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王某承租赵某私房两间。租期届满前,王某向赵某提出愿以5万元购买该房,赵某表示同意。王某当即交给赵某4万元,讲好另l万元于1个月内清偿,双方约定3天后共同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第二天王某雇请个体户李某将事先托其制作的家具搬到家中,并答应两天后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一并给付加工定作费和搬运费用。不料,当天夜里,该房因受雷电击而起火,房屋和家具均由此毁损。事故发生后,王某向赵某索还自己已交付的4万元房款;但赵某不仅不返还已收的4万元,而且要求王某给付所欠的另1万元;李某闻讯也前来追索其加工费和搬运费用,遭到王某拒绝。三人争执不下,诉至法院。问:(1)本案中房屋灭失的损失由谁承担?(2)王、赵两人的房款纠纷应如何解决?(3)本案中所述的家具灭失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案:

本题解析:

(1)本案中房屋毁损属于意外灭失,该风险损失由赵某承担。因为,该房屋买卖合同已经签订,并已经生效,但房屋所有权仍然归赵某,其风险也应由赵承担。(2)在本案房款纠纷中,赵某依法无权要求王某给付余下的1万元,并应将已收的4万元退还给王某。(3)本案中家具的意外灭失应由王某承担。因为,王某与李某的关系属于承揽合同关系和提供劳务合同关系,在李某已交付定作物并已履行搬运劳务后,王某应按约支付酬金。至于家具的灭失风险,由于所有权已归王某,应由王某独立承担。

2.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叫作()

A.咨询局

B.谘议局

C.资政院

D.咨询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谘议局是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关,于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当时的中央咨询机关叫作资政院。因此本题选择B。

3.下列选项中,属于期待权的是()。

A.抵押权

B.不安抗辩权

C.专利权

D.继承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权利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全部实现的权利,一般的权利都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实现,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权利,如继承权和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中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属于典型的期待权,故选D项。

4.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代理制度的情形是()。

A.甲代乙到商店购买办公用品

B.丙代丁与丁的未婚妻一起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C.郑某代其董事长王某出席新产品发布会

D.冯某代陈某出席歌唱会演唱通俗歌曲一首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代理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类民事法律关系,但下列事项不得代理:对于本人亲自为之的民事行为,如立遗嘱、结婚登记、收养子女等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以及预约演出、讲演等,都不能适用代理。凡是这些不得适用代理的行为,本人应当亲囟实施而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故只有A项符合代理制度的要求。

5.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当由以下哪一机关来解释或者决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法制办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2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出现原则性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因此,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如果出现原则性分歧时,有权作出解释或决定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某甲向银行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因点钞失误多付给1万元。甲以这1万元作本钱经商,获利5干元,其中2干元为其劳务管理费用成本。一个月后银行发现了多付款的事实,要求甲退回,甲不同意。下列有关该案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甲无需返还,因系银行自身失误所致

B.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

C.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

D.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及3000元利润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中银行工作人员因点钞失误多付给甲的1万元,属于甲的不当得利所得。银行与甲之间因此具有不当得利法律关系。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关于不当得利人应当返还的利益,《民通意见》第131条规定:“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当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应当予以收缴。”因此,本题中甲某应当返还的不当利益包括原物即银行多付给的1万元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即1万元的利息。至于某甲利用1万元经商获得的利润并扣除劳务管理费用后的3000元应当予以收缴,而不是返还给银行。故C项正确,B、D项错误。

7.下列关于行政法规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行政法规由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

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行政法规是调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答案:B

本题解析: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部门规章,C项错误;A项错误,B项正确;调整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不仅包括行政法规,还包括法律和行政规章等,D项错误。

8.下列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对国家主席负责

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C.中央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D.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15年的中国公民担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此题考核特别行政区制度。特别行政区政府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对立法会负责。故A答案错误;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首长,代表特别行政区,对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负责。行政长官通过选举或者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B选项只说出一种方式,答案B错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由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的中国公民担任,故答案D错误。虽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是它仍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故答案C正确。

