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曹英强.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
本章学习内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视觉3.听觉.本章学习内容.2
第一次课学习内容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2.眼的调节和感光换能
.第一次课学习内容.3一、感受器(receptor):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游离神经末梢;环层小体和肌梭;特殊感觉器官分类:光感受器;机械;温度;化学;伤害性。.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分类:光感受器;机械;温4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指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最敏感2.换能作用(transducerfunction):指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传入神经上的AP.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adequates53.编码(coding)作用:4.适应(adaptation)现象:指当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感觉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指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序列之中快适应感受器:皮肤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3.编码(coding)作用:4.适应(adaptation6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VisionFunction).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VisionFunction).7角膜房水折光系统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细胞感光系统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角膜8外界光线折光系统成像(视网膜)换能、编码、加工AP视觉传导道视皮层视觉.外界光线折光系统成像(视网膜)换能、编码、加工AP视觉传9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10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二)眼的调节
(RegulationofEyes)1.晶状体的调节(Regulationofcrystallinelens).(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二)眼的调节(Regulat11..12..13反射过程:模糊的视觉图像视皮层中脑的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神经节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向前、向后凸出折光能力↑
物像前移
近点(nearpointofvision):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老化:指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降低。眼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向前和向后凸出,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反射过程:模糊的视觉图像视皮层中脑的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142.瞳孔的调节(regulationofpupil)瞳孔近反射(nearreflexofthepupil)指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意义:减少入眼的光量和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2.瞳孔的调节(regulationofpupil)瞳孔15.反射过程:强光视网膜视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缩瞳核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x):指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生理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互感性对光反射(consensuallightreflex):指光照一侧眼时,两眼瞳孔同时缩小。..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16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不会发生复视。3.双眼会聚(convergencereflex):指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正视眼(emmetropia
):看6米以外的远物时无须调节,看6米以内的近物时调节时可看清的眼称为~.3.双眼会聚(convergencereflex):指当双17图.图.18矫正:凹透镜1.近视(myopia):指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表现:视远处物体不清,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1.近视(myopia):指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192.远视(hyperopia):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特点:看远物时就需进行调节,看近物时,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矫正:凸透镜.2.远视(hyperopia):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20纠正:柱面镜3.散光:视物不清原因:角膜表面在不同方向的曲率半径不相等.3.散光:视物不清原因:角膜表面在不同方向的曲率半径.21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22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及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基本功能: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换成为神经纤维上的电活动。.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及双极(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基本23图.图.24视杆系统:只有一种感光色素,呈会聚式联系视锥系统:有3种感光色素,呈单线式联系.视杆系统:只有一种感光色素,.25特点:光敏感性差,可辨别颜色,分辨能力强。(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1.暗视觉系统(视杆系统)(scotopicvision):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特点:对光的敏感度高,引起暗视觉,无色觉,分辨力差。2.明视觉系统(视锥系统)(photopicvision):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特点:光敏感性差,可辨别颜色,分辨能力强。(二)视网膜的两26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光照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分子构象改变→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1)视紫红质的分解.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27(2)视紫红质的合成全反型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视紫红质暗处视物:视紫红质合成>分解明处视物:分解>
合成.(2)视紫红质的合成全反型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视28光照时:外段膜出现超极化慢电位即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静息电位:−
34-−
40mV.2.视杆细胞的感受静息电位:.29功能:辨别颜色(colorvision)可分辨150种颜色。(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三原学说: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三原学说: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30..31全色盲:呈单色视觉色盲:指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色盲:指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部分色盲32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33光线照射→感光细胞光化学作用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慢电位)电紧形式扩布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双极细胞产生慢电位变化→
神经节细胞→
总和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动作电位.光线照射→感光细胞光化学作用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慢电位)电紧34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一)视力(视敏度visualacuity):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4-5m).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35(二)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darkadaptation):指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看见在暗处的物体。机制:最初7分钟内,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下降,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二)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darkadaptation36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明适应(lightadaptation):指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明适应(lightadaptation):指人长时间在暗处37定义:指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三)视野(visualfield)白色视野﹥黄蓝色﹥红色﹥
绿色.(三)视野(visualfield)白色视野﹥黄蓝色﹥红色38融合现象:指用重复的闪光刺激入眼,当闪光频率较低时,主观上常能分辨出一次又一次的闪光,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重复的闪光刺激可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的现象。(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指注视一个较亮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个光斑,其形状和大小均与该物体相似的视觉后效应现象。机制:由于闪光的间歇时间比视后像的时间更短.(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指注视一个较亮的物体,然后闭上39生理意义: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产生立体视觉。(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立体视觉:指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的深度等感觉。.(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40眼的调节调节方式生理意义晶状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表面曲率↑折光晶状体向前和向后凸出能力增强↑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瞳孔调节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
量,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双眼会聚内直肌收缩,两眼视轴向同时看一近物时
两眼鼻侧会聚不发生复视.眼的调节调节方式41
屈光不正异常种类原因特点矫正
近视前后径过长或视远物需调节凹透镜折光能力过强远视前后径过短或视远物近物都需调节凸透镜折光能力过弱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向视物不清或物象变形柱面镜的曲率半径不等.
