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医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下列属于狭义的债的变更是()。

A.债权让与

B.债务承担

C.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

D.履行方式的变更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债的变更分为狭义的债的变更和广义的债的变更。狭义的债的变更仅指债的内容的变更。广义的债的变更是指债的内容的变更和债的主体的变更。债权让与、债务承担以及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均为债的主体的变更,属于广义的债的变更。只有D项履行方式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属于狭义的债的变更。

2.关于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自然人和法人都享有人格权

B.自然人和法人人格权受侵害时都可向法院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C.自然人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D.各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相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固有的,由法律确认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对于自然人来讲,只与生俱来的;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来讲,自成立时享有。因此,A项说法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B项说法错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不同,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限制:性质上的限制、法律上的限制和目的事业的限制。基于自然人的天然属性而专属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内容,法人均不能享有,因此,C项说法错误。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以其目的事业为限,因此,D项说法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乘客甲明知擅自打开飞机应急舱门会危及飞行安全,在飞机被牵引车推出阶段故意将应急舱门打开,地勤人员发现应急充气滑梯弹出后将飞机迫停。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C.重大飞行事故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并未对飞机本身实施破坏性行为。B项,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甲并未对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C项,重大飞行事故罪是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甲并非航空人员。D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方法的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擅自打开飞机应急舱门的行为危及公共安全,构成该罪。

4.甲、乙签订一份二手房买卖合同,约定“本合同一式三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甲、乙各执一份,见证律师留存一份,均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关于该条

A.是有关法律原则之适用条件的规定

B.属于案件事实的表述

C.是甲乙双方所确立的授权性规则

D.关涉甲乙双方的行为效力及后果

答案:D

本题解析:

题干列举的内容为合同条款,并不是法律条文,并不涉及法律原则。A选项不正确。双方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而非对案件事实的表述。案件事实应当出现在法官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本文并未涉及,B选项不正确。所谓授权性规则,属于法律规则的一种,包括授予国家机关职权的职权性规则与授予普通公民的权利的权利性规则.C选项不正确。此条款约定的内容是对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的说明。D选项正确。

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其他组织”的是()。

A.某大学人事处

B.某大学学生会

C.某大学研究生院

D.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其他组织是指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体。某大学人事处和研究生院不具有法人资格,且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因此,既不是法人,又不是其他组织,故排除A项和C项。某大学学生会是否具备其他组织的性质,关键看是否办理了社团登记,没有办理的,不能认定为其他组织,B项并没有明确这一点,故排除B项。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虽然不具有法人资格,但是仍然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湖北省分行甚至可以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故选D项。

6.一般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包

A.不可抗力

B.受害人的故意

C.意外事件

D.受害人同意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章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中第二十九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而意外事件作为免责事由,仅适用于过错侵权,不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同意,指受害人事先明确做出自愿承担某种损害结果的意思表示,且该自愿受损的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害人同意包括免责条款和受害人单方允诺,当其符合条件时,其为免责事由。

7.下列合同所产生的债权可以适用留置权的是()。

A.买卖合同

B.租赁合同

C.运输合同

D.借款合同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依我国《担保法》第84条规定,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及法律规定可以留置的其他合同产生的债权,债权人有留置权。根据《物权法》第230条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同法第232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可见可以留置的合同种类很多,并不限于担保法中规定的几种。

8.下列选项中,不必经过登记即可成立的民事主体是()。

A.某大学

B.某合伙组织

C.某个体工商户

D.某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学校的设立,不需要办理登记即可成立,而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有限责任公司则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才能成立,故选A项。

9.下列犯罪要求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的有()。

A.索贿的

B.收受贿赂的

C.行贿的

D.单位受贿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索贿的,即构成受贿罪;收受贿赂的和单位受贿的,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是不要求是谋取不正当利益。行贿的成立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必要条件。故选C项。

10.甲为设立蓝天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承租乙公司的房屋作为蓝天公司筹备处的办公场所,约定租金2万元。蓝天公司成立后,乙公司对到期未付的租金

