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学论述》谈谈你对民族学学科的理解民族学是一门对民族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的社会学科,为我们认识多元文化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观察视角,为人们更好解决多民族社会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提供理论,为民族政治学、经济社会学、民族经济学、民族宗教学、民族语言学,民族考古学和相关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民族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各学术流派民族学家有不同理解,当今中国学者按照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的广泛程度可分为狭义民族学和广义民族学,狭义民族学主要以民族文化的诸方面为研究内容,广义民族学是民族学横向上与其他学科交叉借鉴而产生的一个综合性学科群。学习民族学有利于我们认识人类自身及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的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民族学在社会生活服务的功能。民族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的民族二战以前,民族特质,一些发展程度较低的原始民族,二战以后有没有原始民族扩展到现代民族。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民族包括处于一切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2、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运行规律考察民族历史变化过程及其规律就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3、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表现形式民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群体,一方面共同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另一方面,民族是人类文化传播和成长的重要载体。4、是民族在社会结构中其他的要素形式与特征广义的民族学从民族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出发研究民族在社会结构中的要素、形式和特征。五是多学科的方法、视角研究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生活广义民族学研究在坚持实地调查方法同时,也吸收借鉴了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民族学的学科观①普同论:全人类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②整体观(全貌观):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时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③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看待事物,要把它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区考察,这样,不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更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④适应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体质适应和文化适应。⑤文化相对论: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民族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判的标准都是相对的,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民族学研究中,不可避免要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关联,也就是说民族学,也必须要与研究其他社会领域的学科发生关系。同时,民族学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来丰富,充实自己的研究领域,从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来加深对民族现象的理解。综合来说民族学与民族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1、民族学与民族学民族学和民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民族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民族学可以分为体质民族学和文化民族学。民族体质特征的研究可以为民族迁徙和民族关系提供生物依据。文化民族学研究的文化,与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发生叠合。2、民族学与社会学从研究对象上来看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运行和社会问题,与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社会文化生活和现象存在较大的区别,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民族学最为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社会学更注重统计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强调对资料的量化分析。从研究角度和归宿上来看民族学研究旨在比较民族文化模式的异同,探求民族文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则在于发现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3、民族学与政治学民族文化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与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研究方法上,利益分析,系统分析,阶级阶层等,是政治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民族学主要依赖于田野调查。4、民族学与经济学民族与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民族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此外民族和经济的相互关系还决定了可以从民族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也可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现象,并且衍生出交叉学科民族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现象,拓展了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为我们更好的认识民族社会中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提供了一种渠道。5、民族学与语言学共同的语言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都涉及语言,并且民族学研究往往需要借助语言学成果。语言学是研究员结构语言的运用等问题,而民族学是把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语言的谱系分类法中按照亲缘的接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亲疏关系。语言学知识对民族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具体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实践中。6、民族学与考古学中国的民族学不仅限于对现代民主的研究。而且还对历史上存在的一些民族共同体进行研究,那么便需要考古学的大量研究资料,同时,民族绝对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主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调查获取资料,而考古学者是通过对发掘出土的原始民族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7、民族学与历史学从时间上看民族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和说明当代的人类社会侧重于文化的横向比较,以探究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历史学研究则更侧重于关注人类社会的过去,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来认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研究内容上看民族学研究具有生活性和大众性的文化模式,历史学者研究对历史发展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和重要事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民族学通过对现实存在的鲜活的文化生活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历史学则是通过查找历史文献综述和构建逝去的社会生活。综合来说民族学是读社会,历史学是读文献。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是费孝通在反思西方理论中对中国实践的思考。他认为,中华民族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结果,长期的民族迁徙和人口流动,中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来你去、我去你来”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多元是指各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各具特点。一体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有整体和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中华民族的一体是各民族的多元中包含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而不是其中某个民族同化其他民族,更不是汉化或者马上实行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中华民族意识的支撑和推动,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使中华民族获得新的时代精神力量,能够使中华民族在复杂的竞争中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物质实力的创造和发展提供精神条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确认各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上对现实民族关系的准确判断,也为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提供了清晰的轮廓。