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_第1页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_第2页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_第3页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_第4页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2016-01-0708:12:58)转载▼标签:教育杂谈分类:言论转摘原文地址:\o"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作者:\o"任永生"任永生

高效课堂成为新课改的热词后,各地改革实践风起云涌,但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出现了一些假的高效课堂。要鉴别真伪首先要明确几个基本常识。一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高效课堂追求的不仅仅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追求的不仅仅是高效率,而是追求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二是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不仅仅是指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凡是能够发生学习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课堂;三是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学习从意义上说是自我成长,学习即成长;从过程上说是生活体验,学习即生活;从方法上说是自我建构,学习即建构。明确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梳理出以下这样的课堂不属于高效课堂。

一、只追求知识目标而淡化成长目标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统一。所谓高效率主要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高效益指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些学校高课改只是注重高效率而忽视高效益,不能实现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这种课堂实际是把应试教育做到了极致。这是最典型的假高效课堂。

二、采取班级授课制而弱化小组学习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分水岭是课堂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由原来的班级授课制走向小组合作制学习。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必须由相应的组织形式做保证,高效课堂如果离开小组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就不可能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不可能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传统课堂里的同学基本上是同听,这样的课堂只是挂幌子的高效课堂。

三、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课下一言堂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自主才能高效,民主才能科学,高效课堂提倡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管理的民主性,有一些学校搞高效课堂,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并没有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课上满堂灌,课下一言堂。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激发出来,一些教师的导学案并不能从学情出发,由原来的“声控”变成了现在的“纸控”,这样的课堂不符合高效课堂要求。

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做题不做事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知识只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载体,会做题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高效课堂提倡学生由做题向做事转变,教师要把知识与技能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事中充分体验,通过体验产生感受、感觉、感知、感悟和感动,如果一味的做题,学生不可能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五、只有教师的提问而没有学生展示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预习、展示、反馈。展示能够让大家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受到锻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通过展示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可变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展示就是输出,只有大量输入才能有效输出,输入就是自觉学习,因此只有教师提问,或者少数学生回答问题的课堂不可能高效。

六、注重碎片化学习淡化整体化学习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而不是从部分到整体,先是初步了解事物的全貌,对事物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再去了解事物的各个部分,找出事物诸多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规律。高效课堂强调由碎片化学习向整体性学习转变,如果课堂总是注重碎片化学习,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课堂不可能真正高效。

七、学生精神流失率高目标达成率低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是看课堂的两率一过程,两率是指学生的精神流失率低,目标达成率高。一过程看是不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快乐的。有些课堂表面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好,但学生没有真正人脑入心,精神流失率很高,目标达成率很低,还有的课堂表面看热热闹闹,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不是高效课堂。

八、教师不能合理做到点燃点拨点评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退出表演舞台,并不是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而是换一种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点燃、点拨和点评。点燃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点拨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合理有度点拨,点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点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做不到点燃、点拨和点评,课堂不可能高效。

九、只有标准答案而没有质疑与对抗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质疑,解决质疑的方法是对抗,质疑和对抗是高效课堂的文化特征。通过质疑拓宽思路,提出问题,通过对抗解决矛盾,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背标准答案,忽视这些过程,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这些精神和能力,学生最终变成知识的容器,与高效课堂背道而驰。

十、学生课前不预习没带着问题上课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预习是高效课堂流程的基本环节,预习解决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些自己学习不会的东西在课堂上通过对学和群学的方式,通过质疑和对抗的方式解决。如果学生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来到课堂,那么对学、群学就会变成形式,在课堂上也不可能产生质疑与对抗。这样的课堂表面看好像是高效课堂,但实质上却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凡此种种,以上所列课堂都不符合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也不可能实现学生知识提升与生命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生全体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统一,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的统一,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统一。因此高效课堂也必须打假才能实现健康发展。课改:从颠覆概念开始

文/

梁恕俭

课改并无玄妙,只要厘清一些概念,回到源头上审视常识,往往会有顿悟之感。比如,“学校”之所以不叫“教校”,可见,“学”比“教”重要得多;“教学”、“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学生”、“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生成”、“生成”——没有“学生”的参与什么也“成”不了;“生动”、“生动”——唯有学生动起来,才有课堂的精彩。

