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_第1页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_第2页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_第3页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_第4页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发热与计算主讲人:陈磊电气发热与计算主讲人:陈磊1主要内容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导体短时发热与散热;主要内容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2第一节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载流导体运行中的工作状态载流导体工作中的损耗

电阻损耗

磁滞、涡流损耗

介质损耗第一节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载流导体运行中的工作状态3发热对导体和电气的不良影响机械强度下降绝缘性能降低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对导体和电气的不良影响4电阻损耗输电线或电磁线圈的导体本身及连接处都有电阻存在,当电流流过时,就会电阻损耗,将电能转变为热能。

P=KfjI2R交流电阻:电阻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时的电阻系数;当电阻损耗输电线或电磁线圈的导体本身及连接处都有电阻存在,5Kfj——附加损耗系数,考虑交变电流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集肤效应

邻近效应Kfj——附加损耗系数,考虑交变电流集肤效6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周围变化的磁场也要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沿导线截面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尤其当频率较高时,此电流几乎是在导线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流动,这就是所谓的集肤效应现象。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周围变7邻近效应相邻导线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电流偏向导线一侧分布的特性,称为邻近效应。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则相邻近的一侧电流密度比较大;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相邻的一侧电流密度较小,相反的一侧电流密度较大。邻近效应相邻导线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电流偏8磁滞损耗基本磁滞回线Br——剩余磁感应强度;HC——矫顽力

这种B的变化滞后于H变化的现象称为磁滞现象。铁磁质物质内的磁感强度外磁场强度磁滞损耗基本磁滞回线铁磁质物质内的磁感强度外磁场强度9涡流损耗涡流损耗10减小涡流的方法减小涡流的方法11铁损交变磁通在铁心中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和称为铁磁损耗,简称为铁损。铁损交变磁通在铁心中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12介质损耗电介质——电气绝缘材料;介质损耗——交流电场中的电介质特性;电导损耗+极化损耗;电导损耗——由泄漏电流形成;极化损耗——电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由于不断、反复的极化消耗的电能所转化成的热能。介质损耗电介质——电气绝缘材料;13金属材料机械强度与温度的关系金属材料机械强度与温度的关系14绝缘性能降低

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绝缘材料的寿命周期;

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绝缘性能降低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15绝缘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该类材料所能承受而不致引起其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热性能降低的最高工作温度,也称极限温度。按我国标准将绝缘材料按耐热温度分为七级,在该温度下能工作20000h而不致损坏。绝缘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16各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等级耐热温度相应的材料Y90未浸渍过的棉纱、丝及电工绝缘纸等材料或组合物所组成的绝缘结构A105浸渍过的Y及绝缘结构材料E120合成的有机薄膜、合而成的有机瓷器等材料或其组合物组成的绝缘结构B130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F155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以及其他无机材料,合适的有机材料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绝缘结构H180硅有机漆,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用硅有机树脂粘合材料以及一切经过实验能用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各种材料C>180以合适的树脂(如热稳定性特别优良的硅有机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等,以及未经浸渍处理的云母、陶瓷、石英等材料或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绝缘材料各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等级耐热温度相应的材料Y90未浸渍过的17

绝缘材料寿命期绝缘材料寿命期18最高允许温度最高允许温度:是用一定方法测定的电器元件的最热温度,在此温度下,整个电器能保持连续工作;允许温度小于耐热温度;分为正常最高允许温度和短路最高允许温度,后者较高;电气设备的允许温度要考虑到它的最薄弱环节;短路最高允许温度通常用来校验设备的热稳定性。最高允许温度最高允许温度:19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20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21

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使导体接触面氧化,生成氧化层薄膜,接触电阻增大,增大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长;使弹簧的弹力元件退火,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加;可能导致局部过热火灾。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使导体接触面氧化,生成氧化层薄膜22接触电阻接触电阻23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1、切面(接触面)表面的凹凸不平,金属实际接触面积减小,使电流线在接触面附近发生严重收缩现象;2、接触面在空气中可能迅速形成一层薄膜附着于表面,使电阻增大。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24接触电阻的组成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1)收缩电阻——RS;(2)表面膜电阻——Rb;RJ=RS+Rb接触电阻的组成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25接触的类型固定接触:用紧固件压紧的电接触。工作过程中无相对运动。可分接触:在工作中可以分开的接触,又称触头。滑动及滚动接触:在工作中,触头间可以互相滑动或滚动,但不能分断电路。接触的类型固定接触:用紧固件压紧的电接触。工作过程中无相对运26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27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28收缩电阻收缩电阻29整个接触面的收缩电阻为:

各个接触点收缩电阻的并联值;——与材料形变情况有关的量;——材料的布氏硬度,N/m3;——加于二导体的机械压力,N;——接触点的数目。整个接触面的收缩电阻为:30膜电阻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物质,由此而形成的接触电阻称为膜电阻。膜电阻的影响:使接触电阻值增大;接触严重不稳定;破坏电接触的正常导电。膜电阻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覆盖着一31膜电阻的类型尘埃膜:指飞扬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由于静电的吸引力而覆盖在接触表面形成的膜电阻。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易脱落,具有随机性。膜电阻的类型尘埃膜:32吸附膜:指气体分子或水分子在接触表面的吸附层。特点:只有几个分子层厚,高压强时,可降低到1~2个分子层,但无法完全消除。该膜靠隧道效应导电。吸附膜:33无机膜: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触头,在化学腐蚀的作用下,表面形成各种金属化合物的薄膜(如氧化膜,与H2S反应生成硫化膜)。特点:取决于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其对电接触的破坏性取决于膜的厚度和膜的性质(薄的膜在大压力下易碎,有些膜又可在高温下分解)。无机膜:34有机膜:从绝缘材料中析出的有机蒸气,在金属触头表面形成一层粉状的不导电的有机聚合物薄膜,称之为有机膜。

特点:其绝缘性能好,绝缘电阻大,击穿电压比无机膜大很多。破坏膜的方法主要是:(1)利用机械力作用将膜压碎;(2)使用高温迫使膜分解或融化;有机膜:35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接触形式:按接触外形的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三类: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加在触头上的总压力是F,接触点的数目是n,那么每个接触点上的压力值设为F1,则: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接触形式:36材料性质:电阻率;硬度;化学性能;生成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材料性质:37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接触点数目增多;每个接触点有效接触面积加大;可使吸附膜分子层变薄;表面膜裂缝;收缩电阻和膜电阻都会减小。

接触压力:38触头密封结构:

减少污染和腐蚀,通常在密闭后冲入惰性气体或者抽成真空,可防火防爆。接触表面加工程度:

越光滑则接触点越多,有效接触面积越大,收缩电阻越小。加工方法主要有:粗加工,精加工,电化学或机械抛光等手法。

触头密封结构:39工作环境:主要指环境的温度,是否有腐蚀性气体,是否潮湿等等。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工作环境:40第二节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

一、导体发热单位长度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时,由电阻损耗产生的热量为:式中的为交流电阻,可按下式计算:第二节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一、导体发热41式中——附加损耗系数;——导体温度为时的直流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导体运行温度;——导体截面积;式中——附加损耗系数;42二、导体散热热传导

——导热系数,即单位面积单位厚度上温度差时,所传导的热量;——给定的热传导面积。

二、导体散热热传导43热传导示意图热传导示意图44对流

——对流散出的热量;——发热体表面温度;——周围空气介质温度;——对流散热系数,单位时间内热面积上散出的热量;单位:——散热表面积()。对流45热辐射玻尔兹曼公式:

——发热体表面温度——接受热辐射物体表面温度——辐射系数,与发热体表面情况、颜色有关;——热辐射面积。热辐射46三、导体的正常温升过程导体温度未达稳定时,热平衡方程:——导体综合散热系数,非常数;——导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导体对周围环境的温升,;三、导体的正常温升过程导体温度未达稳定时,热平衡方程:47上式可变为:解该常系数非齐次一阶微分方程,可得:其中:

——发热时间常数上式可变为:48用牛顿公式求导体发热稳定温升牛顿公式:——散热功率;在热稳定状态下,线圈的发热应等与其散热,即:故可求得导体的稳定温升:

用牛顿公式求导体发热稳定温升49均质导体温升曲线均质导体温升曲线50四、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允许电流:

——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四、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允许电流:51五、导线绝缘层温升根据傅立叶定律:Q——即导体散发功率P;Sr——半径r处表面积;——导体长度;以功率P代替Q,可得:

五、导线绝缘层温升根据傅立叶定律:52积分区间:—,绝缘层内表面温度,外表面温度,则绝缘层中的温度降落为:绝缘层外表面的温升可用牛顿公式求得:则:若圆导体外包有几层导热系数不同的绝缘层:积分区间:—,绝缘层内表面温度,外表面53六、提高导体长期允许电流的方法减小导体电阻: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减小导体的接触电阻;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导体的散热面积;六、提高导体长期允许电流的方法减小导体电阻:54提高散热系数:采用强迫冷却;合理布置导体;导体表面涂漆;加强自然通风;提高散热系数:55热传导凡依靠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传导热量或者在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统称为热传导。热传导凡依靠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传导热量或者56对流发热体置于气体或液体中,靠近发热体的流体质点因温度升高而向上方升起,该处就由较冷的质点补充,这个过程称为自然对流。如果依靠外力强迫流体流动,则称为强迫对流。对流只在流体中产生。对流发热体置于气体或液体中,靠近发热体的57热辐射热辐射是两物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而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绝对黑体;绝对白体。热辐射热辐射是两物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而通58第三节通过短路电流时导体的热计算和电器的热稳定性短时发热过程分析:第三节通过短路电流时导体的热计算和电器的热稳定性短时发热过59热稳定性的概念:电气或导体必须能承受短路电流的热效应而不至被破坏的能力,称为电气或导体的热稳定性。若,则认为导体在短路的时候是热稳定的;——通过短路电流时的最高温度;——导体规定的短时发热允许温度;热稳定性的概念:60短路状态下载流部分发热的允许温度短路状态下载流部分发热的允许温度61三、短路电流热计算

一个假设:发热过程是处在绝热状态。热平衡方程:三、短路电流热计算一个假设:发热过程是处在绝热状态。62设时间积分区间为至,温度积分区间为至: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63热稳定电流:在电器标准中热稳定电流是以稳态电流(额定电流的倍数)表示;等值时间法:依据等效发热概念,设导体中通过热稳定电流为,等效时间为:则短路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可等效为:一个等效热稳定电流:在电器标准中热稳定电流是以稳态电流(额定电流的倍64

解上述微分方程: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65电器的热稳定性以表示,则,在已知给定的允许发热温度和给定导体的截面积时,载流导体热稳定性的表达式为:

电器的热稳定性以表示,则,在已知给66在给定、和时,导体的截面积为:在给定、和时,导体的截面积为:67若给定、和,则允许的热稳定时间为:若给定、和,则允许的热稳定时间为:68若给定、和,则允许的热稳定电流为:若给定、和,则允许的热稳定电流为:69若果考虑到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则积分方程的表达式可变为:

若果考虑到比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70则,可求得导体的热稳定性为:则,可求得导体的热稳定性为:71练习某少油断路器的4S热稳定电流为20A,导电杆材料为紫铜,导电杆置于变压器油中,此杆极限允许温度为250℃。短路发生前导电杆温度为66.4℃。已知导电杆直径为22m,

,,,,试求导电杆的电流密度及验算导电杆的热稳定性练习某少油断路器的4S热稳定电流为20A,导72

解:1、2、解:73电气发热与计算主讲人:陈磊电气发热与计算主讲人:陈磊74主要内容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导体短时发热与散热;主要内容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75第一节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载流导体运行中的工作状态载流导体工作中的损耗

电阻损耗

磁滞、涡流损耗

介质损耗第一节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载流导体运行中的工作状态76发热对导体和电气的不良影响机械强度下降绝缘性能降低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对导体和电气的不良影响77电阻损耗输电线或电磁线圈的导体本身及连接处都有电阻存在,当电流流过时,就会电阻损耗,将电能转变为热能。

P=KfjI2R交流电阻:电阻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时的电阻系数;当电阻损耗输电线或电磁线圈的导体本身及连接处都有电阻存在,78Kfj——附加损耗系数,考虑交变电流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集肤效应