9.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

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

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罪分子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排除A、B、D项。而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是坦白或者自首的要求,不能构成立功。故选C项。

10.下列关于《法经》篇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杂法”规定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B.篇目总共为七篇,到汉代增加为九篇

C.“捕法”是关于囚禁、审判及实施刑罚方面的法律规定

D.“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之篇目始于“盗法”与“贼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经》是法制史中恒考恒重的知识点,需要认真掌握。对于《法经》,下列内容需要记忆:作者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共分《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B项错误。其中《盗法》《贼法》分别针对财产和人身伤害相关犯罪;《网法》(也称《囚法》)规定了囚禁和审判罪犯,《捕法》规定了追捕犯罪人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杂法》规定了六禁,并没规定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A项错误。《具法》相当于总则,起到具其加减的作用。因此选D项。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A.荣誉权

B.探望权

C.名誉权

D.隐私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探望权是指父母离婚后,不与子女生活的,主有对子女进行探望的权利,该权利属于身份权。该权利有关的内容规定在我国婚姻法中。注意:属于人格权的有:尊严权、信用权(信誉权)、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隐私权、贞操权等。属于身份权的有:亲属权(如监护权、探望权、亲属扶养权、抚养权、赡养权等)、配偶权,著作权中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专利权中的发明权等。

12.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不包括()。

A.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

B.具有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

C.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有牵连关系

D.数个行为可以触犯相同的罪名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包括:(1)牵连犯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这是构成牵连犯的主观要件,而且是认定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牵连关系的主要标准。这就是说,行为人是为了达到某一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目的行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其所采取的方法行为(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构成另一个独立的犯罪。正是在这一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而在具体内容不同的数个犯罪故意支配下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一犯罪目的实施的。(2)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危害社会行为。这是牵连犯的客观外部特征。也就是说,行为人只有实施了数个相对独立并完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牵连犯。若只实施了一个危害社会行为,则因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无从谈起而根本不能构成牵连犯,这也是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若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中只有一个构成犯罪,则也因不存在数个犯罪之间的牵连关系而不能构成牵连犯。(3)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亦即行为人实施的数个危害社会行为分别表现为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并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4)牵连犯的数个行为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这是牵连犯的法律特征,也是确定牵连犯的标志。如果行为人实行的危害行为只能触犯一个罪名,就不能构成牵连犯。行为人的行为只有达到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基本要求,才可谓触犯该种罪名。若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具有某种犯罪的形式特征,并未符合该罪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就不能视为触犯了该项罪名。

13.甲误把张某当作李某推入井中,意图将其淹死,但事实上井中无水,结果张某摔死。这属于()。

A.客体错误

B.工具错误

C.打击错误

D.因果关系错误

答案:D

本题解析:

甲误把张某当作李某推入水井,属于对象错误而非客体错误,排除A项。甲意图将其淹死,但井中无水,结果被害人摔死,这属于因果关系错误,故选D。

14.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行政执法人员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故选C项。对刑法分则中要求掌握的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的,一定要记忆准确。另外,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包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概念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的概念。

15.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颁布的时间是()。

A.1787年

B.1789年

C.1791年

D.1793年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是革命后成立的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的。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要加强记忆。

16.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加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

B.在统一战线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

C.增加规定了“国家建立健全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

D.增加规定了“政治文明”的内容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的规定主要包括:(1)规定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规定了推动“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内容;(3)在爱国统一战线内容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内容;(4)增加了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补偿制度;(5)完善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6)增加关于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7)规定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内容;(8)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9)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中增加了特别行政区代表组成的内容;(10)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11)扩大国家主席的职权范围;(12)将乡、民族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13)将《义勇军进行曲》规定为我国的国歌。对比上述内容,C项表述错误。

17.任某门前公路上有一泥沟。某日,一货车经过泥沟,由于颠簸掉落货物一件,被任某拾得据为己有。任某发现有利可图,遂将泥沟挖深半尺。次日,果然又拾得两袋车上颠落的货包。关于任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无因管理和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