其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先进价值观的建构,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的建构,以及新时期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就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谈谈你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理解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斯大林简明扼要地把一个民族作为独特的共同体所必须具备的民族文化特征全部表述出来。首先,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民族是历史的范畴。其次民族的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只有四个特征都具备时才算是一个民族。最后,民族的特征,在资本主义时代以前就已经形成,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这些要素才使民族的形成成为现实。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得到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供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悲剧,作为制定民族政策和进行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进行民族研究工作的主要理论依据。他虽然描述的是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主并不能适用于一切发展阶段的民族,但是其对民族特征的科学概括却能够知道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民族现象,是应给予充分肯定的。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一方面是汉族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河流域的中下游以及松辽平原一带的城市,但又遍布全国各地,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都或多或少的有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大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但在内地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又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逐渐形成的,主要有:各民族之间长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和友好交往,朝代的更替造成各民族分散交错杂居,历代王朝实行的屯田,驻防,戍边和开荒等政策,导致各民族人口相互迁徙,各民族劳动人民为了谋生,追求耕田,寻找牧场而向其他民族地区迁徙流动,民族压迫和民族内外部的斗争而使力量较弱的民族为逃避战火进行大迁徙等。我国民族的这种分布格局,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它又成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条件,表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西方民族学流派西方民族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3分)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进化论学派;(9分)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民族学大发展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流派有播化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派、功能学派、心理学派等;(9分)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是西方民族学大变化时期,出现的学派有结构主义学派、新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新心理学派、社会生物学学派等。(9分)一,古典进化论进化论学派是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民族学流派,进化论学派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的发展。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赛,泰勒和摩根,代表作分别是原始文化和古代社会。他们都以各自的特点,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对民族学的初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传播论学派传播论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西方民族学流派。他们反对进化论学派的理论,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人类文化的类似性可以用文化传播的概念来解释,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在某一个地方,一次产生,一旦产生后便开始向各个地方传播,各民族的文化都不是自己发明的,而主要是从其他文化,发明中心向外传播者的文化现象中借用来的,因此可以根据若干共同的文化特质或因素来划分文化圈。因此他们认为民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作为文化历史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代表人物分别是德奥传播学派的格雷布纳《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城》、施密特《神灵的起源》和英国传播学派的,史密斯《古埃及人》和佩里《印度尼西亚的史前巨石文化》。三,美国历史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初,该派以实证主义为其方法论哲学基础,主张对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不主张过早的做理论概括。他们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重建人类发展的历史,确定历史现象的类型和它们的顺序,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主要代表人物是博厄斯,代表作《民族学与现代生活》《种族、语言和文化》。四、法国社会学年刊派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既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是民族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自杀》和继承人莫斯《礼物》。他们都信奉实证主义哲学,用民族学的资料来研究社会问题。他们关于宗教社会组织,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对民族学的发展具有不小的影响。五、文化功能学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民族学家出现了一个西方民族学理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派。他们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做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该派的代表人物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布朗。1922年分别发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两部专著。二者的理论具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代表了文化功能主义的不同派别,共同构成了英国文化功能学派。六、心理民族学二十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民族学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和个人心理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文化是抽象的东西,而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每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该民族的个人开始。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等。七、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理论是二十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西方出现的民族学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民族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结构民族学》《神话学》。结构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他们认为各民族的表面社会结构之后,都隐藏着一个真正的社会结构,民族学研究的任务就是用建立模式的方法揭示人类社会文化表面现象之后的真正结构,并进而揭示人类的思维结构。八、新进化论学派产生于美国20世纪40到50年代民族学理论流派。他们一方面恢复十九世纪以摩根为代表的文化进化论的名誉,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与19世纪进化论不同的进化学说因而被学术界称为新进化论。如文化学与能量进化、文化生态学与多线进化论等,因而被学术界称为新进化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怀特《文化的进化》。斯图尔德《文化变迁论》。九、文化相对论学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民族学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是美国民族学家赫斯科维茨《人类与作品》。该学派认为,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各民族过去和现在创造的各种文化,在价值上是平等的。不能用欧美的道德观念作为评价其他民族文化的尺度,民族学应该维护每个民族独立发展的权利。十、新心理学派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民族学流派。新心理民族学是战前心理民族学研究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侧重研究了人类的学习,感知,智力发展,认同的心理过程。认为民族学研究,不应该是物质现象本身,而是应该研究民族群体的人们头脑中组织这些物质现象的方式,方法和他们的感受。代表人物是怀廷《价值观的习得》。十一、文化唯物主义学派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族学界形成的一个,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是马文哈里斯《民族学理论的兴起》。