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_第1页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_第2页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_第3页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_第4页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本课件PPT仅1种群的根本概念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为了强调不同的面,有的生态学家还在种群定义中加进其他一些内容,如能相互进展杂交、具有一定构造、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或系统。种群不仅是自然界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根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根本组成成份,同时,还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具体对象。一个物种,由于地理隔离,有时不只有一个种群。种群的根本概念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2种群特征种群的主要特征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动态是种群研究的核心种群特征种群的主要特征3种群主要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表达。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即为种群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种群主要特征数量特征4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初级参数:①出生率②死亡率③迁入和迁出率种群次级参数:性比、年龄分布

、种群增长率、分布型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5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涉及: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涉及:6

标准样地示意图种群的分布格局个体可能呈随机、均匀和聚集分布等格局分布。均匀分布: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随机分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聚集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abcdefghij12345678910样方号标准样地示意图种群的分7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聚集分布ABC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聚集分布ABC8物种多度与丰富度多度: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丰富度:一定范围内的物种多寡。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绝对密度估计: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种群多度的估计物种多度与丰富度种群多度的估计9绝对密度绝对密度估计:总数量调查—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数量。取样调查:计数种群的一小局部用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法:在假设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标志重捕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局部个体进展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展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总数。去除取样法:以单位时间的捕获数〔Y〕对捕获累积数〔X〕作图,得到一条回归直线,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种群数量。绝对密度绝对密度估计:总数量调查—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数10●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单位时间捕获量〔只/周〕捕获累积数〔只〕●●●●●●●●●●●●●●●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单捕获累积数〔只〕●●●●●●●●●11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单位捕捞鱼量、动物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穴、巢、蛹等〕相对密度相对密度12种群动态种群构造存活格局种群变化率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动态种群构造13种群构造年龄构造性别构造种群构造年龄构造14年龄构造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衰退、稳定和增长型。种群的年龄分布表达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年龄构造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15年龄锥体的三种根本类型A衰退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少,老年组个体数多,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种群数量趋向减少。b稳定型种群:种群出生率大约与死亡率相当,种群稳。c增长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多,老年组个体数少,种群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种群迅速增长。繁殖后期繁殖期繁殖前期abc年龄锥体的三种根本类型A衰退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少,老年组16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构造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构造17性别构造性比:

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侧的数量比例。第一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第二性比: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第三性比: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性别构造18Ⅰ型存活曲线: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率高。Ⅱ型存活曲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恒定,曲线呈对角线型。Ⅲ型存活曲线:一段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期之后,存活率相对高。年龄存活数的对数存活曲线Ⅰ型存活曲线: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19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不规那么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种群爆发生态入侵种群的衰落和灭亡种群不稳定种群稳定/不稳定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不稳定种群稳定/不稳定20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波动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内部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构造和性别比例等特征外部原因: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等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波动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21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的后果:排挤当地的物种,改变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入侵种经常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22增长率不变的增长模型在世代不重叠的种群,种群的增长可以用几何增长的模型描述。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不变;无限环境;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年龄构造数学模型:Nt=N0λt〔λ=Nt/Nt-1→Nt=Nt-1λ〕行为:几何级数式增长或指数增长,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又称“J〞型增长。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增长率不变的增长模型在世代不重叠的种群,种群的增长可以用几何23种群几何增长模型Nt=N0λt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初始时的种群个体数量几何增长率间隔或世代的长度Nt+1=Ntλ时间t+1处的种群个体数N1=N0

λ1;N2=N0λ2N3=N0

λ3种群几何增长模型Nt=N0λt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初24dN/dt=rNNt=N0ert种群变化率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

种群个体数量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间隔或世代的长度初始时的种群个体数量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dN/dt=rNNt=N0ert种群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25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连续增长模型):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增长率变慢,并趋向停顿,因此,自然种群常呈逻辑斯谛增长。表达在增长曲线上为“S〞型。种群停顿增长处的种群大小通常称“环境容纳量〞或K,即环境能维持的特定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增长可以用逻辑斯谛模型描述。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变化:有限环境,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即环境容纳量K;世代重叠;密度与增长率关系是随种群的密度增加,种群的增长率所受的影响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r'=r(1-N/K)。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连续增长模型):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增长26数学模型:dN/dt=r‘N=rN(1-N/K)〔微分式〕Nt=K/〔1+ea-rt〕〔积分式〕模型行为:该曲线在N=K/2处有一个拐点,在拐点上,dN/dt最大,在拐点前,dN/dt随种群增加而上升,在拐点后,dN/dt随种群增加而下降,因此,曲线可划分为:①开场期(潜伏期)(N→0),②加速期(N→K/2),③转折期(N=K/2),④减速期(N→K),⑤饱和期(N=K)数学模型:dN/dt=r‘N=rN(1-N/K)〔微27K逻辑斯谛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关系1-N/KtNtK逻辑斯谛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关系1-28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Nr(1-N/K)

