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PAGE40-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古代散文基础知识检测(80分)1—40题每题2分(一)《种树郭橐驼传》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A项,“佝瘘”的“瘘”应写作:偻;“苛且偷生”的“苛”应写作:苟。故选A.2。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然(这样)已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他植者",别的种树人。故选C。3.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能顺木之天 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 D.其实仇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能顺木之天"的意思是:能够尊重树木的本性、天性。所以“之”为结构助词“的”;B项,“其培之也”的意思是:他们给树培土。所以“之”为代词,它们,指树。C项,“虽曰爱之”的意思是:虽然说是爱它们。所以“之”为代词,它们,指树.D项,“其实仇之”的意思是:那实际上是仇视它们.所以“之”为代词,它们,指树。故选A。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例句,且:而且;A项,且:将近;B项,且:姑且;C项,且:而且;D项,且:尚且。故选C.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虽杀臣,不能绝也 B.虽鸡狗不得宁焉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分析用法和意义。C项,“虽”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故选C。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A项,“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意思是“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且”的意思是“况且”;B项,“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意思是“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且”的意思是“快到,将要”;C项,“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的意思是“我并不能使树木长寿并且结果实多”,“且”的意思是“并且”;D项,“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意思是“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且”的意思是“尚且”。故选A。7。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通假字把握判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C项,“既然已”意思是“已经这样做了”,“已”,通“矣”,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故选C。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明确要求,本题要求“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然后逐一浏览选项内容,结合句子语境和所学的文言知识进行分析.A项,“不抑耗其实而已"意思是“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句中“其实"解释为“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实际上”;B项,“击木而召之",句意为“敲梆来召唤大家”,句中“击木",即“敲梆”,今为“击打木头”;C项,“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译为“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句中“窥伺”即“暗中观察”,与今天的意义相同。D项,“既然已”译为“已经这样做了以后”,句中“既然"是“已经这样"的意思,而今天作连词。故选C。(二)《伶官传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抑制.泣下沾襟泣:眼泪。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给人安排工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正确.B项,“原”,推究;“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意思是: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C项,“抑",还是;“抑本其成败之迹”意思是: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D项,“人事”,人为的因素。“岂非人事哉"意思是:难道没有人为因素在里面吗?故选A。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例句为名词用作状语,“东”译为向东方向。A项,“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B项,“侧”名词用作状语“从侧面”。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没有活用。D项,“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故选C。【点睛】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饰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如A项里的“夜”就是表示时间的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呼",所以是名词用作状语。11.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答案】A【解析】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12.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的意思是: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B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意思是: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的获取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C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意思是: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能够兴盛的原因.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D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因此“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故选D。1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省略句式及句子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正确翻译句子是关键,作答时要结合语法及句子内容进行分析。B项,“负(箭)而前驱"错误,应为“负(锦囊)而前驱”。故选B。14。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盛衰之理理:道理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因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子D.举天下豪杰举: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理”,命运;“盛衰之理”意思是:兴盛和衰落的命运。B项,“原”,推究;“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意思是: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D项,“举”,全、普;“举天下豪杰”意思是:普天下的豪杰。故选C。1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第一个“其”是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的助词,可译为“一定”;第二个“其”是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可见,不同。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第二个“以”是介词,可译为“把”。可见,相同.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助词,可译为“的”。可见,不同。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可见,不同。故选B。16。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C.身死国灭(被动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错误。“人事",古今异义,古义:人为的因素;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岂非人事哉”意思是:难道不是人为的因素吗?故选A.(三)《归去来兮辞》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C。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随便看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策:拄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①依形推义法②语境分析法③语法分析法④妙用修辞法⑤成语印证法⑥课文求义法⑦邻字借推法⑧联想推断法⑨代入检验法⑩古今对比法.A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它的意思是:我终于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为官)已经不能改正;同时也意识了,未来的事(指辞官归隐)还可以挽救.可知,“谏”是“谏止,劝止"的意思,而非“劝谏"。故选A。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木欣欣以向荣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A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翻译为: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为: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翻译为: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乃,于是。“乃设九宾礼于廷”翻译为:于是在朝堂之上设九宾之礼。乃,于是。