D.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本题中,任某起初拾得颠簸掉落的一件货物并据为己有,属于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利,并使他人利益受损的情况,构成不当得利;后来,任某发现有利可图,遂将泥沟挖深半尺。次日,果然又拾得两袋车上颠落的货包,属于故意侵害他人财产权的侵权行为,因此D项说法正确的。

18.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这体现了执法的哪一原则()

A.合理行政

B.依法行政

C.诚实守信

D.权责统一

答案:C

本题解析:

减实守信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二是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题目中体现的是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19.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规则可分为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公理性规则由法律原理构成,而政策性规则则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制定

B.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

C.我国律师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

D.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该规则属于准用性规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规则没有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之分,此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对原则的划分,故A项错误。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B项中的规则不是命令性规则而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人们消极义务的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可见,C项中的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D项中规则不符合准用性规则的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宋朝首次创立了刺配刑

B.宋朝首次规定了“六赃”犯罪

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

D.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刑部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唐朝首次创立了“六赃”犯罪,而不是宋朝。c项错在:凌迟刑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而不是宋朝。D项错在:宋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寺,而不是刑部。

21.下列哪些内容属于制定法?()

A.家法族规

B.衡平法

C.法院判例

D.德国民法典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法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普通法是在普通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形成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衡平法是由大法官法院的申诉案件的判例形成的。

22.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该行为()。

A.构成预期违约

B.构成实际违约

C.不构成违约

D.只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才构成违约

答案:A

本题解析: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构成预期违约,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以单方行为解除合同。

23.某市的城市规划方案频繁变更,导致一些企业的房地产项目无法按计划正常进行。该地方政府违反的执法原则是()。

A.讲求效率原则

B.诚实守信原则

C.正当程序原则

D.比例原则

答案:B

本题解析:

讲求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讲求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正当程序原则是指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定的步骤、方式、形式、顺序和时限。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心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诚实守信原则包括行政信息真实原则和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行政机关在执法时应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非经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城市规划方案频繁变更,侵害了公民的信赖利益,违反了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是诚实守信原则的内涵,因此本题选B项。

24.下列不属于执法活动的有()。

A.工商局给某企业颁发营业执照

B.人民法院对王某盗窃一案进行审理

C.县物价局进行物价大检查

D.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收押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执法,即执行法律,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贯彻和执行法律的活动。B属于司法活动。

25.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

C.爱国主义

D.依法治国

答案:C

本题解析: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有以下特点:(1)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高准则;(2)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工作方式;(3)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和界限范围;(4)以“三大任务”为奋斗目标;(5)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26.刑法规定: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这一规定属于法构成要素中的()。

A.法律原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技术性规定

D.法律规范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规定或法律事实加以描述概括的概念。

27.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

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

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36条第2款的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故选B项。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A.结社自由

B.通信自由

C.劳动者休息的权利

D.受教育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切权利与自由的总称。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结社自由等。A项正确。通信自由是人身自由的一部分,不是政治权利,B项错误。劳动者休息的权利和文化教育权是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不是政治权利,C、D项错误。

29.下列机构中,属于社团法人的是()。

A.基金会

B.寺院

C.红十字会

D.公司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人根据内部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社团法人是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并以章程作为活动依据的法人。社团法人是人的组合。本题中只有D项公司属于社团法人。

30.我国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A.法律草案的公布

B.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C.法律的公布

D.法律草案的审议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形式予以公布,以利于全社会的遵守执行。法律草案的通过并非立法程序的终结,法律草案通过后,若未公布,就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不是真正的法律。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

31.秦朝类似于后世法律解释的法律形式是()。

A.律

B.令

C.法律答问

D.封诊式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秦朝法律形式包括律、令、封诊式、廷行事、法律答问五种,其中类似于后世。律疏(法律解释)的法律形式为法律答问,故选C项。此外,律为正式法典,令为皇帝诏令,封诊式为司法机关审案原因、调查勘验等法律规定,廷行事为司法机关判案成例。

