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1.5分)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且物质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把西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空气C.水蒸气D.碘酒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矿泉水中常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是一种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D、碘酒是碘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1.5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做导线B.液氦用作冷冻麻醉剂C.酒精作燃料D.石墨制铅笔芯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铜丝做导线,利用了铜丝的物理性质﹣﹣导电性,故A错误;B、氮气经过降温或加压可以形成液态氮气,液氮的温度极低,医疗上可再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C、酒精作燃料利用了酒精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C正确;D、石墨制铅笔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质软、有深灰色,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4.(1.5分)(2014•临沂)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A.木炭B.硫C.红磷D.铁丝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木炭、硫、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要重点注意火焰的颜色是否一致,生成气体与否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如何.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1.5分)(2014•安徽)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6.(1.5分)(2014•海南)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B.雾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C.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D.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分析解答;B、从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去分析解答;C、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去分析解答等;D、从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去;故A正确;B、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故B错误;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故C正确;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NO2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养成良好习惯,争做环境小卫士.7.(1.5分)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B.HClC.AlD.H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表示意义,进行符号意义的判断.一般来说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解答: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A.N属于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氮元素,表示一个氮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HCl是氯化氢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但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Al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铝元素,表示一个铝原子,还能表示铝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D.H2是氢气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但不能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8.(1.5分)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对学习化学知识非常重要.下列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C.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D.氧化物就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物质的分类.分析:A、物质是否为单质,首先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若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定是单质;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即可;C、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即“多变一”,进行判断;D、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判断.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单质,故A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强调“参加反应”,故B错误;C、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即“多变一”,如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碳酸钙等都含氧元素,但都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1.5分)(2012•百色)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要严格按照基本操作进行实验,否则会造成误差和危险.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容易发生火灾,故A错;B、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竖直悬空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与试管接触,故B错;C、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要预热,故C错;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胶头滴管的用法,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量筒的读数方法.10.(1.5分)(2014•连云港)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N2②Mg2+③SO2④⑤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和多个原子的表示方法、化合价原则、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等进行解答.解答:解:A、①可表示一个氮分子,两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A错误;B、根据化合价原则,③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B正确;C、阳离子是指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⑤的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故表示的是阴离子,故C错误;D、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和⑤最外层电子数不一样,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1.(1.5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有关甲基苯内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毒由C、H、N三种元素组成B.冰毒中C、H、N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0:15:1C.冰毒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D.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克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规定来分析.解答:解:A.由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冰毒中碳、氢、碳各元素的质量比是(12×10):(1×15):14=120:15:14,故错误;C.冰毒不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相对分子的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知识,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12.(1.5分)(2014•乐山)如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3个电子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信息进行解答;B、根据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信息进行解答;C、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即可解答;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并可判断其化合价情况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故错;B、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即为原子中的质子数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正确;C、根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错;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3个电子,所以铝元素的化合价常显+3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常显﹣1价,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错.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及相对原子质量单位等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3.(1.5分)(2014•黑龙江)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CaOB.CaO2C.CaCO3D.CaCl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和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和种类应该相等,分析题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反应前只出现了2个O原子,4个H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Ca原子,6个O原子,4个H原子,所以在2X中含有的4个O原子,2个Ca原子,所以X中含有1个Ca原子、2个原子O,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化学式为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抓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解答.14.(1.5分)(2014•南京)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各化学式的计量数等信息.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A、可以获得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说法正确,故A正确;B、无法获得化学反应的快慢,无法得知,故B错误;C、可以获得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说法正确,故C正确;D、通过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前面的计量数,可以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15.(1.5分)(2014•安顺)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解答:解:由于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Na2SeO3中的Se的化合价为0﹣(+1)×2﹣(﹣2)×3=+4.