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设计比较研究摘要:进入21世纪,城市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城市公共空间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城市的空间形态向人本、生态、低碳、开放式空间发展。在城市空间的转变过程中,旧有的老式巨型街区中,经受了工业文明洗礼的厚重、坚固而沉闷的建筑,以及周围大片散乱的无组织的空间,成为了被现代城市遗弃的空间。城市的发展,土地是关键,空间是核心。开发利用闲置空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学者对闲置空间中的历史街区、旧有工业建筑等的保护、开发、更新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在历史街区与旧工业建筑等闲置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上发展较大陆早,经验比大陆丰富,相关的研究也比较成熟。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城市闲置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台湾,大陆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问题更加复杂,闲置空间的形式更加多样,这也促使大陆学者加大了对闲置空间改造、开发与更新的研究。而大陆在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政府指导,将传统园林景观进行了开发与创新,并在闲置空间的开发中得到了很好了运用。本文希望通过对两岸闲置空间开发中的文化发展对比,以精神产品研究作为理论分析基础,填补我国闲置空间再生中发展与延续中华人文文化创意的空白;为我国当下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改造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闲置空间;两岸城市;改造设计;城市更新
AbstractEnteringthe21stcentury,thedevelopmentofthecityintoanewperiod,graduallytransitionfromtraditionaltomoderncitypublicspace,urbanspatialformandstructureoftheskintextureandsteeringdeficienttypeopenspace.Intheprocessofthetransformationofurbanspace,theoldoldgiantblock,hasundergonethemassiness,solidindustrialcivilizationbaptismanddrearyarchitecture,aswellasthelargeareaofscatteredaroundtheunorganizedspace,becomethespacewasrejectedbythemoderncity.Thedevelopmentofthecity,thelandisthekey,thespaceisthecore.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idlespace,istheinevitabletrendofurba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Scholarsathomeandabroadofhistoricblocksinfreespace,protection,developmentandrenovationofoldindustrialbuildingsandsoontocomparethethoroughresearch.OurcountryTaiwanareaontheidle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mainland,earlythanmainlandChinaexperienced,relatedresearchismoremature.Withthedevelopmentofthemainlandeconomy,urbanspac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hasbecomeaproblemtobesolvedincitymanagement.ComparedtoTaiwan,themainlandcityoffreespacetransformationproblemismorecomplicated,freespaceintheformofamorediverse,promptingincreasedthemainlandscholarstounusedspaceresearchofreform,developmentandrenewal.Thisarticlehopestoidlespacedevelopmentonbothsidesoftheculturaldevelopmentinthecontrast,basedonthetheoreticalanalysisofthespiritualproductsresearch,fillthefreespaceregenerationindevelopmentofourcountryandthecontinuationofthehumanitiesculturecreativityblank;Forourcountrythecurrentfreespaceregeneration,thehumanitiesculturecreativeindustrydevelopmentandmanagementto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Keywords:freespace;Onbothsidesofthecity;Renovationdesign;Urbanrenewal目录Abstract 2目录 31绪论 221.1研究意义与目的 2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2.1国外研究现状 231.2.2国内研究现状 241.3研究内容 251.4研究方法 262闲置空间概念综述 262.1闲置空间的定义 262.1.1闲置空间理论溯源与发展 262.1.2两岸城市闲置空间含义的理论差异 282.2城市闲置空间的特征与成因 302.3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原则与模式 303城市文化脉络对两岸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 323.1两岸城市历史文化之比较 323.1.1两岸城市管理历史上的差异 323.1.2两岸城市地域文化上的差异 343.1.3两岸城市在规划上的差异 353.2城市文化脉络对台湾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 363.2.1外来文化对城市肌理的影响 363.2.2当代文化的发展对台湾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 373.3城市文化脉络对内地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 383.3.1传统文化对内地城市肌理的影响 383.3.2当代文化的发展对内地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 384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岸闲置空间再生 404.1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必要性 404.1.1文化保护需求 404.1.2可持续发展需求 414.1.3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积极意义 414.2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设计的理念比较 424.2.1台湾的激活再生设计理念 424.2.2内地的互动体验式设计理念 434.2.3城市建筑中闲置空间改造案例比较 444.3两岸闲置空间改造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比较 494.3.2内地的传统景观表现形式 504.3.3城市规划中闲置空间改造案例比较 515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未来发展趋势 565.1未来改造趋势 565.1.1对城市的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565.1.2提高城市的精神经济价值与历史价值 575.2闲置空间改造的景观更新 585.2.1滨河闲置空间的改造 585.2.2安丘河滨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616总结 71参考文献 72
1绪论1.1研究意义与目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开发更是如火如荼,整个中国的城镇几乎都成为建设工地。然而,几十年的大开发之后,我们却发现,在城市林立的中高层塔楼的底层与外部,是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闲置广场;在高楼之间、老城区、新老城区结合部,到处都是临时搭建的石棉瓦工棚,闲置的河岸、废弃的旧建筑中,垃圾成堆,蚊蝇滋生。它们是今天城市更新所遗留的、出于多重原因从未开发的和疏于清理的空地;它们是各个城区与自由发展的商业带之间无人问津的残余地区。这些闲置低效用地,犹如城市里“沉睡的土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块块“沉疴”,也成为城市空间的一块块丑陋的疤痕。21世纪的城市空间发展,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城市建筑逐渐摆脱工业经济影响下的厚重、坚固、沉闷、单调的模式,而城市空间中那些杂乱无序、无组织的遗弃空间也引起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这些空间包括工业化建筑之间的中介空间,连接主体建筑之间的河滨道桥边的边角空间,暂时失去利用价值的废弃空间,未经设计利用的不规则冗余空间等等,因这类空间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闲置或被搁置,失去了原有的运用功能,因此被学者们称为闲置空间。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来看,闲置空间基本都是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丧失运用功能、失去利用价值的废墟一样的问题空间,这些衰败的空间充满了颓废的气息,成为犯罪与堕落的滋生地,为城市空间带来了麻烦,同时也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舒适的最大因素,是阻碍城市宜居性发展的最大隐患,造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合理。城市发展,土地是关键,空间是核心。