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正:一、接受了“Katz-Postal假说”,[这个假说的基本内容是“这个假说的基本内容是“转换不改变语义”。二、放弃了古典理论中源于Harris的“核心句”观念,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操作性概念。其中“深层机构”由基础部分生成并负责语义解释,即直接输入到语义部分通过语义规则得到句子的语义表达;转换规则把“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在输入到语音部分之后通过语音规则得到句子的语音表达。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古典时期,乔姆斯基的“核心句”与Harris的“核心句”也是有差别的。哈氏的核心句与非核心句之间都是真正的句子,核心句和非核心句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转换或变换。但乔氏的核心句是对哈氏核心句的进一步抽象,是一种不是真正句子的“句子”,同时由“核心句”到非核心句的转换是单向的。三、开始关注对语法生成能力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对转换规则施加一些条件限制。四、在细化原有短语结构规则的同时增加了词库部分,大大地充实了句法运作的基础。比如将短语结构规则中占核心地位的“改写规则”首先细化为“语境自由规则”和“语境制约规则”,其次是把“语境制约规则”进一步分化为“严格子语类规则”和“选择规则”。有了这些更为细致的规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诸如“Theboymayfrightensincerity”、“Sinceritymayfrightentheboy”之类不合格句子的生成。而词库部分的设立为把子语类规则即“选择规则”可能涉及的特征纳入到一个备用的词汇系统之中创造了条件。基础部分句法部分语类规则词库深层结构转化规则表层结构语义部分语音部分语义表达语音表达这里有必要说说“词库”这个新出现的概念。在古典理论时期,生成语法是没有词库的,所有的句法现象都由短语规则和转换两个部分处理。这样,由于动词有各种各样的选择特征,所以句子有有各种各样的改写规则。但是,人们很快认识到,许多改写规则所表达的只是某些词项独有的性质。由于句法中必须有一个部分来定义哪些动词是及物的,哪些是不及物的,所以它们并不能把句法现象穷尽地表达出来。从这个角度说,它们是不充分的。而在另一个方面,大多数改写规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它们数量很大,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句法部分变得非常复杂。总之,它们不仅没有必要,而且甚至是有害的。到了60年代,人们正式把词库和句法进行了分离。词库负责的是定义每个词项的独特的性质,包括它的音系、句法和语义诸方面的特性。例如动词“打”带一个宾语补足语,其题元角色是客体等等选择特征都是由词库规定的。它与其他动词所共有的特征则由句法部分负责解释。词库和句法之间是通过一条“投射原则”加以联系的,这条原则规定词项的选择性特征必须在句法分析的各个层次上都得到满足。这个分离有很大的意义,它极大地简化了句法分析,甚至使得短语规则部分失掉了必要性而最终被取消了。8.4.2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1972年乔姆斯基发表了《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一文,标志着生成语法进入“扩展的标准理论”(ExtendedStandardTheory,EST)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征就是突破了“转换不改变语义”这一限制,开始把语义解释的部分任务转移到表层结构之中。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转换可能带来较大的语义变化。比如:(1)Everyonelovessomeone(2)Someoneislovedbyeveryone(3)a.每个人都爱着某一个人:甲爱A,乙爱B,丙爱C……b.每个人爱的都是一个人:甲爱A,乙爱A,丙也爱A……(4)Notmanyarrowshitthetarget.(5)Manyarrowsdidn’tthetarget.(5)NOT[manyarrowsthetarget]乔姆斯基(1972)对表层结构在语义解释中的作用较为全面的阐述。在这篇文章中,乔姆斯基重点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焦点”和“预设”相关的句子的语义解释问题,二是even、only等副词的语义解释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表层结构而且只与表层结构相关。除此之外,乔姆斯基提及到逻辑算符的语义辖域的确定、代词的所指的确定、主动句与被动句中与完成体相关的转换限制、情态动词的语义阐释,等等。