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取自()编纂而成的。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瑞士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大清民律草案》虽以《日本民法典》为蓝本制定的,但其编纂结构却采取了《德国民法典》的体例,故选A项。

2.甲、乙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下丙。丙的出生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

A.事实行为

B.违法行为

C.状态

D.事件

答案:D

本题解析:

民事法律事实可分为行为和非行为事实两类:行为,是指人有意识的活动;非行为事实,是指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其中,非行为事实又分为事件与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例如,人的出生、死亡。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例如,物的继续占有。以是否合法为标准,行为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以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作为标准,行为可分为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AB两项,丙的出生与丙的意志无关,并非丙有意识的活动,因此,对于丙而言,出生属于非行为事实,而不是行为。CD两项,丙的出生本身是一种客观现象的发生,而非客观现象的持续,所以属于非行为事实中的事件,而不是状态。

3.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的职务是()。

A.审计长

B.审判委员会委员

C.公安局局长

D.军委副主席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5条的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备选项中,审计长属于行政人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属于审判人员,公安局局长属于行政人员,故选D项。

4.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命,必须提请()的批准。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共中央组织部

D.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7条第12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故选B项。注意:《宪法》中涉及检察机关人员的选举、任免等条文有三处:第一,《宪法》第62条第8项规定全国人大有权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二,《宪法》第63条第5项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罢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第三,《宪法》第67条第12项的

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A.表面联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般联系

D.普遍联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从哲学上看,因果关系是指现象与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引起其他现象的现象称为原因,被引起的现象称为结果。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应当注意,刑法学上研究的因果关系是发生在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这两种特定现象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故选B项。

6.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适用留置的合同是()。

A.行纪合同

B.委托合同

C.加工承揽合同

D.运输合同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物权法通过后,适用留置权的范围要比担保法宽泛,但物权法并没有列举玛底哪些合同适用留置权,因此,一般而言,下列合同适用留置: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保管合同、行纪合同、仓储合同。故本题只能选B项。

7.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嘉礼是()

A.祭祀之礼

B.丧葬之礼

C.行兵打仗之礼

D.冠婚之礼

答案:D

本题解析:

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祭祀之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

8.2006年7月27日,某农用航空服务站为某村进行飞行防治病虫害作业,多次超低空飞经个体养鸡户张某的鸡舍上空。飞机飞行的噪音使张某的鸡群受到惊吓,鸡陆续死亡,累计2千余只。此种侵权行为属于()。

A.一般侵权

B.高度危险作业侵权

C.环境污染侵权

D.产品缺陷侵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承担侵权责任。飞机飞行的噪音使张某的鸡群受到惊吓,使鸡陆续死亡,这属于噪音污染,应适用该法条。环境侵权属于特殊侵权,在法条有规定时,优先于一般侵权条款适用,所以本题不宜认定为一般侵权,A项错误。高度危险作业侵权是指由于高空,高压,剧毒,辐射等高度危险作业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根据题意,造成侵害的原因并非高度危险作业特有的危险性质,而是噪声污染,所以B不选。产品侵权的主体是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本题显然不符,所以D项也不选。

9.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A.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具体参见法的适用的含义。

10.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都必须有义务主体

B.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的范畴

C.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都具有特定性

D.只有合法行为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不合法行为不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不仅仅有权利主体,而且还要有义务主体.故A项正确。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而不是物质社会关系,故B项正确。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可能是特定的,也可能是不特定的,故C项正确。D项错在:不合法行为也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如因侵权行为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关系。

11.下列选项中,可以以权利作为客体的是()。

A.占有

B.抵押

C.质押

D.留置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中,只有质押可以以权利作为客体,故选c项。占有和抵押的客体为动产或者不动产,留置的客体仅限于动产,故排除A项、B项和D项。

12.下列关于法的历史演进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的历史演进只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

B.封建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私有制的法律类型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法的核心特征之一

D.从规范性调整逐渐发展为个别调整是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先出现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然后才发展为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D选项错误。私有制的法律类型包括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奴隶制法是最早的私有制类型的法,B选项错误,资本主义法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核心,C选项正确:法的历史演进不只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影响,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同为资本主义社会,却产生了大陆法系和普通法法系两大不同的法系,影响两大法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十分复杂,A选项错误