开发利用闲置空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闲置空间不仅可以有效节省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以为地方带来一定的财政创收,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城区、老街区、城市河海滨区域等闲置空间,作为都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基本的本质职能外,同时还是城市形象与地域特点的重要风貌。一般情况下,老城区、老街区、城市河海滨区域等都曾经是都市最重要的商业、金融或娱乐休闲场所,在传统城市空间中扮演着城市窗口的形象,这也使其成为城市极具发展潜力的繁华地区。通过对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设计研究,探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景观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985年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编著了《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书中阐释了他对空间积极与消极的看法。他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在书中,他对比分析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空间的概念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院、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日本著名城市设计与历史古迹保存专家西村幸夫在其专著《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一书中,对日本17个各具特色的重生传统街区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详实地反映了日本人在传统街区改造过程中的价值观改变,展示了新环境营造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情况。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英国建筑师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与土耳其建筑师塔内尔·厄奇三人合著了《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一书,他们认为,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是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历史街区复兴是区域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以及区域空间功能创新的重要部分。通过外在的物质保护与内在的文化功能更新,将历史街区的传统文脉、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等融合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历史街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使历史街区走上振兴之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城市中的小型消极空间引起了美国政府、公众以及开发商的注意,建筑师以及景观设计师也对这类空间给予了关注与研究。著名建筑师、作家罗兰·奥斯特塔格说:“生活不是由空间创造的,而是生活创造了空间。”著名社会学家威廉·怀特认为:“空间的供应产生了生活的需求。”空间存在的价值,取决于它赋予生活功能的强弱。人的行为需要空间来容纳,而空间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人来支持。1.2.2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台湾地区在闲置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上发展较大陆早,经验比大陆丰富,相关的研究也比较成熟。2004年李宜君著有《台湾再生空间》,透过台湾40个案例的介绍,了解每个案例的缘由、历程及运作,并能借此,循线一一探访各个案例,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意义。于2004年完成《闲置空间再利用与都市连接关系转变─以松园别馆为例》的王翠菱,从文化政策的发展脉络,探讨闲置空间再利用议题与都市纹理关系,运用KevinLynch对都市意像调查方法,试图了解松园别馆个案中,使用者对于周边环境意像的认知,寻找其连结关系与后续建议。《全球在地化理念下都市闲置空间再发展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山-中正路历史性都市轴线街廓空间为例》是赖丽巧2004年完成。以全球化现象解读、永续都市设计理论及历史保存理念角度切入,以台南市旧城区为例探讨都市闲置空间的内涵,并从都市发展的角度观点加以定位,以期建构文化地图的动态过程能够强化都市意像的自明性。2003年廖慧萍写《公有闲置空间再利用评估模式之研究》针对公有闲置空间,以专家群体决策方式筛选出公有闲置空间再利用之评估因子,结果以“社会文化环境”之“该地区文化资源”为最重要考量因子;并且显示公有闲置空间再利用乃以“经济利益”为再利用评估导向,较趋向外部环境之经济及社会文化条件。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城市闲置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台湾,大陆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问题更加复杂,闲置空间的形式更加多样,这也促使大陆学者加大了对闲置空间改造、开发与更新的研究。叶茂中、郭燏烽(2006)对台湾的城乡风貌改造运动进行了研究,对台湾在历史建筑保护与街区更新的成功策略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大陆的历史建筑开发与改造进行了探讨叶茂中;郭燏烽,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J],山西建筑,2006(5):21-22。叶茂中;郭燏烽,台湾旧城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策略初探[J],山西建筑,2006(5):21-22乔峰、王军(2012)在总结国内外闲置空间再利用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洛阳洛浦公园的再利用设计案例,对我国城市更新中闲置空间的再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乔峰;王军,新时期城市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分析——以洛阳洛浦公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260-262。乔峰;王军,新时期城市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分析——以洛阳洛浦公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260-26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志旺(2014)通过比较深圳和台湾两岸两地城市更新政策,对深圳的城市更新政策与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圳在城市更新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应引进先进的更新理念,对城市更新政策与策略进行调整邓志旺,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深圳和台湾比较为例[J],商业时代,2014(3):140-141。邓志旺,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深圳和台湾比较为例[J],商业时代,2014(3):140-141定艳秋(2015)从闲置空间的地理区位、闲置空间的周边环境入手,对城市闲置空间开发项目的开发利用定位、设计理念、形态实现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闲置空间改造应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并对重庆的某个闲置空间改造方案进行考察与分析定艳秋,城市闲置空间的再利用─以重庆市某闲置空间改造方案为例[J],装饰,2015(9):130-131。定艳秋,城市闲置空间的再利用─以重庆市某闲置空间改造方案为例[J],装饰,2015(9):130-131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闲置空间中的历史街区、旧有工业建筑等的保护、开发、更新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对文化创意产业是振兴城市闲置空间的重要途径,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对于城市闲置空间更新中,与地域人文文化结合的文化创意专题研究上,目前还基本是空白;对闲置空间中各类历史街区、工业建筑更新利用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典型个案方面,但是对城市河滨区域综合的、系统的分析较少。本文希望通过对两岸闲置空间开发中的文化发展对比,以闲置空间的改造和设计研究作为理论分析基础,填补我国闲置空间再生中发展与延续中华人文文化创意的空白;为我国当下闲置空间再生中,人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参考。1.3研究内容本选题从景观学和规划学的角度对两岸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设计进行总结和归纳比较研究。台湾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实践,可以为大陆闲置空间改造的研究提供方向与借鉴。随着国内对城市闲置空间的认识加深,闲置空间不仅仅是资源再利用,还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逐渐发展成为经济与人文文化发展的交叉学科研究。中介空间、道桥间的边角空间、用途不明的废弃空间、未经设计的冗余空间,这些都是需要改造和探究的城市闲置空间。本文将对城市与景观改造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个领域创新与发展进行探究。1.4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收集与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特别是台湾地区与国内的研究成就,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研究方向。