42Whatyouneedtomasterinthisclass
1.Regulationoflensandpupillarylightreflex2.Myopia,hyperopiaandastigmatism3.Scotopicvisionandphotopicvision4.Darkadaptation,lightadaptationandvisualfield.Whatyouneedtomasterinth43
第二次课学习内容
1.外耳和中耳的功能2.内耳的功能3.听觉传导道.第二次课学习内容.44五、视觉代表区和视觉传导道.五、视觉代表区和视觉传导道.45..46..47视皮层:枕叶皮层距状裂上、下缘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左侧枕叶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右侧枕叶.视皮层:枕叶皮层距状裂上、下缘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右侧48视网膜上半部→距状裂的上缘视网膜下半部→距状裂的下缘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距状裂的后部视网膜周边区→距状裂的前部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幅射→枕叶皮层.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幅射→枕叶皮49..50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hearing)外耳耳中耳内耳.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hearing)外耳.51听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声音和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信息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产生的疏密波传音系统内耳换能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声音和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信息声源振动引起52一、声音的物理特性
纯音声音复合音噪音声强或声压:声音的强度,单位为分贝(decibel,db)。贝尔:声波强度与标准声波强度比值的对数值音频声波:能产生声音感受的振动波.一、声音的物理特性纯音声强53最大可听阈(maximalhearingshreshold):当声音的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引起的不仅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的强度称为。
所测声波的压强声波强度的分贝数=20log
标准声波的压强听阈(hearingshreshold):指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所测声波的压541.采音2.判断声源的方向3.声波传导通路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外耳的功能(earlap).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外耳的功能(earlap).55(二)中耳的功能(middleear)组成:鼓膜、听骨链、鼓室和咽鼓管.(二)中耳的功能(middleear)组成:鼓膜、听骨链、56..573.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
2.增压作用,即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1.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功能:.1.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功能:.58骨传导(boneconduction):指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airconduction):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主要途径).骨传导(boneconduction):指声波直接引起颅骨59病变部位:鼓膜或中耳………传音性耳聋(气传导受损)病变部位:耳蜗……感音性耳聋(气传导和骨传导受损).病变部位:鼓膜或中耳………传音性耳聋(气传导受损).60耳蜗的作用:把传递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三、内耳的功能(innerear)内耳(迷路):耳蜗和前庭器官(一)耳蜗的结构要点.三、内耳的功能(innerear)内耳(迷路):耳蜗和前庭61..62..63..64振动频率↓(↑)
行波传播↑(↓)、最大振幅行波出现部位↑(↓).振动频率↓(↑)行波传播↑(↓)、.65(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66..67..68声波振动→耳蜗内的液体和膜性结构形成振动→基底膜行波传播顶部→盖膜与基底膜便各自沿着不同的轴上、下移动→两膜之间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纤毛弯曲→毛细胞顶部的机械门控通道开放→
钾内流→
去极化→侧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底部的递质向突触间隙释放→基底侧膜上的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复极化.声波振动→耳蜗内的液体和膜性结构形成振动→基底膜行波传播顶部69外毛细胞:阈值较低功能:感受声音内毛细胞:听阈较高功能:分析声音.内毛细胞:听阈较高.70(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71..721.耳蜗内电位(内淋巴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耳蜗未受刺激时+80mV
毛细胞电位:RP=-70~-80mV在静息状态下,顶端膜内外的电位差160mV,基底部的膜内外电位差80mV。.1.耳蜗内电位(内淋巴电位)endocochlearpot73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所记录到的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电位变化。形成机制: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2.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CM):.形成机制: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生的感受74..75
指在高频率、高强度的短纯音刺激期间,在蜗管或鼓阶内可记录到一种直流性质的电位变化。组成:毛细胞感受器的电活动(主)和听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部位:在毛细胞表皮板与内淋巴交界处。3.总和电位(summationpotential,SP).组成:毛细胞感受器的电活动(主)和听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突触后电76..774.听神经动作电位
(1)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
(2)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指把微电极刺入听神经纤维内,记录到单一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指从整根听神经上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4.听神经动作电位(1)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2)听神经78听神经上的动作电位对声音特征的编码1部位编码(placecoding):指不同频率的声音可兴奋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并能引起相应听神经纤维的放电。2频率编码(frequencycoding):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音频率信息。.听神经上的动作电位对声音特征的编码1部位编码(place79