在此基础上,乔姆斯基对初期的标准理论进行了修正:基础部分:(P1,…,Pi)转换部分:(Pi,…,Pn)语音部分:Pn语音表达语义部分:(Pi,Pn)语义表达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即(P1,…,Pi);转换部分生成表层结构,即(Pi,…,Pn);语音部分只对表层结构(Pn)作出音系调整,但语义部分的语义解释却涉及到深层结构(Pi)和表层结构(Pn)两个方面的因素8.4.3修正的扩展理论阶段乔姆斯基1977年发表了《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EssaysonFormandInterpretation)一书,对TG的整个理论作了比较重大的修正。此后将近四年的时间内,生成语法学都是在所谓的“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RevisedExtendedStandardTheory,REST)框架内进行的。这个框架如下:深层结构转换规则表层结构语音规则语义解释规则语音表达逻辑形式表达在这个新的框架中,最大的变化是:语义解释与深层结构分离,完全由表层结构来负担了。其结果是,在REST框架中,尽管“语义”整个系统模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却被放置到句法过程之外,从而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乔氏一直追求的“句法自主”观念。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以X棒或X阶理论取代了一直使用的短语结构语法。早期的短语结构语法概括性程度尽管远远高于描写语法,但其概括性程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的语类设计不同的描写形式,对不同语类短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估计不足。比如,在短语结构语法中,句子、典型的名词短语分别被描写为:I.S——NP+VP(Johnofferedtheopinion)II.NP——Det+N(John’sopinion)但在这两类结构之间还存在着亦此亦彼的结构短语,即:III.John’sofferingoftheopinion应该把III描写为I还是II?原则上说,描写为I或II都是可以的,但无论怎么描写都有顾此失彼之嫌。而要避开这种左右为难的局势,一种办法就是对三种结构做出统一的处理。即:A.XPJohnXofferedtheopinionB.XPJohn’sopinionC.XPJohn’sXofferingoftheopinion在此基础上,乔姆斯基提出了Xbar原则:I.XP——XCompII.X——SpecXXPSpcXXComp其中XP是最大投射(maximalProjection),X是整个XP的核心(head),X、X分别是X的一阶投射和二阶投射,Comp(complement)X的补足语,Spc是标志语。以动词“吃”为例:词项“吃”选择受事为补语,假如负载受事的是“饭”,则“吃饭”为“吃”的一阶投射V,V进一步与“吃”的施事论元“我”组合构成“吃”的二阶投射V或VP。如下图所示:VPSpcVVComp我吃饭再举个名词组的例子:DPSpcDDComp我的那本书在这里D(那本)是核心成分,“书”是D的补语,D是D的一阶投射,DP是D的二阶投射。8.5原则-参数理论时期8.5.1“原则-参数理论”的基本思想人的大脑中存在某一或某些特定的部位,这一或这些特定的部分专门负责掌管个体成员表达思想、交际乃至其他语言功能运作的语言机制或语言官能(Linguisticfaculty)。就如同人脑中掌管视觉、听觉、嗅觉等知觉功能发神经中枢一样,人类大脑中这套语言机制是与生俱来的,并在生理上表现为一种语言神经中枢。语言研究的终极目标揭示这种神经机制的生理基础、生物学性质、内在构成及其运作机制。但是,与其他神经中枢或语言官能不同的是,语言中枢神经是人类特有的,因此就不可能象研究其他官能那样拿动物作替代性的实验。这就意味着,在人类大脑目前仍然保持“黑箱”状态的前提下,至少从研究语言机制的内在构成及运作机制方面来看,观察、描写语言材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也就是说,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一种以上语言材料的详细分析来提出理论假设以模拟语言中枢神经机制的内容,假设出来的理论对人类语言现象的解释力越大,那么这样的理论模式越接近人类大脑中的语言机制。乔姆斯基提出的“原则-参数”理论就属于这种性质的语言理论的,其目的当然是试图通过对自然语言现象的充分观察、描写和解释来逐步逼近对人类语言机制内部构成及其运作机制的揭示。自然,任何一种这样的理论都有一个需要反复验证、不断修正的过程。“原则-参数”理论自然也不会例外的。需要说明的是,在生成语法学的TG理论模式阶段,生成语法学者的重点在于从具体语言的语法中提炼规则系统。这是生成语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前面我们说过,生成语法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而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进行实验。语言研究的实验对象就是由一部部具体语法生成的外在性语言这个集合中的句子。