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_第1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_第2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_第3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_第4页
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近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了,并且作文的质量也不如以前了,尽管还有些质量高的作文,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是迫不得已而作。那么学生作文的弊病都有哪些呢?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基本功不强,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句和错别字,更有甚者,作文中的语句不通,全文晦涩难懂。2.作文选材过于狭窄,看不见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关注社会、自然不够,个人与社会、自然严重脱节。3.有部分学生注重文章语言的华丽,动不动就喜欢引经据典,堆砌诗文,但是完全不了解诗文的意思,甚至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弄巧成拙。4.写作偏重于技巧,而忽视文章内容,题材好虚构,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5.思维呆滞,缺乏想象力。以上几点是近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常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弊病呢?1.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能说会道却写了一手的错别字。2.不得不面对考试,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与社会自然接触,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被剥夺了,更不用说看电视了,自然眼界变得狭小起来。3.考场作文技巧的传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各个书店的柜台上不难发现类似于《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的书,书中告诉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可以得高分,被许多学生视为宝典。怎样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首先就是要多观察。写作离不开观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观察要用心。怎样才能用心从而仔细察看呢?你必须要有主观需要的意识或者习惯。用心与否是和兴趣、情感、客观影响等分不开的。有了兴趣观察就全面,正如集邮者对于邮票;有了情感,观察就深入,正如游子对于山水;而客观环境也往往影响我们的观察习惯和意识,如朋友的倾向,师长的引导等等。如此用心,我们就会觉得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留在记忆里的生活便是生动而鲜活的,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观察要坚持不懈。我们都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不好的习惯。不过坚持观察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坚持,那么我们就会忽略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用来提高文章张力的材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可见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那写进文章中的难免会枯燥,没有新意,这也是我们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原因。其次是要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并且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环境描写的技巧以及表现中心的手段等,汲取语言精华,增强自身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其三是多做小练笔。至少每天做一次小练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兼排比句的仿写练习,看谁写得正确有文采;学习《背影》,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特定环境下的任务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学习《藤野先生》,我们组织学生学习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进行写作,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的对老师的真挚怀念和无限感激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质朴感人的语言,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应当借鉴的,教材是引导我们写作的好的范本,我们一定用好教材,教好教材,真正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其四:写完之后至少检查两遍,认真修改文章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写完了要多读多改,看文章的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各部分是否很好地突出了中心,努力将无助于中心表达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惜。看看有无病句、错字,在此基础上努力精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尽量让语言简洁传神。在修改文章时,教师可先做示范,师生共同修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规范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最好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便于师生共同观察思考,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会大大提高。总之,我们必须用一些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先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然后再去考虑写得更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写出好文章。汉字是汉族人民自古以来一直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学习最基本的工具,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历来都把识字教学作为突破口,传统教材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有老师曾说,一张十几个字的请假条竟然有一半是错别字。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可见一斑,他们可能停留在初中二年级的水平,有些甚至还达不到。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基础差中职学生基础差,但是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呢?就语文而言,从一定程度上讲笔者认为就是识字差,由于掌握的汉字少,导致学生阅读和写作困难,以至于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差生。二、教师漠视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参照高中的做法,把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热衷于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甚至被忽略。更甚者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识字写字教学主要是小学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到了中职阶段,识字写字不必再费力劳神,大可轻描淡写一番,甚至弃之不顾。三、网络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以其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日益受到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囧囧有神”(炯炯有神)、“神马”(什么)、“斑竹”(版主)、“大虾”(大侠)、“表”(不要)……难怪有老师感叹这些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越来越多,而且错得越来越离谱。