4.复合波编码(compoundwavecoding):组成复合波的各个成分分别引起基底膜的相应部位发生反应。这些个别成分引起中枢神经细胞反应的总和。3.强度编码(intensitycoding):当声音的强度增大时,随着声音强度的增加,不仅单根听神经纤维上的放电频率增加,同时在空间上活动的纤维数目也增多,因而中枢能感受到声音强度的增加。.3.强度编码(intensitycoding):当声音的强80四、听觉传导的通路及皮层听区
螺旋器耳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耳蜗神经耳蜗腹侧核和背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大部分纤维在脑桥交叉至对侧外侧丘系
下丘脑(第三级神经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放射
内囊
大脑皮层颞横回和颞上回的听区.四、听觉传导的通路及皮层听区
螺旋器耳蜗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细81
小结
外耳功能:采音;判断声源的方向;声波传导通路中耳功能:将声波振动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增压作用。内耳功能:把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电变化:耳蜗内电位+80mV;耳蜗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
听神经动作电位。.小结外耳82Whatyouneedtomasterinthisclass
1.Functionofmiddleearandinnerear2.Airconductionandboneconduction3.Endocochlearpotentialand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4.CodingprincipleofAPinacousticnerve
.Whatyouneedtomasterinth83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ReceptorNearpointofvisionVisualfieldCochlearmicrophonicpotentialAirconductionBoneconductionHearingthreshold二、问答题1.正常人眼视近物时发生哪些调节活动?简述其反射途径。2.为什么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引起夜盲症?3.电影每秒放映24个画面,为什么观看电影时主观感觉其主观感觉其画面是连续的?4.简述中耳的传音功能及发生增压效应的原因。5.简述微音器电位的产生机制。.复84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曹英强.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85
本章学习内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视觉3.听觉.本章学习内容.86
第一次课学习内容
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2.眼的调节和感光换能
.第一次课学习内容.87一、感受器(receptor):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游离神经末梢;环层小体和肌梭;特殊感觉器官分类:光感受器;机械;温度;化学;伤害性。.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分类:光感受器;机械;温88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指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最敏感2.换能作用(transducerfunction):指感受器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传入神经上的AP.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adequates893.编码(coding)作用:4.适应(adaptation)现象:指当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感觉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指感受器把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序列之中快适应感受器:皮肤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3.编码(coding)作用:4.适应(adaptation90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VisionFunction).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VisionFunction).91角膜房水折光系统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细胞感光系统双极细胞视神经节细胞.角膜92外界光线折光系统成像(视网膜)换能、编码、加工AP视觉传导道视皮层视觉.外界光线折光系统成像(视网膜)换能、编码、加工AP视觉传93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94来自6米以外物体的各发光点的光线可以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二)眼的调节
(RegulationofEyes)1.晶状体的调节(Regulationofcrystallinelens).(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二)眼的调节(Regulat95..96..97反射过程:模糊的视觉图像视皮层中脑的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神经节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向前、向后凸出折光能力↑
物像前移
近点(nearpointofvision):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老化:指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降低。眼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向前和向后凸出,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反射过程:模糊的视觉图像视皮层中脑的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982.瞳孔的调节(regulationofpupil)瞳孔近反射(nearreflexofthepupil)指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意义:减少入眼的光量和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2.瞳孔的调节(regulationofpupil)瞳孔99.反射过程:强光视网膜视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缩瞳核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x):指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生理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互感性对光反射(consensuallightreflex):指光照一侧眼时,两眼瞳孔同时缩小。..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lightrefle100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不会发生复视。3.双眼会聚(convergencereflex):指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正视眼(emmetropia