1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唐律疏议》

B.《宋刑统》

C.《大明律》

D.《开皇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宋刑统》是宋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故选B项。

14.根据我国法律,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具备合法的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冯某立下遗嘱,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

B.某公司从制假者手中购进一批假酒

C.刘某与王某商定如果他一个月后出国,就将房屋出租给王某

D.某市政府将在建的过街天桥冠名权进行公开拍卖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B中双方行为人的权利义务的客体是危害人类的物品,不被法律认可,因此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15.简述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

答案:

本题解析:

代位继承又称间接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应由被继承人子女继承的遗产份额,由其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注意:这里,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直系晚辈,就是继承人的子女,子女都不在的,由其子女的子女,以此类推。转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的,应由该继承人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的法律制度。如两者的区别:首先,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代位继承中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而转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次,继承的主体不同。代位继承中的继承人只是被继承人的直系晚辈血亲,转继承中的继承人可以是被继承人的所有的法定继承人。最后,适用的范围不同。代位继承只适用法定继承,不适用遗嘱继承,而转继承适用法定继承,也适用遗嘱继承。

16.元朝法律规定的强奸幼女罪中,“幼女”的年龄是()。

A.八岁以下

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

D.十四岁以下

答案:B

本题解析:

元朝罪名体系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强奸幼女罪的成立:“诸强奸幼女者处死,虽和同强,女不坐。”处罚比一般强奸罪要重得多。并将幼女年龄界定为10岁以下。

17.甲生产有毒有害贪品符合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同时销售数额达到50万元又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对于甲的行为应当

A.数罪并罚

B.适用特别法条,按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C.择一重罪处罚

D.按照牵连犯处理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条竞合犯原则上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特别法条排斥一般法条,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下,依照法律规定。《刑法》第149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优先适用重法条。

18.下列行为,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A.甲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处伪劣商品的行为

B.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C.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D.在重大洪灾中,丁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防疫职责的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或在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虽未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但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而项中,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不属于上述行为方式中任何一种,故选B项。

19.下列选项中,属于添附理论中加工情形的是()。

A.李某为周某装修门市房

B.修改文稿

C.调酒师甲将乙和丙的酒混在一起,调制成更加鲜美的酒

D.丁将戊提供的布料加工成衣服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附合,而不是加工;B项属于知识产权上对作品的加工,而不是物权法理论中有关添附的加工;D项属于债权法上的合同,而不是物权法上的加工。故选c项。注意:C项表述并非混合,因为“调制”酒的行为意味着从事的是加工行为,即该行为貌似混合,实为加工,且两种酒经合成后,价值大增,故为加工行为。

20.1997年10月我国政府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是()。

A.《世界人权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答案:C

本题解析:

我国政府于1997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目前《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生效。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总理负责制具体内容的是()。

A.总理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

B.总理、副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

C.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D.总理规定行政措施

答案:C

本题解析:

总理负责制是指国务院总理对他主管的工作负全部责任。具体内容包括:由总理提名组成国务院;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国务院有关人员的决定,都由总理签署。故C项正确。A项错在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并不是由总理任命的,总理对于其他组成人员有提名的权力;B项错在国务院的工作是总理领导的,而不是总理和副总理;D项中的行政措施也不是总理制定的,总理负责制中无相关内容。

22.在犯罪的基本特征中,()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刑法的限制与保障功能。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主观恶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定化,即只有法律明确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国家才能够动用刑罚进行处罚。刑事违法性这一犯罪特征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将仅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排除在外。故选B项。

23.唐朝有关亲属相奸的内容规定在()。

A.《名例律》

B.《户婚律》

C.《贼盗律》

D.《杂律》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将有关强奸、和奸、亲属相奸等犯罪规定在《唐律》12篇中的《杂律》中。《名例律》属于《唐律》的总则,规定的是立法指导思想、基本精神以及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户婚律》规定的是户籍管理、赋税征收、徭役、田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如继承、七出、三不去等。《贼盗律》规定的是恶性杀人、伤人的法律。