A.只能请求甲支付

B.只能请求蓝天公司支付

C.有权选择请求甲或蓝天公司支付

D.有权请求甲和蓝天公司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75规定: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设立人承受,设立人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产生的民事责任,第三人有权选择请求法人或者设立人承担。因此本题选C。

11.下列关于犯罪既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由此可见,具体罪名犯罪既遂的认定是以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为依据的,对于其处罚标准也应依照刑法分则的法定刑处理,所以AB项表述正确。犯罪既遂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实害犯、危险犯和行为犯。在危险犯、行为犯的情况下犯罪结果并非犯罪既遂的判定要件,即使没有实现犯罪目的,也是可以构成犯罪既遂的,故选项C表述正确,而选项D错误。

12.下列职位中,我国《宪法》没有规定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是()。

A.国家主席

B.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79条第3款的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A项。根据《宪法》第130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根据《宪法》第124条第2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排除C项。根据《宪法》.第93条第4款的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但《宪法》并没有有关中央军委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故选D项。

1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所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过失应分别认定为过失犯罪,而不构成共同犯罪。A选项说法错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行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不成立共犯。B选项说法错误。交警甲属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属于帮助行为,甲、乙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C选项说法正确。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二人事前无通谋不以共犯论处。D选项说法错误。

14.南北朝时期西魏政权制定的法典是()

A.武德律

B.麟趾格

C.大业律

D.大统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西魏制定的《大统式》,东魏制定的《麟趾格》,注意区分。2006年考查《麟趾格》,2007年就考查了《大统式》。

15.甲将电脑交给乙保管。丙得知后,诱使乙将电脑低价卖给了自己。后电脑被丙遗失,被丁拾得。该电脑的所有权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本题解析: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或不动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原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的制度。其成立要件有:①出让人无权处分;②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③以合理的价格转让;④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本题中,丙诱使无权处分人乙低价出卖电脑给自己,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故丙无法取得所有权;而丁拾得遗失物的情况也不适用于善意取得,故电脑的所有人依然属于甲。

16.革命根据地时期,规定以参议会作为管理政权机关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确定了“三三制”的宪法组织原则,该原则就是在参议会中确定共产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各占1/3,该原则由参议会通过,故参议会是管理政权的机关。

17.关于累犯的从重处罚,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累犯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是否从重处罚

B.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累犯应当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D.累犯的从重处罚指的是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答案:D

本题解析:

《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因此只要构成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没有不从重处罚的余地,A选项错误: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种或刑期。从重处罚必须在法定刑幅度内,而不能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否则将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应当比照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从重处罚。对于累犯应从重处罚,必须根据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确定具体应判处的刑罚,切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累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的做法。C选项错误。对于累犯必须从重处罚:无论具备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者,还是具备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者,都必须对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D选项正确。

18.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A.应当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照中国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C项和D项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免除在前,减轻在后,这体现了立法者的态度,要求司法工作人员首先选择免除处罚。故选C项。

19.规定“五院制”政府组织形式的宪法性文件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训政纲领》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五院是指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该制度最早规定于《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故选C项。

20.《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机关是以下哪一个()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民族委员会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其进行了修订。因此,本法的制定机关应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部门是()。

A.国家统计局

B.审计机关

C.国务院办公厅

D.国防部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91条第2款的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故选B项。

22.默示废止是根据()原则来确定旧法与新法规定相冲突时适用新法的。

A.宪法优于法律

B.后法优于前法

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D.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新法公布后旧法即失去效力,这是由于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23.下列哪一选项是古典自然法学派在法的概念问题上的观点

A.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B.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

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

答案:C

本题解析:

古典自然法学派是在十七八世纪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和革命斗争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以强调自然法学为特征的一个法学派别。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劳秀斯、意大利的贝卡里亚等,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在组成国家以前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受体现人的理性的自然法的支配后,根据理性要求,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故C项属于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24.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都必须有义务主体

B.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

C.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都具有特定性

D.只有合法行为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不合法行为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不仅仅有权利主体,而且还要有义务主体.故A项正确。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而不是物质社会关系,故B项正确。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不特定的,故C项正确。D项错在:不合法行为也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如因侵权行为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关系。