):看6米以外的远物时无须调节,看6米以内的近物时调节时可看清的眼称为~.3.双眼会聚(convergencereflex):指当双101图.图.102矫正:凹透镜1.近视(myopia):指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表现:视远处物体不清,看近物时,不需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1.近视(myopia):指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1032.远视(hyperopia):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特点:看远物时就需进行调节,看近物时,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矫正:凸透镜.2.远视(hyperopia):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104纠正:柱面镜3.散光:视物不清原因:角膜表面在不同方向的曲率半径不相等.3.散光:视物不清原因:角膜表面在不同方向的曲率半径.105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106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及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基本功能: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换成为神经纤维上的电活动。.感光系统: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及双极(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基本107图.图.108视杆系统:只有一种感光色素,呈会聚式联系视锥系统:有3种感光色素,呈单线式联系.视杆系统:只有一种感光色素,.109特点:光敏感性差,可辨别颜色,分辨能力强。(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1.暗视觉系统(视杆系统)(scotopicvision):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特点:对光的敏感度高,引起暗视觉,无色觉,分辨力差。2.明视觉系统(视锥系统)(photopicvision):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特点:光敏感性差,可辨别颜色,分辨能力强。(二)视网膜的两110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光照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分子构象改变→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1)视紫红质的分解.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视紫红质=111(2)视紫红质的合成全反型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视紫红质暗处视物:视紫红质合成>分解明处视物:分解>
合成.(2)视紫红质的合成全反型视黄醛11顺型视黄醛+视蛋白视112光照时:外段膜出现超极化慢电位即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静息电位:−
34-−
40mV.2.视杆细胞的感受静息电位:.113功能:辨别颜色(colorvision)可分辨150种颜色。(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三原学说: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四)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三原学说:在视网膜上分布有三种114..115全色盲:呈单色视觉色盲:指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色盲:指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部分色盲116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117光线照射→感光细胞光化学作用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慢电位)电紧形式扩布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双极细胞产生慢电位变化→
神经节细胞→
总和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动作电位.光线照射→感光细胞光化学作用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慢电位)电紧118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一)视力(视敏度visualacuity):指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4-5m).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119(二)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darkadaptation):指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看见在暗处的物体。机制:最初7分钟内,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下降,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二)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darkadaptation120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明适应(lightadaptation):指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明适应(lightadaptation):指人长时间在暗处121定义:指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三)视野(visualfield)白色视野﹥黄蓝色﹥红色﹥
绿色.(三)视野(visualfield)白色视野﹥黄蓝色﹥红色122融合现象:指用重复的闪光刺激入眼,当闪光频率较低时,主观上常能分辨出一次又一次的闪光,当闪光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重复的闪光刺激可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的现象。(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指注视一个较亮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这时可以感觉到一个光斑,其形状和大小均与该物体相似的视觉后效应现象。机制:由于闪光的间歇时间比视后像的时间更短.(四)视后像和融合现象视后像:指注视一个较亮的物体,然后闭上123生理意义: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产生立体视觉。(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立体视觉:指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的深度等感觉。.(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124眼的调节调节方式生理意义晶状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表面曲率↑折光晶状体向前和向后凸出能力增强↑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瞳孔调节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
量,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双眼会聚内直肌收缩,两眼视轴向同时看一近物时
两眼鼻侧会聚不发生复视.眼的调节调节方式125
屈光不正异常种类原因特点矫正
近视前后径过长或视远物需调节凹透镜折光能力过强远视前后径过短或视远物近物都需调节凸透镜折光能力过弱散光角膜表面不同方向视物不清或物象变形柱面镜的曲率半径不等.