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识字教学,迫在眉睫,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中职语文识字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课前预习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前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准备好专门的字词本,一边仔细默读课文,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记出来,然后查字典注音释义。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他们所标记的生字词当然也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借助字典加以解决,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加强了对生字词的理解,同时避免了由老师统一勾画生字词的盲目性,因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课堂讲解课前预习主要是学生的功课,而课堂讲解则主要是教师的功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宝贵的机会,用足用好、求真务实。教师首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努力从音形义几个方面做好分析指导。课堂上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讲练结合,鼓励和启发学生勤动脑、动口、动手。当然,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生字词都拿来讲解,教师讲解的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认识的字词,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笔者认为字词讲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区别好形近字形似字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汉字。如:瓤(ráng,瓜、橘等内部包着种子的肉、瓣)肉莹白如冰雪。(《南州六月荔枝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xiāng,人名)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南州六月荔枝丹》)“瓤”和“襄”,字形相近,但是读音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读准字音,以音辩形。又如:从此江乡亦萌蘖(niè,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新芽)。(《南州六月荔枝丹》)“孽(niè,恶因,恶事)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林黛玉进贾府》)“蘖”和“孽”读音相同,字形相似,但是意义不同,需要我们弄清字义,以义辩形。2.掌握好多音多义字多音多义字是指有两个或更多读音的汉字,而每一读音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或惯用法,是每字一形多音多义。如: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guī)甲,特称龟(jūn)裂片。(《南州六月荔枝丹》)龟(guī)甲,指乌龟的甲壳;龟(jūn)裂,指裂开密密麻麻的缝隙。字形相同,但是读音不同,意义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掌握多音多义字读音又要掌握其意义。3.注意好易读错的字词几只野鸭扑棱棱(leng)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荷花淀》)扑棱(leng):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但是“棱”在部分地区方言中读“líng”,如棱形、棱角等,这是错误的读法,应该读“léng”。又如: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piǎo),和死去的艾蒿(hāo)丛一起变成了白色。(《像山那样思考》)饿殍(piǎo)指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艾蒿(hāo)指艾草。但是殍(piǎo)很容易被误读为fú,蒿(hāo)被误读为gāo,这就犯了“秀才认字认半边”的毛病。此外,还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sǒu)使身边的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边城(节选)》)嗾使:挑动指使别人做坏事。在通常情况下,“嗾使”属于贬义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四、课后巩固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方面很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字词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字词练习不能一味地抄写、听写、改正错别字,否则学生就会兴味索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变化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举行一些拆字组字活动,设计一些字谜,开展一些竞赛等等。总之让学生提高对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量,满足阅读写作的需要,为学生此后的学习、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语云:“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须先认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阅读写作水平的高低。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本来基础就差,就更应该加强识字,增加识字量,增强阅读写作的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刘晟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621000)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酵母菌1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4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5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6(三)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756型分光光度计,旋转式摇床,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灭菌锅,三角瓶、涂布器、移液管、平皿等玻璃仪器。(四)试剂酵母浸粉、蛋臼胨、葡萄糖、琼脂(NH4)2SO42%、(NH4)2SO44%、NH4NO32%NH4NO34%、NaNO32%、NaNO34%等;裴林试剂甲液、裴林试剂乙液;NaOH溶液、HC等(三)仪器设备7四实验内容1、分离单菌落(1)实验物品灭菌仪器:包扎9个移液管、9个涂布器、9个装有9m蒸馏水的试管、16个平板液体:3酵母浸粉1%、6g蛋白胨2%、6g葡萄糖2%,配成300m溶液,取240m溶液平均分装两个三角瓶中,然后每个三角瓶放入24g琼脂,剩下60m为液体培养基,然后将以上设备拿去灭菌四实验内容8(2)划线涂布超净台上1、把240m的培养基分别倒入15个平板,每个平板为12~13m,平板分别标10-2~10-10,还有倒一个斜面2、取1m的菌原液进行稀释梯度为10-3~10-103、划线涂布划线为原液从10-2~10-7;涂布从103~10-10用对应的稀释梯度液,10-2用原液涂布■■■■■■3(2)划线涂布92、种子培养挑取单菌落接至种子瓶,进行种子培养养条件:将250m三角瓶装培养基60m放入摇床,将转速为180r/min,温度为30度。x培养时间:12月4号早上1037到12月5号焊1847十个小时左右2、种子培养10氮源的优化方案常见的有机氮源:(NH4)2SO4NH4NO3NaNO32.准备7个三角瓶分别装入以下培养基然后定容至50ml(1)1,酵母浸液059(NH4)2SO41g葡萄糖192.酵母浸液0.5g(NH4)2S042g葡萄糖19(2)1酵母浸液059NH4NO31g葡萄糖1g2.