文化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以探讨社会文化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法则。文化唯物主义简单机械的决定论观点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十二、社会生物学派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文化人类界出现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该学派以基因理论为基础以进化的生物学原理去解释人类社会生活,所以又被称为生物人类社会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体》。民族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哪些标志?①一批以人类学或民族学为旗帜的学术组织或研究团体和专业博物馆的出现。如1839年法国的“巴黎民族学学会”;(2分)②这门学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得到了大学的承认。如人类学的课程陆续在各大学开设,进而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专业和独立的系科或教学研究单位;(2分)③进化论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学理论的形成,也标志着人类学正式成为独离的学科。(2分)结合实例,谈谈国内学者在民族学应用方面所做出积极努力及其意义。民族学自传入中国以来通过像吴文藻、费孝通等学者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他们在一开始就在探讨民族学的中国化,一直在寻求用民族学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进而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早期的民族学研究主要对象是中国的乡村,像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都是在研究分析中国社会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农民生活和社会组织结构。特别是费孝通的研究开创了民族学本土研究的先河,对民族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代民族学家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那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基本结构。另外,三四十年代这批民族学家对祖国边区少数民族社会的研究为当时的政府制定相应的边区治理政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解放初期民族学家在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历史调查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制定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自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费孝通先生在后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费孝通先生还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他对中国乡镇企业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要结合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社会不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民族学者们去发现并研究解决他们的对策。中国民族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上做出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如说在文化方面,民族学家努力研究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对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贡献。另一方面,民族学不光在宏观上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的研究,他们同时也很重视地方社区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这类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中国社会,现在国内很多民族学都广泛的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他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给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民族发展政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扬圣敏教授一直以来对新疆地区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对新疆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和文化传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社会的各方面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国内民族学者在中国文化与生态关系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做出了很多有助于我国社会生态平衡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成果,比如内蒙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在发展当地经济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合理的利用当地资源,深入认识当地牧业发展的传统,学习牧区人民长期放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关于如何保持当地生态协调的地方性知识,然后结合科学的现代化生产方法促进牧区的协调发展。这里就需要利用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去挖掘那些有益于生态平衡和合理发展的地方性知识,同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去。最近几年中国的医学民族学也在很快的发展,它的发展正为中国各民族医疗卫生的改善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对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研究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使各民族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得到合理的认识和运用从而促进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中医和藏医学都成为中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很多地方少数民族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都在被积极开发和研究,这一过程和民族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总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民族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哪里有问题,民族学者就会积极参与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民族学的应用和发展在中国今后的发展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农业推广、社区建设中的地方性知识的应用、文化变迁、移民问题,商业活动、跨文化交流、医疗、卫生、文化遗产保护、艾滋病防治。等等)民族学方法实地调查在民族学研究的地位: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民族学研究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实地调查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科的传统方法,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也对其他相关的学科发生着重要影响。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特点: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探索性、艰苦性和变化性简述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自观和他观、宏观和微观、社区和个案、定性和定量、专题与综合简述民族学实用调查方法有哪些:观察与参与观察、个别访谈、调查会、问卷法、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调查法、文物文献搜集、历史文献法简述民族学调查者应有哪些素质: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打破僵化模式,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思维;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视野开阔;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具备应变能力。谈谈你对民族学实地调查法(田野工作)的认识并举例说明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实地调查法者。(1)田野工作亦称“田野调查”,“实地工作”或“实地调查”。指到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过程。(2分)(2)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是指人类学家深入所研究的民族中,对其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其突出特点在于研究人员长期居住生活于调查现场中,参与及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研究其文化全貌,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观点,以及达到人类学研究应具有的整体观。(2分)(3)人类学田野工作始于美国的摩尔根,完善于英国的马林诺斯基。现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越来越被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广为采用,但田野工作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仍是其他学科远不能比拟的。(2分)(4)其准备:人类学家从事田野工作之前,必须确定研究范围、题目,拟定计划,选定调查地点,阅读有关文献,进行充分准备。