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语文整册知识点很全面_第1页
人教版九上语文整册知识点很全面_第2页
人教版九上语文整册知识点很全面_第3页
人教版九上语文整册知识点很全面_第4页
人教版九上语文整册知识点很全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第一课《沁园春雪》

妖娆yāoráo∶娇艳美好的。

风骚fēng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红装素裹hóngzhuāng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红装h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sùgu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一代天骄yīdàitiān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第二课《雨说》

田圃tiánpǔ:田地和苗圃。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

喧嚷xuānrǎng:喧哗,大声吵闹。

洗礼xǐlǐ: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规定的礼文,用水浸、浇或洒。

襁褓qiǎngbǎo:襁保,襁葆。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润如油膏rùnrúyóugāo:像油膏那样润滑。

第五课《敬业与乐业》

征引zhēngyǐn∶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指推荐选拔人才。

旁骛pángwù: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xièdú:轻慢不敬。又作“亵黩”。

敬业乐群jìngyèlèqún: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指诗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指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不二法门,不二门bù’èr-fǎmén,bù’èrmén: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言行相顾yán-xíngxiānggù:说的和做的都很注重。

强聒不舍qiǎngguōbùshě: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第六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yǔnluò:高空运行物掉下来,也指有才能的人去世。

灵柩língjiù:盛有尸体的棺木。

凌驾língjià∶压倒,胜过。把…放在…之上。

睿智ruìzhì: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弥留之际míliúzhījì: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媚上欺下mèishàngqīxià:巴结上司,欺压属下。

兼而有之jiān’éryǒuzhī:兼具或牵及相关两方或各方都具有。

孤军奋战gūjūnfènzhàn:单独的没有援兵的军队奋不顾身地英勇作战。

黎民百姓límínbǎixìng:庶民、人民、普通人。

恼羞成怒nǎoxiū-chéngnù:因恼恨和羞惭而发脾气。

恪尽职守kèjìnzhíshǒu谨慎而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恪,谨慎而恭敬。

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píngdiào:面对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谀词yúcí:同“谀辞”阿谀奉承的话。

扶掖fúyè:扶持,提携。

大惊小怪dàjīng-xiǎoguài:指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做作声势或表现得过分惊讶。

廓然无累kuòránwúlěi:心胸广阔平静,不为生活名利所累。廓然kuòrán∶形容空旷寂静的样。

重蹈覆辙chóngdǎo-fùzhé: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记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涕泗横流tìsì-héngli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自知之明zìzhīzhīmíng: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气吞牛斗qìtūn-niúdǒu:气势课吞下斗、牛二星宿。形容气魄很大。

气吞山河qìtūn-héshān:气势能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第八课《致女儿的信》

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的,七上八下的。

繁衍fányǎn:繁殖衍生;逐渐增多。

一抔黄土yīpóuhuángtǔ:抔póu〈量〉相当于“捧”、“把”、“握”。

化为乌有huàwéiwūyǒu:变得什么都没有。化,改变。乌有,虚无没有。

无与伦比wúyǔlúnbǐ:没有相类似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nùbùkě\'è:形容发怒至极无法自制。

第九课《故乡》

萧索xiāosuǒ:荒凉、冷落的意思。

家景jiājǐng:家境。

如许rúxǔ∶多么,这么。如此多,那样多。

鄙夷bǐyí:看不起。轻视;鄙薄。

恣睢zìsuī:放纵,放任。

第十课《孤独之旅》

厚实hòushi:厚的。粗壮、结实的。具有庞大而结实的样子的。丰富的。

嬉闹xīnào:游戏打闹。

驱除qūchú:驱逐;排除。

歇斯底里xiēsīdǐlǐ: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原指鸟衔草筑巢,鸟足(手)劳累。后比喻经济窘迫。

栈桥zhànqiáo: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形状像桥的建筑物,建在车站、港口、矿山或工厂,用于装卸货物或上下旅客)

煞白shàbái:惨白,没有血色。

十拿九稳shíná-jiǔwěn:办事情很有把握。

第十二课《心声》

沙哑shāyǎ:噪音低沉,不圆润。

发窘fājiǒng:感到为难的;显出窘态。

抽噎chōuyē: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

出风头chūfēngtou: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第十三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gēnshēn-dìgù∶根基牢固,不可动摇。已变成性格的中心,难于或不能改变、减少或消灭。

