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授课版课件_第1页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授课版课件_第2页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授课版课件_第3页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授课版课件_第4页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授课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童莉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导入: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从介绍社会调查的历史及其现代社会调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所需的程序、步骤、策略及其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探讨了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来。概率抽样的方法和设计问卷的方式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尤其是如何选取调查对象和准备调查工具。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大学在校学生,主要教学方式采取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请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二是在期末作一个课堂测验。

导入: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从介绍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的特点。主要内容:一、社会调查的概念与作用二、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四、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目的要求:教学重点: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重点: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与作用1.现有的认识

在具体定义上,不同学者之间的认识不尽相同。

从社会调查的知识体系的构成上看:一是国内学者通常将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并列作为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几种方法,而国外学者在社会调查中所指的资料收集方法,仅仅只有问卷法和访问法;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与作用二是国内学者通常将社会调查分为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种方式,而国外学者所说的社会调查通常仅仅是指抽样调查。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本门课程所介绍的社会调查(SurveyResearch),主要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二是国内学者通常将社会调查分为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从上节课我们举的社会研究例子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调查研究的几个主要特征:(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的结论。从上节课我们举的社会研究例子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调查研

由此可见,这个定义强调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特征,即强调了抽样调查,从而使它从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划分中独立出来;

强调了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统一,即调查与研究的统一、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的统一,这就使它与那些仅把社会调查看作单纯的收集资料工作的认识区分开来;它还特别强调了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方法的运用,强调了对被调查者的特定方式的直接询问,这就又把实验法、文献法以及观察法等社会研究方式,都严格地排除在社会调查概念的范围之外。由此可见,这个定义强调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的特征社会调查的作用社会调查的用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描述状况、解释原因、预测趋势。1.描述状况回答社会现象“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了解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是人们深入认识这一现象的基础。2.解释原因回答社会现象“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会如此”的问题。它使得社会调查能够被广泛地用来探讨不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3.预测趋势除了对过去的和现在的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外,社会调查还可以对未来的社会现象(或者说对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预测。

社会调查的作用社会调查的用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描述状况、

二、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1.社会调查的分类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或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行政统计调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研究性调查。2.社会调查的题材(1)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2)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3)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二、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1.社会调查的分类一、普遍调查的概念与方式

[一]含义:简称普查,是指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无一遗漏地逐个进行的调查。一般来说,普查往往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进行的调查,例如全国、全省、全市、全行业、全系统等范围进行的普查,其规模很大,属于宏观的社会调查。

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一、普遍调查的概念与方式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二]普遍调查的方式普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统计报表的方式,即由上级普查部门(通常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普查表,由下级有关部门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填报。例如,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进行统计的数据资料,就是来自各城乡企业、单位统一填报的报表汇总来的。

另一种是通过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由专门的调查人员采用专门的调查表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的调查登记进行的。例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残疾人普查等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二]普遍调查的方式二、普遍调查的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

2.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3.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4.调查项目不能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三、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是指从所要调查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来推论总体状况的一种调查。三、抽样调查的概念四、抽样调查的优点1.调查费用较低2.速度快3.应用范围广4.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5.准确性高四、抽样调查的优点五、抽样调查的局限性抽样调查在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抽样调查的内容仍然不够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2,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抽样调查需要运用大量的数理统计知识和复杂的技术;3,由于抽样调查是由部分来推论总体,而部分与总体之间总会存在误差因此抽样调查资料要在分析中进行分组的话,则应事先确定分组规模的下限,再根据根据分组数来确定相应的这个调查的样本规模。一般来说,每个分组中不应少于30个样本单位,对于重要的分组来说,一般应不少于100个样本单位。五、抽样调查的局限性四、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一、社会调查的发展简介1,古代社会调查的科学要后于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古代社会调查是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人口调查、土地调查、财产、户口调查等等(主要以课税、征兵为目的)。2,近代主要包括行政统计(社会概况普查,工农商业情况调查及人口状况调查等)和社会问题调查(如社会生活条件,状况及贫困问题与犯罪问题等)。3,现代主要包括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研究性调查。四、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一、社会调查的发展简介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的区别

