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第市第七十二中学2023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齐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参考答案:B2.据当时人记载:“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火车头上面悬挂有一面旗,写着‘Periculumprivatumu-tilitaspublic(私人的尝试有益于国家)’。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列车进入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列车载重共九十吨。”对以上历史事件分析正确的是()A.标志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人们激动的原因是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C.开辟了世界交通运输史上的新纪元

D.反映了国家政权对私人垄断经济的支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火车头上面悬挂有一面旗”可知这是由于蒸汽火车的运行,使铁路运输事业就从此诞生了。A项错误,标志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的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B项错误,史蒂芬孙在1814年已经发明;D项错误,当时还没有产生垄断。故选C。3.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的是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参考答案:D4.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D.“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参考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以判断出都是自然科学方面以及语言应用方面,因此可以判定其属于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A项强调武器、练兵的重要性,属于洋务运动的特征,故A项正确。5.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D.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秦始皇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这是因为秦在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秦始皇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主要为了控制管理这些富豪、强族。并且秦始皇迁豪富、强族于关中的同时也“徙平民、罪吏于边境”,同时关注关中和边境的发展,并没有强调关中的经济优势,应该表述为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故A项错误;加速边疆的开发只属于第二处移民的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可知,封建国家已经统一。故D项错误。6.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参考答案:B巴黎公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巴黎公社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只能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巴黎公社的措施也确实体现了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内容。7.“对美国政府有利的事就是对通用公司有利”是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谚语。这则谚语揭示了(

)A.大企业与国家政权关系密切 B.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C.世界经济制度化的发展趋势 D.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加强参考答案:知识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BC与其无关,可以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8.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参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根据史实革命开始时反对的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9.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推崇儒学,独尊儒术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参考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汉宣帝主张治国在用德教的同时应用霸王之道,即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的理解和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10.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尝试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政C.缓和台海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采取中立政策,规范美台关系参考答案:A1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图2可以看出图2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参考答案: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D解析:从曲线图中可分析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自1978年来一直比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多,而且从1994年以后,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曲线材料的准确分析解读。12.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参考答案:A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参考答案:C14.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

B.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美国在华经济势力的增长参考答案:B15.在汉武帝以后,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因为它倡导(

)①“君权神授”②“大一统”③“民贵君轻”④“君舟民水”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A解析:用排除法。16.《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参考答案:C17.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A.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

B.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C.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D.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参考答案:A材料用“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来描述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这反映出西方社会的企业主用“香肠”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以换取“火腿”,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不过是资本家剥削方式调整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对材料核心意思理解有误。18.汉武帝时全国分设13个以“州”为名的监察区。《汉书》分叙西汉疆域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见州之治所;而记叙东汉历史的《叙汉书》则将所有的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住所一一注处。这表明从西汉到东汉A.郡国并行从未改变 B.郡县制度遭到破坏 C.地方制度发生变化 D.监察制日趋完善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汉代的中央制度。从所给材料看,“州”由监察区变为了行政区,说明了从西汉到东汉地方制度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所给材料没有反映出A、B、D三项的信息,排除A、B、D。19.“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A.17世纪前期

B.18世纪前期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前期参考答案: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20.“2月6日是农历壬申年的第一天。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是一个不缺少爆竹声的新年,枪炮声从大年夜一直持续到天亮。在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的一条河流)以北,战争还在继续”。与材料中“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一·二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淞沪会战

D.渡江战役参考答案:A21.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C.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参考答案:C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但国民党却规定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为1:200,导致伪币大幅贬值,因此这一规定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法币与日伪币的兑换比率同国民党军费问题的解决无关,排除B项;这一规定与国统区的经济恢复无关,排除D项。22.1928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面对这一危机,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危机,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材料表明A.危机根源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左”倾思想占据上风C.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工业化的需要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参考答案:B“斯大林认为,只有用阶级斗争的办法,才可能……解决农村资本主义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不利局面”,这说明斯大林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阶级矛盾,是敌我矛盾,这是“左”倾思想的反映,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就结束了,故A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开始于1929年,故C项错误;这不是新经济政策的成就,故D项错误。2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朝”。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集权于中央D.提高外戚和宦官地位,打击重臣、排挤丞相,加强皇权参考答案:B24.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参考答案:A25.对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两头较好,中间有问题B.“左”倾错误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上C.中共从思想到路线方针上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D.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第一次重大挫折参考答案:C26.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