但是,应该看到,内在性语法并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语言学家从具体的语言中去提炼。只有在对具体的语言认识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则化之后,才有可能基于个别语法的一系列规则就普遍语法的某些原则进行比较有效的假设。1979年4月,乔姆斯基在意大利比萨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管辖、约束理论”的讲演。1980年,乔姆斯基在美国语言学杂志《语言学探索》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论约束》(Onbinding)。1981年出版了《管辖、约束讲演集》(ForisPublication)。这论著尤其是《管辖、约束讲演集》的面世标志着生成语法学开始超越转换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原则-参数理论”时期。这个时期分两个阶段:“管辖和约束理论”(通常被简称“管约论”)阶段和“最简方案”阶段。8.5.2管辖和约束理论8.5.2.1“管辖和约束理论”构成乔姆斯基认为,语法是一个组合性的装置。这个装置就整体来说由两大系统构成,即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这两个系统可以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下面是乔姆斯基(1981)提出的“管约论”模式。词库基础部分句法管约论模式转换部分语音形式部分(PF)解释部分逻辑式部分(LF)以上每个部分都各有一套规则,从而构成“语法”的规则系统。其中,基础部分生成的是“D-结构”,而转换部分生成的是“S-结构”。这里需要提请注意的是:一、这里的“D-结构”也就是原来的深层结构,只不过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乔姆斯基不再愿意使用“深层结构”这样的名称罢了:(一)避免被理解为“生成语义学”的“深层结构”概念;(二)在管约论中“深层结构”的地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不再负责语义解释等。二、“S-结构”并不等于TG阶段的“表层结构”,而是比TG阶段的“表层结构”抽象得多。以下是徐烈炯(1988)举的例子,目的是显示D、S、PH、PF四种结构之间的区别:(1)a.itisunclear[s[sPROtoseewho]]b.itisunclear[swhoi[sPROtoseeti]]c.itisunclear[swho[stosee]]d.itisunclear[sforwhichpersonx[sPROtoseex]]以上(1a)是D-结构,主要标志是疑问词who处在see后的补足语位置上;(1c)、(1d)分别是PH、PF结构。(1b)是S-结构,其中的who已移位到COMP位置,而see后的补足语位置上留下一个与who同指的语迹(以分别对who、t加下标i的方式来表示),而ti、PRO这样的符号是原来的“表层结构”中不可能出现的。不过,无论什么性质的规则,都必须在普遍语法原则的限制之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运作。此外,与标准理论相比,“管约论”模式的一个较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把词库从句法部分分离出来。这在后来的最简方案中又被否决了:在最简方案中,句法部分包含词库和演算系统。“原则-参数”理论假设人类的语言机制的核心部分存在着一部适用于全部人类语言习得的语法,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这部普遍语法有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一是人类语言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系统”,另一个是供不同类型语言或具体语种选择的“参数值”(ParameterValue)。或者,换个角度说,普遍语法的“原则系统”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共同本质,而参数值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具体变异及其限度。普遍语法中有两种性质的原则。一是总体原则,二是具体原则。总体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解释原则:PF、LF结构中出现的每一个表达式都必须得到解释。不允许留下任何一个不能解释的因素。二、允准原则:合格结构中的,每一个成分均须获准三、映射原则:若词项的词汇特点要求选用为补语,那么在各个层次的表达式中都选用。具体的原则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即:Xbar理论、题元理论、格理论、管辖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和界限理论。以下集中介绍这7个子系统的情况。