酵母浸液0.5gNH4NO32g葡萄糖1g氮源的优化方案11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2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4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5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6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7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8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19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0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1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2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4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5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6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7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8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29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0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1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2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4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5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36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近年来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了,并且作文的质量也不如以前了,尽管还有些质量高的作文,但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是迫不得已而作。那么学生作文的弊病都有哪些呢?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基本功不强,作文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句和错别字,更有甚者,作文中的语句不通,全文晦涩难懂。2.作文选材过于狭窄,看不见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关注社会、自然不够,个人与社会、自然严重脱节。3.有部分学生注重文章语言的华丽,动不动就喜欢引经据典,堆砌诗文,但是完全不了解诗文的意思,甚至张冠李戴、生搬硬套、弄巧成拙。4.写作偏重于技巧,而忽视文章内容,题材好虚构,缺乏真情实感,不能打动人。5.思维呆滞,缺乏想象力。以上几点是近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常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弊病呢?1.从小学到初中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能说会道却写了一手的错别字。2.不得不面对考试,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与社会自然接触,看课外书的时间也被剥夺了,更不用说看电视了,自然眼界变得狭小起来。3.考场作文技巧的传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各个书店的柜台上不难发现类似于《考场作文高分技巧》的书,书中告诉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可以得高分,被许多学生视为宝典。怎样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首先就是要多观察。写作离不开观察,因此我们要学会观察。观察要用心。怎样才能用心从而仔细察看呢?你必须要有主观需要的意识或者习惯。用心与否是和兴趣、情感、客观影响等分不开的。有了兴趣观察就全面,正如集邮者对于邮票;有了情感,观察就深入,正如游子对于山水;而客观环境也往往影响我们的观察习惯和意识,如朋友的倾向,师长的引导等等。如此用心,我们就会觉得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留在记忆里的生活便是生动而鲜活的,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观察要坚持不懈。我们都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不好的习惯。不过坚持观察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坚持,那么我们就会忽略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用来提高文章张力的材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可见人和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那写进文章中的难免会枯燥,没有新意,这也是我们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原因。其次是要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并且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环境描写的技巧以及表现中心的手段等,汲取语言精华,增强自身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其三是多做小练笔。至少每天做一次小练笔,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喻兼排比句的仿写练习,看谁写得正确有文采;学习《背影》,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特定环境下的任务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格;学习《藤野先生》,我们组织学生学习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进行写作,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的对老师的真挚怀念和无限感激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质朴感人的语言,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应当借鉴的,教材是引导我们写作的好的范本,我们一定用好教材,教好教材,真正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其四:写完之后至少检查两遍,认真修改文章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写完了要多读多改,看文章的中心与材料是否吻合,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各部分是否很好地突出了中心,努力将无助于中心表达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惜。看看有无病句、错字,在此基础上努力精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尽量让语言简洁传神。在修改文章时,教师可先做示范,师生共同修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规范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最好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便于师生共同观察思考,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会大大提高。总之,我们必须用一些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先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然后再去考虑写得更好。希望我们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写出好文章。汉字是汉族人民自古以来一直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学习最基本的工具,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发展智力、提高认知能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历来都把识字教学作为突破口,传统教材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有老师曾说,一张十几个字的请假条竟然有一半是错别字。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可见一斑,他们可能停留在初中二年级的水平,有些甚至还达不到。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学生基础差中职学生基础差,但是到底差在什么地方呢?就语文而言,从一定程度上讲笔者认为就是识字差,由于掌握的汉字少,导致学生阅读和写作困难,以至于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成为语文学习的差生。