“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源于以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和国内老一辈社会学家所作社会调查为代表。而“现代的”社会调查方法则是以现代西方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为代表。两者除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区别之外,更重要的是两者具有内在的区别:1,从调查方式上看,前者(传统调查)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为主要特征,而后者(现代调查)则以抽样调查为主要特征。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的区别2,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选取所依据的也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而后者则往往采取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子集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抽取所依据的也是某种客观的规则或程序。3,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前者往往采取无结构的自由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而后者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者结构访问的方式。4,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前者主要依靠定性分析的方法,即主观的、思辨的、领悟的和归纳的方法。而后者主要依靠定量的分析方法,即客观的、实证的、统计的和演绎的方法。2,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5,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强、流动性较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而后者所适应的则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流动性较大、变动速度较快为特征的“现代”社会。6,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两者有着不同来源的调查方法类型,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基础之间的区别。5,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总结阶段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五、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一,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以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1、选题阶段选取研究主题:根据研究者的兴趣、想法、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形成研究问题:集中研究的焦点,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将最初比较含糊、比较笼统地、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为己有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2、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为实现调查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在准备阶段,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文献考查、成立假设、理论解释与澄清概念、确定研究总体与抽样、试测

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3、调查阶段

也称作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四、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五、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调查报告是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整个调查工作所得到的结果反映出来。

3、调查阶段第二章调查设计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调查研究的类型和分析单位以及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案实施。主要内容:一,研究目的二,研究问题三,分析单位四,具体方案教学重点:分析单位第二章调查设计目的要求:调查设计定义调查设计是指研究的计划,也就是设计一个发现某事物的战略。调查设计包含两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必须尽量明确要发现的东西;第二、必须采用最好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设计定义第一节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对调查的设计具有显著的影响,目的不同,整个社会调查在设计的要求、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把研究目的分为以下四种类别: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第一节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对调查的设计具有显著的影响,一、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1.含义:着眼于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尝试性的观察,以达到对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初步了解,进儿为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先导。2.适用条件:(1)研究对象比较特殊,很少有人涉及;(2)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不太熟悉,或了解很少。3.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1)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2)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地研究中的方法;(3)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能性。一、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research)二、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1,含义:着眼于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整体概况或特征分布状况的把握。2.特点:(1)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2)样本规模较大,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3)以问卷方式收集资料,以统计分析方式分析资料(4)结论可以推论总体3.注意事项:(1)描述的准确性(2)描述的概括性二、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三、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1.含义:注重探求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背后的原因,揭示此类现象或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其差异与变化的一般规律。2.特点:(1)系统性、周密性、适用性、针对性(2)采用双变量或多变量的统计方式分析资料三、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research)四、预测性研究(forcastsurveyresearch)1.含义:希望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所要研究的现象或问题的一般规律,对其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2.两种基本类型:a,直接调查别人的主观意愿或看法。b,根据不同时点上收集的资料,在描述性研究或解释性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归纳或演绎的逻辑进行推测。四、预测性研究(forcastsurveyresearc总结:清楚了上述四种研究目的之后,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评价的尺度。

但是在现实研究中,特别是在比较大型的研究课题中,研究目的往往是多种组合或有所侧重的,并不会如上述分类一样界限清晰。因此我们要学会在研究中始终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

总结:第二节研究问题1,研究问题定义:即为我们在一项研究中所试图回答的具体问题。2,研究问题的两点基本要求:a,体现研究的目的b,表明研究的内容3,研究主题定义:是调查研究中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的领域类属,同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多个研究问题。就此我们可以看出研究问题比研究主题更为明确,为避免在研究调查过程中两者出现混淆,我们需要将问题明确化。第二节研究问题1,研究问题定义:即为我们在一项研究中所试4,问题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5,问题明确化的方法:一,从限定问题的时空范围着手,将研究对象的具体时空范围称述清楚。二,将一般的宽泛问题转换成特定领域的问题,将问题涉及的内容具体化。