种群个体数量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种群变化率环境容纳量当比率增加时,种群增长变慢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Nr(1-N/K)种群个体数量29逻辑斯谛增长率变化曲线dN/dtdN/dt=Nr(1-N/K)Nk/2逻辑斯谛增长率变化曲线dN/dtdN/dt=Nr(1-N/K30逻辑斯谛增长方程积分式间隔或世代的长度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环境容纳量Nt=K/〔1+ea-rt〕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值取决于N0逻辑斯谛增长方程积分式间隔或世代的长度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瞬31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A开场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E饱和期KDEBACtNtK/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KDEBACtNtK/232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②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③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S型曲线。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液体培养基实验步骤: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计数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33实验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酵母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要计数上边线和左边线上的细胞数〕2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本实验在时间上已经形成前后自身对照3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例题10:〔09广东〕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表达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实验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酵母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34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种内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种内竞争、自相残杀和35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目的是争夺资源、空间、栖息地、食物、配偶等这种斗争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加剧。占域行为:一只天鹅攻击入侵的另一只天鹅

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目的是争夺资源、空间、栖36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种内斗争的意义:〔1〕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

〔2〕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后代更优良。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种内斗争的意义:37种内互助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现象。

种内互助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38种内竞争同样年龄大小的固着生活生物中,竞争个体不能通过运动逃避竞争,因此竞争中失败者死去,这种竞争结果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自疏。自疏导致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作图时,具有-3/2斜率,称Yoda–3/2自疏法那么。密度制约扩散领域性自疏适合度下降竞争种内竞争同样年龄大小的固着生活生物中,竞争个体不能通过运动逃39种间竞争当两物种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种间竞争就会发生。种间竞争的例子:原生动物双核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当二种在一起培养时,由于前者生长快,最后大草履虫死亡消失。硅藻星杆藻和针杆藻。后者对硅酸盐的利用率高,当二者在一起培养时,前者被淘汰。入侵杂草。种间竞争当两物种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种间竞争就会发生。40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或叫异株克生。他感作用例子:北美的黑胡桃抑制离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其根抽提物含有化学苯醌,可杀死紫花苜蓿和番茄类植物。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41植物的竞争模型输入率=物种甲〔N1〕播种的种子数/物种乙〔N2〕播种的种子数输出率=收获时物种甲种子数/收获时物种乙种子数输入率输出率植物的竞争模型输入率=物种甲〔N1〕播种的种子数/物种乙〔N42植物竞争中四种可能的结果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出率输出率输出率aN1取胜;bN2取胜;c稳定平衡;d不稳定平衡输出率bacd植物竞争中四种可能的结果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出率输出率43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多维生态位空间: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根底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根底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生态位温度温度温度猎物大小猎物大小取食高度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位温度44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资源利用食物大小被食数量物食物大小食物大小ABCababba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资源利用食物大小被食数量物食物大小食物45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因为,如果两物种具有同样的需要,一物种就会处于主导地位而排除另一物种。生态位重叠: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局部,称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生态位别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46捕食捕食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局部或全部作为食物。捕食者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寄生寄生:一种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捕食捕食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局部或全部作为食物。捕食者可47共生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互利共生的类型: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如鼓虾和丝鱼段鯱鱼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白蚁和真菌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蜜蜂和植物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反刍动物和胃纤毛虫高等植物与真菌的互利共生,菌根生活在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体,纤毛虫和藻类偏利共生: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如藤壶附着在螺壳上,鮣鱼附在鲨鱼腹部共生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48生物群落的根本概念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的根本特征群落的性质生物群落的根本概念生物群落的定义49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与营养构造,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50群落的根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开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构造、生态构造、营养构造。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演替与演化。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群落的根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51群落构造群落的生物构造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时间构造群落构造群落的生物构造52群落的生物构造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物构造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53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对于植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环境的54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盖度:指植物地上局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百分比。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优55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物种丰富度: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物种均匀度: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56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例题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以以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别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例题1:57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丰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例题2:〔09江苏多项选择〕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展了比照研究。在一样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本研究的表达,正确的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比照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丰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例题58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构造单元群落的垂直构造群落的水平构造群落的交织区与边缘效应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构造单元59植物的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一样环境条件进展趋同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一样或相似。植物的生活型类型: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外表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局部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群落的构造单元植物的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60植物的生长型生长型:根据植物的可见构造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一样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陆生植物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主要生长型:树木:在都是高达3m以上的高大木本植物。藤本植物:木本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灌木:是较小的木本植物,通常高不及3m。附生植物:地上局部完全依附在其他植物体上。草本植物:没有多年生的地上木质茎,包括蕨类、禾草类和阔叶草本植物。藻菌植物:包括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群落的构造单元植物的生长型生长型:根据植物的可见构造分成的不同类群。生长型61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定。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陆地动物群落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与不同层次的微气候条件有关。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ABCDA草被层;B灌木层;C下木层;D林冠层群落的垂直构造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ABCDA草被层;B灌木层;C下木层;D林62植被的镶嵌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气候影响:微气候、径流土壤影响: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植物影响: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动物影响: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排泄物、践踏、挖洞群落的水平构造植被的镶嵌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群落的水平构造63群落交织区与边缘效应群落交织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边缘效应:群落交织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效应。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在群落交织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织区的特在种;群落交织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通过迁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利用群落交织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织区面积,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人类活动而形成的交织区有的有利,有的是不利的。群落交织区与边缘效应群落交织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64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NoRRaN和O一定,R大,物种多N,O分别为平均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R-资源范围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NoRRaN和O一定,R大,物种多N,65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R一定,N小,物种多bN,O分别为平均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R-资源范围NoRR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R一定,N小,物种多bN,O分别为平均的66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cR一定,O大,物种多NoRN,O分别为平均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R-资源范围R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cR一定,O大,物种多NoRN,O分别为67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dR一定,饱和度大,物种多N,O分别为平均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R-资源范围NoRR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dR一定,饱和度大,物种多N,O分别为平68群落演替的根本概念群落演替: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群落演替。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根本概念群落演替: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69演替的类型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可以分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按基质性质,可以分为:水生演替旱生演替……演替的类型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70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湖泊演替为森林的五个阶段裸底阶段湖泊演替为森林的五个阶段7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展的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7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根本保存,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乔木〔树林〕弃耕农田的演替: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受气候因素制约,理解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根本保存,甚至73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