理论研究法:阅读与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寻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在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本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田野调查法:本着进一步提升闲置空间开发的精神经济价值,在开发中实现人文文化传承与更新的目的,对山东省潍坊市安丘环城河道进行了考察,结合两岸闲置空间改造经验,个案研究法:对两岸闲置空间改造的标志性案例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研究,从中找出互通之处,针对其不同特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闲置空间改造中的与地理人文结合的经验,摸索在实现人文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代发展潮流对接,从而实现在文化创意上更新的路径。2闲置空间概念综述2.1闲置空间的定义2.1.1闲置空间理论溯源与发展1985年,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发行了专著《外部空间设计》,他认为,建筑空间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大部分,一是从周围边框向建筑内收敛的空间(也就是有效利用的积极空间),二是以中央为核心向建筑外围扩散的空间(也就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消极空间),这里所指的空间的消极性,是指这些空间是在无计划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20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公共空间网络已经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现代化下的城市空间更多的是各种立体路桥编织的复杂的交通网络和林立的高楼大厦所构成的城市森林,以往那种通过建筑的良好比例围合的休闲小广场、街道休息区已很少见。而城市森林中那些巨型的街区以及街区中兀立的高大建筑,在其四周环绕的是大片的、散漫的、无计划无组织的灰色而压抑的空间。这些空间包括:高层建筑之间的中介空间、立体路桥周边的边角空间、巨型街区周围的废弃空间、街区里未经设计利用的冗余空间等等,由于这类空间虽具有利用价值,但未被利用,因此,很多学者称之为闲置的可持续建设空间HannahJones.ExploringtheCreativePossibilitiesofAwkwardSpaceintheCit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7(12):70-76。这类空间在世界各个城市都有存在,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林奇说:“几乎没有一个美国城市,具有始终如一的美好品质”HannahJones.ExploringtheCreativePossibilitiesofAwkwardSpaceintheCit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7(12):70-76凯文·林奇著,相秉仁译.城市的印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目前,学术界对于闲置空间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1986年,美国著名学者罗杰·特兰西克在他所著的《找寻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失落空间”这个概念,他认为,“失落空间”是都市中那些相对于环境或者是使用者来说没有正面利用价值或不能有所贡献的空间。学者陈燕从空间的利用和使用角度对其作出定义:“空间的闲置说明空间没有使用,或不具备空间机能特质,而造成空间闲置的因素非常多。有些是因为所有权人放弃了对空间的使用,有些是原使用者已不存在,这类空间是真正的闲置。而有些空间是因为管理不当或缺泛管理造成了闲置,这类空间是被闲置的空间。”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艺术学院,2013:9另外,学者李欣鹏从空间需求的角度进行概括:“多余的或被遗弃的空间,是由于空间供给过量或空间需求降低,造成了区域内空间剩余;因外力的作用使原有的空间受损而发生改变,造成无法正常运作而失去作用的空间。”李欣鹏,从遗迹保存走向历史街区的文化再生——以台北市迪化街为例[J],城市时代,协同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有些学者从价值的角度对闲置的空间进行论述认为,在原有空间的机能已经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但该空间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与美学上的特殊内涵,空间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发人们的回忆与想象,并因此期待空间技能能够通过合适的转换,被赋予符合时代利用价值的功能。综上所述,国际学术界对闲置空间的含义具有多样性定义,对于闲置空间的描述,还是处在未利用与被遗弃的模糊与过度位置,这样就使闲置空间功能定位不明确,学者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强调空间的未使用性,而对空间的使用价值比较模糊。笔者通过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将闲置空间的概念总结为:所谓的闲置空间,就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消极化的各类社会空间,这些空间的存在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宜人性,同时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周围空间的品质以及周围空间的景观。因此,认识与研究闲置空间的开发价值与发展潜力,通过创造性设计指导,持续开发利用闲置空间,应该是现代空间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英国著名建筑师特里·法雷尔:“可持续的建筑必须始于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可见,为现代城市空间的发展,应重视闲置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并充分挖掘闲置空间的开发潜力与利用价值。2.1.2两岸城市闲置空间含义的理论差异城市闲置空间是台湾学术界的惯用说法,台湾学者对闲置空间的概念形成了比较同一的定义,他们认为,闲置空间是指原有空间的阶段性功能因各种缘故已经消失,导致其使用功能在目前无法彰显出来,但可以通过更积极的方式或途径,使其潜力得到发挥的空间王惠君.万种风情、再现生机——闲置空间再生的契机[J].文化视窗,2001.4(28).P16-17。闲置空间意指有些空间因外在力量改变,以及和社会系统(政治、经济或文化)脱节,在原有功能消失、而新的功能又尚未被赋予前的状态。这些呈现秃废与老旧状态的建筑,在未被正式使用前,常被社会边缘人或利益团体非法性的暂时占用。再利用的时间受到人为的操控而决定其长短。王惠君.万种风情、再现生机——闲置空间再生的契机[J].文化视窗,2001.4(28).P16-17之所以称之为“闲置空间”,是因为这个词较好地诠释了各种可更新再、可生空间的定位,并潜藏市民社会政府政策、文化艺术之商业化管理、企业减税等种种力量在空间协商之结果。从台北近来的空间改造及再利用的种种方案来看,不同的空间使用与经营、市民参与要求与、媒体与政治人物的作秀都让这种空间占据了舆论与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渐发酵成一种趋势。本研究将目光投注于此,试图探究在这个复杂元素冲击下的城市,其内部的闲置空间的过去与现在,及经过不同的时空的历鍊后所被赋予的社会意义,希望能从曾被遗忘的场域中窥探都市空间与社会关系的相互牵动,重新赋予其被关注的价值。大陆学者对于可更新、可再生空间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指导下,相关学术研究非常活跃,对于闲置空间的定义也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探讨,目前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观点认为:闲置空间是脱离发展轨道的、失去利用机能的失落空间,是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其范围包括:具有历史性人文特征的古建筑;具有完整文化风貌的建筑遗产;具有特殊资源特性的场所,如旧厂房、废弃仓库、旧码头、河滨道桥周边的杂乱的、无组织空间等等。尤其是那些曾经记载了历史时期典型居住、生活或工作印记的时代标志性闲置建筑群。这些空间是由于社会发展机制的转变,原有的既定使用功能丧失、或拥有者特殊原因而遭到废弃,造成的一种闲置现象。闲置空间往往是时代建筑特色的载体,记录着时代建筑的使用形态、空间结构、建筑风格及建筑语汇,反映了该空间与周边环境所构成的时代印记与社会脉络纹理,因此,这些闲置空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开发价值。台海两岸虽然在政治制度以及土地制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台湾各族民众与大陆本是同根,在文化上也是同源,因此,两岸的国民性非常近。二十世纪后期,台湾岛内就开始了城市更新的历程,1998年,台湾政府推出了《都市更新条例》,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又陆续出台了几十个配套的都市更新政策法规。与这些政策法规相适应,台湾完成了都市更新方面多数决制度、权利变换制度、协议合建制度、都市更新信托制度、社区规划师制度、容积率转移制度等等数十个配套制度的建设。台湾在“闲置空间再利用”上经验比大陆丰富,在空间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比大陆成熟。台湾在闲置空间更新利用上非常注重对历史的重现,同时,有计划性的对空间的生活记忆进行再创造、有意识地创造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在闲置空间的再利用过程中更注重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使闲置空间的精神经济价值得到最大的开发。大陆在闲置空间改造的重点主要是关注如何改善其局部空间的利用价值以及整体空间的人文性创造问题,在保留闲置空间原有的物理特性的同时,改变该空间已经退化的或荒废掉的使用功能,力求最大限度地挖掘空间的再生潜力与精神经济价值。2.2城市闲置空间的特征与成因台湾之所以四处可见“闲置空间”,系因数十年来政府过度着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教育、文化等扎根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专业者和民众几近丧失对生活环境的反省能力。复因恶质的选举文化,使得数十年来,许许多多不适当的空间建筑物遭逢废弃或拆毁的命运,并荒谬的成为政客争相炫耀的具体政绩。于是,一些大而无当的公共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地逐渐占据城乡,存在已久而蕴含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经济等多元价值的既有资源空间,不再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在经历数十甚至百年的使用后,未能继续获得适当维护,任其荒废,乃产生了一批批的闲置空间。