24.关于法的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成文法没有法律效力

B.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

C.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渊源之一

D.国际条约不属于法的正式渊源

答案:B

本题解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渊源,B正确。不成文法也是法的渊源,具有法律效力,A错误。司法解释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C错误。国际条约属于法的正式渊源,D错误。

25.下列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6.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

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

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

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伪证罪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不符合主体要件。

27.甲生前没有立遗嘱,甲死亡后,继承入包括其子乙(已先于甲死亡)、丙、丁,女儿戊,此外,乙的妻子巳对甲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但已经改嫁。乙死亡后留有一子庚,一女辛。则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的现实继承人包括丙、丁、戊、庚、辛,但巳不享有继承权

B.巳、庚、辛都享有对甲留有遗产的继承权,但丙、丁没有继承权

C.庚、辛是通过转继承的方式获得甲的遗产

D.丙可以获得甲遗产的1/5,辛可以获得甲遗产的1/10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甲的现实继承人包括丙、丁、戊、巳、庚、辛六人。其中,丙、丁、戊、巳为甲的法定继承人。巳为丧偶儿媳,是对公婆尽主要赡养义务的人,应列入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无论已是否再婚,都不影响她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地位。庚、辛是通过代位继承取得继承人资格的,不过,庚、辛继承的遗产份额只能以他们的父亲乙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为限。故只有项是正确答案。

28.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法律行为的是

A.授权行为

B.遗嘱行为

C.撤销行为

D.买卖行为

答案:D

本题解析:

单方行为是指仅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也称单独行为或一方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指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29.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代理制度的情形是()。

A.甲代乙到商店购买办公用品

B.丙代丁与丁的未婚妻一起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C.郑某代其董事长王某出席新产品发布会

D.冯某代陈某出席歌唱会演唱通俗歌曲一首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代理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类民事法律关系,但下列事项不得代理:对于本人亲自为之的民事行为,如立遗嘱、结婚登记、收养子女等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以及预约演出、讲演等,都不能适用代理。凡是这些不得适用代理的行为,本人应当亲囟实施而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行为无效。故只有A项符合代理制度的要求。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

请根据民法原理分析:

(1)抵押权的特征。

(2)如何理解本条第1款规定中“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和“优先受偿”?

(3)在未经登记的情况下如何认定抵押权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抵押权的公示方式?

答案:

本题解析:

(1)抵押权具有如下特征:

①抵押权是一种约定担保物权,其内容为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

②抵押权的标的物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为担保的特定财产,该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和权利。

③抵押权是不移转占有的担保物权,在抵押期间,抵押物仍由抵押人占有。

④抵押权具有追及性。

(2)“当事人约定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当事人之间约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抵押权实现条件的成就情形等。“优先受偿”是指基于物权的优先效力,当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权时,有抵押权的债权人可以优先于其他债权人优先受到清偿。

(3)抵押合同在未经登记时的效力应作如下认定:

①不论是动产抵押合同还是不动产抵押合同,应自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时成立并生效。抵押合同本身并不需要登记,是否办理登记不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

②对于以不动产或不动产用益物权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对于以动产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自合同成立时设立,但该动产抵押权未登记的,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31.假释考验期限,从()起计算。

A.判决宣告之日

B.判决执行之日

C.判决确定之日

D.假释之日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假释是将犯罪分子有条件地提前释放,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同时保留对其继续执行未执行的刑罚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规定一定的考验期。为此,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考验期为10年。考验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而不是假释前的判决宣告日或执行日。故选D项。

32.下列行为中,由民法调整的是()。

A.甲与网友相约一起参加电子竞技

B.乙大学拒绝授予郑某硕士学位

C.丙在相亲活动中与王某成功“牵手”

D.丁公安局发布公告:“提供破案线索者,奖励3000元”

答案:D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项,相约游戏在当事人之间不产生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不由民法调整。

B项,学生学位是由大学依照教育部的规定授予学生的,并且学校具有延毕学生之权力。因此,大学与学生之间在学位方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并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应当由民法调整。乙若对大学的决定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项,丙在相亲活动中“牵手”,丙与王某之间可能会产生恋爱关系。但是民法并不调整恋爱关系,若二人由恋爱步入婚姻,才由民法调整。