4,问题明确化:6,问题的评价的标准对问题进行明确化以后,还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进行科学经验研究的要求。评价标准如下:一,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二,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三,问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四,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性。6,问题的评价的标准第三节分析单位一、分析单位的概念1.定义:是研究中研究什么、研究谁,即研究对象。分析单位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的特征,解释其中的差异的单位。2.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研究主题的区别: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主题不同,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第三节分析单位一、分析单位的概念二、分析单位的类型1.个人: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单位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对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我们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比如有关广州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研究中,该城市中每一个应届大学生就是我们的分析单位。二、分析单位的类型2.群体: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以社会群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与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在描述的对象上有所不同。例如:对“青少年盗窃团伙成员”的研究(个人)和对“某城市中所有青少年盗窃团伙”的研究(群体)的区别。当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比如家庭的收入就与个人的收入有关;有时群体的特征可以从其成员的特征中抽取。比如家庭的经济状况可以从家庭中个人的经济状况加以推测。但在更多的时候,这种群体的特征不同于个体的特征。例如,以家庭作为分析单位时,我们可以用家庭的规模、结构、代际关系、高档家电拥有量等特征来描述家庭,但却不能用同样的特征去描述家庭中的个人。2.群体: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3.组织: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比如学校、公司、医院等。如对全国高校中社会学系的研究,可以从各个方面展开。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组成它的个人有关。有时,对同一现象的研究,可以依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分析单位。如对一个学校的研究。3.组织: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4.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如现在社会学界对社区的各个方面展开的研究。如同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的个人那样,从每一个具体的社区中所收集的资料,既可以用来描述和反映这一社区自身的具体特征,又可以作为若干个具体社区的集合中的一个个案,参与到描述整个社区额集合的特征以及解释某些特定的社区现象中去。4.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三,层次谬误起因: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有多重类型,分属于不同层次。若在调查研究中混淆了分析单位和调查对象,我们往往会在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中得到错误的结论。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叫做层次谬误。层次谬误(ecologicalfallacy):又称为区群谬误或生态学谬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例1: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其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例2:两个城镇的收入和摩托车的拥有。例3:当研究发现越穷的村庄生育率越高时,我们不能立即推论为越穷的“农民”生的孩子越多。三,层次谬误第四节具体方案一、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二、说明研究的内容三、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四、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五、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六、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七、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也可简单归纳为:界定概念和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第四节具体方案一、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界定概念和第三章抽样的原理及类型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哪些基本类型,掌握抽样调查中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主要内容1,抽样的意义与作用2,抽样的类型与抽样程序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教学重点抽样的基本类型与程序第三章抽样的原理及类型目的要求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一,抽样及其相关的概念1.概念:抽样指的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的过程。2.基本术语(一)总体与元素: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而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总体中所包含的元素数目用字母N表示。PS:定义的总体称为目标总体,从目标总体中去掉一部分无法接触的元素后的总体称为调查总体。第一节抽样的意义与作用一,抽样及其相关的概念(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或者说,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样本中所包含元素数目用字母n表示。(三)抽样单位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四)抽样框抽样框又叫抽样范围,它指的是一次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五)参数值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二)样本(六)统计值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七)置信度又称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八)置信区间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六)统计值二,抽样的作用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整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二,抽样的作用第二节抽样的类型与抽样程序一,抽样的类型从大的方面看,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这是两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抽样类型。

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因而它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它不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而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第二节抽样的类型与抽样程序一,抽样的类型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这两大类中,还可以细分出若干不同的形式,具体情况见下图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这两大类中,还可以细分出若干不二,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具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这个总体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三,抽样分布根据概率的原则而成立的理性分布,显示出从一个总体中不断抽取样本时,各种可能出现的样本统计值的分布情况。二,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四,抽样的一般程序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评估样本质量四,抽样的一般程序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1.界定总体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这一方面是由抽样的目的所决定的,因为抽样虽然只是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必须事先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另一方面,界定总体也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清楚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与界限,那么,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出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来。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这一步骤的任务就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

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的方案从前面有关抽样类型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具体的抽样方法有好几种,而各种不同的抽样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对于具有不同研究目的、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和不同客观条件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所适用的抽样方法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依据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其它有关因素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性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3.决定抽样的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实际抽取样本的工作就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依据抽样方法的不同,以及依据抽样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实际的抽样工作既可能在研究者到达实地之前就完成,也可能需要到达实地后才能完成。即既可能先抽好样本,再下去直接对预先抽好的对象进行调查或研究;也可能一边抽取样本一边就开始调查或研究。

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评估样本的基本方法是:将可得到的反映总体中某些重要特征及其分布的资料与样本中的同类指标的资料进行对比。若二者之间的差别很小,则可认为样本的质量较高,代表性较大;反之,若二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那么样本的质量和代表性就一定不会很高。

5.评估样本质量五,抽样设计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高效性原则五,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一,样本规模及其计算1,定义: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确定样本规模是每一项具体的社会调查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2,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规模计算公式:

a,推论总体平均数:

第三节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一,样本规模及其计算

b,推论总体成数(百分比)

☆当P=0.5时,以上公式变为:b,推论总体成数(百分比)☆当P=0.5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1,总体的规模

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有关,这不难理解。按一般的想法,总体越大时,则样本也要越大,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精度。但是,这种想法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样本规模的增加与它并不保持同等的增长速度。2,抽样的精确性要求