轻而易举qīng’éryìjǔ: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办到或对付。

持之以恒chízhīyǐhéng:持续不间断,老是那么一股劲地进行。

第十四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诚意chéngyì: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正心zhēngxīn:端正心性。

修身xiūshēn: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齐家qíjiā:整治管理家政。

格物致知géwùzhìzhī: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袖手旁观xiùshǒu-pángguān: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不过问或不帮助。

第十五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藻饰zǎoshì:把文章加以修改润色。

狡黠jiǎoxiá:狡猾;诡诈。

诘难jiénàn诘问,为难。

伦理学lúnlǐxué:关于道德的起源、发展,人的行为准则和人与人之间的义务的学说。

滞碍zhìài:不通畅。

寻章摘句xúnzhāng-zhāijù:读书只摘记现成词句。比喻局限于套用现成的词句、章法,缺乏创造性。

味同嚼蜡wèitóngjiáolà: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吹毛求疵chuīmáo-qiúcī:有意抓住人的小过失。

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

狂妄自大kuángwàngzìdà:极端自高自大。

咬文嚼字yǎowén-jiáozì: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因小失大yīnxiǎoshīdà: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huòránguàntōng: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

开卷有益kāijuànyǒuyì:读书有好处。

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xuánxū:形容道的玄远虚无,也指玄远虚无的道;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

诓骗kuāngpiàn:说谎话骗人;欺骗。

怀古伤今huáigǔshāngjīn:怀古,思念往昔;怀念古代的人和事(多用做有关古迹的诗题);伤今,对现实感到悲伤。

为民请命wèimín-qǐngmìng:旧指为人民作主,出面反映百姓疾苦。

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

怄òu:故意惹人恼怒。

端的duāndì∶果真;确实;果然。究竟。底细;缘由;详情。——“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干系gānxi∶牵涉到责任的关系。能引起纠纷的关系。

寻思xúnsi:想;思考。

逞辩chěngbiàn:卖弄口舌。

勾当gòudàng∶营生;行当;事情(现一般指坏事)。办理;处理。做事;谋生。

第十八课《杨修之死》

沉吟chényín∶深思吟味。间断地低声自语,迟疑不决。

禀请bǐngqǐng:

班师bānshī∶还师;班还。出征军队胜利归来。

谮害zènhài:进谗言伤害。

惑乱huòluàn:迷惑扰乱。

对答如流duìdá-rúliú: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迅速。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第十九课《范进中举》

倒运dǎoyùn∶倒霉。从甲地贩运货物到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贩运到甲地出卖。

腆着tiǎnzhe:胸部或腹部挺出。

舍与shěyǔ:施舍给,赏给。舍,施舍。

央及yāngjí∶央告;央告。殃及;连累。

管待guǎndài:照顾接待;用饭菜等招待。

商酌shāngzhuó:仔细地商量、推敲。

叙功xùgōng:评述、认定各项功绩相与。

唯唯连声wéiwéiliánshēng:连声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第二十课《香菱学诗》

腻烦nìfan∶因次数过多而感到厌烦。厌恶。

怔怔zhèngzhèng∶形容发呆的样子。

笑吟吟xiàoyínyín:形容微笑的样子。

茶饭无心cháfànwúxīn∶没有饮食心情,没有饮食的念头。

挖眼搜胆wāyǎnsōudǎn

精血诚聚jīngxuèchéngjù字词单元总结第一单元

沁(qìn)园

莽(mǎng)莽

红装素裹(guǒ)

分(fèn)外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单(chān)于

成吉思汗(hàn)

数(shǔ)风流

一代天骄

(jiāo)

留滞(zhì)

丝缕(lǚ)

蓑(suō)衣

喑(yīn)哑

田圃(pǔ)

喧(xuān)嚷(rǎng)

襁(qiǎng)褓(bǎo)润如油膏(gao)

凝(níng)望

颤(chàn)动

闪烁(shuò)

朦(néng)胧(lóng)