8.5.3普遍语法的原则子系统8.5.3.1Xbar原则这个原则的雏形最早出现在Chomsky(1970)《论名物化》一文。到修正理论阶段已臻成熟。但还留下一些问题。比如,说NP的核心是N,VP的核心是V,那么句子的核心是什么?Jackendoff(1977)认为S实际上是V的三阶投射,即V。这是把V当作句子S的核心了。Chomsky(1981)提出了一个为后来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即把联系主语和谓语的屈折特征(Inflection,简写为INFL或I)处理为句子的核心。这样一来,句子S就是I的二阶投射I了:S/ISpcIIVP这样一来,不仅NP、VP是向心结构,作为句子的S也是向心结构了。为了充分体现这种一致性,Chomsky(1986)在《语障》(Barriers)一文中干脆把S也记做IP。下面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1)Theenemydestroyedthecity.IPNPIIVPSpecVVNPTheenemyeddestroythecity8.5.3.2题元理论(-theory)题元理论研究词项与词项之间的语义关系,涉及到的主要是动词的题元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题元角色、题元准则以及题元位置。下面分而述之。一、论元和题元角色(角色)句子中的NP成分不止有句法功能(比如“主语”、“宾语”、“定语”等),还具有一定的语义功能。比如在上述例(1)中,theenemy不仅是主语,也是动词destroy的施事成分;thecity不仅是补足语(宾语),也是destroy的受事成分。生成语法学把句子中负载的施事、受事、工具等语义功能类别的NP称为“论元”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将之翻译为“主目语”。(argument),而将施事、受事、工具等语义功能类别称为相关动词的“题元角色”不少著作又翻译为“论旨角色”。比如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thematicrole),简称“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将之翻译为“主目语”。不少著作又翻译为“论旨角色”。比如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早期的转换语法把施事、受事之类的语义特征处理为限制转换过程的(语义)“选择限制”。后来随着研究的日趋深入,尤其是随着“词库”概念的提出,这部分内容被逐步压缩为词库中词项的词汇特征。因此,类似于例(1)中的施事、受事等语义角色在管约论中都被处理为是destroy这个词项本有的词汇特性。二、题元准则(准则)“题元准则”说的是论元和题元角色之间的匹配关系:每一个论元均被指派一个角色,而且只能被指派一个角色;每个角色都被指派给一个论元,而且只指派给一个论元。“题元准则”所要阐述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必须一一对应。因此,在例(1)中theenemy一旦被指派了施事角色,那么它就不能再负载施事以外的其他题元角色,同时destroy的施事角色一旦被指派给theenemy,也就不能再指派给句子中除theenemy之外的任何其他NP;同样,thecity一旦被指派了施事角色,那么它就不能再负载施事以外的其他题元角色,同时destroy的施事角色一旦被指派给thecity,也就不能再指派给句子中除thecity之外的任何其他NP。三、论元位置、题元位置和映射原则(一)论元位置题元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说明题元角色、词语和句子结构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因此首先就必须在“D-结构”中区分“A-位置”(A-position)和“非A位置”。所谓的“A-位置”就是“D-结构”中论元成分可以出现的结构位置。这样的位置主要有两个:主语位置和动词的补足语位置。相应地,“非A位置”指的就是“D-结构”中不能出现论元成分的结构位置,这样的位置有两类:一是附加语的位置,主要是COMP位置,也包括NP的非核心位置如果把所有的NP都分析为DP,那么情况就不同了:DP的核心是D,而不是N,此时的A位置应该是补足语位置。如果把所有的NP都分析为DP,那么情况就不同了:DP的核心是D,而不是N,此时的A位置应该是补足语位置。(二)题元位置现在来看看“题元位置”(位置)这个概念。首先,所有的非A位置都不是位置,同时动词后的补足语肯定是位置。这就意味着,作为A位置中的主语位置不一定都是位置。问题是主语位置在哪些情况下不是位置。Chomsky(1981)谈到如下三种情况:I、it充任主语时比如:ItseemsthatJohnwillwinII、there充任主语时比如:TherearebelievedtobeunicornsinthegardenIII、习语的一部分充任主语时比如:AdvantagewastakenofBill(三)映射原则映射原则讨论的是论元与句子结构位置的对应关系。包括“映射原则”和“扩充的映射原则”两项内容。先看“映射原则”:如果词项的词汇特点要求选择为补语,那么,在各个层次上都必须选择。首先,这里所说的“词汇特点”指的主要是一个词项对其补足语的选择限制,包括题元角色以及语类特征方面的选择限制。