讽刺的是,诸多新的公共建设,因经常缺乏配套措施,而造成使用效益不彰的投资浪费。乏善可陈的新设施与残破闲置的旧建筑,形成强烈对比的特殊城乡景观,几已成为近一、二十年来各地的普遍性现象,亦是五十年来整体社会偏差发展所衍生出的特殊“台湾经验”的具体表现。当前此一空间议题的开拓,正是对台湾特殊现象的一种深刻反省。它不仅可提升社会文化或艺术内涵,对于社区意识的凝聚、城乡环境的改造、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亦有直接或间接的助益。换言之,闲置空间再利用的边际效益,绝不仅仅是艺术的再创造或文化传承与提高,而是使空间换发新的活力的同时,使空间的整体社会价值得到提升。2.3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原则与模式闲置空间的更新,不仅优化了原有空间的产业结构,同时也使闲置空间中的文化得以再生,在提升空间机能的同时,使空间成为文化创意机构以及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有效促使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比例增高,从而使准精神产品在人类社会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增加。闲置空间的更新与再生,有效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闲置空间更新与再生中所聚集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几大特征:首先,空间的文化创意产品,无论是精神内容上还是精神经济上,其价值都要比其物质载体的价值大得多,文化创意的价值在空间总价值中占据最大比例。另外,空间更新与再生与传统工业化生产最大的区别是,传统工业生产中的劳动与资本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而空间更新与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一种准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内容是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经济收益创造的动力。其次,作为准精神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容具有容易复制特性,再加上互联网的超时空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增加与规模扩大,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非常小。如闲置空间中的音像文化业、影视业、动漫产业等等,这些纯精神产品都具有非常强可复制性,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容可以与不同的物质载体相结合,并通过各种物质载体不断开发出衍生产品,使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容与经济价值在复制传播得到不断提升。第三,在闲置空间的更新与再生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非常注重树立与打造品牌形象。文化创意产业本来就是一个品牌化运作的产业,文化创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外在表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在表现力是树立与打造品牌的最重要因素。对于闲置空间的利用,一是可以通过“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将旧有建筑改造并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扩大特色商业街区的影响力。二是从对建筑历史特征要素的提炼与价值评估的结果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改造后的使用功能的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添彩,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融时尚发布、创意设计、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创意休闲为一体,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三是根据传统人本、天人合一居住理念,营建滨河、滨湖景观生态人居与休闲娱乐空间,提供独特的再创意、再利用的生态和人文底蕴的空间平台。3城市文化脉络对两岸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3.1两岸城市历史文化之比较3.1.1两岸城市管理历史上的差异现在,大陆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已然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政府—社区”制为主、“政府—社区”以及“政府—单位”制并存管理体制渐渐取代“政府—单位”制为主、“政府—街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在目前的社会管理体制背景下,社会所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责任大大增加,慢慢上升成为社会管理的关键点。且行政部门,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与此同时,政府机关、国企等“单位”依旧担负着一系列不可轻忽的社会职能,可是其所担负的社会职能正慢慢地被剥离开来。就算是眼下我们正积极促进的“政府—社区”制社管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众多短时间内无法避免的问题。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社区行政化倾向,担负过多的行政事务。与此同时,居委会所拥有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不足,所以,社区也就无法实施强有力的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社区行政化趋势严重的特点,导致社区居民无法产生较高的人认同感、归属感,继而导致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不高,最后对社区的社管功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更关键的是,现在城市所施行“市—区—街道—社区委员会”垂直管理体制意味着政府将自己的“手”伸到了社会最基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社会组织的进步空间减小。我国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愈发突出,因而建立和谐社会愈发受到重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政府将“社会管理”视为其一大基础性职能。实施社会管理的一大重要基础是“政府负责”。政府理应积极担负起全方位组织、安排社会的职责,以全部社会管理为对象实施整体性规划,从而确保社会管理工作方向的正确性。政府不能逃避自己理应承担的社会管理责任,不可以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并需要构建和完善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社会服务的基础性标准,增加社会发展投入。应按照法律对各个种类的社会组织、事业等进行规范和管理,构建完善的社保制度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与此同时,政府也不可在社管过程中出现越位的现象。但凡民众和法人等可以自行解决以及市场机制可以自行调节、中介及行业机构可以以自律手段化解的事情,政府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不应过多插手。政府负责和政府包办是不同的含义,政府能够利用协约等途径,对社会组织等进行委托,从而达到提供社会服务的目的。所以,政府在社管过程中,不仅仅应该以民众为对象进行直接性服务,还应该给其他社管主体留有甚至创造足够的服务空间,在管理的凸显服务,在服务中展现管理。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地区的城镇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高速发展时期,只用了30年的时间城镇化率就从30%提高到70%;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85%。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一时期,社区治理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推进;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区治理开始由政府推动转向由居民自发推动。台湾社区治理的特点:(1)民间组织的主导。从调研的5个社区来看,每个社区都是通过民间组织——社区发展协会来进行管理和开展相关工作。民间组织由于是公益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同时也没有受到政治体制的约束,更能直接反应社区的实际需求。(2)社会精英人士的带动。在所调研的5个社区发展协会里,理事长和总干事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忠顺社区和珍珠社区发展协会的建立和成长完全得益于两个理事长曾宁旑和李后进的努力。可以说,没有理事长和总干事就没有社区发展协会的成长。(3)居民意识的提升。随着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在忠顺社区调研时发现,尽管是周末,很多志工都还是很主动的来到社区活动室进行工作,很多居民也都将社区活动室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来娱乐、学习、就餐。(4)政府的有效支持。一方面,台湾地区早在1968年就出台了《社区发展工作纲要》,先后进行三次修订,通过法规、文件对社区治理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台湾地区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社区发展预算,对社区发展进行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3.1.2两岸城市地域文化上的差异一直以来,大陆城市凭借其悠远长久的历史以及底蕴深厚的文化特色闻名于世,其生成、发展于恢弘的社会环境中,同时体现出我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根本性质。它的精神脉络在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各城市特征可划分成下列几种:第一,古都类型:该类型的文化城市主要将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址、遗迹古城面貌为特征,譬如西安、洛阳等。