25.民法是()。

A.实体与程序统一法

B.强制性规范法

C.公法

D.权利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査民法的性质。A项错误,实体法是规定具体权利的规范,程序法是规定权利如何运作、保护的规范。而民法是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及财产权利的规范,属于实体法,而非程序法。B项错误,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约定优于法定。因此,民法的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给当事人以很大的自由。C项错误,公法规范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涉及公共事务,而私法规范平等主体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因此民法为私法,而非公法。D项正确,民法以权利为核心观念,虽然现代以来,强调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呈现社会本位的趋势,但社会本位仍然是以承认权利为前提的,因此,民法是权利法。

26.甲、乙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下丙。丙的出生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

A.事实行为

B.违法行为

C.状态

D.事件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行为是指受当事人意志支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活动。本题中,丙的出生与丙的意志无关,对于丙而言,出生属于事件,而不是行为,D选项正确。违法行为、事实行为都是行为的下位概念,出生不是行为,自然也不是违法行为、事实行为,A、B选项错误。出生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是客观现象,不是状态,C选项错误。

27.下列关于两汉察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适应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B.这包括察举、皇帝征召两方面

C.是汉武帝时期鼎盛的重要原因

D.西汉时期就背离了选拔人才的初衷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8.某日深夜,甲从乙身后突然用仿真手枪顶住其头部,大喊一声:“交出钱来!”乙慌忙将钱包交给了甲。这时,甲、乙都发现彼此是熟人,甲随即将钱包还给乙,并道歉说:“对不起,没认出你来!”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抢劫罪中止

C.构成抢劫罪未遂

D.构成抢劫罪既遂

答案:D

本题解析: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完整地完成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即判断一种行为是犯罪既遂后的补救行为还是其他未完成形态,只要明确这种行为是否已经符合刑法分则中该罪的全部犯罪构成即可。本题中,甲已经完成了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所要求的全部行为,已经构成了抢劫罪既遂。

29.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公民肖像权的是

A.在寻人启示上刊登公民照片

B.在通缉令中使用逃犯照片

C.在法制宣传片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D.未经同意在照像馆橱窗中陈列他人照片

答案:D

本题解析: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客观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权利,即自然人自行决定是否再现、展示、何时展示自己形象的权利。A、B、C三项中的情形均属于合理使用公民肖像,不属于侵害肖像权,故D项正确。

30.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

B.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导致该财物被毁坏的,对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C.为摆脱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可认定为紧急避险

D.为保护个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也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的方法进行紧急避险

答案:D

本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为保护国家利益的防卫行为,并未要求防卫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A选项错误。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仍然成立正当防卫。B选项错误。摆脱的是合法追捕,既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也不能紧急避险,C选项错误。若保护的个人利益大于所损害的公共利益,则可以紧急避险。D选项说法正确。

31.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广泛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多寡是划分部门法的()。

A.客观标准

B.重要标准

C.主要原则

D.首要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划分法律部门的原则主要有粗细恰当,发展合适,主题定型,逻辑与实用兼顾。

32.我国《刑法》第303条第l款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甲长期通过网络纠集池人进行赌博,人民法院认定其聚众赌博,对其单独定赌博罪。甲的罪行符合赌博罪的()。

A.基本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加重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犯罪构成的分类。所谓基本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与之相对应的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即以基本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甲通过网络纠集人员行赌,符合赌博罪的基本犯罪构成,故选A项。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是()。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行政管理权

D.制宪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还有发行货币权,但没有制宪权。故选D项。

34.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A.司寇

B.大理寺

C.廷尉

D.刑部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齐以前的政权都以廷尉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故选C项。商、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司寇。北齐、北周、隋、唐、宋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明、清时期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刑部,此时大理寺只不过是一个复核机关。

35.按照规则规定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故A正确。依据行为的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及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故B错误。依规则内容的确定程度,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故C错误。依据功能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故D错误。