比如,动词kill的词汇特征规定它只能选择一个受事补足语,give则可以选择两个补足语:对象和目标,但run什么也不选择,put也能选择两个补足语:一个是受事,另一个则是处所;以上这些动词都是选择NP为补足语,但think需要选择小句(IP)作为补足语,而try则选择不定式作补语,等等。其次是,所谓的“各个层次”在这里指的是D-结构、S-结构、PH结构以及PF结构。因此,映射原则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词项与其选择的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和句法结构关系一经确立就必须在D-结构、S-结构、PH结构以及PF结构这四个层次上始终维持不变。以上举的(1)为例:(1)a.itisunclear[s[sPROtoseewho]]b.itisunclear[swhoi[sPROtoseeti]]c.itisunclear[swho[stosee]]d.itisunclear[sforwhichpersonx[sPROtoseex]]“扩充的映射原则”就是把主语位置与施事角色之间的关系也纳入到“映射原则”的考察范围之内。其具体的内容很简单:每个小句都必须有主语或每个IP的Spec位置必须被填入。比如,(1)例之中的PRO。再如:(2)a.[seems[Johntobeintelligent]]b.[Johniseems[titobeintelligent]]c.[Johnseems[tobeintelligent]]d.[itseems[forJohntobeintelligent]]“映射原则”有什么用处?那就是为刻画各个层次结构之间的机地联系提供基础。比如,在由D-结构生成S-结构的过程,许多论元成分可能要移动位置,但是:第一,论元成分都是由位置移到非位置上的,比如(1)中的who和(2)中的John;第二,移走的只是充任论元成分的词语,而不是作为结构成分的论元本身,因此每一次移位都必然地要留下语迹。再如,在对一个句子进行S-结构刻画的过程中,必须指明其中各个相关结构位置之间的语义关系,而要指明这种语义关系就必须求助于“映射原则”。比如:(3)a.Johnseemstohavebeenhitbyacar.b.[Johniseems[titohavebeenhittibyacar]]以上(3b)是对(3a)S-结构的刻画。在(3b)中John和两个ti之间构成同指关系链。而用以确定这种同指关系链的理论依据恰恰就是“(扩展)的映射原则”。Chomsky把以上所说的这种同指关系链称为“语链”(chain)。8.5.3.3格理论(Case-theory)一、三种性质不同的“格”观念目前学术界中存在着三种性质不同的“格”观念。一是传统语法学中的“形态格”,二是Fillmore倡导的“格语法”体系中的“语义格”,再就是生成语法学中的“句法格”。乔姆斯基的“句法格”与“语义格”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语义格”在原则-参数理论中只相当于题元角色或题元结构关系。麻烦的是“句法格”与“形态格”的区别: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的理解是,“句法格”在外延上应当覆盖“形态格”,但在内涵上有差别。句法格指的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结构关系,处于结构关系中的每个NP成分都必须具有“(句法)格”身份,但:(一)句法格可以指派给无形的NP,而“形态格”始终伴随着有形NP;(二)句法格与题元角色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形态格”往往与NP的语义身份纠缠在一起。为了区别于“形态格”,乔姆斯基建议使用以大写字母开头的Case。二、“格”的指派(一)只有动词和介词才有指派格的能力。Chomsky(1970)根据[N]和[V]两项特征来区别名、动、形、介四个单词语类:[+N,-V]:名词[-N,+V]:动词[+N,+V]:形容词[-N,-V]:介词在这四个单词语类中只有具备[-N]特征的单词语类才具备指派格的能力。显然,具备这个特征的只有动词和介词。(二)只有核心成分(X或X0)可以为其补足语指派格,核心的各级投射都不具备指派格的能力。核心成分V、P为其补足语指派宾格;具有[+tense]特征的核心成分I为其指示语指派主格,不具备[+tense]特征的核心成分I不能指派格;NP的核心成分N为其指示语指派所有格。(三)格只指派给位置,不是指派给有形词语,因此,即使一个位置上的有形词语被移走了,留下的语迹仍然具有格身份。(四)例证(1)a.liketheboyb.*fondtheboyc.fondoftheboy(2)a.destroythecityb.*destructionthecityc.destructionofthecity(3)a.helikestheboyb.*heliketheboy(4)a.John,himIlikeb.*John,heIlikec.John,Ilikehim(5)a.Isaid[Johnisafool]b.*Isaid[Johntobeafool]三、“格”鉴别式及“格”的传递(一)“格”鉴别式与“可见性条件”“格”鉴别式是规定每一个有语音形式的NP必须具有格定性,(Vergnaud1974)即:(1)*NP,当NP有语音形式但没有格作为一条原则,(1)可以读作:NP不合法(*表示不合法),当该NP没有格的时候。