从事田野工作可以独自一人,也可携眷或组团前往,但都必须与当地人建立友好信赖关系,成为亲密朋友,与他们共同生活。进入田野之后,应尽快明了当地情况,学习当地语言及各项礼仪和禁忌,寻找主要报告人。当自己被当地社会接受之后,便可进行系统的人类学研究工作,如调查亲属关系、婚姻形式、居处原则、经济结构、政治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2分)(5)其方法:个别言谈、座谈会等等,参与观察是田野工作的主要方法,同时也可辅以问卷法、投射法等。记录除笔录外,还可采用照相、录音、录相、摄影等电化手段。对资料应检验其真实性,并进行初步分析整理。当代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新趋势是:逐渐重视特定问题及理论的探讨,而渐少进行整体性的调查。在较大较复杂的社会中从事调查,则多用抽样法。此外,跨学科联合组队进行田野工作也常被采用。(2分)(6)田野工作的重要性,它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规则的主要根据。田野工作被称为“现代人类学的基石”。(2分)(7)田野工作特点,社会性和多元性,文化性和生活性,文化研究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实践性和变化性。(2分)(8)田野工作的研究角度:主位和客位,宏观和微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等等。(2分)(9)一个良好的田野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专业素质;二是良好的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三是健康的身体;四是文字功底;五是吃苦的精神。(学生自由发挥)(4分)如何进行实地调查?1、田野调查(或实地参与观察法)。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进入要研究的文化群体,对这一族群及其文化进行的调查和研究,被称为田野工作。他的特征是研究者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了解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以达到研究者应该有的工作需要。他是研究者收集资料和建立理论规则的主要依据。(2分)2、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和发展。(2分)第一、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开始于摩尔根对易洛魁人的实地调查。(2分)第二、19世纪末是现代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萌芽时期。(2分)第三、20世纪初更多的人类学家开始直接到土著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活动。(2分)第四、现在的田野工作新趋势是"逐渐着重于特定问题或理论的探讨"。注重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结合和借用,利用现代的仪器方法,增加定量分析的方法。(2分)3、田野调查及其相关问题。田野工作者应记住的忠告:(1)勇气。勇气与信心是田野工作者必备的,去敲陌生者的门,在陌生诡异的场合里结识陌生人。(2分)(2)与当地人建立良好关系。建立关系的方式受到了不同文化群落的限制。在中国,做为本土田野工作者则面临另一个矛盾的结构,即政府和民间的对立结构,这一结构的冲突在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在干群关系紧张的地区,农民把你视上边来的人,如果不是当地政府的人他们就把你当作上访、告状的渠道;而当地政府则心怀疑惧,千方百计设置障碍。农民骂干部贪官污吏,干部指责农民愚昧落后,如此夹缝中,并不好处理两方面关系。(2分)(3)观察法。重点观察,即在描述性观察的基础上思考一些结构性问题,它们通常是些分类式的提问。(2分)(4)田野日记。田野工作者在现场(field)所做的笔记分两类,一是访谈记录,另一个是研究者的观察记录。(2分)(5)电影与照像。常言道,“像片不会说谎,但摄影师却可能是个骗子”。(2分)(6)访谈。访谈之过程:访谈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接触,二是访谈。(2分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准备工作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答:成功的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认真充分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调查准备包括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课题选择、文献准备、物质准备和调查提纲。课题选择选择有价值的课题无疑是进行调查的前提,选择课题,是实地调查前的事情。课题是由调查者的工作所决定的,一种是指令性课题,即调查者从单位接受明确的调查研究任务。一种是自选择课题,即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课题。课题选择中,最重要的是力所能及,有的课题很有价值,但限于调查者自身的能力、客观条件及调查地点和对象等方面的原因,在调查中有无法克服的障碍,着种课题的选择只能“忍痛割爱”或者“从长计议”。力所不能及的课题在调查中是不会获得另人满意的结果的。文献准备当前,进行中国民族学的调查研究,即便是填补空白的课题,也不能说是从零开始,在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前人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及调查资料,可资借鉴,因此,调查前的文献准备是不可忽视的。物质准备在进入调查地区之前,应准备好必需物品。至于准备些什么,要根据调查时间长短及调查地区的条件来决定。物质准备既要齐全,又要轻便,因为有些偏僻的地区购物不便,所以应该携带的必须携带,例如胶卷、磁带,很可能在调查区域购不到。调查时,经常步行,爬山涉水,携带物品过多也是沉重的负担。初次去一个地区调查,应该向去过该地区的人咨询。一般情况下,必须携带的物品有:地图、摄影设备、录音机、测量绘图工具、记录表格、证件、生活用品、药品、礼品等。调查提纲调查提纲是调查者在实地调查前根据调查目的、任务、对象编制的调查纲目。有了提纲,才能心中有数,由于调查的目的、任务不同,调查提纲的形式内容也不一样,大体上说有两中类型,一种是纲目性提纲,一种是意味着式提纲。评述你所读过的一本费孝通先生的民族学著作答:费孝通先生的最重要的民族学著作应该算是《江村经济》了,这本著作研究对象是我国江苏省太湖东南地区开弦弓村,它主要描述开弦弓村地区农民的生活、生产、交换、交易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内容,探讨了当地的经济、家庭、社会关系结构形成的其文化整体上的面貌,并且关注了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在列强侵略下发生的变迁过程。在这本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主要运用了当时盛行的功能主义社区结构分析法,他很注重研究在开弦弓村社会结构中各个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功能和对维持其文化整体稳定的作用,同时费先生也很注意当地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这个地区土地比较肥沃而且灌溉条件也很好,所以这个地区的农业比较发达,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还是占主要的地位。另外,这个地区漅丝业也比较盛行,它是当地人民的为了补充农业的副业生产,在一定时期这个行业还是很发达的,它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由于列强的侵入,当地的手工受到很大的冲击,当地的漅丝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费先生还描述了当地漅丝业在近代以来的变迁和发展,由于受外国先进工业技术的影响,当地的手工漅丝业也开始运用机器生产,这其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社会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大环境下变迁的过程。费先生在这本著作中还探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家庭和人际关系组成的社会结构形式,在开弦弓村家庭的建立和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在中国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主要是亲属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中国农村是以土地为主要的生产资源,所以农民的生活也是围绕着土地生产而进行的。另外他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的社会关系中宗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宗族是以血缘和地缘联系为纽带的,宗族拥有共同的财产,在宗族内部有同一的原则和制度。费先生认为中国农村社会主要是靠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的,人们在社会中形成了统一的礼仪制度,大家都自觉的去遵守这些礼仪和制度,如果有谁违反它就会遭到集体的谴责和相应的惩罚。在农村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他们和中央政府的联系也比较少,所以礼仪制度在这里起到了很重要的社会控制的作用。费先生的这本著作被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誉为“民族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它开创了民族学本土研究的先例,即本地人研究本地人的文化,这就突破了传统民族学对异文化、原始土著文化研究的局限,拓宽了民族学研究的领域。费先生运用当时流行的功能主义的方法对本民族地区的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有些民族学家曾经质疑过这种研究方法,认为本地人研究本地人的文化会造成某些方面的偏差,另外对中国这么大的社会进行小区域的研究是否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其实费先生并不是想就这样一个研究来概括中国的整体文化特征,他只是说通过这样一个地区文化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文化的整体中的一个类型,他的目标是对中国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研究,综合起来概括中国文化的整体特征,所以这样一个小社区的研究是具有它的现实意义的。试分析民族学在中国民族文化(多种民族文化的共处和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经济发展和当地文化和环境的适应)、社会(都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协调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民族学自传入中国以来通过像吴文藻、费孝通等学者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他们在一开始就在探讨民族学的中国化,一直在寻求用民族学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进而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早期的民族学研究主要对象是中国的乡村,像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都是在研究分析中国社会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农民生活和社会组织结构。