01class“学校”PK“教校”——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这是美国思想教育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一段著名的话。这里的“池塘”就好比我们的学校,学生可以是“水鸟”,可以是“两栖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学校意味着以“学”(学生)为主体,以“学”(自主学习)为正事,以“学”(学生学习)为核心。而“教校”,强调的是教师意志,有高压塑造的味道。“教校”,就难免灌输,就难免说教,就难免违背学生心愿。人非生而知之者,但都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其实是学生的天性。天性是不可忤逆的,天性就要顺其自然,就要按照认知规律、思维习惯、兴趣特长,去引导、满足、呵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好的学校即自然生态。如果学校总是专门和儿童“作对”,体现出来的不是儿童的需要,而是校长的“思想”、教师的意图,这样的“教校”当然是“反儿童”的。

02class教学:“教”的其实是如何“学”

提起课堂教学,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做到“授人以渔”即够了吗?从关注每个学生未来与发展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既非“鱼”也非“渔”,而是在授“鱼”和“渔”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习”。会做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选择“工农商学兵”;会学习,出水自知两腿泥。曾经为了“渔”,教师开始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技巧,着意培养钻研的习惯、思维的方式。殊不知,教师的“授渔”远不如学生的“索鱼”重要,学生想吃鱼,弄到鱼的方法自然要比困难多。渔,乃雕虫小技耳,在直立的善学的智慧的人面前,何足挂齿!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话大有道理。学生不想“鱼”的时候,老师授之以“渔”没大用。可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胃口,一味强调“渔”的重要,硬逼着学生放下球拍去摸“钓竿”,这是育人之道吗?要知道大餐固然美味,但不见得人人都爱它,也不一定符合个人的口味。正确的做法首先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差异的“人”。再逐步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营养观……第三步才是把“大餐”搬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品尝,去挑选,去评价,去烹饪,去享用。在美味佳肴的诱惑下,在人生意义的指引下,在习惯养成的自觉下,学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不重视“育人”,不教会“学习”,而是把臭鱼烂虾一个劲地往学生脑子里塞,不管学生有无需要,把活蹦乱跳的孩子硬按在池塘边让他们手持钓竿,呜呼,“人”之不存!“学”将焉附?学会做人,要给予课堂民主,师者自觉站到“学生公仆”的地位上,而不是吆三喝四耀武扬威;学会做人,要解放学生思想,鼓励他们质疑,允许有不同答案,而不是统一规范,标准划一,千人一面;学会做人,要崇尚道德,弘扬真善美,鞭笞虚伪,斥责敷衍,务实求真;学会做人,就是学会与人性的弊端作斗争,与社会的邪恶想抗衡,与人生的理想共飞翔。真正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

03class学生:“学”之重点在“生成”

爱因斯坦曾对“素质”如此定义,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由此可见,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更不能做“两脚书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生成”。这里的“生成”,就是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就是让“1+1”大于2,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完南辕北辙的荒唐,推知缘木求鱼的可笑,是为生成;接触了勾股定理,能以自己的方式证明,是为生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为生成。“生成”是因势利导,因学制宜;“生成”是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成”是一种开放,是活力在冲涌,是智慧在碰撞,是新知在诞生。根据学生在回答中生成的认知差异予以导向性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乃至教学的效果。个性化的学习,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的差异,许多问题并非只有唯一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事先考虑到学生思维习惯的差异,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再在课堂上机动灵活地引导“生成”,学生才容易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

04class生成:有“生”才能“成”

由于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阅历经验、认识水平和知识能力等诸多差异,在思考问题时,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教师喜好“以己度人”而不习惯“换位思考”,师生间就会各说各话形成隔膜。这就提醒教师要学会“蹲”下来,只有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更好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明白学生的意图,理解学生的心声。而那种目中无“生”,唯“师”独尊的教学,是难有“生成”的。在成人眼中看到的孩子行为未必就是你所想象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知道“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为什么非要用成人复杂的心理和眼光去看待他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成人眼里不屑一顾,可是孩子只能一点点地去发现。孩子就是孩子,不要以“成人之心度小孩之腹”,不要用教师的认知经验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也会如此,知识的传授需要过程,让学生以他们的方式去获取知识总结经验,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去揣摩,去帮助,去理解,去同步。教师的心中只有装着学生,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处理问题,能察觉并重视学生每一处微小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表扬,才有师生关系的和谐,才有学生真正的成功。