)(guō)蝈

树篱(lí)

栖(qī)息

茸茸(róng

第二单元

敬业乐群(qún)

断章(zhāng)取义

不二(èr)法门

旁骛(wù)

承蜩(tiáo)

佝(gōu)偻(lóu)

亵(xiè)渎

骈(pián)进

聒(guō)不舍陨(yǔn)落

诅(zǔ)咒(zhòu)

污蔑(miè)

媚(mèi)上欺下

灵柩(jiù)

凌(líng)驾

诉讼(sòng)

深邃(suì)

浩瀚(hàn)

睿(ruì)智

弥(mí)留

曙(shǔ)光

兼(jiān)而有之

恪(kè)尽职守

怜悯(mǐn)

鞠(jū)躬(gōng)

惦(diàn)念

舐(shì)犊(dú)

庸(yōng)碌

颓(tuí)废

重蹈覆辙(zhé)

灰烬(jìn)

刻骨铭(míng)心

涕泗(sì)横流

枘(ruì)凿

羲(xī)皇

扶掖(yē)

凭(píng)吊

谀(yú)词

廓(kuò)然无累

气吞斗(dǒu)牛

相契(qì)

日以继(jì)夜

忐(tǎn)忑(tè)

繁衍(yǎn)

一抔(póu)黄土

化为乌(wū)有

无与伦(lún)比

怒不可遏(è)

第三单元

阴晦(huì)

心绪(xù)

寓(yù)所

猹(chá)

獾(huān)

五行(xíng缺土

弶(jiàng)

脚踝(huái)祭祀(sì)

鹁(bó)鸪

潮汛(xùn)

髀(bì)骨寒噤(jìn)

愕(è)然

鄙(bǐ)夷

嗤(chī)笑瑟(sè)索

深黛(dài)

惘(wǎng)然

隔膜(mó)

恣(zì)睢(suī)

獾(huan猪嬉(xī)闹

觅(mì)食

狗吠(fèi)

掺(chān)杂撅(juē)断

逃窜(cuàn)

戳(chuō)穿

抠(kōu)出肥硕(shuò)

茬(chá)

嚼(jiáo)着

栈(zhàn)桥牡(mǔ)蛎(lì)

蚝(háo)

拮(jié)据(jū)

煞(shà)白

别墅(shù)

撬(qiào)开

褴(lán)褛(lǜ)

阔绰(chuò)煞(shà)白

窸(xī)窣(sū)

蜷(quán)伏

簪(zān)子

撇(piē)嘴

抽泣(qì)

发窘(jiǒng)

抽噎(yē)

嘟囔(nang)咳嗽(sòu)

匣(xiá)子噗(pū)

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

斩钉截(jié)铁

第四单元

根深蒂(dì)固

孜孜(zī)不倦

汲(jí)取

锲(qì)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丁肇(zhào)中

朱熹(xī)

格物致(zhì)知

袖(xiù)手旁观彷(páng)徨(huáng)

怡(yí)情

傅(fù)彩

藻(zǎo)饰

矫(jiǎo)

学究

鄙(bǐ)

诘(jié)难

味同嚼(jiáo)蜡

滞(zhì)碍

睾(gāo)肾

毛求疵(cī)

要诀(jué)

狡黠(xiá)

伦(lún)理

狂妄(wàng)自大

咬文嚼(jiáo)字

豁(huō)然贯通开卷(juàn)有益

玄(xuán)虚

诓(kuāng)骗

拜佛(fó)

省(xǐng)悟

脊(jǐ)梁

慨(kǎi)叹

诬蔑(miè)

濒(bīn)临

祈(qí)祷(dǎo)

(miǎo)茫

第五单元

趱(zǎn)行

嗔(chēn)

尴(gān)尬(gà)

这厮(sī)

朴(pō)刀

恁(nèn)地

省(xǐng)得

兀(wù)自怄(òu)气

喏(nuò)喏连声

濠(háo)州

面面厮觑(qù)

聒(guō)噪(zào)

逞(chěng)辩

庖(páo)官

鸡肋(lèi)

惇(dūn)

恃(shì)才放旷

汤匙(chí)