32.某日,身背猎枪的甲骑摩托车经过一公路,见一辆载满皮货的大卡车停在路边,便顺手抽下一张皮(价值I000元)搭在自己肩上扬长而去。正在路边方便的司机发现后欲追回,但见甲身挎猎枪即不敢再追。后因该司机报案,甲被公安机关拘留。甲的行为是()。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持枪抢夺罪

D.持枪抢夺,按抢劫罪论处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2)客观方面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但是,根据《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不管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均以抢劫罪论处。本题中,甲身挎猎枪实施了抢夺行为,司机也因发现甲身挎猎枪而不敢追赶,这显然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情形,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33.甲骗取他人财物后,刚准备离开现场,骗局就被识破。被害人追赶甲。走投无路的甲从身上摸出短刀,扎在自己手臂上,并对被害人说:“你们再追,我就死在你们面前。”被害人见甲鲜血直流,一下愣住了。甲迅速逃离现场。不考虑犯罪数额的情况下,甲构成

A.诈骗罪

B.抢劫罪

C.诈骗罪和抢劫罪

D.诈骗罪和故意伤害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甲骗取他人财物,在不考虑犯罪数额情况下,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甲构成诈骗罪。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里面的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必须是针对被害人或者在场的第三人,而不包括犯罪人对自己使用暴力或者以对自己使用暴力相威胁。因此甲的行为并不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B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说法错误。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这里伤害的对象必须是他人,即行为人自己之外的人,行为人对自己实施故意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D选项说法错误。

34.甲乙丙三人共谋走私毒品,共同集资100万元,由丙购买毒品走私。关于本案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A.甲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

B.乙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

C.丙单独构成走私毒品罪

D.甲乙丙成立走私毒品罪的共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共同犯罪行为包括:实行行为、帮助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共谋行为。有共谋行为而未参与犯罪实行的,也可以构成共犯。

35.清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是()。

A.都察院

B.六科给事中

C.御史台

D.刑部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朝最高中央监察机关是都察院,故选A项。六科给事中是明朝稽查百官的监察机关,清朝没有此机关。御史台是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在清朝,刑部是中央主审机关,而不是监察机关。

36.犯罪的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主观恶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从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说明。犯罪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是不可能被认定为犯罪的。故选B项。

37.甲将自有的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小汽车卖给乙,乙在驾驶该车时不慎将丙撞伤。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丙的损失应当()。

A.由甲承担

B.由乙承担

C.由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D.由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51条规定,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3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范围内,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

A.自治条例

B.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在自治权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故选B项。

39.法院受理亲属申请宣告失踪人的行为属于()

A.法的执行

B.法的适用

C.法的遵守

D.法律监督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的适用又叫司法,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宣告失踪人的行为是一种法的适用活动。

40.下列行为,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A.甲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

B.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C.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D.在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或在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虽未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但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而项中,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不属于上述行为方式中任何一种,故选B项。

4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关系的是()。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B.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C.发包人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D.专利授权机关与专利申请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选项A属于劳动关系,由劳动法加以调整,而劳动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选项B、D的关系属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只有选项C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

42.下列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

B.民事法律行为虽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但却能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C.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真实为构成要素

D.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故A项表述正确。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故c项和D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属于事实行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43.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根本大法颁布于()。

A.1923年

B.1934年

C.1931年

D.1948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的,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大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该部宪法性文件颁布于1931年,故选C项。

44.我国制定颁布的四部宪法中,没有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宪法监督制度的建设。作为依照宪法享有宪法监督权的主体,1954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宪法实施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宪法监督制度建设方面,1982年《宪法》从人民监督、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等角度对宪法监督制度的主要方面作了规定。

45.为杀人而制造枪支的,属于

A.预备行为

B.未遂行为

C.实行行为

D.不可罚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实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行为。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的实质区别在于能否直接侵害犯罪客体。如果行为人实行了某一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仅是为实行另一犯罪行为作准备的,也是实行行为。例如,为杀人而制造枪支或者偷窃枪弹的,其行为本身属于非法制造枪支罪或者盗窃枪支罪的实行行为。

