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_第1页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_第2页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_第3页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_第4页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食品回生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考历史试题面向的是广大初中生,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识有待健全,感性思维往往高于理性思维,因此中考历史试题相较于高考试题的命制内容较浅显,容量较小,更加直观。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更加贴近现实,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但是中考命题中难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下面我以近几年个别省市中考试题为例,说说疑虑,还望同行专家指正。一、设问不准确,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是单项选择题命制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命制过程中考虑不全面,题干设问与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够严谨。这类试题往往会让考生难以抉择,无所适从,失去了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例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C)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这道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讲解“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所以直观判断答案选C项。只要我们仔细推敲,就能发现该题的设问不准确。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体现,但十月革命的胜利无疑体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只不过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而巴黎公社是失败的实践,这道题学生就容易出现两种理解而无从选择,不能起到考查的作用。这道题的关键是设问中少了修饰的定语,可以改为开始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答案毫无疑问为C,或者改为由理论到成功的实践史实是,答案就选D项。二、史料待考证,答案不准确识图题是近几年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考题,以图表展示历史,考查学生结合题干和图表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但题干的设置与答案必须保持关联性,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带来歧义。【例2】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这种造纸法的出现,应该不早于(D)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从试题设置是要考查学生题干中这种工艺流程的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这是蔡伦造纸,不早于东汉,答案显然选D。题干设置中并不只是体现蔡伦造纸的工艺,而是强调以竹为原料造纸。在东汉时期据史料记载“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显然东汉时期还没有采用竹为原料造纸。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谓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我国唐朝的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广为使用。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这种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时间不早于东汉、西汉、战国、秦都,这就造成答案无从选择。1.沤竹2.蒸煮3.抄纸4.烧纸三、情境创设不完整,有失严谨近几年历史试题的考查往往倾向于情境出题,创设情境体现了试题的新颖和与现实的结合,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创设必须完整严谨,否则就会给考查带来困难,使学生答题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例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B)A.东汉的“蔡侯纸”B.王羲之的书法C.东晋的人物画D.莫高窟的飞天此题通过创设情境,结合文学命题,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考查,看似体现了新课程学科的融会贯通,但实则给学生答题带来困难。“飘若浮云,娇若惊龙”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容止》,原句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句话最初是形容王氏的容止,即仪表风度的。后来《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中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常常用这两句话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对于初中而言真正看过晋书的恐怕少之又少,而仅根据句意,学生只能瞎蒙了,试题就失去了它的考查价值。中考试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考查难度应体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能有失公平。四、设问望文生义,答案似是而非近几年引用诗词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相关历史思维能力,是中考常见的命题方式。命制此类试题,要准确解读诗文图表信息,不可断章取义。【例4】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A)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C.完成了三大改造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此题从时间上考查学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时间是1954年,故答案选A。实际上这就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没有准确理解《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54年七八月,而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这里的“换了人间”不可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时间顺序上是不符合逻辑的。当时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想到曹操北伐乌桓这件事,作这首诗是联想到当时新中国的种种变化,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这件事不能比拟的,所以才写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道题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中考命题面向广大初中学生,既要体现时代性和本地特色,又要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要把握其科学性和导向性,还必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稳定,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中考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重要,为了使考试公平公正,首先要把握命题的科学性。以上只是我的看法,如有不当,还望指正。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需求越发紧迫。几何画板因其操作简单、交互性强、动态效果明显等特点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显著的目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几何画板的运用。一、几何画板的运用价值(1)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教学中,有时由于数学问题本身的抽象和复杂,教师会过早地介入,花费大量时间来说明,而学生因缺乏独立操作过程仍旧一知半解。几何画板的引入实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数学实验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如图1、2所示,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研究函数y=kx+b与y=kx图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作出含若干个参数的一次函数图像,动态演示图像变化与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2)课堂教学适时调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根据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灵活应对,不断作出调整,而不能按照预设一成不变地进行死板教学,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几何画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多媒体软件,它可以由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同思路而及时作出修改,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或许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评讲200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第19题: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添加多种辅助线解决问题的题目,方法有:①如图4,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O;②如图5,过点A作AM//DC,交BC于点M;③如图6,过点D作DH⊥BC,交BC于H;④如图7,分别延长FE与DA,交于点N。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见解随时添加辅助线,随机应变,而不会出现因学生的思路与自己的设想有出入而不知所措的情形。(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几何画板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技术软件,它不仅能快捷、精确地绘制出各种几何图形,而且还可以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维持元素之间不变的几何关系。几何画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是因为它蕴藏丰富的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只有了解这些数学原理,才能更好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有关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背后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比如,画正三角形,我们就是在掌握了“等圆的半径相等”这个性质前提下去构造正三角形的,如图8所示。