抽样的目的往往是要从样本去推论总体。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第二个因素,就与这种推论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密切相关。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用置信度与置信区间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样本规模与抽样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之间的关系。二,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精确性,在同质性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就小一些;而在异质性程度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所需要的样本规模就大一些。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和时间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则样本规模当然是越大越好;但抽样所得到的样本是要用来进行调查的。样本规模越大,同时也意味着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越多;意味着所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就越多。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1,定义: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它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ps:抽样误差的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2,抽样误差的决定因素:总体的分布方差+抽样规模三,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关系:第一,对于较小的样本来说,样本规模小幅度变化,便会带来精确性方面很明显的变化。第二,对于比较大的样本来说,样本规模小幅度变化,不会对精确度造成明显影响。4,度量误差:指除抽样误差之外,抽样调查中存在的另外一种误差。也称作非抽样误差。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在调查访问、回答、记录、填写、汇总、录入等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误差。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关系:第四章抽样方法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哪些优点,掌握非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主要内容:一,概率抽样方法二,非概率抽样方法教学重点:概率抽样方法

第四章抽样方法第一节概率抽样方法有关概率抽样:(1)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选择样本,完全不带调查者的主观意识,使总体中每一个体都具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2)基本原则: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这个总体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概率抽样优点:第一,更具代表性。第二,概率理论使我们能够估计样本的精确度和代表性。第一节概率抽样方法有关概率抽样:一,简单随机抽样也被称为纯随机抽样,是一种最基本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的关键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大小的被抽中的机会,而不是任意地抽取个体。它是按等概率原则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ps: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根据随机数表,表中的数码和排列都是随机形成的没有任何一点规律(也叫乱数表)。

一,简单随机抽样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具体步骤是:[1]先取得一份总体所有元素的名单(即抽样框);[2]将总体中所有元素一一按顺序编号;[3]根据总体规模是几位数来确定从随机数表中选几位数码;[4]以总体的规模为标准,对随机数表中的数码逐一行衡量并决定取舍;[5]根据样本规模的要求选择出足够的数码个数;[6]依据从随机数表中选出的数码,到抽样框中去找出它所对应的元素。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的具体步骤是:二,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或间隔抽样,其核心是从抽样框中每隔一定的数目或距离抽取一个个体。

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2]计算出抽样间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距。

二,系统抽样计算方法是用总体为N,样本规模为n,那么抽样间距K就由下列公式求得:[3]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它称做随机的起点。计算方法是用总体为N,样本规模为n,那么抽样间距K就由[4]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的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A+K,A+2K,„,A+(n-1)K。[5]将这n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4]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三、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的概念又称类型抽样就是先依据某一或几种特征,将总体划分成几个小的部分,然后采取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着几个子样本和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2.分层抽样的优点一,就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二,就是非常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不同的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三、分层抽样3.分层抽样的运用

在实际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时,研究者需要考虑下列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层抽样的标准问题,通常采用的原则有:

第一,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第二,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标准。第三,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3.分层抽样的运用[2]分层的比例问题

分层抽样中有按比例和不按比例分层两种方法。按比例分层抽样是指按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同总体单位数目间的比例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即在单位多的类型或层次中所抽取的子样本就大一些,在单位少的类型或层次中所抽的子样本就小一些。采用不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但若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即通过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资料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2]分层的比例问题四、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与前几种抽样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可以简化抽样的过程,还可以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同时还能相对地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整群抽样所具有的简便易行,节省费用的优点,是以其样本的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相对较差等缺点为代价的。由于整群抽样所得样本中的个体相对集中,而涉及的面相对缩小,故在许多情况下会导致样本的代表性不足,使得结果的偏差较大。四、整群抽样五、多段抽样

多段抽样也叫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当总体的规模特别大,或者总体分布的范围特别广时,研究者一般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多段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大群(组),然后再从这几个大群(组)内抽取几个小群(组),这样一层层抽下来,直到抽到最基本的抽样元素为止。在运用多段抽样方法时,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要在类别和个体之间保持平衡。或者说,保持合适的比例。五、多段抽样如何确定每一阶段抽样的单位数目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方面:[1]各个抽样中的子总体同质性程度。同质性程度高的子总体,所抽的规模就应相对小一点;反之则应大一点。[2]各层子总体的人数[3]要考虑研究者所拥有的人力和经费。多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科学研究。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但由于每级抽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这是它的主要不足。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误差的方法是: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所以,当研究者的人力和经费允许时,应尽量扩大开头阶段的抽样规模。如何确定每一阶段抽样的单位数目呢?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三方面:六、PPS抽样1,定义:即抽取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正比的抽样方法。是典型的不等概抽样。其原理可以通俗的理解成以阶段性的(或暂时的)不等概率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2,具体做法:在抽样的第一阶段,每个群按照其规模被给予大小不等的抽样概率,大的群比小的群获得更大一些的概率。但到了抽样的第二阶段,从每个抽中的群中都抽取同样多的元素(实际上也是不等概率的)。六、PPS抽样3,实质第一阶段中,大的群被抽中的概率大,而到了第二阶段,被抽中的大的群中的元素被抽中的概率显然就小于被抽中的小群体的元素。通过以上这两个阶段上的不得概率抽样,使得总体中每一个元素最终都具有同样的被抽中的概率。4,基本目的平衡由于群的规模带来的概率差异,使得总体中每个元素被抽中的概率相等。3,实质用公式说明PPS抽样这一原理:用公式说明PPS抽样这一原理:5,PPS抽样的特点与优缺点PPS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含量大的部分被抽中的概率也大,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PPS抽样的主要优点是:使用了辅助信息,减少抽样误差;PPS抽样的主要缺点是:对辅助信息要求较高,方差的估计较复杂等。5,PPS抽样的特点与优缺点七、户内抽样指在所抽中的样本中确定唯一的目标访问对象。ps:1,在最终确定唯一访问目标之前可以采用之前的任何一种抽样方法进行样本筛选。2,户内抽样常用的两种方法:Kish选择法和生日法。七、户内抽样第二节非概率抽样方法一、偶遇抽样