05class生动:课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气韵生动,意态灵活,能感动人,是为“生动”,无论写文章还是讲话,能做到“生动”,就值得赞美。然而,我想借“生动”一词,谈课改的精髓,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我在杜郎口采访,初二学生李然说:“你看我们上课多自在,走来走去,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可以倾听也可以分享,简单的问题自己就能学会,稍复杂的问题在小组内也能解决,剩下难的问题,听听同学来讲解,感觉特别受用,老师偶尔的插话,我们都特想听……”“杜朗口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限的,让教师意识到‘教’的功用不过如此,离开了老师的‘教’,学生照样会学,而且能学得更好。杜朗口的课堂还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把教师不可一世的权威消解了淡化了,还原为和学生平等的学习合作者。”河北省固安县英才中学校长何志杰如是说。杜郎口课改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围绕着“学生、学情、学法”不断反思,想尽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他们“一切从学生出发,激励、唤醒、鼓舞”;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他们在“满足好奇心与利用展示欲”上大作文章,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改就是改思想,改什么思想,就是变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并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说得简单一点,“课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

过去一年才开始流行的几个教育观念

本文选自

新新家长

,由哈佛专家创立的家长论坛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教育1、孩子是不用教育的,真正需要教育的是我们自己,对孩子的设计不如他自己本身的成长。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校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师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课堂教学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19、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教师与学生21、学生崇拜教师,不值得教师炫耀;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才值得教师炫耀。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教师的专业化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学生行为习惯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师德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管理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创新能力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现代教育方向39、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来源/蓝橡树)

不能把课堂当作舞台

文/吴非语文出版社王旭明先生听了几节语文课,有感而发,引起争论。看相关报道,对事不对人,我觉得他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尚未达到业内的力度,竟然被称作“毒舌”,会不会是媒体炒作呢?

语文课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些教师习惯在公开课上表演,为什么一些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学,为什么学生会轻视阅读……这些问题,我很困惑。我对相关报道的一些细节也感到不解。比如,说到那节公开课之精彩时,“台下一位老师忍不住发了条微博”,——这是场什么活动?观摩课堂,听课教师怎么能在台下玩微博?又如,说这位教师公开课上得好,便是“人民的骄傲”,倘若这节课上砸了,这个“某地人民”是不是会处理他?报道称“音乐、图片、PPT各种教学手段使用得让人眼花缭乱”,是质疑是称赞姑且不论,记者是否知道这是“时尚”?

因为有利益驱动,一些教师把公开课当成舞台,表演成性,眼中没有“教学”,也常有“专家”参与“编导”,高声吆喝拉场子。曾有教师在“排练”时,试探性地提出,在她朗诵课文时,台上能否有一束光跟随她移动。这些“表演课”常常被一些名为专家实为外行的评委当作好课推荐,这就把大批教师害苦了,原本可以正常地教学的,可是“秀课”标准让他们丧失自我,课上一定要来点花样,一定要“展示才艺”,而文本学习本身,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对不起,忘了。

王旭明对课文《斑羚飞渡》有不同看法,只是《斑羚飞渡》还在课本中,这也许会让那位上课的老师很为难;如果让有独立思考意识的教师来上,肯定一肚皮不合时宜:为什么要“打猎”?为什么要残忍地把一群羚羊逼到悬崖边?斑羚的“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哪来的这种事?据说作者语焉不详,可怜的是学生还得谈老羚羊的“无私奉献呀,勇敢付出”。即使一时无法淘汰这样的课文,也应当可以有变通,这需要教师有胆识。“听说读写”,关键的是“想”,语文教育要教会学生阅读思考,形成个人见解,教师要有智慧启思导疑,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取教养。

尊重传统,回归常识,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不需要表演。福建有位陈日亮老师,语文界前辈,退休后,学校有困难,请他去代几天课。他看了一些时尚语文课录像,有些犹豫:那些新潮“环节”他统统不会玩。人也老了,就用老办法试试吧,于是“读读讲讲”,“看到学生眼睛亮亮的,——我知道那一套还有用,”陈日亮说。当然有用,教师不表演,扎扎实实地教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发现,教师和学生的心都静下来了,什么时候语文课堂回归平静,教师能多读书多思考,学生能安安静静地跟随读书人学习,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教育就有出路了。我孤陋寡闻,冥思苦想,教育改革只有回归常识一条路可走。