二、几何画板运用的误区几何画板作为一种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工具,以其自身无以比拟的优势让初中数学教师爱不释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因使用几何画板不当,而走入误区。(1)使用目的不合理。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教学时若能合理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我们运用几何画板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而不是为了装饰课堂,不管实际是否需要,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技术,使得课堂华而不实。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有着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上公开课就应该使用像几何画板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否则就会降低了水准。孰不知,课堂教学盲目地乱用多媒体,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数学教学。(2)呈现形式不合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几何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演示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获取知识。但是,某些教师授课时,却把课件做得太花哨,把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毫无意义的色彩和声音的变化中,这样反而喧宾夺主。课件制作时,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能仅仅是若干个题目和图形的堆砌,让人感觉杂乱无章。(3)学生参与不明显。几何画板不仅是功能强大的演示工具,更是互动性强的探索工具,我们若能合理地利用好它,便能给学生构建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部分教师上课时把几何画板视作一个普通的演示工具,像小黑板一样仅仅呈现几个例题,仍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局面“一言堂”,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还是被动的学习者,缺少共同探究、参与的过程。总之,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软件,在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几何画板将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南通市小海中学)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食品的生物性污1食品回生学食品回生学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5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6血燕的“神话”口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长期被国人推崇的高级营养品血燕的“神话”7血燕真相口针对“血燕”被认为燕窝极品一说,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称,燕窝只有屋燕与洞燕之分,所谓燕子吐血形成的“血燕”根本不存在,只是商家用来推销燕窝的噱头。口浙江省工商局抽检的约3万多盏血燕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标,亚硝酸盐最髙超标350倍,达到11000mg/Kg口马来西亚生产的燕窝95%是销往中国,年产值近200亿元血燕真相8为何?口一是这种所谓的高级营养品披着件洋外衣,在国内食品监管丑闻事件的长年冲击下,不少国人在商品消费上已呈现一种“崇洋”心理口二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伪养生文化长年泛滥的环境,那些关于医疗保健的谎言实在太多太滥,对之的监管却向来乏力。在这种特殊的传播语境下,人们很容易失去理性判断力。在虚假广告泛滥的助推下,许多人难免因此上当。为何?9延伸口血燕神话破灭,但又有多少类似血燕的神话会出现在大众的眼中以及口中呢?口从保健品。药品一食品延伸10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食品安全的历史观一中国古代孔子“十不食”原则食皚而饞,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蒇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礼记》:“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10第一章绪论1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4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5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6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7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8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19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0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4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5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6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7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8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29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0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4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5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6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7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8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39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0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3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4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5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46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47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食品回生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考历史试题面向的是广大初中生,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事物的认识有待健全,感性思维往往高于理性思维,因此中考历史试题相较于高考试题的命制内容较浅显,容量较小,更加直观。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更加贴近现实,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但是中考命题中难免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下面我以近几年个别省市中考试题为例,说说疑虑,还望同行专家指正。一、设问不准确,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唯一是单项选择题命制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命制过程中考虑不全面,题干设问与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够严谨。这类试题往往会让考生难以抉择,无所适从,失去了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例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C)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这道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通常在课堂上教师会讲解“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所以直观判断答案选C项。只要我们仔细推敲,就能发现该题的设问不准确。巴黎公社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体现,但十月革命的胜利无疑体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只不过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次成功的实践,而巴黎公社是失败的实践,这道题学生就容易出现两种理解而无从选择,不能起到考查的作用。这道题的关键是设问中少了修饰的定语,可以改为开始由“理论到实践”的史实是,答案毫无疑问为C,或者改为由理论到成功的实践史实是,答案就选D项。二、史料待考证,答案不准确识图题是近几年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类考题,以图表展示历史,考查学生结合题干和图表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但题干的设置与答案必须保持关联性,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会带来歧义。【例2】下图是我国古代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流程示意图。这种造纸法的出现,应该不早于(D)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从试题设置是要考查学生题干中这种工艺流程的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这是蔡伦造纸,不早于东汉,答案显然选D。题干设置中并不只是体现蔡伦造纸的工艺,而是强调以竹为原料造纸。在东汉时期据史料记载“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显然东汉时期还没有采用竹为原料造纸。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谓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但用量很少。我国唐朝的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藤纤维广为使用。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这种以竹为原料的造纸工艺时间不早于东汉、西汉、战国、秦都,这就造成答案无从选择。1.沤竹2.蒸煮3.抄纸4.