D项,丁公安局发布的公告是悬赏广告。悬赏广告是指以广告的方式公开表示对于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予报酬的意思表示。在悬赏广告中,公安局与提供破案线索者之间是平等主体,并非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应由民法调整。

33.甲公司欠乙公司500万元,后甲公司被乙公司兼并,二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消灭。导致这一债的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是

A.混同

B.免除

C.抵销

D.混

答案:A

本题解析:

混同[解析]混同是导致债的消灭的原因之一。所谓混同,是指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事实。企业合并可以引起混同。本题中,合并前的乙公司与甲公司之间500万元的债权债务因同归于合并后的乙公司而消灭。故选A。

34.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最高审判机关是()。

A.最高法院

B.临时最高法庭

C.裁判部

D.审判委员会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工农民主政权的最高审判机关是临时最高法庭,故选B项。

35.以下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B.政党内部的关系

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宪法主要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该题目关键在于明确关系主体,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总有一方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B项不涉及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因此不正确。

36.甲向乙求婚,遭拒绝,甲恼羞成怒剪掉了乙飘逸的长发,乙因此忧郁成疾。甲侵害了乙的()。

A.名誉权

B.健康权

C.身体权

D.肖像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肢体、器官和组织进行支配并维护其安全与完满,从而享受一定利益的权利。头发亦属于身体的一部分,甲将乙的长发剪去,便是侵犯了乙的身体权。

37.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是()。

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D.指导与协调的关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32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故选B项。注意: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不同,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8.某公司货车在途经竣工不久的高架桥时,大桥突然坍塌,货车倾覆,司机重伤,货物毁损。该损害应由()。

A.施工单位单独承担责任

B.建设单位单独承担责任

C.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D.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86条第1款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本题中,投入使用的桥梁属于建筑物,其倒塌造成的损害应当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39.依据人的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

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

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法律意识的分类:(1)根据意识主体的不同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2)根据法律意识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同可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3)根据人的认识阶段不同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4)根据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不同可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本题考查以人的认识阶段为标准对于法律意识的分类,应该选择C项的“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40.关于我国国籍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根据1980年《国籍法》,我国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C.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对出生国籍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

D.我国承认双重国籍

答案:D

本题解析: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但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殊情况下,中国公民可以保留其在外国的居留权。

41.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其从市场上购买。100台笔记本电脑,约定的价格为每台电脑8000元。根据上述情况,下列有关乙公司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公司以每台7000元从市场上购得电脑,所得利益归自己所有

B.由于市场价格升高,乙公司以每台9000元从市场上购得电脑,要求甲公司支付差额

C.乙公司自己手中正好有此类产品,将这些产品卖给甲公司,并要求甲公司支付报酬

D.乙公司以每台7000元价格从市场上购得电脑,由于合同没有约定增加报酬,乙公司无权要求甲公司支付报酬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的合同是行纪合同。根据《民法典》第418条和第419条的规定,选C项。

42.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李某在王某伤害行为实施之前就实施了防卫行为,是事前防卫。对于事前防卫的,应当追究防卫人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故选D项。

43.以下列举的哪一个是宋代的中央审判机关()

A.刑部

B.大理寺

C.审刑院

D.宣政院

答案:B

本题解析:

大理寺是宋代中央审判机关,宋代刑部负责大理寺详断的全国死刑已决案件的复核及官员叙复、昭雪等。

44.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以及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可以归人()。

A.派生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空白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下,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者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主要是指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故意犯罪过程中几种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故选D项。

45.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颁布的时间是()。

A.1787年

B.1789年

C.1791年

D.1793年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是革命后成立的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的。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要加强记忆。

46.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方面采取的是以下哪一原则()

A.口供为主

B.证据法定

C.自由心证

D.自己举证

答案:C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证据制度中采取“自由心证”的原则。

47.按照刑法规定,以下情形中,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

B.劫持航空器致人死亡的

C.抢劫致被害人死亡的

D.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的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拐卖妇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按照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构成定罪处罚。劫持航空器致人死亡的,属于劫持航空器罪的加重构成,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的暴力行为包括了故意杀人的行为,所以抢劫致人死亡的,也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而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转化为故意杀人罪,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选D项。