36.下列选项中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是()。

A.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B.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

C.私自开拆并偷看他人的信件

D.以营利为目的,未经他人许可,使用其肖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38条的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里的“人格尊严”,就是民法上的人格权,包括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名称权等,D项为侵犯他人肖像权,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故选D项。

37.最早正式规定“十恶”制度的法典是()。

A.开皇律

B.泰始律

C.贞观律

D.北齐律

答案:A

本题解析:

“十恶”制度的来源是《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包括: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隋朝的《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十恶”罪名。分别包括: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故A项正确。关于十恶重罪或是重罪十条,首先记住两个时间点,北齐开始的重罪十条,《开皇律》开始的十恶重罪;然后记住另一个知识点,即十恶不在八议范围之内。

38.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属于有权法律解释?()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有权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通常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法定依据。另根据《宪法》第67条第1项和第4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包括: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法律。司法机关和国务院都无权解释宪法。

39.刘某和药店主孙某之间订有买卖协议,由刘某长期供应孙某假药低价销售。后因孙某欠款较多,双方发生纠纷。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刘某和孙某之间具有买卖的法律关系

B.假药和欠款是双方法律关系的客体

C.刘某和孙某购销假药的行为违法,但买卖行为在法律上有效

D.双方的协议违反法律,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刘某和孙某签订的买卖合同的标的违反国家法律,侵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导致合同无效,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故选D。

40.清朝的中央司法主审机关是()。

A.大理寺

B.刑部

C.理藩院

D.都察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朝在继续沿用明朝司法机关设置体系的同时,还设立了其他司法机关,体现了清朝对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关注和对满族特权的维护。清朝在中央设置了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分掌复核、审判和监察职能。此外,清朝设置了理藩院,作为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管理机关,故选B项。注意:北齐、北周、隋、唐、宋时期,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明、清时期,大理寺是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隋、唐、宋时期,刑部是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也是中央刑事案件的复核机关,元、明、清时期,刑部不仅是中央最高司法行政机关,而且是主审机关。刑部还是六部之一。明、清时期的刑部位高权重,元、明、清时期刑部职权的变化,体现了刑部职权的扩大。

41.《刑法》第133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285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罪状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

答案:C

本题解析:

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违反其他的法律法规是构成某种犯罪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该犯罪也就不能成立。

42.甲破解了张某的股票账户密码,偷偷登录其账户买卖股票“练手”,案发时造成张某股票账户资金亏损15万元。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盗窃罪

B.非法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偷偷登录他人账户买卖股票“练手”,也不具有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目的,不是非法经营的行为,排除B项。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甲侵入的是证券交易系统,不属于上述计算机信息系统,排除D项(超纲罪名);甲没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应该排除A选项。造成财产损失,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故选C项。(定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可能更妥当,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行为包括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的情形,无此选项)。

43.甲在抢劫时,突然产生幻觉,看见警车驶来,于是自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本题解析:

自动放弃犯罪意味着行为人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犯罪的意图。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有:出于真诚的悔悟;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认为遭遇客观障碍不可能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撤离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因为认识错误、发生错觉、幻觉而使犯罪没有进行下去的,通常不认为具有自动性。

44.甲见乙挥拳打丙,遂上前制止,结果被乙误伤。对甲因此所遭受的损害

A.由乙、丙承担按份赔偿责任

B.由乙、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由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由乙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乙无力承担,由丙给予适当补偿

答案:D

本题解析:

在该题目中,乙是致害人,适用侵权责任,由其承担赔偿责任。丙是受益人,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首先应当乙承担赔偿责任,在乙无力承担时,可责令丙给予适当补偿。故答案为D。

45.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A.船和船桨

B.一套西服的上衣和裤子

C.文具盒和笔

D.球拍和球

答案:A

本题解析:

主物和从物是依据物是否可以独立存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划分。主物和从物是分别独立的物,但主物是有独立效用的物,从物则从属于主物而使用,协助主物发挥效用。本题中,B项涉及的上衣和裤子是西服的组成部分,非主物和从物的关系;C项涉及的文具盒和笔难有主次之分,所以也可以排除;D项涉及的球不一定从属于球拍而发挥作用,而且也难有主次之分,所以也可排除。故A为正确选项。