食讫(qì)

佯(yáng)惊

大簏(lù)谮(zèn)害

麾(huī)下

绰(chāo)刀

沉吟(yín)禀(bǐng)请

高阜(fù)

惑(huò)乱

拈(niān)弓搭箭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xiàng)公

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腆(tiǎn)着

啐(cuì)抛(pāo)

嗑(kē)

亚(yà)元

解(jiè)元

绾(wǎn)桑梓(zǐ)

轩(xuān)敞

锭(dìng)子

拙(zhuō)病商酌(zhuó)

颦(pín)儿

腻(nì)烦

揣(chuǎi)摩

胡诌(zhōu)

怔怔(zhēng)画

缯(zēng)

鳏鳏(guān)陈涉世家一、作家作品①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此为车字底,"谪"为今字)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译文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不会(互相)忘记。”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戍边的队伍里,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要斩首。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失败)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继位当皇帝,应当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秦始皇)的缘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秦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战功,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为天下首发(反秦),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绸上写"陈胜王"(意为"陈胜要称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士兵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绸子上的字,自然就诧怪这事了。陈胜又暗中指使吴广到军队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嚎叫一样叫喊道:"大楚要复兴,陈胜要称王”。士兵们夜里都惊慌。第二天,士兵中到处谈论这件事,指指点点,都互相以目示意陈胜。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发怒,让都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各位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手下的人都说:“愿意听从命令!”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筑了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酇、苦、柘、谯,都攻打下来。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战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陈胜就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二、课文注音夏(jiǎ)辍(chuò)垄(lǒng)怅恨(chàng)鸿鹄(hónghú)闾(lǘ)发闾左谪戍渔阳(zhé)戍(shù)当行(dāngháng)屯(tún)度(duó)以数谏(shuòjiàn)上使外将兵(jiàng)行卜(bǔ)帛(bó)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令(jiàn)祠(cí)篝火(gōu)忿(fèn)恚(huì)尉笞(chī)毋(wú)藉第令(jiè)宁有种乎(nìng)袒(tǎn)为坛而盟(wéi)蕲(qí)铚(zhì)酂(cuó)柘(zhè)谯(qiáo)身被(pī)会(huì)计事六七百乘(shè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三、通假字【发闾左戍谪(此为车字底,"谪"为今字)渔阳】“谪”通“谪”,流放充军。【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四、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楚人怜之】古义:拥戴,爱戴。今义:怜惜,怜悯。【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籍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间隙。【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身体。【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五、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尉果笞广】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或鞭子打。【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篝火:名词用作动词,提着灯笼。【狐鸣呼曰】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死国可乎】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乃丹书】丹:名词作动词,用朱砂。【法皆斩】法:名词做动词,按法律。【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六.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七、问答总结: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答:《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答: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答: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陈胜佣耕出身,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

8.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答: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9.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为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答: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

10.“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步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

11.“怅恨久之”,表明了什么?

答: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

12.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

答: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践,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八、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九、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十、段落结构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注释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②[秦王]即秦始皇帝赵政[1],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③[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④[易]交换。⑤[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⑥[加惠]给予恩惠。⑦[说]通“悦”,高兴、愉快。⑧[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⑨[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措”,施行。⑩[请广于君]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①[与]疑问语气助词。②[直]只,仅仅。③[怫(fú)然]盛怒的样子。④[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⑤[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⑥[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步行。跣(xiǎn):赤足。⑦[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⑧[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⑨[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⑩[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⑪[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青。⑫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⑬与臣而将(jiāng)四矣](专诸、聂政、要离)加上的,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⑭[若]如果⑮[怒]发怒,动词⑯[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⑰[是]这样,代词⑱[秦王色挠]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⑲[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⑳[谕]明白,懂得。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的国的王)说:“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即使这样,我从先王那接受的封地,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死去,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只会倒下两人,血溅出不过五步远,但是天下百姓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的时候)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秦王变了脸色,久久的(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何会到了这种地步呢?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一、生字唐雎(jū)怫(fú)然徒跣(xiǎn)缟(gǎo)素以头抢(qiāng)地色挠(náo)谕(yù)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放)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疑问语气)4、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晓)三、一词多义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动词,派,派遣)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A、免冠徒跣(动词,光着)B、徒以有先生(仅仅,只)夫:A、此庸夫妻之怒(名词,指成年男子)B、夫专诸之刺王僚(发语词,不译)怒:A、怀怒未发(形容词,愤怒B、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表转折,虽然)B、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以:A、以头抢地耳(用)B、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凭借)C、徒以有先生(因为)与:A、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B、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和,同)于:A、受地于先王(从)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者:A、以君为长者(……的人)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B、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四、虚词的用法而:连词顺接: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与臣而将四矣。3、挺剑而起。4、长跪而谢之曰转折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而君逆寡人者,【以】1.介词,可译为“用、拿、凭”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以大易小(3)、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4)、今吾以十倍之地(5)、以头抢地尔(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介词,可译为“把”