C项,“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翻译为: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以,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木欣欣以向荣”翻译为:树木欣欣向荣.以,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项,“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翻译为:既然自己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而,为连词,表并列.“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翻译为: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而,为连词,表转折。故选D。1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云无心以出岫引壶觞以自酌B.悟已往之不谏不知东方之既白C。复驾言兮焉求而人之所罕至焉D.知来者之可追客有吹洞箫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第一个“以”表修饰,可译为“……地”;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可见,不同。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见,相同。C项,第一个“焉”是代词,可译为“什么”;第二个“焉”是代词,可译为“那里".可见,不同.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可译为“……的事”;第二个“者"是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见,不同.故选B.20。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D.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A项,“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翻译为: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没有古今异义现象.B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翻译为: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征夫,古义,行人;今义,被征用的人.C项,“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翻译为: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D项,“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翻译为: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故选A。21。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舟遥遥以轻飏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家叔以余贫苦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本题所考查的虚词和句子都出自课文《归去来兮辞(并序)》,考生可结合课文内容回答。①“以”,介词,让、使;②“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不译;③“以”,介词,用、拿;④“以”,介词,因为。故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答案为D项。2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C。曷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A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胡为乎遑遑欲之何”,翻译: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B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乐夫天命复疑奚”,翻译: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C项,为疑问句,翻译: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留下还是离开?D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复驾言兮求焉”,翻译:我还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分析可见,C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C。【点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多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做题时,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典型例句,准确把握本考点的设题方式,注意在对具体的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2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点睛: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有标志的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④受制于人.(……受……于……)⑤为天下笑,何也?(为)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2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足以极视听之娱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感吾生之行休D.悦亲戚之情话【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对应相关虚词的用法准确辨析。C项,“吾生之行休”,“吾生”是主语,“行修”是谓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余均为结构助词,译为“的"。故选C.【点睛】“之”的用法为。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或补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或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的”或“得",有的可不译.(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四)《石钟山记》25。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微风鼓浪鼓:振动扣而聆之扣:敲,敲打B.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是说也是:这,这个C或曰此鹳鹤也或:也许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考察D.下临深潭临:对着殆与余同殆:大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实词的能力。学生应明确实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具体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词义。C项,解释有误,“或曰此鹳鹤也”意思是:有人说这是鹳鹤。或,有的人。“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意思是: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考,通“拷”,敲打。故选C。2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A。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C.焉用亡郑以陪邻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例句:“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意思是: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A项,“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意思是:与先前轰隆的声音相呼应,如同音乐在那里演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B项,“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意思是:不知有多深,微波涌进了洞、缝。焉,代词,这里。C项,“焉用亡郑以陪邻"意思是:怎么能用使郑国灭亡的方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焉,疑问代词,怎么。D项,“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意思是:在乱石中挑一两块去敲敲,石头硿硿作响。焉,助词,的样子。分析可知,A项的解释与例句相同.故选A。2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然是说也,余常疑之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C.有穴窈然D。杂然相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然是说也,余常疑之",然,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然,助词,的样子。C项,“有穴窈然”,然,助词,的样子。D项,“杂然相许",然,助词,的样子。故选A.2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目,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看).B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作状语,乘舟.C项,“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钟,名词。D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故选C。2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时人莫之许也D.吾子未之思也【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判断句,“……者,……也”是标志;“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后置了.B项,“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余”是“欺”的宾语,前置了.C项,“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句,“之”是“许"的宾语,前置了.D项,“吾子未之思也”宾语前置句,“之”是“思”的宾语,前置了。故选A。30.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现在把钟磬置于水中,虽然有大风浪也不会发出声音,何况是石头呢!B.