46.下列有关不成文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成文法主要是道德规范

B.不成文法不是中国法的渊源

C.不成文法与成文法一样是中国法的重要渊源

D.不成文法是中国法的渊源的补充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不成文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地位的了解。法律渊源多种多样,按照规范载体形式的不同,法律渊源可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表现为文字形式的制定法的为成文法渊源,不表现为文字形式的为不成文法渊源。不成文法是指国家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判例和法理等。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成文法为主要渊源的传统,不成文法只是次要的、居于补充地位的法的渊源。A项中道德规范是与法并列的社会规范,不是法,也不是不成文法。B项否定了不成文法与中国法的渊源的关系,也不正确。C项过高评价了不成文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地位,因此也不正确。只有D项正确评价了不成文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中的地位,为应选项。

47.甲将乙的照片和联系方式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声称乙欠钱不还,是个骗子。经查,甲所言与事实不符。甲的行为侵害了乙的()。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荣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名誉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维护其名誉,享受名誉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乙伪造事实谎称甲是骗子,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使社会主体降低了对乙品行的评价,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名誉权,B项正确。

4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权基本原则的是()。

A.物权法定原则

B.一物一权原则

C.公示、公信原则

D.物权无因性原则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物权的基本原则有三: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和公示、公信原则。我国不承认物权的无因性理论,该理论系德国物权法理论。

49.下列选项中,不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的是

A.监狱监管人员吊打被监管人,致其骨折

B.非法拘禁被害人,大力反扭被害人胳膊,致其胳膊折断

C.经本人同意,摘取17周岁少年的1个肾脏,支付少年5万元补偿费

D.黑社会成员因违反帮规,在其同意之下,被截断一截小指头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50.南北朝时期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北魏律》

B.《大统式》

C.《北齐律》

D.《麟趾格》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北齐律》是南北朝时期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成文法典,以“法条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于世,《开皇律》就是在《北齐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故选C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关于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有()。

A.出租人一般应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B.出租人一般不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C.出租人和出卖人应当连带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D.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由出租人承担租赁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融资租赁合同项下的瑕疵担保责任,出租人一般不予承担,除非出租人干预了租赁物的选择或者购买。

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住宅小区建筑区划内,原则上属于业主共有的是()。

A.物业服务用房

B.公益性活动场所

C.共有场地的停车泊位

D.公用设施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住宅小区的绿地、道路、公共设施、公益性活动场所,围墙、小区大门建筑、艺术装饰物以及公用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除依法归属于国家或法人或个人所有外,原则上归住宅小区业主所有。故选A项、B项和D项。根据《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依此规定,选C项。

3.以下关于法律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移植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超前性,给法律未来的发展以一定的空间

B.法律移植要以国情为基础,对于优秀的外国法律要变通的运用

C.法律移植中可移植的只有外国的法律

D.法律移植可以说是照抄照搬外国的法律

答案:C、D

本题解析:

法律移植并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抄照搬,而是要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适用,同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超前性,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兼容性以及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因此AB正确,D错误。法律移植的范围不仅包括外国法律,还包括国际通行的法律和国际惯例,因此C错误。

4.下列有关法学思想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A.自然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B.实证主义法学的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

C.社会学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

D.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持自然法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坚持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持法实证主义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分离的,认为定义法的概念不需要或不应该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核心要素,而是以权威性的制定或发布、社会效果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故A错误。一般来说,法社会学家和现实主义法学学者的法概念是首要地以社会效果为定向的法概念,如马克斯·韦伯、卢曼、霍姆斯等;自然法学者的法概念是“应然法”的概念,是从“应该怎样或应该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法实证主义者的法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是从“实际怎样或实际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故B、C正确。经济分析法学从整体上讲仍然属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经济分析法是以一个预设的价值——追求效率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也兼有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的一面,但是不能认为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5.村民甲育有一儿一女,其妻早逝。甲生前一直由其女对其日常生活进行照顾。甲去世后,其女想分得甲留下的部分祖传贵重物品,甲子不同意,认为按照当地女儿无继承权的风俗习惯,其妹不能继承。当地村民也指责甲女的要求。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现行法律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存在一定的冲突