46.有权决定民族乡的建置和区域划分的机关是(_)。()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关于建置和区域划分问题,《宪法》和有关法律作了三项规定:(1)《宪法》第62条(全国人大职权)第12项规定,全国人大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2)《宪法》第89条(国务院的职权)第15项规定,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3)《宪法》第107条第3款规定,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对比上述三项规定,选D项。

47.工休期间,建筑工人甲在工地上将与自己相互嬉闹的工友乙推倒,致乙跌落摔死。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意外事件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意外事件的界限。本题中,甲与工友相互嬉闹致其死亡,甲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因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A项,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因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界限。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致人死亡和行为人能否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本题中甲与乙在工地上相互嬉戏并将乙推倒,甲应当注意到其行为可能会致乙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意外事件。

B项,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题中甲乙的相互嬉戏行为发生在工休期间,并非发生在生产、作业中,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C项,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种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本题中,甲主观上是过失,并非是希望或放任乙的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48.甲贪污公款3万元,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为了争取宽大处理,即向原居住地检察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赃款隐藏地点,随后甲被公安机关逮捕。甲属于()。

A.自首并有立功表现

B.自首

C.坦白

D.非自首情况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为了鼓励犯罪分子自首,我国司法实践对于自首的自动投案作了扩张解释。甲向检察机关写了一封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和赃款隐藏地点,符合自首的法定条件。所以,甲构成自首。故选B项。

49.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等价有偿原则的是()。

A.遗赠扶养协议

B.离婚协议

C.监护协议

D.赠与合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等价有偿原则不适用于有关身份关系,如离婚、收养、监护等协议,也不适用于部分财产法律关系,如赠与合同.但等价有偿原则适用于遗赠抚养协议,因为遗赠扶养协议既受民法典调整,也受继承法调整。

50.甲非法举办推介会,以支付40%的年息为条件,向50多名退休人员“借款”300多万元。甲后将这笔钱转借给乙,并约定收取60%的年息。不料乙携款潜逃,致甲无法归还借款。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非法经营罪

B.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集资诈骗罪

D.贷款诈骗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本题中甲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非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面向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但是甲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甲只是将吸收到的存款转借,赚取利息,所以甲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成立集资诈骗罪,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甲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不是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不成立贷款诈骗罪,D选项错误。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甲不是买卖进出口许可证等文件,也不是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非法经营活动,甲的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成立非法经营罪,A选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的是()。

A.遗弃罪

B.虐待罪

C.重婚罪

D.侵占罪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中属于告诉的才处理的犯罪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侮辱罪、诽谤罪、虐待罪、侵占罪。故选B、D项。

2.下列关于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的理解,正确的有

A.法律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只体现空间联系

B.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C.1896年《德国民法典》体现了对罗马法的继承

D.法律继承要求新法对旧法作适当改造,而法律移植因其同时代性可直接将被移植的法律用于本国法当中

答案:B、C

本题解析:

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试、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摄取、采纳、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直接将被移植的法律不加改动调试而用于本国法中,D错误;法律移植不仅仅体现空间关系.还可能反映时间关系,A错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B正确;德国为大陆法系国家,因而其民法典源于对罗马法的继承。C正确。因此选B、C项。(对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是近年新增考点,可考性很强,望考生加以重视。)

3.下列情形中,应当认定为立功的有

A.甲因拐卖儿童被捕后,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其他同案犯

B.派出所所长乙因受贿被捕后,主动提供被其隐瞒下来的夏某抢劫犯罪线索,使该抢劫案得以侦破

C.丙因共同盗窃被捕后,主动提供同案犯陈某强奸犯罪线索,使该强奸案得以侦破

D.丁因贪污被取保候审后,向缉毒警察刘某购买他人贩毒犯罪线索,并提供给司法机关,该线索经查证属实

答案:A、C

本题解析: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行为。以下几种情形不能认定为立功:(1)本人通过非法手段或者非法途径获取的;(2)本人因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3)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4)负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提供的:(5)为使犯罪分子得到从轻处理,犯罪分子的亲友直接向有关机关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6)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时没有指明具体犯罪事实的;(7)揭发的犯罪事实与查实的犯罪事实不具有关联性的;(8)提供的线索或者协助行为对于其他案件的侦破或者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抓捕不具有实际作用的;(9)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根据上述规定,排除选B、D,答案选A、C项。

