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_第1页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_第2页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_第3页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_第4页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2.2.2

反证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其特点是“由因导果”.1.综合法:(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2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例: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4abc证明:∵b2+c2≥2bc,a>0∴a(b2+c2)≥2abc.又∵c2+a2≥2ac,b>0

∴b(c2+a2)≥2abc.∴a(b2+c2)+b(c2+a2)≥4abc.3例: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例题1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分析将A,B,C成等差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2B=A+C;A,B,C为△ABC的内角,这是一个隐含条件,即A+B+C=180°;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进行证明.4例题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①由A,B,C为△ABC的内角,所以A+B+C=180°②③由a,b,c成等比数列,有④由①②,得①②,得由①②,得由余弦定理及③④,可得因此a=c.从而A=C.⑤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由②③⑤,得5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①由A,B,2.分析法(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定理,定义,公理等).特点:执果索因我们也可以用框图来表示分析法: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62.分析法(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需要用哪些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不等式:

(a>0,b>0)的证明.例1:7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证明: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8证明:要证8证明:只需证只需证因为和都是正数,所以要证例题2即证即证21<25.因为21<25成立,所以成立.

在本例中,如果我们从“21<25”出发,逐步倒推回去,就是综合法.但由于我们很难想到从“21<25”入手,所以用综合法比较困难.反思9证明:只需证只需证因为和注:反证法是最常用的间接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反证法(归谬法)10注:反证法是最常用的间接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

1.反证法的步骤: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即分三个步骤:反设—归谬—存真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命题的反面为真;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111.反证法的步骤: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反设(1)直接证明有困难正难则反!(3)唯一性命题(2)否定或肯定性命题(4)至多,至少型命题2.适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12(1)直接证明有困难正难则反!(3)唯一性命题(2)否定或肯例1: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由于a≠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b/a,```如果方程不只一个根,不妨设x1,x2

(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所以a=0,这与已知矛盾13例1: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例2:设0<a,b,c<1,求证:(1

a)b,(1

b)c,(1

c)a,不可能同时大于1/4则三式相乘:(1a)b•(1b)c•(1c)a>

又∵0<a,b,c<1∴同理:以上三式相乘:(1

a)a•(1

b)b•(1

c)c≤与①矛盾∴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1

b)c>,(1

c)a>证明:假设(1

a)b>14例2:设0<a,b,c<1,则三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2.2.2

反证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15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其特点是“由因导果”.1.综合法:(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16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例: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4abc证明:∵b2+c2≥2bc,a>0∴a(b2+c2)≥2abc.又∵c2+a2≥2ac,b>0

∴b(c2+a2)≥2abc.∴a(b2+c2)+b(c2+a2)≥4abc.17例: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例题1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分析将A,B,C成等差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2B=A+C;A,B,C为△ABC的内角,这是一个隐含条件,即A+B+C=180°;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进行证明.18例题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的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①由A,B,C为△ABC的内角,所以A+B+C=180°②③由a,b,c成等比数列,有④由①②,得①②,得由①②,得由余弦定理及③④,可得因此a=c.从而A=C.⑤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由②③⑤,得19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①由A,B,2.分析法(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定理,定义,公理等).特点:执果索因我们也可以用框图来表示分析法: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202.分析法(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需要用哪些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不等式:

(a>0,b>0)的证明.例1:21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证明: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22证明:要证8证明:只需证只需证因为和都是正数,所以要证例题2即证即证21<25.因为21<25成立,所以成立.

在本例中,如果我们从“21<25”出发,逐步倒推回去,就是综合法.但由于我们很难想到从“21<25”入手,所以用综合法比较困难.反思23证明:只需证只需证因为和注:反证法是最常用的间接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反证法(归谬法)24注:反证法是最常用的间接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

1.反证法的步骤: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即分三个步骤:反设—归谬—存真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命题的反面为真;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251.反证法的步骤: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反设(1)直接证明有困难正难则反!(3)唯一性命题(2)否定或肯定性命题(4)至多,至少型命题2.适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26(1)直接证明有困难正难则反!(3)唯一性命题(2)否定或肯例1: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证明:由于a≠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b/a,```如果方程不只一个根,不妨设x1,x2

(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所以a=0,这与已知矛盾27例1: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例2:设0<a,b,c<1,求证:(1

a)b,(1

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