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译: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得名的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译:郦道元的看法;几乎和我一样,而且说得不详细。D。此世所以不传也。译: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凭借。【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A项,“虽”“鸣”翻译错误.“虽”,即使;“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这一句的正确翻译是:如果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C项,“见闻"“殆"“而”三个词翻译错误,“见闻”指见到和听到的;“殆”,大概;“而",连词,表转折。这一句正确的翻译是: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的见闻相同,可是说得不够详尽。D项,“所以”翻译错误,“所以”意思是……的原因。这一句正确的翻译是: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故选B.【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汝识之乎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A项,“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中,莫,通“暮",晚上的意思。B项,“汝识之乎”中,“识”,通“志”,意思是:记住、发现。C项,“南声函胡,北音清越”中,没有通假字。D项,“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中,厌,通“餍",满足.故选C。【点睛】通假字辨别规律: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假义提高阅读能力。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2)师者,所以传道事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材”代替“才",才能。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3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A项,“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中,以为:古今义相同,认为。B项,“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中,深浅:古今义相同,深度。C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中,有无:古今义相同,有或者无.D项,“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中,其实:古义,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义,一个词。义为“实质上"。故选D.【点睛】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的缩小.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3.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4.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五)《登泰山记》33.下列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pú)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B项,“膝”读作:xī。故选B。3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C项,“漫"的意思是“模糊",而不是“流失",本句话的意思是“那些远古的石刻大都模糊不清或缺失了”.故选C。35。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等等.A项,古今相同。须臾:片刻;B项,古今异义.至于,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C项,古今异义.足下,古义:从脚底往下;今义: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古今异义.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今义:常用为数学名词。故选A。36。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A.腰白玉之环B。孔子师郯子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其阴,济水东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这道题考的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活用的辨析,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明烛天南"的意思是为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名词作动词,照亮。A项,“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作动词,腰里挂着.B项,“孔子师郯子"的意思是孔子以郯子为老师.“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意译为“向……学习”。C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的意思是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D项,“其阴,济水东流"的意思是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故选A。37.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要解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A项,句意为: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就是古长城.者……也,表示判断.选项是判断句。B项,句意为: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也,表示判断。选项是判断句。C项,句意为: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者……也,表示判断。选项是判断句。D项,句意为:这一天,(我)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主语“余”。选项不是判断句。故选D。38。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能力。要解答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比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省略句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A项,句意为:山上石头多,泥土少。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B项,句意为: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此句为并列句,主语同为“石”。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C项,句意为:杂树很少,多是松树.为并列句,主语同为“山”。选项省略成分补充正确。D项,句意为: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主语应同为“树",选项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生石罅"前面应补充主语“树”,“生”后省略介词“于”。本题要求选择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故选D。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作者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要情节及主旨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错误。“桐城"指籍贯.故选D.40.下面各句括号内所省略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A.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B.余始循(之)以入C。中谷绕(以)泰安城下D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C项,“中谷绕(以)泰安城下”理解错误,应为“中谷绕(于)泰安城下”。整句话的意思是(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故选C。二.外国小说欣赏(10分)阅读下列《炮兽》节选文段,完成后面题目。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的皮球似的弹跳起来。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它继续进行破坏船的工作。它已经撞坏了另外四门炮,在船壁上撞破了两道裂缝,幸喜裂缝都在水面以上,仅在狂风起时才可能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542-2024煤矿巷道笼式锚索底板锚注支护技术规范
- GH/T 1439-2023小茴香
- 《客户跟踪技巧》课件
- 《chapter固定资产》课件
- 《肩关节镜简介》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选集【人事管理篇】
- 2024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约配送员)网上练兵考试题库-中(多选题)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人事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全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力资源管理篇十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旅游大数据》-课程教学大纲
- 工艺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购物商场行业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单元共4个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 SY-T 5412-2023 下套管作业规程
- 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计原则和要求
- 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合伙人散伙分家协议书范文
- 红色旅游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CBT3780-1997 管子吊架行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