4.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设立的专门人民法院主要有()

A.军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行政法院

答案:A、B

本题解析: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其中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原答案有C,但铁路运输法院于2012年被取消,同时增加了“知识产权法院

5.无民事行为能力

A.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C.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

D.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答案:A、B

本题解析:

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6.属于危险犯的犯罪有()。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爆炸罪

C.分裂国家罪

D.放火罪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但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是危险犯。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要求有使得交通工具倾覆的危险。爆炸罪、放火罪也都是危险犯。而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A、B、D项

7.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对法律条文所作出的解释属于()

A.有权解释

B.无权解释

C.学理解释

D.规范性解释

答案:B、C

本题解析:

律师的辩护过程需要解释法律,但这不是有权解释,而是无权解释,因为有权解释是指经过法律特别授权,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解释。律师的解释是一种任意解释,可以归到无权解释的范畴之内。规范性解释是有权解释的一种,因此也不能入选,学理解释,是指有权对法律进行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机构之外的机关、团体和个人对法律条文含义的阐释。

8.法律的可诉性特征是指()。

A.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起诉的根据

B.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辩护的根据

C.法律可以成为法官裁判的依据

D.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的可诉性包括两个方面:(1)可争讼性。即任何人均可以将法律作为起诉和辩护的根据。法律必须是明确的、确定的规范,才能担当作为人们争讼标准的角色。

可裁判性(可适用性)。即法律作为法院适用的标准,作为法律判决的直接依据。故A、B、C正确。法律可以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是法律的规范性特征。

9.刑法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A.任意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该规定给行为人确定了一个可选择的义务,即可以告诉也可以不告诉,但只有告诉才能受到特定国家机关的保护。

10.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

A.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

11.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包括

A.医疗机构销毁病历资料

B.医疗机构伪造、篡改病历资料

C.医疗机构隐匿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D.医疗机构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58条规定,患者受到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例资料;(3)伪造、销毁、篡改病例资料,故A、B、C、D正确。《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八种过错推定责任:(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到人身损害的:(2)患者在法律规定的三种情形之下,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即本题的情形;(3)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有过错;(4)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5)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6)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过错;(7)地下施工致人损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8)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

12.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则人民法院在确定合作作者署名顺序时可以参考的因素有()。

A.作者年龄的长幼

B.作者付出劳动的多少

C.作者专业职称的高低

D.各合作者创作部分的排列顺序

答案:B、D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因作品署名顺序发生的纠纷,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则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确定署名顺序;没有约定的,可以按照创作作品付出的劳动、作品排列、作者姓氏笔划等确定署名顺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特定物之债一般不发生履行不能的问题

B.特定物之债的标的物灭失,债务人仍不能免除交付标的物的义务

C.对于种类物之债,标的物一经选定,可转化为特定物之债

D.特定物之债的标的物在债发生时就已经存在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若特定物之债发生时特定物已不存在,则无法履行;特定物灭失,构成履行不能,债务人应该免除交付标的物的义务。

14.权利主体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可因为()而消灭。

A.被请求人行使抗辩权

B.诉讼期间届满

C.当事人放弃

D.除斥期间届满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民法典》第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15.因主观上不具有共同故意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A.同时犯

B.共同过失犯罪

C.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D.实行犯过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构成共同犯罪,其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就是: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据此,以下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2)同时犯,是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3)同时实施但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4)实行犯过限,是指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16.()附属于劳动权,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

A.退休权

B.休息权

C.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

退休权和休息权附属于劳动权,是劳动权的必要补充。

17.连带责任保证人享有的抗辩权包括()。

A.主债务人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B.主债务人的不安抗辩权

C.先诉抗辩权

D.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抗辩权

答案:A、B、D

本题解析:

ABD三项,根据《民法典》第701条的规定,保证人可以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因此连带责任保证人可以行使债务人的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抗辩权。C项错误,连带责任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才享有先诉抗辩权。