第二,传统风貌类型:该类型保存着一个或者数个朝代所沉淀的完整建筑群,例如苏州、大理等等。第三,风景名胜类型:该类型是通过建筑物与山水的映衬组合而体现出显著特色的城市,譬如桂林、承德等。第四,地方及民族特色类型:该类型是由地域特点抑或是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组成城市风俗面貌主体的城市,譬如拉萨等城市。第五,近现代史迹类型:该类型是指体现历史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重要事件的建筑物、建筑群特点的城市,典型的城市有遵义、上海等。第六,特殊职能类型:该类型指城市某一职能在历史中极为优秀闻名,典型的城市有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等。第七,一般史迹类型:该类型以坐落于城市不同地方的文物遗迹为主要历史传统体现途径的城市,典型的城市有长沙等。台湾岛历史文化景观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不但受岛内原住民的服装、语言等影响,也受福建南部等先民的生活方式的影响;1895年至194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长达50年之久,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政府对台湾进行了疯狂的文化改造,尽管台湾各族民众的抗争一直不断,但是,日本文化还是渗透到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台湾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台湾还先后受到了荷兰、西班牙等殖民统治,这导致台湾的文化极其复杂,杂糅了闽南、客家等中华文化、日本、西方等外国文化。因为台湾具有较强的文化接受能力,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导致文化景观研究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部分地区保存了台南城府等一些历史古迹,可是由于时代的叠加,当时的文化精神大部分难以考证。除此之外,因为台湾早起是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生命财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城市居民更加重视精神信仰,更由于传统的宗族的影响和管控,寺庙及宗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地人口聚集的关键地区,而这也成为探究聚落、经济、社会等文化景观变化的关键要素。台湾分散的古建筑还是比较多的,且利用得较好,根据其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宗教建筑,这是台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内外祠庙遍布,造型各异,屋脊装饰夺目,进香的人络绎不绝;除宗教功能处,有些寺庙还是集会的场所,如建庙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内门紫竹园,建筑仍保持完好。二是历史古迹,如高雄市的左营凤山县旧城,建于清道光五年,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北、东、南三座城门及部分城墙。又如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打狗”是台湾原住居民语言的音译,代表一个地名,意思是英国领事馆在“打狗”这个地方,没有侮辱的意思),该建筑始建于1865年,是英国人在台修建的第一座洋楼,南有拱形走廊,极具英式建筑风格。三是工业建筑,台湾把有代表性的工业建筑也保护下来,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是不多见的。3.1.3两岸城市在规划上的差异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大陆形成了有规划、按计划,按部就班的政府管理行为准则。多年来,经过多次的改革,目前大陆城市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上基本按照以下原则实行:第一,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切实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坚持保留城市记忆的准则,彰显名城的人文、物质景观,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地区居民原有的生活面貌以及区域文化传统为指导,有计划,按规划进行城市开发与建设。第二,保护、整顿、治理、展现生机。按照建筑物的现实状况、历史信息以及街区保护的现实需求,发力促进街区商业的发展,慢慢复苏传统特色商业经营,转换和协调民居使用功能,支持和促进人民开展特色餐饮及产品、游的经营活动。第三,深化内涵、彰显特色。对于保护区内氤氲着浓厚的文脉气息的,按照“保存、更新、延续”的原则,积极开展名城保护工作。台湾建筑的设计布局,较好地利用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在设计上进行探索与创新,既融合自然,又有自己的独特风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台湾岛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逐渐进行了“创造台湾城乡风貌示范计划”,并以“美化、绿意、美质”为口号落实行动。该计划的范围包含了亲山亲水、城乡公共、历史文化空间等不同方面。政府会按照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态势,对各个年度的补助计划(如经费分配方法等)进行合适的调节,以期实现政府投资的效益最大化。还构建了良性竞争体制支持和促进地方行政部门制定更加具有创意以及示范作用的保护策划,以正确的理念、方式为指导,实现地方古迹活化再生。在街区保护以及历史建筑方面,台湾十分重视民众的参加程度,特别是在导入城市设计观念之后,政府在城市设计方案评价审核环节中增加了民众参加的部分,同时构建了社区规划师制度。例如上文提及的城乡风貌改造计划,便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民众意见,再由设计师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然后及时公示阶段性成绩,这大大提升了社会管理的透明度,也促进了决策的民主科学化。台湾的城市规划和用地布局注重环境保护,城市以发展都市型工业、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则安排在郊区;城市内部用地功能布局较为合理,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3.2城市文化脉络对台湾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3.2.1外来文化对城市肌理的影响台湾历史上曾先后沦为荷兰和日本的殖民地,有多次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美国、法国、英国的殖民国家的侵略,后国民党逃至台湾,大批国民党官兵及家属入台,特殊的经历,使台湾岛内的文化发展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有至今仍保留得较好的台湾原住民“土着文化”;有和大陆一脉相承的显著的“闽文化”和“岭南文化”特质;有明显的来自大陆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的文化脉络,还有“西方列强”以及“倭寇”遗留下来的“外来文化”痕迹。相比大陆,台湾文化受到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撞击与影响,从而使岛内文化形成多种文化融合并存的发展特点,也使台湾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总体来看,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以综闽南、客家为主,融合其他中原文化的特征,同时又兼具有西洋与东瀛文化色彩。由于本身的文化就具有多元融合的特点,因此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就更容易,相应的对空间文化景观的研究也就更复杂,而多元文化特色建筑构成的独特城市景观也成为台湾的重要旅游资源。3.2.2当代文化的发展对台湾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卫艺术在台湾兴起。九十年代中期,台湾官方开始陆续投入资金以主题策划的方式主导,试图将艺术带入非艺术空间领域。1999年“921大地震”后,文建会(现改名为文化部)推行的“闲置空间再利用”取代了“国家艺术村”之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中部铁道艺术网络五年发展改建计划”;后经艺文界建议,从全省八十七处铁路仓库预定地,筛选出二十四处作为铁道艺术网络据点,将台中及嘉义列为优先施作地点,以点串成线、连成面的策略,意图以交通网络构成一个庞大的艺文交流网络,构想突破以往官方思考的格局。自1996年起尚有台北市政府所规划的草山行馆、台北中正二分局、台北国际艺术村、台北当代艺术馆、西门红楼、前美国驻台北机构、建国啤酒厂、剥皮寮及宝藏岩,由北到南则陆续规划了民间空间结合当地铁道历史建筑的屏东米仓艺术家小区、高雄驳二艺术特区、旗山鼓山艺术村,桥仔头糖厂艺术村、南瀛总爷艺文中心、台东美浓艺术村等,数量不可谓之不大,“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确已成为继“小区总体营造”之后新一波的文化空间政策,也成为一个由官方补助及节制的艺术网络系统。文创园区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场所,也是空间再利用、保留地区文化、更新空间文化元素的场所。当前台湾众多的文创园区以及地方性文创园区,大都是通过激活闲置空间,对闲置空间进行再利用,激活工业遗迹等进行建设开发的,这也使很多废弃的工业遗迹的历史故事以及人文情怀因此而得以重焕光彩。例如,著名的华山1914园区,驳二艺术特区,景美人权文创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的注入,使闲置空间的存在意义得到了提升,除了保存老城区的记忆、焕发老建筑的新生命之外,还为老城的周边环境以及社区带来新的社会活力以及清新的文化氛围。3.3城市文化脉络对内地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3.3.1传统文化对内地城市肌理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个创新的、发展的、包容的大国又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观念深深植根在骨髓中。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朴素的天道自然观。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的美学观念,也被逐渐引入到造园及筑居领域,对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居住文化博大而精深,强调建筑与周围物质的和谐统一、浑然天成,又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发展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制。