特别是费孝通的研究开创了民族学本土研究的先河,对民族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代民族学家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那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基本结构。另外,三四十年代这批民族学家对祖国边区少数民族社会的研究为当时的政府制定相应的边区治理政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解放初期民族学家在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历史调查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制定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自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费孝通先生在后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费孝通先生还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他对中国乡镇企业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要结合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和文化传统都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社会的各方面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比如内蒙古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在发展当地经济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合理的利用当地资源,深入认识当地牧业发展的传统,学习牧区人民长期放牧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关于如何保持当地生态协调的地方性知识,然后结合科学的现代化生产方法促进牧区的协调发展。这里就需要利用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去挖掘那些有益于生态平衡和合理发展的地方性知识,同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去。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还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比如受人关注的民族关系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农村发展问题等。这些问题也需要民族学家去挖掘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中国民族学在改革开放以来对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上做出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比如说在文化方面,民族学家努力研究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研究对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贡献,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民族学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民族学不光在宏观上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的研究,中国民族学者们同时也很重视地方社区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这类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中国社会,进一步认识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中由于不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使的中国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民族学在研究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上有其独特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促进我们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民族学理论和实践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我国的中国民族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民族学对生态的研究举例说明文化生态学在中国各民族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和利用价值。答:文化生态学首先是由斯图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文化和他们的所在的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会造就不同的社会文化体。文化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环境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文化生态学研究一般遵循下面的方法:1,研究环境对人类生产技术的影响、2,生产技术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人类行为对人类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文化生态学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决定论,它认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形成是由生产技术、环境和经济诸多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结果。文化生态学将人类文化和其生活环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对全面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它对我国民族学研究各民族文化也有很有益的影响。我国是个幅员辽阔且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汉族主要生活在中原平原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各个民族在文化上都显示出他们地方性的特色,汉族自古以来主要以农业文化为其地域特征,而在内蒙古、西藏地区则以牧业文化为主体,西南地区像云南和贵州这一代少数民族众多,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的复杂多变,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是体现了其丰富多彩的一面。基于上面的情况,研究中国的各民族的文化一定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才能更全面更深刻的反映其最真实的一面,而只有真正认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才能很好的针对其地域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比如云贵地区,这里地形复杂多变,且山地丘陵较多,所以交通很不方便,所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要促进其交通的发展,这样才能加强和外界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在资源上的优势。另外针对这一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独特的特点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内蒙古地区草原广布,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以放牧为生的传统,所以研究蒙古族的文化一定要结合其草原文化和牧业文化的特点。同时发展这一地区经济也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现代牧业的发展,但一定要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合理的利用当地资源,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文化生态学把民族文化研究和其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它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有益的启发,认识各民族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同时就能进一步认识其文化的特别之处,全面深刻地研究其文化特征就能更好地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文化生态学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意义上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结合实例说明狩猎和采集社会的性质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答:狩猎采集社会一般来讲都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在这种社会中生活的人群主要考狩猎动物和采集自然植物为主,以我国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捕鱼)、鄂伦春族(森林狩猎)为例,这两个民族在解放以前都处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他们的社会组织以分散的队群为主,他们的人口很少,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一般都是随着动植物的季节变动而变动。另外这种社会也没有统一的政治机构,没有共同遵守的准则和法律。他们平时把收集和狩猎得到的事物进行平均的分配,这就保证他们集体的存活和生产和生活中的相互配合。这种社会中人们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关系,不存在私有制和等级制,主要也是因为其社会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解放以后,中国政府对这些狩猎和采集的原始社会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促使了他们社会的变迁,使他们改变了以前的流动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让他们定居下来进行农业生产。