18.小偷张三窃取王某的木材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应确认张三对添附物的所有权

B.张三应将木材返还王某

C.张三应向王某赔偿损失

D.因张三为恶意,故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添附。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合并在一起,形成一种不能分离的财产。此题中,张三窃取王某的木材对自己的房屋进行修缮,为民法上的添附。要使添附后的财产恢复原状,一般事实上已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因此,不采取恢复原状的救济方式,张三无需将木材返还王某。对于添附物的归属,如无约定,归原财产价值较大的一方所有,但原财产价值较小的一方应取得与原财产价值相当的补偿。此题中,张三的房屋的价值明显超过木材的价值,因此,添附物归张三所有,不因张三为恶意而不同。当然,张三应当向王某赔偿损失。

19.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答案:A、C、D

本题解析:

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故A错误。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护私人财产权的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并没有“神圣”二字。c错误。1988年宪法修正案将有关土地的规定进行了修改,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并非土地所有权。D不正确。

20.我国刑罚的执行机关有()。

A.公安机关

B.检察院

C.法院

D.监狱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是由监狱执行的。死刑、罚金、没收财产是由法院执行的。检察院是法律的监督机关,本身不是刑罚的执行机关。故选A、C、D项。

21.下列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有()。

A.1982年我国宪法

B.1787年美国宪法

C.1791年法国宪法

D.1954年我国宪法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1954年的宪法和1982年的宪法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国1791年的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1787年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故选A、c、D项。

22.下列关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质询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一个代表团可以提出质询案

B.质询案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

C.质询案必须明确质询、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D.三十名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名可以提出质询案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宪法》规定,一个代表团或30个以上代表可以联名提出书面形式的质询案,质询案中必须注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因此B错误。

23.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机关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

D.人民检察院

答案:A、C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4.下列导致法律责任的情况包括()。

A.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B.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然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

C.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D.保安员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且不给收据

答案:A、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律责任是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仅仅因为法律的规定而应当承担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的责任,是一种依据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责任。塑胶五金厂的行为是违反我国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冯某经别人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是应当受到道德批评的。但是,冯某的行为并没有违法,小孩被挤伤与冯某的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关系,故不会导致法律责任。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但报社并没有刊登的法律义务,所以无论报社刊登与否都谈不上法律责任。保安员收取5元停车费而不给收据,违反了收费标准和收费程序,是一种违法行为。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保安员违法了法定义务,应当引起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必然导致法律责任。

25.关于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正确的有()

A.先问亲邻

B.输钱印契

C.过割赋税

D.原主离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宋朝不动产买卖契约的成立要件有:首先,先问亲邻;其次,输钱印契;再次,过割赋税;最后,

26.在我国,广义的刑法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

D.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刑法典,《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利用合同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附属刑法。而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劳动教养的决定在本质上是行政处罚,由于没有犯罪和刑罚的规定,不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故选A、B、C项。

27.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

A.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B.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典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资金或者其他奖励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有选择的指引是通过宣告一定的权利,赋予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四个选项中C项比较特殊,刑法分则部分的条文,要求人们不得为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其指引作用属于确定的指引。但同时,刑法分则部分的条文,也属于裁判的规则,它告诉人民法院对于犯罪行为,应当如何判处刑罚,从这个角度讲,属于有选择性的指引。

28.以廷尉作为中央司法机关的朝代有()。

A.秦朝

B.汉朝

C.曹魏

D.西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三国两晋直至北齐以前,中央司法机关一直以廷尉命名,故备选项都应选,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后,才结束廷尉作为中央司法机关的历史。

29.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是

A.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

B.在司法过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

C.在执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碰撞的概率

D.在法律宣传过程中,对旧的道德进行评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解决法律与道德在日常法律适用领域中冲突的措施主要有:(1)立法方面,充分考虑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提高立法质量,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的漏洞;(2)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之中,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道德要求,使法律的适用不仅合法,而且合乎常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必要的碰撞;(3)同时在宣传法律过程中,对旧道德进行批判,加强人们对于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的认同感。