126Whatyouneedtomasterinthisclass
1.Regulationoflensandpupillarylightreflex2.Myopia,hyperopiaandastigmatism3.Scotopicvisionandphotopicvision4.Darkadaptation,lightadaptationandvisualfield.Whatyouneedtomasterinth127
第二次课学习内容
1.外耳和中耳的功能2.内耳的功能3.听觉传导道.第二次课学习内容.128五、视觉代表区和视觉传导道.五、视觉代表区和视觉传导道.129..130..131视皮层:枕叶皮层距状裂上、下缘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左侧枕叶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右侧枕叶.视皮层:枕叶皮层距状裂上、下缘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右侧132视网膜上半部→距状裂的上缘视网膜下半部→距状裂的下缘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距状裂的后部视网膜周边区→距状裂的前部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幅射→枕叶皮层.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幅射→枕叶皮133..134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hearing)外耳耳中耳内耳.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hearing)外耳.135听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声音和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信息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产生的疏密波传音系统内耳换能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听觉.听觉器官的功能:感受声音和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信息声源振动引起136一、声音的物理特性
纯音声音复合音噪音声强或声压:声音的强度,单位为分贝(decibel,db)。贝尔:声波强度与标准声波强度比值的对数值音频声波:能产生声音感受的振动波.一、声音的物理特性纯音声强137最大可听阈(maximalhearingshreshold):当声音的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引起的不仅是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的强度称为。
所测声波的压强声波强度的分贝数=20log
标准声波的压强听阈(hearingshreshold):指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所测声波的压1381.采音2.判断声源的方向3.声波传导通路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外耳的功能(earlap).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一)外耳的功能(earlap).139(二)中耳的功能(middleear)组成:鼓膜、听骨链、鼓室和咽鼓管.(二)中耳的功能(middleear)组成:鼓膜、听骨链、140..1413.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
2.增压作用,即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1.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功能:.1.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内耳淋巴液。功能:.142骨传导(boneconduction):指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airconduction):指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主要途径).骨传导(boneconduction):指声波直接引起颅骨143病变部位:鼓膜或中耳………传音性耳聋(气传导受损)病变部位:耳蜗……感音性耳聋(气传导和骨传导受损).病变部位:鼓膜或中耳………传音性耳聋(气传导受损).144耳蜗的作用:把传递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为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三、内耳的功能(innerear)内耳(迷路):耳蜗和前庭器官(一)耳蜗的结构要点.三、内耳的功能(innerear)内耳(迷路):耳蜗和前庭145..146..147..148振动频率↓(↑)
行波传播↑(↓)、最大振幅行波出现部位↑(↓).振动频率↓(↑)行波传播↑(↓)、.149(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150..151..152声波振动→耳蜗内的液体和膜性结构形成振动→基底膜行波传播顶部→盖膜与基底膜便各自沿着不同的轴上、下移动→两膜之间发生交错的移行运动→纤毛弯曲→毛细胞顶部的机械门控通道开放→
钾内流→
去极化→侧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钙内流→底部的递质向突触间隙释放→基底侧膜上的钾通道开放→钾外流→复极化.声波振动→耳蜗内的液体和膜性结构形成振动→基底膜行波传播顶部153外毛细胞:阈值较低功能:感受声音内毛细胞:听阈较高功能:分析声音.内毛细胞:听阈较高.154(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155..1561.耳蜗内电位(内淋巴电位)endocochlearpotentialEP):耳蜗未受刺激时+80mV
毛细胞电位:RP=-70~-80mV在静息状态下,顶端膜内外的电位差160m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经纪合同委托合同
- 借款合同延期还款协议书
- 工程机械施工承包合同
- 全新代收款合同
- 勘测技术服务合同
- 茶艺师练习测试卷
- 气象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预案
- Java程序设计基础 课件 第1章 Java语言概述
- 房屋续签租赁合同范本
- (16)-专题16 现代文阅读
- 2024年司法考试完整真题及答案
- 雷雨-剧本原文-高中语文雷雨剧本原文
- 2016-2023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考点试题甄选合集含答案解析
- 如愿二声部合唱简谱文档
- 风电场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方案
- GIS软件工程_01概述
- 湘少版级英语单词表吐血整理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优秀课件(含视频)
- 马列工程西方经济学_宏观_第11章
- 物流运输挂靠合同范本
- 花键强度校核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