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_第1页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_第2页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_第3页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_第4页
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九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教材,改变了以往美术教科书以美术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采用以大单元的形式编排,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从中学习一些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这样编排教材,其目的是从内容上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各种活动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分析介绍这册教材,我觉得应该先从整体上对这册教材有一基本了解,然后再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首先,本册教材共分为5个大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三单元都是欣赏·评述;第二和第五单元为综合·探索;第四单元为设计·应用。其次,本册教材所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除两个单元的欣赏外,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二单元里的做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的综合报告(包括文字、照片、图片、示意图等),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第四单元里的绘制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或制作社区规划模型;第五单元里的设计海报、请柬、毕业纪念品(书画作品、工艺制品、电子制品)、设计制作演出道具和布景,以摄影、录像方式记录联欢活动过程等。第三,本册教材所需要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第一单元的欣赏·评述,需要学生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进行讨论、交流,还有写书面的评述文章;第二单元可以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调查所在地区的美术遗迹、民间工艺等,查阅和收集资料,集体讨论交流;第三单元查找相关资料,参观当地民俗博物馆或采访民间艺人;第四单元调查社区的情况;第五单元策划毕业联欢活动。美术九年级培训资料教材介绍以上是对本册教材作了一个大体上的介绍。接下来,我对每一个单元再作较为深入的介绍。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美术的一条基本发展线索。2.通过欣赏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美术珍品名作,使学生对多元的世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单元课时分配建议3—5课时本单元欣赏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分为三次活动完成。活动一(欣赏与评述)1—2课时通过欣赏原始社会西班牙的洞窟壁画艺术,欣赏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古埃及的金字塔艺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建筑和浮雕艺术;古希腊的神庙和雕塑艺术;古罗马的雕塑艺术,使我们的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不同文明地区孕育出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来。其次,通过欣赏使我们的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对世界的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印度佛教建筑《桑奇大堵坡》、柬埔寨的佛教建筑《吴哥寺》、日本的佛教建筑《姬路城天守阁》等;法国基督教建筑《夏特尔主教堂》、意大利《圣维塔列教堂的镶嵌画》;伊朗伊斯兰教《伊斯法罕皇家清真寺》、印度伊斯兰建筑《泰姬·玛哈尔陵》等,都传递了不同文化的特定含义,体现了不同文化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应使学生知道古代拉丁美洲的玛雅人、印加人和其他部落民族,以及古代非洲的贝宁王国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遗产。活动二(讨论与研究)1—2课时主要欣赏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欧洲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法国画家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以及19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莫奈的《鲁昂教堂》;荷兰画家凡·高的《向日葵》;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的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知道,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确立了科学的绘画体系,建立了古典艺术规范,产生了大批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才华的艺术家,为17、18、19世纪乃至20世纪的西方艺术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17、18、19世纪的西方艺术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各种风格相互交织,各领风骚。同时,还使学生知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美术创造活动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活动三(评论与总结)1课时主要欣赏20世纪西方复杂多样,流派纷呈的现代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法国画家马蒂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俄国画家夏加尔、英国雕塑家摩尔等人的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这时期的西方艺术家反叛传统理性精神,建立了新的艺术观,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试验。本单元的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自己收集西方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2.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本单元结束后,可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西方美术作品,写一篇美术评论短文。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西方美术作品的有关背景资料,每次活动后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作好必要的准备。第二单元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综合·探索)单元总目标1.通过对城市或乡村美术文化的考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2.通过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3.