又叫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到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应该注意区分与随机抽样的差别。从表面看,二者的确有些相似,都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二者有一个根本的差别,这就是偶遇抽样没有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概率。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是这一点使我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第二节非概率抽样方法一、偶遇抽样二、判断抽样

判断抽样是指研究者依据自己的主观分析和判断,来选择那些适合研究目的的个体作为调查对象的一种抽样方法。

判断抽样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研究者的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与技巧十分熟练、研究的经验比较丰富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它仍然属于一种非概率抽样,所以,其所得样本的代表性往往难以判断。在实际中,这种抽样多用于总体规模小,所涉及的范围较窄、或时间、人力等条件有限而难以进行大规模抽样的情况。二、判断抽样三、定额抽样

进行定额抽样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因素来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成员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对象,使样本的成员在上述各种因素、各种特征方面的构成及其在样本中的比例都尽量接近总体。如果把各种因素或各种特征看作不同的变数的话,那么,定额抽样实际上就是依据这些变数的组合。

三、定额抽样四、雪球抽样

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当我们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对他们进行调查,向他们询问还知道那些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并再询问他们知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我们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具有相同性质的成员。如果总体不大,有时用不了几次就会接近饱和状态,即最后访问的人再介绍的都是已经访问过的人。

例如,要研究退休老人的生活,可以清晨到公园去结识几位散步老人,再通过他们结识其朋友,不用很久,你就可以交上一大批老年朋友。但是这种方法的偏误也很大,那些不好活动、不爱去公园、不爱和别人交往、喜欢一个人在家里活动的老人,你就很难把雪球滚到他们那里去,而他们却代表着另外一种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四、雪球抽样第五章变量测量目的要求:本章对测量的概念、不同的测量尺度、测量指标、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测量方法能系统和全面地掌握。主要内容:1,测量的概念与特征2,测量的层次3,概念的操作化4,量表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第五章变量测量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量表和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重点: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一,测量的概念美国学者史蒂文斯(S·S·Stevens)认为: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物体安排数字。这一定义被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所采用。在此基础上,本书中则用下述定义来进一步解释测量的含义:

所谓测量(measurement)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特征一,测量的概念二,测量的要素构成测量定义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测量结果。1,测量客体测量客体就是测量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在测量的四个要素中,测量客体所对应的是“测量谁”的问题。2,测量内容就是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属性或特征。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测量内容所对应的是“测量什么”的问题

二,测量的要素3,测量法则是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测量法则所对应的是“怎么测”的问题。4,测量结果指的是测量结果的表示形式。测量中一般用数字或符号等工具来表示测量的结果。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数字和符号所对应的是“怎么表示”的问题。3,测量法则三,社会测量的特点(一)社会测量的复杂性1,人的主、客体矛盾性。

人一方面作为测量的客体或对象,而另一方面又作为测量的主体,因而给社会现象的测量带来了无法回避的主客观矛盾。无论是作为测量主体的人,还是作为测量客体的人,都具有主观意识、思想感情、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都会对测量的过程和方式作出种种反应;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都使得社会现象的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三,社会测量的特点2,人的行为的双重性。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所进行测量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二者相互联系、也相互影响,特别是由于任何一种社会测量都会干扰和影响现实生活中它所希望或正在测量的现象,就象自然科学中的“测不准原理”那样,因而会给实际的测量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二)测量的不可重复性在自然科学中,由于测量的对象相对单一和稳定,因而测量的可重复性强、量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这种测量常常可以建立起某种公认的、通用的单位标准。2,人的行为的双重性。由于社会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而对它们的测量也就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史蒂文斯1951年创立了被广泛采用的测量层次分类法。他把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第二节测量层次由于社会科学研究中所涉及的现象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因而一、定类测量