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出现在句子之中的NP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接受格指派,否则的话其在句子中的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解释,其结果就是影响到整个句子的合法性。(2)a.*JohnranawayMaryb.*Johntogoiswouldbeamistake上面我们说过,具有[-N]特征的核心成分为其补足语指派格,但是我们也曾说过有形词语形式,比如动词可以为其补足语指派角色。那么格指派与角色的指派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呢?有!乔姆斯基(1986)在总结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假设:(3)一个有形NP必须有格才能起到负载角色的作用。这个假设称为“可见性条件”(visibilityCondition)。所谓“可见”就是要能够在PF中得到充分解释,而要得到充分解释就必须得到角色;进而,要得到角色,就首先必须满足条件(3):只有被指派了格身份的NP才能具备负载由核心成分为其指派的角色。(二)空语类的“格”问题“格”过滤式只对有形NP起限制作用,但不对无形NP即空语类产生作用。空语类主要有四种类型:NP语迹、wh语迹、pro和PRO。首先,pro有格,而PRO无格。比如:(4)a.parla(他在说)b.arrivaunragzzo(来了一个男孩)(5)a.itiseasy[PROtobefriendly]b.hetries[PROtounderstandthebook]其次是NP语迹没有格。比如:(6)a.wascriticizedJohnb.Johnwascriticized(7)a.islikely[Johntoleave]b.Johnislikely[ttoleave](6a)、(7a)中的John不能获得格身份,而根据“格”过滤式,NP不能没有格。因此这两个结构中的John要么被判为不合法,要么必须移位到其他位置获得格身份。(6b)、(7b)就是分别把(6a)、(7a)中的John提升(raising)到可以赋格的有[+tense]特征的主句IP的指示语位置从I那里获得“格”身份,整个句子得到合法性。这里是说:John移位前就没有格身份,那么移位后留下的语迹当然也没有“格”身份。有“格”身份的NP成分,如果不是Wh,就不能移位。比如:(8)a.isnecessary[forJohntoleave]b.*Johnisnecessary[forttoleave]wh语迹有格。比如:(9)a.[shelovewho]b.[swho[shelovet]](10)a.[sJohnredthatbook]b.[sthatbook[sJohnredt]]问题是:wh有格为什么还要移位?这其中问题比较复杂。不过其中语用因素占主导地位。8.5.3.4管辖理论(Government-theory)一、“管辖”的定义管辖理论主要研究核心成分与其补足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管辖”的定义如下:X管辖Y,当且仅当X为核心并统制Y。在这里X是主管成分,Y为受管成分。很显然,所谓的主管成分对受管成分的管辖关系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统制”关系罢了:A.主管成分必须是由单词语类充任的核心,B.受管成分必须是词组语类。在下图中,ZP统制X、X、YP,但不能管辖它们,因为ZP不是核心,也不是单词语类;X统制ZP,但不能管辖ZP,因为X也不是单词语类;X统制YP,X是单词语类,也是核心,YP是词组语类,因此X管辖YP。可见“管辖关系”,从“统制”关系的角度说就是“最低限统制”(minimalC-command)关系。XPZPXXYP(Y)几种重要的管辖关系:V管辖其补语(NP、PP等)P管辖其补语(NP)[+tense]I管辖其指示语(主语):IPNPIIYP(Y)I不仅管辖YP,也管辖NP(主语)。因为IP支配NP和I,但I不支配NP。(注意I不是词组或I的最大投射)二、“管辖”理论的作用“管辖”这个概念有两个重要作用:A.“管辖”是赋格的必要条件:只有主管成分才能把“格”赋予给受管成分;B.“管辖”是题元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只有主管成分才能把题元角色指派给受管成分。三、“严格管辖”及“空语类原则”A.严格管辖就是把Infl管辖排除在外:当且仅当管辖且Infl时,严格管辖。B.空语类原则(ECP)“严格管辖”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语迹的管辖问题。原则上说受管的成分才能移位,因此也只有受管辖的位置才可以出现语迹;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受管成分都能移位。典型的情况是Wh移位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的主、宾语不对称现象。比如:(1)a.JohnthinksthatMarysawBillb.WhodoesJohnthinkthatMarysawt?c.