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检测作业指导书1-5_第1页
电气检测作业指导书1-5_第2页
电气检测作业指导书1-5_第3页
电气检测作业指导书1-5_第4页
电气检测作业指导书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鑫淼润泽消防设施检测有限公司文件编号:XMRZ/XF-ZYJ-01作业指导书第A版第0次修订实施日期:2014-11-1标题:STYLEREF"标题1"变配电装置第接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第23页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目的规范公司全体检测人员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的检测工作。适用范围照明装置和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检测工作。检测依据《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DB11/065-2010》仪器设备红外测温仪(-50℃~550℃)红外热像仪(-20℃~+300℃或-20℃~+350℃)辐射温度计(-18℃~275℃)钢卷尺(0~8m,最小刻度1mm)真有效值钳形表(AC/DC电压:0~1000V,AC/DC电流:0~1000A)谐波功率表(AC/DC电压:0-600V,AC/DC电流:0-1000A,功率:0-600KW)万用表(AC/DC电压:0-600V,AC/DC电流:0-400A)全保护数字万用表(直流:0V~1000V,交流:0V~600V,真有效值)数字多用表(400.0mV~1000V,400.0Ω~40.0MΩ)抽样序号检测参数抽检原则电动机接线端子的温度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30%电动机滑动、滚动轴承的温度电动机与其它低压带电体、电动机与可燃物的距离,空调器与可燃物的距离电热器具的电源线温度、连接端子温升值,空调器电源线连接端子温升、其它小型用电设备电源线连接处的温升值应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20%。荧光灯电感镇流器、电子镇流器外壳的温度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30%照明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电热器具与可燃物的距离整流设备的导线温升值、母线的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升值、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温升值按防火分区进行抽检,抽检率不低于20%整流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的真有效值、中性线电流谐波含量检测步骤电动机接线端子的温度(依据条款.d)(1)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2)电气元器件的触头,接线端子等的温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详见附录B: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电动机滑动、滚动轴承的温度(依据条款)(1)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2)测量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超过8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超过100℃。详见附录B: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电动机与其它低压带电体、电动机与可燃物的距离,空调器与可燃物的距离(依据条款、)用钢卷尺测量。(1)电动机与其它低压带电体、电动机与可燃物的距离电动机应安装在牢固机座上,机座周围应当有适当的通道,与其它低压带电体、可燃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保持干燥清洁。(2)空调器与可燃物的距离空调器不应安装在可燃结构上,其设备与周围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3m。电热器具的电源线温度、连接端子温升值,空调器电源线连接端子温升、其它小型用电设备电源线连接处的温升值(依据条款、、、)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1)电热器具的电源线温度电源线的温度不应超过表6中规定的数值。(2)电热器具连接端子温升值电源插座、开关电器触点温升不应超过表3中规定的数值。(3)空调器电源线连接端子温升值空调电源线插头和插座接触良好,温度不超过表3中的规定。(4)其它小型用电设备电源线连接处的温升值电源插座、开关电器触点温升不应超过表3中规定的数值。详见附录B: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详见附录C:接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荧光灯电感镇流器、电子镇流器外壳的温度(依据条款)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1)荧光灯电感镇流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给定tw值,如没有标注tw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内有衬纸)95℃和(内无衬纸)85℃;(2)电子镇流器外壳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tc值,如没有标注tc值时,其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50℃。详见附录B: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照明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电热器具与可燃物的距离(依据条款、a~f、.b、.a)用钢卷尺测量。库房内照明灯具下方不应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不应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a.普通灯具不应小于0.3m;b.高温灯具(聚光灯、碘钨灯等)不应小于0.5m;c.影剧院、礼堂用的面光灯、耳光灯泡表面不应小于0.5m;d.当容量为100W~5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5m;e.当容量为500W~2000W的灯具不应小于0.7m;f.当容量为2000W以上的灯具不应小于1.2m。超3kW的固定式电热器具周围0.5m以内不应放置可燃物。