)A.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C.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参考答案:A考点:罗马法的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A。27.但丁在《神曲》中说:“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B.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C.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D.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参考答案:A28.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布兴起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经济。所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说明了工商业的区域分工,故选择C项;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城市兴起,排除D项。29.“160多年前,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外表不十分起眼、只有23页厚的小册子——《

》。它不是一本学术著作,而是一份党纲……”这段解说词中的空白处应填入(

)A.《1781年宪法》 B.《社会契约论》C.《论法的精神》 D.《共产党宣言》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60多年前”可知此书大约印制于1850年左右,再由题目中的信息“英国伦敦”、“党纲”即可选出印制于1848年英国伦敦的无产阶级的指导纲领的D项;A、B、C三项分别出版于1781年、1762年、1748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60多年前”,故排除。30.中华文明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北方的蒙古族与东北地区的满族是实现中国统一的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元朝、清朝,它们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

)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

②军事力量强大③国内其他政权的纷争或衰落

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ks5u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6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8分)(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请分别结合古代雅典、近代英国的政治文明实例,分析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两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12分)

参考答案:(1)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3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分)(2)经济: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2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2分)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3)①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或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2分)ks5u利与弊:有利于维护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文化的创造和城邦经济的繁荣,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和城邦体制(小国寡民),最终不利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在国与国竞争中保持强盛。(4分)ks5u②近代英国代议制度的特征:君主立宪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民主与党派政治相结合,以内阁制为核心。(2分)利与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利益、维护政治角逐的有序和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但终究不能完全体现全民各种权利和社会公正。(4分)32.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在上海张园发表政见演说,载于翌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版。以下是该演说的部分摘录:(1)材料中提到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和”美利坚血战七年“分别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2)结合材料,归纳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3)你如何理解当时孙中山的这一演说?参考答案:(1)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2)水平1: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完整。以中西筑屋之差异表明自己的政治建设既要注重最后目标但更要立足于基础,关注民众。民国建立的两种类型,即直接民主制的自然进化和人民之斗争的人为建设,美国是二者兼有,建国是人为,但国民自治为自然进化。中国应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建立直接民权。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充分,归纳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把孙中山演说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与他的政治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孙中山演说所呈现出来的政治理想是是屡受挫折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分析20世纪初特定的中外形势、谋求救国救民新方案的产物,但很显然不是解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理想方案。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孙中山的政治演说内容提出观点。·孙中山的演说表明了他以世界为视野,对中国建立“地方自治基础之上的直接民权”这一政治理想的期待。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指出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主张三民主义。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评分项三:论述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看到演说背后的时代性和个人的政治立场。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指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所谓的“美利坚血战七年”指的就是美国的独立战争。注意答案中要求要对分析过程有一定的解释i,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没有得到完整的分数。(2)从材料来看,孙中山的政治观点涉及到了很多,我们可以围绕着内容一点一点的分析。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结合“三民主义”来进行分析,对应着材料的叙述进行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3)本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进行分析,主要评分点在于“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我们要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就是分析出相关的史实,做到史论结合。最后还是要进行系统的树立,得出相关的结论。3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为了控制巴尔干,缩小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北约认为有必要惩罚一下南联盟。……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省,1980年铁托去世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带有分离主义色彩的骚乱频频发生,1998年2月,阿族极端分子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与政府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引发了科索沃危机。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北约与南联盟矛盾激化。1999年3月24日,未经安理会授权,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以“民主、人权”为借口,把一国内部事务国际化,这大大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气焰,严重威胁到有关国家的稳定。越来越多的人也认清了美国的真实面目,世界范围内(包括西方国家在内)掀起了反战、反美的抗议活动。——摘编自芮立平、闫卫民《科索沃战争影响初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背景:南联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北约扩张的障碍;北约力图抵制俄罗斯;南斯拉夫内部分离运动发展;北约介入和南联盟矛盾激化。(2)影响: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加深了大国之间尤其是俄国与北约的矛盾;助长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倾向;助长了民族分离主义,威胁有关国家稳定;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反美和反战的抗议运动。(1)本题根据材料“地处巴尔干地区,与俄关系良好,为了控制巴尔干,缩小俄罗斯的势力范围……阿尔巴尼亚族带有分离主义色彩的骚乱频频发生……北约与南联盟矛盾激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理位置、抵制俄罗斯、内部分离运动、北约介入等方面概括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