也叫类别测量和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用来鉴别被测量对象类别归属的社会测量形式或测量标准。由于定类测量实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因而必须注意所分的类别既要具有穷尽性,又要具有互斥性。即所分的类别既要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要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包罗无遗。这样我们所测量的每一个对象都会在我们的分类体系中占据一个类别,且仅仅只会占据一个类别。一、定类测量二、定序测量(ordinalmeasurement)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尺度是指用来鉴别个被测对象具体属性的高低次序或大小次序的社会测量形式或测量标准。定序测量不仅能够象定类测量一样,将不同的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还能反映事物或现象在高低、大小、先后、强弱等序列上的差异。因此定序测量所得到的信息比定类测量所得的更多。

二、定序测量(ordinalmeasurement)三、定距测量(intervalmeasurement)也称为间距测量尺度或区间测量。指用来鉴别和把握社会变量个变量值间确切差别的社会测量形式或社会测量标准。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字差别。需要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零,但这个零却并不具备数学中我们所熟悉的零的含义。从测量的角度看,此时的零只不过是一个特定的数字而已,它是人们主观认定和选取的。

三、定距测量(intervalmeasurement)四、定比测量(ratiomeasurement)也叫比率测量尺度或比例测量。是指用来把握社会变量值相互之间比例、倍数关系的社会测量或社会测量类型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零点(绝对零点)存在,是定比测量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四、定比测量(ratiomeasurement)五、测量层次小结明确不同的测量层次所具有的不同数学性质,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在社会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中,需要根据不同测量层次所具有的数学特性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另外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尽可能对它们进行高层次的测量。即凡是能够用定比测量或定距测量的,就一定不要只用定序测量甚至只用定类测量。因为高层次测量所包含的信息更多,且高层次测量的结果很容易转化为低层次的测量结果。反之则不行。

五、测量层次小结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说明这四种测量的差别,我们将它们各自的数学特性总结在下表中。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类别区分(=、≠)次序区分(>、<)距离区分(+、-)比例区分(×、÷)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有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说明这四种测量的差别,我们将它们各自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一、概念、变量与指标☆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一类事物属性或特征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特征:概念的抽样程度有高有低,抽样层次高的概念往往包含多个抽象层次低的概念且往往是难以直接观察和描述的。eg:“生活质量”与“鞋”,“帽”,“袜子”等。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一、概念、变量与指标☆☆☆原因: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的面越大,特征就越含糊;相反,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也就越小,特征也越明显。用图说明这一原因如下椅子家具生活用品物质财富高低大小含糊明确抽象层次涵盖面特征☆☆☆原因:椅子家具生活用品物质财富高低大小含糊明确抽象层次☆变量:是具有二个或两个以上取值(子属性)的概念。常量:是指只有一个固定不变值的概念。☆☆变量的两个重要性质:1,变量取值的穷尽性构成变量的的值必须是穷尽的,每个被调查者的情况都应能归于某个取值中。2,变量取值的互斥性构成变量的的值必须是互斥的,每个被调查者的情况仅属于一个取值,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多个取值。☆变量:是具有二个或两个以上取值(子属性)的概念。☆指标:是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指标特征:1,每一项指标反映着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2,指标也具有变量的特征,一个指标可能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取值。ps:因测量时所依据的事实不一致,所以人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指标。☆指标:是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是反映二、操作化的含义1.含义:是将抽象的概念或命题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取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等的详细说明。2.作用:(一)通过操作化使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和命题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通人可以看得见,莫得着的社会事实。二、操作化的含义(二)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通过操作化将思辨色彩浓厚的理论概念转化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上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是假设检验成为可能,在解释性的研究中常见。(三)通过操作化,社会理论过“定性—定量—定性”的过程,是社会理论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而操作化的过程,就是古架在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之间的桥梁,为测量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方法。(二)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通过操作化将思三、操作化的步骤概括来看,操作化的步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一)明确与界定概念1.明确与界定概念的作用:提供分析和测量的指导框架;使各项经验研究的资料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2.明确与界定概念的步骤:☆明确概念的确切含义☆确定一个定义