*WhodoesJohnthinksthattsawBill?为了解释这种现象,乔姆斯基(1981)提出了“空语类原则”,如下:(2)[e]必须受到严格管辖注意在;这里的e指的是语迹,不包括同样是空语类的PRO。8.5.3.5.约束理论(Binding-theory)一、约束(binding)所谓“约束”指的是一个NP类成分在指称范围上受到其他NP成分的制约。在指称范围上制约其他NP类成分的NP称为约束者,受到指称制约的NP称为被约束者。(指称)约束有两种类型:同指约束和异指约束。前者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中,后者只存在于部分语言中,比如汉藏语。生成语法目前只讨论了同指约束现象。二、受管语类(governedcategory)要理解生成语法学的“约束理论”,首先必须讨论一下“受管语类”这个概念。当且仅当=NP或S,包含及的主管成分的最小语类时,为的受管语类。三、约束三原则A.约束第一原则:照应语在受管语类内受约束也就是说在一个受管语类S或NP中,如果出现了一个照应词,那么其同标引的先行词必然在受管语类S或NP内。B.约束第二原则:代词在受管语类内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受管语类S或NP中,如果出现了一个代词,那么其同标引的先行词必然在受管语类S或NP之外。C.约束第三原则:指称语总是是自由的也就是说指称词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其他词语的指称约束。8.5.3.6控制理论(ControlTheory)控制理论主要用于解决PRO的语义解释问题。乔姆斯基把句法上的空语类分为四种类型:NP语迹、Wh语迹、pro(俗称“小指代”,只出现在少数语言中,比如意大利语)、PRO(俗称“大指代”或“隐主语”,在自然语言中分布较广泛,性质也比较特殊)。从指称解释的角度来看,PRO有两种类型:泛指性的PRO,这种PRO的指称范围在句子内不受任何成分的约束。定指性的PRO,其指称范围在S中受到约束。控制理论主要针对的是第二类PRO。这类PRO在英语中主要分布在不定式动词小句和动名词小句的主语位置。比如:(1)a.Johnitries[PROitounderstandthesentence]b.Ii’prefer[PROigoingtoamovie](2)a.JohnaskMaryi[PROitoleavequietly]b.IorderedBilli[PROitoentertherace]在以上例(1)中,PRO的先行词是主句的主语,(2)中的PRO的先行词语是主句的宾语。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最短距离原则(MinimalistDistancePrinciple)来概括这类现象:PRO选择统制它且离它最近的名词作先行词。含有PRO的结构称为控制结构(controlconstruction),PRO的先行词称为控制语(controller)。若PRO的控制语是主句主语,这样的句子称为SC(subjectcontrolconstruction),若PRO的控制语是主句的宾语,这样的句子称为OC(objectcontrolconstruction),能以控制结构作为补语的动词称为控制动词。8.5.3.7界限理论(BoundingTheory)界限理论主要研究(特指问句)中疑问词的移位(Wh-Movement)限制问题。英语特殊疑问句的疑问词必须出现在句首。但并不是所有的疑问词都能够移位到句首。比如:(1)a.[sCOMP[sthisbookcriticizeswho]b.[swhoi[sdoesthisbo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水泥留样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全新版)中国声学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春节趣事】优-秀英语作文6篇(附翻译)
- 低温仓储与食品卫生知识考核试卷
- 塑料包装箱的成本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印刷品模板设计和版面排版技巧考核试卷
- 2025年度房产购置合同分期付款及税费承担协议
- 城市环境噪声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考核试卷
- 2025年度钢材仓储及配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健康产业销售人员聘用合同(含健康管理)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完整课件
- 直播代运营服务合同范本版
- 2024年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高中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
- 算术平方根2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
- 高三完形填空专项训练单选(部分答案)
- 护理查房高钾血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