30.下列属于西周时期刑罚适用原则的内容有()

A.眚

B.惟终

C.非眚

D.非终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西周时期,在刑法原则上,已经开始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两者在观念上已有所区别。史籍中过失被称作“眚”,故意即是“非眚”,惯犯被称作“惟终”,偶犯被称作“非终”。

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犯罪原则上以造成后果为前提,否则不构成犯罪

B.医生让不知情的护士为病人注射毒药,对医生来说,是一种不作为犯罪

C.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心脏病

D.发表言论绝对不可能构成犯罪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的成立以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成立犯罪的必要条件。B项中,医生违反了禁止杀人的刑法规范,不是不作为犯罪,而是作为犯罪。但是由于该护士没有罪过,只是被医生利用的工具,所以对于医生按照间接正犯处理。C项中,甲的行为引起了乙的死亡,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发表言论本身也是行为,是可以成立犯罪的,例如煽动分裂国家罪。

32.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财产可以设定抵押的有()。

A.某医院给院长配备的小轿车

B.土地所有权

C.土地使用权

D.某工厂的生产设备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医院、学校和其他社会团体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单位所有的医疗设施、教学设施不得设定抵押,但某医院给院长配备的小轿车,因不属于医疗卫生设施,故可以设定抵押。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但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故不能设定抵押。

33.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继承和遗赠的表述,正确的有()。

A.接受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B.放弃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C.接受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D.放弃受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接受继承既可以采取明示,也可以采取默示方式,故A项正确。放弃继承只能采取明示方式,不能采取默示方式,故B项错误。接受遗赠只能采取明示方式,不能采取默示方式,故C项错误。放弃受遗赠既可以采取明示方式,也可以采取默示方式,故D项正确。

34.法与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设,都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二者相互作用,密切关联。关于二者关系的以下论述,错误的有()。

A.政治对法的影响体现在政治对于法的主导地位,具体也体现在政治的先进与落后是法的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根据

B.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我国只有建立民主政治,法治才能有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C.法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法不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集团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

D.没有不反映政治的法,没有不存在法律的政治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法和政治的关系,法虽然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但是法要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集团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要求。所以C是错误的。法治反映政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都反映政治要求,例如一些技术规则。但是在政治的发展中往往是伴随法的存在的,所以D是错误的。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篇目的有()。

A.职制

B.贼盗

C.捕断

D.户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唐律共12篇,具体的篇目有:名例(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涵盖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卫禁(关于警卫皇帝宫庙、陵墓以及保卫城关要塞和边防);职制(官吏职守、惩治贪赃和交通驿传);户婚(税赋征收、户籍、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厩库(牲畜管理、仓库管理以及官物出纳);擅兴(军队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兴造工程);贼盗(十恶、恶性杀人等);斗讼(斗殴、诉讼);诈伪(欺诈、伪造);杂律(不便列入分则内容的其他法律、如和奸、强奸等);捕亡(追捕逃亡)和断狱(审讯、判决和监狱管理)。《唐律》中的篇目是《捕亡》,不是《捕断》,C项不选。

36.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

A.简单共犯

B.复杂共犯

C.一般共犯

D.犯罪集团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根据是否有分工,可以分为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根据是否有预谋,可以分为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根据是否有组织性,可以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根据一个人是否能够完成犯罪,可以分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故选A、B项。

37.属于汉朝基本法律框架的法律有()。

A.《约法三章》

B.《左官律》

C.《九章律》

D.《傍章律》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汉朝的基本法律框架就是指构成汉律六十篇的法律,包括《九章律》、《傍章律》、《越宫律》和《朝律》,故选c项和D项。

38.我国刑法第38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对该规定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正确理解有

A.“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B.“为他人谋取利益”必须发生在得到他人财物之后

C.“为他人谋取利益”中的利益既包括正当利益,也包括不正当利益

D.“为他人谋取利益”既是收受型受贿罪的要件,也是索取型受贿罪的要件

答案:A、C

本题解析:

受贿罪主要有三种行为方式:(1)索贿,即主动向他人索要贿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