一个具体地区,演替终点决定于该地的气候,如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等。人类活动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展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74安徽省森林分布安徽省75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高中生物核心概念高考复习课件种群与群落本课件PPT仅76种群的根本概念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为了强调不同的面,有的生态学家还在种群定义中加进其他一些内容,如能相互进展杂交、具有一定构造、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或系统。种群不仅是自然界物种存在、物种进化、物种关系的根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根本组成成份,同时,还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具体对象。一个物种,由于地理隔离,有时不只有一个种群。种群的根本概念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77种群特征种群的主要特征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动态是种群研究的核心种群特征种群的主要特征78种群主要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表达。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即为种群空间特征。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种群主要特征数量特征79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初级参数:①出生率②死亡率③迁入和迁出率种群次级参数:性比、年龄分布

、种群增长率、分布型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数量:种群密度80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涉及: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涉及:81

标准样地示意图种群的分布格局个体可能呈随机、均匀和聚集分布等格局分布。均匀分布: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随机分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聚集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abcdefghij12345678910样方号标准样地示意图种群的分82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聚集分布ABC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聚集分布ABC83物种多度与丰富度多度:一定范围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丰富度:一定范围内的物种多寡。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绝对密度估计: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种群多度的估计物种多度与丰富度种群多度的估计84绝对密度绝对密度估计:总数量调查—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数量。取样调查:计数种群的一小局部用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法:在假设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标志重捕法:在调查地段中,捕获一局部个体进展标志,然后放回,经一定期限后进展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比例,估计个体的总数。去除取样法:以单位时间的捕获数〔Y〕对捕获累积数〔X〕作图,得到一条回归直线,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估计的种群数量。绝对密度绝对密度估计:总数量调查—计数某地段全部生活的个体数85●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单位时间捕获量〔只/周〕捕获累积数〔只〕●●●●●●●●●●●●●●●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单捕获累积数〔只〕●●●●●●●●●86相对密度估计:表示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捕获率、遇见率、粪堆数、鸣叫声、毛皮收购、单位捕捞鱼量、动物痕迹〔活动留下的土丘、洞穴、巢、蛹等〕相对密度相对密度87种群动态种群构造存活格局种群变化率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动态种群构造88种群构造年龄构造性别构造种群构造年龄构造89年龄构造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衰退、稳定和增长型。种群的年龄分布表达种群存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年龄构造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此,90年龄锥体的三种根本类型A衰退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少,老年组个体数多,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种群数量趋向减少。b稳定型种群:种群出生率大约与死亡率相当,种群稳。c增长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多,老年组个体数少,种群的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种群迅速增长。繁殖后期繁殖期繁殖前期abc年龄锥体的三种根本类型A衰退型种群:幼年组个体数少,老年组91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构造肯尼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人口年龄构造92性别构造性比:

同一年龄组的雌雄数量之比,即年龄锥体两侧的数量比例。第一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第二性比:个体性成熟时的性比;第三性比:充分成熟的个体性比。性别构造93Ⅰ型存活曲线: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率高。Ⅱ型存活曲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恒定,曲线呈对角线型。Ⅲ型存活曲线:一段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期之后,存活率相对高。年龄存活数的对数存活曲线Ⅰ型存活曲线: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94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不规那么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波动种群爆发生态入侵种群的衰落和灭亡种群不稳定种群稳定/不稳定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不稳定种群稳定/不稳定95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波动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内部原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构造和性别比例等特征外部原因:食物、天敌、气候、传染病等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波动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96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的后果:排挤当地的物种,改变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入侵种经常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生态入侵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97增长率不变的增长模型在世代不重叠的种群,种群的增长可以用几何增长的模型描述。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不变;无限环境;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年龄构造数学模型:Nt=N0λt〔λ=Nt/Nt-1→Nt=Nt-1λ〕行为:几何级数式增长或指数增长,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又称“J〞型增长。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增长率不变的增长模型在世代不重叠的种群,种群的增长可以用几何98种群几何增长模型Nt=N0λt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初始时的种群个体数量几何增长率间隔或世代的长度Nt+1=Ntλ时间t+1处的种群个体数N1=N0

λ1;N2=N0λ2N3=N0

λ3种群几何增长模型Nt=N0λt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初99dN/dt=rNNt=N0ert种群变化率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

种群个体数量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间隔或世代的长度初始时的种群个体数量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dN/dt=rNNt=N0ert种群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100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连续增长模型):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增长率变慢,并趋向停顿,因此,自然种群常呈逻辑斯谛增长。表达在增长曲线上为“S〞型。种群停顿增长处的种群大小通常称“环境容纳量〞或K,即环境能维持的特定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增长可以用逻辑斯谛模型描述。模型前提条件:增长率变化:有限环境,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即环境容纳量K;世代重叠;密度与增长率关系是随种群的密度增加,种群的增长率所受的影响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r'=r(1-N/K)。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连续增长模型):随着资源的消耗,种群增长101数学模型:dN/dt=r‘N=rN(1-N/K)〔微分式〕Nt=K/〔1+ea-rt〕〔积分式〕模型行为:该曲线在N=K/2处有一个拐点,在拐点上,dN/dt最大,在拐点前,dN/dt随种群增加而上升,在拐点后,dN/dt随种群增加而下降,因此,曲线可划分为:①开场期(潜伏期)(N→0),②加速期(N→K/2),③转折期(N=K/2),④减速期(N→K),⑤饱和期(N=K)数学模型:dN/dt=r‘N=rN(1-N/K)〔微102K逻辑斯谛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关系1-N/KtNtK逻辑斯谛增长指数增长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关系1-103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Nr(1-N/K)

种群个体数量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种群变化率环境容纳量当比率增加时,种群增长变慢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Nr(1-N/K)种群个体数量104逻辑斯谛增长率变化曲线dN/dtdN/dt=Nr(1-N/K)Nk/2逻辑斯谛增长率变化曲线dN/dtdN/dt=Nr(1-N/K105逻辑斯谛增长方程积分式间隔或世代的长度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瞬时增长率(每员增长率)环境容纳量Nt=K/〔1+ea-rt〕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值取决于N0逻辑斯谛增长方程积分式间隔或世代的长度时间t处的种群个体数瞬106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A开场期B加速期C转折期D减速期E饱和期KDEBACtNtK/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KDEBACtNtK/2107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②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限制因素③在理想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种群呈S型曲线。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液体培养基实验步骤: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计数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108实验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酵母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要计数上边线和左边线上的细胞数〕2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本实验在时间上已经形成前后自身对照3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例题10:〔09广东〕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表达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实验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酵母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计数时需109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种内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种内和种间关系种内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有种内竞争、自相残杀和110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目的是争夺资源、空间、栖息地、食物、配偶等这种斗争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加剧。占域行为:一只天鹅攻击入侵的另一只天鹅