低于3kW的可移动式电热器应放在不燃材料制作的工作台上,与周围可燃物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整流设备的导线温升值、母线的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升值、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温升值(依据条款、)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各种导线、母线的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度,应符合表2和表3的规定。用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辐射温度计)测量整流变压器的线圈温升不应大于60K。详见附录B: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详见附录C:接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整流设备的工作电压、电流的真有效值、中性线电流谐波含量(依据条款、)(1)用万用表测量工作电压。(2)用真有效值钳形表测电流的真有效值。(3)用谐波功率表(或钳形功率表)测量中性线电流的谐波含量。(4)整流器的交流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10%。(5)整流器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即不应过负荷运行。详见附录C:接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支持性文件《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DB11/065-2010》附表表1交流高压电触头及导体连接端子在空气中最高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度值部位最高允许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为40℃的允许温升(K)触头裸铜、裸铜合金7535镀锡9050镀银或镀镍10565外部导体连接的端子和导体连接的结合部分裸铜、裸铜合金9050裸铝、裸铝合金9050镀(搪)锡或镀银10565表2油浸式或干式电压互感器的允许温度及允许温升值类别项目最高允许温度(℃)环境温度40℃时的温升极限(K)绕组油浸式9555油浸式全封闭10560干式绝缘耐热等级A级10555E级12075B级13085F级155110H级180135油浸式油顶一般情况9050油面上充有惰性气体或封闭式9555铁及其它金属结构零件表面不得超过接触或邻近绝缘材料的温升极限表3

低压电器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的允许温升值接线端子材料周围空气温度为40℃的允许温升(K)裸铜60裸黄铜65铜(或黄铜)镀锡65铜(或黄铜)镀银或镀锡70注:低压配电室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40℃表4干式电力变压器最高允许温度值绝缘耐温等级(℃)105(A)120(E)130(B)155(F)180(H)220(C)额定电流下绕组平均温升限值(K)607580100125150参考温度(℃)8095100120145170绕组热点温度(℃)额定值95110120145175210最高允许值140155165190220250表5交流低压母线装置各部位的允许温升值部位周围空气温度为40℃的允许温升(K)母线上的插接式触点铜母线镀锡铝母线─6055母线相互连接处铜─铜铜搪锡─铜搪锡铜镀银─铜镀银铝搪锡─铝搪锡铝搪锡─铜搪锡─5060805555注:低压配电室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40℃表6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类别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聚氯乙烯绝缘导线70橡皮绝缘导线65表7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和表面允许温升值电缆类型缆芯长期允许温度(℃)表面允许温升(K)带铠装不带铠装节油性浸渍绝缘电缆(10kV以下)652025交联聚乙烯电缆80~9030~4025~35橡胶绝缘电缆652025表8PE(PEN)线最小截面积相线截面积S(mm2)PE(PEN)线最小截面积(mm2)S≤16S16<S≤351635<S≤400S/2S>400S/4表9电动机最高允许温度(t)与温升值(k)(环境温度te=35℃)温度与温升(℃,K)绝缘等级A级E级B级F级H级tktktktktk定子、转子绕组105701208513095140105165130定子铁芯105701208513095140105165130滑环t=105k=70温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1、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设备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电压等级(kV)安全距离(m)10及以下(13.8)0.357508.00*20、350.6010009.5063(66)、1101.50±50及以下1.502203.00±5006.803304.00±6609.005005.00±80010.10注:表中未列电压按高一档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2、使用红外热像仪对于一般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扫描普遍检测,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然后,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进行测温。3、使用红外热像仪对重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4、红外测温仪操作技术要求1)使用红外测温仪测温前,应做下列准备:a)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可参照《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执行;b)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适当的参照体,用其实测温度来确定环境温度;c)根据受检对象表面视场直径的大小和红外测温仪的距离系数,确定检测距离在有效的范围内。2)使用红外测温仪时,应遵循下列方法:a)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正常发热部位、异常发热部位和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b)对同一检测对象,应从不同方位进行测量,找出最高发热点的温度值;c)对各检测点测量温度时,红外测温仪与各检测点应保持距离一致,方位一致。5、记录异常发热设备的实际负载电流、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境温度。1)表面温度判断法表面温度判断法是根据红外测温仪测得电气装置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同时考虑负载率(一般应大于30%)和连接部分接触电阻对表面温度的影响,判断过热型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如下:a)受检电气线路和设备在满载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电气装置相关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凡是温度(或温升)较高,接近甚至超过表1、表3、表4、表5、表6、表7、表9的规定均可判断存在过热型电气火灾隐患。