B.法与习俗的正当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C.需要处理好国家的制定法与“民间法”之间的关系

D.风俗习惯应该优先于法律规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与习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法律对习惯的肯定——法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对于社会已经存在的习惯,立法者根据需要予以确认,赋予其法律的效力;法律对习惯的否定——法律对习惯的确认是有选择的;法律与习惯共存——法律调整人们的行为,对于法律不调整的行为,习惯作为非国家的社会规范对其加以调整。在应当由法律调整的范围内,人们的行为首先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可能存在习惯因素与法律规定的不一致,这是法律与习惯的冲突,这时,应该破除落后的习惯束缚,遵守法律的规定。

6.一般来说,实质推理是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的推理。当出现法律规定本身的含义模糊;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或者法律中出现两种以上需要选择适用的条款;出现通常所述的“合法”和“合理”的矛盾的时候,需要运用实质推理。而对于实质推理,各国的法制实践一般通过以下哪些形式来进行?()

A.通过司法机关对法律的目的和精神进行解释

B.根据习惯、法理或者根据正义、公平等法律意识及伦理观念作出判断

C.根据国家的政策或法律的一般原则作出决定

D.根据权威法官或法学家的论证以及社会舆论导向等作出决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此题考查的是法律推理的内容。法律推理有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之分。本题考查的是对于二者的综合理解。

7.下列有关国务院的表述,正确的有()。

A.国务院秘书长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B.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撤销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C.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有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审计长

D.国务院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7条的规定,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故A项表述正确。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8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并,经总理提出,由全国人大决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故B项表述正确。根据《宪法》第88条第2款或《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没有审计长,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89条第9项的规定,国务院管理对外事务,有权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故D项表述正确。

8.清朝末期,五位大臣国外考察后上书建议进行预备立宪,认为立宪有哪些好处()

A.皇位永固

B.外患彻底清除

C.外患渐轻

D.内乱可弥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打出“仿行宪政”的旗号,并派遣五位大臣赴日本等国考察宪政。五位大臣回国后,上书建议进行“立宪之预备”,认为立宪有三大利:一日皇位永固,二日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弥。

9.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

C.劫持航空器罪

D.绑架罪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承担刑事责任。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是16周岁。做好此类题目的唯一办法就是记住《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故选A、B项。

10.下列选项中,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有()。

A.甲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机器因故障多吐出500元

B.甲所订报纸被送报员放入邻居乙的报箱,乙取而弃之

C.甲订购乙公司商品并已付款,在乙公司送货上门时甲妻不知情再次付款

D.甲被乙撞伤,乙支付甲医疗费,同时甲获得了保险公司给付的意外伤害保险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财产受损的事实。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包括:(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有损失;(3)-方获益和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4)获益没有合法根据。选项D中甲被乙撞伤乙支付医疗费是基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则是基于其与甲之间的保险合同,其获益均有合法根据,不是不当得利。

11.不同法学流派对于“法是什么”的认识不一。下列关于法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有()

A.社会法学派认为,法是公意的体现

B.历史法学派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

C.古典自然法学派认为,法是理性的体现

D.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答案:C、D

本题解析:

社会法学派是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为研究方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生活因素对法的影响的派别。A选项错误。分析法学派是将眼光转向现实的法律现象,以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流派。认为法是主权者的命令。历史法学派认为,自古以来,法就像语言、风俗、政治一样,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j:B选项错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一些学者将法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理性和本性。C选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D选项正确。

12.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物

B.精神财富

C.作为

D.不作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关系的客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财富。它们是一般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可以是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客体。(2)物。既可表现为自然物,也可表现为人的劳动创造物。既可以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也可以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还可以是货币以及其他有价证券。(3)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性财富。(4)行为结果。一定的行为结果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而在通常情况下,往往直接把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故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13.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公罪即官吏因公事而犯的罪,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故A项错误。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故B项错误。唐朝对犯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且犯三次以上的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采取累犯加重原则,故C项错误。唐朝对于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D项正确。