故选:B.点评:化学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对化合价的计算,明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是解题的关键.16.(1.5分)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B.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C.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简易净水器中各物质的作用、净化后水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B、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矿物质,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C、该净水器中的物质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错误;D、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简易净水器的净化作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中各物质的用途进行.17.(1.5分)(2010•滨州)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C.给玻璃器皿加热时都需垫上石棉网D.实验产生的废液就倒入指定的容器内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用于加热的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从防止漏气的角度,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从安全的角度点燃可燃性气体必须检验其纯度;C、底面积大的玻璃器皿要在加热时垫上石棉网,试管等底面积小的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D、从环保的角度,实验产生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意丢弃.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从防止漏气的角度,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A正确.B、可燃性气体在爆炸极限内点燃会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必须检验其纯度,故B正确.C、底面积大的玻璃器皿要在加热时垫上石棉网,试管等底面积小的玻璃仪器可直接加热,故C不正确.D、从环保的角度,实验产生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意丢弃,故D正确.点评:本题主要探究实验的一些注意事项,掌握检验装置气密性、点燃可燃性气体、玻璃仪器的加热、废液的处理等操作和注意事项.18.(1.5分)(2014•丹东)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隔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A错误;B、分子、原子间都有间隔,故B错误;C、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质量大小,有的分子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小,故C错误;D、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进一步熟悉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9.(1.5分)(2014•东营)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B.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C.用刀切西瓜的过程中,个别原子被分成了更小的微粒D.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的研究领域;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A、利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来解释;B、根据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解答;C、根据粒子的性质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析;D、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分析.解答:解:A、因为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改变,所以几千万年前地球上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说法正确;B、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当个人实验结果与多数人不同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说法正确;C、用刀切西瓜属于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原子恰好分成更小的微粒,说法错误;D、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微观粒子的特征和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不变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20.(1.5分)(2014•十堰)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C2H4B.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利用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完成对所得结论的评价.解答:解:A、由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故结论A正确;B、由乙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乙物质是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结论B正确;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由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属于氧化物;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不属于氧化物.故结论C不正确;D、由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故结论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考查知识运用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个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地壳中含最最多的元素O;(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3)温度计中的水银Hg;(4)硬水中的镁离子Mg2+;(5)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小粒子是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符号为:O;(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故填:N2.(3)温度计中的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硬水中的镁离子可表示为:Mg2+.(5)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4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4CO2;(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表示为O2;故答案为:(1)O(2)N2(3)Hg(4)Mg2+(5)4CO2(6)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3分)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1)2H2O两个水分子;(2)5Na+5个钠离子;(3)3C3个碳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微粒前面加上数字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微粒进行解答.解答:解:(1)因为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后只有微观意义,即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所以2H2O表示两个水分子.(2)离子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离子,故5Na+表示5个钠离子;(3)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原子,故3C表示3个碳原子;故答案为:(1)两个水分子(2)5个钠离子(3)3个碳原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3.(7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更好保护我们的丹江水,某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研究.(1)丹江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检验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取少量并向水中加肥皂水检验.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煮沸或蒸馏.(2)为了防止江水污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CD(填字母)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不向江中随意倾倒垃圾D.不使用含磷洗衣粉(3)小组同学想要证明水的组成,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CD(填字母)A.水的蒸发B.水的蒸馏C.水的电解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从丹江水含在可溶性的杂质,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可用肥皂水区分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去分析;(2)A.从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去分析;B.从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去分析;C.从不向江中随意倾倒垃圾,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去分析;D.从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去分析;(3)A.从水的蒸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不能证明水的组成去分析;B.从水的蒸馏,能够净化水,但不能证明水的组成去分析;C.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去分析;D.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去分析;(4)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正极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去分析.解答:解:(1)丹江水含在可溶性的杂质,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与肥皂不易起泡沫,易起渣,而软水则与肥皂易起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故答案为:混合物肥皂水煮沸或蒸馏;(2)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故正确;B.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故正确;C.不向江中随意倾倒垃圾,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故正确;D.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故正确;故答案为:ABCD;(3)A.水的蒸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不能证明水的组成;故错误;B.水的蒸馏,能够净化水,也不能证明水的组成;故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其中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可以确定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中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可以确定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故答案为:CD.(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正极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2H2O2H2↑+O2↑.