以君为长者,3.连词,可译为“因为”

徒以有先生也。【于】:介词①相当于“在”

仓鹰击于殿上。②相当于“自、从”

受地于先王/休祲降于天③相当于“到”

何至于此!五、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充、扩大)2、轻寡人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孝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魏国亡”六、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国土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七、问题探究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暴、阴险狡诈、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他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7、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8、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9、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10、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11、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12、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八、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九、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4、在今天,我们还需要提倡这种布衣精神吗?请结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谈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表现出了一种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在强权政治面前,尤其需要这种骨气,不卑不亢,捍卫国家和个人尊严,赢得外交斗争的胜利。隆中对陈寿【魏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参考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都不赞同这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往来,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召见他?”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室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告诉我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非常不高兴了,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字音辨析。1、诣(yì)

沔(miǎn)

璋(zhāng)胄(zhòu)恤(xù)

箪(dān)

殆(dài)戎(róng)重点词汇1、对:回答、应对。2躬:亲自。3好:喜欢。4每:常常。5于:和、与。6莫之许:就是“莫许之”。7许,承认。8惟:只有。9信然:确实这样。10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11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12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13由是:因此。14遂:于是,就。15凡:总共。1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17倾颓:崩溃、衰败。18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信:通“伸”,伸张。遂:终于。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22犹:仍,还。23已来:已,通“以”。24克:战胜。25非唯…,抑亦:不仅仅……而且也;非唯:不仅抑:而且亦:也26挟:挟持,控制。令:号令。27通:到达28殆:大概。29著:布30总揽:广泛地罗致。揽,招致的意思。31修:治理。32将荆州将:带领33身:亲自。34、犹:好像35、诚如是:果真像这样。36食壶浆:用箪盛,用壶装。“箪、壶”名词活用为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盛。箪:古盛饭的圆竹器,似竹篮;食:食物;浆:美酒;迎接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三、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四1、一词多义①信:谓为信然:确实信义著于四海:诚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②因:因屏人曰:于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遂用猖蹶:就④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诚如是:如果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已历三世: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⑥谓:谓为信然:说谓先主曰:对……说君谓计将安出:认为⑦然:谓为信然:这样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⑧用:遂用猖蹶:因此贤能为之用:利用此用武之国:运用⑨以:以弱为强者: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以迎将军者乎:来⑩为:好为《梁父吟》:唱谓为信然:是以弱为强者:成为贤能为之用:被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2、古今异义遂用猖蹶:猖蹶古意:失败;今意:嚣张。凡古意:总共;今意:平凡。孤古意: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今意:孤单。遂用猖蹶用古意:因此;今意:使用。将军宜枉驾顾之顾古意:拜访;今意,照顾、看。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古意:大概;今意,危险、输。(百战不殆)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古意:一天天;今意,太阳或日子。抑亦人谋也抑古意:而且;今意,压抑,或者。此人可就见就古意:接近,趋向今意:就是。重点句子翻译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同意这件事。

2.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3.将军宜枉驾顾之。”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但是我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5.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8.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呢!

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10、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之争强争胜。六、文学常识《隆中对》选择《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七、课文理解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答: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答:刘备: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富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谋臣形象4、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答: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答:“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5、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答: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答: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答: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答: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词五首望江南温庭筠这首小词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过尽千帆皆不是”,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