三、操作化的步骤(二)发展测量指标确定说明抽象概念的指标是概念操作化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通常做法如下:1.列出概念的维度2.发展测量指标☆利用已有的指标☆研究者自己发展指标(二)发展测量指标四、操作化的例子剥夺肉体剥夺经济剥夺社会剥夺精神剥夺政治剥夺社会歧视社会技能丧失社会孤立朋友数目社会地位家庭关系参与社会活动程度性别种族职业政治社会交往教育专业技术思想四、操作化的例子剥夺肉体剥夺经济剥夺社会剥夺精神剥夺政治第四节量表量表(scale):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所具有的各种程度。社会调查研究中主要使用的量表有总加量表和李克特量表两种类型。第四节量表量表(scale):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是的不是的你进行过选民登记吗?你参加过投票吗?你为政治运动捐过款吗?你为政治运动工作过吗?你自己参加过竞选议员吗?1111100000一,总加量表(SummatedRatingScales)也称总和量表,是由一组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称述构成。这种称述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如下图:是的不是的你进行过选民登记吗?10一,总加量表(Summat回答者对这些问题发表是或不是的回答,根据回答者的回答计分,然后把回答者在全部问题上的得分加起来即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得分。得分的高低反映了个人在态度量表上的位置。回答者对这些问题发表是或不是的回答,根据回答者的回答计分,然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婚事应该尽量办得简单些结婚是人生一件大事,婚事应该办得隆重、热闹、华在多钱也值得就是有钱,婚事也不应该大操大办为了不让别人笑话,就是借钱也要把婚事办得像个样子□□□□□□□□□□□□□□□□□□□□请你对下面的看法发表意见,在每一行你选定的方框内打“√”二、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R.A.Likert)在总加量表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是总加量表的一种特定形式,也是社会调查中用得最多的量表。其答案类型相对于总加量表有所增加。如下图:非常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婚事应该尽量办得简单些□□□□□请你☆表格赋值规则:●赞成婚事大操大办,则非常同意=5,同意=4,无所谓=3,不同意=2,很不同意=1●赞成节俭,则按非常同意=1,同意=2,无所谓=3,不同意=4,很不同意=5☆表格赋值规则:将四种看法赋值,则上表转换为:非常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看法1.看法2.看法3.看法4.15152424333342425151得分越高,越赞成大操大办将四种看法赋值,则上表转换为:非常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看法1☆李克特量表的具体制作程序为:(1)根据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收集大量与这一主题有关的问题,初步筛选出一组问题(10~30条)作为量表草案。(2)确定问题的类别和计分标准。在社会调查中,回答类别一般以五个等级最为常见,赋值一般以1,2,3,4,5分为准。(3)从所要测量的总体种选择一部分对象进行测试;(4)统计每位受测者在每条陈述上的得分以及每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分(5)计算每一条陈述的分辨力,删除分辨力不高的陈述,保留分辨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量表。☆李克特量表的具体制作程序为:☆李克特量表的优缺点优点:1,容易设计。2,适用的范围较广,可以用来测量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和态度。3,回答者能够很方便的标出自己所持的态度。缺点:相同的态度得分者往往具有不同的态度结构,李克特量表可以得知一个人赞同程度的高低,但无法进一步描述他们的态度结构。☆李克特量表的优缺点第五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reliability)1.概念: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取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它说明的是测量结果反映测量对象实际情况的可靠性程度问题。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2.影响测量信度的因素:a,被调查者因素b,调查者因素c,测量内容d,调查的环境与时间因素

第五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信度(reliability)3.测量信度的检验(1)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采取的是另一种思路: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3.测量信度的检验

二、效度(validity)1.概念: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2.测量效度的检验(1)内容效度也称为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二、效度(validity)(2)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也称为实用效度,它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我们就说这种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3)构造效度