b)在低负载率的情况下,使用红外测温仪测得电气装置相关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如果导体连接部位出现较高的表面温度,可以判定是由接触电阻过大而引起的火灾隐患。必要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将实测表面温度(或温升)折合到满载情况下的温度(或温升),与表1、表3、表4、表5、表6、表7、表9规定的温度(温升)加以比较和判断:Te=(T-To′)(EQ)2+To式中:Te—折合到满载情况下的表面温度计算值,℃;T—实测表面温度,℃;To′—实测环境温度,℃;Ie—额定电流,A;I—实测电流,A;To—最高环境温度,一般取40℃。2)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对同一电器设备相同条件下,对应的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或同一回路几台相同电气设备对应的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进行比较分析,从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判断过热型电气火灾隐患。判断方法如下:a)对于电流致热型的同一台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时,比较对应接线端子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断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部位;b)对同一电气回路中几台电流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负载电流平衡且电流数值彼此相等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断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电气设备及其部位。当三相负载电流不平衡或负载偏低时,应考虑实际负载电流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c)对于电压致热型的同一台电气,当三相电压平衡时,比较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发热部位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断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部位;d)对同一电气回路中几台电压致热型的电气设备,当三相电压平衡且电压数值彼此相等时,比较其对应接线端子或其它相关部分的温度(或温升)的差异可以判断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电气设备及其部位;e)当三相电压不平衡时,应考虑实际工作电压不平衡对温度(或温升)的影响。3)热图像判断法根据同类电气装置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热像图的差异,来判断电气装置存在电气火灾隐患的部位。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表材料温度(℃)发射率近似值材料温度(℃)发射率近似值抛光铝或铝箔1000.09棉纺织品(全颜色)-0.95轻度氧化铝25-6000.10-0.30丝绸-0.78强氧化铝25-6000.30-0.40羊毛-0.78黄铜镜面280.03皮肤-0.98氧化黄铜200-6000.61-0.59木材-0.78抛光铸铁2000.21树皮-0.98加工铸铁200.44石头-0.92完全生锈轧铁板200.69混凝土-0.94完全生锈氧化钢220.66石子-0.28-0.44完全生锈铁板250.80墙粉-0.92完全生锈铸铁40-2500.95石棉板250.96镀锌亮铁板280.23大理石230.93黑亮漆(喷在粗糙铁上)260.88红砖200.95黑或白漆38-900.80-0.95白砖1000.90平滑黑漆38-900.96-0.98白砖10000.70亮漆(所有颜色)-0.90沥青0-2000.85非亮漆-0.95玻璃(面)230.94纸0-1000.80-0.95碳片-0.85不透明塑料-0.95绝缘片-0.91-0.94瓷器(壳)230.92金属片-0.88-0.90电瓷-0.90-0.92环氧玻璃板-0.80屋顶材料200.91镀金铜片-0.30水0-1000.95-0.96涂焊料的铜-0.35冰-0.98钢丝-0.87-0.88接触类检测方法和步骤1、安全规则1)消防电气检测时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箱体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一般试电笔只许在500伏以下电压使用;2)检测操作人员应佩戴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手套、安全帽,站在绝缘垫上,不得触及其它设备(包括配电箱体),以防止短路或接地;3)测量前检查表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外壳无破损,手柄清洁干燥。4)使用高压钳形表时应注意钳形电流表的电压等级,严禁用低压钳形表测量高电压回路的电流;5)检测低压系统时安全距离为0.1~0.3m,要特别注意保持头部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人体任何部分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得小于钳形表的整个长度;6)钳形电流表不能测量裸导体的电流;7)严禁在测量进行过程中切换钳形电流表的档位;若需要换档时,应先将被测导线从钳口退出再更换档位。2、电压电流测量检测低压配电线路的进线处或干线低压断路器的出线端子电压,测量相线电流和中性线电流,掌握负载率、过载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根据技术规范规定的导线允许载流量和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判定存在不安全因素。用钳形电流表检测电流时,一定要夹住一根被测导线(电线).夹住两根(平行线)则不能检测电流.另外,使用钳形电流表中心(铁心)检测时,检测误差小.在检查家电产品的耗电量时,使用线路分离器比较方便,有的线路分离器可将检测电流放大10倍,因此1A以下的电流可放大后再检测.用直流钳形电流表检测直流电流(DCA)时,如果电流的流向相反,则显示出负数.可使用该功能检测汽车的蓄电池是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真有效值(RMS)的检测

平均值方式的钳形电流表通过交流检测,检测正弦波的平均值,并将放大1.11倍(正弦波交流)之后的值作为有效值显示出来。波形率不同的正弦波以外的波形和歪波也同样放大1.11倍后显示出来,所以会产生指示误差。因此检测正弦波以外的波形和歪波时,应选用可直接测试出真有效值的钳形电流表。3、谐波分量及中性线电流真有效值检测1)谐波分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