每一座城市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其独有的生命肌理,并伴随其成长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肌理,在文化延续的过程中,会形成和留下公认的地标建筑,这些地标建筑就是城市独有的标识和名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志性建筑的文化内涵会更加丰富,其历史文化价值更加突现。自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传统宗族解体,个体家庭重构现代生活模式,精英族群开始探寻文明与自然、内在精神与外在质朴、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融于自然的强烈愿望、闲适自得的藏峰心境,世家风范的发扬传承,构成了中国现代理想人居的基本价值取向。城市是社会文化的荟萃,聚集了建筑精华。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交流的广泛,城市的形象具有走向趋同的一面,同时民族文脉又让我们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民族与传统文化的亮点,为旧的历史环境注入新的生命活力,赋予旧建筑以新的文化内涵,使得新老建筑能够协调共生,使城市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与发展。3.3.2当代文化的发展对内地闲置空间改造的影响中国建筑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传统中国建筑曾有着完整的体系、鲜明的特征,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格,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苏州的园林;徽州的白墙黑瓦山水人家;广州的骑楼;客家的围屋等等。这些历史印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汇,无言的诉说着这些建筑空间曾经辉煌的历史。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许多古老的城市街区在消失,一些极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城遭到破坏,中国的新兴建筑大多是对西方建筑的模仿,从北到南,大同小异的钢筋混凝土灰色楼房,犹如一个个冰冷的巨型盒子,中国建筑失去了曾经璀璨的地域特色,中国建筑在全球化的文化盛宴逐渐丢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传统建筑文化出现了断层。虽然很多地方兴起了仿古建筑热潮,但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又岂止是简单的模仿建造老建筑就能将其文化精髓延续下来。如何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将其整体历史风貌与精华很好的再现,是新时期中国对历史遗留闲置空间改造与更新中需要认真探索与研究的问题。建筑在人类文化传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特定地域的文脉中汲取营养保持特色,是建筑与文化沃土之间必然的深层次的联系所在。对闲置空间的设计,更多的是要考虑到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雅文化与俗文化之间、传统风貌与现代景观之间、经典符号与时尚元素之间、文脉继承与文化创新之间等等两者的关系处理。而建筑同时又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载体,这就决定了对闲置空间的更新与改造必须在更多层面上考虑“两者之间”的思考,如社会学、艺术学、民俗学、伦理学、哲学等等。园林与庭院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一大标志性特征,如何使新老城区和谐对接并存,其“秘诀”就是对中国元素的创造性运用。随着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竞争力要素地位的提高,我国近年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逐渐从文物个体的保护转向整体性、多层次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通过整合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和城市公共空间,将当代经济文化产业对历史性空间进行植入,一方面,这些空间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产业活动的招牌,另一方面,历史性场所借助当代流行文化活动得以重现活力,使得城市历史信息通过各种空间更新的方式得以传递。4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岸闲置空间再生4.1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必要性4.1.1文化保护需求历史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类留下巨大的财富,还可以为创意城市的开发和设计,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辅助。在建设和开发创新城市的过程中,将推进产业结构、促动消费结构升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将旧城改造、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保护文化遗产等工作良好的融合起来,将每一条街和每一栋建筑都作为艺术品加以维护和创新,将整个城市作为“城市明信片”进行规划、开发和设计,才能真正的让一个城市焕发出新生,使城市建设真正的成为艺术创作。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是任何一个城市所以对于其他城市的特有优势,这也是城市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文化底蕴,不仅可以体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同样也是城市的魅力和底蕴所在。比如如果没有四合院和故宫,北京很难成为与巴黎和罗马并称的人类文化古城。但是仍然有一些城市拆除古建筑,或者重新仿造古建筑,事实上,建筑一旦被拆除,其原有的艺术特色和生命价值就已经消失,这都是不可复制的,即便是再美的仿制品也是赝品,此种人为的破坏城市意象、割裂城市文脉,不仅会让城市在现代化气息中丧失其原有的个性特色,也会使城市因为失去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财富后,失去了其本身所存在价值和意义。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设计关注的焦点。而城市闲置空间恰恰是处于继承与创新的“交叉点”。城市要发展,就会有新的建筑产生。传承文脉不仅可以让当地民众从民间化、地方化、传统化的形式和内容中看到本土文化特色,还可以成为本土设计师提升城市生命价值和生命力,创造出具有时代性、人性化、个性化的全新设计符号的重要切入点。这就是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历史与现实使命。4.1.2可持续发展需求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其同样是城市对自身功能和结构的衰退情况进行客观认知和应对的必要手段。一旦城市老化和衰退,其必然会带来综合实力下降、品牌形象模糊、城市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借助治理环境、调整功能和结构、重新塑造品牌和形象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实力,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城市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该工程既包括物质形态方面的如生态绿地、基础建设、建筑设计等方面工作,又包含各类非物质形态的如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工作,由此可见,现在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更新,但城市的更新不仅仅是消除低劣的建筑物,而是应该按照城市全面发展所需要,提升涉及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如工程、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要素,以便进一步改善或优化城市整体功能。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形成状况和解决问题时,不同城市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城市的更新意味着需要重新建构人们空间和物质空间,会出现强制性的变迁,因此有可能造成城市文化和社会基础的损坏和撕裂,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各个层面原有成果的丧失,如果使用不恰当的手段,则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进而产生可能引发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不安定因素。城市闲置空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而独特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其不仅具有时代性特征,还充分体现了新兴发展趋势。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主要以人的创造力和创意为主,在电脑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辅助下,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可能成为现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产业、节能型产业的特质,既可以为我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思路。4.1.3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积极意义任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不断延续其原有血脉。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显然并没有充分考虑此问题。继承和发展并不代表需要根除原有的文化建筑,而是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在城市的历史文脉中不断注入新鲜要素,市场是具有时代特征和新鲜感。