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之间发生。目的是争夺资源、空间、栖111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

种内斗争的意义:〔1〕对失败的个体是有害的,甚至死亡。

〔2〕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充分的生活条件,后代更优良。大蝌蚪吃小蝌蚪两只雄鹿为争夺配偶而争斗种内斗争的意义:112种内互助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现象。

种内互助营群体生活的生物在群体生活中分工合作,互113种内竞争同样年龄大小的固着生活生物中,竞争个体不能通过运动逃避竞争,因此竞争中失败者死去,这种竞争结果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这一过程叫自疏。自疏导致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作图时,具有-3/2斜率,称Yoda–3/2自疏法那么。密度制约扩散领域性自疏适合度下降竞争种内竞争同样年龄大小的固着生活生物中,竞争个体不能通过运动逃114种间竞争当两物种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种间竞争就会发生。种间竞争的例子:原生动物双核小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当二种在一起培养时,由于前者生长快,最后大草履虫死亡消失。硅藻星杆藻和针杆藻。后者对硅酸盐的利用率高,当二者在一起培养时,前者被淘汰。入侵杂草。种间竞争当两物种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种间竞争就会发生。115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种现象称他感作用,或叫异株克生。他感作用例子:北美的黑胡桃抑制离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其根抽提物含有化学苯醌,可杀死紫花苜蓿和番茄类植物。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阻止别种植116植物的竞争模型输入率=物种甲〔N1〕播种的种子数/物种乙〔N2〕播种的种子数输出率=收获时物种甲种子数/收获时物种乙种子数输入率输出率植物的竞争模型输入率=物种甲〔N1〕播种的种子数/物种乙〔N117植物竞争中四种可能的结果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出率输出率输出率aN1取胜;bN2取胜;c稳定平衡;d不稳定平衡输出率bacd植物竞争中四种可能的结果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入率输出率输出率118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多维生态位空间:影响有机体的环境变量作为一系列维,多维变量便是n-维空间,称多维生态位空间,或n-维超体积生态位。根底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称为根底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生物群落中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称实际生态位。生态位温度温度温度猎物大小猎物大小取食高度生态位:是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位温度119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资源利用食物大小被食数量物食物大小食物大小ABCababba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资源利用食物大小被食数量物食物大小食物120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的稳定、均匀环境中,因为,如果两物种具有同样的需要,一物种就会处于主导地位而排除另一物种。生态位重叠: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局部,称生态位重叠。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生态位漂移。性状替代: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导致物种形态性状的变化,叫性状替代。生态位别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从而使生态位分开。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生态位分化竞争排斥原理:高斯认为共存只能出现在物种生态位分化121捕食捕食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局部或全部作为食物。捕食者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寄生寄生:一种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中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的情况。捕食捕食可以定义为摄取其它个体的局部或全部作为食物。捕食者可122共生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互利共生的类型:仅表现在行为上的互利共生,如鼓虾和丝鱼段鯱鱼包括种植和饲养的互利共生,白蚁和真菌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互利共生,蜜蜂和植物动物消化道中的互利共生,反刍动物和胃纤毛虫高等植物与真菌的互利共生,菌根生活在动物组织或细胞内的共生体,纤毛虫和藻类偏利共生:仅对一方有利的共生,如藤壶附着在螺壳上,鮣鱼附在鲨鱼腹部共生互利共生:不同种两个个体间的一种互惠关系,可增加双方的123生物群落的根本概念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的根本特征群落的性质生物群落的根本概念生物群落的定义124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与营养构造,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生物群落的定义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125群落的根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开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具有一定的构造:形态构造、生态构造、营养构造。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演替与演化。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群落的根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126群落构造群落的生物构造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时间构造群落构造群落的生物构造127群落的生物构造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物构造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128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对于植物群落来说,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群落的构造和群落环境的129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盖度:指植物地上局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百分比。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的百分比。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优130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物种丰富度:指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物种均匀度:指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131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例题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以以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别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采集方法:取样器取样例题1:132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丰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例题2:〔09江苏多项选择〕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展了比照研究。在一样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本研究的表达,正确的有招潮蟹类厚蟹类沙蚕类泥螺类蛤类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物种数个体总数裸露泥滩518114212110214米草群落312290011000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比照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丰富度调查的结果分析例题133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构造单元群落的垂直构造群落的水平构造群落的交织区与边缘效应群落的物理构造群落的构造单元134植物的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一样环境条件进展趋同适应的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径和适应方法一样或相似。植物的生活型类型: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外表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