也称理论效度,主要是要了解测量工具是否反映了概念和命题之间的内部结构,它涉及到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它概念(或变量)的测量。(2)准则效度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和效度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表现为:☆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低,信度可能很高☆效度高,信度可能不高信度和效度都是“程度事物”,因此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和选择标注只能是:准确性和一致性越高的方法指标,就是越好的测量方法,就越是高质量的测量指标。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第六章问卷设计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问卷的类型和结构以及问卷设计的步骤,掌握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学会设计问卷。主要内容:1,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2,问卷设计的原则3,问卷设计的步骤4,问卷中问题的形式及答案的设计5,问卷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第六章问卷设计目的要求:6,问题的数量与顺序7,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8,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教学重点: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6,问题的数量与顺序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一,问卷的含义与类型什么是问卷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根据社会调查中使用问卷的方法,问卷可以分为:自填问卷访问式问卷第一节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一,问卷的含义与类型二,问卷的一般结构:实际调查中问卷各不相同,但他们往往都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几个部分。1、封面信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在封面信中要说明以下内容:我是谁?(身份)调查什么?(内容)为什么调查?(目的)为什么选你调查?(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保密措施及致谢(争取调查对象的配合)二,问卷的一般结构:2、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和仪器的使用说明相似。举例如下:2、指导语3、问题及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也是间卷设计的主要内容。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与封闭式两大类。开放式:只提问题,不给答案封闭式:提出问题,给出答案优缺点比较开放式优缺点:自由、资料丰富、生动,难以编码,整理分析封闭式优缺点:填答方便、省时省力、易于统计,但资料失去自发性和表现力探索性调查一般用开放式,而大规模正式调查用封闭式3、问题及答案4、编码及其他资料A,编码就是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B,编码的方式:预编码: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后编码:在问卷回收后进行C,其他资料:访问员姓名、日期、被访者的联系方式等。4、编码及其他资料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一、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社会调查的实质是调查者通过问卷想被调查者了解情况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简单表示为:调查者——问卷——被调查者二、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1)主观上的障碍:即内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2)客观上的障碍:即由被调查者自身的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所形成的障碍。第二节问卷设计的原则一、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三、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索:(1)调查的目的;(2)调查的内容;(3)样本的性质;(4)问卷的使用方式。三、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索:第三节问卷设计的步骤一、探索性工作,是问卷设计的第一步。二、设计问卷初稿设计问卷初稿的两种方法:卡片法;图框法。三、试用。a.试用的意义:对问题或答案进行检验b.试用的方法:(1)客观检验法:回收率、有效回收率、填写错误、填写不完全、回答无变化等(2)主观评价法:请该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及典型的被调查者进行评论四、修改定稿并印刷。第三节问卷设计的步骤一、探索性工作,是问卷设计的第一步第四节问卷中问题的形式及答案的设计一、问题的形式:1、填空式:2、是否式:3、多项选择式:4、矩阵式:第四节问卷中问题的形式及答案的设计一、问题的形式:5、表格式:5、表格式:二、答案的设计1,答案的穷尽性:2,答案的互斥性:二、答案的设计第五节问卷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在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的常用规则: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第五节问卷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在问卷设计中,问题的语第六节问题的数量与顺序一、问题的数量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分析的方法、拥有的人力、财力、时间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二、问题的顺序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第六节问题的数量与顺序一、问题的数量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6、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三、相倚问题所谓相倚问题,我们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即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三、相倚问题第七节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一、概念抽象例:请问您家属于下列哪一类家庭?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

□C.单身家庭□D.联合家庭二、问题含糊例:您认为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

□A.全面迅速地改变□B.全面缓慢地改变

□C.部分迅速地改变□D.部分缓慢地改变第七节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一、概念抽象三、问题带有倾向性例:有人认为物价改革的结果最终将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您的看法

□A.同意□B.不同意□C.不知道四、问题提法不妥例:你现在的实际文化程度相当于(请在合适答案号码上打√)①小学②初中③高中或中专④大学三、问题带有倾向性五、问题有多重含义例:你们班同学尊敬老师吗?

□A.很尊敬□B.比较尊敬

□C.不大尊敬□D.很不尊敬六、问题与答案不协调例:你喜欢看哪一类报刊?经常看有时看很少看A.时事政治____________B.科普知识____________C.人物传记____________D.体育娱乐____________五、问题有多重含义第八节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一、优良问卷的标准1、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适合调查对象4、问题少而精第八节如何提高问卷设计的质量一、优良问卷的标准二、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卷1、对问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明确的认识2、设计问卷的人头脑中一定要想着被调查者3、要有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4、灵活应用问卷设计的原则5、从实践中学习,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A.语文知识B.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知识C.社会生活知识二、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卷第七章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类型,掌握不同资料收集方法在操作程序上的特点,学会针对不同的调查课题设计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内容:1,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与特点2,自填问卷法3,结构访问法4,资料收集的程序和技巧教学重点:自填问卷法访问的技巧和方法第七章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目的要求:第一节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与特点一、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社会调查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与程序的不同,又可以将这两个基本类型划分出如下的子类型:资料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结构访问法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网络填答法集中填答法当面访问电话访问第一节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与特点一、资料收集方法的分类资料ps: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在操作程序上各有特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课题。二、自填问卷法的优缺点(一)自填问卷法的优点首先,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其次,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最后,可减少某些认为误差。ps: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在操作程序上各有特点,同时也适用于不(二)自填问卷法的缺点首先,对象范围受到限制。其次,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最后,问卷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根据上述特点,运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这种方法在发达的调查地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被调查群体中比较实用。其次,这种方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比在成分复杂的总体中适用。(二)自填问卷法的缺点三、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一)结构访问法的优点1,调查的回答率较高。2,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3,调查对象的实用范围广。三、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二)结构访问法的缺点1,调查员和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调查的结果。2,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3,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4,结构访问法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二)结构访问法的缺点第二节自填问卷法☆概念:自填问卷是调查问卷完全由被调查者自己来填写的方法。也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