通过考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单元课时分配建议3—5课时活动一(考察与研究)2—3课时各地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当地的民居建筑,或考察当地的文物古迹,或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作坊以及民间工艺品。考察前,可组织或引导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考察中,应指导学生利用摄像、摄影甚至录音来记录各种图像或音响;引导学生用文字来记录、收集各种资料。·考察民居建筑,应从其柱头、屋顶、瓦当、檐头、门、台阶、结构和内部的空间分割、样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民间绘画,应从其内容、构图、表现形式、工具材料、造型特征、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民间工艺品,应从其种类、造型特征、装饰特征、材料工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后,学生可分组或个人写一份考察报告。如没有这方面条件的地方或学校,教师可收集一些有关传统民居、民间绘画、民间工艺品或文物古迹类的图像、影像资料,供学生观摩、研究。观摩、研究时还应告诉学生研究的方法,如:考察民居建筑,应从其柱头、屋顶、瓦当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民间绘画,应从其内容、构图、工具材料、造型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民间工艺品,应从其种类、材料工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等。同时,也应组织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字资料,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而后写一篇研究的文章。活动二(摹制与发展)2课时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体会其风格特点及其艺术成就。也可在实地进行写生。请学生们集体讨论摹制后的感受,可通过口头或书面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按照传统美术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样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构思,大胆地进行创作。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对实地考察的场所、地方和内容,应事先去了解一下。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来考察,考察些什么内容等。准备教具:考察的有关图片、图像、文字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图书馆中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如外出考察,应带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等,便于收集资料。2.课堂教学可分成一些小组,由各组的组长负责,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和研究。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知道民间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2.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3.通过欣赏,使学生学会从材料、造型、内容等方面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单元课时分配建议3—4课时活动一(欣赏与描述)1课时主要欣赏民间年画、刺绣、蜡染、编织、剪纸、皮影、玩具、陶瓷、风筝、面具等。对其不同材料、造型、内容等进行简要描述。也可请学生谈谈对民间美术的看法。活动二(分析与研究)1课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件或数件民间美术作品,从其材料、造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独特内涵。使学生知道民间美术普遍具有寓意、象征、稚拙等特点,在色彩上具有装饰性的特点。同时,还应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活动三(体验与探索)1—2课时可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或采访民间艺人,也可以请当地的艺人到学校演示、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也可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并用摄影、摄像或文字进行记录。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各种民间艺术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供学生欣赏。学生准备学具:课前收集有关这一单元的各种图片。2.课堂教学可组织讨论、交流。也可组织参观考察。也可请艺人来学校讲座等。3.课后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及传承意识。第四单元社区环境美化(设计·应用)单元总目标1.使学生了解与关心社区的发展与变化。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单元课时分配建议2—4课时活动一(调研与策划)1—2课时调查与了解社区所属的范围,社区街道、建筑等的分布情况,以及它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组织学生讨论并策划社区环境美化的规划。活动二(设计与制作)2—3课时在本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绘制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也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社区的立体模型。在活动中,还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设计意图,交流各组设计的社区模型。还可主动地提供给社区有关方面作为社区规划的参考、选用。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包装用泡沫塑料、纸板、泥土等,以备社区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用。学生准备学具:各种纸张,如需外出调查应带好记录本、照相机、摄像机等。2.课堂教学教师应组织学生调查。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环境设计的方法及制作模型的一些方法等。作业完成后,可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第五单元留下眷恋带走真情(综合·探索)单元总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运用所学过的造型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对母校的依依眷恋,对老师、同学的款款深情,和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2.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单元课时分配建议6课时活动一(策划与准备)2课时以“惜别母校,走向新的征程”为主题,组织同学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毕业联欢活动。策划过程中,应分小组进行,如有的小组可负责设计制作海报、制作请柬(可用电脑设计制作);有的小组负责制作各种毕业纪念品(书画作品、工艺制品等),制作毕业纪念册;有的小组负责排练节目;有的小组负责道具、布景制作,也有的小组负责布置美术作品展等。总之,分工明确,任务明确。如全校的毕业班较多,甚至可以按班级分工进行。活动二(组织与实施)4课时选定活动地点(教室或学校的其他场馆),分小组或分班级进行制作、布置、美化等。在联欢会的演出过程中,或美术作品展览期间,可以用摄影、摄像等方式记录下这些难忘的场景。联欢会结束还可组织学生互相赠送毕业纪念品或毕业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