王旭明先生以前担任发言人时,可能比一般人更清楚“工具论”的内涵,在那个位子上,“只能那样说”,人们都懂的;现在,他可以自由言说了,人们期待他的表达是好语文、真语文,即使他有时无法顾及青年教师的感受,我觉得更要看到他的责任心。

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何在,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先在业内展开自由的探究,我不太主张把专业问题拿到社会去讨论,当然我更希望语文教师自己先得有点专业精神。

(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成功不是击败别人(2016-01-0708:11:29)转载▼标签:杂谈分类:言论转摘转摘: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改变自己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悟到】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悟到】让人觉得你可有可无,你被踢开的日子就不远了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悟到】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悟到】我们的错误在于,因为外界过多地改变了自己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落叶,每天要很长时间才能扫完。有人对他说:“你打扫前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明天就不用打扫了。”小和尚觉得很对,就高兴地照办了,可第二天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悟到】活在当下。看中一台电脑,需要9000元。他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老婆对他说,你疯了,你买了就离婚。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配不上那个电脑。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没勇气去争取你将来在社会上还能混成啥样?他咬咬牙买了。为了还债他开始不停的兼职。终于在一个月内还清了所有的余款。他的妻子并没有因为他的疯狂而离开他。他的妻子把他带进了车市,说:老公,我们贷款买了这辆宝马吧。他一开始吓死了。以为老婆是疯了。1年后他还清了宝马的贷款。【悟到】你连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与人的勇气都没有,你注定是个失败者三人出门,一带伞,一带拐杖,一空手。回来时,拿伞的湿透了,拿拐杖的跌伤了,第三个好好的。原来,雨来时有伞的大胆地走,却被淋湿了;走泥路时,拄拐杖的莽撞地走,时常跌倒;什么都没有的,大雨来时躲着走,路不好时小心走,反倒无事。【悟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败在缺陷上,而是败在优势里。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悟到】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悟到】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读书把握“九要领”

清风冷月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能知晓人生,走向光明;读书能超越时空,心达四海;读书能养心健体,延年益寿。可以说,读书百窍通,勤学知识深。以书交友好处多。怎样掌握读书要领?在此,引用古今名人有关读书学习的秘诀,作九点简议。

“一心”——荀子在《劝学》中云:“君子结于心”。意思是说,读书应像钉子钻木的“钻”劲,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刻苦学习。

“二分”——梁启超先生提出,把每天所读之书分二类,一类需精读,一类供浏览,这种读法以便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精为贵,有效不累。

“三余”——三国魏人董遇曾提出读书“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其意是说,读书要用见缝插针的“挤”劲,只争朝夕,抓紧学习。

“四备”——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启发人们在读书时,手边要备好字典、典故书籍、卡片和记录用笔这四样工具,以便起到随读、随查、随记、随明的作用。由此而言,光读书,不动笔,学到知识易流失;多读书,勤动笔,印象深刻学问足。

“五到”——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这样做能够在看中念,念中记,记中思,思中写。把书中的精华融汇贯通,存入脑核。

“六蔽”——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赋;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其意是说,不学则愚,不读出弊;知书达理,兴利除弊。

“七录”——明代张溥在读书时,常常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烧掉抄稿。如此重复七遍以后,书中一切便熟于心中。人称“七录”读书法。这样用锲而不舍的“韧”劲,吃苦耐劳,攻书破难,就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八面”——宋代苏东坡读书,把每本书分数次读,每次钻研一方面问题,自诩为“八面受敌”读书法。这样持之以恒,学而不厌,就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九思”——《论语·季氏》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此话说明,只读不想,隔靴搔痒;读思结合,知识渊博。读书时,要多思考,善融化,用心收获学习的果实。

总之,“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只要做到:眼勤多读书,心勤多思考,手勤多写作,嘴勤多求问,腿勤多调研,体勤多实践。有“钻”劲,有“挤”劲,有“韧”劲。就能学到宝贵的知识,就拥有精神上的财富,就会成为一个精明的人。“白发无情侵老镜,青灯有味似儿时。”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以名人为镜,用读书来净化心灵,用学习来慰藉人生。佛说:放不下,是不够痛