邻近效应Kfj——附加损耗系数,考虑交变电流集肤效79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周围变化的磁场也要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沿导线截面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尤其当频率较高时,此电流几乎是在导线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流动,这就是所谓的集肤效应现象。集肤效应当交变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周围变80邻近效应相邻导线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电流偏向导线一侧分布的特性,称为邻近效应。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则相邻近的一侧电流密度比较大;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相邻的一侧电流密度较小,相反的一侧电流密度较大。邻近效应相邻导线流过高频电流时,由于电磁作用使电流偏81磁滞损耗基本磁滞回线Br——剩余磁感应强度;HC——矫顽力

这种B的变化滞后于H变化的现象称为磁滞现象。铁磁质物质内的磁感强度外磁场强度磁滞损耗基本磁滞回线铁磁质物质内的磁感强度外磁场强度82涡流损耗涡流损耗83减小涡流的方法减小涡流的方法84铁损交变磁通在铁心中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的和称为铁磁损耗,简称为铁损。铁损交变磁通在铁心中产生的磁滞损耗和涡流85介质损耗电介质——电气绝缘材料;介质损耗——交流电场中的电介质特性;电导损耗+极化损耗;电导损耗——由泄漏电流形成;极化损耗——电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由于不断、反复的极化消耗的电能所转化成的热能。介质损耗电介质——电气绝缘材料;86金属材料机械强度与温度的关系金属材料机械强度与温度的关系87绝缘性能降低

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绝缘材料的寿命周期;

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绝缘性能降低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88绝缘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该类材料所能承受而不致引起其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热性能降低的最高工作温度,也称极限温度。按我国标准将绝缘材料按耐热温度分为七级,在该温度下能工作20000h而不致损坏。绝缘的耐热温度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89各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等级耐热温度相应的材料Y90未浸渍过的棉纱、丝及电工绝缘纸等材料或组合物所组成的绝缘结构A105浸渍过的Y及绝缘结构材料E120合成的有机薄膜、合而成的有机瓷器等材料或其组合物组成的绝缘结构B130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F155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以及其他无机材料,合适的有机材料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绝缘结构H180硅有机漆,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用硅有机树脂粘合材料以及一切经过实验能用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各种材料C>180以合适的树脂(如热稳定性特别优良的硅有机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等,以及未经浸渍处理的云母、陶瓷、石英等材料或其混合物所组成的绝缘材料各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等级耐热温度相应的材料Y90未浸渍过的90

绝缘材料寿命期绝缘材料寿命期91最高允许温度最高允许温度:是用一定方法测定的电器元件的最热温度,在此温度下,整个电器能保持连续工作;允许温度小于耐热温度;分为正常最高允许温度和短路最高允许温度,后者较高;电气设备的允许温度要考虑到它的最薄弱环节;短路最高允许温度通常用来校验设备的热稳定性。最高允许温度最高允许温度:92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93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94

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使导体接触面氧化,生成氧化层薄膜,接触电阻增大,增大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长;使弹簧的弹力元件退火,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加;可能导致局部过热火灾。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发热使导体接触面氧化,生成氧化层薄膜95接触电阻接触电阻96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1、切面(接触面)表面的凹凸不平,金属实际接触面积减小,使电流线在接触面附近发生严重收缩现象;2、接触面在空气中可能迅速形成一层薄膜附着于表面,使电阻增大。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97接触电阻的组成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1)收缩电阻——RS;(2)表面膜电阻——Rb;RJ=RS+Rb接触电阻的组成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98接触的类型固定接触:用紧固件压紧的电接触。工作过程中无相对运动。可分接触:在工作中可以分开的接触,又称触头。滑动及滚动接触:在工作中,触头间可以互相滑动或滚动,但不能分断电路。接触的类型固定接触:用紧固件压紧的电接触。工作过程中无相对运99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100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课件101收缩电阻收缩电阻102整个接触面的收缩电阻为:

各个接触点收缩电阻的并联值;——与材料形变情况有关的量;——材料的布氏硬度,N/m3;——加于二导体的机械压力,N;——接触点的数目。整个接触面的收缩电阻为:103膜电阻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覆盖着一层导电性很差的物质,由此而形成的接触电阻称为膜电阻。膜电阻的影响:使接触电阻值增大;接触严重不稳定;破坏电接触的正常导电。膜电阻在电接触的接触面上,由于污染覆盖着一104膜电阻的类型尘埃膜:指飞扬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由于静电的吸引力而覆盖在接触表面形成的膜电阻。特点:在外力作用下,易脱落,具有随机性。膜电阻的类型尘埃膜:105吸附膜:指气体分子或水分子在接触表面的吸附层。特点:只有几个分子层厚,高压强时,可降低到1~2个分子层,但无法完全消除。该膜靠隧道效应导电。吸附膜:106无机膜: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触头,在化学腐蚀的作用下,表面形成各种金属化合物的薄膜(如氧化膜,与H2S反应生成硫化膜)。特点:取决于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其对电接触的破坏性取决于膜的厚度和膜的性质(薄的膜在大压力下易碎,有些膜又可在高温下分解)。无机膜:107有机膜:从绝缘材料中析出的有机蒸气,在金属触头表面形成一层粉状的不导电的有机聚合物薄膜,称之为有机膜。

特点:其绝缘性能好,绝缘电阻大,击穿电压比无机膜大很多。破坏膜的方法主要是:(1)利用机械力作用将膜压碎;(2)使用高温迫使膜分解或融化;有机膜:108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接触形式:按接触外形的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三类: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加在触头上的总压力是F,接触点的数目是n,那么每个接触点上的压力值设为F1,则: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接触形式:109材料性质:电阻率;硬度;化学性能;生成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材料性质:110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大—接触点数目增多;每个接触点有效接触面积加大;可使吸附膜分子层变薄;表面膜裂缝;收缩电阻和膜电阻都会减小。

接触压力:111触头密封结构:

减少污染和腐蚀,通常在密闭后冲入惰性气体或者抽成真空,可防火防爆。接触表面加工程度:

越光滑则接触点越多,有效接触面积越大,收缩电阻越小。加工方法主要有:粗加工,精加工,电化学或机械抛光等手法。

触头密封结构:112工作环境:主要指环境的温度,是否有腐蚀性气体,是否潮湿等等。接触电阻的稳定性: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工作环境:113第二节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

一、导体发热单位长度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时,由电阻损耗产生的热量为:式中的为交流电阻,可按下式计算:第二节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一、导体发热114式中——附加损耗系数;——导体温度为时的直流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导体运行温度;——导体截面积;式中——附加损耗系数;115二、导体散热热传导

——导热系数,即单位面积单位厚度上温度差时,所传导的热量;——给定的热传导面积。

二、导体散热热传导116热传导示意图热传导示意图117对流

——对流散出的热量;——发热体表面温度;——周围空气介质温度;——对流散热系数,单位时间内热面积上散出的热量;单位:——散热表面积()。对流118热辐射玻尔兹曼公式:

——发热体表面温度——接受热辐射物体表面温度——辐射系数,与发热体表面情况、颜色有关;——热辐射面积。热辐射119三、导体的正常温升过程导体温度未达稳定时,热平衡方程:——导体综合散热系数,非常数;——导体的有效散热面积;——导体对周围环境的温升,;三、导体的正常温升过程导体温度未达稳定时,热平衡方程:120上式可变为:解该常系数非齐次一阶微分方程,可得:其中:

——发热时间常数上式可变为:121用牛顿公式求导体发热稳定温升牛顿公式:——散热功率;在热稳定状态下,线圈的发热应等与其散热,即:故可求得导体的稳定温升:

用牛顿公式求导体发热稳定温升122均质导体温升曲线均质导体温升曲线123四、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允许电流:

——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四、导体长期允许电流导体长期允许电流:124五、导线绝缘层温升根据傅立叶定律:Q——即导体散发功率P;Sr——半径r处表面积;——导体长度;以功率P代替Q,可得:

五、导线绝缘层温升根据傅立叶定律:125积分区间:—,绝缘层内表面温度,外表面温度,则绝缘层中的温度降落为:绝缘层外表面的温升可用牛顿公式求得:则:若圆导体外包有几层导热系数不同的绝缘层:积分区间:—,绝缘层内表面温度,外表面126六、提高导体长期允许电流的方法减小导体电阻: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减小导体的接触电阻;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导体的散热面积;六、提高导体长期允许电流的方法减小导体电阻:127提高散热系数:采用强迫冷却;合理布置导体;导体表面涂漆;加强自然通风;提高散热系数:128热传导凡依靠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传导热量或者在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统称为热传导。热传导凡依靠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传导热量或者129对流发热体置于气体或液体中,靠近发热体的流体质点因温度升高而向上方升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