48.下列人格权类型中,属于物质性人格权的是()。

A.隐私权

B.肖像权

C.健康权

D.名誉权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在人格权体系中,只有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属于物质性人格权,其他类型的人格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故选C项。

49.甲公司将售房过程中收集到的购房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打包出售。甲公司的行为侵害了购房者的

A.个人信息权益

B.身份权

C.信用权

D.姓名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50.某事业单位负责人甲决定以单位名义将本单位资金150余万元贷给另一公司,所得高利息归本单位所有。甲未谋取个人利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挪用公款罪

B.甲构成挪用资金罪

C.甲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D.甲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的规定,归个人使用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2)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3)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这样,要认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条件是:个人决定,而且还要谋取个人利益。所以,甲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故选D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关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法的产生先于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

C.法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法的产生末受到宗教、道德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A、C

本题解析: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受到宗教、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下列措施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有()。

A.甲因考试作弊被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B.甲端汤不小心烫伤了顾客,被法院判决赔偿450元

C.甲连续不参加摄影协会的活动被开除会籍

D.甲偷彩电、录像机被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A、c中行为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且作出制裁的主体不是实施法律制裁的主体。

3.关于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A.两者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B.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

C.执政党的政策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D.执政党的政策比法律更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从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看,A明显正确,D明显错误。法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是实现执政党政策的最有效的手段。国家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国家法律以国家强制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国家法律以国家规范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可见B正确,C与二者关系无关。

4.如果行为人与他人有共同犯罪故意,且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

A.均应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

B.可能不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

C.均应按同一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D.可能不按同一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D

本题解析:

即使行为人与他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且在共同犯罪的故意支配下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也不一定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比如部分聚众犯罪仅处罚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这时就不适用总则规定。刑法分则将部分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特别规定为另一个罪名,如组织卖淫罪和协助组织卖淫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行为人与他人有共同犯罪故意,且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也会按照不同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5.一般来说,成立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

B.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义务

C.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态度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认为,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是:(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2)行为人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由于不作为犯罪既可以是故意犯罪也可以是过失犯罪,所以并不要求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故意的心理态度。故选A、B、C项。

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法院的审判机构是()

A.特种刑事法院

B.地方法院

C.高等法院

D.最高法院

答案:B、C、D

本题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机构分为普通法院系统和特种刑事法庭。普通法院的审判机构分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

7.下列有关汉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四种

B.汉文帝的刑事改革并没有涉及宫刑的改革

C.汉朝最高审判机关是廷尉,而不是大理寺

D.汉朝为了限制告诉权,特区分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汉朝的法律形式是律、令、科、比四种,而不是律、令、格、式四种,律、令、格、式是唐朝的法律形式。D项错在: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诉讼类别出现于秦朝,而不是汉朝。

8.下列规则中属于确定性规则的是()。

A.《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9条第2款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B.《科学技术普及法》第13条规定: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C.《政府采购法》第4条规定: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第7条第1款规定: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A为委任性规则;C为准用性规则。

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说明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B.“恶法亦法”强调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

C.法律后果不一定是法律制裁

D.不是每个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自由是衡量法的进步与落后、专制与民主的标准,自由是人类社会的价值,也是法所应该体现的价值。“恶法亦法”否认了道德评价是法律的效力渊源,认为法律的权威来自于法律自身,与法律之外的因素无关,自然法巳经实证化,法律与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已经分离。法律责任可以有两种承担方式,即制裁与补偿。制裁一般适用于公法领域,补偿主要适用于私法。私法上,承担法律责任往往不是接受法律制裁而是做出补偿。法律条文有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在法律后果中,规定违反该法条规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在许多法律条文中没有规定法律责任。

10.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博物馆

B.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C.基金会

D.省政府采购办

答案:C、D

本题解析:

AC【详解】

按照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观点,博物馆属于财团法人,在我国,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基金会的财产来源于捐助,属于财团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组织,子公司是法人。省政府采购办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具有法人资格。

1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升制度

B.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乡选举委员会主持

C.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

D.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等委员会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A项正确;村委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工作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B项错误,村委会可以根据村民居住状况,集体土地所有权关系等分设若干村民小组。C正确;村委会根据需要,可设立若干下属委员会,如人民调节、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D正确;故选ACD