二、教师漠视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参照高中的做法,把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热衷于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字词成了非重点内容,甚至被忽略。更甚者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识字写字教学主要是小学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到了中职阶段,识字写字不必再费力劳神,大可轻描淡写一番,甚至弃之不顾。三、网络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以其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日益受到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的青睐,并大量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囧囧有神”(炯炯有神)、“神马”(什么)、“斑竹”(版主)、“大虾”(大侠)、“表”(不要)……难怪有老师感叹这些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越来越多,而且错得越来越离谱。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识字教学,迫在眉睫,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中职语文识字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课前预习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前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准备好专门的字词本,一边仔细默读课文,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记出来,然后查字典注音释义。由于学生基础不同,他们所标记的生字词当然也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借助字典加以解决,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加强了对生字词的理解,同时避免了由老师统一勾画生字词的盲目性,因而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课堂讲解课前预习主要是学生的功课,而课堂讲解则主要是教师的功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宝贵的机会,用足用好、求真务实。教师首先一定要认真备好课,对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生字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努力从音形义几个方面做好分析指导。课堂上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讲练结合,鼓励和启发学生勤动脑、动口、动手。当然,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学生的生字词都拿来讲解,教师讲解的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认识的字词,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笔者认为字词讲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区别好形近字形似字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汉字。如:瓤(ráng,瓜、橘等内部包着种子的肉、瓣)肉莹白如冰雪。(《南州六月荔枝丹》)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xiāng,人名)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南州六月荔枝丹》)“瓤”和“襄”,字形相近,但是读音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读准字音,以音辩形。又如:从此江乡亦萌蘖(niè,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新芽)。(《南州六月荔枝丹》)“孽(niè,恶因,恶事)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林黛玉进贾府》)“蘖”和“孽”读音相同,字形相似,但是意义不同,需要我们弄清字义,以义辩形。2.掌握好多音多义字多音多义字是指有两个或更多读音的汉字,而每一读音又有其独立的意义或惯用法,是每字一形多音多义。如: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guī)甲,特称龟(jūn)裂片。(《南州六月荔枝丹》)龟(guī)甲,指乌龟的甲壳;龟(jūn)裂,指裂开密密麻麻的缝隙。字形相同,但是读音不同,意义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掌握多音多义字读音又要掌握其意义。3.注意好易读错的字词几只野鸭扑棱棱(leng)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荷花淀》)扑棱(leng):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但是“棱”在部分地区方言中读“líng”,如棱形、棱角等,这是错误的读法,应该读“léng”。又如: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piǎo),和死去的艾蒿(hāo)丛一起变成了白色。(《像山那样思考》)饿殍(piǎo)指被饿死的动物或人的尸体;艾蒿(hāo)指艾草。但是殍(piǎo)很容易被误读为fú,蒿(hāo)被误读为gāo,这就犯了“秀才认字认半边”的毛病。此外,还需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如: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sǒu)使身边的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边城(节选)》)嗾使:挑动指使别人做坏事。在通常情况下,“嗾使”属于贬义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四、课后巩固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方面很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叶圣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字词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字词练习不能一味地抄写、听写、改正错别字,否则学生就会兴味索然,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变化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举行一些拆字组字活动,设计一些字谜,开展一些竞赛等等。总之让学生提高对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量,满足阅读写作的需要,为学生此后的学习、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语云:“人生识字忧患始”,“读书须先认字”。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阅读写作水平的高低。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本来基础就差,就更应该加强识字,增加识字量,增强阅读写作的能力,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刘晟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621000)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酵母菌37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8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39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40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41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课件42(三)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756型分光光度计,旋转式摇床,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灭菌锅,三角瓶、涂布器、移液管、平皿等玻璃仪器。(四)试剂酵母浸粉、蛋臼胨、葡萄糖、琼脂(NH4)2SO42%、(NH4)2SO44%、NH4NO32%NH4NO34%、NaNO32%、NaNO34%等;裴林试剂甲液、裴林试剂乙液;NaOH溶液、HC等(三)仪器设备43四实验内容1、分离单菌落(1)实验物品灭菌仪器:包扎9个移液管、9个涂布器、9个装有9m蒸馏水的试管、16个平板液体:3酵母浸粉1%、6g蛋白胨2%、6g葡萄糖2%,配成300m溶液,取240m溶液平均分装两个三角瓶中,然后每个三角瓶放入24g琼脂,剩下60m为液体培养基,然后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