1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权力的机关有()。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C.自治县人大

D.自治乡人大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16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见,只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但不包括民族乡。故选A、B、D项。

1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其相同之处在于()。

A.二者同属于法的效力

B.二者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C.二者的效力都来自于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

D.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效力,即法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来行为,必须予以服从的一种法律之力。法的效力来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法的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因此,A、C项应入选。B项本身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而这是二者的区别,不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16.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A.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B.进行就业培训

C.加强劳动保护

D.改善劳动条件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故选A、C、D项

17.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流入某湖后,发生大量鱼类死亡事件。在是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上,该化工厂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的有()。

A.因自然灾害引起鱼类死亡

B.该损害系另一工厂再次排放废水,使得本厂废水与该厂废水结合所致

C.该化工厂主观上没有任何过错

D.原告的赔偿请求已经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的是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A项错在:如果系自然灾害引起鱼类死亡,必须及时采取合理措施。B项错在:两种行为结合导致损害,系共同侵权该化工厂不能免责。C项错在: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案件实行无过错责任,化工厂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而免责。D项错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3年。

18.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是()。

A.危害的来源不同

B.行为的对象不同

C.对损害程度的限度要求不同

D.主观目的不同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都是正当化事由,存在一些共同之处:(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也存在重大区别:(1)危害的来源不同。(2)行为的对象不同。(3)行为的限制不同。(4)行为的限度不同。(5)主体的限定不同。故选A、B、c项。

19.下列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有()。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故选A、B项。C、D项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20.连续犯具有的特征是()。

A.针对同一对象

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C.出于连续的犯罪意图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理论,连续犯的特征为:(1)连续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2)连续犯必须实施数个足以单独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3)连续犯所构成的数个犯罪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4)连续犯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针对同一犯罪对象不是连续犯的必备条件,犯罪故意不同也不可能形成连续犯。故选C、D项。

21.甲公司为乙公司运输一批羊,途中有三只羊逃跑,被丙、丁拾得。丙将其中两只羊赶回家,丁带着剩下的一只羊在路边等候失主。戊驾车经过此地,因车速过快将羊撞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甲公司有权要求丙返还两只羊

B.乙公司有权要求丙返还两只羊

C.甲公司有权要求戊赔偿

D.丁有权要求戊赔偿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A项,甲公司依据运输合同对这一批羊享有占有权,是有权占有,丙对于羊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有权占有人对于无权占有人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所以,甲公司有权要求丙返还两只羊。B项,乙公司是羊的所有权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C项,因为戊的原因导致甲公司对乙公司违约,甲公司在承担了违约责任后有权向戊追偿,所以甲公司有权要求戊赔偿损失。D项,根据《物权法》第245条的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丁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丁对羊的占有是一种善意占有,丁有权要求戊赔偿。

22.唐朝有关婚姻缔结限制的情形包括()。

A.尊卑不得结婚

B.同姓不得结婚

C.不得与逃亡女子结婚

D.良贱不得通婚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对婚姻缔结的限制表现在:同姓不婚、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严禁与逃亡女子结婚、监临官不得娶监临之女为妾、良贱之间不得为婚,故选B项、C项和D项。A项错在:尊卑不是不能通婚,而是非同姓但有血缘关系的尊卑间不得为婚。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

B.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都由政府收容教养

C.聋人、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等其精神恢复正常时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所以,原则上是交给家长或者监护人管教,由政府收容教养是例外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其中的聋哑人是指既聋又哑的人,聋人或者哑人不符合条件。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就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

24.秦朝的诉讼程序中,官府不予受理的有()。

A.州告

B.非公室告

C.甲告

D.公室告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秦律规定,民间相诉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指准许告官的案件,如贼杀、伤。非公室告指不准告官的案件,如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子女。