1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对于这一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规定属于合理的差别对待

B.该规定与宪法平等原则相抵触

C.政府对残疾人差别对待须负举证责任

D.对残疾人实行优惠措施应当是必要和适当的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此题考核平等权。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宪法中,我们所说的平等保护,从原则上来说,对于所有的公民应当采取无差别的待遇,除非存在进行差别待遇的合理理由。一般来说,合理差别有以下几种具体类型:(1)由于年龄上的差异而采取的责任、权利方面的合理差别;(2)依据人的生理差异所采取的合理差别;(3)依据民族的差异所采取的合理差别。此题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属于基于生理差异所采用的合理的差别对待,是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当然政府对此差别对待须以实现重大利益为目的,负有举证责任。

13.()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

A.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B.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C.吸毒后驾驶的

D.从事校车业务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的

答案:A、B、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4.下列犯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是()。

A.生产、销售假药罪

B.洗钱罪

C.非法经营罪

D.走私毒品罪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走私毒品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犯罪。而生产、销售假药罪,洗钱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同类客体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故选A、B、C项。

15.以下列举的关于合同的法律条文,属于法律规则的是

A.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B.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

C.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发生法律效力

D.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答案:A、C

本题解析:

法律规则是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B选项表述的是合同法平等的原则,D选项表达的是意思自治原则,属于法律原则。

16.在我国,执法的原则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依法行政原则

B.讲求效率原则

C.合理性原则

D.正当程序原则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执法的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我国,执法的原则主要有依法行政原则、讲求效率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17.以下哪些法律可以作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A.《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B.《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答案:A、B

本题解析: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18.甲(8岁)名下有一套房产。下列人员中,在处分房产时可以作为甲的法定代理人的有

A.甲的父亲

B.甲的祖父

C.甲的舅舅

D.甲的继母

答案:A、B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27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A、B项正确。继父母子女之间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发生拟制血亲关系,形成拟制血亲关系后具有与自然血亲相同的法律效力,即甲的继母有可能成为甲的监护人,所以D选项正确。

19.连续犯具有的特征是()。

A.针对同一对象

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C.出于连续的犯罪意图

D.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理论,连续犯的特征为:(1)连续犯必须基于连续意图支配下的数个同一犯罪故意。(2)连续犯必须实施数个足以单独构成犯罪的危害行为。(3)连续犯所构成的数个犯罪之间必须具有连续性。(4)连续犯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针对同一犯罪对象不是连续犯的必备条件,犯罪故意不同也不可能形成连续犯。故选C、D项。

20.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

A.鬼薪白粲

B.城旦舂

C.司寇

D.隶臣妾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四种,即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和司寇,注意:这里的司寇不是司法官的名称,故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21.宋某和赵某分别住在同一栋住宅楼的一层和二层。宋某在小区围墙与该楼之间自建平房,给住宅楼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不久,宋某在平房内开办门窗加工厂,加工生产的噪音严重干扰了赵某的正常生活。对此,赵某有权要求宋某()。

A.赔礼道歉

B.消除危险

C.恢复原状

D.停止侵害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因对不动产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本质上是对财产所有人或者占有人、使用人行使所有权或对占有、使用权的合理延伸和必要的限制。本题中,宋某和赵某的不动产相邻,宋某自建平房给住宅楼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其开办门窗加工厂产生的噪音也严重影响赵某的生活。宋某的两个行为严重侵犯了邻居赵某的权利,因此,赵某可依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请求宋某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

A项,赔礼道歉是侵权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它主要适用于侵害人身权益的情形。本题中,宋某并未侵犯赵某的人身权。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B.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C.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D.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

对于从重处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重处罚必须是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而不能高于法定刑判处刑罚;从重处罚不意味着在法定刑的中间线以上判处刑罚;从重处罚是相对于既没有从重处罚又没有从轻处罚情节的一般情况所应判处的刑罚而言的,即比没有上述情节时的刑罚要相对重一些,也就是说,从重处罚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23.根据宪法相关知识,下列职务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A.自治县县长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C.自治区主席