现阶段我国各类产业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调整将会进一步推动创业经济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高附加值,将会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而文化创意产业去发展又可以为城市提供新的更新模式,提升城市文化审美品位,降低城市改造成本,保留城市原有历史风貌等。4.2两岸城市闲置空间改造设计的理念比较4.2.1台湾的激活再生设计理念台湾经济结构和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两岸诸多传统工业将面临着新的命运。台湾乡村中原有扮演地标性作用的建筑,如工厂等现阶段不是需要停产就是面对拆除的命运。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大众对台湾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认知不断提升的辅助下,台湾的工业遗产得以激活、保护和再利用,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给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样为两岸城市闲置空间的改造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任何一个城市拟保持其生命力,就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理念和文化创意精神来不断激活该城市。在以往的建筑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改造建筑物质空间、提升老旧环境质量等多为设计师所惯性使用的策略。但是在台湾区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良好科学的管理模式却是保持台湾区域,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从总体来看现阶段台湾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经营可分为3种模式:其一为政府领导和直接管理。比如台中创业产业园区主要是政府中央单位在负责维护和管理,因此在园区内部管理办公室。其二为征途委托下,多数公股基金会代为管理的模式。比如台北市文化基金会,其不仅负责经营和管理还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维护。台湾创意中心所负责的松山创业园区,以台湾创意中心为企业法人,但是需要政府单位投资支持。其三,委托私人和商家或公开招标的经营模式。如尊重市场需求和导向的华山文创园区。由以上可见当前台湾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和保护已经在探索的路途中,虽然现阶段可得到的经验并不多,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此方面有可能被列入立法中严格执行。4.2.2内地的互动体验式设计理念中国的发展在经历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后,目前,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加强文化发展力度,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互动景观所追求的人性所需正符合了中国的发展需要。互动景观是一种重视人类活动与园林景观相互作用的景观营建方式和景观存在方式。注重人类个体和人类群体在城市环境中的良性进步,注重人类心灵的需要成为城市景观的一大主题。注重情趣的互动景观不同于自然风景式园林,它吸引公众自发参与将很多需要深层次考虑的问题引入人们的生活,并且自然而然地将人作为互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一直是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的设计,而我们对景观的感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感官体验。体验性互动景观作为景观设计发展的部分内容形式,对营造富有特色体验的空间场所和设施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基于人与景观互动的多感官体验式设计,其本质就是要使城市景观设计更加感知化,更加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时间觉、位置觉,来激发人们内心的美妙感觉,实现人与景观良好互动。体验性场所的塑造与其开发模式、空间组合方式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体验式空间设计大致可以分为“集中式”、“内街式”、“街区式”三种空间模式。这三种形式在内地闲置空间改造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集中式”空间模式是以某组织的各部分功能空间。此种空间模式以中庭为主导空间,建筑物体量极度密集,其在形式上和其他功能空间所存在的差别,虽然使得该模式的其他功能需要你中听为核心进行布置。如内地城市旧厂房改造大都是这种形式。“内街式”空间开发模式是现在购物中最具有流行性的设计方式,其主要是将几条内街或某一条内街的空间进行串联,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空间模式,进而为消费者营造出一个可提供交往、休闲、娱乐的空间场所的新型运作模式。属于内地闲置空间改造最常见的形式,如城市中的步行街、小食街等。立体型内街空间是多个节点空间和步行街空间借助多层立体复合而制作出的空间,田字坊内街空间承载着更多不同功能和形式的空间。如上海红坊创意园等。(根据老师说的改完后我感觉还是有点不太舒服,是否把案例换成田子坊更合适呢?)4.2.3城市建筑中闲置空间改造案例比较北京的798艺术区北京的798艺术区,原是北京电子联合厂的部分旧址。2000年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整后,部分厂房被闲置下来,为了部分房产得以利用,七星集团出租部分闲置厂房。4-1北京798艺术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2002年2月美国人罗伯特率先租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式,后陆续有了工作室,展示空间等进驻,798艺术家群体就这样建立起来。慢慢形成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景观设计公司,影视基地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带来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如今的北京798艺术区已经成了北京的标志景点之一,许多外国游客已把故宫、长城和798作为北京旅游的三大景观建筑。4-2北京798艺术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798厂至2010年开始聚集北京以外和北京周边的艺术家,此类艺术家以极为独特的审美发现出798厂的独特性。比如厂房原有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微进行修饰和装饰,就有可能变成极富有特色的创作空间和艺术展示形式。现阶段798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并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物。4-3北京798艺术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这个原来是国有798厂等电子工业企业的厂区,798厂厂房被重新改造、设计和定义后,逐渐将城市生活环境与文化产业、建筑空间当代艺术有效融合起来,进而重新界定了798工业厂房的定义。现阶段北京798工业工厂已经成为集餐饮酒吧、时尚店铺、设计公司和运输公司等不同空间的特色时尚文化中心。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也使798演化为一个极具活力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新型模式。二、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是一个可以和北京的798艺术园区媲美的旅游景点。驳二艺术特区位于台湾高雄市盐埕区大勇路南端尽头。“驳二”是1973年6月12日建立的第二号接驳码头,中高雄港第三船渠内,原身是港口仓库。高雄市政府在2000年为选择该地作为国庆烟火施放场所。但是由于该地严重失修,在烟花释放之前建筑单位对其所在的空间进行了整改,工程在2002年3月24日正式完工。4-4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在地方文化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共同推动下,在文建会的闲置空间里有传资源,的辅助下,驳二艺术特区被视为高雄区社区总体运营的代表者。历经高雄驳二艺术发展协会与树德科技大学发展地方艺术工坊经营,驳二艺术特区成为台湾南部的实验创作场所。4-5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2006年起,由高雄市文化局接手经营。其主要结构分为四部分:有适用于大型展演的“驳二P2仓库”,以及适合小型作品展览用途的“C5台糖仓库”,还有专用于表演的“月光剧场”,以及作为小区市民休憩场所、艺术市集的“艺术广场”。整体呈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且为了让艺术气息能够融入整个市民生活中,高雄驳二艺术特区也将不定期的展演艺文活动,提供艺术家一个创作发表的艺文展馆。4-6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内景资料来源:百度图片高雄港的驳二特区有著它那独树一格的风貌。特区目前由9栋原属台糖的旧式仓库改建组成,主要有适合大型展览的驳二(P2)仓库、中小型展览的C1-C3、C5仓库、小型剧场表演的月光剧场,以及艺术广场等。由于它座落在邻近的住宅区当中,因此没有一个高大的门楼或围牆告诉你“驳二到了”,你只会看到2座“驳二最大咖”的大公仔在路旁欢迎你。因此走在驳二之中,人会不自觉地卸下扰人琐事,伴随着港边吹来的徐徐微风,心境不由自主地轻松起来。越过港边的铁道与自行车道,高雄港的景色便映入眼帘。4-7台湾高雄驳二艺术特区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在2008年之前,驳二的展览以工艺作品为主。在现任高雄市文化局长史哲先生的规划下,于2009年起重新定位为以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创意设计”为主要的策展方向。作为一个实验性的文创基地,希望富有创意的设计科系大专学子能在这裡先验性地接受市场考验,进而掌握创新设计的趋势导向。驳二这样的作法不仅彰显出当代艺术与生活潮流的紧密结合,也可藉此促发出文创产业源源不绝的能量。驳二策展的目地,是要拉近当代艺术的可亲性,注重作品与观赏者的互动与体验,希望参观者不用太拘泥作品的原始意函,观众可以试著找到自己的解读,而这些参观者的意见或许可成为作者或驳二下次策展的参考来源。驳二策展的标准,没有一定的限制范围,但内容一定要“符合原创精神”,并且可以带给参观民众新的体验。