在现代社会中,像赫哲和鄂伦春以前以狩猎采集为主的民族大多已经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慢慢融入了现代化,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地的特殊自然环境状况,由狩猎采集到农耕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他们以前狩猎采集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这种文化行为方式是和当地生态环境所适应的,而在转变到农耕定居生活以后必然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相应的破坏,所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社会的文化环境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他们的生态系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处理现代化和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在促进当地社会现代化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当地环境并在进行社会改造的过程中认真参考他们的地方性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面对国际上有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民族和宗教冲突,文化间对话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议题,请用民族学相关理论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评述答:民族学早期倡导对异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就是为了探索人类人性和社会文化特性的整体特征,它也是为了促进人类不同群体相互之间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现在国际上有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间缺乏交流和认识,由于缺乏对对方文化的认识,不同的文化群体容易以自己民族文化为中心来看待和评价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这种民族中心主义必然会导致相应的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间的冲突和纠纷。针对这个问题民族学也早有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美国以博格斯为首的历史特殊主义学派就极力倡导文化相对主义,他们认为不同群体的文化是各有其存在价值的,每个文化体都有其特有的发展历史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每个群体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是相对的,没有一个普遍的文化价值评价标准,不能用某一个群体的文化价值标准来评价不同的文化体,对不同文化体价值的研究要放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去分析,他们强烈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并认为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不能随便给文化分等级。现在很多国家和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和纠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族中心主义的作用,比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标榜自由和民主,他们认为这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价值标准,任何民族都要遵守这一价值标准,所以他们和阿拉伯世界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突和斗争,最近几年发生在海湾地区的阿以战争也是由于双方对对方的文化和宗教不理解和不能接受从而导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甚至战争。民族学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对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它告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是经过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所以想要对不同民族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就要放在这些文化体内部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不能以某一文化价值标准为准绳来评价所有其他的文化体的价值,这样的结果不仅不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存在价值,反而会助长我们对其他不同于自己文化标准的群体的仇视从而引起矛盾造成冲突。著名的民族学家萨林斯认为传统的民族学研究不可避免的带有以西方文化价值为中心的研究标准,传统民族学家标榜科学和客观的研究方法其实就是在也自己的文化价值标准在研究和认识其他文化的特征,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也不免的打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烙印,所以他倡导我们要注重对异文化本土性的认识,即关注本土群体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异文化,然后在认识不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批评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认识本民族的文化本质。他的这种民族学理论方法在现在社会民族间的交流和对话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倡导我们要抛弃民族中心主义的思想来看待别的民族,启发我们要认识到各个不同民族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同不同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对话,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有利于我们化解一些文化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偏见。如果不同的民族之间能意识到对方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他们就能相互理解和尊重,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也不会频繁的爆发。总之,民族学研究的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人类人性的普遍性的探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文化相对主义并不是否定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和进步性,认识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的存在价值是对人类文化多元性的一种尊重,人类社会是多元一体的共同体,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彼此依靠在互动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当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对文化多元性的保护,让不同民族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试论民族学研究的特色答:民族学研究主要是对异文化的研究,是对他者世界的探讨,在传统民族学研究中,对异文化的研究是其学科的主要特色,而对原始土著文化的研究更是早期民族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对他者文化的研究是民族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对异文化的研究过程中达到对本民族文化更好的反思和认识从而促进自身的完善和进步,民族学研究这一特色可以说是它最吸引人的方面。民族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倡导实地调查研究,并以民族志写作作为其最主要的研究成果形式,马林诺夫斯基建立了民族学田野调查的规范,他开创了参与式调查方法,即在实地调查中和当地居民同吃同住,参与他们的文化活动尽量和他们保持亲近并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他们的文化特征和行为方式。参与式调查法是民族学实地调查的一大特色,它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学科的实地调查,这种实地调查方法更侧重于对当地文化的感性和深层次的感悟,而不仅仅是社会学中精细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另外,民族学特别注重对不同地区文化整体性的研究,民族学的整体式研究法倡导要把不同地区文化体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在这个整体中各个部分都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他们对文化整体都有功能和作用,目的是促进文化整体的稳定和协调。民族学的整体论对研究人类社会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整体式的研究方法能促进我们更好更全面的认识某一地区的文化特征,并能从整体上透析其社会文化系统结构。民族学中普遍使用文化比较的方法,就是对不同文化群体进行研究积累相应的资料,然后针对某一文化现象或问题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比较性的研究,以验证假设或总结出一些人类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的认识。比如跨文化研究中,就有很多民族学家利用一些已有的民族志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默多克建立的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就是跨文化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资料库。民族学家通过不同民族志资料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社会文化的不同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的探讨和认识。民族学研究更侧重于对地区文化的感性认识,是对文化意义的探讨,它的最终目的乃是对人类文化整体意义的揭示。这不同于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精确的数据分析和总结。比如民族学的分支解释民族学,这一派的民族学家倡导对文化象征符号背后的意义的探讨,他们认为民族学的目的是对不同文化体意义的解释,通过对不同文化象征符号的分析,认识不同地区文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的认识,也就是对文化解释的解释。这种研究方法体现了民族学对人类文化的人文关怀,他们抛弃了过去传统民族学实证性、科学式研究方式,使民族学研究更具人文科学的气息,也使民族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更具有自身的特色。