D.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

答案:A、C

本题解析:

根据《宪法》第113条、第114条的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B选项人大常委会主任不一定是该少数民族,也可能是副主任,因此不能选。

24.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有关继承和遗赠的表述,正确的有()。

A.接受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B.放弃继承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C.接受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D.放弃受遗赠可以采取明示或者默示的方式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接受继承既可以采取明示,也可以采取默示方式,故A项正确。放弃继承只能采取明示方式,不能采取默示方式,故B项错误。接受遗赠只能采取明示方式,不能采取默示方式,故C项错误。放弃受遗赠既可以采取明示方式,也可以采取默示方式,故D项正确。

25.下列属于基于事实行为的物权变动

A.通过设立物权的合同的物权变动

B.通过继承发生的物权变动

C.通过法院判决产生的物权变动

D.通过建造、拆除所发生的物权变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物权变动的原因包括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和非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包括基于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不动产须通过登记,动产须通过交付。A项属于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非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包括因事件、公法、继承或接受遗赠、事实行为引发物权变动四个方面。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授权行为

B.赠与行为

C.买卖行为

D.租赁行为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授权行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其余都是双方法律行为。注意:赠与行为就是赠与合同。

27.甲、乙、丙设立一合伙企业。2014年8月,该合伙企业欠星月公司贷款36万元,同年10月,丙经甲、乙同意退伙,依约承担了15万元的合伙债务。2015年2月,丁经甲、乙同意入伙,并约定丁对入伙前该合伙企业所欠债务不承担责任。对该合伙企业欠星月公司的债务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有()。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合伙企业法》第21条规定,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第53条规定,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第44条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入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甲乙丙丁均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内部约定(包括甲乙丙的协议、甲乙丁的协议)对星月公司无效。

28.下列财产属于我国刑法中的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是()。

A.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B.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D.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92条的规定,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1)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2)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3)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4)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故选A、B、C、D项。

29.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D.《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而不是《法经》。

30.唐初创建了市舶制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对外商贩至中国的部分货物,官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下列属于应抽取实物税的货物有()。

A.丝绸

B.瓷器

C.龙香

D.沉香

答案:C、D

本题解析:

唐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相应的法律制度逐渐成熟。唐朝对海路贸易颇为开放,允许外商来华自由贸易。唐朝创建了市舶制度,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C、D项正确。

3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法律规定的罪名的有()。

A.阿党附益

B.见知故纵

C.酎金

D.奸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汉朝的罪名分为:危害中央集权犯罪(阿党与附益、左官、非正、出界、僭越、泄漏省中语、酎金);危害君主专制权力犯罪(欺谩、诋欺、诬罔、废格诏书、怨望诽谤);危害皇帝尊严和安全犯罪(不敬、大不敬、阑入、失阑)以及危害国家政权罪(沈命、见知故纵、群饮酒、通行饮食)。奸党罪是明朝的罪名。

3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适用规定的解释》中规定:“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款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这一规定属于:()

A.主观解释

B.扩大解释

C.当然解释

D.类推解释

答案:A、B

本题解析:

在我国,立法解释专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狭义的法律)的解释。题中对信用卡的解释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所以属于立法解释。A选项正确。扩大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狭义信用卡指银行卡概念下的信用卡,即可透支的银行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不包括借记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信用卡的解释包含了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借记卡,所以,该解释属于扩大解释。B选项正确。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范虽然没有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即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题中解释不属于当然解释,C选项错误。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在我国类推解释是被严格禁止的,所以D选项不当选。

33.下列哪些说法属于法的有选择的指引?()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民法典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是指对人们行为的指引,随行为人的主观意愿而定,是允许行为人选择的。“有选择”是就行为人的行为而言的,故BD项正确;C.项比较特殊,刑法分则部分的条文,要求人们不得为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其指引作用属于确定的指引,但同时,刑法分则部分的条文,也属于裁判的规则,它告诉人民法院对于犯罪行为应如何判处刑罚,从这个角度讲,属于有选择性的指引。