一个苦者对老和尚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放不下: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有念想,比如对爱还存有希望,期许未来会改变,心中的贪欲还在作梗,对方的行为还没有触及自己的承受底线等。总之没有让自己痛到必须撒手。放下其实是一种顿悟。优柔寡断的人常常思前想后,拿起来慢,放下也慢。倘若他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变故,比如与死亡擦肩,那么这种重击会让他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看开了、看淡了,自然也就放下了。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到了深谷里。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赶紧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佛陀!我全都听你的。”“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就再没有什么了,你将能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有一米。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欲望,天天背负着欲望和想法的人,自然很累。见物喜物,见人喜人。一如我们买了个新房,开始嫌房间太空就疯狂地购买东西,等到多年以后,你会发现,这个房间被你堆得像一个小胡同了,你觉得特别压抑,想扔些东西出来,结果呢,扔这个时,觉得太有纪念意义了,留下;扔那个时,觉得扔了以后就没有了,还是留住吧。最终,你哪个也舍不得,于是就只能忍受狭小的空间,忍受压抑的生活。倘若有一天,你的房间漏雨,把东西打湿了,或者你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于是你才有了扔的勇气。这就是真的痛了,就敢放下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秒表只有不断地清零,才能更好地测定你奔跑的速度。面对未来,人如果不及时清零,你背负的东西将模糊幸福的指数,继而让你在生活中失去自我。托·富勒说:“记忆就像一只钱夹,装得太多就会合不上,里面的东西还会全部掉出来。”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一旦放下,万般自在。生命注定要忘却一些东西,不应再追忆的便彻底摒弃,太多的留恋会成为一种羁绊。无论怎样,我们的脚步要走向前方,而不是一直回首那过往的每一个路口。

值得一看的某省委书记短信

A书记是有生活厚度的人,举重若轻,时不时会发些短信给我们这些年轻人,予以整理,用以和大家共勉!(一)群处守嘴,不惹祸;乱处守心,不出错;闲话少说,事情多做;抬起头做人,俯下身做事;有些人不必等,有些事不必争,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等不来;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修好自己的心,立好自己的德。让思想丰富,让心灵纯静;让生活充实,让人生优雅;让别人幸福,让自己快乐!(二)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予是一种快乐,因为给予并不是完全失去,而是一种高尚的收获;给予是一种幸福,因为给予能给你的心灵美好。(三)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看人际中的纠结、争斗后的隐伤,看不透喧嚣中的平淡、繁华后的宁静。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经的精彩、不逮的岁月,舍不得居高时的虚荣、得意处的掌声。三是输不起。输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输不起一截人生之败。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经走远的人与事,放不下早已尘封的是与非。(四)清醒坦诚、聪明智慧。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够利用别人优点,是慧。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青青花山)

最高境界,就是这一个字:给

给掌声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狭隘4、一赞值千金

给面子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1、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3、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给信任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给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请主动坐里座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给礼节有“礼”走遍天下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2、礼多人不怪3、送礼送到位

给谦让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1、切忌锋芒毕露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4、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

给理解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2、先理解一般人不理解的事

给尊重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1、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2、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3、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4、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5、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6、把别人放在心上

给帮助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1、无私胜有私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给诚信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给实惠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给虚心让人显得高人一等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给欣赏使人拥有优越感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给感激不感恩,就别指望再有下次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3、感谢你的对手