25.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刑法》第24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体是住宅权即他人财产权利

B.因为《刑法》第256条规定的破坏选举罪的客体是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选举权利,所以该条规定的破坏选举的犯罪行为只限于破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

C.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客体不同

D.重婚罪与暴力干涉婚姻罪侵害的直接客体不同,但同类客体相同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犯罪客体能揭示某一刑法条文的目的或宗旨,对于正确理解、适用刑法条文具有指导作用。非法侵入住宅罪规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因此其主要保护的客体是公民的居住安宁,而并非对住宅享有的财产权利,A选项错误。《刑法》第256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该条明确规定了其保护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适用的范围仅限于“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B选项正确。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是构建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基础,对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义。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与使用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实施故意杀人罪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在使用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时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凡是危及公共安全的(例如投毒于公共食堂),都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例如投毒于某个人的食物中).一般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选项正确。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所直接侵害的某种特定的社会利益。重婚罪直接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直接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婚姻自由。而同类客体是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重婚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都规定在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中,二者侵害的共同客体都是人身权利,D选项正确。

26.国务院制定的《个体工商户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条例。”该规定的宪法依据包括()

A.国家鼓励、指导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答案:B、C、D

本题解析: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保护个人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故答案为BCD。(关于“帮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宪法修正案实,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尤其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有关内容,更是高频考点,希望考生能全面掌握

27.对下列哪些犯罪分子可以或应当免除处罚?()

A.犯罪以后自首的

B.胁从犯

C.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

D.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28.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我国刑法渊源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C.票据法中关于票据诈骗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D.国务院行政法规中关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我国刑法渊源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A项为刑法典,B项为单行刑法,C项为附属刑法。

29.在西周时期,婚姻关系的确立需要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同姓不婚

C.履行“六礼”程序

D.“七出”“三不去”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西周婚姻关系的确立需要具备的条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履行“六礼”程序。“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婚姻关系解除的规定,不是婚姻关系确立的条件。

30.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适用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

A.被裁定假释的犯罪分子

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D.被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即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不脱离社会,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5种罪犯。

D项,《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54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可见,只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且在社会服刑的人员才可以适用社区矫正,如果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而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便无法适用社区矫正。

31.在我国,广义的刑法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D.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刑法典,《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附属刑法。而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在本质上是行政处罚,由于没有犯罪和刑罚的规定,不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故选A、B、C项。

32.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是一种命令式的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使它区别于不包含确定行为方案或仅具有倡导性的口号或建议

B.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C.法律规则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规范要求时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

D.法律规范由有明确、肯定的行为模式,有特殊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行为规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关于法律规则的基本特征,是法律规则部分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本题考察的为书本基础知识,望考生在学习中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33.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篇目的有()。

A.职制

B.贼盗

C.捕断

D.户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唐律共12篇,具体的篇目有:名例(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涵盖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卫禁(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职制(官吏职守、惩治贪赃和交通驿传);户婚(税赋征收、户籍、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厩库(牲畜管理、仓库管理以及官物出纳);擅兴(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贼盗(十恶、恶性杀人等);斗讼(斗殴、诉讼);诈伪(欺诈、伪造);杂律(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等);捕亡(追捕逃亡)和断狱(审讯、判决和监狱管理)。《唐律》中的篇目是《捕亡》,不是《捕断》,C项不选。

34.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

A.甲因赌博欠乙1万元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甲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甲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甲因赌博欠乙1万元”不具有合法性,不符合法律关系的含义。

3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

C.以临时中央裁判所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

D.以英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

答案:A、C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以美国的国家制度模式为标准,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D项错误。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A项正确。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统率军队并行使行政权力;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省都督府委派三名参议员组成,B项错误。临时中央审判所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由临时大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设立,C项正确。

36.甲乘坐公交车时,公交车与一私家车相撞,甲受伤致残。经认定,该起交通事故应由公交公司司机乙负全部责任。对此,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甲的损失应由乙承担责任

B.甲的损失应由公交公司承担责任

C.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按份责任

D.甲的损失应由乙与公交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C、D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