34.我国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

A.财产状况

B.行踪轨迹

C.身份证件号码

D.通讯联系方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35.下列选项中,属于应用法学的有()。

A.国际经济法学

B.法社会学

C.刑事诉讼法学

D.刑法学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根据认识论将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本题中法社会学更加偏重于理论研究,属于理论法学范畴,其他三种都研究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内容,具体应用较多,因此是应用法学。

36.以下哪些属于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A.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与小宗并无联系,相互不存在权利义务

C.大宗和小宗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相辅相成

D.家国一体,等级秩序分明

答案:A、C、D

本题解析:

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宗法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父家长制发展而来。西周宗法制有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祧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二,大宗与小宗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相辅相成。其三,家国一体,等级秩序分明的宗法制度构成了西周的基本政治模式,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7.影响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因素包括

A.财产

B.智力

C.年龄

D.精神健康状态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所谓民事行为能力,就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独立的行为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要想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就只能通过他人代理。

38.提存的原因有()。

A.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B.债权人下落不明

C.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

D.债权人死亡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依《民法典》第101条的规定,提存原因有以下几种:(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2)债权人下落不明。(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债权人死亡而确定继承人的,则不能采取提存方式;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而有监护人的也不能采取提存的方式。

3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A.社会的

B.文化的

C.教育的

D.家庭的生活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故选A、B、D项。

40.下列选项中,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A.甲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归还欠款

B.丙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丁按照合同约定给付货物

C.戊向第三人巳表示,他会到期归还庚的欠款

D.辛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壬还债,被人民法院驳回起诉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起诉、申请仲裁、调解、认诺、请求等都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但是撤诉、驳回起诉、向第三人的承诺不能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

41.因主观上不具有共同故意而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A.同时犯

B.共同过失犯罪

C.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D.实行犯过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构成共同犯罪,其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就是: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据此,以下几种情况均不能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2)同时犯,是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3)同时实施但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4)实行犯过限,是指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42.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A.故意杀人罪

B.诬告陷害罪

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诬告陷害罪不是暴力犯罪,所以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故选A、C项。

4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该论断直接体现的法治理念有

A.程序正义理念

B.法律至上理念

C.权力受制约理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44.下列关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有()。

A.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撤销权

B.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有权对自己的行为实施追认

C.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期间可以中止、中断,但不能延长

D.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须向法院提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受损害的一方。B项错在:追认权存在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中,不存在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存在的是撤销权。c项错在: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期间为除斥期间,故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D项错在:可撤销民事行为中,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

45.下列人员中,应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的人员有()。

A.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B.军事法院院长

C.最高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

D.铁路法院院长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7条第1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故选A、B项。

三.问答题(共5题)1.论述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的原则。

答案:

本题解析:

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归责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存在差别。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责任法定原则

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的基本要求为: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发生后,应当按照事先规定的性质、范围、程度、期限、方式追究违法者、违约者或相关人的责任。责任法定原则的基本特点为法定性和明确性,即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依据必须事先用成文法形式加以明确规定。

责任法定原则否定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依据的行为;责任法定原则还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

(2)因果联系原则

在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时,必须首先考虑因果关系,即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具体包括:1)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即人的某一行为是否引起了特定的物质性或非物质性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2)人的意志、心理、思想等主观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即导致损害结果或危害结果出现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是否是行为人内心主观意志支配外部客观行为的结果。

(3)责任与损害相当原则

责任与损害相当原则是公平观念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含义为法律责任的大小、处罚的轻重应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轻重相适应,做到“罪责均衡”、“罚当其罪”。责任与损害相当原则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性质相适应。2)法律责任的种类和轻重与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具体情节相适应。3)法律责任的轻重与种类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相适应。

(4)责任自负原则

责任自负原则的含义包括:1)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2)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即反对株连或变相株连;3)要保证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也要保证无责任者不受法律追究,做到不枉不纵。

(5)公正原则

公平正义是法的重要价值目标。由于成文法的局限性,在法律无法提供精确的归责依据时,归责主体必须本着符合基本社会公正和法律公正的原则精神进行归责。主要表现为: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它要求归责主体在法定责任范围内通过自由裁量确定法律责任时,应当尽量维持裁判标准的一贯性。2)归责过程中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的合法权利都应受到同等保护,任何人的违法犯罪都应受到同等追究。

2.“官司出人人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