总的来说民族学研究具有了很多其他社会及人文学科所没有的特色,而在这其中它对他者文化的研究是最具其学科特色的,民族学是结合了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在它身上我们既能发现社会学科中科学、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也有人文学科的文化气息。正是这些特色吸引和众多的学者来探讨它研究它,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关注。(文化相对论和主位客位研究)民族学对文化变迁机制的理解(横向的传播和文化接触以及纵向的进化,横向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传播最终汇入文化纵向的发展路线中)答:文化变迁是社会主体由于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导致自身文化形态、模式大规模的变化的过程。文化变迁一般认为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自身内部的原因造成的变迁,比如说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先进发明的出现、内部文化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等都能促使社会文化的变迁。外部原因有很多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文化的变迁,比如我国北方某些牧区的民族主要是以放牧为生,但是有些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草原退化牧业生产无法继续维持,他们之中某些人就会迁居到中原地区在这里开始从事农耕生产,他们的文化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由于和异文化的接触和互动,文化主体受异文化影响通过传播吸收异文化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得自身的文化发生相应的变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文化变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即“涵化”,涵化是指两种文化群体之间通过相互接触造成一方或双方文化大规模的变迁,文化涵化中一般有一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一方处于弱势地位,强势文化会涵化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在涵化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一方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同化而失去本文化主体的特征。但是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处于被动的文化可以选择有条件的接受异文化也可以选择拒绝接受异文化而保持自身文化的特征。文化变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世界上每个文化群体都在无时无刻地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文化变迁的原因和方式也是各不相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其强大的势力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也迫使很多地区的文化发生大规模的变迁,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每个文化群体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模式,我们在全球化大潮面前更要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在全面认识自身文化特点的前提下有选择性的解释吸收外界文化,从而促进本地区文化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发生变迁。结合你的阅读或研究实践,谈谈你对民族学田野调查与区域研究的认识答:田野调查方法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对民族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民族学的区域研究主要是指民族学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某一特定地区社会整体的结构和区域文化特征的全方位考察和认识。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具有悠久的历史,第一个把民族学田野调查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是马林诺夫斯基,他在田野调查中开创了参与式观察法,这种方法对民族学田野调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马氏把田野调查真正的和民族学研究融合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从那以后田野调查成了每一个民族学者的成年礼,是他们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必备能力。参与式观察主要是要求研究者深入被研究社区内部,和其社区成员共同生活一年以上,参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仪式,尽量和他们保持亲密的联系,努力去了解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屏除观察者自身的文化偏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去展现当地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组织结构。早期的民族学家特别是功能学派的学者对区域的研究时很强调对区域文化整体的认识,他们在田野工作中比较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种方法优点在于有利于全面认识某一群体的文化全貌,研究的客观科学的态度也可以更真实的反映这一群体的社会文化特征,使民族志研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功能学派对区域的田野调查常常是把该社区看成一个稳定的内部协调的整体,这样就容易忽视对该区域社会内部矛盾以及其文化变迁的研究。后来的民族学家在进行区域研究时在这些方面就做出了相应的改进,他们开始注意探讨区域社会文化不稳定斗争的一面,同时也加强了对文化变迁的认识。(孤立的研究)可以拿拉德克里夫布朗的《安达曼群岛》和普理查德的《努尔人》进行对比,在前者的著作中布朗主要倾向于是把安达曼社会当作一个由很多不同组织和制度相互联系和协调形成的稳定的组织,在安达曼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制度对社会整体都是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的,正是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作用才维持了整个区域的稳定的社会结构形式。而在《努尔人》中普理查德开始研究社会中冲突和不稳定的因素,他关于裂变分支世系组织的研究证明了社会组织并不是一直稳定不变的,他认为社会中是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他对努尔人社会的变迁也做了相关的探讨。民族学对区域研究的田野调查方法是不断在更新变化着的,中国的民族学研究和功能学派有很深的渊源,甚至直到现在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还深受其理论的影响。这里以本人一次田野调查实践为例,本人曾经去青海化隆县德恒隆乡德一村研究当地的藏回,所谓藏回就是官方认定的回族但说藏语并保持着一些藏族的生活习俗。德一村在大山深处交通很不方面,当地民众的生活主要靠种植青稞和小麦,另外有一部分以外出打工为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和外界接触不多,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宗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极深刻的影响。这里的藏回信仰很虔诚,几乎每个人都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教规积极履行着宗教义务。对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学派的方法就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地考察中也运用了许多功能学派有关区域田野调查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我们把这一社区当作一个由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研究其相应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的功能,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群体和其他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藏回社会文化的变迁过程。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参与式的观察方式,在调查过程中尽量地融入当地人民生活中去,同时积极地参加一些他们的重要的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使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藏回社区的群体间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特征,参与式观察也使我们对其文化特征有了更直观更真实的认识。总之,我们在对某一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运用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对该地区社会结构、文化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结合百余年来民族学发展史,如何理解文化概念的流变答:民族学主要就是对人类文化的研究和认识,在它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多学者都在努力的对人类文化现象进行全面的研究试图得到对人类文化根本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对文化的不同解释,这些认识无疑都是具有启发性的,下面就对民族学家们对文化概念的不同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概述。最早提出正式的提出人类文化概念的应该是泰勒了,他的对文化的经典定义是:文化是包括信仰、法律、艺术、技术在内的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习得的一切行为习惯的总和。