给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说话三境界2、直话,要转个弯说3、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4、顾及别人的自尊5、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就会被人讥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现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称"老拙",高僧大德自称"拙僧",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拙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一、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处世哲学,知道不该出头的时候不能强出头,不该显露锋芒的时候不要锋芒毕露。平时总是表现出愚笨的样子,其实他冷眼旁观、分析局势的变化,必要的时候,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二、难得糊涂是拙郑板桥先生一生为官,自有一番心得,他曾以"难得糊涂"四个字,卖给有钱士绅三十两白银。其实,"难得糊涂"何止价值三十两银子,能懂得此中之妙的话,可说一生受用无穷。三、装聋作哑是拙有一次,六祖惠能大师集合大众说:"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得否?"神会禅师即刻站起来回答:"这个我知道,是诸佛的本源,是神会的佛性。"六祖听后呵斥他:"跟你说过,无名无字,你偏要唤做本源,偏要唤做佛性,你就是将来有出息,也是个知解宗徒,也只是个知识分子!"所以,有时候装聋作哑是比语言更高的智慧。四、以退为进是拙有的人,利益当前,明明可以抢占,却放弃;明明可以高升,却后退。有人以为他放弃机会和成就,太愚笨了。其实他深知"进步哪有退步高",所以一点也不笨。五、呆若木鸡是拙有一位斗鸡师名叫纪省子,训练斗鸡远近闻名,他接受周宣王之托,训练一只勇猛无比的斗鸡。数十日后宣王催问结果,纪回答道:"还不行,此鸡生性自狂自傲,只会虚张声势,其实遇到强者,不堪一击!"宣王等了多日,再问如何?纪回答道:"还是不行,此鸡沉着不够,一听到其他鸡叫就会冲动,还不是大将之风!"又过多日,宣王再催,纪回答道:"大王!现在仍不行,此鸡一接近其他鸡,就会气昂昂雄赳赳,如此匹夫之勇还不是最好的斗鸡。"最后,宣王失望,不再催问。一日,纪省子主动向周宣王报告:"大王!任务已完成。此鸡现在听到其他鸡啼叫,恍如不闻;见到其他鸡跳跃,恍如不见,简直就像一只木头鸡,气定神闲,已是全能全德。其他斗鸡只要见到它,就会落荒而逃,不战而胜,这才是真正的斗鸡。"可见,"呆若木鸡"非拙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慨叹:"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可见"拙"一点,人生比较平安、顺利。(夏一心)

现在到处都在说“低调”,官员讲,明星讲,学者讲,什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之类的话天天都可以听见,现在这种书籍都出了不少。似乎“低调”成了做人的道理,是生存的秘诀。但是,很少有人去细想,低调的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心理是什么,它是不是有利于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或者社会的进步。

要知道,“低调”是一种特权,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低调的。一个没权没钱的普通老百姓,只有窝囊的资格,只有被人瞧不起的份儿,这些人在别人面前说自己“不行”,那是自暴自弃,是不思进取!

有钱的人装着没钱,穿着普通人的衣服,戴着一般手表,跨着不起眼的皮包,这叫“低调”。一个土豪宴请花几万,喝茅台五粮液,吃山珍海味,宴会结束时向大家特别强调:“今天只是请大家吃顿便饭,不成敬意,照顾不周,请多多包涵。”这叫“土豪式低调”。

位居高位者不摆官架子,不跋扈,不训斥下属,与群众打成一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也是一种低调。

著名学者说自己“无知”,美女当别人夸她长得漂亮时连连说“哪里哪里哪里”,这也是一种低调。可是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士,如果别人夸她漂亮,她说“哪里哪里”,这不叫低调,这叫有自知之明。

国人多陷入二值逻辑,似乎做人只有两个选项:要么“低调”,要么“高调”。其实,在两者之间还有第三个选项,那就是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论低调还是高调,都让人活得很累,因为一个人不论有意拔高自己还是特意贬低自己,都要费心思来控制自己的言行,始终关注自己给人的观感。

“低调”来自不平等的文化,来自压制个性的传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官位高,财富多,出身好,长相靓,都会成为一个人高人一等的理由,都会成为一个人看不起他人的资本。假如人人都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论你有什么条件,大家都一样,何来的“低调”?所以,在西方讲究平等和尊重个性的社会里,就不存在着“低调”的说法,因为本来谁也不比谁高,因而谁也没有资格“低调”。

“低调”是一种“面子红包”,也可以说是“面子贿赂”。在一个死要面子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有面子。面子这玩意儿,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或者场合是一个常量,一个人面子大了,其他人的面子一定相应降低。有钱有势者面子大,在普通人面前低调一些,就像富人给穷人发了一个红包似的,这些普通人得心存感激,结果这些“低调”之人就可博得普通人的好感或者拥戴。因此,很多人低调是为了名利的目的,以自己的“低调红包”来博得更多人对他的信任,借以获得更大的名利。

一个社会里,太多人低调,或者太多人高调,肯定人人活得累,大家的幸福指数不会高。因此,做人既不低调,也不高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是第三个做人的选项。

阳明心学:追求最好的自己文/佚名

阳明心学致良知,直指内圣外王圣学之道,通过事上磨,心上觉,去除私欲,警察克己,让内心明亮清澈如镜,物来顺应,过而不着,从而修得动如不动的强大内心力量!

在当今一切价值被货币化的商业社会,心为物役,无论是贫是富,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断追求更高、更强、更快、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