4.3两岸闲置空间改造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比较台湾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台湾每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也是非常深厚。台湾的史前文化相当久远: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就已有人类在那里生存和活动;早在数千年前,台湾的原住民便有了美术及音乐的创作,他们“能作细布,亦作斑纹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并能“歌如犬嗥,以相娱乐”。台湾原住民至今为止,依然保留大陆南方百年前古越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尤其是在语言运用方面依然保留汉族民间的语言应用方式。受到历史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台湾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在大陆、西方,两种文化冲击下,不断的吸纳和融合不同文化所承载的养分和优势,进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化特质,为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贡献。现阶段台湾对城市闲置空间等设计和再利用,事实上也是重新回收空间,重新进行空间改造的一种方式,应用中,其保留了闲置空间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性,其建立的多元化文化风景,也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辅助。4.3.2内地的传统景观表现形式闲置空间的景观再造和开发利用实际上是具有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目的,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文化价值再生的意韵。闲置空间是城市的小环境和过渡空间,对闲置空间的合理再利用,有利于丰富公园、广场、街道等空间。对闲置空间的设计和开发,所融入的传统形式符号和历史符号,又可以保证显示空间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城市闲置空间相对狭小,空间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这对闲置空间的改造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与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具有的特质相似。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空间封闭,惯性在狭窄的空间内巧妙的设置自然山水,进而创造出诗情画意的环境。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表现形式非常适合于现代城市滨河、滨湖闲置空间的改造。重新设计和开发闲置空间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或者可以按照特殊的设计目的重新为特殊对象设计空间。此类空间中,其设计方法和设计目标极为明确,同样也可以发挥设计者的创新精神和启发性作用。比如针对固定人群使用需求所创设的城市公共绿地,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属于特型空间。作为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景观特殊空间的特殊性,主要是从尺度上对微空间进行界定,从理念、手法、结构上对空间的奇特性进行界定,从功能定位上对空间的处理特性进行界定。(这个奇特性我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看看是否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呢?)进行城市闲置景观空间的设计和塑造,必须具有好的整体布局理念、景观设计构思、景观功能体现能力及艺术风格处理能力。植被作为绿化景观的重要构成,不仅可以调节空气的流动状态和湿度,还可以降噪吸音,对植物观赏形态的,巧妙设计,可以增加闲置空间的美感。4.3.3城市规划中闲置空间改造案例比较城市规划中闲置空间的改造,主要侧重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旧城区和重工业厂区不断被废弃,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使用因势利导策略,一方面延续该城市原有的历史文脉,另一方面在不断优化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使用节约建设的方式,为城市构建出特型景观空间。上海红坊创意园位于原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原址的上海红坊创意园,在充分使用老工业建筑风格,如框架结构特征、厂房高大空间优势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建筑艺术的设计风格,所设计出的创意园区既传承了老建筑的原生态感官体验和历史肌理,又按照现代设计的细节处理要求,对其进行了和谐、安全、通风的处理,保障新旧空间的自然过渡。因此上海红坊创意园作为综合文化中心,主要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作为主题,在艺术展览馆、大型活动展览区、多功能创意场地、多功能会议区等得配合下,现已规划出四大板块。4-8上海红坊创意园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第一板块为创意的港湾。以上海城雕艺术中心和红坊物业为主体,辐射周边,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该板块由城雕中心衍生而来,辐射出集高档商务区、艺术画廊、时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红坊物业,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亮丽风景线。4-9上海红坊创意园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其二为鲜花的海洋。主要以上海精盛花卉市场作为主体,该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上海鲜花批发最大的市场,已成为上海市民休闲购物的又一好去处。其三为IT的摇篮。现阶段的规划主要将凯旋门路段的门面和灯饰布艺市场能改造成为长宁区域的特色多媒体产业园区,这也是“数字长宁”战略的重点。其四为休闲的商业街。商业区也休闲餐饮和创意主题作为主题,力主创造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空间。休闲娱乐、休闲餐饮、创意用品专卖是本条街的主要经营重点,在逐步规划的过程中会逐渐引入画廊、时尚家居用品、咖啡馆、艺术装饰用品店、餐厅等。以打造成为上海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意市集。4-10上海红坊创意园内景图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下,上海红坊在浓郁的上海风情中又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充分体现出海派文化在典雅中引领时尚的特点。台北的文化创意地标:松山文创园台北市东部忠孝东路四段的松山文创园,毗邻台北101大楼,与兴建中的台北大巨蛋体育馆接壤。1937年的松山烟厂作为松山文创园的前身,被该创意园区赋予了500年的历史,烟厂所遗留下的庭园造景、丰富人文景观、完整厂房等均可作为创意园区重新设计和构建的基础。松山文创园区在2012年被誉为“台北市的原创基地”,自此之后以培养原创力和原创人才,激发创新能量和创意为园区运作和经营的重点。4-11台湾松山文创园资料来源:百度图片松山文创园在2011年台北的世界设计大展中,松山烟厂和其附属建筑被挑选成大赛举办的活动场所,创意园区的未来潜力也在此时得到台北市当局的重视。此后台北当局投资6亿新台币,将此区域改造成台北文化基金会运营的松山文创园。2012年松山文创园又被定义为“台北市的原创基地”,并按照“创意橱窗”、“创意合作社”、“创意实验室”、“创意学院”逐步推行创意策略。截止到目前为止,该园区已经举办了多个艺术节展和大型展览,具体如第13届台北艺术节、LEGO梦工厂积木展等,并与西门红楼、华山1914齐名。4-12台湾松山文创园资料来源:百度图片松山文创园区并非单纯的展现平台,原创是松山文创园的品牌,致力于成为台北市的创意橱窗。4-13台湾松山文创园资料来源:百度图片园区内除了烟厂古迹、休闲绿地,还有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和台北文创大楼。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于2004年启动营运,是台湾地区最高级别的设计中心,定位为台湾创业发展整合服务平台。5城市闲置空间改造的未来发展趋势5.1未来改造趋势5.1.1对城市的内涵与外延的拓展21世纪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对城市边界的扩展,更带来了城市内涵与外延的深刻变迁,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变成了一个世纪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建设的发展思路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影响、空间战略、房地产市场与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挑战。闲置空间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安徽省巢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淮北市和淮南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学习之星事迹材料
-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激光治疗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广东省潮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IT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本
- 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2024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5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X2-10-07-18 陶瓷工艺师(试行)劳社厅发200633号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
- 2024年银行考试-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解答题应用题大全50题及答案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