泰勒认为人类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整体,一切和人类行为有关的事物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古典进化论之后有很多对文化概念的不同理解,比如认知民族学认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不同群体在对自身和外界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文化的特征;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在不断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在这里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的概念和人类自身的生理需要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杜尔干认为人类文化的本质是来源于社会的集体意识,社会文化是集体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新进化论的怀特认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有使用象征符号的能力,人类文化是一种象征符号系统,他提倡建立一种对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专门研究的学问即“文化学”,解释民族学大师格尔兹也认为人类文化是一种象征符号系统,他认为人是悬挂在由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之上的生物,格尔兹表示要正确认识某一群体文化的特征就要深入地探讨该文化象征符号系统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在这里文化被认为是由象征符号展现出来的具有深刻含义的意义系统,把文化看成具有深刻含义的象征符号系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我们对人类文化概念的进一步的认识。(文化和人格、列维斯特劳斯)上面所述说的只是民族学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同流派的民族学家对文化概念从不同角度的认识,著名民族学家克拉克洪在和其他一些民族学学者一起研究文化概念过程中就总结出超过200个对文化的不同的解释,民族学家对文化概念的认识是各有其特色的,从民族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对人类文化的认识我们始终没有达成某种一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通过交流不同群体之间加强了对彼此文化的认识,甚至在某些层面上达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其他文化群体的渗透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民主、自由和科学的文化观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世界各民族也在对人类文化的理解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是有些民族在全球文化同质化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他们试图保持本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传统的认知方式。总之,人类对文化概念的认识是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民族学对文化的研究也在随着世界的发展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理论体系,民族学家们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认识,这些对文化不同侧面的探讨无疑都在促进着我们对自身更好地认识。请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学取得的重要进展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学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还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中国刚成立初期,民族学主要任务是进行民族识别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的调查。对少数民族的调查的实践探索了各民族的内涵和民族特征,都是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献和资料,民族识别为我们制定民族政策、建立少数民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历史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特征、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在这个阶段民族学者编著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简史和简志,是我们能更全面的认识中国的各民族状况,同时对少数民族社会性质的认识给政府在制定少数民族社会改革和推广发展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学以新的姿态继续推动自己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民族学者在总结整理过去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经验和材料的基础上,编著了“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丛书”,这一系列丛书的编著对我们更好的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制定更有效的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民族学家编著了一系列概括性的专著,比如杨方的《民族学概论》和林耀华先生的《民族学通论》。另外,民族学者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原始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费孝通先生针对中国的国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他对中国乡镇企业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的工业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比如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要结合各地区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更协调的发展,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民族学者开始在中国大江南北开展田野调查研究,他们对中国很多民族都开展了大量的实地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比如扬圣敏教授长期对新疆地区的研究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民族学在研究汉族地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王铭铭、麻国庆等民族学家对中国汉族社区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中国的应用民族学也在不断开展和进步,很多民族学家开始注意到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民族学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比如周大鸣等民族学家对都市民族学的研究对我国都市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思考。最近几年中国的医学民族学也在很快的发展,它的发展正为中国各民族医疗卫生的改善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对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研究有利于完善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使各民族的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得到合理的认识和运用从而促进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中医和藏医学都成为中国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很多地方少数民族医疗卫生、健康方面的知识都在被积极开发和研究,这一过程和民族学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自从民族学民族学恢复建设以来,它们在国内很多高校安家落户,最近几十年民族学教学在很多高校都蓬勃发展,特别是形成了以北大为代表的北派和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南派,各种不同学术派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也有利于形成中国民族学、民族学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试分析民族学在中国民族文化(多种民族文化的共处和和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经济发展和当地文化和环境的适应)、社会(都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协调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民族学自传入中国以来通过像吴文藻、费孝通等学者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就,他们在一开始就在探讨民族学的中国化,一直在寻求用民族学的方法认识中国社会进而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早期的民族学研究主要对象是中国的乡村,像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林耀华的《金翼》都是在研究分析中国社会最底层也是最基本的农民生活和社会组织结构。特别是费孝通的研究开创了民族学本土研究的先河,对民族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代民族学家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那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的基本结构。另外,三四十年代这批民族学家对祖国边区少数民族社会的研究为当时的政府制定相应的边区治理政策提供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用工人员工作态度
- 高端餐饮金箔施工合同
- 旅游景点桩基施工协议
- 住宅小区钢筋工施工协议
- 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协议
- 建筑电气安装架子工协议
- 购房合同范例是正式合同
- 挖虫草顾工合同书
- 工商银行2012年住房贷款合同内容
- 房子搬迁合同范例
- 从文学到电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 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护理查房
- AQ/T 1119-202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 用技术条件(正式版)
- 体育赛事组织流程图所有
- 污水工程首件开工报告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烈士陵园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服务
- 医院与陪护公司的协议范文
- 古琴介绍(英文)(部编)课件
- DL-T5704-2014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