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物质的组成,可通过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两种方法去解决.24.(4分)(2014•临沂)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填序号);(3)D中x=8;(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最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时为稳定结构(电子层≥2);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元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计算解答;(4)先判断A与C元素种类,再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即可.解答:解:(1)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AB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AB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2)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故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3)有图可知: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4)有图可知:A与C分别为镁元素、氯元素,故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Cl2.故答案为:(1)3;(2)B;(3)8;(4)MgCl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去解题的关键.25.(3分)如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氮气〔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通过对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分析可得知:反应中反应物是NO分子和CO分子,生成物是N2分子和CO2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汽车尾气主要为NO和CO,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个NO分子与两个CO分子反应,通过C、N、O原子的重新结合,形成了一个N2分子和两个CO2分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N2+2CO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氮气是该反应中的单质.故答案为:氮气;2NO+2CON2+2CO2.点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要学会识别微观粒子的模型,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模型代表的物质.26.(3分)利用如图中相关仪器填空:(1)滴加液体药品用到的是E胶头滴管(填序号和名称).(2)仪器C的名称是坩埚钳.(3)如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F(填序号).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选择判断即可.解答:解:(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仪器C是坩埚钳;(3)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答案为:(1)E胶头滴管;(2)坩埚钳;(3)F.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常用仪器,属于容易题,要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及用途.27.(4分)2014年4月2日﹣4日发生了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PX“为“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②熔点13.2℃,沸点138.5℃③密度0.86g/cm3④可燃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1)上表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代号)①②③⑤;(2)试写出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8H10+21O216CO2+10H2O;(3)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密封保存、严禁烟火.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安全系数及其存运方法.解答:解:(1)PX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气味、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P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能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8H10+21O216CO2+10H2O.(3)根据PX的性质可知,它有毒,具有挥发性,遇火可以爆炸,所以应该密封保存,严禁烟火.故填:(1)①②③⑤;(2)2C8H10+21O216CO2+10H2O;(3)密封保存、严禁烟火.点评:本题考查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化学物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总体上看,化学物质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要客观地分析化学物质的作用,既要重视它的作用,也要想法消除它的不利影响.三、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3分)28.(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l)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是:3Fe+2O2Fe3O4,故填:3Fe+2O2Fe3O4;(2)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3)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填:Zn+2HCl═ZnCl2+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9.(4分)在课堂上,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演示了如图所示实验.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因为氨水易挥发,说明氨气分子的不断运动,所以实验现象是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溶液不变色;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本实验的实验的目的和B烧杯的作用.解答:解:(1)因为氨水易挥发,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且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使酚酞变红色,即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溶液不变色;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B烧杯起着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说明了空气中的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氨分子才能使酚酞变红.故答案为:(1)目的: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2)说明空气中的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氨分子才能使酚酞变红,这是一个对比试验(合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30.(4分)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场外香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CO有毒而CO2无毒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3)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4)冰块与水的混合物是纯净物冰块与水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分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墙内开花场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2)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3)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4)冰块与水的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冰块与水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2)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3)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4)冰块与水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分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1.(3分)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为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CO+H2.(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那些信息?(写出一条)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判断反应类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写出获取的信息.解答:解:(1)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碳原子和水分子,且个数比是1:1,生成物的分子是两种分子,分别属于化合物和单质,该反应为碳和水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CO+H2(2)由该图示获得的信息还有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等;故答案为:(1)C+H2OCO+H2;(2)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微观示意图,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与反应相关的信息,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2.(6分)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3)实验后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填一种即可).(4)若将红磷换成木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否,理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2)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进行解答;.(3)如果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等情况都可以使实验结果不准确;(4)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考虑.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答案为:4P+5O22P2O5;(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打开弹簧夹时,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并且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答案为:;(3)如果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等情况都可以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得出氧气体积含量低于五分之一的结论.故答案为:装置漏气;红磷不足.(4)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所以不行.故答案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答案:(1)4P+5O22P2O5(2)(3)装置漏气(4)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33.(3分)(2014•黑龙江)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三种元素组成.(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0.6g.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