烧纸三、情境创设不完整,有失严谨近几年历史试题的考查往往倾向于情境出题,创设情境体现了试题的新颖和与现实的结合,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的创设必须完整严谨,否则就会给考查带来困难,使学生答题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例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B)A.东汉的“蔡侯纸”B.王羲之的书法C.东晋的人物画D.莫高窟的飞天此题通过创设情境,结合文学命题,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考查,看似体现了新课程学科的融会贯通,但实则给学生答题带来困难。“飘若浮云,娇若惊龙”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容止》,原句为:“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句话最初是形容王氏的容止,即仪表风度的。后来《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中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常常用这两句话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但是对于初中而言真正看过晋书的恐怕少之又少,而仅根据句意,学生只能瞎蒙了,试题就失去了它的考查价值。中考试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考查难度应体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能有失公平。四、设问望文生义,答案似是而非近几年引用诗词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相关历史思维能力,是中考常见的命题方式。命制此类试题,要准确解读诗文图表信息,不可断章取义。【例4】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A)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召开了中共八大C.完成了三大改造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此题从时间上考查学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时间是1954年,故答案选A。实际上这就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没有准确理解《浪淘沙·北戴河》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1954年七八月,而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9月,这里的“换了人间”不可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时间顺序上是不符合逻辑的。当时毛泽东来到北戴河,想到曹操北伐乌桓这件事,作这首诗是联想到当时新中国的种种变化,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这件事不能比拟的,所以才写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道题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中考命题面向广大初中学生,既要体现时代性和本地特色,又要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要把握其科学性和导向性,还必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稳定,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中考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重要,为了使考试公平公正,首先要把握命题的科学性。以上只是我的看法,如有不当,还望指正。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需求越发紧迫。几何画板因其操作简单、交互性强、动态效果明显等特点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将其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显著的目的。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几何画板的运用。一、几何画板的运用价值(1)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教学中,有时由于数学问题本身的抽象和复杂,教师会过早地介入,花费大量时间来说明,而学生因缺乏独立操作过程仍旧一知半解。几何画板的引入实现了教师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数学实验的环境,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如图1、2所示,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研究函数y=kx+b与y=kx图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几何画板作出含若干个参数的一次函数图像,动态演示图像变化与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等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2)课堂教学适时调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变动。”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根据一些突发情况,教师要灵活应对,不断作出调整,而不能按照预设一成不变地进行死板教学,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几何画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多媒体软件,它可以由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不同思路而及时作出修改,不至于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或许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评讲2009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第19题: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这是一个可以通过添加多种辅助线解决问题的题目,方法有:①如图4,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O;②如图5,过点A作AM//DC,交BC于点M;③如图6,过点D作DH⊥BC,交BC于H;④如图7,分别延长FE与DA,交于点N。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见解随时添加辅助线,随机应变,而不会出现因学生的思路与自己的设想有出入而不知所措的情形。(3)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几何画板是一种优秀的教育技术软件,它不仅能快捷、精确地绘制出各种几何图形,而且还可以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维持元素之间不变的几何关系。几何画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是因为它蕴藏丰富的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和数学思想方法等。只有了解这些数学原理,才能更好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图形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有关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背后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比如,画正三角形,我们就是在掌握了“等圆的半径相等”这个性质前提下去构造正三角形的,如图8所示。二、几何画板运用的误区几何画板作为一种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工具,以其自身无以比拟的优势让初中数学教师爱不释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因使用几何画板不当,而走入误区。(1)使用目的不合理。在数字信息化时代,教学时若能合理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我们运用几何画板是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主动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而不是为了装饰课堂,不管实际是否需要,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技术,使得课堂华而不实。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有着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上公开课就应该使用像几何画板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否则就会降低了水准。孰不知,课堂教学盲目地乱用多媒体,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数学教学。(2)呈现形式不合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几何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演示丰富多彩的“动画”模型,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获取知识。但是,某些教师授课时,却把课件做得太花哨,把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毫无意义的色彩和声音的变化中,这样反而喧宾夺主。课件制作时,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能仅仅是若干个题目和图形的堆砌,让人感觉杂乱无章。(3)学生参与不明显。几何画板不仅是功能强大的演示工具,更是互动性强的探索工具,我们若能合理地利用好它,便能给学生构建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部分教师上课时把几何画板视作一个普通的演示工具,像小黑板一样仅仅呈现几个例题,仍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局面“一言堂”,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还是被动的学习者,缺少共同探究、参与的过程。总之,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软件,在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广大教师和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下,几何画板将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南通市小海中学)食品的生物性污染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食品的生物性污48食品回生学食品回生学49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50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5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5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课件53血燕的“神话”口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长期被国人推崇的高级营养品血燕的“神话”54血燕真相口针对“血燕”被认为燕窝极品一说,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称,燕窝只有屋燕与洞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